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续集卷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支动

    【题解】

    本篇“支动”和下两篇“支植上”、“支植下”,是前集“广动植”的补遗。此三篇中,引李卫公(李德裕)语或是与李卫公相关者,共有近二十条,这些应是段成式于大和初年在李德裕浙西幕府时所闻。本篇共计六十三条,相比前集,记载大都较为简略。其中有些本自东汉郭宪《洞冥记》、《异物志》,晋郭璞《玄中记》,晋干宝《搜神记》,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X8.1北海有木兔[1],类[2]。

    【注释】

    [1]北海:今山东青州。木兔:鸟名。猫头鹰一类,头似兔而有角,毛脚,夜飞,喜欢食鸡。

    [2]:即鹪鹠,猫头鹰。

    【译文】

    北海有一种鸟名叫木兔,像猫头鹰。

    X8.2鼠食盐则身轻[1]。

    【注释】

    [1]鼠食盐则身轻: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一“兽部”:“鼠食盐而身轻,食砒而即死。”

    【译文】

    老鼠吃了盐身体就会变轻。

    X8.3乌贼鱼骨,如通草,可以刻为戏物。

    【译文】

    乌贼背上的骨片,如同通草一样轻而脆,可以用来雕刻玩物。

    X8.4章举[1],每月三八则多。

    【注释】

    [1]章举:章鱼。

    【译文】

    章鱼,每月的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这三天很多。

    X8.5虾姑[1],状若蜈蚣。管虾。

    【注释】

    [1]虾姑:又作“虾蛄”,即皮皮虾,节肢甲壳类动物。

    【译文】

    虾姑,样子像蜈蚣。又叫管虾。

    X8.6南海有水族,前左脚长,前右脚短,口在胁傍背上。常以左脚捉物,寘于右脚,右脚中有齿嚼之,方内于口。大三尺余。其声“术术”[1],南人呼为海术。

    【注释】

    [1]术(zhú)术:象声词。

    【译文】

    南海有一种水生动物,左前脚长,右前脚短,口长在胁旁背上。经常用左脚捕捉猎物,放在右脚上,右脚中有牙齿咬碎它,才送进嘴里。有三尺多长。它的叫声是“术术”,南方人就称它为海术。

    X8.7猎者不杀豺,以“财”为同声。

    又,南方恶豺向人作声。

    【译文】

    猎人不捕杀豺狼,因为它和“财”字同音。

    另外,南方人厌恶豺狼对着人嚎叫。

    X8.8卫公幼时[1],常于明州见一水族[2],有两足,觜似鸡,身如鱼。

    【注释】

    [1]卫公:即为李德裕(787——850),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宰相李吉甫之子。三为浙西观察使,两度为相,官终太尉。初封赞皇县伯,改封赵国公、卫国公。

    [2]明州:今浙江宁波。

    【译文】

    卫公幼年时,曾在明州见过一种水生动物,有两只脚,嘴像鸡,身像鱼。

    X8.9卫公年十一,过瞿塘[1],波中睹一物,状如婴儿,有翼,翼如鹦鹉。公知其怪,即时不言,晚风大起方说。

    【注释】

    [1]瞿塘:即瞿塘峡,三峡之首,在今重庆奉节。

    【译文】

    卫公十一岁时,经过瞿塘峡,看见江流中有一种动物,样子像婴儿,有翅膀,就像鹦鹉翅膀一样。卫公心下明白这是个怪物,当时不露声色,晚上刮大风时才说起。

    X8.10句容赤沙湖食朱砂鲤[1],带微红,味极美。

    【注释】

    [1]句容:今属江苏。

    【译文】

    句容县赤沙湖有一种食朱砂鲤,鱼身微红,味道极为鲜美。

    X8.11负朱鱼,亦绝美,每鳞一点朱。

    【译文】

    负朱鱼,味道也极为鲜美,每片鳞甲上都有一点红斑。

    X8.12向北有濮固羊[1],大而美。

    【注释】

    [1]濮固:疑即“僕固”,古匈奴部族,其地大约在今蒙古国土拉河北。

    【译文】

    往北有濮固羊,体形大,肉味美。

    X8.13丙穴鱼[1],食乳水[2],食之甚温。

    【注释】

    [1]丙穴鱼:又称“嘉鱼”。巴蜀地区的雅州(今四川雅安)、彭州、夔州(今重庆奉节),以及汉中等地,均有“丙穴”这一地名。今雅安所产者,即通常所说的“雅鱼”。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2]乳水:钟乳石所滴之水。

