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续集卷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寺塔记下

    【题解】

    本篇共计三十四条。所载同于上篇。其中吟诗联句之类,悉被收入《全唐诗》。另须注意的是征事一类,本篇有六条,上篇也有五条,方内方外竞炫腹笥,比拼才智,可以窥知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人好尚。

    X6.1宣阳坊奉慈寺[1] 开元中,虢国夫人宅[2]。安禄山伪署百官[3],以田乾真为京兆尹[4],取此宅为府,后为郭暧驸马宅[5]。今上即位之初,太皇太后为升平公主追福[6],奏置奉慈寺,赐钱二十万,绣帧三车,抽左街十寺僧四十人居之。今有僧惟则[7],以七宝末摹阿育王舍利塔,自明州负来[8]。寺成后二年,司农少卿杨敬之小女[9],年十三,以六韵诗题此寺,自称关西孔子二十七代孙[10],字德邻。警句云:“日月金轮动,旃檀碧树秋[11]。塔分鸿雁翅,钟挂凤凰楼。”事因见,敕赐衣。

    【注释】

    [1]宣阳坊:唐代长安城坊。

    [2]虢(guó)国夫人(?——756):杨贵妃之姊。天宝七载(748)封虢国夫人。

    [3]安禄山(703——757):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天宝十四载(755)冬在范阳起兵叛乱,陷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又破潼关,陷长安。后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4]京兆尹:职官名。管理京师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旧唐书·安禄山传》:“(十五年六月)关门不守,玄宗幸蜀,太子收兵灵武。贼乃遣张通儒为西京留守,田乾真为京兆尹,安守中屯兵苑中。”

    [5]郭暧:郭子仪第六子。《旧唐书·代宗纪》:“(永泰元年秋七月)甲午,升平公平出降驸马都尉郭暧。”

    [6]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升平公主:唐代宗之女。见注[5]。追福:为亡灵修功德,祈求冥福。

    [7]惟则:即为释惟则。唐代高僧,《宋高僧传》有载。

    [8]明州:在今浙江宁波南。

    [9]司农少卿:职官名。司农寺设卿、少卿等职,主管粮食积储、京官禄米及园林果实等。杨敬之:唐宪宗元和初年(806)登进士第,历官六部郎中、连州刺史、太常少卿、检校工部尚书等职。

    [10]关西孔子:即为杨震(?——124),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人。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儒称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11]旃檀:檀香木。这里指旃檀佛像。

    【译文】

    宣阳坊奉慈寺 开元年间,曾为虢国夫人宅第。安禄山攻陷长安,立伪朝设百官,任田乾真为京兆尹,以此宅为其府邸,后来又成了郭暧驸马的家宅。当今皇上即位之初,太皇太后为升平公主祈冥福,奏请设置奉慈寺,赐钱二十万,绣像三车,抽调左街十寺四十名僧人住在寺里。现今有位僧人释惟则,用七宝粉末仿建阿育王舍利塔,从明州背负进京。建寺后两年,司农少卿杨敬之小女,十三岁,为此寺题了一首六韵诗,她自称是关西孔子二十七代孙,字德邻。诗里的警句是:“日月金轮动,旃檀碧树秋。塔分鸿雁翅,钟挂凤凰楼。”题诗的事后来被皇上知道了,诏令赐给衣物。

    X6.2征释门衣事(语须对)[1]:如象鼻[2],捉羊耳[3]。柯古 五纳[4],三衣[5]。善继 惭愧[6],斗薮[7]。昇上人 坏衣[8],严身[9]。约上人 畜长十日[10],应作三志[11]。入上人 离身四寸[12],掩手两指[13]。柯古 裸形[14],刀贱[15]。善继 其形如稻[16],其色如莲[17]。昇上人 赤麻、白豆[18],若青、若黑[19]。柯古

    【注释】

    [1]释门衣事:关于佛衣的典故。

    [2]如象鼻:《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五〇:“时六众苾刍著衣太高,净信婆罗门等见不齐整,便生讥诮,作如是语:‘此诸苾刍衣不齐整,同无耻人。’诸苾刍闻已,白佛。佛言:‘不应太高著衣,应当学。’六众闻已,著衣太下,俗复讥嫌。佛言:‘不应太下,著衣如新嫁女,应当学。’或时当前长垂,犹如象鼻,诸俗讥嫌。佛言:‘不应当前垂下。’”按,苾刍,即比丘。

    [3]捉羊耳:《摩诃僧祇律》卷二一:“佛告诸比丘:‘……齐整被衣应当学。齐整被衣时,不得如缠轴,应当通肩被著纽齐两角,左手捉,捉时不得手中出角头如羊耳。’”

