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十一)朱子学之流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以上略述朱子之杂学,即游艺与格物之学。至是而朱子学术之大体,已约略分述。此下当再略述朱子学之流衍。

    朱子生时,四方学者响附云集。及其身后,其学流衍益广。所著书,如《四书集注章句》及诗易两种,元明清三代皆悬之功令,定为取士标准,凡应举者皆所必读。其学影响后世之深且大,可勿论。但朱子之学,既广博无涯涘,又其所追求向往之最后目标,更为高远。毕生常在孜孜兀兀中向前不辍,学者旅进旅退,虽曰亲炙,或相从岁月不久。朱子之卒,其弟子著者,如黄干直卿,辅广汉卿,陈淳安卿,陈埴器之,李燔敬子,张洽元德,廖德明子晦,李方子公晦,蔡沈仲默,皆能确守师承。然而传述发明已不易,充实光大事更难。而宋室日替,以至于覆灭,朱门再传,如魏了翁鹤山,真德秀西山,其卒皆距宋亡不远。至如黄震东发,王应麟伯厚,乃朱门三传,均已老死于宋亡之后。文天祥文山,则以身殉国。是则朱学之不获大昌于后,实与国运世运互为因果,较之孔子身后,殆是更为不幸。

    元之所以为元,则尚幸有诸儒,或在朝,或在野,牵补弥缝其间。其著者,许衡鲁斋在朝,刘因静修在野,皆朱学也。而吴澄草庐,最为一时魁杰。其《五经纂言》,有功经术,论者谓其接武建阳。然其时已有和会朱陆之说,草庐亦言之,曰问学不本于德性,其蔽必偏于语言训释之末。盖其时朱子书已成为猎取功名之途,故草庐特提尊德性与道问学之辨。然草庐言道统则曰:近古之统,周子其元,程张其亨,朱子其利,孰为今日之贞乎。斯其所自任可知,而其终奉朱子为传统之正亦可知。

    明祖开国,华夏重光,而儒运则熸。方孝孺正学之死,元气抑遏殆尽。此下明代理学,乃是一不绝如缕之局面。直俟陈献章白沙王守仁阳明先后迭起,而后理学大振。然白沙微近北宋之康节,阳明出而朱陆异同之公案复炽。王学昌行,朱学消沉,至东林始有由王返朱之意向。然东林仅从王学角度窥朱学,亦未能触及朱子学之大体系。明代朱学流衍,惟罗钦顺整庵一家,所得较深。

    晚明三大儒,顾炎武亭林,始自东发厚斋上窥朱子,著为《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俨然朱子学之榘矱。然曰: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古之所谓理学者经学也,其意乃欲以古人经学替出宋明理学,终是于朱子精神有距离。黄宗羲梨洲,则欲以经史实学来变讲堂锢习。讲堂锢习,正是明末王学积弊,而经史实学,则理学家中惟朱子一脉有其传。梨洲有曰:

    读书不多,无以证斯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

    斯言颇近朱子。惟梨洲白负为王学传统,于此乃不自知。其时最能发挥两宋理学周张程朱之传统者,为王夫之船山。船山能精思,务博学,于庄老释氏书皆所深研,其为学规模极似朱子,而船山之最后宗主则为横渠。又有陆世仪桴亭,著思辨录,调和朱王,而吕用晦晚村,原本朱子四书义,宣扬民族精神,罹身后极祸。盖其时正是学术将变,群言竞兴,而尚未有定向。乃亦有专意攻击朱子者,南北各一人。在北方为颜元习斋,在南方为毛奇龄大可。

    习斋驳斥朱子,并驳斥及于宋明理学之全部。力言礼乐事物,而不治经史,笃古而不通今。大可则自居为阳明学,著有《四书改错》一书,分三十二门四百五十一条,历辨朱子四书注,几于无一条不错,谓聚九州四海之铁铸不成此错。而阎若璩百诗则谓天不生宋儒,仲尼如长夜,朱文公三代下孔子。清初学术界,多彩多姿,异说蜂起,精神壮阔,依稀使人重睹先秦与北宋之遗风。

    清廷于其时乃一意提倡宋学,并特尊朱子。康熙五十一年,升朱子配享孔庙,续修《朱子全书》,又御纂《性理精义》。雍正二年,特以其时专治朱子学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