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第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史传第十六

    (眉批:彦和妙解文理,而史事非其当行。此篇文句特烦,而约略依俙,无甚高论,特敷 衍以足数耳。学者欲析源流,有刘子玄之书在。)

    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轩辕之世,史有仓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左右史者,使也,执笔左右,八字元脱,按胡孝辕本补。 使之记也。元作“已”,按胡本补。 古元脱,孙补。 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唐虞流于典谟,商夏被于诰誓。自汪本作“洎”。 周命维新,姬公定法,紬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 。昔者二字从《御览》增。(眉批:昔者二字不必增。) 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眉批:叙《春秋》一段,其文太繁。) 然睿旨存亡二字衍。 幽隐,胡本作“秘”。 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及至纵横之世,“及”字从《御览》增。 史职犹存。秦并七王,而战国有策;盖录而弗叙,故即简而为名也。汉灭嬴、项,武功积年。陆贾稽古,作《楚汉春秋》。爰及太史谈,世惟执简;子长继志,元作“至”,胡改。 甄序帝 。比尧称典,则位杂中贤;法孔题经,则文非元圣。故取式《吕览》,通号曰纪;纪纲之号,亦宏称也。元脱,谢补。 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尔其实录无隐之旨,博雅宏辩之才,爱奇反经之尤,条例踳落之失,叔皮论之详矣。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其十志该富,赞、序弘丽,儒雅彬彬,信有遗味。至于宗经矩圣之典,端绪丰赡之功,遗亲攘美之罪,征贿鬻笔之愆,公理辨之究矣。观夫《左氏》缀事,附经间出,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及史迁各传,人始区详而易览,述者宗焉。及孝惠委机,吕后摄政,班史立纪,违经失元脱,朱补。 实。(眉批:独抽此条,未免挂漏。) 何则?庖牺以来,未闻女帝者也。汉运所值,难为后法。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妇无与国,齐桓著盟。宣后乱秦,吕氏危汉,岂唯政事难假,亦名号宜慎矣。张衡司史,而惑同迁、固,元帝王元作“年二”,孙改。 后,欲为立纪,谬亦甚矣。寻子弘虽伪,要当孝惠之嗣;孺子诚微,实继平帝之体:二子可纪,何有于二后哉?

    至于后汉纪传,发源《东观》。袁、张所制,偏驳不伦;薛、谢之作,疏谬少信。若司马彪之详实,“若”字从《御览》增。 华峤之准当,则其冠也。及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元脱,谢补。 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荀、张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

    至于晋代之书,繁乎著作。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末而不终,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御览》作“明”。 序;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至邓璨元作“ ”,朱改。 《晋纪》,始立条例。又摆落一作“撮略”,从《御览》改。 汉魏,宪章殷周,虽湘川曲学,亦有心典谟。及安元作“交”,朱改。 国立例,乃邓氏之规焉。

    原夫载籍之作也,必贯乎百氏,元作“姓”。 被之千载,表征盛衰,殷鉴兴废。使一代之制,共日月而长存;王霸之迹,并天地而久大。是以在汉之初,史职为盛。郡国文计,先集太史之府,欲其详悉于体国;必阅石室,启金匮,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于稽古也。是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然后铨评昭整,苛滥不作矣。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疏,斯固总会之为难也。或有同归一事,而数人分功,两记则失于复重,偏举则病于不周,此又铨配之未易也。(眉批:萧茂挺所以欲复编年体也。) 故张衡摘史、班之舛滥,傅玄讥《后汉》之尤烦,皆此类也。

    若夫追述远代,代远多伪。公羊高云“传闻异辞”,荀况称“录远略近”,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眉批:古史之失。) 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至于记编同时,时元脱,胡补。 同多诡,虽定、哀微辞,而世情利害。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常嗤。理欲二字“衍”。 吹霜喣一作“喷”,从《御览》改。 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为”字从《御览》增。 故元作“欲”,朱改。 述远则诬矫如彼,记近则回邪如此,析理居正,唯素臣元作“心”,今改。(眉批:陶诗有“闻多素心人”句,所谓有心人也,似不必定改“素臣”。) 乎!

