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历史的香味盗走了我的骄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看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这个头衔,以为此人一定是个拈花惹草、沉湎女色的家伙了,其实诗酒风流也是风流,不一定是属于女色方面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是谁?就是明代大画家大文学家唐寅唐伯虎。

    唐寅是一个道地的苏州人,号伯虎,又号子畏,幼年就学,才气奔放,绝顶聪明。稍长,经常跟他的好友张灵(梦晋)吃喝玩乐,绝无功名利禄之想。祝允明(枝山)是他的知己,见了不以为然,时常劝他奋发上进。他慨然道:“只需闭户一年,取解元有如反掌,容易得很!”弘治戊午,他就举乡试第一,主考梁储爱上了他的文章,还朝后带给学士程敏政去看,彼此击节叹赏;于是常叫唐寅到他们那里去,往还极密。乙未会试时,敏政主考,江阴富人徐经是唐寅同舍的考生,贿赂了敏政的家童,得到了考题。东窗事发,有给事华昶上本弹劾敏政,牵连了唐寅;于是一同被捕下狱,屡受拷问。出狱之后,唐寅被谪到浙江去做小吏。他深以为耻,辞而不就,索性放浪形骸,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更观海于东南,买舟泛洞庭、彭蠡,然后郁郁回到苏州。从此隐居桃花坞桃花庵,天天招邀三五友好,聚饮其中,借酒浇愁,客去不问,醉便酣睡。他曾有《桃花庵歌》一首云: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驰驱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读了这首诗,可不要以为他在桃花庵里纵酒看花,已看穿了一切,其实是故作闲适,掩盖他的失意,借这一唱三叹来发发牢骚罢了。

    唐寅于失意之余,羌无好怀,就借故休了他的妻,过他鳏居的生活。在百无聊赖的时光,很有厌世之意,但是一转念间,却又振作起来,自己谴责自己道:“大丈夫虽不成名,也该慨当以慷,何必效学那楚囚的模样呢!”于是刻了一个图章,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作《伥伥词》以寄意:

    伥伥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钵院门前。

    细味诗意,仍然是衰飒而颓废的。

    那时宁王宸濠企慕他的才名,用甘言厚币来聘请他去。唐寅一见之下,知有谋反的企图,就使酒跳踉,假装疯疯癫癫的样子;宸濠受不了,只得放他走了。他回到了苏州,从此隐居不出,专心研究学问。对于应世的诗文,却不很经意,曾对人说:“后世知我不在此!”因此也就掉以轻心了。他有时兴之所至,作画自娱,下笔直追唐宋名家,但又厌苦人家向他求画,还是留着一手,并没有十足发挥他的才能。晚年信奉佛法,作出世之想,自号六如居士;仅仅活到了五十四岁,就与世长辞了。他临终时神志清明,口占一绝句云: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这首诗明白如话,而也包含着无穷感慨。唐寅死后,他的老友祝允明为他作墓志铭,情文并茂,语多翔实;可是不知怎的,对于他义绝宁王宸濠的一回事,却只字不提。

    唐寅于嘉靖癸未十二月二日去世,原配徐氏,因故离异,继娶沈氏生一女,无子。墓在横塘镇王家村,清代诗人方引谐有《吊唐六如墓》一绝云:

    先生胸次海天宽,只爱桃花不爱官。荒土一抔魂魄在,满溪红雨落春寒。

    墓已年久失修,苏州市文物古迹保管委员会因唐有关苏州文献,特地鸠工整修,于是这三尺断坟,不再埋没在荒草中了。凡是经过横塘而仰慕唐寅大名的人,总得前去凭吊一下;甚至有人还在追想他那段子虚乌有的“三笑姻缘”呢。

    唐寅的画传世很多,而赝品也不少。我曾见过他的《东方朔》《墨梅》《蕉石图》三幅,都是真迹,并曾用小芭蕉二株、小顽石二块,仿蕉石图制作了一个盆景,见者都说有虎贲中郎之似。江苏省博物馆得其所作《李端端落籍图》一幅,为梅景书屋吴氏旧藏,也是精品。图中一男四女,身份不同,服饰也不同,可以看到唐代的服制和装饰,这是很够味儿的。

    唐于诗文词曲都有一手,却随意著笔,并不求工。与花有关的,有“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和沈石田落花诗三十首。我却爱他一首《妒花歌》: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写来不假雕琢,自饶风趣;并且情景如画,倒也可以画一幅佳人妒花图的。

    这些年来,我因定居苏州,爱好苏州,不论在口舌上,文字上,老是说苏州,话苏州,以至夸苏州。不料五百年前的唐寅,也是一个歌颂苏州的惯家。我从明代万历年间苏州何大成所编的《六如居士全集》中,读到了他歌颂苏州的诗,计有数十首之多,对于苏州的名胜古迹、岁时令节以及繁华情况,都大书特书,极尽其歌颂之能事。例如《姑苏八咏》是咏姑苏台、长洲苑、百花洲、响屧廊等八个名胜古迹,有些古迹早已荡然无存,找不到遗迹了。内中如天平山和寒山寺,那是前几年曾经整修,为广大群众游踪所至而是十分熟悉的。如《天平山》云:

