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二十三章 花旗银行大危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步,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且政府规定未来三年,未经政府批准,花旗银行派发普通股股息不得超过每股0.01美元,并必须遵守对管理层薪金福利制度加以封顶的规定。政府对花旗银行306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提供担保,四家签订损失共担协议,但花旗必须自己消化3060亿美元不良资产造成的大部分损失。

    花旗银行宣布要破产,无论是规模还是市场影响力,它都要比雷曼兄弟公司大得多,如果美国政府不救花旗银行,那么给美国及世界金融进而经济带来的打击,恐怕比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起的全球经济冲击还要猛烈得多,因而美国政府无论如何不能放任它不管,真正是“太大不能倒闭”。

    杨星带领海外抄底团低价收购花旗资产时,就详细分析了花旗银行的危机成因,还特别提醒国内金融监管部门注意这种风险,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全部都是“混业”经营,在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上先天不足,很多时候难以清楚认识其中的风险,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管理。

    花旗银行此前就向日本、印度、法国和德国出售了该地区的不少金融业务,现在集团一分为二,首要保住的就是根基所在的传统银行,至于那家资产高达8500亿美元的花旗控股,明显是想放在拍卖桌上待价而沽,也就顾不得是不是让中国人买走了。

    花旗银行家大业大,但相比美国其他商业银行,在这次金融海啸中不仅所持有的次贷相关资产规模大得多,而且其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其他传统商业银行难望其项背的。作为商业银行,花旗银行曾是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第二大交易商,拥有资产组合价值最高达3.6万多亿美元!

    这样的贷款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大量呆账、坏账出现。当初为了解决几大商业银行庞大的坏账,不得不剥离这些资产,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才解决问题。现在旧账才了,新账又生,为了压低坏账比率,国内银行最容易采用的办法就是把问题资产打包,做成所谓“理财产品”向市场推销。

    花旗银行可以说是美国银行业打破传统银行和投行界限后,综合化经营的典型代表。客观来说,综合化经营本身没有错,关键是这种战略能否得到自身核心能力的支撑。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确实大大拓宽了银行生存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银行风险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了银行风险的范围和性质。包括组织结构复杂化和文化多元性带来的利益冲突、金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风险、会计制度和行业适用监管制度差异带来的信息披露风险、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风险传递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据杨星了解,目前国内银行的这些理财产品买单方大部分都是普通储户,为了吸引他们,许多银行的理财产品采用的都是发新债抵旧债的把戏,杨星因此向中央建言,美国为次贷危机付出了惨重代价,而国内庞大的地方债务和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定时炸弹,花旗银行就是前车之鉴,千万不要重蹈覆辙啊!

    现在国家推出的4万亿救市资金中,大部分都是通过银行系统发放,而许多基建项目中,地方政府也要拿出资金配合中央下拨资金,而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发债权利,就变相成立了许多担保融资公从银行贷款出来运作。由于国内银行大部分政企职能没有完全分开,无法拒绝地方政府的指示,因此许多贷款评估和投放目标都不符合经济规律。

    不过鉴于刚出台的《华尔街改革法》对“大到不能倒”公司救助提出了严厉限制,2006年10月24日,美国政府、美联储和美国联邦保险公司联合发表声明,对处于破产边缘花旗银行实施一揽子救助的同时开出了苛刻条件。

    花旗银行还是一二级市场的主要交易商,许多其他银行发行的证券化产品所蕴藏的风险也集中到了花旗银行身上,多重危机爆发,使花旗银行在劫难逃。花旗集团在快速扩张的1999~2003年,年均并购交易金额超过100亿美元,从传统的商业银行迅速发展成为囊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的全能和全球金融控股集团,资产规模从2000亿美元左右一跃到了2万亿美元的巨无霸,翻了10多倍,但也引发了一个致命问题,这些帐表外资产哪怕遭受10%的损失,花旗银行也将资不抵债。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