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解】

    本卷收录的都是因果报应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动物和人一样有灵性,不同的人也因为对动物采取不同的态度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如“苏易助虎产”,就讲述了一个因为帮助老虎产子而得到老虎报答,“再三送野肉于门内”的故事。“义犬救主”则把人犬之间的深厚感情描述得十分动人。著名的“隋侯珠”,也来自于一条被隋侯救活的大蛇。除了龙、虎、龟、蛇、犬这一类在传统观念中就具有灵性的动物之外,像蚂蚁、蝼蛄这样的小虫,也因人的善念而能救人于危难。除了动物报恩的故事,报仇也是本卷的主题之一。虐杀猿子致使猿母肝肠寸断的人全家遭瘟疫而死,杀死大蛇的陈甲也没有逃脱大蛇的复仇。而只有未食鱼肉的古巢老姥在县城沦陷时得以独活。这些故事,通过动物对人类恩怨分明的回报,宣扬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因果报应观念。

    病龙求医

    晋魏郡亢阳(1),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孙登见曰(2):“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疽,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疾痊,当有报。”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注释】

    (1)魏郡:郡名。汉置,郡治邺,其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城西南。亢阳:旱灾。

    (2)孙登:晋代的隐士。

    【译文】

    晋朝时魏郡大旱,农夫在龙洞祈祷,果然求到了雨,准备祭祀来感谢龙。孙登见了说:“这是有病的龙降下的雨,怎么能救活庄稼呢?如果不相信,请闻闻看。”雨水果然是腥臭的。龙当时背上长了大疮,听了孙登的话,变成一个老人来求医,说:“病治好了,会有报答。”不几天,果然下起大雨。只见大石头中间裂开一口井,井水十分清澈。龙大概是穿凿这口井作为报答的。

    苏易助虎产

    苏易者,庐陵妇人(1),善看产。夜忽为虎所取,行六七里,至大圹(2)。厝易置地(3),蹲而守。见有牝虎当产,不得解,匍匐欲死,辄仰视。易怪之,乃为探出之,有三子。生毕,牝虎负易还。再三送野肉于门内。

    【注释】

    (1)庐陵:郡名。东汉兴平元年(194),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治所西昌县(在今江西泰和县城西北)。

    (2)圹(kuàng):墓坑。

    (3)厝(cuò):放置。

    【译文】

    苏易,是庐陵郡的一个妇人,善于接生孩子。一天晚上她忽然被老虎抓取,走了六七里,来到一个大墓坑。把苏易放到地上,蹲在旁边守候。苏易看见有一只母老虎要产仔,生不下来,趴在地上几乎死去,总是向上看着。苏易觉得奇怪,于是给它摸取出来,有三只虎仔。生完虎仔,雌虎驮着苏易回家。还两三次送野兽的肉到苏易家。

    玄鹤衔珠

    哙参养母至孝(1)。曾有玄鹤为弋人所射(2),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双至,各衔明珠以报参焉。

    【注释】

    (1)哙参:人名。因至孝闻名。

    (2)玄鹤:黑鹤。弋人:射鸟的人。

    【译文】

    哙参奉养母亲非常孝顺。曾经有一只玄鹤被射鸟的人射伤,飞不动了到哙参家来。哙参收养了它,给它治伤,伤好之后放它走了。后来玄鹤晚上来到哙参家门外,哙参拿着灯烛去看它,发现雌鹤雄鹤双双到来,各衔一颗明珠用以报答哙参。

    黄鸟报恩

    汉时弘农杨宝(1),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2),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3),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

    【注释】

    (1)弘农: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灵宝东北。

    (2)华阴山:应指华山。

    (3)巾箱:古时放置头巾的小箱子,后亦用以存放书卷、文件等物品。

    【译文】

    汉代时弘农郡的杨宝,九岁时,到华阴山北,看见一只黄雀被鸱枭搏击,掉在树下,受到蝼蚁围困。杨宝看见,怜悯它,把它带回来放在小箱子里,用菊花喂养它。过了一百多天,黄雀的羽毛长全了,每天早上飞出去,傍晚飞回来。有一天半夜三更,杨宝读书还没有休息,有一个穿黄衣的童子,向杨宝拜了两拜,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出使蓬莱,不小心被鸱枭搏击。你仁爱救我,实在感谢您的大德。”于是把白环四枚送给杨宝,说:“让您的子孙品德高洁,官至三公,会像这玉环一样。”

    隋侯珠

    隋县溠水侧(1),有断蛇丘。隋侯出行(2),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注释】

    (1)溠(zhā)水:水名。又名扶恭河。在湖北随州西北。

    (2)隋侯:西周时所封诸侯国隋国的国君。其封国在今湖北随州。

    【译文】

    隋县溠水旁,有个断蛇丘。隋侯出行,看见一条大蛇被砍伤,从中间断开。隋侯疑心这条蛇灵异,派人用药给它包扎,蛇才能爬走,于是就称那个地方为断蛇丘。过了一年,蛇衔着一颗明珠来报答隋侯。明珠的直径超过一寸,纯白色,晚上有光,像月亮一样明,可以照亮屋子。因此称它叫“隋侯珠”,又叫“灵蛇珠”,又叫“明月珠”。

    龟报孔愉

    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1)。元帝时以讨华轶功封侯(2)。愉少时尝经行余不亭(3),见笼龟于路者。愉买之,放于余不溪中(4)。龟中流左顾者数过。及后,以功封余不亭侯。铸印,而龟钮左顾,三铸如初。印工以闻,愉乃悟其为龟之报,遂取佩焉。累迁尚书左仆射(5),赠车骑将军(6)。

