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解】

    和神仙一样,精怪也具有一定的神性。但是,与神仙不同的是,除了少数精怪能够福佑人类(如见于本卷的树神黄祖)之外,精怪总是和不安、干扰、灾难、死亡等联系在一起。因此,与对神仙的礼敬态度截然不同,在对待精怪的问题上,人类的做法一贯明确而果决。见于本卷的饭臿怪、细腰、树怪、青牛、老鼠、母猪、雄鸡、蝎子以及众多的狐狸,它们最终或被烧死,或被杀掉,或主动远离人类。这样的结局无不表现了人类除之而后快的“驱怪”心理。

    饭臿怪

    魏景初中(1),咸阳县吏王臣家有怪,无故闻拍手相呼。伺,无所见。其母夜作,倦,就枕寝息。有顷,复闻灶下有呼声曰:“文约,何以不来?”头下枕应曰:“我见枕,不能往。汝可来就我饮。”至明,乃饭臿也(2)。即聚烧之,其怪遂绝。

    【注释】

    (1)景初: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的年号。

    (2)饭臿(chā):盛饭用的一种工具。

    【译文】

    魏明帝景初年间,咸阳县吏王臣家有怪物,无缘无故听见拍手互相呼唤,去看什么也没有。他母亲晚上做事,感到疲倦,靠在枕头上睡觉休息。一会儿,又听见灶台下有呼唤的声音:“文约,为什么不来?”头下的枕头回答说:“我被枕住了,不能过去。你可以来和我一起吃喝。”到天明一看,原来是饭臿。立刻把它们放在一起烧了,家里的怪物就绝迹了。

    何文除宅妖

    魏郡张奋者(1),家本巨富,忽衰老,财散,遂卖宅与程应。应入居,举家病疾,转卖邻人何文。文先独持大刀,暮入北堂中梁上。至三更竟,忽有一人长丈余,高冠,黄衣,升堂呼曰:“细腰!”细腰应喏。曰:“舍中何以有生人气也?”答曰:“无之。”便去。须臾,有一高冠青衣者,次之,又有高冠白衣者,问答并如前。及将曙,文乃下堂中,如向法呼之,问曰:“黄衣者为谁?”曰:“金也。在堂西壁下。”“青衣者为谁?”曰:“钱也。在堂前井边五步。”“白衣者为谁?”曰:“银也。在墙东北角柱下。”“汝复为谁?”曰:“我,杵也。今在灶下。”及晓,文按次掘之,得金银五百斤,钱千万贯。仍取杵焚之。由此大富,宅遂清宁。

    【注释】

    (1)魏郡:郡名。汉置,郡治邺,其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城西南。

    【译文】

    魏郡人张奋,家里本来十分富有,忽然家人衰老,财产散失,于是就把宅子卖给了程应。程应住进去,全家人都生病,又转卖给邻居何文。何文先独自拿了一把大刀,傍晚时进到北堂中间的屋梁上。到夜里三更快过去时,忽然有一个人,身长一丈多,戴高帽,穿黄衣,上堂喊到:“细腰。”细腰答应。他问:“屋里怎么有生人的气味呢?”回答说:“没有生人。”黄衣人便离开了。过了一会儿,有一个戴高帽穿青衣的人,接着又有一个戴高帽穿白衣的人,问答都和前面一样。到天快亮时,何文便下到堂中,用先前那些人的方法呼唤细腰,问道:“穿黄衣的人是谁?”回答说:“是黄金,在堂屋西边的墙壁下。”“穿青衣的人是谁?”回答说:“是铜钱,在堂屋前井边五步远的地方。”“穿白衣的人是谁?”回答说:“是白银,在墙壁东北角的柱子下。”“你又是谁?”回答说:“我,是木杵。如今在灶台下。”等到天亮,何文按照次序挖掘那些地方,得到黄金、白银五百斤,铜钱一千万贯。于是取了木杵烧掉它。从此十分富有,宅院终于清净安宁了。

    秦公斗树神

    秦时,武都故道有怒特祠(1),祠上生梓树。秦文公二十七年(2),使人伐之,辄有大风雨,树创随合,经日不断。文公乃益发卒,持斧者至四十人,犹不断。士疲,还息。其一人伤足,不能行,卧树下,闻鬼语树神曰:“劳乎攻战?”其一人曰:“何足为劳。”又曰:“秦公将必不休,如之何?”答曰:“秦公其如予何?”又曰:“秦若使三百人被发,以朱丝绕树,赭衣,灰坌伐汝(3),汝得不困耶?”神寂无言。明日,病人语所闻。公于是令人皆衣赭,随斫创,坌以灰。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丰水中(4)。其后,青牛出丰水中,使骑击之,不胜。有骑堕地,复上,髻解,被发,牛畏之,乃入水,不敢出。故秦自是置旄头骑(5)。