    [4]五纳:五纳衣。即用五色碎段重纳为衣。

    [5]三衣:指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三衣,亦即袈裟。见3.46条注[2]。

    [6]惭愧:《中阿含经》卷一五:“若比丘、比丘尼成就惭愧为衣服者,便能舍恶,修习于善。”

    [7]斗薮:即抖擞,抖落衣上尘土。《翻梵语》卷三:“头陀,持律者云‘抖薮’,声论者云:‘正外国音,应言偷多,翻为除尘,斗薮是譬翻,除尘是正翻。’”唐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斗薮尘埃衣,谒师见真宗。”

    [8]坏衣:《大庄严论经》卷一〇:“尊者迦叶到贫里巷,乐受贫施。尔时帝释化作织师贫穷老人,舍之,亦化为老母,著弊坏衣,夫妇相随,坐息道边。尔时尊者见彼夫妇弊衣下贱,即作是念:世之穷下不过是等。即至其所欲往安慰。织师疾起取尊者钵,以天须陀食满钵奉之。”

    [9]严身:《大智度论》卷一七:“贪欲之人去道甚远……如除欲,盖偈所说:‘……又如豪贵人,盛服以严身;而行乞衣食,取笑于众人。比丘除饰好,毁形以摄心;而更求欲乐,取笑亦如是。’”

    [10]畜长十日:《摩诃僧祇律》卷二八:“佛告阿难:‘从今已后,长衣听十日畜。’诸比丘长衣满十日,持是诸衣往白世尊:‘此衣已满十日。’佛言:‘从今已后,听受迦那衣。’”

    [11]应作三志:不详。

    [12]离身四寸:《大般涅槃经》卷二七:“(菩萨)心常在定,初无散乱,相好严丽,庄饰其身。所游之处,丘墟皆平,衣服离身四寸不堕。”

    [13]掩手两指:《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尔时弥勒持释迦牟尼僧伽梨,覆右手不遍,才掩两指,复覆左手,亦掩两指。”

    [14]裸形:《长阿含经》卷八:“佛告梵志:‘汝所行者,皆为卑陋。离服裸形,以手障蔽。’”

    [15]刀贱:《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三二:“律中沙门衣三种贱,一刀贱(谓割坏故),二色贱(不正色染),三体贱(谓粪扫世弃者)。”

    [16]稻:稻田。袈裟又名“稻田衣”。见X5.56注[14]。

    [17]其色如莲:“莲”疑为“兰”之误,指木兰色。袈裟又名“坏色衣”,其颜色须避青、黄、赤、黑、白五种正色,而以其他不正色染坏之,故名“坏色”;坏色有三种,一青坏色,二黑坏色,三木兰坏色。

    [18]赤麻、白豆:《十诵律》卷五六:“衣净者,佛听著十种衣。何等十?白麻衣,赤麻衣,刍摩衣……”《大般涅槃经》卷三二:“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当以苦行,自试其心。日食一胡麻,经一七日。粳米、绿豆、麻子、粟糜及以白豆亦复如是,各一七日。’”

    [19]若青、若黑:僧衣坏色,一青,二黑。见注[17]。《四分律》卷一六:“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若比丘得新衣,应三种坏色,一一色中随意坏,若青若黑若木兰。若比丘不以三种坏色,若青若黑若木兰,著余新衣者波逸提。’”

    X6.3光宅坊光宅寺[1] 本官蒲萄园。中禅师影堂[2],师号惠中,肃宗上元二年征至京师[3],初居此寺。征诏云:“杖锡而来[4],京师非远。斋心已久[5],副朕虚怀[6]。”

    【注释】

    [1]光宅寺:宋王溥《唐会要》卷四八“寺”:“光宅寺 光宅坊。仪凤二年,望气者言此坊有异气,敕令掘,得石碗,得舍利万粒,遂于此地立为寺。”

    [2]中禅师:即为释慧忠(?——775),或作“惠中”,唐代高僧,越州诸暨(今属浙江)人。

    [3]上元二年:761年。

    [4]杖锡:拄着锡杖。

    [5]斋心:去除杂念,静心凝虑。

    [6]副:相称,合。

    【译文】

    光宅坊光宅寺 本为朝廷的葡萄园。有中禅师影堂,中禅师号惠中,肃宗上元二年应召来到京师,起初就住在这寺里。征诏上说:“法师杖锡而来,京师并不遥远。寡人清心已久,定然不负朕望。”

    X6.4建中中,有僧竭造曼殊堂[1],将版基于水际,虑伤生命,乃建三日道场,祝一足至多足、无足令他去。及掘地至泉,不遇虫蚁。又以复素过水[2],有虫投一井水中,号护生井,至今涸。又铸铜蟾为息烟灯,天下传之。今曼殊院尝转经,每赐香。宝台甚显[3],登之,四极眼界。其上层窗下尉迟画[4],下层窗下吴道玄画,皆非其得意也。丞相韦处厚[5],自居内廷至相位[6],每归,辄至此塔焚香瞻礼。

