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卫灵公篇第十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问陈:陈,今作阵,谓兵阵军事。

    俎豆:礼器。古以盛食。

    明日遂行:卫灵公无道,而复有志于战伐之事,故孔子去之。

    从者病, 莫能兴: 从者指孔子弟子。兴, 起义。因乏食,饿不能起。

    子路愠见:此有两解:一是心中愠意见于颜面。一是心怀愠意而来见孔子。子路之愠,盖愠于君子而竟有道穷之时,更愠于如孔子之道而竟亦有穷时。此天意之不可测,子路尚未能进于孔子知命之学,故愠。

    君子固穷:穷者,穷于道。固字有两说。一:君子固有穷时。又一说:君子穷则益固。虽穷,能守其道不变。按文义当从前说,后解可从下文滥字义反映而得。

    小人穷, 斯滥矣: 滥, 如水放溢, 四处横流, 漫无轨道。

    小人滥则无守。君子虽穷,能不失其守。

    白话试译

    卫灵公问孔子兵阵之事。孔子对道:礼乐俎豆之事,我是学过的。军旅之事,我却没有学。明天,遂离去卫国了。在陈绝了粮食,从行的弟子们都饿病了,起不来。子路心怀不悦,来见孔子,道:君子也有如此般穷的吗?先生说:是呀。君子固亦有穷时。但小人穷,便放滥横行了。

    (二)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多学而识: 识,记义。孔子常教弟子博学于文,弟子遂疑孔子当是多学而记识在心者,故孔子试以此为问。

    然,非与:与,疑问辞,同钦。子贡初答曰然,随即自疑,因复问。

    一以贯之: 贯, 穿义。一以贯之, 如孔子言诗, 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言礼,曰:礼,与其奢也宁俭。又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虽百世可知。此等皆所谓一以贯之。惟诗礼之上,犹有贯通此诗礼者。多学,即犹言下学。一贯,则上达矣。上达自下学来,一贯自多学来。

    非多学,则无可贯。如云:文武之道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夫子焉不学。是其多学。又曰:文不在兹乎,则又一以贯之矣。故求一贯,须先多学。多学当求一贯,不当专务多学而识,亦不当于多学外别求一贯。

    本章一以贯之,与孔子告曾子章一以贯之,两章之字所指微不同。告曾子是吾道一以贯之,之指道。本章告子贡多学一以贯之,之指学。然道与学仍当一以贯之。道之所得本于学,学之所求即在道。学者当由此两章再深求孔子一贯之义始得。

    谓孔子告曾子者其义深,告子贡者其义浅,因孔子之言而可以测曾子、子贡两人所学之深浅,则殊未见其诚然。

    白话试译

    先生说:赐呀!你以为我是多学了而一一记在心的吗? 子贡对道:是呀。(随又说)不是吗?先生说:不是的。我是在此多学中有个一来贯通着的。

    (三)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此章旧说多疑为子路温见而发。然有告子贡多学一章间断,自不当通为一时事。此章只是孔子告子路,言知德之人难得。

    德必修于己而得于心,非己之实有之,则不能知其意味之深长,故知者鲜也。

    白话试译

    先生说:由呀!对于德,知道的人太少了。

    (四)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无为而治:任官得人,己不亲劳于事。

    恭己正南面:恭以自守,南面往朝,群贤分职,己只仰成。

    舜承尧后,又得贤,故尤不见其有为之迹。

    孔子屡称尧、舜之治,又屡称其无为,其后庄、老承儒家义而推之益远。其言无为,与儒义自不同,不得谓《论语》言无为乃承之老子。

    白话试译

    先生说:能无为而治的,该是舜了吧!他做些什么呢?只自己恭恭敬敬,端正地站在南面天子之位就是了。

    (五)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问行:子张问行,犹其问达,盖问如何而能所行如意。行笃敬:忠、信、笃、敬四字分列,笃,厚实义。如君子笃于亲。

    蛮貊之邦:蛮在南,貊在北,皆异族。蛮貊之邦可行,斯辫天下皆可行。

    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近处,文化风教相同,蛮貊远,文化风教相异。

    参于前:此参字或训直,参于前,犹云相值于前。或训絫,犹云积累在前。若作参预解,则不得云参预在前。今从累义。

    倚于衡:衡,车前横扼。舆,车箱。在车箱之内,则见此忠信敬笃若倚在车前横扼,言无时不如或见之。

    夫然后行:忠、信、笃、敬,固可以行乎天下,然必于此念念不忘,随所在而若常见之,不顷刻离,然后一言一行莫非忠信笃敬,乃始有验。此乃功夫无间断,积久所致。若朝如此而夕求效,一日有之而望终生收其果,则亦无可行之理。