    若乃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至于寻繁领杂之术,务信弃奇之要,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然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海内之责,而嬴是非之尤。秉笔荷担,莫此之劳。迁、固通矣,而历诋后世。若任情失正,文其殆哉!

    赞曰:史肇轩黄,体备周孔。世历斯编,善恶偕总。腾褒裁贬,万古魂动。辞宗丘明,直归南董。

    仓颉  《叙世本注 》:黄帝之世 ,始立史官 ,仓颉 、沮诵 ,居其职矣 。

    左右史  《玉藻 》:动则左史书之 ,言则右史书之 。

    言经则 《尚书 》 王肃曰 :上所言 ,下为史所书 ,故曰 《尚书 》。

    事经则 《春秋 》 《诸侯年表 》:孔子西观周室 ,论史记旧闻 ,兴于鲁而次 《春秋 》,以制义法 ,王道备 ,人事浃 。左丘明因孔子史记 ,具论其语 ,成 《左氏春秋 》。虞卿上采 《春秋 》,下观近世 ,为 《虞氏春秋 》。吕不韦集六国时事 ,为 《吕氏春秋 》。

    三正  《书 ·甘誓 》:怠弃三正 。《注 》:三正 ,子 、丑 、寅之正也 。

    四时  杜预 《春秋序 》:记事者 ,以事系日 ,以日系月 ,以月系时 ,以时系年 。史之所记 ,必表年以首事 ,年有四时 ,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 。

    泣麟  《孔丛子 》:叔孙氏之车子曰鉏商 ,樵于野而获兽焉 。众莫之识 ,以为不祥 ,弃之五父之衢 。孔子往观 ,泣曰 :麟也 。麟出而死 ,吾道穷矣 。

    创为传体  《春秋序 》:左丘明受经于仲尼 ,以为经者不刊之书也 。故传或先经以始事 ,或后经以终义 ,或依经以辩理 ,或错经以合异 ,随义而发其例之所重 。

    战国有策  《战国策 ·刘向序 》:国策 ,或曰国事 ,或曰短长 ,或曰事语 ,或曰长书 ,或曰修书 。臣向以为 ,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 ,为之策谋 ,宜为 《战国策 》。其事继春秋以后 ,讫楚汉之起 ,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 ,以杀青 ,书可缮写 ,得三十三篇 。

    《楚汉春秋 》 《史记索隐 》:陆贾撰 。记项氏与汉高祖初起之事 ,名 《楚汉春秋 》。

    世惟执简  《太史公自序 》:司马喜生谈 。谈为太史公 ,仕于建元 、元封之间 ,有子曰迁 。太史公发愤且卒 ,执迁手而泣曰 :余先 ,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 ,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 ,绝于予乎 ?汝复为太史 ,则续吾祖矣 。谈卒三岁 ,而迁为太史令 。

    子长继志  《司马迁传 》:太史公仍父子相继撰其职 ,曰 :余维先人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王迹所兴 ,原始察终 ,见盛观衰 ,论考之行事 ,略三代 ,录秦汉 ,上纪轩辕 ,下至于兹 ,著十二本纪 ,既科条之矣 。并时异世 ,年差不明 ,作十表 。礼乐损益 ,律历改易 ,兵权山川鬼神 ,天人之际 ,承敝通变 ,作八书 。二十八宿环北辰 ,三十辐共一毂 ,运行无穷 ,辅弼股肱之臣配焉 ,忠信行道以奉主上 ,作三十世家 。扶义俶傥 ,不令己失时 ,立功名于天下 ,作七十列传 。凡百三十篇 ,为 《太史公书 》。迁 ,字子长 。

