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上声

    一董 二肿 二韵同用

    按:“董”为“东”上声,“肿”为“锺”上声,“冬”无上声,惟二肿“湩”字,《广韵》别注为“冬上声”。

    怀旧诗

    奉拥宠 并二肿

    右一部与《广韵》异

    按:平声有二冬三锺,去声有二宋三用,入声有二沃三烛,上声惟二肿一韵。或疑平侧不相应,非也。开发收闭,音之自然;随举一字,皆有四声。然字有尽而声无穷,故往往有声无字:有一纽全阙者,有一纽阙一二三字者。“梵书”多以相近之字加口旁以代之,或两合、三合以切之,等韵则于各母之下,就其音之清浊以虚圈、实圈,或半虚、半实圈记之;“韵书”以字从声,以声统字,不能以虚声立部,有音无字则竟阙之。二冬有平、去、入而无上,十二霁、十四泰、二十废有去而无平、上、入,十九臻有平、入而无上、去,五支、六脂、七之、八微、九鱼、十虞、十一模、十二齐、十三佳、十四皆、十五灰、十六咍、二十四痕、三萧、四宵、五肴、六豪、七歌、八戈、九麻、十八尤、十九侯、二十幽有平、上、去而无入,皆此故也。诸家不究此理,妄并部分,或妄配入声,皆谬也。

    三讲 独用

    按:“讲”为“江”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同

    四纸 五旨 六止 三韵同用

    按:“纸”为“支”上声,“旨”为“脂”上声,“止”为“之”上声。

    郊居赋

    始汜纪仕 并六止

    蕊紫 并四纸

    丽人赋

    里史 并六止

    齐故安陆昭王碑铭

    氏徙紫  并四纸

    梁明堂登歌

    止始 并六止

    细言应令

    里市 并六止

    梁三朝雅乐歌

    俟齿士子理 并六止

    始士拟 并六止

    梁鼓吹曲

    兕水雉指矢轨 并五旨

    长安有狭斜行

    士子拟 并六止

    洛阳道

    比 五旨  靡绮倚 并四纸

    江南弄

    梓徵起 并六止

    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

    止梓 并六止

    八咏诗

    褫诡毁徙靡弭侈髓 并四纸

    太尉王俭碑

    洔起 并六止

    按:“洔”字原本作“畴”,盖以形近而误。陆德明《尔雅音义》曰:“沚,音‘止’,本或作‘洔’,音同。又音‘市’。”然则此云“兰洔”即“兰沚”耳。《广韵》亦云:“沚”,一作“洔”。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七尾 独用

    按:“尾”为“微”上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章表》篇用“扆、伟、尾、斐”四韵,与《广韵》合。

    右一部与《广韵》同

    八语 九麌 十姥 三韵同用

    按:“语”为“鱼”上声,“麌”为“虞”上声,“姥”为“模”上声。

    郊居赋

    所渚语楚 并八语

    距醑渚楚糈伫 并八语

    愍途赋

    屿楚绪拒阻 并八语

    天渊水鸟应诏赋

    屿渚御 并八语

    尚书右仆射范云墓铭

    举序 并八语

    梁雅乐歌

    黍旅举俎与 并八语

    梁明堂登歌

    俎与 并八语

    梁三朝雅乐歌

    举所莒与序语醑 并八语

    序俎举与语 并八语

    四时白纻歌

    女许予纻 并八语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

    举楚侣伫 并八语

    少年新婚为之咏

    墅语楚暑苣举 并八语

    八咏诗

    举楚侣屿渚 并八语

    郊居赋

    武主宇缕膴竖 并九麌

    齐明帝哀策文

    主武 并九麌

    梁明堂登歌

    宇主 并九麌

    释迦文佛像铭

    瞽苦吐睹 并十姥

    正阳殿宴劳凯旋

    祜杜户贾溥 并十姥

    按:“溥”字,诸刊本俱作“傅”字,误也。“傅”字非韵,且“周流玉觞傅”,文义亦不可通。

    郊居赋

    浦堵户睹 并十姥  下

    按:王融《净行诗》用“假、下、野、舍、者、雅”,休文此赋亦用“野、下、假、舍”,则“下”字齐梁已入马韵。此仍读作“户”音,盖为古音存于当时两韵并载者,如今韵先部有“平”字然。又“野”字亦三十五马字,《广韵》尚载八语中,盖孙愐等删除不尽者,知“下”字《切韵》必载矣。