    书诸绅:绅,大带之垂下者。以孔子语书绅,欲其随身记诵而不忘。

    本章子张所问意在外,孔子教之使反就己身,此即宋儒所谓鞭辟近里之教。

    白话试译

    子张问道:如何始可向外行得通?先生说:只要说话能忠信,行事能笃敬,纵使去到蛮貂之邦,也行得通。若说话不忠不信,行事不笃不敬,就使近在州里,行得吗?要立时像看见那忠、信、笃、敬累累在前,在车箱中像看见那忠、信、笃、敬如倚靠在车前横木般。能如此,自会到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番话写在他随身常束的大带上。

    (六)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史鱼:卫大夫,名鳅。

    如矢:言其直。矢行直前,无纤回。

    卷而怀之:卷,收义。怀,藏义。言可收而藏之。

    白话试译

    先生说:史鱼可算得直了。邦国有道,他挺直地像一支箭向前。

    邦国无道,他还是挺直地像一支箭向前。蓬伯玉可算是君子了。

    邦国有道,便出仕。邦国无道,他可收来藏起。

    (七)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知者,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本章有两义:一是君子之贵于言,言贵而后道重。轻言,则道亦随之而轻矣。又一说,君子贵识人,不识人,则将失言,然亦有恐于失言而遂至失人者。人才难遇,当面失之,岂不可惜。

    白话试译

    先生说:可和他言,而我不言,则失了人。不可和他言,我和他言了,则失了言。惟有知者,能不失人,亦不失言。

    (八)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生必有死,死非孔门论学所重。孔门论学所重在如何生,苟知如何生,自知如何死。知有不该求生时,自知有不避杀身时。杀身成仁,亦不惜死枉生。所重仍在如何生。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然殷有三仁,亦非必尽如比干之甘刀锯鼎镬始为成仁。舜、禹为民御大灾,捍大患,亦即仁。有志求仁者,于《论语》此章当善加体会。

    白话试译

    先生说:一个志士仁人,没有为求生命安全而宁愿妨害仁道的,只有宁愿杀身来完成那仁道。

    (九)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工无利器,不能善其业,犹人无材德,不能尽其仁。器不自利,必经磨砺,亦如人之材德,必事贤友仁,然后得所切磋熏陶而后能成也。仁者,人与人相处之道。仁德必于人群中磨砺熏陶而成。有其德而后可以善其事,犹工人之必有器以成业。

    白话试译

    子贡问为仁之方。先生说:工人欲完善他的工作,必先快利他的器具。居住在此国,便须奉事此国中大夫之贤者,并须与其士之仁者相交友。

    (一〇)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

    问为邦:为,创制义。盖制作礼乐,革命兴新之义皆涵之,与普通问治国之方有辨,观下文孔子答可知。

    行夏之时:古历法,有夏正、殷正、周正之分。夏正即今之阴历。殷正以阴历十二月为正月,较夏历差一月。周正以阴历十一月为正月,较夏正差二月。今仿欧美用阳历,略在冬至后十日改岁,犹周正。阴历合于农时,今亦谓之农历。孔子重民事,故主行夏时。

    乘殷之辂:此辂字亦作路。天子所乘车曰路。周制有五辂,玉、金、象、革、木,并多文饰,惟木路最质素。木路,殷路。

    古人日用器物,惟车最贵,孔子主乘殷辂,尚质也。

    服周之冕:冕,祭服所用之冠,其制后高前下,有倪俯之形,因名冕。周礼有六冕,以分服者之等次。其物小而在上,虽华不为靡,虽贵不及奢。孔子主服周冕,即尚文之义。

    乐则韶舞:孔子论乐独称韶武。古称韶为舜乐,武则周代之乐,而夏殷不与焉。孔子又言,韶尽美又尽善,故主用韶舞。

    此言乐,舞者乐之成。或说:则字犹取法义,谓乐当取法于韶。

    然以则为虚辞,文理更圆。

    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声过于乐曰淫。乐之五音十二律长短高下皆当有节。郑声靡曼幻眇,失中正和平之气,使听者导欲增悲,沉溺而忘返,故曰淫。放,禁绝义。殆,危殆义,侫人以口才变乱是非,与郑声皆易使人心惑,当加以放远禁绝。

