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解】

    人类大概自从知道了生死,就有了长生不老的愿望。但是,除了那些传说中的神仙之外,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头百姓,都难逃死亡的结局。于是,在追求长生不老的同时,人类又有了死而复生的企盼。本卷故事中的主人公,便是那些得以跨越生死限界,能够死而复生的传奇人物。见于本卷的王道平不仅以其深情唤出了“乖隔幽途”的父喻的神灵,还因“精诚贯于天地”而使其得以再生;河间女的复活也与此相类。自古有言“生死异路”,如何才能让死者复生?“精诚之至,感于天地”,人与人之间至诚的感情成为唤醒死者的有效方式。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古人对情的认识与态度。另外,贾文和、李娥、贺瑀、柳荣等人复活后对其死后经历的口述,以及史姁、戴洋复活后所具有的神通,则展示了人们对另一个世界的遐想。而从同时收入本卷的“广陵大冢”的记载中,我们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古代诸侯之家的墓葬习俗。

    王道平妻

    秦始皇时,有王道平,长安人也。少时,与同村人唐叔偕女,小名父喻,容色俱美,誓为夫妇。寻王道平被差征伐,落堕南国,九年不归。父母见女长成,即聘与刘祥为妻。女与道平,言誓甚重,不肯改事。父母逼迫,不免,出嫁刘祥。经三年,忽忽不乐,常思道平,忿怨之深,悒悒而死(1)。死经三年,平还家,乃诘邻人:“此女安在?”邻人云:“此女意在于君,被父母凌逼,嫁与刘祥。今已死矣。”平问:“墓在何处?”邻人引往墓所。平悲号哽咽,三呼女名,绕墓悲苦,不能自止。平乃祝曰:“我与汝立誓天地,保其终身。岂料官有牵缠,致令乖隔,使汝父母与刘祥。既不契于初心,生死永诀。然汝有灵圣,使我见汝生平之面。若无神灵,从兹而别。”言讫,又复哀泣。逡巡,其女魂自墓出,问平:“何处而来?良久契阔(2)。与君誓为夫妇,以结终身。父母强逼,乃出聘刘祥。已经三年,日夕忆君,结恨致死,乖隔幽途。然念君宿念不忘,再求相慰,妾身未损,可以再生,还为夫妇。且速开冢破棺,出我即活。”平审言,乃启墓门,扪看其女,果活。乃结束随平还家。其夫刘祥闻之,惊怪,申诉于州县。检律断之,无条,乃录状奏王。王断归道平为妻。寿一百三十岁。实谓精诚贯于天地,而获感应如此。

    【注释】

    (1)悒悒(yì):忧郁,愁闷。

    (2)契阔:久别。

    【译文】

    秦始皇时,有个王道平,是长安人。他年少的时候,和同村人唐叔偕的女儿,一个小名叫父喻,容貌姿色都很美的女孩发誓结为夫妇。不久王道平被征召去打仗,流落南方,九年没有回来。父喻的父母见女儿长大成人,就把她许配给刘祥做妻子。女儿和王道平立下的誓言很重,不肯改嫁他人。父母逼迫,不能逃避,便嫁给了刘祥。过了三年,她失意不乐,经常思念王道平,心里积怨很深,忧郁而死。她死后三年,王道平回家来,就去问她邻居:“这个姑娘哪里去了?”邻居说:“这个姑娘心意在你,被父母逼迫,嫁给了刘祥。现在已经死了。”王道平问:“她的墓在哪里?”邻人领着他到墓地。王道平悲伤哭泣,再三喊着父喻的名字,绕着坟墓悲哀痛苦,不能自控。王道平祝祷说:“我和你对天地发誓,终身相守。哪里想到官事牵缠,致使我们长久分离,让你的父母把你嫁给了刘祥。已经不能实现当初的心愿,生死永别。如果你有神灵,就让我见一见你生前的面容。如果没有神灵,从此就永别了。”说完,又再次痛哭。转瞬之间,父喻的魂灵从墓中出来,问王道平:“你从哪里来?我们分别很久了。我和你发誓结为夫妇,了此一生。父母强迫,才嫁给刘祥。已经过了三年,日夜想念你,怨恨郁结而死,隔绝在阴间。不过感念你不忘旧情,一再要求相互安慰,我的身体还没有损坏,可以复活,还和你做夫妇。要赶快挖开坟墓,打开棺材,取出我来就活了。”王道平仔细想了想她的话,于是打开墓门,抚摸察看父喻,果然活了。于是她整理装束跟着王道平回家了。她的丈夫刘祥听说后,很吃惊,向州县申诉。州县府衙查检法律来断案,没有相关条文,于是记录案情上奏给国王。国王判决父喻做王道平的妻子。他们活了一百三十岁。这实在是精诚贯通天地,才能得到这样的感应啊。