    【注释】

    (1)武都:地名。今甘肃武都一带地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郡,郡治武都道,故城在今甘肃礼县南。故道:县名。秦置,县治故城在今陕西凤县双石铺乡,属陇西郡,汉武帝置武都郡后以故道县属之。

    (2)秦文公二十七年:前739年。秦文公,春秋初秦国的君主,前765——前716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年。秦文公时,秦国伐戎初胜,领地扩展到岐山以西,为秦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灰坌(bèn):灰尘飞扬。

    (4)丰水:水名。发源于陕西户县,东南流入渭。

    (5)旄头骑: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

    【译文】

    秦代时武都郡故道县有个怒特祠,祠上长着一棵梓树。秦文公二十七年,派人伐树,一砍总有大风雨,树上被砍的口子跟着就合上了,一整天都砍不断。秦文公于是增派士卒,拿斧子的达到四十人,还是砍不断。士兵疲惫,回去休息。其中有一个人脚受伤了,不能行走,躺在树下,听到鬼对树神说:“打仗累了吧?”其中一人说:“哪里谈得上劳累。”鬼又说:“秦公一定不会罢休,怎么办?”树神回答说:“秦公能把我怎么样呢?”鬼说:“秦公如果派三百人披散着头发,用朱丝缠绕树干,穿上红色的衣服,边撒灰边砍你,你能不被困住吗?”树神沉寂无言。第二天,受伤的士卒说了他所听到的。秦文公于是派人都穿上红色的衣服,一边砍树一边往砍开的口子上撒灰。树被砍断,树中有一头青牛出来,跑进了丰水中。后来,青牛从丰水中出来,秦文公派骑兵攻击它,不能取胜。有一个骑兵掉到地上,又骑上马,发髻掉了,头发披散,青牛害怕他,便逃入水中,不敢再出来。所以秦国从此开始设置“旄头骑”。

    树神黄祖

    庐江龙舒县陆亭流水边(1),有一大树,高数十丈,常有黄鸟数千枚巢其上。时久旱,长老共相谓曰:“彼树常有黄气,或有神灵,可以祈雨。”因以酒脯往。亭中有寡妇李宪者,夜起,室中忽见一妇人,着绣衣,自称曰:“我,树神黄祖也,能兴云雨。以汝性洁,佐汝为生。朝来父老皆欲祈雨,吾已求之于帝,明日日中大雨。”至期果雨。遂为立祠。神谓宪曰:“诸卿在此,吾居近水,当致少鲤鱼。”言讫,有鲤鱼数十头飞集堂下,坐者莫不惊悚。如此岁余,神曰:“将有大兵,今辞汝去。”留一玉环,曰:“持此可以避难。”后刘表、袁术相攻(2),龙舒之民皆徙去,唯宪里不被兵。

    【注释】

    (1)龙舒县:即今安徽舒城。

    (2)刘表:山阳郡高平人,汉室宗亲,任荆州牧,故又称为“刘荆州”,为汉末群雄之一。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正县西北)人。袁绍的弟弟。董卓之乱后,与袁绍、曹操同时起兵讨伐董卓。后割据扬州,于建安二年(197)僭称天子,建号仲氏。后被吕布、曹操所败,于建安四年(199)呕血而死。

    【译文】

    庐江郡龙舒县陆亭河水边,有一棵大树高几十丈,经常有几千只黄鸟在上面筑巢。当时天旱很久,老年人相互商量说:“那树上经常有黄色的烟气,或许它有神灵,可以向它求雨。”于是拿着酒肉到那里。陆亭有个寡妇叫李宪,晚上起来,在房间里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穿着绣花衣,自称说:“我是树神黄祖,能够兴云作雨。因为你生性洁净,我辅助你生活。早上来的父老都想祈雨,我已经向天帝请求,明天中午下大雨。”到时果然下起了大雨。人们于是为树神黄祖建立了祠庙。树神对李宪说:“诸位父老在这里,我住的地方接近河水,应当送一些鲤鱼来。”话刚说完,有几十条鲤鱼飞来聚集在堂屋下,在座的人没有不感到震惊的。这样过了一年多,树神说:“将要有大的战争,现在向你告辞离开。”她留下一只玉环,说:“拿着这只玉环可以避免灾难。”后来刘表、袁术相互攻伐,龙舒县的百姓都迁走了,只李宪住的乡里没有遭受兵乱之害。

