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集卷十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广动植之二

    鳞介篇

    【题解】

    鳞介,指水族之鱼类、贝壳类。本篇三十三条,所记以鱼类为多,有井鱼、异鱼、鲤、黄鱼、鱼、鱼、鲨鱼、马头鱼、印鱼、石斑鱼、娃娃鱼、鲎鱼、飞鱼、温泉中小鱼、羊头鱼、鱼之属。其次为蟹类,有百足蟹、糖蟹、梭子蟹、拥剑、寄居蟹、彭蚏。此外还有乌贼、玳瑁、江豚、系臂、蛤蜊、牡蛎、玉珧、千人捏,以及传说中的龙。

    17.1龙 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1],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注释】

    [1]博山:器物表面雕刻作重叠山形的装饰。见1.25条注。

    【译文】

    龙 头上有一样东西,像博山形状,名叫尺木。龙没有尺木,就不能升天。

    17.2井鱼[1] 井鱼脑有穴,每翕水[2],辄于脑穴蹙出[3],如飞泉,散落海中,舟人竞以空器贮之。海水咸苦,经鱼脑穴出,反淡如泉水焉。成式见梵僧普提胜说。

    【注释】

    [1]井鱼:从下文可知,此“井鱼”实为鲸鱼。

    [2]翕:同“噏”,吸。

    [3]蹙(cù):迫。

    【译文】

    井鱼 井鱼的头部有一个孔,每当吸水之后,就从这个孔中把水挤压出来,像飞泉一样散落在海里,船家竞相用器皿把这种水盛起来。海水又咸又苦,经过井鱼脑部孔穴喷出之后,反而淡如泉水。我听梵僧普提胜说过这事。

    17.3异鱼 东海渔人言:近获鱼,长五六尺,肠胃成胡鹿刀槊之状[1],或号秦皇鱼。

    【注释】

    [1]胡鹿:又写作“胡禄”,箭袋。

    【译文】

    异鱼 东海渔夫说:近来捕获一条鱼,五六尺长,肠胃是箭袋、刀、矛等形状,又称作秦皇鱼。

    17.4鲤 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国朝律[1]: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公[2],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

    【注释】

    [1]国朝:古时人称本朝为国朝。

    [2]赤(huàn)公:唐朝皇帝姓李,故称鲤鱼为“赤公”,有敬重之义。

    【译文】

    鲤 脊背中线有一道鳞,每片鳞甲上都有小黑点,不论大鱼小鱼都是三十六片鳞。本朝律令:捕到鲤鱼,应当放回水中,不能吃。鲤鱼被尊称为赤公,出售鲤鱼者处以杖刑六十,因为鲤字谐音国姓李。

    17.5黄鱼 蜀中每杀黄鱼,天必阴雨。

    【译文】

    黄鱼 蜀地每次杀黄鱼,天气必然阴雨。

    17.6乌贼 旧说名河伯度事小吏[1]。遇大鱼,辄放墨,方数尺,以混其身。江东人或取墨书契[2],以脱人财物[3],书迹如淡墨,逾年字消,唯空纸耳。海人言:昔秦皇东游,弃筭袋于海[4],化为此鱼。形如筭袋,两带极长。一说乌贼有碇[5],遇风,则虬前一须下碇[6]。

    【注释】

    [1]河伯度事小吏:唐徐坚等《初学记》卷三〇引《南越记》:“乌贼鱼,一名河伯度事小史。常自浮水上,乌见以为死,便往啄之,乃卷取乌,故谓之乌贼。”

    [2]契:契约。

    [3]脱:欺骗。

    [4]筭袋:即算袋。见9.1条注。

    [5]碇(dìng):泊船时用以固定船身的石墩。如后世的锚。

    [6]虬(qiú):弯曲。

    【译文】

    乌贼 以前说乌贼又名河伯度事小吏。遇到大鱼攻击,就放出方圆几尺的墨水,来隐藏自己。有江东人用乌贼的墨汁书写契约诈骗他人财物,写出的字迹有如淡墨,过一年,字迹消失,只剩下一张白纸。海边的人说:当年秦始皇东游,把算袋抛在海里,就变成了乌贼。乌贼样子很像算袋,两根带子很长。又说乌贼有碇,遇到大风就弯曲一根长须下碇固定自己。

