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附︰親教師歐陽先生事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呂澄

    師諱漸,字競無,江西宜黃人,清同治十年十月初八日生。父仲孫公,官農部,歷念余年,不得志。師六歲,仲孫公即世。

    師幼而攻苦,精制藝,年二十,入泮。薄舉業不為,從叔宋卿公讀,由曾、胡、程、朱諸家言,博涉經史,兼工天算,為經訓書院高材生,時稱得風氣之先。

    中東之戰既作,國事日非,師慨雜學無濟,專治陸、王,欲以補救時弊。友人桂伯華自寧歸,勸師向佛,始知有究竟學。

    年三十四,以優貢赴廷試,南旋,謁楊仁山老居士于寧,得開示,信念益堅。歸興正志學堂,斟酌科目,體用兼備,自編讀本課之。

    年三十六,生母汪太夫人病逝,師在廣昌縣教諭任,遄返,僅得一訣。師本庶出,復幼孤,一嫂一姊皆寡而貧,來相依,霾陰之氣時充于庭,母病軀周旋,茹苦以卒。師哀慟逾恆,即于母逝日斷肉食,絕色欲,杜仕進,歸心佛法,以求究竟解脫焉。

    期年,赴寧從楊老居士游。又渡東瀛數月,訪遺籍。返謀久學之資,任兩廣優級師範講席,病濕罷。與友李證剛謀,住九峰山,營農業,又大病瀕死。乃決舍身為法,不復治家計,時年已四十矣。

    歲庚戌,再赴寧,依楊老居十。越年,老居士示寂,以刻經處編校相屬。值革命軍攻寧急,師居危城中守經坊四十日,經版賴以保全。翌春,與李證剛等發起佛教會,撰緣起及說明書,並警告佛子文,勖僧徒自救,沉痛動人。以主張政教分離不果,解散。自是長住刻經處,專志聖言,不復問外事。

    溯師四十年來,篤學力行,皆激于身心而出,無絲毫假借。嘗曰悲憤而後有學,蓋切驗之談也。師既主編校,病刻經處規模未充,又乏資廣刊要典,乃設研究部,只身走隴右,就同門蒯若木商刻費。比返,愛女蘭已病卒刻經處,哀傷悱憤,治《瑜伽》,常達旦不休。稿久,乃曉然法相與唯識兩宗本末各殊,未容淆亂。敘刻法相諸論,反覆闡明,聞者駭怪,獨沈乙庵先生深贊之。每敘成,必赴滬謁沈,暢究其義而返。至民國七年,遵老居士遺囑,刻成《瑜伽》後五十卷,復為長敘,發一本十支之奧蘊,慈宗正義,日麗中天,自奘師以來所未有也。

    會友人符九銘來蘇省,掌教育,因籌設支那內學院以廣弘至教,刊布緣起章程,遷延數載未就。南游滇,應唐 賡請講《維摩》、《攝論》,北赴燕,為蒯若木講《唯識》,稍稍得資助。民國十一年,內學院始成立,創講《唯識決擇談》,學人畢集。梁任公亦受業兼旬,病輟,報師書曰︰自悵緣淺,不克久侍,然兩旬所受之熏,自信當一生受用不盡。于以見師教入人之深矣。由是廣刻唐人章疏,《瑜伽》、《唯識》舊義皆出。

    又就內學院開研究部試學班,及法相大學特科,大暢厥宗。立院訓曰︰師悲教戒。揭在家眾堪以住持正法之說,教證鑿然,居士道場乃堅確不可動。及民國十六年,特科以兵事廢,同懷姊淑又病亡,師悲慨發願,循龍樹、無著舊軌,治《般若》、《涅磐》諸經,窮究竟義,次第敘成。其間更輯印《藏要》,經論二十餘種,各繫緒言,莫不直抉本源,得其綸貫。而尤致意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