    张辽除树怪

    魏桂阳太守江夏张辽(1),字叔高,去鄢陵(2),家居买田。田中有大树,十余围,枝叶扶疏,盖地数亩,不生谷。遣客伐之,斧数下,有赤汁六七斗出。客惊怖,归白叔高。叔高大怒曰:“树老汁赤,如何得怪!”因自严行复斫之,血大流洒。叔高使先斫其枝,上有一空处,见白头公,可长四五尺,突出,往赴叔高。高以刀逆格之。如此凡杀四五头,并死。左右皆惊怖伏地,叔高神虑怡然如旧。徐熟视,非人,非兽。遂伐其木。此所谓木石之怪夔蝄者乎(3)?是岁应司空辟侍御史、兖州刺史。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4),荐祝祖考,白日绣衣荣羡(5),竟无他怪。

    【注释】

    (1)桂阳:古郡名。郡治在今湖南郴州。

    (2)鄢陵:古地名。在今河南鄢陵西北。

    (3)蝄(wǎng liǎng):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鬼怪。

    (4)二千石:郡守的俸禄。用以指代郡守。

    (5)白日绣衣:即衣锦昼行。旧时比喻有了功名富贵后夸耀乡里。

    【译文】

    魏桂阳太守江夏人张辽,字叔高,到鄢陵居家置买田地。田里有一棵大树,树干粗十多围,枝叶繁茂,遮盖了好几亩田地,地里不长庄稼。他派门客去砍伐,砍了几下,有红色的汁液六七斗流出来。门客非常害怕,回去禀告张辽。张辽大怒:“树老了汁液是红色的,有什么可奇怪的!”于是他自己整理装束又去砍树。树的血汁到处流淌。张辽让人先砍树枝,树上有一个空洞,看见一个白头公公,身长大约四五尺,突然跳出来跑向张辽。张辽用刀迎接与他搏斗。像这样一共杀了四五个,都死了。左右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上,张辽神色安详和平常一样。他慢慢仔细观察,不是人,也不是野兽。于是把那树砍掉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木石的精怪夔或蝄吗?这一年张辽应司空的荐举做了侍御史、兖州刺史。他以郡守的尊贵身份访问家乡,祭祀祖宗,身穿五彩绣衣显耀荣盛,始终再没出现其他的怪物。

    陆敬叔烹彭侯

    吴先主时,陆敬叔为建安太守(1)。使人伐大樟树,不数斧,忽有血出。树断,有物,人面狗身,从树中出。敬叔曰:“此名彭侯。”乃烹食之,其味如狗。《白泽图》曰(2):“木之精名彭侯,状如黑狗,无尾,可烹食之。”

    【注释】

    (1)建安:古郡名。郡治在今福建建瓯。

    (2)《白泽图》:一部记载山川草木精怪之状貌以及避忌、劾制之术的古书,至宋代已亡佚。

    【译文】

    吴先主孙权时期,陆敬叔任建安太守。他派人砍伐大樟树,没砍上几斧头,忽然有血流出。树被砍断后,有个怪物,人面狗身,从树里出来。陆敬叔说:“这种怪物叫彭侯。”于是把它煮了吃,它的味道像狗。《白泽图》记载说:“树木的精怪名叫彭侯,形状像黑狗,没有尾巴,可以煮了吃。”

    船自飞下水

    吴时有梓树巨围,叶广丈余,垂柯数亩。吴王伐树作船,使童男女三十人牵挽之。船自飞下水,男女皆溺死。至今潭中时有唱唤督进之音也(1)。

    【注释】

    (1)唱唤督进之音:指通过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歌唱方式统一用力节奏和步伐的劳动号子。

    【译文】

    三国吴时有一棵树围巨大的梓树,树叶宽一丈多,垂下的枝条占地数亩。吴王砍伐这棵树来造船,派三十个男女儿童来拉船。船自行飞进水里,男女儿童都淹死了。至今潭水中经常有唱和催进的拉船号子声。

