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讲 兵力上的变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白莲教之乱

    白莲教起义是邪教组织发动的一场起义,波及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地。这场起义搅得天下大乱,前后持续七年之久。期间,清政府支出军费高达一亿两白银。当时满洲八旗不堪一击,将领亦屡战屡败。清政府规定,将领打了败仗要受到严惩。但实际上,打了败仗的将领不仅不会受到严惩,还会得到宽大处理。可见这时的清朝早已法制松懈,纲纪废弛。乾隆治下,清朝达到全盛。乾隆帝十分引以为傲,曾亲撰《十全记》来夸耀自己的功绩————平定蒙古新疆一带的蛮族准噶尔两次、征讨新疆回教徒一次、攻打四川以西的金沙江一带两次、平定台湾一次、出兵安南一次、征讨西藏西南的廓尔喀两次[8]。然而,所谓的这十次胜利只是中国式的胜利。其中,征讨廓尔喀不过是廓尔喀入侵西藏时,清朝举大兵轰赶寥寥无几的敌兵罢了。到了艰险难行之地,无法攻取之时,清朝便遣使劝敌投降。所谓胜利大都是这种名不副实的中国式胜仗。尽管如此,乾隆帝仍然意得志满地自诩为“十全老人”。乾隆帝统治时期,清朝国力鼎盛。清政府不得不通过厚赏轻罚,才能使满人为自己所用。满洲军队的缺点暴露无遗。

    老年时期的乾隆帝

    白莲教之乱使满军缺点暴露无遗的同时,还给后来的清朝埋下了重大隐患。白莲教之乱与清朝兵力由盛转衰关系重大,所以即使只是一次起义,也不容轻视。

    八旗及绿营的腐败

    我们继续说回清朝的兵制。除前面说过的至关重要的满洲八旗以外,清朝后来又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禁旅八旗是清朝驻扎在北京城内的旗兵,由二十四旗组成,共有十万人左右,与日本的近卫兵或者德川幕府的旗本比较相似。驻防八旗是朝廷遣往各地驻防的旗兵。驻防八旗并非各省都有,只是驻守在重要地区,每处约有三千人。除此之外,各省还驻守着由汉人编成的绿旗兵————通常称为绿营。绿营是各省的常备军,受驻防八旗监督,负责维持各地治安。白莲教叛乱爆发时,各省的绿营不堪重用,驻防八旗不堪重用,从北京派来的禁旅八旗也不堪重用。可见清朝常备军早已腐败不堪,动乱长年未能平息也在所难免。其实,清朝军队的弊病由来已久。自乾隆时期晋封王爵的福康安起,清朝军队的风气就开始败坏了。当时的将领只要出征打仗,回来时几乎人人都富得流油。所以乾隆时期,仅仅平定一场动乱也得耗费巨额军费。譬如征讨金沙江时,清政府就花了七千万两甚至八千万两白银的军费。所以白莲教叛乱的爆发对于众将领来说,反倒成了捞钱的机会。也正是因为他们大肆侵吞军费,动乱才长年不得平息。清朝财政虽然充裕,却也在七八年后不堪重负。

    乡勇

    乾隆帝下来是嘉庆帝。嘉庆帝时,清政府大力整肃纲纪,终于平定了白莲教之乱。为平定教乱,嘉庆帝重用乡勇。白莲教匪来犯时,官兵大量弃城而逃,留下百姓任人蹂躏。于是,湖北随州的民众决心团结起来,自己守城。他们烧光城外土地上的庄稼,挖下深壕,采用坚壁清野之法,使连战连胜的白莲教匪无法攻下随州。得知此事后,清政府意识到把当地人民武装成乡勇是很有效的剿匪方式,便渐渐开始倚重乡勇。官军的将领也动起了歪脑筋。以前,绿营有人战死,就得向清政府上报战死人数。禁旅八旗有人战死,也得向清政府上报战死之人姓甚名谁,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然而,自从启用民间乡勇,官军将领可以随意捏造临时招募的乡勇人数。即使有人战死,也无须上报。这样一来,胜败变得大有文章可做。既有这等好处,官军便开始大量招募乡勇。由于乡勇的口粮取于当地,所以官军只管配发武器。