    【注释】

    (1)会(kuài)稽:古郡名。秦置,因会稽山而得名,故地在今江苏东部及浙江西部。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东汉分置吴郡后,会稽郡治移至山阴(今江苏绍兴越城区)。山阴:古县名。秦置,因位于会稽山北面得名,后更名绍兴。

    (2)华轶:字颜夏,平原郡人。晋永嘉中任江州刺史。后不服晋元帝命令,被讨伐斩首。

    (3)余不亭:亭名,在浙江吴兴北。

    (4)余不溪:即东苕溪的下游。

    (5)尚书左仆射:职官名。汉成帝时,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至汉献帝时,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以后废。

    (6)赠:赐死者以爵位或荣誉称号。车骑将军:将军的名号。西汉文帝时始置,掌管京师及皇宫兵卫。

    【译文】

    孔愉字敬康,会稽郡山阴县人,晋元帝时因为讨伐华轶有功封侯。孔愉年轻时曾经行经余不亭,看到有人把龟装在笼子里卖。孔愉把它买下来,把它放生到余不溪中。乌龟在溪水中从左边回头看了好几次。等后来,孔愉因功被封为余不亭侯。铸官印时,龟形印钮成往左看的样子,改铸了三次都还是原来的样子。铸印的工匠把这事告诉孔愉,他才明白这是乌龟报恩,于是拿来佩带上。孔愉后来官职连续升迁至尚书左仆射,死后被追封为车骑将军。

    古巢老姥

    古巢一日江水暴涨(1),寻复故道。港有巨鱼,重万斤,三日乃死。合郡皆食之,一老姥独不食(2)。忽有老叟曰:“此吾子也,不幸罹此祸。汝独不食,吾厚报汝。若东门石龟目赤,城当陷。”姥日往视。有稚子讶之,姥以实告。稚子欺之,以朱傅龟目。姥见,急出城。有青衣童子曰:“吾龙之子。”乃引姥登山,而城陷为湖。

    【注释】

    (1)古巢:古县名。故城在今安徽巢湖东北。

    (2)姥(mǔ):老妇的通称。

    【译文】

    古巢县有一天江水猛涨,不久又退回原来的河道。小河沟里留下一条大鱼,重万斤,三天才死。全郡的人都来分吃大鱼,只有一个老妇人没有吃。忽然有一个老头说:“这是我的儿子。不幸遭遇到这样的灾祸。只有你没有吃它,我要重重地报答你。如果县城东门的石龟眼睛变成红色,县城就会沦陷为湖。”老妇人每天都去看那石龟,有个小孩子感到奇怪,老妇人把实话告诉他。小孩子欺骗老妇人,用红色涂抹石龟的眼睛。老妇人看见石龟眼睛变红,急忙出城。有一个穿青衣的童子说:“我是龙的儿子。”他领着老妇人登上高山,县城陷落成为湖泊。

    蚁王报恩

    吴富阳县董昭之(1),尝乘船过钱塘江,中央,见有一蚁,着一短芦,走一头回,复向一头,甚惶遽。昭之曰:“此畏死也。”欲取着船。船中人骂:“此是毒螫物,不可长。我当蹹杀之(2)。”昭意甚怜此蚁,因以绳系芦着船。船至岸,蚁得出。其夜梦一人,乌衣,从百许人来谢云:“仆是蚁中之王。不慎堕江,惭君济活。若有急难,当见告语。”历十余年,时所在劫盗,昭之被横录为劫主,系狱余杭。昭之忽思蚁王梦,缓急当告,今何处告之?结念之际,同被禁者问之,昭之具以实告。其人曰:“但取两三蚁着掌中,语之。”昭之如其言。夜果梦乌衣人云:“可急投余杭山中。天下既乱,赦令不久也。”于是便觉,蚁啮械已尽,因得出狱。过江,投余杭山(3)。旋遇赦,得免。

    【注释】

    (1)富阳:县名。秦置富春县,属会稽郡。东汉分置吴郡,富春属吴郡。东晋更名富阳,沿用至今,属浙江。

    (2)蹹(tà):同“踏”。

    (3)余杭山:山名,又称秦余杭山、万安山。相传吴王夫差兵败自杀后葬于此。

    【译文】

    吴郡富阳县人董昭之,曾经乘船过钱塘江,到了河中央,看见有一只蚂蚁,爬在一根短芦苇上,走完一头回头,又走向另一头,十分惊慌害怕。董昭之说:“这是害怕被淹死。”想把它取到船上来。船上的人骂道:“这是有毒螫人的东西,不能救它。我要踩死它。”董昭之心里很可怜这只蚂蚁,于是用绳子把芦苇系在船上。船到岸后,蚂蚁得以从江中出来。那天夜里他梦见一个人,穿着黑衣,带着一百多人来感谢他说:“我是蚂蚁之王。不小心落到江里,感谢您救活我。如果遇到急难事,就告诉我。”过了十多年,当时地方上有盗贼,董昭之被横加罪名判为盗贼首领,关押在余杭。董昭之忽然想起蚁王托梦,有急难就告诉他,现在到哪里去告诉他呢?当他念叨这件事时,一同被关押的人问他怎么回事,董昭之一一告诉他实情。那个人说:“只需拿两三只蚂蚁在手掌中,说给它们。”董昭之按他说的做了。夜里果然梦见乌衣人说:“可以赶快逃到余杭山中。天下已经乱了,赦令不久会到来。”于是就醒了,蚂蚁已经把枷锁咬坏了,因此得以逃出监狱。渡过江逃进了余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