    董仲舒戏老狸

    董仲舒下帷讲诵(1),有客来诣,舒知其非常。客又云:“欲雨。”舒戏之曰:“巢居知风,穴居知雨。卿非狐狸,则是鼷鼠(2)。”客遂化为老狸。

    【注释】

    (1)董仲舒:西汉早期儒学思想家,其“天人感应”的思想把儒学推上了神学化之路。汉景帝时因精通《公羊学》任博士,汉武帝采纳了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学自此正式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2)鼷(xī)鼠:鼠类最小的一种。古人以为有毒,啮人畜至死不觉痛,故又称甘口鼠。

    【译文】

    董仲舒教书讲经诵读,有一位客人来拜访,董仲舒知道他不同寻常。客人又说:“要下雨了。”董仲舒开玩笑说:“住在鸟巢里的知道刮不刮风,住在洞穴里的知道下不下雨。你不是狐狸,就是鼷鼠。”客人于是变成了一只老狐狸。

    张华擒狐魅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为司空(1)。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2),积年,能为变幻。乃变作一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华表曰:“子之妙解,无为不可。但张公智度,恐难笼络。出必遇辱,殆不得返。非但丧子千岁之质,亦当深误老表。”狐不从,乃持刺谒华。华见其总角风流(3),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于是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比复商略三史(4),探赜百家(5),谈老、庄之奥区,披《风》、《雅》之绝旨,包十圣,贯三才(6),箴八儒,擿五礼(7),华无不应声屈滞(8)。乃叹曰:“天下岂有此年少!若非鬼魅则是狐狸。”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此生乃曰:“明公当尊贤容众(9),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华已使人防门,不得出。既而又谓华曰:“公门置甲兵栏骑,当是致疑于仆也。将恐天下之人卷舌而不言,智谋之士望门而不进。深为明公惜之。”华不应,而使人防御甚严。时丰城令雷焕(10),字孔章,博物士也,来访华。华以书生白之。孔章曰:“若疑之,何不呼猎犬试之?”乃命犬以试,竟无惮色。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11),其能为患乎?”华闻,益怒,曰:“此必真妖也。闻魑魅忌狗(12),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老精,不能复别。惟得千年枯木照之,则形立见。”孔章曰:“千年神木,何由可得?”华曰:“世传燕昭王墓前华表木已经千年。”乃遣人伐华表。使人欲至木所,忽空中有一青衣小儿来,问使曰:“君何来也?”使曰:“张司空有一年少来谒,多才巧辞,疑是妖魅。使我取华表照之。”青衣曰:“老狐不智,不听我言,今日祸已及我,其可逃乎?”乃发声而泣,倏然不见。使乃伐其木,血流。便将木归,燃之以照书生,乃一斑狐。华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乃烹之。

    【注释】

    (1)晋惠帝:西晋皇帝司马衷,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晋惠帝在位18年(290——307),因昏庸无能,成为多人傀儡。

    (2)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国君。燕王哙之乱导致齐国破燕,燕昭王继位后复兴燕国。