    17.7鱼 凡诸鱼欲产,鱼辄舔其腹,世谓之众鱼之生母。

    【译文】

    鱼 各类鱼要产卵的时候,鱼就触碰它的腹部,世人说鱼是所有鱼类的接生婆。

    17.8鱼[1] 章安县出焉[2]。出入腹:子朝出索食,暮还入母腹。腹中容四子。颊赤如金,甚健,网不能制,俗呼为河伯健儿。

    【注释】

    [1](cuò)鱼:即鲛鱼。鲨鱼。

    [2]章安县:在今浙江临海东南。

    【译文】

    鱼 章安县出产。小鱼可以进出母腹:早上出来觅食,傍晚回到母腹中。母腹能容下四条小鱼。鱼颊金红色,身形矫健,渔网拿它没办法,民间又称作河伯健儿。

    17.9鲛鱼 鲛子惊,则入母腹中。

    【译文】

    鲛鱼 幼子受到惊吓,就躲进母腹中。

    17.10马头鱼 象浦有鱼[1],色黑,长五丈余,头如马。伺人入水,食人。

    【注释】

    [1]象浦:今越南广南维川。

    【译文】

    马头鱼 象浦有种鱼,黑色,有五丈多长,头部像马头。等着人下水以后,就把人吃掉。

    17.11印鱼[1] 长一尺三寸,额上四方如印,有字。诸大鱼应死者,先以印封之。

    【注释】

    [1]印鱼:也作“鱼”。

    【译文】

    印鱼 长一尺三寸,额头上有四方的一处像印,上面有字。各种大鱼命该死亡的,印鱼就用印给它留个记号。

    17.12石斑鱼[1] 僧行儒言:建州有石斑鱼[2],好与蛇交[3]。南中多隔蜂[4],窠大如壶,常群螫人[5]。土人取石斑鱼,就蜂树侧炙之,标于竿上,向日,令鱼影落其窠上。须臾,有鸟大如燕,数百,击其窠,窠碎落如叶,蜂亦全尽。

    【注释】

    [1]石斑鱼:又名“高鱼”。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四:“《临海水土记》云:‘长者尺余,其斑如虎文,而性淫,春月与蛇医交牝,其子有毒。’《南方异物志》云:‘高鱼似鳟,有雌无雄,二三月与蜥蜴合于水上,其胎毒人。’”

    [2]建州:今福建建瓯。

    [3]好与蛇交:据注[1]引文,则“蛇”字当作“蛇医(蜥蜴的别名)”。

    [4]隔蜂:又作“格蜂”。一种凶猛好斗的毒蜂。

    [5]螫(shì):被毒虫刺。

    【译文】

    石斑鱼 行儒和尚说:建州有种石斑鱼,喜欢和蜥蜴交配。南方有很多格蜂,蜂巢大小如壶,经常群起螫人。当地人将石斑鱼在蜂树旁边炙烤后,绑在竹竿上,朝着太阳,让鱼的影子落在蜂巢里。一会儿,就会有几百只大小如燕的鸟儿,啄击蜂巢,蜂巢碎成片状飘落地下,如同落叶一般,格蜂也就被消灭完了。

    17.13鲵鱼[1] 如鲇[2],四足,长尾,能上树。天旱,辄含水上山,以草叶覆其身,张口,鸟来饮水,因吸食之。声如小儿。峡中人食之,先缚于树鞭之,身上白汗出,如构汁[3],去此方可食,不尔有毒。

    【注释】

    [1]鲵鱼:娃娃鱼。

    [2]鲇(nián):即鲶鱼。

    [3]构汁:构树分泌的汁液。构树,又称“楮树”,落叶乔木。

    【译文】

    鲵鱼 样子像鲶鱼,有四只脚,长尾巴,能上树。天旱时,就含着水上山,用草叶遮住自己的身子,大张着嘴,鸟儿前来饮水时,就把鸟儿吞食了。叫声像婴儿。三峡里的人食用鲵鱼,先把它捆在树上用鞭子抽打,鲵鱼身上便会渗出白色的汗液,就像构树汁一样,排出了这种白汗才能吃,不然有毒。

