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乡党篇第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乡党:孔子生陬邑之昌平乡,后迁曲阜之阙里,亦称阙党。

    此称乡党,应兼两地言。

    恂恂:温恭信实之貌。

    似不能言:谦卑逊顺,不欲以己之贤知先人。乡党乃父兄宗族之所在,孔子居乡党,其容貌辞气如此。

    宗庙朝廷:此指鲁国之宗庙朝廷。廷者平地,朝有治朝内朝,皆在平地,无堂阶,故称朝廷。

    便便言:便便,辩也。或说:闲雅之貌。

    唯谨尔:宗庙朝廷,大礼大政所在,有所言,不可不明而辩,惟当谨敬而已。

    本篇记孔子居乡党,日常容色言动,以见道之无不在,而圣人之盛德,亦宛然在目矣。旧不分章,今依朱子分十七节。

    白话试译

    孔子在乡里间,其貌温恭谦逊,好像不能说话的一般。他在宗庙朝廷时,说话极明白,不含糊,只是极谨敕。

    (二)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朝:此言君未视朝之时。

    侃侃:和乐貌。

    誾誾:中正有诤貌。

    君在:君视朝时。

    踧踖:恭敬貌。

    与与: 犹徐徐也, 威仪中适之貌。单言踧踖, 若有不宁。

    单言与与,似近于慢。故合言之。

    此一节记孔子在朝廷遇上接下之不同。

    白话试译

    孔子在朝廷,当他和下大夫交谈时,侃侃然和气而又欢乐。当他和上大夫交谈时,誾誾然中正而有诤辨。君视朝时,孔子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紧张,也不弛懈。

    (三)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檐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使摈:摈亦作傧,国有宾客,使孔子迎之。

    勃如:变色庄矜貌。

    躩如:盘辟貌。盘辟,犹言盘旋盘散,谓如临深履危,举足戒惧,必择地始下,不如在平地之常步。或说:躩,速貌,不暇闲步也。此言孔子作摈时,容貌行走,皆竦然见敬意。此统言之,下特言之。

    揖所与立,左右手:所与立,谓同为傧者。傧或五人,或四人,或三人。揖左边人,则移其手向左,揖右边人,则移其手向右。或曰:下言复命,则孔子必为上傧,其所与立者,但在左无在右。左右手,谓左其右手也。或说:本篇之辞,亦如记曲礼者然,非定记孔子某一时事。有为上摈,有为承摈,此兼记之。

    衣前后,檐如也:摈者揖必倪其首,揖毕而仰,揖分左右,又兼倪仰,衣亦随之前后转摆。檐如,整貌。衣裳摆动而不乱。

    趋进翼如:摈者从中庭进至阼阶,其间有数十步,不宜纾缓,故必趋。翼如,如鸟舒翼,言其端好。

    宾不顾矣: 君命上摈送宾,复命自宾已去。此惟上摈事。

    此一节记孔子为君摈相之容。

    白话试译

    君召孔子使作摈相,孔子必变容庄敬,行路如脚下有戒惧般。

    对同立的其他摈相作揖,左边右边,挥张两手,衣服前后开动,整停不乱。由中庭趋进时,如鸟舒翼,(状态端好)。宾退了,必回复所命,说:宾不再回头了。

    (四)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舏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跛躇如也。

    公门:古者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入公门,应指第一门库门言。

    鞠躬如也: 鞠躬,一说,曲身义。一说,当读为鞠穷,谨敬自敛之状。鞠穷踧踖皆双声复语。若言曲身,依文法不得再加一如字。今从后说。

    如不容:公门高大,若不容,言其谨敬自敛之至。

    立不中门:门两边立长木,谓之枨。中央竖短木,谓之闑。

    门以向堂为正,东为闑右,西为闑左。东西各有中。出入之法,

    主由闑右,宾由阑左。礼,士大夫出入君门由闑右。诸侯西一门常掩,谓之宾门。臣统于君,故出入亦由东门。君行出入始中门,非尊者皆偏近闑而行,以避尊者。立不中门,与下行不履闑互文避复,实亦谓行不中门。此中谓闑右之中。

    行不履阈:阈,门限。行当跨限而过,若践其上,则污限,并将污跨者之衣。

    过位:古礼,君每日在治朝与群臣揖见,此位即君在治朝所立之位。议论政事,则在路寝之朝。治朝退,适路寝,则治朝之位虚。群臣遇议政当入内朝,则过此位。过位必敬,故色勃如而足躩如。

