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解题】

    七谏乃东方朔所作。东方朔,字曼倩,平原 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诙谐多智,汉书本传称为“滑稽之雄”。生平所作文辞,本传只及十二篇,并云“凡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然其中无七谏,故此辞之作者颇引后人疑议。考文选 文赋李善注:“谢灵运山居赋曰:‘楚客放而防露作。’注曰:‘楚人放逐,东方朔感江潭而作七谏。’然灵运有七谏有防露之言,遂以七谏为防露也。”据此,是七谏篇名,古人有据其内容而改称防露者。七谏有云:“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故谢灵运即以防露名之。今谓七谏曾不止一次提到楚 卞和献玉遭刖事,如“悲楚人之和氏兮”一段、“和抱璞而泣血兮”一段。因此颇疑本传中所举十二篇中的责和氏璧一篇,或即七谏之别名。古人之书聚散无常,刘向所录未必得其全。如汉志载“枚皋赋百二十篇”,而本传云“凡可读者百二十篇,其尤嫚戏不可读者尚数十篇”。而东方朔之书,汉志杂家虽列二十篇,而诗赋略竟缺载;又汉书本传赞引诫子一诗,亦不为刘向所及。

    七谏之义,王逸所谓“三谏不足而增为七”及“天子有争臣七人”等说,不为后人所取。李善、洪兴祖皆以为乃枚乘七发之类。然究其主旨、体制,皆不同。考七谏本诗,有初放等七章,与王褒、刘向诸人名九怀、九叹 无异,其言“谏”者,或乃第七为谬谏,即申诗人主文而谲谏,托诗以讽之义。

    七谏之作,王逸以为“东方朔追悯屈原,故作此辞,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从七谏首句以“平生于国兮”引起,则王说可信。但观其乱辞云“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则悼屈之中亦或寓自伤之意焉。

    初 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壄〔一〕。言语讷兮,又无强辅〔二〕。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三〕。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四〕。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壄〔五〕。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六〕。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七〕。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八〕。尧 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九〕?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一〇〕。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坈〔一一〕。块兮鞠,当道宿〔一二〕。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一三〕。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一四〕。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一五〕。上葳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一六〕。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一七〕。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一八〕。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一九〕。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二〇〕。

    〔一〕平:指屈原。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 国:都城。 壄:即“野”字。“原壄”即郊野。此谓屈原出生在都城,后因故迁居原野。惜诵:“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可证屈氏至屈原,家已式微。

    〔二〕讷:说话迟钝艰难。当时史记尚未问世,东方朔此言,盖因误读怀沙“文质疏内”而来,故与史记“娴于辞令”之说不合。强辅:指强有力的政治支柱。

    〔三〕浅智:知识浅薄。 褊:狭窄。“褊能”言其能力有限。此与史记所言平“博闻强识”亦不符,盖因误解宋玉九辩而来。九辩悯师中亦寓自伤之意,故又有“性愚陋以褊浅兮”之语,东方朔因以之描述屈原。

    〔四〕数:多次。 便事:即“便宜事”,指适宜有利而应办之事,特指对国家有利之事。史记 鼂错传:“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门下:门庭之下,此代指亲近者。二句谓屈原屡次进宫,陈述有利国家之事,却遭君王亲近小人的怨恨。

    〔五〕长利:指长治久安之道。〔六〕伏念:私下独自考虑。 思过:省察自己的过失。 无可改者:即怀沙所谓“前图未改”、思美人所谓“未改此度”。

    〔七〕群众成朋:小人相与为群,结为朋党。上:指君王。 浸:浸淫,逐渐。 二句谓谗人结为朋党,君王渐受迷惑。意即惜诵所谓“惜壅君之不识”。

    〔八〕巧佞:花言巧语的谄谀小人。 灭息:消除,此指疏远乃至放逐。

    〔九〕“尧 舜”句:洪氏考异:“一无‘圣’字”,是。此盖涉沈江“尧 舜圣而慈仁”句误衍。 二句谓尧 舜已没,谁为忠直,无人辨识。

    〔一〇〕崔巍:高峻貌。 汤汤:大水流淌貌。此四句为下句“与麋鹿同坈”渲染环境与气氛。

    〔一一〕坈:“坑”之俗体,陷阱。王逸注:“与麋鹿同坑,鸟兽为伍,将坠陷坑穽,不复久也。”

