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九 中国文化传统与人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权一词译自西方,中国向无此义,然最知人权大义,最尊重人权者,则唯中国传统文化为然。并世其他民族难与伦比。

    姑举一例为证。中国自黄帝以来,即已明确成立一民族国家。一民族,一国家。一国家,一民族。道一风同,向心凝结。五帝三王以下,土日扩,民日聚,而其为一广土众民大一统的民族国家,则不变不息,有进无已。秦汉以下,易封建为郡县,而其为一广土众民大一统的民族国家则仍然。迄今五千年,并世各民族,各国家,谁与相比。苟非尊尚人权,又曷克臻此。

    大学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不修,即家不齐。家不齐,即国不治。国不治,即天下不平。此四者,层累而上,本末一贯,而以修身为之本。修身由己不由人,此即中国人之人权。一家之人尽能修其身,斯其一家齐。一国之人尽能修其身,斯其一国治。天下之人尽能修其身,则天下自平。无他道矣。

    何以修身?大学三纲领即言其道,曰:“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者,备于身而自显。明其明德,如孝如弟,如忠如信,则自能亲民。如夫妇相亲,父母子女相亲,又兄弟姐妹相亲,则家自齐。所谓家齐,乃其阖家之人,人人有明德,人各自明其明德而相亲,斯之谓家齐。非有一法律临其上而制之使齐。

    人有明德,斯能相感。父慈可感子使孝,子孝亦能感父慈。相亲斯能相感,相感则更能相亲。人之相处,能各以其德相亲相感,斯即人生之至善。人生亦唯求能止于此至善,而更复何求。齐家如是,治国平天下亦如是。人人自能之。而又必待人人之自能之,非可从外从旁有强力以使之然,此即中国人对人权之认识。故中国人权有八字可尽,曰“乐天知命”“安分守己”。

    中国人不言人权,而言人道。道本于人心,非由外力,此始是自由,始是平等。权则是一种力,力交力必相争。力与争则绝非中国人之所谓道。中国俗语云,力争上流,此亦指修身言。彼人也,我亦人也,彼能是,我乌为不能是。希圣希贤,此即力争上流,而岂与人之相争。

    大学八条目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尚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条目。物字古义,乃射者所立之位。射有不得,则反求之己,此之谓格物。射不中的,非目的不当,亦非射者之地位不当,乃射艺有不当。家不齐,非家人之不当。国不治,亦非国人之不当。天下不平,亦非天下人之不当。乃齐之、治之、平之者之自身之道有不当。过不在人,而在己。不能以己志不得归罪他人。此尤中国人尊尚人权之大义所在。

    故格物斯能致知,必先知有此规矩不能逾越,乃能反而求诸己,求方法上之改进,而一切正当知识遂从而产生。故孝子不能先求改造父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即父母而善尽我孝,此之谓人道。吾道所在,即对方人权之所在。岂得背弃父母不加理会,即显出我之人权。换言之,在人有权,我斯有道。既人各有一分不可侵犯之权,则拟必有一套和平广大可安可久之道,以相处而共存。其与高唱人权,相争不已,高下得失,亦不待言而可知。

    周武王伐纣,战于牧野。纣之众皆反戈。彼辈亦知纣之为君无道,武王始合君道,叛殷而服周,此亦纣众之人权。自古不闻以纣众之反戈为非者。然伯夷叔齐则以武王不当伐纣,扣马而谏,武王谓其义士而释之。周有天下,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之山,伯夷先曾以不违父志,让国出亡。其弟叔齐亦不欲凌其兄而居君位,遂亦让国偕行。两人皆以孝弟修身而让国,又岂能同意武王之出兵争天下。然后世皆崇奉周武王,不闻以其革命为非。而孔子称伯夷为古之仁人,孟子尊伯夷为圣人。人生必有群。君者,群也。有群则必有君。故尊君亦爱群一大义。君有一时之善恶,而君臣上下,乃千古之大防。伯夷之存心,亦唯此千古人群之大防。故孔子称伯夷求仁而得仁,与周武王之吊民伐罪同得称为仁。当孔子之时,君道已久不行。孔子虽尊伯夷,而亦未效伯夷之隐遁饿死。孟子称伯夷圣之清,乃圣中一格。孔子为圣之时,则为集圣之大成。而周武王与伯夷与孔子,乃同为中国古代之圣人。要之,自尽其心,自明其明德,自修其身,自行其道,及其至,虽事业有大小,地位有高下,而同得为圣人。由此亦可觇中国文化传统之大义深旨所在。

    中国古人又以经权并称。经,常道。然道虽常而必有变,衡量其是非、利害、得失、大小、轻重而为变者,称为权。故经必有权,而权必合经。变之与常,是一非二。多数人唯当守经守常,唯具大智慧有大见识之少数人,乃能通权达变。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历史经验乃人道守经守常之所本。然孔子又曰:“人不知而不愠。”又曰:“知我者其天乎。”此乃孔子之随时代而通权达变处,岂尽人之所知。故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此乃其为学之守经守常阶段。及于五十而知天命,乃其为学之上跻于通变之阶段,又岂人人之所能企。

    故孔子又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此乃多数人所当守。又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则少数人始能知,断非多数人事。知识不平等,亦可谓即是人权不平等。然人权终有一平等处,则即修身是也。修身有高下,人各不同,但亦有一平等处,即人人对人当知有所尊有所亲。果使人人知修身,则人之在大群中,亦必各得有尊之亲之者。而治平大道亦尽是矣。

    西方言人权,主要乃为多数人言。人人有权,各自平等,各有自由,遇有争端,唯赖法律为解决。然法律不教人有尊,不教人有亲,仅保卫各人之权利,禁人之为非作恶而已。中国人言道,则主在教人知所尊,知所亲。此尊与亲之两种心情,最是人权基本所在。果一付之法律,法律岂能强人孰尊而孰亲。重法而轻道,则人权终不立。

    大学一书,在中国成为一部人人必读书,已逾六七百年之久。大学言修身,乃教人在大群中如何做一人。西方注意教育普及,乃正名为国民教育,其意在教人在某一国之政府下如何做一公民。教人在人群中做一人,与教人在某一政府下做一公民,此两者意义价值大不同。在上者既要求民众在其政府下做为一公民,斯在下之民众势必要求对此政府有预闻之权。此一要求,乃成为近代民主政治之理论根据。而政治遂成为多数人之事。大学又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则依中国之道言,多数人欲预闻政治,仍必先自修身。孙中山先生根据中国自己文化传统,乃有权在民而能在政之辨。民众有权要求政府用人选贤与能。政府不贤能,绝不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