    【译文】

    丙穴鱼,饮用钟乳石水,这种鱼食性甘温。

    X8.14蜃[1],身一半已下,鳞尽逆。

    【注释】

    [1]蜃(shèn):传说中的蛟龙之属。

    【译文】

    蜃,身体一半以下,鳞甲全是逆向生长。

    X8.15太和七年,河阴忽有蝇[1],蔽天如蝗,止三日。河阳界[2],经旬方散。有李犨,时为尉,向予三从兄说。

    【注释】

    [1]河阴:在今郑州西北。

    [2]河阳:今河南孟州。

    【译文】

    大和七年,河阴忽然出现一种蝇,遮天蔽日就像蝗虫一样,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河阳地界,经过十天才散尽。有个李犨当时做县尉,向我的三从兄说起过。

    X8.16南中玳瑁,斑点尽模糊,唯振州玳瑁如舶上者[1]。尝见卫公先白书上作此“”字[2]。

    【注释】

    [1]振州:今海南三亚。

    [2]白书:不详何义。

    【译文】

    南方玳瑁,斑点全是模糊的,只有振州的玳瑁和海外舶来的一样。我曾见卫公以前白书上写成“”字样。

    X8.17卫公言:“鹅警鬼,?厌火[1],孔雀辟恶。”

    【注释】

    [1]?(jiāo jīng)厌火:宋唐慎微《政和证类本草》卷十九引唐陈藏器《本草拾遗》:“?,水鸟。人家养之,厌火灾。似鸭,绿衣,驯扰不去。出南方池泽。”

    【译文】

    卫公说:“鹅能警戒鬼魅,?厌胜火灾,孔雀避除邪恶。”

    X8.18洪州有牛尾狸[1],肉甚美。

    【注释】

    [1]洪州:今江西南昌。

    【译文】

    洪州有牛尾狸,肉味很美。

    X8.19威远军子将臧平者[1],好斗鸡,高于常鸡数寸,无敢敌者。威远监军与物十匹强买之,因寒食乃进。十宅诸王皆好斗鸡[2],此鸡凡敌十数,犹擅场怙气[3]。穆宗大悦[4],因赐威远监军帛百匹。主鸡者想其蹠距[5],奏曰:“此鸡实有弟,长趾善鸣,前岁卖之河北军将[6],获钱二百万。”

    【注释】

    [1]威远军:此威远军当指驻扎京师的一支禁军。《资治通鉴》卷二三六:“请以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宋元胡三省注引《旧唐书·郭子仪传》,且云:“则威远军,肃宗置也。至德宗时,以左、右威远营隶鸿胪……(元和二年)其后遂以宦官为使,不复隶鸿胪。”按,唐代剑南道有威远军(驻今四川威远),与此不同。子将,唐代武职名。即小将。唐制,每军大将一人,副二人,总管四人,子将八人;子将掌布列行阵、金鼓及部署卒伍。

    [2]十宅诸王皆好斗鸡:《新唐书》卷八二:“开元后,皇子幼,多居禁内,既长,诏附苑城为大宫,分院而处,号‘十王宅’,所谓庆、忠、棣、鄂、荣、光、仪、颍、永、延、盛、济等王,以十,举全数也。”这里的十宅诸王,是泛指当时诸王子皇孙。唐代宫廷中斗鸡之戏成风,玄宗时宫中有斗鸡供奉(《旧唐书·王传》),当时有童谣唱:“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3]怙气:恃气发威,趾高气扬。

    [4]穆宗:即为李恒(795——824)。唐宪宗第三子。元和十五年(820)即位。在位四年,耽于游宴,朝政浊乱。葬光陵。

    [5]蹠:足。距:大。

    [6]河北:唐代指河北道,辖境为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

    【译文】

    威远军子将臧平,喜欢斗鸡,他的一只斗鸡高过平常的鸡几寸,没有鸡可以对敌。威远军监军给了他十匹布帛强行买去,趁着寒食节进献入宫。诸位王子皇孙都喜欢斗鸡,这只鸡斗败了十多只鸡,还在场内威风凛凛,趾高气扬。穆宗大悦,赏赐威远监军一百匹布帛。负责斗鸡的人看这只鸡的大脚爪似曾相识,奏报说:“这只鸡其实还有个兄弟,长爪趾,爱鸣叫,前年卖给河北道的军将,卖了两百万钱。”