    嘉庆帝

    除防守外,后来乡勇还参与野战。野战阵形非常有趣。最前排是乡勇,后边跟着绿营军,再后边跟着来自京城的禁旅八旗。如果冲头阵的乡勇惨败想逃,后面的绿营军就可将逃兵斩杀;绿营兵再撑不住败逃时,也会被最后边的禁旅八旗斩杀。久而久之,白莲教匪也想出了对策。白莲教匪意识到,亲自上阵与乡勇作战并无太大意义,便从各地抓来大量俘虏,配给俘虏武器,让他们替自己作战。所以,与清政府乡勇对战的并非白莲教匪,而是一群无辜的俘虏。如此一来,两边打头阵的、遭遇最惨的都是当地民众。由于乡勇战死无需正式上报,用来又很方便,清政府便越来越倚重他们。可到后来,诸多弊害也因此产生了。乾隆帝驾崩、嘉庆帝亲政以后,清政府认为立有战功的乡勇也应受到奖赏,便命令正规军一律奏报立功的乡勇将士,以论功行赏。可是,虽然叛乱最终得到平息,却仍有大部分乡勇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总之,清朝平息叛乱全靠乡勇,而非官军。

    乡勇的出现为清朝兵制后来的变革打下了根基。当时,已有地方官洞烛机先,认识到征集乡勇虽然便利,于朝廷大计而言却极其危险。人们不免会产生一种观念,认为只要手持武器,人民亦可作战,官军并不足为惧。嘉庆时期,叛乱平息以后,清政府以银两收缴人民手中的兵器,顺利遣散乡勇,倒也相安无事。与此同时,人们也意识到,清朝以往的兵制早已腐不堪用,急需一场大的改革。

    长毛之乱

    不久之后,清朝又爆发了长毛之乱。这场动乱发生在距今六十多年前,持续时间长达十五年,规模比嘉庆年间的动乱更宏大,烽火燃及中国十八个省。长毛之乱爆发以后,嘉庆年间显露出的征兆成了不争的事实。简而言之,平定这场动乱仍然全靠乡勇。当时,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因组建乡勇立下了大功。长毛贼起于广西,经湖南、湖北,一路直取南京。虽然当时已有江忠源等人所练的乡勇参战,但动乱初期的围剿主力仍为官军。直到后来,曾国藩才建立了一支能与长毛贼抗衡的军队。

    曾国藩的湘军

    曾国藩是湖南人,当时已官至礼部侍郎,恰巧因丧母在家丁忧。皇帝对他信任有加,命他在当地招募乡勇,组织乡勇。朝廷让曾国藩练兵只是为了维护湖南地区的治安,而曾国藩练兵也以保卫乡里为主要目的。长毛贼攻下南京、溯长江而上攻打湖南时,曾国藩所练民兵首次与长毛贼发生了交锋。两军一交战才发现,乡勇竟如此勇猛。乡勇之所以勇猛,是因为曾国藩从一开始就看透了官军的腐败无能,练兵时完全没有采用官军的那套训练方法,而是依据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兵书《纪效新书》(日本也曾经翻刻此书,荻生徂徕等人对它十分叹服)来组建军队。曾国藩的友人、朱子学者罗泽南也参与了乡勇的训练,并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罗泽南在当地拥有众多门下弟子,便任用自己的弟子作为军中将领。而曾国藩也把练兵之事全权交付给罗泽南,任由他用自己的弟子做军中将领。罗泽南认为,若借官军将领前来练兵,民兵必定会沾染他们的不良风气,便没借用常备军的任何将领。因此,这其实就是一支完全没打过仗的门外汉靠研究书本知识组建起来的军队。不过这支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值得称赞。这并非因为他们武器精良,而是由于军中将领大多都是同学、同乡,相互熟识。虽然乡勇也是花钱招来的士兵,但其将士之间却十分团结。在战场上,即使官军争先溃逃,乡勇也鲜有逃兵出现。认识到义勇兵的威力以后,曾国藩又开始编练陆军和水师,准备水陆并进征讨长毛贼。以上便是在平定长毛之乱中立下大功的湘军。

    长毛之乱————克复安庆

    长毛之乱————克复雨花台

    这时已有证据表明,乡勇只听令于自己的将领,根本不受清政府指挥。曾国藩率领湘军一路从湖南打到湖北,又打到江西,正是八方受敌、处境艰难之时,恰逢父亲去世,就回乡服丧了。湘军失去自己的中心领袖以后,曾国藩部下的将领便各率其部,各自为阵。按理说,乡勇既然为朝廷效力,就应该听令于朝廷。但实际上,无论是江西巡抚还是新派的将领,但凡朝廷发出的命令,曾国藩的军队一概不予执行。可见,这时的湘军已经不受朝廷指挥了。总之,多亏了这支湘军,曾国藩才得以最终成功平定动乱。曾国藩、胡林翼等人都是募勇练兵的知名人物。由于将领凭师友关系调兵遣将,而不单纯以上级身份下达指令,所以这些乡勇虽然不如闻令而动的军队行事机敏,却也因为感念将领的恩情奋勇作战,最终得以平定大乱。