    17.14鲎[1] 雌常负雄而行,渔者必得其双,南人列肆卖之,雄者少肉。旧说过海辄相负于背,高尺余,如帆,乘风游行。今鲎壳上有一物,高七八寸,如石珊瑚,俗呼为鲎帆。成式荆州常得一枚。至今闽、岭重鲎子酱。鲎十二足,壳可为冠,次于白角[2]。南人取其尾为小如意也。

    【注释】

    [1]鲎(hòu):鲎鱼。

    [2]白角:磨光的牛角。这里指白角冠。唐代王建《赠王屋道士赴诏》:“玉皇符诏下天坛,玳瑁头簪白角冠。”

    【译文】

    鲎 雌鱼经常背负雄鱼而行,渔夫捕到鲎鱼,必定是雌雄成双,南方人摆在集市上卖,雄鱼比较瘦。旧时传说鲎鱼过海时雌鱼把雄鱼负在背上,高一尺多,就像一片船帆,乘风畅游。现在的鲎鱼壳上有一样东西,高七八寸,像石珊瑚,民间称作鲎帆。我在荆州时曾经有过一枚。如今闽中、岭南地区很喜欢食用鲎子酱。鲎鱼有十二只脚,壳可以制成冠,仅次于白角冠。南方人用鲎鱼尾制作小如意。

    17.15飞鱼 朗山浪水有鱼[1]。鱼长一尺,能飞。飞即凌云空,息即归潭底。

    【注释】

    [1]朗山:今河南确山。

    【译文】

    飞鱼 朗山浪水中有一种鱼。鱼有一尺长,能飞翔。飞翔则凌云直上,止息则归栖潭底。

    17.16温泉中鱼 南人随溪有三亭城[1],城下温泉,中生小鱼。

    【注释】

    [1]三亭城: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溪州”:“三亭县,本汉迁陵县,属武陵郡,隋废入大乡县。贞观九年分大乡复置,因县西十五里有三亭古城为名。”按,三亭县,其地在今湖南保靖。

    【译文】

    温泉中鱼 南方随溪有个叫三亭城的地方,城边有一处温泉,温泉里生活着一种小鱼。

    17.17羊头鱼 故陵溪中有鱼[1],其头似羊,俗呼为羊头鱼。丰肉少骨,殊美于余鱼。

    【注释】

    [1]故陵:在今重庆奉节。

    【译文】

    羊头鱼 故陵溪中有一种鱼,鱼的头长得像羊头,民间叫作羊头鱼。这种鱼肉多骨头少,比普通的鱼要鲜美得多。

    17.18鱼[1] 济南郡东北有坑。传言魏景明中[2],有人穿井得鱼,大如镜。其夜,河水溢入此坑,坑中居人,皆为鱼焉。

    【注释】

    [1]:音zhòng。

    [2]景明:北魏宣武帝元恪年号(500——503)。

    【译文】

    鱼 济南郡东北有处坑。相传北魏景明年间,有人掘井得到一条鱼,有镜子那么大。当天夜里,河水泛溢到这个坑里,坑里的人都变成了鱼。

    17.19玳瑁 虫不再交者,虎、鸳与玳瑁也。

    【译文】

    玳瑁 动物不再进行第二次交配的,有老虎、鸳鸯和玳瑁。

    17.20螺蚌[1] 鹦鹉螺如鹦鹉,见之者,凶。蚌,当雷声则?[2]。

    【注释】

    [1]螺:软体动物,体外包着锥形、纺锤形或椭圆形的硬壳。蚌(bàng):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壳内有珍珠层。

    [2]?(zhòu):收缩。

    【译文】

    螺蚌 鹦鹉螺形状像鹦鹉,见到这种螺,不吉利。蚌在打雷时会收缩。

    17.21蟹[1] 八月,腹中有芒[2]。芒,真稻芒也。长寸许,向东输于海神。未输,不可食。

    【注释】

    [1]按,本条所载,又见于宋唐慎微《政和证类本草》卷二一引《图经本草》:“俗传蟹八月一日取稻芒两枚,长一二寸许,东行输送其长,故今南方捕得蟹差早,则有衔稻芒者。此后方可食之,以前时长未成就,其毒尤猛也。”