    〔一二〕块:独处貌。 鞠:穷促之意。此谓块然独处不得伸其志。 当道宿:言处境艰苦,栖宿无地。

    〔一三〕斥逐:呵斥驱逐。 鸿鹄:天鹅,喻志向远大的贤能智士。 近习:亲近。 鸱枭:恶鸟,喻奸邪恶人。

    〔一四〕橘柚:美木,喻坚贞持节之士。参橘颂。 列树:成排种植。 苦桃:恶木,喻谗言构陷的小人。

    〔一五〕便娟:秀美轻盈,此以竹之修美喻人。

    〔一六〕葳:当作“葳蕤”,枝叶茂盛貌。 泠泠:清凉貌。

    〔一七〕竹柏之异心:竹心空,喻通达,柏心实,喻壅塞,故言“异心”。此承上文,以竹自喻,言君臣不合。

    〔一八〕及:赶上。 待:期望。参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谓时运不遇,不得施展其志。

    〔一九〕悠悠:遥远无穷貌。诗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振理:救治,拯救。

    〔二〇〕寤:觉醒。

    此章述屈原的身世遭遇,由于君王不察,小人当朝,贤者见弃,心生哀怨。

    沉 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一〕。尧 舜圣而慈仁兮,后世称而弗忘〔二〕。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三〕。晋献惑于姬兮,申生孝而被殃〔四〕。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五〕。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六〕。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七〕。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八〕。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九〕。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一〇〕。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一一〕。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一二〕。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一三〕。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一四〕。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一五〕。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一六〕。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一七〕。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一八〕。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一九〕。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二〇〕。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二一〕。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二二〕。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蒙〔二三〕。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二四〕。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二五〕。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二六〕。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二七〕。灭规榘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二八〕。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二九〕。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三〇〕?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三一〕?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三二〕。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三三〕。赴湘 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三四〕。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三五〕。

    〔一〕惟:思。 私微:指内心深处。

    〔二〕称:称颂。

    〔三〕齐桓:齐桓公,参离骚“齐桓闻以该辅”句注。 专任:即信赖。史记 齐太公世家: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重用易牙、开方、竖刀。三子专权,树党争立,宫廷大乱,故曰“失于专任”。 夷吾:管仲名。

    〔四〕晋献:晋献公。参九章惜诵“晋 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句注。

    〔五〕“偃王”二句:王逸注:“徐偃王修行仁义,诸侯朝之三十余国,而无武备。楚文王(即“荆文”)见诸侯朝徐者众,心中觉悟,恐为所并,因兴兵击之,而灭徐也。”然史记 秦本纪又谓周穆王时造父为御,长驱灭徐偃王。按穆王、造父之事,古多小说家言,秦本纪所言或此类,故下距楚文王年代相去甚远,前人已多疑之。至后汉书又合二说为一,益谬。又春秋经 昭公三十年“冬,十有二月,吴灭徐,徐子 章羽奔楚”,则亡徐者吴,又非楚。盖楚文王灭之,又复其国以为附庸,至是始灭于吴。传闻异辞不可详考。

    〔六〕纣:参离骚“后辛之菹醢兮”句注。 乎:同“于”。 吕望:参离骚“吕望之鼓刀兮”句注。

    〔七〕修:古多作“脩”,此或当为“循”之形近而误,遵循。此谓遵从往古之道以行恩。 封:培土为封。 比干:参天问“比干何逆,而抑沉之”句注。 丘垄:陵墓。此谓修建陵墓,表彰比干德行。

    〔八〕贤俊:才能杰出者。 自附:自来依附。 浸淫:逐渐。 合同:志合道同。

    〔九〕修理:美善而有条理。汉书 薛宣传谷永上疏:“崇教养善,威德并行,众职修理,奸轨绝息。”正与“明法令”相成。 兰芷:香草,喻贤能之士。

    〔一〇〕予:我。 箕子:参天问“箕子佯狂”句注。

    〔一一〕顾地:从离骚“忽临睨夫旧乡”、“蜷局顾而不行”二句化出。王逸注:“言己欲效箕子佯狂而去,不顾楚国之地,不贪忠直之名。” 怫:愤懑。 内伤:内心痛苦。

    〔一二〕鲍肆:出售鲍鱼的货摊。鲍鱼即盐渍鱼,其气腥臭,故喻恶秽之行。二句谓美德善行之人,遭佞臣小人之谗,并为其所诬。

    〔一三〕正臣:正直之臣。 端:正。端其操行,言修养善德,使品行端正。离谤:遭诽谤。 见攘:被排斥。

    〔一四〕更:变更。 伯夷:参橘颂“行比伯夷”句注。

    〔一五〕不容:不见容于世。 叔齐:伯夷弟,与伯夷德行相同,守其廉洁之行,不食周粟,终饿死于首阳。 逾:考异:“一作‘愈’”,是。久而愈明,谓年代愈久,其品德愈为人所知。