    《吕览 》 注见 《杂文 》篇 。

    实录无隐  《司马迁传赞 》:刘向 、扬雄皆称迁有良史之材 ,服其善序事理 ,其文直 ,其事核 ,不虚美 ,不隐恶 ,故谓之实录 。

    爱奇  扬子 《法言 》:多爱不忍 ,子长也 。仲尼多爱 ,爱义也 。子长多爱 ,爱奇也 。《史记叙传 》:但美其长 ,不爱其短 ,故曰爱奇 。

    条例  《檀超传 》:超与江淹掌史职 ,上表立条例 。

    叔皮论之  《班彪传 》:彪 ,字叔皮 。斟酌前史 ,而讥正得失 。其略论曰 :迁之所纪 ,采经摭传 ,分散百家之事 ,甚多疏略 。论学术则崇黄老而薄五经 ,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 ,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 ,此其大敝伤道也 。又曰 :一人之精 ,文重思烦 ,故其书刊落不尽 ,尚有盈辞 ,多不齐一 。

    述 《汉 》 《汉书 ·叙传 》:固探纂前记 ,缀辑所闻 ,以述 《汉书 》。起于高祖 ,终于孝平王莽之诛 ,十有二世 ,二百三十年 ,综其行事 ,为春秋考纪 、表 、志 、传 ,凡百篇 。

    十志  律历 、礼乐 、刑法 、食货 、郊祀 、天文 、五行 、地理 、沟洫 、艺文 。

    遗亲攘美  《史记 》必称父谈太史公 ,《汉书 》多踵彪所作后传 ,而曾不及之 。

    征贿鬻笔  《陈寿传 》:丁仪 、丁廙有盛名于魏 。寿谓其子曰 :可觅千斛米见与 ,当为尊公作佳传 。丁不与之 ,竟不为立传 。(眉批:班固受金,语见《史通》。 观下称“公理”,知为《昌言》之佚文,此引陈寿非是。)

    公理  《后汉书 》:仲长统 ,字公理 ,著论曰 《昌言 》。略曰 :数子之言当世得失皆究矣 ,然多谬通方之训 ,好申一隅之说 。

    委机 、摄政  《汉 ·外戚传 》:惠帝以戚夫人事 ,因病岁余 ,不能起 ,日饮为淫乐 ,不听政 ,七年而崩 。乃立孝惠后宫子为帝 ,太后临朝称制 。

    立纪  《汉书 ·高后纪第三 》。

    牝鸡  见 《书 ·牧誓 》。

    妇无与国  《穀梁传 》:葵丘之盟曰 :毋使妇人与国事 。

    乱秦  《匈奴列传 》:秦昭王时 ,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 ,有二子 。

    危汉  《高后纪 》:太后以惠帝无子 ,取后宫美人子名之 ,以为太子 。惠帝崩 ,太子立为皇帝 。年幼 ,太后临朝称制 ,乃立兄子吕台 、产 、禄 、台子通四人为王 ,封诸吕六人为列侯 。四年夏 ,少帝自知非皇后子 ,出怨言 。皇太后幽之永巷 ,立恒山王弘为皇帝 。太后崩 ,禄 、产谋作乱 。悉捕诸吕 ,皆斩之 。大臣相与阴谋 ,以为少帝及三弟为王者 ,皆非孝惠子 ,复共诛之 ,尊立文帝 。

    元后  《张衡传 》:衡以为王莽本传 ,但应载簒事而已 ,至于编年月 、纪灾祥 ,宜为 《元后本纪 》。

    子弘  《吕氏本纪 》:惠帝二年 ,常山王不疑薨 ,以其弟襄成侯山为常山王 ,更名义 。孝惠崩 ,太子立为帝 ,太后以帝病久不已 ,不能继嗣 ,帝废位 ,立常山王义为帝 ,更名曰弘 。

    孺子  《王莽传 》:平帝崩时 ,元帝世绝 ,而宣帝曾孙有见王五人 ,莽恶其长大 ,曰 :兄弟不得相为后 。乃选玄孙中最幼广戚侯子婴 ,年二岁 ,托以为卜相最吉 ,立之 。