    天平之山何其高,岩岩突兀凌青霄!风回松壑烟涛绿,飞泉漱石穿平桥。千峰万峰如秉笏,崚崚嶒嶒相壁立。范公祠前映夕晖,盘空翠黛寒云湿。

    《寒山寺》云:

    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月色迷烟雾。谯阁更残角韵悲,客船夜半钟声度。树色高低混有无,山光远近成模糊。霜华满天人怯冷,江城欲曙闻啼乌。

    唐寅所咏及的,偏重于自然景物,跟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并没有多大出入,可是建筑物却已整修得焕然一新了。

    还有值得提供出来的,是那专说繁华富庶的《姑苏杂咏》四首,兹录其二云:

    门称阊阖与天通,台号姑苏旧帝官。银烛金钗楼上下,燕樯蜀柁水西东。万方珍货街充集,四牡皇华日会同。独怅要离一抔土,年年青草没城墉。

    长洲茂苑古通津,风土清嘉百姓驯。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门五日一尝新。市河到处堪摇橹,街巷通宵不绝人。四百万粮充岁办,供输何处似吴民?

    这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苏州,已使唐寅写得这样的有声有色;要是给他看了我们现在的新苏州,怕要舌挢不下,不知道该怎样的歌颂呢。

    当时唐寅所住的桃花坞,就是北寺塔迤西的那条桃花坞大街,是颇为有名的木刻发祥之地。他那桃花庵就是现在的准提庵,庵中还有他手写的碑刻。唐寅对桃花坞有特殊的好感,他那《姑苏八咏》中,就有《桃花坞》一首: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青山寥绝无烟埃,刘郎一去不复来。此中应有避秦者,何须远去寻天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明代以前即已有之,因此唐寅《寄郭云帆》诗就这么说:

    我住苏州君住杭,苏杭自古号天堂。东西只隔路三百,日夜那知醉几场。保俶塔将湖影浸,馆娃官把麝脐香。只消两地堪行乐,若到他乡没主张。

    他对故乡苏州是一向有一种自豪感的。

    依楼听月最分明

    关于月球的神话,千百年来深入人心,似乎尽人皆知,什么嫦娥奔月啊,吴刚伐桂啊,月中的桂树啊,蟾蜍啊,玉兔啊,给予人们种种美丽的幻象。古今诗人对月亮有很多美丽的描写,远如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近如毛主席《蝶恋花》词中的“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等,都是传诵天下,脍炙人口的。

    记得清代曾有一个《听月》的故事,很有趣味。据说某地某富翁家请一位秀才作西席,那时候恰巧造了一座楼,就请他起一个名字,写作匾额。秀才取宋代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句,本想题为“听雨楼”,不知怎的误写为“听月”。富翁原是不通文墨的,竟制成了匾额,挂在楼上。

    有一天,一个亲戚某举人看见了,说月亮只能看,不能听,“听月”二字是不通的。富翁就责备秀才,要解他的职。秀才慌了,求援于他的朋友某翰林。翰林想了想,答应帮忙。于是秀才约了富翁和举人,置酒高会,展开辩论,翰林也来了,故意尊秀才为老师,一看那楼上的匾额,连说:“妙极,妙极!”立时写了一首诗,阐发“听月”二字的妙义:

    听月楼高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丁东玉杵鸣。乐奏广寒音细细,斧修丹桂响丁丁。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举人看了,大为叹服,而秀才的饭碗也就保住了。

    这首诗在当时虽然是牵强附会,而到了今天,却就觉得很有意思;不见飞往月球的宇宙火箭上带着无线电收音机吗?当然是可以听到月球上的一切声音了。

    无言

    春秋时,楚文王灭了息国,将息侯的夫人妫掳了回去,以荐枕席;后来生下了堵敖和成王,但她老是不开口,不说话。楚子问她却为何来,她这才答道:“我以一妇而事二夫,虽不能死,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于是“息妫无言”就成了一个典故。可是天赋人以一张嘴、一条舌,原不专为吃喝而设,是兼作说话之用的。人既不能不和社会相接触,也就不得不借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天生是个哑巴,造物之主先已夺去了她说话的权利,倒也罢了。至于说过话的人,而忽然装哑巴不说话,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而无从说起,这痛苦就可想而知了。息夫人以不说话来表示亡国之痛,对楚国是一种无言的抗议,值得后人同情。过去我们不幸处在一个反动统治的黑暗时代,虽都生了口舌,尽可说话,然而说起话来,有种种顾忌,有时说了一无所用,也等于空口白说。所以我在大发牢骚的时候,自愿变做一个哑巴,一辈子不再说话;甚至变成一个瞎子,一辈子不再看报。