    【注释】

    [1]僧竭:唐代高僧,《宋高僧传》有载。

    [2]复素:多层白绢。

    [3]宝台:即七宝台。

    [4]尉迟:即为尉迟乙僧。唐代画家,隋朝画家尉迟跋质那之子。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尉迟乙僧,于阗国人,父跋质那。乙僧国初授宿卫官,袭封郡公,善画外国及佛像,时人以跋质那为大尉迟,乙僧为小尉迟。”

    [5]韦处厚(773——828):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元和初登进士第。历官右拾遗、左补阙、户部郎中,召为翰林侍讲学士。文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灵昌郡公。

    [6]内廷:内朝。

    【译文】

    建中年间,有个竭和尚建造曼殊堂,准备在水边筑墙基时,担心伤及生灵,就做了三天法事,祈祷所有有脚的、无脚的生命都到别处去。然后掘地直至挖出泉水,也没有遇见一只蚁虫。又用多层的白绢过滤水,滤出虫子就投进一口井里,并把这口井称作护生井,现在已经干涸了。又铸造铜蟾制成无烟灯,天下都流行这种灯。如今曼殊院里转经,每每有皇帝赐香。七宝台甚为高大,登上台极目四望,一览无余。台的上层窗下画是尉迟乙僧所画,下层窗下画是吴道玄所画,都不是他们的得意之作。丞相韦处厚,自供奉内廷直到升至相位,每次回家时都到这座塔焚香瞻拜。

    X6.5普贤堂,本天后梳洗堂,蒲萄垂实,则幸此堂。今堂中尉迟画,颇有奇处,四壁画像及脱皮白骨[1],匠意极崄。又变形三魔女[2],身若出壁。又佛圆光[3],均彩相错乱目。成讲东壁佛座前锦[4],如断古标。又左右梵僧及诸蕃往奇,然不及西壁,西壁逼之摽摽然。

    【注释】

    [1]脱皮白骨:佛教语。对人的尸体作九种观想,以知觉人身的不净,去除对幻躯的留恋,是为“九想”;其中第八想为白骨想,谓修行之人,观想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藉,如贝如珂。

    [2]变形三魔女:《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于是第六化应声天,天上魔王,见菩萨清净无欲,精思不懈……召三玉女,一名欲妃,二名悦彼,三名快观,使行坏菩萨意。三女皆被罗縠之衣,服天名香璎珞珠宝,极为妖冶巧媚之辞,欲乱其意。菩萨心净如琉璃珠,不可得污。……其三玉女,化成老母,不能自复。”

    [3]圆光:佛头顶上发出的圆轮光明。

    [4]成讲:即讲经堂。

    【译文】

    普贤堂,本是天后的梳洗堂,每到葡萄硕果累累时,天后就会驾幸这里。现有尉迟乙僧的画,颇见奇妙,四壁的画像及所画脱皮白骨想,匠心独运,画意惊悚。另有变形三魔女,身形仿佛要飞出墙壁。还有佛像的圆光,色彩缤纷,炫人眼目。讲经堂东壁佛像底座前锦,好像正从旧幡杆上飘落下来。佛像两边的梵僧以及外国人,画得都很奇特,但不及西壁画得好,西壁的画近看有种飞扬灵动的感觉。

    X6.6辞 中禅师影堂连句:名下固无虚,敖曹貌严毅[1]。洞达见空王[2],圆融入佛地[3]。善继 一言当要害[4],忽忽醒诸醉[5]。不动须弥山[6],多方辨无匮[7]。梦复 坦率对万乘[8],偈答无所避。尔如毗沙门[9],外形如脱履[10]。柯古 但以理为量[11],不语怪力事[12]。木石摧贡高[13],慈悲引贪恚[14]。昇上人 当时乏支许[15],何人契深致[16]。随宜讵说三[17]?直下开不二[18]。柯古

    【注释】

    [1]敖曹貌严毅:本句形容中禅师面貌气质。敖曹,即昂藏,气宇轩昂。严毅,威严刚毅。

    [2]洞达:洞明佛理。空王:即空王佛。佛陀空无一切邪执,故称“空王”。唐沈佺期《乐城白鹤寺》:“无言谪居远,清净得空王。”

    [3]圆融:佛教术语。圆通融合,没有矛盾、障碍的境界。佛地:佛教的修行过程分为十阶,谓之十地,为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佛地即菩萨修行所达到的最后果位。