    《东观 》 《东观汉记 》一百四十三卷 ,起光武至灵帝 ,刘珍等撰 。

    袁 、张  《后汉书 》一百一卷 ,袁山松撰 。《后汉南记 》五十八卷 ,张莹撰 。

    薛 、谢  《后汉记 》一百卷 ,薛莹撰 。《后汉书 》一百三十卷 ,无帝纪 ,谢承撰 。

    司马彪  《司马彪传 》:彪讨论众书 ,缀其所闻 ,起于世祖 ,终于孝献 ,编年二百 ,录世十二 ,通综上下 ,方贯庶事 ,为纪 、志 、传 ,凡八十篇 ,号曰 《续汉书 》。

    华峤  《华峤传 》:峤以 《汉纪 》烦秽 ,慨然有改作之意 。起于光武 ,终于孝献 ,为帝纪十二卷 、皇后纪二卷 、十典十卷 、传七十卷及三谱 、序传 、目录 ,凡九十七卷 。峤以皇后配天作合 ,前史作外戚传以继末编 ,非其义也 ,故易为皇后纪以次帝纪 。又改志为典 ,以有 《尧典 》故也 。而改名 《汉后书 》奏之 ,诏朝臣会议 。时中书监荀勖 、令和峤 、太常张华 、侍中王济 ,咸以峤文质事核 ,有迁 、固之规 ,实录之风 ,藏之秘府 。

    三雄  潘岳诗 :三雄鼎足 。《注 》:三雄 ,即三国之主 。

    《阳秋 》 《魏阳秋异同 》八卷 ,孙寿著 。

    《魏略 》 《魏略 》五十卷 ,鱼豢著 。

    《江表 》 《虞溥传 》:溥撰 《江表传 》,卒后子勃上于元帝 ,诏藏于秘书 。

    《吴录 》 《吴录 》三十卷 ,张勃撰 。

    《三志 》 《陈寿传 》:寿撰魏 、吴 、蜀 《三国志 》。张华深善之 ,谓寿曰 :当以 《晋书 》相付耳 。

    著作  《晋书 》:元康二年诏 ,著作旧属中书今 ,秘书既典文籍 ,宜改为秘书著作 。于是改隶秘书 ,著作郎一人 ,谓之大著作 ,专掌史任 。

    肇始  《晋纪 》四卷 ,陆机撰 。

    续末  《王韶之传 》:韶之私撰 《晋安帝阳秋 》,及成时 ,人谓宜居史职 ,即除著作佐郎 ,使续后事 。

    干宝  《干宝传 》:宝 ,字令升 ,王导荐之元帝 ,领国史 ,著 《晋纪 》。自宣帝讫于愍帝 ,凡二十卷 。其书简略 ,直而能婉 ,咸称良史 。

    孙盛  《孙盛传 》:盛 ,字安国 ,累迁秘书监 。著 《晋阳秋 》,词直而理正 ,咸称良史 。

    举例发凡  《春秋序 》:发凡以言例 。《注 》:如隐公七年 ,凡诸侯同盟 ,于是称名之类有五十条 ,皆以凡字发明类例 。

    邓粲  《邓粲传 》:荆州刺史桓冲请为别驾 ,粲以父骞有忠信言而世无知者 ,乃著 《元明纪 》十篇 。

    湘川  邓粲 ,长沙人 。

    先集太史  《汉仪注 》:太史公 ,武帝置 。天下计书 ,先上太史 ,副上丞相 。

    石室 、金匮  《太史公自序 》:迁为太史令 ,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

    诠评  谢承曰诠 ,陈寿曰评 。

    张衡  《张衡传 》:衡条上司马迁 、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 。

    傅玄  《傅玄传 》:玄虽显贵 ,而著述不废 ,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 ,评断得失 ,各为区例 ,名为 《傅子 》。