    长孙讷言《切韵笺注序》:“此制酌古沿今,无以加也。”

    按:以此知《切韵》亦时载古音,故孙愐序讥其瑕类。

    《南史·陆厥传》:“约论四声,妙有诠辨,然所为赋亦多乖声韵。”

    按:此即指“下”字入姥韵之类。

    梁明堂登歌

    下古 十姥

    《四声谱考略》:“《赤帝歌》‘无绝终古’,今本误作‘无绝终始’。毛氏《易韵》据此以为‘始’可叶‘下’,证‘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始、下’相叶,谬矣。”

    按:《隋书·乐志》载此章,亦作“终始”。然“下、始”自古以来无相叶之音,必有一误。考《书·益稷》,曰:“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传曰:“堂下乐也。”则笙镛在下,不得云误。误当在“始”字,且“无绝终古”,语本《楚词》,故从万氏改正。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一荠 独用

    按:“荠”为“齐”上声。

    梁三朝雅乐歌

    陛礼弟济悌

    陛礼济涕启

    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

    启礼陛醴

    齐故安陆昭王碑铭

    礼涕弟陛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二蟹 十三骇 二韵同用

    按:“蟹”为“佳”上声,“骇”为“皆”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四贿 十五海 二韵同用

    按:“贿”为“灰”上声,“海”为“咍”上声。

    连珠

    海宰 并十五海

    司徒谢朏墓铭

    待宰改海 并十五海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

    殆改海采 并十五海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六轸 十七准 二韵同用

    按:“轸” [13] 为“真”上声,“准”为“谆”上声;“臻”无上声,有音无字也。

    释迦文佛像铭

    轸朕泯尽 并十六轸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八吻 十九隐 二韵同用

    按:“吻”为“文”上声,“隐”为“殷”上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声律》篇用“近、吻、槿、隐”四韵,“近、槿、隐”为“殷”上声,“吻”字为“文”上声,知沈韵“殷”竟通“文”。

    右一部与《广韵》异

    二十阮 二十一混 二十二很 三韵同用

    按:“阮”为“元”上声,“混”为“魂”上声,“很”为“痕”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同

    毛奇龄《古今通韵》:“唐李涪驳《切韵》有云:‘怨恨’之‘恨’则在上声,‘很戾’之‘很’则在去声。今《广韵》‘恨’在愿部无上声,而‘很’则于上声阮部中立一子部,亦无正部,犹曰《广韵》即《唐韵》,信乎?”

    按:《刊误》本作“‘怨恨’之‘恨’则在去声,‘很戾’之‘很’则在上声”,与《广韵》正合。西河颠倒其文,以就己说,然本书具在,曷可诬也?又谓“恨、很”无正部,尤迂谬,涪亦辨字音耳,所言‘辨’字、‘弁’字、‘舅’字、‘旧’字岂皆正部乎?况《广韵》去声二十七恨实自为一部,不在愿部也,亦拙于舞文矣。

    二十三旱 二十四缓 二韵同用

    按:“旱”为“寒”上声,“缓”为“桓”上声。

    侍宴乐游苑饯徐州刺史应诏

    管满 并二十四缓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五潸 二十六产 二韵同用

    按:“潸”为“删”上声,“产”为“山”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七铣 二十八狝 二韵同用

    按:“铣”为“先”上声,“狝”为“仙”上声。

    齐明帝哀策文

    显典 并二十七铣  践 二十八狝  宴 二十七铣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九筱 三十小 二韵同用

    按:“筱”为“萧”上声,“小”为“宵”上声。

    反舌鸟赋

    小 三十小  鸟 二十九筱  表 三十小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一巧 独用

    右一部与《广韵》同

    按:“巧”为“肴”上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杂文》篇用“饱、巧、昴、搅”四韵,与《唐韵》合。

    三十二皓 独用

    按:“皓”为“豪”上声。

    梁明堂登歌

    皓宝

    梁鼓吹曲

    道保镐

    梁鞞舞歌

    道昊保

    造宝草

    右一部与《广韵》同

    按:李涪《刊误》讥陆法言上声为去,去声为上,字同一音,分为两韵:“皓白”之“皓”则在上声,“号令”之“号”则在去声。今考休文《明堂登歌》以“皓”协“宝”,《郊居赋》以“号”协“蹈、报”,所讥陆韵正是沈音,是尤窃据约书之明证也。