    [2]芒: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细而长的刺。

    【译文】

    蟹 八月,蟹的腹中有芒。芒,是真正的稻芒。长一寸多,蟹往东把稻芒献给海神。没有献出之前,蟹有毒不能吃。

    17.22善苑国出百足蟹,长九尺,四螯,煎为胶,谓之螯胶,胜凤喙胶也[1]。

    【注释】

    [1]凤喙胶: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〇引《十洲记》:“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可越也。其上多凤麟,数万各为群,上仙之家以凤喙麟角合煎作胶,名为集弦胶,亦名连金泥,能属连刀剑弓弩弦。”

    【译文】

    善苑国有一种百足蟹,有九尺长,四只螯,用它煎成胶,名叫螯胶,胜过凤喙胶。

    17.23平原郡贡糖蟹[1],采于河间界[2]。每年生贡。斫冰火照,悬老犬肉,蟹觉老犬肉即浮,因取之。一枚直百金。以毡密束于驿马,驰至于京。

    【注释】

    [1]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陵县。

    [2]河间:今属河北。

    【译文】

    平原郡进贡的糖蟹,是从河间地界捕捉的。每年活蟹进贡。捕捉时凿开坚冰,打着火把,在水面上悬着一块老狗肉,蟹觉察到老狗肉就浮到水面,这样就捉住了。一只糖蟹价值百金。用毛毡密封捆扎好,驿马驮着飞驰送到京城。

    17.24蝤蛑[1] 大者长尺余,两螯至强,八月,能与虎斗,虎不如。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

    【注释】

    [1]蝤蛑(yóu móu):梭子蟹。蟹长而大,生活在海边泥沙中,性情凶猛,主食鱼虾贝类。

    【译文】

    蝤蛑 大的有一尺多长,两只螯特别有力,八月的时候,能和老虎搏斗,老虎也打不过它。蝤蛑随着海潮的涨落退壳,退一次壳就长大一些。

    17.25奔[1] 奔一名瀱[2],非鱼非蛟,大如船,长二三丈,色如鲇,有两乳在腹下,雄雌阴阳类人。取其子著岸上,声如婴儿啼。顶上有孔通头,气出哧哧作声,必大风,行者以为候。相传懒妇所化,杀一头,得膏三四斛,取之烧灯,照读书、纺绩辄暗,照欢乐之处则明[3]。

    【注释】

    [1]奔(fū):江豚。

    [2]瀱:音jì。

    [3]“相传懒妇所化”六句:南朝任昉《述异记》卷上:“淮南有懒妇鱼。俗云昔杨氏家妇,为姑所溺而死,化为鱼焉。其脂膏可燃灯烛,以之照鸣琴博弈,则烂然有光,及照纺绩,则不复明焉矣。”斛,古代量器,一斛为十斗。

    【译文】

    奔 奔又名瀱,既不是鱼类,也不是蛟类,体大如船,有两三丈长,颜色像鲶鱼,腹部下面有两个ru头,雄雌阴阳的分别和人差不多。把幼子放在岸上,叫声就像婴儿啼哭。奔的顶上有个孔通到头部,孔中出气哧哧作声,就必然会刮大风,过往行人把这当作天气的征候。相传这种鱼是懒妇变化而成,杀一头可以得到三四斛油脂,用这种油脂点灯,照着刻苦读书、辛勤纺织的场景光线就昏暗,照着欢乐歌舞的场景光线就明亮。