    X8.20韦绚云:“巴州兔作狸班。”

    【译文】

    韦绚说:“巴州的兔子,带有狸猫那样的花斑。”

    X8.21凡鸷鸟,雄小雌大,庶鸟皆雄大雌小。

    【译文】

    大凡鹰、隼之类,都是雄鸟体形小,雌鸟体形大,一般的鸟都是雄鸟大雌鸟小。

    X8.22予同院宇文献云[1]:吉州有异虫[2],长三寸余,六足,见蚓必啮为两段,才断,各化为异虫,相似无别。

    【注释】

    [1]院:指集贤殿书院。

    [2]吉州:今江西吉安。

    【译文】

    我在集贤院的同僚宇文献说:吉州有一种奇怪的虫,长三寸多,六只脚,这种虫见到蚯蚓必会咬作两段,蚯蚓刚被咬断,两段就各自变成这虫的样子,非常相似,基本看不出差别。

    X8.23又有赤腰蜂,养子于蜘蛛腹下。

    【译文】

    还有一种赤腰蜂,把卵产在蜘蛛的腹部。

    X8.24鱼[1],肝与子俱毒。食此鱼,必食艾[2],艾能已其毒。江淮人食此鱼,必和艾。

    【注释】

    [1](hóu yí):河豚。

    [2]艾:这里指水艾,即芦蒿,又称“蒌蒿”。

    【译文】

    河豚,肝脏和卵都有毒。食用这种鱼,必须一同食用芦蒿,芦蒿可以解毒。江淮一带的人吃河豚,都是和着芦蒿食用的。

    X8.25夔州刺史李贻孙云[1]:尝见木枝化为蚓。

    【注释】

    [1]李贻孙:大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或为福建人。会昌五年(845)任夔州刺史。

    【译文】

    夔州刺史李贻孙说:曾见到树枝变成蚯蚓。

    X8.26道书以鲤鱼多为龙[1],故不欲食,非缘反药。庶子张文规又曰[2]:“医方中畏食鲤鱼,谓若鱼中猪肉也。”

    【注释】

    [1]道书:道教典籍。

    [2]张文规:蒲州猗氏(今山西临济)人。宪宗朝宰相张弘靖之子。

    【译文】

    道书里经常把鲤鱼当作龙看待,所以道士一般不吃,并非因为它和丹药物性相反。庶子张文规又说:“医方里忌食鲤鱼,认为它的物性就像鱼里的猪肉一样。”

    X8.27卫公画得峡中异蝶,翅阔四寸余,深褐色,每翅上有二金眼。

    【译文】

    卫公李德裕画有三峡中的奇异蝴蝶,翅膀宽四寸多,深褐色,每只翅膀上有两只金眼。

    X8.28公又说:“道书中言,獐鹿无魂[1],故可食。”

    【注释】

    [1]獐鹿无魂: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三六引陶弘景云:“獐鹿非辰属,又八卦无主,即生死无尤。故道家许听为脯。牛羊鸡犬虽补益肌肤,于亡魂皆为愆责,并不足啖。”

    【译文】

    卫公又说:“道书上说,獐鹿没有灵魂,所以可食用。”

    X8.29予幼时尝见说郎巾,谓狼之筋也。武宗四年[1],官市郎巾,予夜会客,悉不知郎巾何物,亦有疑是狼筋者。坐老僧泰贤云:“泾帅段祐宅在招国坊[2],尝失银器十余事。贫道时为沙弥,每随师出入段公宅,因令贫道以钱一千,诣西市贾胡求郎巾。出至修竹南街金吾铺[3],偶问官健朱秀,秀曰:‘甚易得,但人不识耳。’遂于古培摘出三枚[4],如巨虫,两头光,带黄色。祐得,即令集奴婢环庭炙之。虫慄蠕动,有一女奴脸唇动[5],诘之,果窃器而欲逃者。”