    三十三哿 三十四果 二韵同用

    按:“哿”为“歌”上声,“果”为“戈”上声。

    法王寺碑铭

    我 三十三哿  坐火果 并三十四果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五马 独用

    按:“马”为“麻”上声。

    郊居赋

    野下假舍

    按:此赋以“下”入马韵,而篇中又以“下”入姥韵,此重音互见之明证。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六养 三十七荡 二韵同用

    按:“养”为“阳”上声,“荡”为“唐”上声。

    郊居赋

    往想壤网爽 并三十六养  广荡 并三十七荡  掌 三十六养

    上飨 并三十六养  颡 三十七荡  往 三十六养

    弥陀佛铭

    往响想仰 并三十六养

    齐太尉文献王公墓铭

    网爽长响 [14]  并三十六养

    丞相长沙宣武王墓铭

    赏壤 并三十六养

    梁雅乐歌

    荡 三十七荡  想象仰敞享象 复一韵,并三十六养

    齐讴行

    昶壤敞网 并三十六养

    怀旧诗

    响上往壤 并三十六养

    千佛颂

    像往 并三十六养  曩 三十七荡  响 三十六养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八梗 三十九耿 四十静 四十一迥 四韵同用

    按:“梗”为“庚”上声,“耿”为“耕”上声,“静”为“清”上声,“迥”为“青”上声。

    郊居赋

    岭 四十静  秉景永 三十八梗  骋请 并四十静

    朝丹徒故宫颂

    骋 四十静  警 三十八梗  岭 四十静

    右一部与《广韵》异

    按:迥韵,沈韵无考。《文心雕龙·风骨》篇用“并”字与“骋、鲠、炳”同押,如平声之“青”通“庚、清”也。《雕龙》五十篇只此一韵不合《广韵》,而适与沈韵之不合《广韵》同。

    四十二拯

    按:“拯”为“蒸”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四十三等

    按:“等”为“登”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四十四有 四十五厚 四十六黝 三韵同用

    按:“有”为“尤”上声,“厚”为“侯”上声,“黝”为“幽”上声。

    郊居赋

    韭首 并四十四有  后 四十五厚  牖 四十四有

    齐明帝哀策文

    久寿朽咎 并四十四有

    梁宗庙登歌

    首有寿咎久 并四十四有

    梁三朝雅乐歌

    有守受首九 并四十四有  后 四十五厚  寿 四十四有

    梁鼓吹曲

    首有丑阜 并四十四有  亩 四十五厚  糗酒寿久杇 并四十四有

    青青河畔草

    久酒 并四十四有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

    受帚首有 并四十四有

    初春

    手有柳酒 并四十四有

    右一部与《广韵》同

    颜师古《匡谬正俗》:“或问曰:年寿之‘寿’,北人读作‘受’音,南人则作‘授’音。何者为是?答曰:两音并通。按《诗》曰:‘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此即音‘受’。嵇康诗曰:‘颐神养寿,散发岩岫。’此即音‘授’也。”

    按:休文“寿”字并押上声,乃是北音。盖其时亦酌五方之音以成书,未可全以吴音诟之也。

    四十七寝 独用

    按:“寝”为“沁”上声。

    郊居赋

    甚禀稔 枕

    右一部与《广韵》同

    四十八感 四十九敢 二韵同用

    按:“感”为“覃”上声,“敢”为“谈”上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比兴》篇用“览、胆、敢、澹”四韵,皆敢部字,与《广韵》同。

    五十琰 五十一忝 二韵同用

    按:“琰”为“盐”上声,“忝”为“添”上声。

    八关斋

    染掩险渐 并五十琰

    右一部与《广韵》异

    按:《文心雕龙·夸饰》篇用“检、渐、琰、玷”四韵,“检、渐、琰”,五十琰中字;“玷”,五十一忝中字,皆不入俨韵。

    五十二 (《广韵》原作五十三)  五十三槛(《广韵》原作五十四)

    按:“ ”为“咸”上声,“槛”为“衔”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五十四俨(《广韵》原作五十二)  五十五范