    [4]一言当要害:谓中禅师一语即能开悟。

    [5]诸醉:借指昧于佛理之大众。

    [6]须弥山:意译为妙高山,因为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故称“妙”;又高有八万四千由旬(由旬,古印度计算里程的单位),阔有八万四千由旬,为诸山之王;山形上下皆大,中央独小,四王天居于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详1.35条注[2]。

    [7]多方:或作“多言”。辨:通“辩”。本句谓其雄辩滔滔。

    [8]万乘:皇帝。

    [9]毗沙门:即北方多闻天王,佛教护法神四大天王之一。

    [10]外形如脱履:形容洒脱。脱履,比喻看得很轻。

    [11]以理为量:《俱舍论记》卷一:“以理为量,不执一宗。”理,佛理,真谛。量,尺量,标准。

    [12]不语怪力事:《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13]木石摧贡高:《百喻经》卷三:“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经历日月,作小戏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轻。世间之人,亦复如是。磨大石者,喻于学问精勤劳苦;作小牛者,喻于名闻互相是非。夫为学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识,宜应履行远求胜果。方求名誉,?慢贡高,增长过患。”贡高,骄傲自大。

    [14]贪:贪欲。恚:嗔恚。合痴(愚痴)为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15]当时乏支许:谓中禅师在世时,无有可共谈佛的高僧大德。支许,晋代高僧支遁和高士许询,二人友善,皆善谈佛经和玄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许掾诸人共会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座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支遁(314——366),年二十五出家,先后于今江浙一带立寺讲经,与名士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后居沃洲山。

    [16]契深致:谓契合无间。契,契合,默契。深致,深思,深理。

    [17]随宜讵说三:岂是随随便便讲些众所熟知的佛理。随宜,随随便便。讵,岂。三,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18]开不二:能直接开示独一无二的悟道法门。与上句意思相对。不二,不二法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在诸法门之上,能直见圣人之道。

    X6.7翊善坊保寿寺[1] 本高力士宅[2]。天宝九载舍为寺。初铸钟成,力士设斋庆之,举朝毕至,一击百千。有规其意[3],连击二十杵。经藏阁规构危巧,二塔火珠[4],受十余斛[5]。

    【注释】

    [1]翊善坊:唐代长安城坊。《旧唐书·高力士传》:“力士资产殷厚,非王侯能拟,于来庭坊造宝寿佛寺、兴宁坊造华封道士观,宝殿珍台,侔于国力。……初,宝寿寺成,力士斋庆之,举朝毕至。凡击钟者,一击百千;有规其意者,击至二十杵,少尚十杵。”按,翊善坊与来庭坊南北相邻,均逼近皇宫东内,故多宦官居之。

    [2]高力士(684——762):潘州(今广东茂名)人,本姓冯,因宦官高延福收养改姓高。圣历元年(698)入宫供事。开元初,从唐玄宗诛太平公主,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权倾朝野。安禄山反,扈从玄宗入蜀。后还京师,为李辅国诬陷流放巫州。两年后赦还,行至途中,闻玄宗驾崩,呕血而卒。

    [3]规:通“窥”,揣测。

    [4]火珠:佛塔顶上的宝珠形装饰物,周围饰以火焰,故名。

    [5]斛:十斗为一斛。

    【译文】

    翊善坊保寿寺 本为高力士旧宅。天宝九载,舍宅为寺。当时铸成一口大钟,高力士设斋会以示庆贺,满朝百官都来了,敲一下钟就送十万钱当贺礼。有人猜到了高力士的用意,就一连敲了二十下。寺里的经藏阁危楼高耸,结构精巧,两座佛塔的火珠,有十余斛那么大。

    X6.8河阳从事李涿性好奇古[1],与僧智增善,尝俱至此寺,观库中旧物。忽于破瓮中得物如被,幅裂污坌[2],触而尘起。涿徐视之,乃画也。因以州县图三及缣三十获之[3],令家人装治之,大十余幅。访于常侍柳公权[4],方知张萱所画《石桥图》也[5],玄宗赐高,因留寺中。后为鬻画人宗牧言于左军[6],寻有小使领军卒数十人至宅,宣敕取之,即日进入。先帝好古[7],见之大悦,命张于云韶院[8]。

    【注释】

    [1]河阳:今河南孟州。从事:州县佐吏。

    [2]坌(bèn):尘埃。

    [3]缣(jiān):双丝的细绢。

    [4]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人。穆、敬、文宗三朝,皆侍书中禁。迁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开成年间转工部侍郎,武宗即位授右散骑常侍,累迁工部尚书。柳公权精于法书,初学王羲之,后遍阅名家笔法,自成一家,世称“柳体”。当时公卿大夫家碑板,不得柳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