    【注释】

    [1]武宗四年:唐武宗会昌四年(844)。

    [2]段祐(?——810):从郭子仪征战有功,贞元末为泾原节度使。招国坊:唐代长安城坊。

    [3]金吾铺:金吾卫士卒所居之处。

    [4]培:墙。

    [5](shùn):眼皮跳动。

    【译文】

    我年幼时曾听说过郎巾这个词,还以为就是狼的筋呢。武宗会昌四年,官府集市买卖郎巾,我夜间会客,大家都不知道郎巾是什么东西,也有人怀疑就是狼筋。在座的老僧泰贤说:“泾原节帅段祐的宅第在招国坊,有一次丢了十多件银器。贫僧当时还是沙弥,经常跟随师父出入段公府上,段公就命我带上一千钱,到西市胡商那里买郎巾。我出外行至修竹南街金吾铺,偶然问及官健儿朱秀,朱秀说:‘这个很容易得到,只是人们不认识罢了。’于是就在老墙上掘出三只,样子像巨虫,两头发光,身带黄色。段祐得到郎巾,就命人集合奴婢在院里围成一圈,当中用火炙烤郎巾。虫子被烤得惊慌蠕动,这时只见一个女奴面部神情怪异,眼睛不停眨动,一问,果然就是偷窃银器准备逃跑的那个人。”

    X8.30象管 环王国野象成群[1],一牡管牝三十余[2]。牝牙才二尺,迭供牡者水草,卧则环守。牝象死[3],共穵地埋之[4],号吼移时方散。又国人养驯,可令代樵。

    【注释】

    [1]环王国:又称“占城国”,在今越南中南部。

    [2]牡:雄。牝:雌。

    [3]牝象:从文意推断,疑为“牡象”之误。

    [4]穵:同“挖”。

    【译文】

    象管 环王国野象成群,一头雄象管理三十多头雌象。雌象的牙才二尺长,轮流供给雄象水草,睡卧时雌象就环绕守护着雄象。雄象死了,众雌象一起挖坑埋葬,哀号好一阵子才各自走散。另外,环王国的人驯养野象,可以驱使大象代替人打柴。

    X8.31熊胆[1],春在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

    【注释】

    [1]按,本书第16.49条为:“象胆,随四时在四腿,春在前左,夏在前右,如龟无定体也。”

    【译文】

    熊胆,春季在头部,夏季在腹部,秋季在左脚,冬季在右脚。

    X8.32南安蛮江蛇[1] 至五、六月,有巨蛇泛江岸,首如张帽,万万蛇随之,入越王城[2]。

    【注释】

    [1]南安:疑为“安南”之倒文。安南唐时属岭南道,治所在今越南河内。

    [2]越王城:即安阳王故城。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九:“安南乂安府东岸有越王城,一名螺城。汉时安阳王所筑。安阳王旧都越地,故又称越王城。”

    【译文】

    安南蛮江蛇 到五、六月,有巨蛇爬上江岸,头部就像张开的帽子,成千上万条蛇跟在后面,涌入越王城。

    X8.33野牛 高丈余,其头似鹿,其角丫戾[1],长一丈,白毛,尾似鹿。出西域。

    【注释】

    [1]丫戾:即了戾,盘曲。

    【译文】

    野牛 高有一丈多,头部像鹿,它的角呈盘曲状,长一丈,全身白毛,尾巴像鹿。出自西域。

    X8.34潜牛 勾漏县大江中[1],有潜牛,形似水牛。每上岸斗,角软还入江水,角坚复出。

    【注释】

    [1]勾漏县:今越南河西省石宝县。

    【译文】

    潜牛 勾漏县大江里,有一种潜牛,长得像水牛。每次上岸争斗,犄角变软时就又潜入江水,角变硬后又出水争斗。

    X8.35猫 目睛旦暮圆,及午,竖敛如。其鼻端常冷,唯夏至一日暖。其毛不容蚤虱。黑者,暗中逆循其毛,即若火星。俗言猫洗面过耳,则客至。楚州射阳出猫[1],有褐花者。灵武有红叱拨及青骢色者[2]。猫一名蒙贵,一名乌员。平陵城[3],古谭国也[4],城中有一猫,常带金锁,有钱,飞若蛱蝶,士人往往见之[5]。

    【注释】

    [1]楚州射阳:今属江苏。

    [2]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南。红叱拨:唐玄宗时名马。唐元稹《望云骓马歌》:“登山纵似望云骓,平地须饶红叱拨。”《续博物志》卷四:“天宝中,大宛进汗血马六匹,一曰红叱拨,二曰紫叱拨,三曰青叱拨,四曰黄叱拨,五曰丁香叱拨,六曰桃花叱拨。”青骢色:马之青白色。

    [3]平陵城:在今山东章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