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阿赖耶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现在让我将我以前的话作一个总结。世人执着有物,不知有心,说物世人心目中有一个东西,说心则空空洞洞的,就身心说则心是官能的作用,如刀之与快。这是不合事实的,故我首说有心,心是一个东西,犹如物是一个东西,各有各的因果法则。由认识心有心这个东西之后,然后说唯心,即是中国儒者所谓合内外之道,不是物在外心在内,心物是一体,应没有“距离”,没有内外之分,这样物就是心,世界是心不是物。主要的意思便是一句,世界是心不是物。因为这是事实,故你可以用论理去表现牠,由你左说右说牠无有不合理的。世人执着有物,因为不合事实,故于理说不通,而世人固承认理智,菩萨故以理智同世人说话,叫世人认识事实。世人执着有物,于是而有“相”有“生”,世间的理智也正从有相有生起,独不思有相有生则不应理。菩萨说无相无生,说因缘。在唯心之后,无相无生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汝之相是物之相,汝之生是物之生,汝已将物之结缚解开了,汝无物为相,无物为生。要紧的是唯心,如不能得此密意,只说一切事物都是依众缘而起的,都不是独立的实在的东西,那么唯物论者又何尝不是说事物间的关系,又何尝承认世间有一个独立的实在的东西?唯因他不能唯心之故,他的意识间总有一个物,由有一个物再来说物与物的关系罢了。智者如熊十力先生依然是眼见物说话,不过熊先生观物如看活动电影罢了。认识心何其是一件难事!中国儒者合内外之道,究其实是他的伦理观念如此,是他的物我无间的怀抱,他不是唯心而合内外,他还不能将物“格”之。将物格之便是唯心,便是合内外了。汝能唯心,再来说“相”说“生”,是可以的,而且应该说,故佛说因缘。这样便说到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就是心。不用心这个字而用中国人所不惯的阿赖耶识,便是唯心之后要来说“相”,要来说“生”,要能够“合内外”。在说阿赖耶识以前,我不妨又引用伊川的话,伊川学案里面有一则曰,“天地之间,有者只是有,譬之人之知识闻见,经历数十年,一日念之,了然胸中,这个道理在那里放着来?”伊川的意思是说有心,道理是在心上放着。他慨乎其言之,是他目中无物而体认得心,不如世人“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虚空则不生,如土里没有种子不能长出芽来,未曾发生的事情脑中无所谓记忆,因为本是虚空无有。若夫“知识闻见,经历数十年,一日念之,了然胸中”,数十年之中虽然忘记了牠,并不是没有牠,牠如一颗种子潜藏在那里,发生时便发生了。所以伊川曰,“天地之间,有者只是有。”接着他问,“这个道理在那里放着来?”他确实有惊异之情,他知道有心,而不知道这个东西的相,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如种子一样的生起,他仿佛这个东西不可思议。故我常想,同儒者讲阿赖耶识确是很要紧的。儒者的格物再进一步是要到这个地位的。这里并不是不可思议,是可以分辨得清清楚楚的。伊川所说经历数十年的知识闻见,是意识的作用,意识是心的一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牠以了别法为相,犹如眼识了别色,耳识了别声等等。色与声等世人以为有这个东西,因为色“有见有对”,声“无见有对”。法虽无见无对,而法不是虚空,牠也是一个东西,故经历数十年而念之了然了。若虚空则无所谓念之。法好比是影像,影像要待现境生,法亦然,那便是我们平常见物而识物,闻声而辨声之故,不过既见既闻之后,意识有忆念过去的作用,不如影像离现境而无物了。这个过去曾所受境的藏所是什么呢?这个藏所便叫做阿赖耶识。故阿赖耶识亦名藏识。对藏识说,意识以及眼耳鼻舌身五识则叫做转识。藏识与转识各各的作用不同,中国人则笼统的叫做心。是必有意识的,如我们第一次遇见一个陌生人,我们不认识他,见了然后认识他,到得第二回再见,虽然与第一次同是以眼见,而所见不同,这回是见了一个认识的人,这便不是眼见,是意识来认识了。若论眼见,则第一次与第二次无异,故区别决不在眼见上面。又如我们记一个字记不清楚,但确有一个字,即是有一个东西,与未曾识这个字的时候不同,到得旁人将这个字写出来看,一看便认识了,看时是眼见,一看便认识是眼见之外再由意识去认识,记不清楚的时候是单独的意识作用了。普通见物闻声等等都是于眼识耳识等等各有作用外,同时有意识作用,若单独的意识作用如记忆则意识有不明了性。而意识是实有的。说见说闻并不是如一般人的意思以眼睛去见,以耳朵去听,而是眼识依眼了别色,耳识依耳了别声,眼识便是在眼的心,耳识是在耳的心。鼻识于香,舌识于味,身识于触类推。盲与聋不能见不能听,是他眼耳的缺陷,不是他眼之心即眼识耳之心即耳识的缺陷,其眼识与耳识同我们眼耳健全人一样,同我们在熟睡的时候眼不见耳不闻一样。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如水流之波,而阿赖耶识如水流。波有时不兴,而水则无时不流,故我们可以不见物不闻声不追念过去如熟寐无梦的时候,而我们的心则无时不在,明朝早起依旧听啼鸟看落花了,好比水里又兴波作浪了。无时不在的心是阿赖耶识。牠能藏诸转识,牠虽能藏诸转识而牠不能做牠们的事情,如箱子不能做衣物的事情。谁能否认有意识呢?你认识一个字决不单是以眼见,你不以眼见你脑中还是有一个字。这是意识作用,即是心的作用,不能如俗说是官能作用。此刻以前你不记得那个字,此刻忽然记得了,是意识有时有不明了性,若论官能,你此刻的官能同此刻以前的官能原是一样的。你不记得那个字,打开字典忽然记得了,是意识待现境而明了;把字典拿开而意识所了别的法仍在,同种子一般,以后总藏在你的心里了。必有眼耳鼻舌身五识,否则在熟睡时,汝眼耳鼻舌身无恙,何以与色声香味触不发生关系呢?转识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起作用可以同时并起,如同时看一个东西的颜色听一个东西的声音;不起作用而其作用仍在,故知识闻见经历数十年一日念之了然胸中。各别作用不相混同,是人人可以证明的。不相混同各自藏在阿赖耶识里头。如果没有藏识的话,诸转识何以能不起作用呢?即是转识不起作用时候的心呢?(再说,死时的心呢?)因为汝已能唯心。如果没有藏识的话,诸转识何以忽起作用,同时作用,各自作用,而不互相冲突呢?此时不起作用,其曾经作用安置何处呢?如说作用谢灭,你何以有记忆呢?何以见猎心喜呢?故必有转识,必有藏识。转识与藏识各有其自体,各有其作用,换一句话说是不相混同各别的东西。总共又是一个东西,即我们的心。其各别不相混同,如一棵树的根茎枝叶花果种子。其总共为一个东西,如一颗种子长起来的树,又如一棵树所成熟的种子。种子长起来的树,树随时有种子性,现在树就是过去种子;树所成熟的种子,种子里面有一棵树的诸多器官各自种子,现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