    [5]张萱:唐代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善画贵公子、鞍马、屏帷、宫苑等,名冠于时。

    [6]左军:即左神策军。神策军是由宦官统领的禁军,贞元年间分为左、右两厢。

    [7]先帝:据X5.1条,这里的先帝应指唐武宗。

    [8]云韶院:即内教坊所在地。《新唐书·百官志三》:“武德后,置内教坊于禁中。武后如意元年,改曰云韶府,以中官为使。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自是不隶太常,以中官为教坊使。”

    【译文】

    河阳佐吏李涿生性喜好稀奇古物,和智增和尚交好,他曾和智增同到保寿寺,观看内库流传出来的旧物。他们忽然在破瓮里发现一件薄被样的东西,破破烂烂,积满灰尘,一碰就尘土飞扬。李涿慢慢地打开来看,原来是一幅画。李涿就拿三幅州县图和三十匹缣换下了,让家人修复装裱好,画面有十几张纸那么大。李涿向右散骑常侍柳公权请教,这才知道是张萱所画的《石桥图》,当年玄宗赏赐给高力士,因而留存在寺里。后来,卖画人宗牧把这件事告诉了左军的人,很快就有宫中小使带着几十名军卒到了李宅,宣明旨意,把画拿走了,当天就送进宫里。先帝喜好古物,一见大喜,命人张挂在云韶院。

    X6.9寺有先天菩萨帧[1],本起成都妙积寺。开元初,有尼魏八师者,常念《大悲咒》[2]。双流县百姓刘乙[3],名意儿,年十一,自欲事魏尼,尼遣之不去,常于奥室立禅[4]。尝白魏云:“先天菩萨见身此地。”遂筛灰于庭,一夕,有巨迹数尺,轮理成就[5]。因谒画工,随意设色,悉不如意。有僧杨法成自言能画。意儿常合掌仰祝,然后指授之。以近十稔[6],工方毕。后塑先天菩萨凡二百四十二首,首如塔势,分臂如意蔓[7]。其榜子有一百四十[8],日鸟树一[9],凤四翅,水肚树,所题深怪,不可详悉。画样凡十五卷,柳七师者,崔宁之甥[10],分三卷往上都流行。时魏奉古为长史[11],进之。后因四月八日赐高力士[12]。今成都者是其次本。

    【注释】

    [1]先天菩萨:据下条,先天菩萨为观世音化身。

    [2]《大悲咒》:全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佛教认为诵此咒能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一切烦恼罪障,乃至五逆等重罪,悉皆消弭。

    [3]双流县:今四川成都双流。

    [4]奥室:静室。奥,室内的西南角,古人设神主或尊长居坐的地方。

    [5]轮理:轮相。佛菩萨脚掌上的轮形印纹。《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六:“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即便起行,足步虚空。……佛举足时,足下千幅轮相,一一轮相皆雨八万四千众宝莲华,一一莲华复化八万四千亿那由他华,一一莲华化为一台,一一华台一一华叶,遍覆十方无量世界。”

    [6]十稔(rěn):十年。稔,年,古代谷一熟为年。

    [7]意蔓:别本或无“意”字。

    [8]榜子:也作“牓子”,事物标记。《一切经音义》卷五二:“标牓(补朗反,谓物标记也。字从片。经文从木作榜,补孟反,非此义也)。”

    [9]日鸟树:鸟,疑作“乌”。日乌树,指扶桑树。

    [10]崔宁(723——783):本名崔旰,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加成都尹,兼西山防御使、剑南西川节度行军司马,赐名宁。

    [11]长史:职官名。唐制,上州刺史别驾之下,置长史一人。

    [12]四月八日:佛的生日。本日浴佛(灌佛),以水浴灌佛像而拂拭之。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四月八日,诸寺设斋,以五色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

    【译文】

    保寿寺有先天菩萨画像,来自成都妙积寺。开元初年,有位名叫魏八师的比丘尼,经常念诵《大悲咒》。双流县百姓刘某,名叫意儿,十一岁,自愿师事魏尼姑,魏尼姑怎么也赶不走他,刘意儿经常在静室禅修。有一次他对魏尼姑说:“先天菩萨在此现身。”接着就筛灰布在庭院里,一晚,灰迹上出现了几尺长的巨形足迹,轮相分明。于是请来画工,画工按刘意儿的想法设色作画,结果全不如意。有位叫杨法成的和尚自称擅长作画。刘意儿就先合十仰祝,然后再指点他作画。花了将近十年的工夫才画完。后来塑造先天菩萨像共二百四十二个头,脑袋林林总总就像塔林的形状,手臂有如枝蔓多不胜数。榜子有一百四十,扶桑树一株,凤凰有四只翅膀,还有像水瓶一样的树,画的东西十分怪异,无法尽知。画稿一共有十五卷,柳七师是西川崔宁的外甥,把画稿分为三卷带往长安流传。当时魏奉古为长史,进献入宫。后来皇帝在四月八日这天赐给了高力士。如今成都的那份是摹本。