    17.26系臂 如龟。入海捕之,人必先祭,又陈所取之数,则自出,因取之。若不信,则风波覆船。

    【译文】

    系臂 像龟。下海捕捞之前,必须先致祭,并且说清楚准备捕捞的数量,它就自己出来,趁机捕捞就是。如果不守信用多捕捞,就会被大风大浪掀翻船。

    17.27蛤梨[1] 候风雨,能以壳为翅飞。

    【注释】

    [1]蛤(gé)梨:即蛤蜊。一种有壳的软体动物。栖息在浅海沙中。

    【译文】

    蛤梨 风雨来临的时候,能用壳当作翅膀飞行。

    17.28拥剑[1] 一螯极小,以大者斗,小者食。

    【注释】

    [1]拥剑:蟹名。

    【译文】

    拥剑 两只螯有一只特别小,大的那只螯用来争斗,小的那只用来进食。

    17.29寄居[1] 壳似蜗,一头小蟹,一头螺蛤也。寄在壳间,常候螺开出食。螺欲合,遽入壳中。

    【注释】

    [1]寄居:即寄居蟹。

    【译文】

    寄居蟹 壳似蜗牛壳,一头是小蟹,一头是螺蛤。寄居蟹寄居在螺壳里,等候螺壳打开时出来觅食。螺壳要闭合时,就急忙进入螺壳中。

    17.30牡蛎[1] 言“牡”,非谓雄也。介虫中[2],唯牡蛎是咸水结成也。

    【注释】

    [1]牡蛎:双壳类软体动物,产于浅海泥沙中。

    [2]介虫:甲壳类动物。

    【译文】

    牡蛎 这个“牡”字,不是雄性的意思。甲壳类动物中,只有牡蛎是由咸水化生而成的。

    17.31玉?[1] 似蚌,长二寸,广五寸。壳中柱,炙之,如牛头胘项[2]。

    【注释】

    [1]玉?(yáo):又作“玉珧”。软体动物,肉柱称江珧柱,干制后又称干贝。是珍贵的海味。

    [2]牛头胘项:牛胘,即牛百叶。

    【译文】

    玉? 像蚌,有二寸长,五寸宽。甲壳里的肉柱,烤着吃就像牛百叶。

    17.32数丸[1] 形似彭蜞[2],竞取土各作丸,丸数满三百而潮至。一曰沙丸。

    【注释】

    [1]数丸:即彭蚏,一种小蟹。

    [2]彭蜞:蟹的一种,体小,螯足无毛,红色,穴居水边。

    【译文】

    数丸 样子像彭蜞,竞相取土各自做泥丸,做满三百个潮水就来了。又称作沙丸。

    17.33千人捏[1] 形似蟹,大如钱,壳甚固,壮夫极力捏之不死。俗言千人捏不死,因名焉。

    【注释】

    [1]千人捏:又称“千人擘”。介类,甲壳坚硬紧闭,用力捏之而不开。

    【译文】

    千人捏 样子像蟹,有铜钱那么大,甲壳十分坚固,壮汉用尽全力捏也捏不碎。民间的说法是千人也捏不死,故而称为千人捏。

    虫篇

    【题解】

    本篇三十七条,记载昆虫及蛇类三十多种。本篇所记,大多近于真实,且有段成式亲身观察所见,如17.36条关于蚂蚁的“兼弱之智”以及用声音召唤同类的记载。

    17.34蝉 未蜕时名复育,相传言蛣蜣所化[1]。秀才韦翾[2],庄在杜曲[3],常冬中掘树根,见复育附于朽处,怪之。村人言蝉固朽木所化也。翾因剖一视之,腹中犹实烂木。

    【注释】

    [1]蛣蜣(jié qiāng):即蜣螂,俗称屎壳郎。

    [2]翾:音xuān。

    [3]杜曲: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唐代为大姓杜氏聚居之处。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九:“杜曲:有南杜、北杜。唐史称杜正伦与城南诸杜素远,求通谱不许,衔之。世传所居之域杜固有壮气,故世衣冠。杜正伦执政,建言凿杜固,既凿,川流如血,阅十日止,自是南杜稍不显,盖杜固谓之南杜。今所凿崖堑尚存,俗呼凤凰嘴。北杜今为杜曲。”

    【译文】

    蝉 未蜕壳时名为复育,相传是蜣螂化育而成的。秀才韦翾的庄园在杜曲,有一次他在冬天挖掘树根,看见复育附着在树根枯朽之处,很奇怪。村人说蝉本来就是朽木变化而成的。韦翾于是剖开一只蝉细看,蝉腹里果然填满了朽木。

    17.35蝶 白蛱蝶,尺蠖茧所化也[1]。秀才顾非熊少时,常见郁栖中坏绿裙幅[2],旋化为蝶。工部员外郎张周封言:“百合花合之,泥其隙,经宿化为大胡蝶。”