    中国有一位为了祖国而不言语的息夫人,西方也有一位为了祖国而三十年不言语的匈牙利人福立西林尔。那时匈牙利屈服于奥地利统治之下,失去了一切自由。林尔愤慨之余,就在一八四八年集合了同志,揭竿起义。只因兵力单薄,终于失败,林尔也做了俘虏。奥人用了酷刑,逼他说出同志匿迹的所在来,以便一网打尽,杜绝后患。林尔自求一死,嚼齿不答。奥国政府再把他的老母、弱妹和恋人都捉了来,威胁他吐实,谁知依然无效。最后把他这三个亲人当着他的面处死,他还是不屈不挠地不发一言。奥国政府不敢杀害这位爱国英雄,处以无期徒刑。林尔在狱中被幽囚了三十年,从没有说过一句话,一直到死。英国诗人南士弼氏曾有《不语行》一诗咏其事,赞叹不止。

    西方既有一位三十年不言语的爱国者,又有一位四十九年不言语的痴情人。那是十九世纪时英国甘莱郡中的青年威廉夏柏。威廉爱上了一个邻近的农家女,此女也深深地爱着他,早就以身相许。无奈她的父亲是个老顽固,从中作梗,她又不忍告知爱人,偷偷地竟把结婚的吉期也确定了。到了那天,威廉鲜衣华服,欢天喜地地到礼拜堂去,满以为有情人终成眷属了,谁知他的爱人已被她那顽固的老父禁闭了起来,连信也没法儿递一个给他。威廉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料知好事已变了卦,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从此万念俱灰,离群独处,一连四十九年,从没有和人说过话,直到七十九岁死去,也没有一句遗言,真的是伤心极了。

    歌颂诗人白乐天

    我们现在作诗,作文,作小说,总要求其通俗,总要为工农兵服务,这才算得上是人民文学;如果艰深晦涩,那就像天书一样,还有什么人要读呢?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虽生在一千多年以前,倒是一位深解此意的先进人物。据说他老人家每作一诗,先要请一个老婆婆解释一下,问她:“懂得吗?”她回说:“懂得的。”就把这首诗录下来,如果不懂,他就将诗句换过。所以古今人每谈到白乐天的诗,总说是老妪都解。《白氏与元微之书》有云:“……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这也足见他对于自己诗句的明白通俗,接近群众,不由得要自鸣得意了。当然,他的诗也有并不通俗的,不过并不太多。

    白名居易,乐天其字,太原人,生于唐代大历七年。元和二年进士,迁左拾遗,后因获咎贬江州司马。那首有名的长诗《琵琶行》,就是在这时候做的。元和十五年召还,历官至刑部尚书。而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他先任杭州太守,后又任苏州太守。苏杭向有天堂之称,他倒像做了天堂的看守人。我们现在每游西湖,游山塘,总得到白堤上去溜达一下,欣赏堤上的红桃绿柳,大家都会感念他老人家的遗爱。原来苏杭的两条白堤,都是他在任时造起来的。到了晚年,以诗酒自娱,因号醉吟先生,又因居住香山,自称香山居士。他以会昌六年去世,享年七十有五。乐天真是一个乐天派,所以有人说他生平作诗二千八百余首,多数是快乐的诗,关于饮酒的就有九百首之多。至于那首唱遍旗亭的《长恨歌》,还是成于高中进士之前,时年三十五岁,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

    一九五七年春,为了纪念他老人家诞生一千一百八十六年,南北各地诗人们纷纷集会赋诗,给他祝寿。三月四日,苏州市由老诗人杨孟龙先生招邀诗友,在拙政园宴集,虽然天不作美,风雨交作,仍有十四人出席。最有趣的,是姓氏无一相同,而把年龄统计起来,竞得一千零十四岁。席上诗人们逸兴遄飞,赋诗饮酒。女诗人汤国梨先生首唱,赋五律一首。我虽不是诗人,也胡诌了七绝四首:

    凄绝《新丰折臂翁》,痈瘝在抱几人同。香山佳什都能解,老妪居然字字通。(《新丰折臂翁》系《长庆集》中新乐府二十首之一,为反战而作————作者原注)

    千有余年弹指过,弥纶四海诵遗篇。那知乌拉山边客,也拜诗人白乐天。(苏联有白诗译本,传诵一时————作者原注)

    甘棠遗爱至今留,堤上垂杨蘸碧流。装点湖山凭好句(《长厌集》中有《吴中好风景》《苏州柳》等多首,均为歌颂苏州而作————作者原注),使君应谥白苏州。

    联翩裙屐集名园,诗圣前头寿一樽。风雨萧骚浑不管,梅花香里各销魂。(远香堂举行梅花展览会,我亦有“鹤舞”“凤翔”“梅月图”等参加展出————作者原注)

    白乐天任苏州太守,虽只短短一年,而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