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总导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选取

    1、入选:宗义直截,文句简明,豁人心目。

    2、目的:令理明信深、安心念佛、欢喜往生,并激发厌欣、慎护三业。

    二、组成

    三篇、一文、一喻

    1、三篇:本愿篇,十六则;法语篇,百则;偈语篇,百二十三则。

    2、一文一喻:重要,不便归类,单独成篇。

    一文:就行立信、正杂分判、正助二行、正杂行相、正杂得失、正定之业。导归本愿正定业。

    一喻:守护信心,决定往生。怖死向西————至诚心;

    回、住、去,三定死————深心之机深信;

    宁死寻道向前,必应可度————深心之机深信趣向法深信;

    信顺二尊遣唤,不顾水火二河————深心之法深信;

    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回向发愿心;

    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三心成就;

    一心直进,念道而行————三心具足,相续称名。

    须臾到岸————舍命即生。

    三、宗旨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四、篇次、大意

    1、本愿篇:显明本愿称名。为所宗所源,大根大本,要中之要,置首。

    2、法语篇:显明凡夫入报。为前篇之详细展开,次之。

    3、偈语篇:用赞偈的形式,显明本愿称名之胜易,极乐报土之超胜,并激劝厌欣。别具一格,置后。

    〈本愿篇〉导读

    一、首先引用「第十八愿」标显宗旨。以此总摄本愿篇、语录、《五部九卷》、净土法门、一代佛教。

    二、凡《五部九卷》皆可视为对第十八愿的展开解释,本篇据「文亲义显」者,选十六则。

    三、先「对文增减」部分,有五则,文句与愿文相当,释义直截明显,见者易晓,不容他解。大体依全集之先后。第一则,文句完整,又是「四十八愿一一愿言」之释,故提前。

    1、显明本愿念佛,即是「称名念佛」。

    2、显明此本愿称名念佛,为一生相续之念佛。

    3、显明本愿称名,贯平生、临终之机。

    4、显明本愿称名,往生必定,无有不定。

    5、显明称名愿生,顺佛本愿;顺佛本愿故,乘佛愿力;乘佛愿力故,万修万人去。

    6、显明「易行道」之标准,为「莫不皆往」;若有一人称名愿生而不得往生,不得名易行道。

    7、显明易行之原理,在弥陀愿力。

    8、显明信、愿,落实于称名行中;以称名摄信愿,信愿行,一体不离。

    9、显明本愿称名,不漏逆谤之机,「唯除」是抑止之方便。

    四、次「总显其义」部分,总摄第十八愿义理,而加以纵横无碍地解释,广大精微。十一则分三:(一)1明名号功能;(二)2至5明本愿为宗;(三)6至11明众生机受。

    1、因中称本愿,果上为名号。因果一体不离,承前「对文增减」已明本愿原理,今第1明名号功能。

    2、第2至5明本愿为宗。2明四十八愿核心在本愿。3明《大经》所宗在本愿。4明《观经》所归在本愿,定散、念佛,能归所归,方便真实。5明弥陀摄生在本愿。

    3、第5文,从因果相顺、生佛相感道理,明念佛易生。称名之人,彼佛果上光明,还顺因地本愿,摄取不舍。弥陀世尊,以本愿、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使众生信心称念,即是佛感生;众生信心称念,顺彼佛本愿,蒙彼佛光摄,乘彼佛愿力,即是生感佛。

    4、第6至11明众生机受。承前「光号摄化」文,第6明「信心」,第7至11明「求念」。又6、7信行相对。8至10为大师依本愿释《小经》生因段经文,亦知《小经》所宗在本愿。11特显本愿「乃至十念」之义。

