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同索洛古勃伯爵的结识————他的文学成就————奥加廖夫和康·布尔加科夫————在我的别墅里读《蠢货》————米·尤·维耶尔戈尔斯基————康斯坦丁·布尔加科夫————索洛古勃伯爵的星期三聚会————亚·巴·巴舒茨基和布尔加科夫————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到来————他的《穷人》受到欢迎————别林斯基的兴趣————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索洛古勃伯爵家的晚会上————在奥陀耶夫斯基公爵家朗读屠格涅夫的《食客》及在索洛古勃伯爵家朗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家人好算账》————这两个剧本给上流社会留下的印象————亚·尼·斯特鲁戈夫希科夫家的联欢会————布留洛夫和库科尔尼克在这些晚会上————库科尔尼克的没落

    我是在索洛古勃伯爵还在杰尔普特大学念书、来彼得堡度假时同他结识的。

    当时他已经十分爱好文学了,但他似乎耻于显露这种热情。

    他说,他一时心血来潮,划拉了一篇小故事,被克拉耶夫斯基要去了;接着又赶紧补充说,其实他根本无意当个文学家,有时写上几篇,也不过是因为无事可做,解解闷而已。

    这篇短篇小说题为《谢廖沙》,发表在一八三七年 1 的《俄国荣军报文学副刊》上。它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在一般公众中则很少引起注意。

    大学毕业之后,索洛古勃的举止异常惹人注目,一方面他具有德国大学生那种落拓不羁的作风,另一方面又具有俄国贵族老爷的派头和自命不凡的态度————这两者是一种奇怪的混合物,使他永远处于自我矛盾的尴尬境地。因此他显得矫揉造作,举止生硬,仿佛总是对自己感到不满似的。这一切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增长,因为这种不满的情绪中又加上了种种苦恼:贪图功名未能得到满足,文学上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最后还有财产不足,无法去过他从小就学会的、打算过的那种大手大脚、无忧无虑的贵族生活。他既不善于独立思考,也不会从事任何严肃正经的活动,更不能坚持不懈地干什么艰苦工作,他甚至像贵族老爷一样,对艰苦工作抱着某种鄙视和傲慢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以老爷式的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才华,不考虑如何对它加以发展。虽然头几次试笔便在文坛上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到头来一辈子也只是一个略识门径的文学家,尽管这种角色很少能满足他的自尊心。

    他没有足够的意志力专心致志于某项工作,为自己选择一项明确的事业,选择一种专业……他想在同一时间里既谋得一项重要的行政职位,又能在宫廷里取得地位;既在上流社会里扮演一个角色,又能在文坛上赢得声望,然而他又不愿为此作出任何努力。他抱着马马虎虎的态度追求一切,因此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一无所获,其结果是有点儿像文学家,有点儿像内侍官,有点儿像上流社会的人,也有点儿像政府官员。他痛切地意识到自己生活的失败,心里充满了孤寂和空虚,没有任何信念,懒洋洋地沉浸在陈腐的观念里,却又不满足于这些观念,因此他处境尴尬,在上流社会里充当一个文学家,而在文学界又充当一个上流社会的人物。但他能对自己感到不满,能在他敬重的人面前真诚地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这一切都表明索洛古勃在本性上不属于那种淡漠无情、轻易地放纵自己的凡人……

    他的《两只套鞋的故事》在文学界和公众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中篇小说被人们相互传阅,评论界热情地欢迎它,并开始把索洛古勃看成俄国文学的希望之一。别林斯基对这篇小说十分赞赏,他关切而又好奇地向我详细询问了作者的情况。

    《两只套鞋的故事》引起巨大的轰动,连一些从来不读任何作品,至少不读俄语作品的人也纷纷阅读。上流社会的人约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开口只谈这篇《套鞋》,索洛古勃的名字风靡一时。这篇《套鞋》只有一次给他闹了一点小小的不快。Д*家里的舞会散场时,索洛古勃同一群准备各自乘车回家的男女舞伴一起站在大门口的台阶上。这群人中有一位А*,是个十分机灵、善于随机应变的先生。索洛古勃想跟他开开玩笑,用讥讽的语调故作正经地吆喝了一声:“А*的轿式马车!”А*笑着看了他一眼,随即也吆喝道:“索洛古勃的套鞋!”所有人都禁不住笑了。索洛古勃的自尊心受了刺激(那一天他确实没有马车),他无法掩饰自己的窘态。

    索洛古勃的成就鼓舞他热情地着手写另一部中篇小说,次年《祖国纪事》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上流社会》。这部《上流社会》在公众中几乎和《两只套鞋的故事》一样受欢迎,文学界的各个圈子的人虽然也很喜爱这篇小说,但对它的欢迎态度已经比对《两只套鞋的故事》要冷静得多了……

    别林斯基公正地评价了这部中篇小说叙事的灵活和精巧,批评了它思想薄弱和构思不成功,以及萨菲耶夫的性格(索洛古勃想通过萨菲耶夫的形象描写索博列夫斯基)。作者是把萨菲耶夫看作理想人物,对他怀有某种景仰之情的。只有克拉耶夫斯基一人预先向所有人大肆鼓吹,说这个中篇是我国文学中一个空前的现象,固执地拒绝对它的一切批评,老是重弹那几句话:“不,不论你们怎么议论,这是一部极为出色的作品,写得好极了,把上流社会写得绘声绘色,而且那语言又用得多好啊!不,索洛古勃了不起,好样儿的!我没有料到他写得这么好。”

    然而过了几天,克拉耶夫斯基已经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评论《上流社会》了。

    “没有什么构思,”他学着别林斯基的腔调说,“而且萨菲耶夫算个什么人物?难道能把他当成理想人物吗?”如此等等。 2

    《两只套鞋的故事》和《上流社会》,尤其是轰动一时的《药房老板娘》发表之后,索洛古勃成了最受喜爱和最时髦的小说家,甚至还有几个人起而效颦(不过都大为逊色)。他后来的所有作品虽然没有取得头三部中篇小说那样大的成功,但人们读起来仍然津津有味。

    一八四二年夏天,我同当年丧偶的克拉耶夫斯基一起住在巴甫洛夫斯克的别墅里。别墅的厢房租给了到彼得堡来的雅泽科夫和博特金。这一年夏天我们过得非常愉快。打算出国的奥加廖夫来做了几天客,住在雅泽科夫的厢房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