    〔一六〕商风:西风,秋风。商,五音之一,按五行说属金,属秋,亦属西,故称。肃:寒。淮南子本经“是故春肃秋荣,冬电夏霜,皆贼气之所生”许慎注:“肃,寒也。” 育:生。

    〔一七〕谐:同。 孤圣特:洪氏考异:一作“圣孤特”,是。与上句“众并谐”相对成文,言圣明者反孤立无援。

    〔一八〕隳:毁坏。 不卒:谓不得寿考而终。下句即证此意。 子胥:参九章涉江“伍子逢殃兮”句注。

    〔一九〕靡:披靡,倒伏。言若草之随风披靡。 成行:言其众多,而且动态一致。

    〔二〇〕信直:此指忠诚正直之士。 退:遭斥逐。 虚伪:指虚伪者。进:为君进用。 得当:犹言得其所,居显要之职。

    〔二一〕“追悔”二句:言退君子而用小人,则国将倾危,追悔莫及,那时忠臣尽力亦难有功。

    〔二二〕死节:为坚持操守而死。 年齿未央:谓年岁尚少。

    〔二三〕将:驾驶。 方舟:古两舟相并曰方舟,此泛指舟船。 下流:顺流而下。 冀幸:期望。 发蒙:开启蒙昧,此指君王觉悟,不为奸佞迷惑。

    〔二四〕痛:痛心。 恨:遗憾。 申子:参悲回风“悲申徒之抗迹”句注。

    〔二五〕悉心:尽心。此谓愿竭忠尽诚,以其所知所识尽心王事。 不聪:指君王壅蔽,不纳善言。

    〔二六〕开寤:即觉悟。 道:引导,开导。洪氏考异:“一作‘导’”。 别:辨别。 横、纵: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之策称“纵”,秦远交近攻以破六国联合之策称“横”。此或指楚怀王绝齐和秦之事。

    〔二七〕浮说:无根之言,虚言。

    〔二八〕二句参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句注。

    〔二九〕离:遭受。 秋蓬:秋天的蓬蒿,遇火即燃。此句比喻国家乱亡不可救治。

    〔三〇〕业:指国家的基业。孟子 梁惠王“君子创业垂统”注:“业,基业也。”二句谓国家基业已失,又何论个人吉凶。

    〔三一〕彼:指小人。 离畔:即背叛,此指叛国。 朋党:结为同党。 独行:志节高尚,不随流俗。

    〔三二〕秋毫:秋天鸟兽更生之细毛,喻指极其细微的事物。 二句谓君王听信谗谀,渐染而不自知,初如秋毫之微,终于酿成大祸。

    〔三三〕众轻折轴:轻微之物积多了,也会压断车轴。“原咎”句:原,当指屈原。原咎,屈原的过错。杂而累重,谓谗口众杂,积而弥重。此承前三句揭出屈原被谗遭祸之因,引起下文“怀沙自沉”。

    〔三四〕流澌:参九歌 河伯“流澌纷纷兮将来下”句注。 复东:归入东海,永离楚国。以此暗指自沉而必“怀沙”,原因是不使其逐波而东。按此乃汉人对怀沙自沉的理解。实则悲回风云“浮江 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则屈子本人似未必有此意。

    〔三五〕怀:怀藏。 砾:小石。 蔽壅:为谗人所蒙蔽。

    此章陈述远贤近佞的得失,抒写了对屈原沉江而死,不忍见因君王壅蔽而使家国灭亡的痛惜之情。

    怨 世

    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嵯〔一〕。清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而日多〔二〕。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三〕。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四〕。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奈世之不知芳何〔五〕?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六〕。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 虞点灼而毁议〔七〕。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其不可为〔八〕。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九〕。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嫫母勃屑而日侍〔一〇〕。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一一〕。处湣湣之浊世兮,今安所达乎吾志〔一二〕。意有所载而远逝兮,固非众人之所识〔一三〕。骥踌躇于弊兮,遇孙阳而得代〔一四〕。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甯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一五〕。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一六〕。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一七〕。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一八〕。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一九〕。遇厉 武之不察兮,羌两足以毕斮〔二〇〕。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二一〕?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二二〕。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二三〕。愉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二四〕。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二五〕。专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二六〕。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轲而留滞〔二七〕。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二八〕。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二九〕。皇天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三〇〕。愿自沉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三一〕。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一〕沉淖:即沉溺。此谓世道黑暗混乱。 岒峨:高下不平貌。嵯:参差不齐貌。