    公羊高  《汉 ·艺文志 》:《公羊传 》十一卷 。《注 》:公羊子 ,齐人 。师古曰 :名高 。传曰 :所见异辞 ,所闻异辞 ,所传闻又异辞 。

    定 、哀微辞  《史记 》:孔子著 《春秋 》,隐 、桓之间则章 ,至定 、哀之际则微 ,谓其切当世之文 ,而罔褒忌讳之辞也 。

    素臣  《春秋序 》:说者以仲尼自卫反鲁 ,修 《春秋 》,立素王 ,丘明为素臣 。

    南董  齐南史氏 ,晋董狐 。

    诸子第十七

    (眉批:此亦泛述成篇,不见发明。盖子书之文,又各自一家,在此书原为谰入,故不能 有所发挥。)

    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纷杂而莫显;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昔风后、元脱,曹补。 力牧、伊尹,咸其流也。篇述者,盖上古遗语,而战伐(眉批:“战伐”当作“战国”。) 所记者也。至鬻熊知道,而文王谘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子自(眉批:“子自”当作“子之”。) 肇始,莫先于兹。及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爰序《道德》,以冠百氏。然则鬻惟文友,李实孔师,圣贤并世,而经子异流矣。

    逮及七国力政,俊乂蜂起。孟轲膺儒以罄折,庄周述道以翱翔;墨翟执俭确之教,尹文课名实之符;野老治国于地利,驺子养政于天文;申、商刀锯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勋;尸佼元作“狡”,柳改。 兼总于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承流而枝附者,不可胜算,并飞辩以驰术,餍禄而余荣矣。

    暨于暴秦烈火,势炎昆冈,而烟燎之毒,不及诸子。逮汉成留一作“普”。 思,子政雠校,于是《七略》芬菲,九流鳞萃,杀青所编,百有八十余家矣。迄至魏晋,作者间出,谰“谰”与“譋”同,元作“讇”,朱改。 言兼存,璅语必录,类聚而求,亦充箱照轸矣。

    然繁辞谢补。 虽积,而本体易总,述道言治,枝条五经。其纯粹者入矩,踳驳者出规。《礼记·月令》,取乎《吕氏》之纪;三年问丧,写乎《荀子》之书:此纯粹之类也。若乃汤之问棘,云蚊睫有雷霆之声;惠施对梁王,云蜗角有伏尸之战;《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此踳驳之类也。是以世疾诸混同一作“洞”。 虚诞。(眉批:“是以”句有讹脱。) 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弊十日,嫦娥奔月。殷汤疑作“易”。 如兹,况诸子乎!

    至如商、韩,六虱、五蠹,弃孝废仁, 药之祸,非虚至也。公孙之白马、孤犊,辞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鸟,非妄贬也。昔东平求诸子、《史记》,而汉朝不与。盖以《史记》多兵谋,而诸子杂诡术也。然洽闻之士,宜撮纲要,览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极睇参差,亦学家之壮观也。

    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管、晏属篇,事核而言练。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邹子之说,心奢而辞壮。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尸佼、尉缭,术通而文钝。鹖冠绵绵,亟发深言;鬼谷眇眇,每环奥义。情辨以泽,文子擅其能;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慎到析密理之巧,韩非著博喻之富;吕氏鉴远而体周,淮南泛采而文丽。斯则得百氏之华采,而辞气疑脱。 文之大略也。

    若夫陆贾《典语》、贾谊《新书》、扬雄《法言》、刘向《说苑》、王符《潜夫》、崔实《政论》、仲长《昌言》、杜夷《幽求》:咸一作“或”。 叙经典,或明政术,虽标论名,归乎诸子。何者?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之流。

    夫自六国以前,去圣未远,故能越世高谈,自开户牖。两汉以后,体势漫弱,虽明乎“虽乎”二字元作“难于”,朱改。 坦途,而类多依采,此远近之渐变也。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眉批:隐然自寓。)