    按:“俨”为“严”上声,“范”为“凡” [15] 上声。

    右一部与《广韵》异

    许观《东斋纪事》:“本朝真宗时,陈彭年与晁迥、戚纶条贡举事,取《字林》《韵集》《韵略》《字统》及《三苍》《尔雅》为《礼部韵》,凡科场仪范,悉著为格。又景祐四年,诏国子监以翰林学士丁度修《礼部韵略》颁行。初,崇政殿说书贾昌朝言旧《韵略》多无训解,又疑单声与重叠字不韵义理,致举人诗赋或误用之。遂诏度等以唐诸家韵本刊定其韵窄者,凡十三处,许令附近通用。”

    按:十三韵改并之说,《玉海》亦载。今以《广韵》《集韵》互考:平声并“殷”于“文”,并“俨”于“盐、添”,并“凡”于“咸、衔”得三韵;上声并“隐”于“吻”得四韵;去声并“废”于“队、代”,并“焮”于“问”得六韵;入声并“迄”于“物”,并“业”于“叶、帖”,并“乏”于“洽、狎”得九韵。不足十三处之数。而《广韵》平声以“盐、添”一部,“咸、衔”一部,“严、凡”一部;入声以“叶、帖”一部,“洽、狎”一部,“业、乏”一部。平仄相应。惟上声则并“俨”于“琰、忝”,并“范”于“ 、槛”;去声并“酽”于“艳、?”,并“梵”于“陷、鉴”,与《集韵》相同。而于本书之部分分合自相违异。知《广韵》本作五十四俨、五十五范、五十九酽、六十梵,《集韵》并此四部入“盐、忝”等韵,合前九韵正得十三。后来重刻《广韵》者,误执《集韵》改《广韵》,故《广韵》有一本注“二十文通二十一欣”者,亦据《集韵》改也。幸而十三处之说可以数推,而其人又不知四声部分之相应,改削不尽,自相龃龉,犹有痕迹可考耳。

    去声

    一送 二宋 三用 三韵同用

    按:“送”为“东”去声,“宋”为“冬”去声,“用”为“锺”去声。

    丞相长沙宣武王墓铭

    纵用 并三用

    右一部与《广韵》异

    按:“东、冬、锺”三韵既通,则上声之“董、肿”,去声之“送、宋、用”,皆当相通。然考休文所用,则各部仍分,入声之“屋、沃、烛”亦然,知“东、冬、锺”三韵虽通,亦必各自为部,而二百六韵之目,确为沈氏所定也。

    四绛 独用

    按:“绛”为“江”去声。

    五寘 六至 七志 三韵同用

    按:“寘”为“支”去声,“至”为“脂”去声,“志”为“之”去声。

    郊居赋

    炽记饵胾值 并七志

    地嗜肆庇 并六至

    伪易累避 并五寘

    器肆祟地至泪 并六至

    丽人赋

    至媚翠腻 并六至

    高松赋

    地翠 并六至

    弥勒赞

    二地辔器位坠至贰媚秘邃备懿 并六至

    桐柏山金庭馆碑铭

    位器秘篑 并六至

    齐故安陆昭王碑铭

    遂篑辔瘁 并六至

    太常卿任昉墓铭

    备肄致 并六至

    梁雅乐歌

    炽置忌事志 并七志  洎 六至  嗣 七志

    梁明堂登歌

    至备 并六至

    梁宗庙登歌

    备位致遂地 并六至

    豫章行

    驶思异嗣亟志炽事饵 并七志  寄 五寘

    高士赞

    志事饵胾织异缁记 并七志

    按:《论语》“涅而不缁”,陆德明音侧其反;《汉书·叙传》“涅而不缁”,颜师古音侧仕反;陆机《为顾 [16] 彦先赠妇》诗,亦与“里”协,无作去声者。惟《集韵》七志收此字,音侧吏切,注“黑色”。盖必旧韵有之,抑或据此增入也。