    其言似不足: 谓同朝者或与语, 不得不应, 然答而不详,如不足。既过位,渐近君,故然。

    摄齐升堂: 此堂, 路寝之堂。齐, 裳下之缝。舏, 抠也。

    将升堂,两手抠衣使去地一尺。恐蹑之,倾跌失容。

    屏气似不息:屏,藏也。息,鼻息。犹今言屏着气,如不呼吸。

    出降一等:降,下义。等,堂阶之级。此谓见君既毕,下堂降阶第一级时。

    逞颜色:逞,放义。舒气解颜,故怡怡然和悦。

    没阶, 趋进: 没, 尽义。没阶, 谓下尽诸级, 至平地时。

    去君远,故徐趋而翼如。进,前义。凡有所去,皆可日进。此方自堂下退,向路门而前。一本无进字。

    复位:谓又过初入时所过君之空位。

    此一节记孔子在朝之容。

    白话试译

    孔子跑进公门,必敛身谨敬,像那公门容不下他身子般。不在门中间立,亦不把脚踏门限上。行过国君所常立之位,容色必变,举足盘辟,若履危临深般,说话像不他身子般。牵衣升堂时,敛身屏气,像不呼吸般。待退下自堂,降堂阶一级,颜色便舒展了,怡怡然有和悦之容。走尽堂阶,下及平地,便疾步向前,像鸟张翼般,端好而开展。再过君位时,跛跛躇躇,又是一番起敬。

    (五)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执圭:圭,玉器。聘问邻国,执君之圭以为信。

    如不胜:聘礼所执圭,长八寸,执轻如不胜其重,言敬谨之至。本篇三言鞠躬如也,一则曰如不容,再则曰屏气似不息,三则曰如不胜,皆形容其谨。

    上如揖,下如授: 执圭与心齐,上不过揖,下不过授。过高过卑,皆是不敬。

    战色:战战兢兢之色,庄矜也。

    蹜蹜如有循:蹜蹜,举足促狭,犹云举前曳踵,略举前趾,曳后跟而行,足不高离于地。如有循,如脚下有物,循之而前。

    享礼:享者,聘后之礼,献物也。或皮马,或锦绣,或土产,罗列于庭,谓之庭实。或曰:礼与享为二事。礼谓主人以醴礼宾。既聘乃享,既享乃礼,既礼乃有私觌。

    有容色:言和气满容。不复有勃战之色。

    私觌:觌,见也。行聘享公礼已毕,使臣于他日赍己物见其所使之国君。

    愉愉如:愉愉,颜色之和,又增于享礼时。

    此节记孔子为其君聘邻国之礼。或曰:孔子仕鲁时,绝不见有朝聘往来之事,疑乃孔子尝言其礼当如此,而弟子记之,非记孔子之行聘。本篇如此例者尚有之,如上使摈一节,疑亦然。又说:孔子教弟子以礼,不徒言其义,又肄其容。子所雅言,诗书执礼,执礼即兼教弟子习礼。《史记》又云: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由此言之,或是教弟子习礼而载之此篇。或说:使摈执圭二条,此定公十年齐聘鲁,鲁使孔子报聘。

    不见于《春秋》,孔子削之,并归女乐亦削之,嫌于暴己功,显君相之失。此两条所记容色,乃弟子从旁模拟,决非孔子教人语。

    今按:以理断之,若后说为是。然谓《春秋》削去,则《左传》何亦不载,又不见他书称述,终可疑。

    白话试译

    孔子为聘使,执君之圭,敛着身,像不胜其重的样子。执圭在上,像和人作揖般,在下,像授物与人般。面色战战兢兢,两足像迈不开步,又像足下有物,循之而前般。及享礼时,便有容色了。神气开发,不再那么作战兢之态了。待作私人相见时,更是愉愉然,和颜满容了。

    (六)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麂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又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此君子指孔子。改言君子者,上文各节记容貌,由中达外,非学养深者不能为。此节记冠服,人人易以取法,若非属一人之事。

    绀緅饰:绀,紫玄之类。緅,红纁之类。玄纁所以为祭服,故不以为饰。饰者,领与袖之边。

    亵服:私居时所服。红紫非正色,私居尚所不服,则不用为正服可知。正色谓青赤白黑黄。青加黄为绿,赤加白为红,白加青为碧,黑加赤为紫,黄加黑为缁,皆间色。

    袗絺绤:袗,单衣。葛之精者日絺,粗者日绤,当暑居家,可单衣絺绤。

    必表而出之:表者上衣。古人冬衣裘,夏衣葛,在家不加上衣,出门必加。虽暑亦然。古本或作必表而出,无之字。或曰:之字当在而字上。

    缁衣羔裘:衣,即上衣。古人服裘毛向外,外加上衣,当与裘之毛色相称,故缁衣之内宜羔裘,黑羊皮。素衣之内宜麂裘,麂,鹿子,色白。黄衣之内宜狐裘,狐色黄。缁衣朝服,素衣凶服,黄衣蜡祭之服,亦兵服。