    或说此章当是颜渊论时辂等项,孔子因其问而逐项答之,

    记者浑括所问,但曰问为邦,于是遂若颁一历,乘一车,戴一冠,奏一部乐,而已尽治国之道,是无此理。今按:如或者之说,颜渊又何为而专问颁一历,乘一车,戴一冠,奏一部乐,全成零碎节目,而更不问治国大道?即此可知或说之非是。盖颜渊所问,自是治国大道。孔子所答,主要不外重民生,兴礼乐,乃所谓富之教之。礼有质文之辨,乐有淫正之分,孔子推本之于虞、夏、商、周之四代,而为之斟酌调和,求其尽善尽美。此所谓从周而往,百世损益可知。颜渊闻一知十,岂诚如或所疑,只是颁一历,乘一车,戴一冠,奏一乐而已乎?孔子尝曰:如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当孔、颜之时,正宜革命兴新之时。孔子此章所以告颜子,正其平日梦见周公与我其为东周乎之理想抱负所在。今距孔颜之时已逾二千五百年,若使孔子生今世,复有如颜子者问以为邦,孔子当何以为答?孔门仁礼并重。颜渊问仁,主在修己。此章问邦,则偏于礼,主在治人。此后孟子善言仁,荀子善言礼,然距今亦逾两千载,所言亦未必一一合时宜。孔子曰:好古敏以求之。又曰:予一以贯之。若读此章,不知敏求一贯之义,则《论语》以外,可不再从事于汉、唐、宋、明历代之探求。有所探求,亦仅博闻,而无以贯之,此非所以学孔子。

    白话试译

    颜渊问为国之道。先生说:推行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戴周代的冕,乐舞则取法于舜时之韶。并该放弃郑声,远绝侫人。

    因郑声太淫,而侫人太危殆了。

    (一一)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此章远近有两解:一以地言,人之所履,容足之外,皆若无用,而不可废。故虑不在千里之外,则患常在几席之下矣。

    一以时言,凡事不作久远之虑,则必有日近顷败之忧。两解皆可通。依常义,从后说为允。惟所谓远虑者,乃正谋,非私计。

    如古人戒蓄财多害,蓄财似亦为远虑,实则非。

    白话试译

    先生说:一个人若不能有久远之虑,则必然有朝夕之忧。

    (一二)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此章与《子罕》篇所记同,多已矣乎三字。或曰:已矣乎者,叹其终不得见。

    又按:孔子论学每言好,如言好德好仁好礼好义皆好也。

    好色亦好也。有志于学者,当先辨己心所好,此义至深长,不可不善自反省。

    白话试译

    先生说:罢了吧!我未见过好德像好色的人呀! “(一三)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窃位:居位而不称,如盗取而窃据之。

    柳下惠:氏展,名获,字禽,亦字季。柳下或谓是其食邑,或谓是其居处。惠其私谥。

    不与立:谓不与并立于朝。或曰:立即位字,不与立即不与位。

    本章当与《宪问》篇公叔文子章合读。

    白话试译

    先生说:臧文仲,好算是偷窃官位的吧!他明知柳下惠之贤,但不能举荐他,和他共立于朝。

    (一四)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责己厚,责人薄,可以无怨尤。诚能严于自治,亦复无暇责人。旧解此怨为人怨己,亦通。

    白话试译

    先生说:对自身督责严,对人督责轻,便可避远自心的怨望了。

    (一五)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如之何如之何者,熟思审处之辞。末,犹无义。其人不知熟思审虑,虽圣人亦无如其人何也。

    白话试译

    先生说:从不说如之何如之何的人,吾亦就无如之何了。

    (一六)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群居不以善道相切磋,终日言不及于正义,专好逞其小才知,小聪明,难为人,亦难为群。或曰:孔子此言,乃为当时之学校发。当时学校详情,今已不可知。抑群居不限于学校。

    孔子此言,历世如见,坏人才,害世道,其病非小,有志之士不可不深戒。

    白话试译

    先生说:相聚群居,终日不散,言谈不及道义,专好逞使小聪明,卖弄小才知,这真难了。

    (一七)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质,实质。君子以义为其行事之实质。下三之字指义,亦指事。行之须有节文,出之须以逊让,成之则在诚信。

    白话试译

    先生说:君子把义来做他一切行事的本质,又把礼的节文来推行,把谦逊来表达,把诚信来完成,这样才真是一个君子呀!

    (一八)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赐之达,由之果,求之艺,皆能也。学以成德,亦必各有其能。贵德贱能,非孔门之教。人之知于己,亦知其能耳。故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也。

    白话试译

    先生说:君子只愁自己无能,不愁别人不知道自己。

    (一九)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没世,犹没生,谓其生之没。称,举义。君子学以为己,不务人知,然没世而无名可举,则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