    右一部与《广韵》异

    八未 独用

    按:“未”为“微”去声。

    梁三朝雅乐

    味贵沸卉蔚

    八咏诗

    尉贵渭卉慰

    右一部与《广韵》同

    按:此韵颇狭。然休文所用诸韵及《文心雕龙·正纬》篇用“纬、贵、沸、蔚”四韵,绝不入“支、脂、之”,古来部分可知矣。毛晃《增韵》欲合“支、徵”而一之,亦未之考也。

    九御 十遇 十一暮 三韵同用

    按:“御”为“鱼”去声,“遇”为“虞”去声,“暮”为“模”去声。

    伤美人赋

    遽处 并九御

    梁三朝雅乐歌

    庶饫御豫恕 并九御

    梁宗庙 [17] 登歌

    具注务树煦 并十遇

    庭雨应诏

    赋雾注趣 并十遇

    听蝉鸣应诏

    树遇住 并十遇

    八咏诗

    露度素步暮 并十一暮

    树雾 并十遇

    露素 并十一暮

    暮顾 并十一暮

    郊居赋

    步顾路诉 并十一暮

    悯国赋

    顾度呼布 并十一暮

    桐赋

    露暮 并十一暮

    高松赋

    濩路暮素 并十一暮

    反舌鸟赋

    暮素 并十一暮  树 十遇

    齐明帝哀策文

    路故诉 并十一暮

    度暮路慕 并十一暮

    梁鼓吹曲

    祚暮度 并十一暮

    梁鞞舞歌

    护顾布 并十一暮

    宿东园

    路步互故露顾兔素暮度 并十一暮

    怀旧诗

    度忤素露 并十一暮

    齐故安陆昭王碑铭

    步布顾祚 并十一暮

    愍途赋

    路暮 并十一暮

    右一部与《广韵》异

    十二霁 十三祭 二韵同用

    按:“霁”为“齐”去声。“祭”之平声,有音无字,而音可通“齐”,故得与“霁”同用。

    梁宗庙登歌

    帝 十二霁  祭卫际裔 并十三祭

    梁鼓吹曲

    汭蔽锐 并十三祭

    右一部与《广韵》同

    十四泰 独用

    按:“泰”为三声无字之孤韵。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

    軷盖旆荟濑泰会

    饯谢文学离夜

    带盖濑会外

    八咏诗

    盖带

    右一部与《广韵》同

    按:泰韵自定四声即独用,王融、谢朓等用韵不甚拘者亦然。盖此韵与废韵皆平上入三声有声无字故也,祭韵亦三声无字,然其无字之平声近“齐”,故可附“霁”。“泰”“废”无字之平声,不近“佳、皆、灰、咍”,故自为一部。编韵者必升其部于“卦、怪”之上,恐人误读为“咍”去声也。宋丁度等重修《集韵》,并“废”于“队、代”,而不敢并“泰”于“卦、怪、夬”,以废韵字少,用之者稀;泰韵则诸家诗赋率皆独用,界画显然也。

    十五卦 十六怪 十七夬 三韵同用

    按:“卦”为“佳”去声,“怪”为“皆”去声,“夬”则三声无字,如“祭”之于“齐”。然沈韵无考。《文心雕龙·诠赋》篇用卦韵“派、画、隘、稗 [18] ”四字,《谐隐》篇用怪韵“惫、蒯、诫、坏”四字,《檄移》篇用夬韵“话、败、虿、迈”四字,皆与《广韵》同。

    十八队 十九代 二韵同用

    按:“队”为“灰”去声,“代”为“咍”去声。

    梁北郊登歌

    载 十九代  晦佩 并十八队  代赉 并十九代

    右一部与《广韵》同

    附录:陆龟蒙诗序所载“叠韵”

    载 昨代切  载 都代切并十九代  每 十八队  碍埭 并十九代

    按:序称:“叠音起自梁武帝,云:‘后牖有朽柳。’当时侍从之臣皆唱和。刘孝绰曰:‘梁王长康强。’沈休文曰:‘载载每碍埭。’”与皮日休所记不同。葛常之《韵语阳秋》用陆说,《蔡宽夫诗话》谓不知何据,今亦无从考正,姑两行之。

    二十废 独用

    按:“废”为三声无字之孤韵,说见前。沈韵无考。然以前后韵校之,知独用是其旧法。

    二十一震 二十二稕 二韵同用

    按:“震”为“真”去声,“稕”为“谆”去声,“臻”亦无去声。

    郊居赋

    峻润 并二十二稕

    雪赞

    润殉 并二十二稕  吝 二十一震  峻 二十二稕  振 二十一震

    梁雅乐歌

    峻 二十二稕  阵信镇晋 并二十一震

    园橘

    润 二十一震  吝 二十二稕

    梁鼓吹曲

    峻 二十二稕  阵 二十一震

    墐 二十一震  峻 二十二稕  镇振瀙震阵烬胤 并二十一震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三问 二十四焮 三 [19] 韵同用

    按:“问”为“文”去声,“焮”为“殷”去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练字》篇用问韵“训、分、运、奋”四字,与《广韵》同。