    X6.10辞 先天帧赞连句[1]:观音化身,厥形孔怪[2]。胣淫厉[3],众魔膜拜。善继 指蔓鸿纷[4],榜列区界[5]。其事明张,何不可解?柯古 阎河德川[6],大士先天[7]。众象参罗[8],暾暾田田[9]。梦复 百亿花发,百千灯燃。胶如络绎,浩汗连绵[10]。善继 焰摩界戚[11],洛迦苦霁[12]。正念皈依[13],众眚如篲[14]。柯古 戾滓可汰[15],痴膜可蜕[16]。稽首如空[17],睟容若睇[18]。善继 阐提墨杘[19],睹而面之。寸念不生,未遇乎而[20]。柯古

    【注释】

    [1]先天帧:即上条的“先天菩萨帧”。

    [2]厥:其,他的。孔:很。

    [3]胣(chǐ):开裂。淫厉:暴戾,面目可怖。

    [4]指蔓鸿纷:即上条中“分臂如蔓”的意思。

    [5]榜列区界:不详。

    [6]阎河:佛经上说,南赡部洲(我们现在所住的娑婆世界即在此洲)的中心有阎浮树的树林,树林中有河,名阎浮河。

    [7]大士:菩萨的通称。

    [8]众象参罗:森罗万象。参罗,森罗。

    [9]暾暾田田:形容宝像之光明盛大。暾暾,光明。田田,本指荷叶鲜碧成片之盛况,这里是多的意思。

    [10]浩汗:浩瀚。

    [11]焰摩界:即阎罗界,阴司冥界。戚:或作“灭”。

    [12]洛迦:梵语音译,或作“奈洛迦”,即无间地狱(最底层地狱)的别名。霁:消释。

    [13]正念:不生邪念,忆念正道。皈依:归向佛法。

    [14]眚(shěng):灾难,疾苦。篲(huì):扫除,拂去。

    [15]戾滓:众生的罪垢。汰:洗汰。

    [16]痴:心性暗昧,迷于事理。膜:薄皮,和上句的“滓”对举,都是比喻的说法。蜕:脱皮。

    [17]稽首:僧人礼拜时叩头至地。空:空无所有。

    [18]睟(suì):视,看。睇(dì):斜着眼看。稽首至地不见宝像,故曰“空”;而抬头即见,故曰“睇”。

    [19]阐提:不信佛法、断绝成佛善根的人。墨杘(chì):无赖,欺诈之人。

    [20]寸念不生,未遇乎而:此谓阐提墨杘之人,见此先天菩萨之像,不生一毫善念,虽见如同未见。

    X6.11事征(高力士)[1]:呼“二兄”[2]。柯古 呼“阿翁”[3]。善继 呼“将军”[4]。梦复 呼“火老”。柯古 五轮硙[5]。善继 初施棨戟[6]。梦复 常卧鹿床[7]。柯古 长六尺五寸[8]。善继 陪葬泰陵[9]。梦复 咏荠[10]。柯古 齿成印[11]。善继 上国下国[12]。梦复 梦鞭[13]。柯古 吕氏生髭[14]。善继

    【注释】

    [1]事征(高力士):征引关于高力士的典故。

    [2]呼“二兄”:《旧唐书·高力士传》:“肃宗在春宫,呼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阿翁’,驸马辈呼为‘爷’。”

    [3]呼“阿翁”:见前注引文。

    [4]呼“将军”:《旧唐书·高力士传》:“天宝初,加力士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新唐书·高力士传》:“帝或不名而呼将军。”

    [5]五轮硙(wèi):《旧唐书·高力士传》:“于京城西北截沣水作碾,并转五轮,日碾麦三百斛。”硙,石磨。

    [6]棨戟(qǐ jǐ):仪仗之物,设于门前以示威严。《旧唐书·高力士传》:“玄宗尊重宫闱,中官稍称旨,即授三品将军,门施棨戟。”另参X2.1条“戟门”注[2]。

    [7]常卧鹿床:不详。

    [8]长六尺五寸:此谓高力士的身高。出《旧唐书·高力士传》。

    [9]泰陵: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在今陕西蒲城。高力士死后陪葬泰陵,见《旧唐书·高力士传》。

    [10]咏荠:唐郑处诲《明皇杂录》:“高力士既谴于巫州,山谷多荠而人不食,力士感之,因为诗寄意:‘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11]齿成印:不详。