    河间女

    晋惠帝世,河间郡有男女私悦(1),许相配适。寻而男从军,积年不归。女家更欲适之,女不愿行,父母逼之,不得已而去,寻病死。其男戍还,问女所在,其家具说之。乃至冢,欲哭之尽哀,而不胜其情,遂发冢,开棺,女即苏活。因负还家,将养数日,平复如初。后夫闻,乃往求之。其人不还,曰:“卿妇已死,天下岂闻死人可复活耶?此天赐我,非卿妇也。”于是相讼。郡县不能决,以谳廷尉(2),秘书郎王导奏(3):“以精诚之至,感于天地,故死而更生。此非常事,不得以常礼断之。请还开冢者。”朝廷从其议。

    【注释】

    (1)河间:郡、国名。战国赵时初置郡,汉文帝二年(前178)封赵王遂之弟刘辟疆为河间王,分赵国之河间郡置河间国,刘辟疆卒后国除为郡。治所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隋时置河间县(今河北河间),为郡治。唐时废郡。

    (2)谳(yàn):将案情上报,请示。

    (3)王导(276——339):字茂弘,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永嘉之乱后,王导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从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拥兵重镇,群从弟子皆官居显要。因此,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译文】

    晋惠帝的时候,河间郡有一对男女相爱,约定婚配。不久男子从军出征,多年没有回来,女家想让女儿嫁给别人,女儿不愿改嫁,父母逼迫,不得已出嫁,不久就病死了。那个男子戍役回来,追问女子在哪里,她家的人把事情的经过都说了。男子于是来到坟地,想哭一哭表达他的悲哀之情,却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就挖开了坟墓,打开了棺材,女子立刻苏醒活了过来。于是背着她回家,休养了几天,就恢复了健康和往常一样了。后来她的丈夫听说这件事,就到男子家索要女子。那个男子不肯归还,说:“你的妻子已经死了,天下哪里听说过死人可以复活的?这是上天赐给我的,不是你的妻子。”于是他们打官司。郡县不能判决,就把案子呈报给廷尉,秘书郎王导上奏说:“因为他们的精诚感动了天地,所以那个女子才能死而复生。这不是平常的事情,不能用平常的礼法来判断。请把女子归还给掘开坟墓的人。”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

    贾偶

    汉献帝建安中,南阳贾偶(1),字文合,得病而亡。时有吏将诣太山(2),司命阅簿(3),谓吏曰:“当召某郡文合,何以召此人?可速遣之。”时日暮,遂至郭外树下宿。见一年少女独行,文合问曰:“子类衣冠(4),何乃徒步?姓字为谁?”女曰:“某三河人(5),父见为弋阳令(6)。昨被召来,今却得还。遇日暮,惧获瓜田李下之讥。望君之容,必是贤者,是以停留,依凭左右。”文合曰:“悦子之心,愿交欢于今夕。”女曰:“闻之诸姑,女子以贞专为德,洁白为称。”文合反复与言,终无动志。天明,各去。文合卒已再宿,停丧将殓,视其面,有色,扪心下,稍温。少顷,却苏。后文合欲验其实,遂至弋阳,修刺谒令(7),因问曰:“君女宁卒而却苏耶?”具说女子姿质服色、言语相反复本末。令入问女,所言皆同。乃大惊叹,竟以此女配文合焉。