    亵裘长:亵裘,在家私居所穿。长,取其温煖。

    短右袂:所以便作事。或说:两袂无一长一短之理,右字当读作又,又袂犹言手袂。短手袂,言两袂皆短。一说:卷右袂使短。

    必有寝衣,长一身又半:一说:大被曰衾,寝衣,小卧被。

    一说:古人衣不连裳,仅在股以上。此言长一身又半者,顶以下踵以上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一身又半,亦及膝耳。寝衣殆如今之睡衣,或是孔子特制。又说:此句当移承上文当暑而言,或谓当移下在齐必有明衣布之上。今按:此言寝衣,下言坐褥,明与上文言衣裘有别,非错简。

    狐貉之厚以居:居,坐义。以狐貉之皮为坐褥,取其毛之深,既温且厚,适体也。

    去丧无所不佩:去,除也。佩,系于大带。名其器,则字从玉为佩。称其备人用,则字从人为佩。惟丧事则去饰去佩。

    非帷裳必杀之:帷裳谓朝祭之服,其制用正幅布为之如帷。

    杀谓缝,帷裳腰有襞绩,旁无缝杀。其余裳当用缝杀,以二幅斜裁为四幅,宽头向下,狭头向上,缝之使合,上狭下广。意当时或有不用斜裁者,而孔子则必依古制斜裁。

    羔裘玄冠不以吊:丧主素,吉主玄,吉凶异服。

    吉月:吉,训善,亦可训始。吉月即始月,谓正月。月吉则为月之朔日。或说每月之朔,孔子必朝服而朝。

    此节记孔子衣服之制。或曰:《乡党》一篇,乃孔氏之遗书,多杂记曲礼如此,非必专是孔子始如此。如此节言君子可证。

    或曰:《戴记》有与《论语》同者,乃剿之《论语》,非《论语》有所袭。孔子动作衣服有与众同者,亦有独焉者。门人记孔子所亲行而已,不得谓君子不指孔子。今按:后说得之。

    白话试译

    君子不把玄色纁色来作衣领与袖之边。不把红色紫色做日常私居之服。当暑天时,在室内穿葛单衣,但出外必加上衣。黑衣内用羔羊皮的裘,素衣用小鹿皮裘,黄衣用狐裘。在家私居时所穿之裘,较出门所穿者稍长,又把右袂裁短些。夜睡必有寝衣,其长过身一半,下及两膝。冬天把狐貉皮来做坐褥。除去在丧事中,大带上没有不佩一切备用的玉器的。除非朝祭用正幅的帷裳,其余所穿裳,总是开剪斜幅缝制的。吊丧不穿黑羔裘,不戴玄色冠。每年正月岁首,必穿着朝服上朝去。

    (七)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齐:或作斋,古人临祭之前必有斋。

    明衣布:或说:明衣,衬身内衣。然不必斋时始衣。又说:明衣,浴衣。斋必沐浴,明衣浴竟所服。浴方竟,身未燥,故有浴衣,用布为之,着之以待身燥。明者,犹明水明火,取其明洁义。

    变食:改常食。不饮酒,不茹荤,如蒜韭之类。

    迁坐: 谓易常所居处。古人斋戒必居外寝, 外寝称正寝,斋与疾皆居之。内寝又称燕寝,乃常居之处。

    白话试译

    遇斋戒时,必有特备的浴衣,用布为之。斋时必改变日常的食品,又改变日常的居处。

    (八)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饭也。牛羊鱼肉细切曰脍。厌,餍足义。不厌,不饱食也。孔子曰:疏食饮水,乐在其中。

    又曰:士耻恶食,不足与议。不因食脍之精细而特饱食。或说:食精则能养人,脍粗则能害人,故食脍不厌精细,谓以精细为善。今不从。

    饐而餲:饐,食伤湿,馊臭也。餲,犹郁蒸之喝,食因久郁而味变。

    鱼馁而肉败:鱼烂日馁,肉腐日败。

    色恶:食失常色。

    臭恶:变味也。

    失饪:饪,烹调生熟之节。

    不时:物非其时者不食。或说:食有常时。古人大夫以下,食惟朝夕二时。

    割不正:古者先以割肉载于俎,食时自切之,略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