    (3)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借以指代儿童少年。

    (4)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

    (5)探赜(zé):探求。

    (6)三才:指天、地、人。

    (7)擿(zhāi):指责。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这里指代各种礼法。

    (8)屈滞:形容语言艰涩。

    (9)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10)丰城:县名。即今江西丰城。

    (11)遮莫:任凭,只管。

    (12)魑魅(chī mèi):古代指能害人的山泽神怪,亦泛指鬼怪。

    【译文】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任司空。那时候燕昭王墓前有一只毛色斑驳的狐狸,年岁很久,能够变化,它就变成一名书生,想去拜见张华。它问墓前的华表说:“凭我的才貎,能不能去会见张司空呢?”华表说:“你能言善辩,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但张公明智而博学,恐怕你难以掌握。你去必定遭到侮辱,大概就回不来了。不但要丧失你千年修炼的本体,还会连累我深受灾祸。”狐狸不听它的话,于是拿着名帖拜见张华。张华看他年轻才俊,肤色洁白如玉,举止神情优雅动人,十分看重他。于是和他谈及文辞篇章,辩论考察名实关系,张华从未听过那样的言论。接着评论前朝历史,探寻诸子百家的精义,谈论老、庄深奥的地方,揭示《风》、《雅》绝妙的义旨,总结古代圣贤之道,贯通天文地理人事,规诫各派儒学,指责各种礼法,张华总是无法应答,张口结舌。张华长叹道:“天下哪有这样的少年!如果不是鬼魅,就一定是狐狸精。”于是打扫坐榻请他留下,安排人加以防守。这个书生于是说:“您应该尊重贤士,包容众人,嘉奖人才而同情弱者,怎么能忌恨别人有学问呢?墨子主张的兼爱,难道是这样的吗?”说完,便要求告辞。张华已经派人守门,不能出去。过了一会儿又对张华说:“您门口设置兵士武器,定是对我有怀疑了。我担心天下的人将卷起舌头不说话,有智谋的人望着你的门不敢走进。我深感惋惜。”张华不回答,却让人守得更严密了。这时丰城县令雷焕,字孔章,是个知识渊博的人,来拜访张华。张华把书生的事情告诉他。雷焕说:“如果怀疑他,为什么不让猎狗去试试他呢?”于是张华叫人唤猎狗来试,狐狸竟然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狐狸说:“我天生才智,你反而认为是妖怪,用狗来试我。任凭千试万试,难道能够伤害我吗?”张华听说后,更加生气,说:“这一定是真妖怪。听说鬼怪忌惮狗,但狗只能识别几百年的怪物,千年的老精怪,狗是不能识别的;只有用那千年的枯木照它,就会立刻显现原形。”雷焕说:“千年的神木,到哪里才能得到呢?”张华说:“世人传言燕昭王墓前的华表木已经千年了。”于是派人去砍华表。派去的人到华表木那里,忽然从空中降下一个穿青衣的小孩,问使者:“您来做什么?”使者说:“张司空那里有一个少年来拜访,多才善辩,怀疑他是妖精。派我来砍取华表木照他。”青衣小孩说:“老狐狸不明智,不听我的话,今天连累到我,怎么能够逃掉呢?”于是放声大哭,一下子不见了。使者于是砍伐那华表木,木里流出血来。于是把华表木拿回去,点燃它用来照书生,竟然是一只斑狐。张华说:“这两个怪物不遇上我,千年之内都不能擒获。”于是就烹杀了狐狸。

    吴兴老狸

    晋时,吴兴一人有二男(1),田中作时,尝见父来骂詈赶打之(2)。儿以告母,母问其父,父大惊,知是鬼魅,便令儿斫之。鬼便寂不复往。父忧恐儿为鬼所困,便自往看。儿谓是鬼,便杀而埋之。鬼便遂归,作其父形,且语其家,二儿已杀妖矣。儿暮归,共相庆贺,积年不觉。后有一法师过其家,语二儿云:“君尊侯有大邪气。”儿以白父,父大怒。儿出以语师,令速去。师遂作声入,父即成大老狸,入床下,遂擒杀之。向所杀者,乃真父也。改殡治服。一儿遂自杀,一儿忿懊,亦死。

    【注释】

    (1)吴兴:古郡名,郡治今浙江湖州。

    (2)骂詈(lì):骂,斥骂。多用作书面语。

    【译文】

    晋朝的时候,吴兴郡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们在田中干活时,经常看见父亲来打骂他们。儿子把这事告诉母亲,母亲去问父亲,父亲非常吃惊,知道是鬼魅,就吩咐儿子杀死它。鬼怪便寂无声息不再到地里去了。父亲担心儿子被鬼怪困扰,就亲自到田里去看。儿子以为是鬼,便把他杀了埋掉。鬼怪于是回到家里,变成父亲的模样,而且告诉家人,两个儿子已经杀死妖怪了。儿子傍晚回来,一家人共同庆贺,过了几年都没有发觉。后来有一个法师拜访他家,对两个儿子说:“你们父亲的气色有很重的邪气。”儿子把这事告诉父亲,父亲非常生气。儿子出来告诉法师,让他赶紧离开。法师于是念着咒语进屋,父亲立刻变成了一只大狐狸,钻到了床下,于是把它捉住杀了。当初杀的,是他们真正的父亲。给父亲改葬办理丧事。一个儿子因此自杀,另一个儿子气愤懊悔,也死了。

    句容狸婢

    句容县麋村民黄审于田中耕(1),有一妇人过其田,自畻上度(2),从东适下而复还。审初谓是人,日日如此,意甚怪之。审因问曰:“妇数从何来也?”妇人少住,但笑而不言,便去。审愈疑之。预以长镰伺其还,未敢斫妇,但斫所随婢。妇化为狸走去。视婢,乃狸尾耳。审追之,不及。后人有见此狸出坑头,掘之,无复尾焉。