    [12]上国:京师,指高力士由岭南进京。下国:京师以外的地方,指高力士被贬巫州。

    [13]梦鞭:不详。

    [14]吕氏生髭(zī):此谓高力士以净身之宦官(无须)而娶吕氏为妇,故戏以吕氏比如男子(生髭)。髭,胡须。《旧唐书·高力士传》:“开元初,瀛州吕玄晤作吏京师,女有姿色,力士娶之为妇,擢玄晤为少卿、刺史,子弟皆为王傅。吕夫人卒,葬城东,葬礼甚盛。中外争致祭赠,充溢衢路,自第至墓,车马不绝。”

    【译文】

    事征(高力士):肃宗称“二兄”。柯古 诸王和公主称“阿翁”。善继 玄宗称“将军”。梦复 称“火老”。柯古 作五轮石磨。善继 初设棨戟仪仗。梦复 常卧鹿床。柯古 身高六尺五寸。善继 死后陪葬玄宗泰陵。梦复 有咏荠诗。柯古 齿成印。善继 来到上国,去往下国。梦复 梦鞭。柯古 净身娶妻,吕氏生须。善继

    X6.12宣阳坊静域寺[1] 本太穆皇后宅[2]。寺僧云:“三阶院门外,是神尧皇帝射孔雀处[3]。”禅院门内外,《游目记》云王昭隐画[4]。门西里面,和修吉龙王有灵[5]。门内之西,火目药叉及北方天王[6],甚奇猛。门东里面,贤门也,野叉部落鬼首上蟠蛇,汗烟可惧。东廊树石崄怪,高僧亦怪。西廊万菩萨院门里南壁,皇甫轸画鬼神及雕,形势若脱。轸与吴道玄同时,吴以其艺逼己,募人杀之。

    【注释】

    [1]宣阳坊静域寺: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五:“净域寺:在宣阳坊西南隅。隋文帝开皇五年立。恭帝禅位,止于此寺薨焉。”

    [2]太穆皇后:即为唐高祖皇后窦氏(569?——613?),京兆始平(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生建成、世民、玄霸、元吉和平阳昭公主。隋朝大业年间,卒于涿郡。唐高宗上元元年(674),改上尊号太穆顺圣皇后。

    [3]神尧皇帝:即为唐高祖李渊(566——635)。唐高宗上元元年(674)改上尊号神尧皇帝。射孔雀:《旧唐书·后妃传上》:“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毅)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4]王昭隐:唐代画家。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王韶应(或作昭隐),画鬼神,深有气韵。”

    [5]和修吉龙王:多头龙王,八龙王之一。和修吉,多头的意思。《妙法莲华经》卷一:“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

    [6]药叉:即夜叉。北方天王:即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佛教护法神四大天王之一,佛令其掌擎古佛的舍利塔,因名托塔天王,佛寺中塑像通常是一手持戟,一手擎塔;所统领者,为夜叉(捷疾鬼)、罗刹(暴恶鬼)。

    【译文】

    宣阳坊静域寺 本是太穆皇后娘家宅第。寺里的和尚说:“三阶院门外,是神尧皇帝射孔雀的地方。”禅院门内外所画鬼神,《游目记》说是王昭隐画的。门西里面,画的是和修吉龙王,颇有灵验。门内西边,画的是火目夜叉以及北方天王,甚为奇猛。门东里面是贤门,画满夜叉,鬼头上盘着蛇,让人恐惧流汗。东廊所画古树山石,十分险怪,高僧的形象也非常怪异。西廊万菩萨院门里南面墙壁,有皇甫轸所画鬼神及大雕,活灵活现,好像要从墙壁上飞下来。皇甫轸和吴道子是同时代人,吴道子因其画艺高超威胁到自己的声望,就雇人杀了他。

    X6.13万菩萨堂内有宝塔,以小金铜塔数百饰之。大历中,将作刘监有子[1],合手出胎,七岁念《法华经》。及卒,焚之,得舍利数十粒,分藏于金铜塔中。善继云:“合是刘铭[2]。”佛殿东廊有古佛堂,其地本雍村,堂中像设悉是石作[3],相传云隋恭帝终此堂[4]。

    【注释】

    [1]将(jiāng)作监:秦置将作少府,汉景帝时更名将作大匠,职掌宗庙、陵寝、宫室及其他土木工程的营建。唐为将作监,置大匠、少匠,总四署、三监、百工之官属。

    [2]铭:铭刻。这里是铸的意思。

    [3]像设:供奉的神佛塑像。

    [4]隋恭帝:即为杨侑(605——619)。隋炀帝孙。义宁元年(617)被立为皇帝。第二年,禅位于李渊,封酅国公。唐高祖武德二年卒,年十五岁。

    【译文】

    万菩萨堂里有座宝塔,塔身装饰着几百个小金铜塔。大历年间,将作监有位姓刘的官员,有个儿子出生时双手合十,七岁时就会念《法华经》。他死后,焚化遗体,得到几十粒舍利子,分别藏在这些小金铜塔里。善继说:“这些小金铜塔应该是刘某铸造的。”佛殿的东廊有古佛堂,那地方本为雍村,古佛堂里的神佛塑像全是石雕,相传隋恭帝就死在此堂之内。