    〔二〕清泠泠:喻指操守洁白。 歼灭:消灭。 溷湛湛:混浊,喻贪浊之人。

    〔三〕枭鸮:猫头鹰,俗传枭生而食母,故喻贪残凶恶之辈。 玄鹤:纯黑色鹤,见山海经。此喻有德之士。 弭翼:收敛翅膀。 屏移:隐退。

    〔四〕蓬艾:即蓬蒿,与下“马兰”同为恶草,喻佞谀邪伪之徒。 亲入御:洪氏考异“一无‘入’字”,是。亲御谓见用。 床笫:床,箦,竹编床藉。御用于床箦之间,言其亲也。 踸踔:跳跃而行,说文:“行无常貌。”此谓小人得志,踊跃欣喜。 日加:即与日俱增,谓其欣喜之至。

    〔五〕药芷、杜衡:皆香草名,参离骚“杂杜衡与芳芷”句注。洪氏考异:“‘药’一作‘兰’”。 “余奈”句:言己对世之不识芳香无可奈何。

    〔六〕周道:大道。 平易:平坦开阔。 芜秽:杂草丛生。 险戏:即“险巇”,倾危。此谓为何平坦的大道,竟变得如此芜秽危倾。后汉书 孝桓纪:“风俗凋薄,大路险巇。”正是此义。

    〔七〕高阳:参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句注。 委尘:言被弃于尘土。唐、虞:即尧、舜。 点灼:点,污;灼,炙。喻遭受诬蔑之痕甚明。毁议:毁谤。此言圣人道德虽广,尚为人挑剔毁谤(如谓尧不慈、舜不孝之类)。

    〔八〕正:犹证。 真是:真实。 八师:王逸注谓指禹、稷、卨(契)、皋陶、伯夷、倕、益和夔,尧、舜时的八个贤臣。 不可为:犹言“没有用”。

    〔九〕服:被服。 逍遥:安闲自得貌。 玄英:王逸注:“纯黑也,以喻贪浊。”此与上句“清白”相对而言。

    〔一〇〕西施:参九章 惜往日“虽有西施之美容兮”句注。 媞媞:美好貌。嫫母:参九章 惜往日“母姣而自好”句注。 勃屑:蹒跚而行貌。此以美女西施喻君子,丑女嫫母喻小人。

    〔一一〕桂蠹:寄生于桂树的蛀虫。 淹留:留止。 蓼虫:寄生于蓼草的昆虫。 葵菜:即露葵,味甘美。此以桂蠹不知淹留喻食禄重臣不安于位,以蓼虫不知徙葵喻庸人安于现状无所追求。

    〔一二〕湣湣:昏暗貌。

    〔一三〕载:犹寄托。

    〔一四〕踌躇:徘徊不前貌。 弊:破车。洪氏考异“‘’一作‘轝’”,即今“舆”字,驾马之大车。 孙阳:即伯乐,古善相马者。 代:替换。此言良骥不当驾破车,因孙阳识其才而展其能。

    〔一五〕“吕望”四句:参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句注。 舒志:展其大志。 弗置:不被弃置。

    〔一六〕路:路遇。 室女:处女。 方:正当。 桑:采桑。 过:路过。自侍:“侍”疑为“轼”之同音借字。轼指车前横木。古人乘车,凡遇可敬之人,必俯倚车轼,以示敬意。古籍中“轼”或作“式”,意同。此谓孔子见桑女之勤敏,故凭车轼以示敬。此与前二句所言周文识吕望、齐桓举甯戚略同。

    〔一七〕乖剌:违逆无合。 悼怵:悲伤。 耄思:思想耄乱。

    〔一八〕恲恲:忠直貌。 慎事:谨慎从事。

    〔一九〕和氏:即卞和。韩非子 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二〇〕厉、武:即楚厉王、楚武王。史记 楚世家不见厉王,淮南子注无“厉王”,和氏所献分别为武、文和成三王。羌:犹“乃”,语助辞。 斮:指刖足。“毕斮”谓二足皆刖。

    〔二一〕居势:居于权势之位。

    〔二二〕嗫嚅:低语谋私貌。

    〔二三〕讼:欢哗争辩。 闾娵:传为梁王魏瞿之美女。参荀子 赋篇“闾娵子奢”注。

    〔二四〕愉:乐。 近习:亲幸之人。 蔽远:隔离其远者。此谓君王近谗谀而远贤能。

    〔二五〕卒:终。 效:奉献。 心容:指忠诚之心。 安:屈赋或作“焉”,语辞,犹“乃”。 眇眇:渺远。 归薄:即归附。

    〔二六〕专:专一。 精爽:精明。此即所谓专心致志。 自明:自我表白。晦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