    赞曰:大夫处世,怀宝挺秀。辨雕万物,智周宇宙。立德何隐?含道必授。条流殊述,若有区囿。

    风后  《汉 ·艺文志 》:《风后 》十三篇 。《注 》:图二卷 。黄帝臣依托也 。

    力牧  《艺文志 》:《力牧 》二十二篇 。《注 》:六国时所作 ,托之力牧 。力牧 ,黄帝相 。

    伊尹  《艺文志 》:《伊尹 》五十一篇 。《注 》:汤相 。又 《伊尹说 》二十七篇 。《注 》:其语浅薄 ,似依托也 。

    鬻熊  《子略 》:鬻子年九十 ,见文王 。王曰 :老矣 。鬻子曰 :使臣捕兽逐麋 ,已老矣 ;使臣坐策国事 ,尚少也 。文王师焉 。著书二十二篇 ,名曰 《鬻子 》。

    伯阳  《史记 》:老子者 ,姓李氏 ,名耳 ,字伯阳 。孔子适周 ,问礼于老子 。谓弟子曰 :老子其犹龙耶 ?老子居周 ,久之 ,见周之衰 ,遂去 。至关 ,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 。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

    孟轲  《史记 》:孟轲 ,邹人也 ,受业子思之门人 。述唐虞三代之德 ,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 《诗 》《书 》,述仲尼之意 ,作 《孟子 》七篇 。

    庄周  《史记 》:庄子 ,名周 。其学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著书十余万言 ,大抵率寓言也 。楚威王厚币迎之 ,许以为相 。周笑曰 :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 ,无为有国者所羁 。

    墨翟  《史记 》:墨翟 ,宋之大夫 ,善守御 ,为节用 。《艺文志 》:《墨子 》七十一篇 。

    俭确  《太史公自序 》:墨者亦尚尧舜道 ,言其德行曰 :堂高三尺 ,土阶三等 ,茅茨不翦 ,采椽不刮 。食土簋 ,啜土刑 ,粝粱之食 ,藜藿之羮 。夏日葛衣 ,冬日鹿裘 。其送死 ,桐棺三寸 ,举音不尽其哀 。教丧礼 ,必以此为万民之率 ,使天下法若此 。

    尹文  刘向 《别录 》:尹文子学本庄 、老 ,其书自道以至名 ,自名以至法 ,以名为根 ,以法为柄 ,凡二卷 ,仅五千言 。《艺文志 》:《尹文子 》一篇 。《注 》:说齐宣王 ,先公孙龙 。师古曰 :刘向云 :与宋钘俱游稷下 。

    野老  《艺文志 》:《野老 》十七篇 。《注 》:应劭曰 :年老居田野 ,相民之耕种 ,故曰野老 。

    驺子  《史记 》:齐有三驺子 。驺衍深观阴阳消息 ,而作怪迂之变 ,终始大圣之篇 ,十余万言 。《艺文志 》:《邹子 》四十九篇 。《注 》:名衍 ,齐人 ,为燕昭王师 。居稷下 ,号谈天衍 。

    申  《史记 》:申不害相韩昭侯 ,学本黄老而主刑名 。著书二篇 ,号曰 《申子 》。

    商  《商君传 》:卫鞅既破魏 ,还 ,秦封之于商十五邑 ,号为商君 。《艺文志 》:《商君 》二十九篇 。

    鬼谷  《苏秦传 》:东事师于齐 ,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注 》:扶风 、池阳 、颍川 、阳城并有鬼谷墟 ,盖是其人所居 ,因为号 。又曰 :《鬼谷子 》书云 :苏秦欲神秘其道 ,故假名鬼谷 。

    尸佼  《艺文志 》:《尸子 》二十篇 。《注 》:名佼 ,鲁人 。秦相商君师之 。鞅死 ,佼逃入蜀 。

    青史  《艺文志 》:《青史子 》五十七篇 。《注 》:古史官 ,记事也 。

    雠校  《艺文志 》:成帝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等校之 。每一书已 ,向辄条其篇目 ,撮其旨意 ,录而奏之 。《魏都赋 》:雠校篆籀 。