    X6.14三门外画,亦皇甫轸迹也,金刚旧有灵[1]。天宝初,驸马独孤明宅与寺相近[2]。独孤有婢名怀春,稚齿俊俏,常悦西邻一士人,因宵期于寺门,有巨蛇束之,俱卒。

    【注释】

    [1]金刚:梵语音译,即金刚石,其石坚利不可摧,佛家视为稀世之宝。这里指的是安置于佛寺大门两侧,执金刚杵护持佛法的金刚力士像。

    [2]独孤明:《新唐书·诸帝公主传》:“(玄宗二十九女)信成公主,下嫁独孤明。”

    【译文】

    三门外的画,也是皇甫轸的手笔,所画金刚以前颇有灵验。天宝初年,驸马独孤明的宅第与寺邻近。独孤明有个婢女名叫怀春,年轻俊俏,曾喜欢西邻一位读书人,两人相约夜间在寺门幽会,结果有条大蛇缠住了他们,两人都死了。

    X6.15佛殿内,西座蕃神甚古质[1]。贞元已前,西蕃两度盟[2],皆载此神立于坛而誓,相传摩时颇有灵[3]。

    【注释】

    [1]蕃:外国。这里指吐蕃。

    [2]西蕃:即吐蕃。两度盟:《旧唐书·吐蕃传上》:“肃宗元年建寅月甲辰,吐蕃遣使来朝请和,敕宰相郭子仪、萧华、裴遵庆等于中书设宴。将诣光宅寺为盟誓,使者云:蕃法盟誓,取三牲血歃之,无向佛寺之事,请明日须于鸿胪寺歃血,以申蕃戎之礼。从之。……永泰元年三月,吐蕃请和,遣宰相元载、杜鸿渐等于兴唐寺与之盟而罢。”

    [3]摩时:或作“当时”。

    【译文】

    佛殿里面,西座的蕃神甚为古雅质朴。德宗贞元以前,吐蕃与我国两度结盟,都载此蕃神立于神坛盟誓,相传当时颇有灵验。

    X6.16辞 三阶院连句[1]:密密助堂堂[2],隋人歌檿桑[3]。双弧摧孔雀[4],一矢陨贪狼[5]。柯古 百步望云立[6],九规看月张[7]。获蛟徒破浪[8],中乙漫如墙[9]。善继 还似贯金鼓[10],更疑穿石梁。因添挽河力[11],为灭射天狂[12]。柯古 绝艺却南牧[13],英声来鬼方[14]。丽龟何足敌[15],殪豕未为长[16]。善继 龙臂胜猿臂[17],星芒超箭芒[18]。虚夸绝高鸟[19],垂拱议明堂[20]。柯古

    【注释】

    [1]三阶院连句:三阶院是当年李渊射孔雀求婚处,故本条全是颂赞李渊箭术的典故。

    [2]密密:勤勉谨慎的样子,代指窦皇后。堂堂:容貌壮伟,代指唐高祖李渊。参见X6.12条注[2]、注[3]。

    [3]檿(yǎn)桑:即檿弧。檿,一种落叶乔木,可制弓、车辕等。《国语·郑语》:“宣王之时有童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本句意为隋亡唐兴。

    [4]双弧摧孔雀:指李渊射孔雀事。

    [5]一矢陨贪狼:咏赞李渊箭术。

    [6]百步望云立:用养由基百步穿杨的典故。《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7]九规看月张:瞄准箭靶,力挽弯弓,有如满月。

    [8]获蛟徒破浪:用汉武帝射蛟的典故。《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山),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9]中乙漫如墙:用孙权射虎的典故。乙,虎威。这里代指虎。《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10]贯金鼓:与下文“穿石梁”均形容膂力过人。《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11]挽河力:唐张说《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唐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12]射天狂:喻指隋炀帝之暴虐无道。《史记·殷本纪》:“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

    [13]南牧:征服南方。

    [14]鬼方:商周时西北方部族名。这里代指北方。

    [15]丽龟:射中猎物背部隆起的中心处。《左传·宣公十二年》:“麋兴于前,射麋,丽龟。”杨伯峻注:“丽,著也。龟指禽兽之背部。古之田猎者,其箭先着背以达于腋为善射。”

    [16]殪(y...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