    【注释】

    (1)句容:县名,属丹阳郡。即今江苏句容。

    (2)畻(chéng):田埂。

    【译文】

    句容县麋村人黄审在田里耕作,有一个妇女经过他家的地,从田埂上走过,从东边刚刚下就又回来。黄审开始以为是人,见她天天这样,心里觉得十分奇怪。黄审于是问她:“夫人屡次从哪里来的?”妇人停了一下,只是笑笑,没有说话,就离开了。黄审越发怀疑她了。他预先准备了长镰等她回来,他没敢砍那妇人,只是砍了跟在她后面的婢女。那妇人变成狐狸逃跑了。看那婢女,竟然是狐狸尾巴。黄审追赶狐狸,没有追上。后来有人看见这只狐狸从坑洞里露出头,就去挖坑洞,挖出的狐狸没有尾巴。

    刘伯祖与狸神

    博陵刘伯祖为河东太守(1),所止承尘上有神(2),能语,常呼伯祖与语。及京师诏书诰下消息,辄预告伯祖。伯祖问其所食啖,欲得羊肝。乃买羊肝,于前切之,脔随刀不见。尽两羊肝,忽有一老狸,眇眇在案前(3)。持刀者欲举刀斫之,伯祖呵止。自着承尘上,须臾大笑曰:“向者啖羊肝,醉忽失形,与府君相见,大惭愧。”后伯祖当为司隶(4),神复先语伯祖曰:“某月某日,诏书当到。”至期,如言。及入司隶府,神随遂在承尘上,辄言省内事。伯祖大恐怖,谓神曰:“今职在刺举,若左右贵人闻神在此,因以相害。”神答曰:“诚如府君所虑。当相舍去。”遂即无声。

    【注释】

    (1)博陵:古郡名。郡治在今河北蠡县。

    (2)承尘:指藻井,天花板。

    (3)眇眇(miǎo):模糊不清。眇,眼睛小,目盲。

    (4)司隶:官名。负责察举百官及京师近郡违法犯罪的人。

    【译文】

    博陵郡的刘伯祖任河东太守,所居住房屋的天花板上有个神,会说话,经常呼唤刘伯祖和他说话。每当京城有诏书文诰传送消息,总是预先告诉刘伯祖。刘伯祖问他喜欢吃些什么,说是想吃羊肝。刘伯祖于是买来羊肝,叫人在自己面前切碎,随着刀切下肉就不见了。吃完两副羊肝,忽然有一只老狐狸模模糊糊地出现在案桌前。拿刀的人想举刀砍狐狸,刘伯祖呵止了他。狐狸自己爬上天花板,过了一会儿大笑着说道:“刚才吃羊肝,醉了一下子显了原形,让您看见,非常惭愧。”后来刘伯祖做了司隶。狐神又先给刘伯祖说:“某月某日,诏书就送到了。”到时候果然像它说的。等刘伯祖到司隶府时,狐神也跟着住到了天花板上,经常说皇宫禁地里的事情。刘伯祖非常害怕,对狐神说:“现在我的职责是察举百官,如果皇上左右显贵的人听说有神在我这里,就会因此加害于我。”狐神回答说:“确实像您所担心的。我会离开这里。”于是就没了声息。

    山魅阿紫

    后汉建安中,沛国郡陈羡为西海都尉(1)。其部曲王灵孝无故逃去(2),羡欲杀之。居无何,孝复逃走。羡久不见,囚其妇,妇以实对。羡曰:“是必魅将去,当求之。”因将步骑数十,领猎犬,周旋于城外求索,果见孝于空冢中。闻人犬声,怪遂避去。羡使人扶孝以归,其形颇象狐矣,略不复与人相应,但啼呼“阿紫”。阿紫,狐字也。后十余日,乃稍稍了悟。云:“狐始来时,于屋曲角鸡栖间,作好妇形,自称阿紫,招我。如此非一。忽然便随去,即为妻,暮辄与共还其家,遇狗不觉。”云乐无比也。道士云:“此山魅也。”《名山记》曰:“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

    【注释】

    (1)沛国:郡国名。刘邦建汉后,把家乡囚水郡改为沛郡,治所相县(今安徽濉溪),东汉改郡为国,三国魏移治沛县(今江苏沛县)。西海都尉:汉代无西海都尉一职,故汪绍盈先生疑“海”当为“河”之误。

    (2)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