    《七略 》 《艺文志 》:刘向卒 ,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 《七略 》,故有 《辑略 》《六艺略 》《诸子略 》《诗赋略 》《兵书略 》《术数略 》《方技略 》。

    九流  注见 《正纬 》篇 。

    杀青  《吴祐传 》:杀青简以写经书 。《注 》:以火炙简 ,令汗 ,取其青 ,易书 ,复不蠧 ,谓之杀青 。

    百有八十余家  《艺文志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 ,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

    谰言  《艺文志 》:《谰言 》十篇 。《注 》:不知作者 。《广韵 》:谰言 ,逸言也 。

    充箱  《韩诗外传 》:成王之时 ,有三苗贯桑而生 ,同为一秀 ,大几满车 ,长几充箱 。

    照轸  《田敬仲完世家 》:梁王曰 :寡人国小 ,尚有径寸之珠 ,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 。

    月令  《礼记 ·月令第六 》:孔颖达 《正义 》:郑目录云 :名曰月令者 ,以其纪十二月政之所行也 。吕不韦集诸儒所著为十二月纪 ,合十余万言 ,名为 《吕氏春秋 》,篇首皆有月令 ,与此篇同 。

    三年问丧  《荀子 ·礼论 》前半 ,褚先生补 《史记 ·礼书 》采入 。其后半皆言丧礼 ,“三年之丧 ”一段 ,与 《礼记 ·三年问 》同文 。

    蚊睫  《列子 》:江浦之么虫 ,名曰焦螟 ,群飞而集于蚊睫 ,弗相触也 。徐以气听 ,砰然闻之 ,若雷霆之声 。

    惠施  《艺文志 》:《惠子 》一篇 。《注 》:名施 ,与庄子同时 。

    蜗角  《庄子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 ,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 ,伏尸数万 ,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按 :此系戴晋人语 ,今云惠施 ,误也 。

    《列子 》 《艺文志 》:《列子 》八篇 。《注 》:名御寇 ,先庄子 ,庄子称之 。

    移山  《列子 》:太行 、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 ,高万仞 。愚公惩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移之 。

    跨海  《列子 》:渤海中有五山 ,岱舆 、员峤 、方壶 、瀛洲 、蓬莱 。龙伯之国有大人 ,举足不盈数步 ,而暨五山之所 。

    《淮南 》 《汉书 》:淮南王安 ,为人好书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 ,作为内书二十一篇 ,外书甚众 。又有中篇八卷 ,言神仙黄白之术 ,亦二十余万言 。

    倾天折地  《淮南 ·天文训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 ,地维绝 。

    《归藏 》 《帝王世纪 》:殷人因黄帝易曰 《归藏 》。皇甫谧曰 :《归藏易 》以纯坤为首 ,坤为地 ,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 ,故曰 “归藏 ”。

    羿弊十日  注见 《辨骚 》篇 。

    奔月  《归藏易 》: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 ,遂奔月 ,为月精 。

    韩  《史记 》:韩非者 ,韩之诸公子也 。喜刑名法术之学 ,为人口吃 ,而善著书 ,作 《孤愤 》《五蠧 》《内外储 》《说林 》《说难 》,十余万言 。

    六虱  《商子 》:农 、商 、官三者 ,国之常食官也 。农辟地 ,商致物 ,官法民 。三官生虱六 :曰岁 ,曰食 ,曰美 ,曰好 ,曰志 ,曰行 。六者有朴必削 。

    五蠧  《韩非子 ·五蠧 》篇 :学者 、言古者 、带剑者 、近御者及商工之民 ,此五者 ,邦之蠧也 。

    《左传 》杜预注 :车裂曰 。《商君传 》:秦孝公卒 ,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

    药  《史记 》:秦攻韩 ,韩王遣非使秦 ,李斯使人遗非药 ,使自杀 。

    公孙  《列子 》:公孙龙诳魏王曰 :白马非马 ,孤犊未尝有母 。按 :《列子 》所述魏公子牟正深悦公孙龙之辨 ,所谓承其余窍者也 。《庄子 ·秋水 》篇则异是 。龙问牟 ,吾自以为至达已 ,今闻庄子之言 ,无所开吾喙 ,何也 ?公子牟有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之喻 ,是鸮鸟当作井蛙矣 。