    【注释】

    [1]尺蠖(huò):尺蠖蛾的幼虫,种类很多,是果树和森林的主要害虫。

    [2]郁栖:粪土。

    【译文】

    蝶 白蛱蝶,是尺蠖虫的茧化育而成的。秀才顾非熊年轻时,曾看见粪土中有一片破绿裙幅,转眼间就变成了蝴蝶。工部员外郎张周封说:“百合花的花瓣闭合起来,用泥涂抹花瓣间的缝隙,过一夜,就变成大蝴蝶。”

    17.36蚁 秦中多巨黑蚁[1],好斗,俗呼为马蚁。次有色窃赤者[2]。细蚁中有黑者迟钝,力举等身铁。有窃黄者,最有兼弱之智[3]。成式儿戏时,常以棘刺标蝇,寘其来路[4],此蚁触之而返,或去穴一尺或数寸,才入穴中者如索而出,疑有声而相召也。其行每六七,有大首者间之,整若队伍。至徙蝇时,大首者或翼或殿[5],如备异蚁状也。

    元和中[6],成式假居在长兴里[7]。庭中有一穴蚁,形状如窃赤之蚁之大者,而色正黑,腰节微赤,首锐足高,走最轻迅。每生致蠖及小虫入穴,辄坏垤窒穴[8],盖防其逸也。自后徙居数处,更不复见此。

    【注释】

    [1]秦中:关中。

    [2]窃:浅。

    [3]兼弱之智: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七引《抱朴子》:“鸡有搏栖之雄,雉有擅泽之骄,蚁有兼弱之智,蜂有攻寡之计。人相投御亦是耳。”

    [4]寘:安置。

    [5]翼:两翼护卫。殿:殿后。

    [6]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806——820)。

    [7]假居:借住。长兴里:长兴坊。唐代长安城坊。

    [8]垤(dié):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口的土。

    【译文】

    蚁 关中地区多出巨型黑蚁,好斗,民间叫作蚂蚁。稍小一点有颜色浅红的。小蚁中有种黑色的,行动迟缓而力气大,可以举起和身体相当的重量。有一种浅黄色的蚁,最具有整合弱小力量的智慧。我小时候玩耍,曾用棘刺穿上苍蝇,放在蚂蚁的必经之路上,浅黄蚁碰到苍蝇就返回蚁穴,距离蚁穴一尺或是几寸远时,刚进入穴中的蚂蚁就像绳子一样一溜爬出来,我怀疑它们是通过发声相互召唤的。蚁行每六七只,就会有一只大头的间隔其中,像队伍一样整齐。到搬运苍蝇时,大头的或是两侧护卫,或是殿后,像是防备其他蚁群一样。

    元和年间,我借住在长兴坊。庭院里有一窝蚂蚁,样子像稍大点的浅红色蚂蚁,而颜色纯黑,腰节略红,尖头长脚,行走时最是轻捷。每次活捉到蠖或其他小虫拖进洞穴,就毁坏洞沿的土堵住洞口,大概是防止猎物逃跑吧。那以后我搬过几次家,再也没看见过这种蚂蚁。

    17.37山人程宗乂云[1]:程执恭在易、定[2],野中蚁楼,高三尺余。

    【注释】

    [1]山人:隐居不仕者。

    [2]程执恭(?——819):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东南)人。元和元年(806)拜横海军节度使,历官检校兵部尚书、尚书左仆射、邠宁节度使,封邢国公。易:易州,今河北易县。定:定州,今属河北。

    【译文】

    山人程宗乂说:程执恭在易州、定州任职时,曾见到野外有蚂蚁修筑的土楼,高三尺多。

    17.38蜘蛛 道士许象之言:以盆覆寒食饭于暗室地上[1],入夏,悉化为蜘蛛。

    【注释】

    [1]寒食:寒食节。

    【译文】

    蜘蛛 道士许象之说:倒扣一盆寒食饭在暗室地上,到了夏天,全都会变成蜘蛛。

    17.39吴公[1] 绥安县多吴公[2],大者能以气吸兔,小者吸蜥蜴,相去三四尺,骨肉自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