    湘军水师与太平军交战

    平息长毛之乱以后,这次的乡勇便无法再轻易解散了。由于动乱波及范围广泛,乡勇先后在湖南省招募湘军,在安徽省招募淮勇,在湖北省招募楚勇……因此战事一完,便很难立即收缴兵器,将他们就地遣散。而中国原有的由朝廷发放军饷的官军名义上也还存在。所以只好把乡勇也当作官军,发放军饷。自此,清朝不得不开始维持双重兵制。

    洋式武器和戈登将军

    早在平乱期间,李鸿章就邀请有名的戈登将军对乡勇进行洋式操练。其中尤以常胜军卓有成效。后来,其他乡勇也纷纷开始装备洋式武器。曾国藩去世以后,李鸿章执掌朝政大权。李鸿章坚信,只要装备洋式武器,就能练出精锐之师。然而,中日甲午战争推翻了李鸿章的观点。按照李鸿章的设想,武器装备精良又采用西法操练之兵,无论与谁作战,必能大获全胜。就连西洋人也认为,这些装备了新式武器的中国新兵,战斗力一定十分强悍。可经过和日本军队的一番较量却发现,李鸿章麾下装备新式武器之师居然不堪一击,败状惨烈。中国的军事思想为之一变,开始从根本上进行体制改革,开展新式教育。这就是当下力主变革的新军之起源。

    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甲午战争中的夜袭九连城

    袁世凯的新军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以后,清政府意识到,以往那种中国式练兵是行不通的。如果只是装备西式武器,交给洋人防卫海岸,中国便无法拥有真正的军事实力。中国当下必须聘请日本或西洋士官,由他们对军队进行整套西式训练,编练新军。着手编练新军的第一人是大名鼎鼎的袁世凯。袁世凯虽仅以一万之兵在小站展开训练,却取得显著成效。早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前,全国战斗力最强悍的就数袁世凯的军队。只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袁世凯在山东按兵不动,没有与外国军队交过手,所以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强。不过,时人普遍认为,袁世凯的军队是可以与外国军队抗衡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以后,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开始以数倍于此前的人数练兵,最终练成了今天的新军。

    留学生士官

    新军的制度与以往略有不同。虽然新军仍然采用传统的募兵制,但招募前和招募后对士兵的要求都大不相同。以前的士兵都是最下层的无赖之徒。“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就缘于此。袁世凯训练新军与旧式军队截然不同,他尽可能招募能文识字的兵,入伍以后也会教他们读书认字。与此同时,中国当局考虑到雇佣外国士官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便开始兴办军事学堂,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士官学校深造,以为日后练兵储备人才。如此,中国便有了大量的留日士官生。最近在石家庄被杀害的吴禄贞就是第一期留日士官生的毕业生。

    中国向日本等国派出了大量留学生。然而,这些派往日本或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接受国外的新式教育以后,却学到很多不利于清朝统治的知识。照清政府的说法,赴日留学生都成了革命党。不过,这些人并不是因为赴日留学才成了革命党,而是出国留学的学生当中赴日人数最多,从日本回来的革命党自然在数量上就多一些。随着大量接触国外新书,留学生们越发觉得,清朝根本不值得他们效力。革命的土壤逐渐形成。之前说过,长毛之乱时,乡勇不再听从朝廷派去将领的指挥,而是感念于恩义,只听命于自己的长官。这时,接受国外新思想的士官回国练兵,传播革命思想,渐渐培养出了大量革命党。无事之时,士官们即使有革命思想,也没有机会表露。一旦士官们想要造反,就会像如今一样,突然爆发一场大事变。回顾整个过程,清政府以满洲军队为中心,一用汉人,二用义勇,三将义勇兵编入官军,四练新军,最终亲手培育了这些革命力量。其实如果清政府及早防范,也不是没有办法。但如今的局势终归是大势所趋,不可扭转。今天,武昌起义爆发,引起极大骚动。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但究其根本原因,却也没什么新奇之处。可以说,清朝两百多年的政治举措自然而然地催生了这些革命思想,进而引发了今天的革命。这实在怪不得别人。

    袁世凯编练的新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