    东平  《汉书 》:东平思王宇 ,宣帝子 。成帝时来朝 ,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 。大将军王凤以诸子书或反经术 ,或明鬼神 ,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之谋 ,不许 。

    管 、晏  《艺文志 》:《晏子 》八篇 。《注 》:名婴 ,谥平仲 。《管子 》八十六篇 。《注 》:名夷吾 。

    随巢  《艺文志 》:《随巢子 》六篇 。《注 》:墨翟弟子 。

    尉缭  《艺文志 》:《尉缭 》二十九篇 。《注 》:六国时人 。师古曰 :尉姓 ,缭名也 。

    鹖冠  《艺文志 》:《鹖冠子 》一篇 。《注 》:楚人 ,居深山 ,以鹖为冠 。

    文子  《艺文志 》:《文子 》九篇 。《注 》:老子弟子 ,与孔子同时 ,而称周平王问 ,似依托者也 。

    慎到  《史记 》:慎到学黄老道德之术 ,因发明序其指意 ,著十二论 。

    吕氏  注见 《杂文 》篇 。

    陆贾  《史记 》:高帝谓陆生曰 :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 ,吾所以得之者何 ,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 ,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 ,高帝未尝不称善 ,左右呼万岁 ,号其书曰 《新语 》。

    贾谊  《艺文志 》:贾谊五十八篇 。

    《法言 》 《扬雄传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 ,虽小辩 ,终破大义 ,故人时有问雄者 ,常用法应之 ,撰以为十三卷 ,象 《论语 》,号曰 《法言 》。

    《说苑 》 《汉书 》:刘向采传记行事 ,著 《新序 》《说苑 》,凡五十篇 。

    《潜夫 》 《王符传 》:符耿介不同于俗 ,隐居著书 ,以讥当时失得 ,不欲章显其名 ,故号曰 《潜夫论 》。

    《政论 》 《崔实传 》:实 ,字子真 ,明于政体 ,论当世便事数十条 ,名曰 《政论 》。指切时要 ,言辨而确 ,当世称之 。

    《昌言 》 注见 《史传 》篇 。

    《幽求 》 《晋书 》:杜夷 ,字行齐 ,庐江人 。怀帝时举方正 ,著 《幽求子 》二十篇 。

    论说第十八

    圣哲元作“世”,朱按《玉海》改。 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无爽”元作“有无”,“圣”字上无“则”字,从《御览》改。 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已前,经无“论”字;(眉批:观此,知《古文尚书》梁时尚不行于世,故不引“论道经邦”之文。然《周礼》却有“论”字。) 《六韬》二论,后人追题乎?

    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铨文则与叙、引共纪。故议者宜言,说者说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八名区分,一揆宗论。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元脱,朱补。 一理者也。

    是以庄周《齐物》,以论为名;(眉批:“物”“论”二字相连,此以为论名,似误。同 年钱辛楣云。) 不韦《春秋》,六论昭列。至石渠论艺,白虎通讲,聚述圣言通经,论家之正体也。及班彪《王命》,严尤元作“允”,朱改。 《三将》,敷述昭情,善入史体。魏之初霸,术兼名法;傅嘏、王粲,校练名理。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矣。详观兰石之《才性》,仲宣之《去代》,叔夜之《辨声》,太初之《本元》,辅嗣之《两例》,平叔之《二论》,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也。至如李康《运命》,同《论衡》而过之;陆机《辨亡》,元作“正”,谢改。 效《过秦》而不及:然亦其美矣。次及宋岱、元作“代”。 郭象,元作“蒙”,朱据旧本改。 锐思于几神之区;夷甫、裴 ,交辨于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贵无者,专守于寂寥。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乎?逮江左群谈,惟玄是务;虽有日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