    〈法语篇〉导读

    一、总分二部分。(一)净宗法门大纲。按法义开展次第。(二)净宗要义集粹。按《善导大师全集》文之先后。

    二、净宗大纲分节。四十五则,分六:一、教门;二、摄机;三、机行;四、行益(护念);五、报土;六、结劝。

    三、净宗大纲次第。先,教门总明「凡夫入报」;次明此教所摄之机;次明此机能入之行;次明此行今生之益,次明此行所入报土,最后结劝。

    四、1至6明教门。分三:(一)1开宗宣示;(二)2至4所开法门————本愿称名;(三)5、6法门利益————凡夫入报。

    所开法门三文中,2总判要弘二门,3要弘二门废立,4四十八愿宗归。《观经》释尊虽说定散两门,其意唯在导入一向专称;《大经》弥陀弘发四十八愿,本质唯是第十八愿念佛。定散两门归于弘愿一门,四十八愿结为念佛一愿;二经法门一致,二尊佛意全同……

    五、既知其教,须知此教所摄之机,故次前教门,今7至11明摄机。

    1、先7,总明罪苦优先之道理;

    2、既明罪苦优先,须知罪苦之极,故次8举逆谤得生;

    3、既知逆谤得生,则知一切凡夫定生,故次9;

    4、既知凡夫皆生,须知凡夫中人天善恶往生有无差别,故次10;

    5、既知凡夫得生,则知圣人愿生定生,故次11;

    6、既知圣人往生,须知圣凡往生有无差别,故次12。

    六、既知其机,须知此机之行,故次前摄机,今13至24明机行。其中13至17明安心门之三心,18至24明起行门之专念。信行不离。

    1、先13,「三定死」明机深信。此中「宁死向前」即是至诚心;「必应可度」即是机深信向法深信之过度,若无此心则不可有法深信,又非是净土机,只是罪恶感,不名机深信。

    2、次14明法深信。弥陀的呼唤及保护(第十八愿)成为心中信仰,故能不畏水火。

    3、次15明回向发愿心。此中「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心」即是机法一体之深信。如上三心,竖向次第而言,后后摄前前;横向而言,一心圆融。

    4、次16、17,先喻后法,结明「心行具足必得往生」。

    七、如上安心,依弥陀本愿之行,心行不离,故次下明本愿专念。又行必有益,现生及临终蒙「护念、光摄、三缘」等益,命终决定往生。

    1、先18,总明专杂得失。

    2、次19,别明杂行之失。

    3、次20至22,别明专修之得;亦是释前18「与佛本愿得相应」,亦即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乃因念佛是佛本愿行故,亦以此故而有「亲、近、增上」三缘益。《般舟赞》言:「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4、次23,既专修念佛,与佛本愿相应,蒙佛光明摄护,具「亲、近、增上缘」益,临终圣迎无碍,命终决定往生,众行全非比较,故为三经所宗;亦是释前不违释尊之教,随顺诸佛之语。

    5、次24,结劝一切根机,唯可专修念佛。

    八、次25至31,明如上专修念佛,非独弥陀来护,命终决定往生;亦蒙诸佛圣众来护,现生多获利益。

    九、既知凡夫念佛得生报土,须知报土境相,故今32至40明报土。

    1、先32,总标极乐报土,非余所比。

    2、次33、34,明报土成因。

    3、次35至39明报土境相。

    4、次40,明此胜报净土,同属十方凡圣。

    十、最后41至45结劝。

    1、先41,劝厌欣。承上40,极乐胜报,既通十方同生,则此土凡夫不可轻而不欣。但能厌欣,六道因果顿绝,弥陀净土常居。

    2、42劝见弥陀,即见十方佛。

    3、43至45劝惭谢佛恩。

    十一、第二部分,取大师于净土法门独到妙释,及对吾人深有警发者,集为一处。

    1、第1文。弥陀化身之善导大师尚自居下位,我等唯可屏弃凡思,仰投佛愿。「勤心奉法」,明信之专恳;「毕命为期」,明行之相续;「舍身即证」,明法门顿速;「法性常乐」,明证果究竟。

    2、第2文。净信心手者,三心;智慧之辉者,名号;照彼弥陀依正者,欣慕向往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