    【注释】

    (1)南阳:郡名。秦置,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

    (2)太山:即泰山。相传为阴曹地府所在地。

    (3)司命:泰山府君属下掌管人间生死的官吏。

    (4)衣冠:代指缙绅、士大夫。

    (5)三河:汉代以河内、河东、河南三郡为三河,即今河南洛阳黄河南北一带。

    (6)弋阳:县名。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

    (7)修刺:置备名帖,作通报姓名之用。

    【译文】

    汉献帝建安年间,南阳人贾偶,字文合,得病死了。当时有个鬼吏带他到泰山府,司命查看生死簿后,对鬼吏说:“应该召另一郡的文合,为什么召这个人呢?赶快打发他回去。”这时天已经黑了,贾文合于是到城外树下住宿,看见一个年轻女子独自赶路。贾文合问道:“你像是官宦人家的姑娘,为什么步行呢?你姓什么叫什么?”女子说:“我是三河人,父亲现在是弋阳县令。昨天被召来,今天却被放回去。赶上天黑,担心招致瓜田李下的嫌疑。看你的样子,一定是个贤士,因此停下来,依靠在你旁边。”文合说:“我喜欢你的心意,希望今晚就结为夫妻。”女子说:“听姑姑们说过,女子把纯贞专一当成美德,把洁身自爱视为美名。”贾文合反复和她说话,她的心志始终没有动摇。天亮后,各自离去。贾文合死了已经两天了,停丧将要殓尸,看他的脸,有血色,摸他的心窝,有一点温热。过了一会儿,就苏醒了。后来贾文合想验证这件事,于是到弋阳,写下名帖拜见县令,问他说:“您家的女儿果真是死了又再苏醒的吗?”他详细叙说了所见女子的姿态模样、衣服颜色,以及谈话的前前后后。县令进去询问女儿,女儿说的和文合说的完全相同。县令非常惊叹,竟然把女儿许配给了文合。

    李娥

    汉建安四年二月(1),武陵充县妇人李娥(2),年六十岁,病卒,埋于城外,已十四日。娥比舍有蔡仲,闻娥富,谓殡当有金宝,乃盗发冢求金。以斧剖棺,斧数下,娥于棺中言曰:“蔡仲,汝护我头。”仲惊遽,便出走,会为县吏所见,遂收治。依法当弃市(3)。娥儿闻母活,来迎出,将娥回去。武陵太守闻娥死复生,召见,问事状。娥对曰:“闻谬为司命所召,到时得遣出。过西门外,适见外兄刘伯文,惊相劳问,涕泣悲哀。娥语曰:‘伯文,我一日误为所召,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又我见召在此,已十余日,形体又为家人所葬埋,归,当那得自出?’伯文曰:‘当为问之。’即遣门卒与户曹相问:‘司命一日误召武陵女子李娥,今得遣还。娥在此积日,尸丧又当殡殓,当作何等得出?又女弱,独行,岂当有伴耶?是吾外妹,幸为便安之。’答曰:‘今武陵西界,有男子李黑,亦得遣还,便可为伴。兼敕黑过娥比舍蔡仲,发出娥也。’于是娥遂得出,与伯文别,伯文曰:‘书一封,以与儿佗。’娥遂与黑俱归。事状如此。”太守闻之,慨然叹曰:“天下事真不可知也。”乃表,以为“蔡仲虽发冢,为鬼神所使;虽欲无发,势不得已,宜加宽宥(4)。”诏书报可。太守欲验语虚实,即遣马吏于西界,推问李黑,得之,与黑语协。乃致伯文书与佗,佗识其纸,乃是父亡时送箱中文书也(5)。表文字犹在也,而书不可晓。乃请费长房读之(6),曰:“告佗,我当从府君出案行部,当以八月八日日中时,武陵城南沟水畔顿。汝是时必往。”到期,悉将大小于城南待之。须臾果至。但闻人马隐隐之声,诣沟水,便闻有呼声曰:“佗来。汝得我所寄李娥书不耶?”曰:“即得之,故来至此。”伯文以次呼家中大小,久之,悲伤断绝,曰:“死生异路,不能数得汝消息,吾亡后,儿孙乃尔许大。”良久,谓佗曰:“来春大病,与此一丸药,以涂门户,则辟来年妖疠矣。”言讫,忽去,竟不得见其形。至来春,武陵果大病,白日皆见鬼,唯伯文之家,鬼不敢向。费长房视药丸,曰:“此方相脑也(7)。”