    右一部与《广韵》异

    二十五愿 二十六溷 二十七恨 三韵同用

    按:“愿”为“元”去声,“溷”为“魂”去声,“恨”为“痕”去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论说》篇用愿韵“劝”字、溷韵“论、寸、遁”三字同押,与《广韵》同。

    右一部与《广韵》同

    二十八翰 二十九换 二韵同用

    按:“翰”为“寒”去声,“换”为“桓”去声。

    郊居赋

    漫算 并二十九换  旦散 并二十八翰

    反舌鸟赋

    乱 二十九换  散 二十八翰  半 二十九换  旦 二十八翰

    桐柏山金庭馆碑铭

    璨 二十八翰  观 二十九换  汉旦 并二十八翰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铭

    乱换 并二十九换  幹 二十八翰  馆 二十九换  散 二十八翰  观 二十九换

    丞相长沙宣武王墓铭

    难 二十八翰  断 二十九换

    梁宗庙登歌

    炭 二十八翰  乱 二十九换  难汉赞 并二十八翰

    梁鼓吹曲

    炭 二十八翰  断乱 并二十九换  难旦 并二十八翰

    乐将殚恩未已应诏

    乱换 并二十九换  汗 二十八翰  半 二十九换

    八咏诗

    散 二十八翰  畔乱 并二十九换

    旦岸 并二十八翰  半漫算 并二十九换  汉翰 并二十八翰  窜玩 并二十九换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谏 三十一裥 二韵同用

    按:“谏”为“删”去声,“裥”为“山”去声。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二霰 三十三线 二韵同用

    按:“霰”为“先”去声,“线”为“仙”去声。

    长歌行

    变彦箭 并三十三线  电荐蒨宴殿绚 并三十二霰  倦 三十三线

    江南弄

    见殿 并三十二霰

    侍皇太子释奠宴

    荐奠县 并三十二霰  眷 三十三线

    颜师古《匡谬正俗》:“宇县、州县,字本作‘寰’,后借‘县’字为之。所以谓其字者,义训系著。故许氏《说文》解‘县’字从‘果’音庙讳 ,亦或作‘炫’。《西京赋》云:‘后宫不移,乐不徙县。恣意作幸,下辇成宴。’既与‘寰’同,故有假借。末代以‘县’代‘寰’,遂更造‘悬’字,下辄加‘心’,以为分别。按《礼记》‘县奔父’‘县子琐’,二人姓氏音皆为庙讳 。又‘天子宫县’‘诸侯轩县’,‘乐县’之字,岂有心乎?”

    按:休文两用“县”字,皆作“乐悬”解;毛秋晴援为三声字之证。夫三声之说是也。然休文以四声为一家之学,必不自乱其例。观《匡谬正俗》所辨,及所引《西京赋》,知“乐县”亦得读去声。休文旧谱,此字盖平、去两收也。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

    彦 三十三线  宴殿 并三十二霰  眷 三十三线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

    县 三十二霰  战选 并三十三线  甸 三十二霰  箭转衍 并三十三线

    练绚 并三十二霰  变眷 并三十三线  汧宴 并三十二霰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

    彦 三十三线  殿汧眄蒨霰 并三十二霰  箭倦 并三十三线  宴 三十二霰  掾 三十三线

    八咏诗

    练殿 并三十二霰

    送别友人

    霰宴 并三十二霰  扇 三十三线  燕见 并三十二霰

    侍宴咏反舌

    荐殿 并三十二霰

    和刘中书仙诗

    电霰见 并三十二霰

    郊居赋

    眄宴 并三十二霰  啭 三十三线  荐 三十二霰  线扇 并三十三线  见 三十二霰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四啸 三十五笑 二韵同用

    按:“啸”为“萧”去声,“笑”为“宵”去声。

    连珠

    峭笑 并三十五笑

    游金华山

    要 三十五笑  窍钓 并三十四啸  召笑 并三十五笑

    八咏诗

    照 三十五笑  咷(或作“窱”)  调 并三十四啸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六效 独用

    按:“效”为“肴”去声。沈韵无考。《文心雕龙·原道》篇用“教、孝、貌、效”四韵,与《广韵》同。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七号

    按:“号”为“豪”去声。

    郊居赋

    蹈号报

    右一部与《广韵》同

    三十八箇 三十九过 二韵同用

    按:“箇”为“歌”去声,“过”为“戈”去声。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