    【注释】

    (1)建安四年:199年。

    (2)充县:古县名,在今湖南桑植。

    (3)弃市:本指受刑罚的人在街头示众,民众共同鄙弃之,后来用“弃市”专指死刑。

    (4)宽宥(yòu):宽恕,原谅。

    (5)送箱:随从死者送入坟墓陪葬的箱子。

    (6)费长房:东汉方士。相传他学仙未成,但得神符可以驱役百鬼,后失神符,被众鬼所杀。

    (7)方相:上古传说中驱除疫鬼和山川精怪的神灵。

    【译文】

    汉献帝建安四年二月,武陵郡充县妇女李娥,年纪六十岁,病死了,埋在城外,已经十四天了。李娥的邻居有个叫蔡仲的,听说李娥富有,认为会有金银珠宝陪葬,于是偷偷挖开坟墓找金子。他用斧子劈棺材,劈了几下,李娥在棺材中说:“蔡仲,你小心我的头。”蔡仲惊慌,就跑了出来,恰好被县吏看到,于是拘捕了他。按照法律当处死陈尸示众。李娥的儿子听说母亲活着,来接母亲出坟墓,带她回家。武陵太守听说李娥死而复生,召见她,询问事情的原委。李娥回答说:“听说是被司命错召,到那里时得放出来。经过西门外,正好碰到表兄刘伯文,惊讶地互相问候,悲哀流泪。我说:‘伯文,我一时被错召,现在被遣回家,我既不知道路,又不能独自行走,能给我找一个同伴吗?另外我被召到这里,已经十多天了,身体又被家人埋了,回去后,应该从哪里自己出去?’伯文说:‘可以给你问一下。’他立即派门卒去询问户曹:‘司命一时误召武陵郡女子李娥,今天得以遣还。李娥在这里好些天了,尸体该被埋葬,应该怎样才能从坟墓中出去?另外,女子体弱,独自远行,应该有个同伴吧?她是我的表妹,请行个方便安排她。’户曹回答说:‘现在武陵郡西边的一个男子李黑,也得放回去,可以做伴。同时叫李黑拜访李娥的隔壁邻居蔡仲,让他去挖开坟墓放出李娥。’于是我就出来了。和伯文告别,伯文说:‘有一封信,捎给我的儿子刘佗。’我就和李黑一起回来了。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的。”太守听了,感慨地说:“天下的事情真的是难以理解。”于是向朝廷上表,认为“蔡仲虽然挖了坟,但这是受鬼神的差使;即使不想挖,情势也是不得已,应该加以赦免”。皇上诏书说可以。太守想验证李娥话的真假,就派马吏去郡西部询问李黑,得到回答,李娥的话与李黑说的一样。于是把刘伯文的信捎给刘佗,刘佗认识信纸,那是父亲死时陪葬在箱子中的文书。文书上表彰的文字还在,但信却读不懂。于是请费长房来读信,信上说:“告诉佗儿,我要随从府君外出巡行办案,会在八月八日正午时,在武陵城南面的水沟边上稍作停留。那个时候你一定要前往。”到了那一天,刘佗带着全家大小在城南等待。一会儿果然来了,只听到人马隐隐约约的声音,来到沟水边,就听到有人喊到:“佗儿过来。你收到我托李娥寄的信了吗?”刘佗说:“正是收到信,才来到这里。”伯文按次序呼唤家中大人小孩,很久,仍悲伤欲绝,他说:“生死不同路,不能经常得到你们的消息,我死之后,儿孙竟然长这么大了。”过了很久,他对刘佗说:“明年春天会有大瘟疫,给你这一丸药,拿来涂在家门上,就能避免明年怪异的瘟疫了。”说完后忽然就离开了,始终没有看见他的形体样子。到了第二年,武陵郡果然流行瘟疫,白天都看到鬼,只有刘伯文的家,鬼不敢去。费长房看了药丸,说:“这是方相的脑髄。”

    史姁

    汉陈留考城史姁(1),字威明,年少时,尝病,临死,谓母曰:“我死当复生。埋我,以竹杖柱于瘗上(2),若杖折,掘出我。”及死埋之,柱如其言。七日往视,杖果折。即掘出之,已活。走至井上,浴,平复如故。后与邻船至下邳卖锄(3),不时售,云:“欲归。”人不信之,曰:“何有千里暂得归耶?”答曰:“一宿便还。”即书,取报以为验实。一宿便还,果得报。考城令江夏鄳贾和姊病,在乡里,欲急知消息,请往省之。路遥三千,再宿还报。

    【注释】

    (1)陈留:郡名,汉武帝时所置,治所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考城:县名。秦始置甾县,东汉时更名考城。故城在今河南兰考固阳镇。姁(xū):人名。

    (2)瘞(yì):坟墓。

    (3)下邳:地名。秦时置县,东汉时置国,南朝改国为郡。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北古邳镇。

    【译文】

    汉朝时陈留考城的史姁,字威明,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得病,临死时,跟他的母亲说:“我死了还会复活。埋我后,把竹杖竖在坟头,如果竹杖折断,把我挖出来。”等他死后埋葬时,照他的话竖了竹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