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孔子与心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生最大问题,其实并不在“生”的问题,而实是“死”的问题。凡所谓人生哲学、人生观等,质言之,都不过要解答此一死的问题而已。若此问题不获解答,试问人生数十寒暑,如电光石火,瞬息即逝,其价值安在?其意义又安在?

    人皆有死,而人心里皆有一个共同的倾向与要求,即如何而能不死、不朽,与永生是也。此种要求,不独人类有之,怀生畏死,即其他动物亦莫不皆然,而惟人类为最甚。人类为满足此种要求而有宗教之信仰。宗教信人有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现实人生限于肉体现世,空幻不实,变化无常;灵魂生活不限于肉体与现世,彼乃贯串去、来、今三世,永恒不灭,真常无变。不过,这种说法有两个缺点:一、与科学冲突;二、忽略了现实。

    人生的又一个问题是“我”的问题。无我则人生问题无着落。所以人生问题扼要说,也可说是“我生”的问题。然因人类有我见,而使人类都不免有自封自限、自私自利的习性,因而人我之间不能不有隔阂、有激荡,遂不能不相分离、相冲突,由此而招致社会之不安。人类为防止此种不安,而有正义、自由与法律。自由属诸各人自我范围之内,正义则为人我自由之界限,法律则为维持正义、限制自由而设。在正义界限之内,人各享其自由。若有逾越,则受法律之裁制。西方社会的现世安宁,即借正义与法律的观念而维持。所以他们即在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亦有很明显的界限,有很清楚的法律。但我们禁不住要问:若人生相与,仅有此等正义、自由与法律,则人与人间全成隔膜,全成敌体,试问人生价值又何在,其意义又何在?再以何者来安慰此孤零破碎漠不相关的人生呢?

    西方人在这一点上,还是乞灵于宗教。他们用宗教家灵魂出世之说来慰藉现世孤零的人心。他们把人生不朽的要求引到别一世界(天国)去。因此之故,他们特重牧师与教堂。而在现世里则以法律来维持秩序,处理纷争,因此他们又特重律师与法堂。我们可以这样说,西方的人生是两个世界的。来世的人生是宗教的,现世的人生是法律的。二者互相为用,他们的政治社会以及一切文明,都支撑在此上。

    中国人则与此不同。中国社会不看重律师与牧师,亦不看重法堂与教堂。但中国人又如何解答此生死问题,以及人我问题的呢?欲知此事,当明孔子学说。

    中国人也希望不朽,但中国人的不朽观念和西方的不同。《左传》里载叔孙豹之言,谓不朽有三:立德、立功、立言是也。此三种不朽都属于现世,仍都在人生现实社会里。可以说人生的不朽,仍在这个社会之内,而不在这个社会之外。因此中国人可以不信有灵魂,而仍获有人生之不朽。我之不朽既仍在这个社会里,则社会与我按实非二。孔子《论语》里所常提起的“仁”的境界,即由此建立。在仁的境界之内,人类一切自私自利之心不复存在,而人我问题亦牵连解决。人生并不是一个个小我隔膜敌对,各自孤立,而即在现社会里,把人生融凝成一体,则人生自不当以小我自由为终极。不讲小我自由,便不必争论为自由划界的正义。既不争论那个为你我自由划界的正义,则维持正义、判决此争论的法律,自更不为中国人观念所重。扩充至极,则中国社会可以不要法律,不要宗教,而另有其支撑点。中国社会之支撑点,在内为“仁”,而在外则为“礼”。

    西方人的不朽在灵魂,故重上帝与天堂。中国人的不朽,不在小我死后之灵魂,而在小我生前之立德、立功、立言,使我之德、功、言,在我死后,依然存留在此社会、在此人群之中,故重现世与人群。两者相较,中国人的不朽观念,实较西方人的更着实,更具体,实在不能不说是一种更妥贴的观念。从事宗教生活者,必须求知上帝的意旨。求三不朽现世生命者,必须求知人群的意旨。我们不妨说,中国人的上帝即是人类大群。人能解脱小我私人的隔膜与封蔽,而通晓人类大群意志者,即可说他已经直接与上帝相通,已经进了天国。此种内心境界,中国儒家即谓之“仁”。孟子说:“仁,人心也。”正指这一种心的境界而言。此所谓人,并不指一个个的小我与私人,而是指的人类大群。故此所谓人心者,乃指人类大群一种无隔阂、无封界、无彼我的共通心。到达此种心的境界则谓之仁。人到了仁的境界,则死生、彼我问题,均连带获得解决。西方人亦未尝不言心,但西方人所谓“心”,与“灵魂”离为两物。西方人所指的心,只指小我肉体之心之一种机能而言。中国人观念反是。中国人认为心即是仁。中国人看心,虽为人身肉体之一机能,而其境界则可以超乎肉体。西方人认超肉体者只有灵魂;中国人看心,则已包容西方人灵魂观念之一部分,而与西方人之所谓灵魂者自不同。中国人看心,可以超乎肉体而为两心之相通。如孝,即亲子间两心相通之一种境界也。子心能通知父心即为孝。耶稣《圣经》中说:“你依上帝的心来爱你的父母与兄弟。”是就西方宗教意义言,人只认自己的心可与上帝相通,却不认人我之间的心可以直接相通。人我之心之直接相通,此乃中国观念,即儒家之所谓仁。

    若以生物进化的观点论之:自无生物进而为有生物,自植物进而为动物,又自动物进而为人。人与其他动物之差别点,即在人有人心。人心自不当与动物心同类并视。人心能超出个体小我之隔膜与封蔽而相通,此为人兽之分别点。此种着重在“心”的一边的看法,其实只为中国人的观念。西方人则认人兽之别在有灵魂与无灵魂。他们看心,为肉体的,人心、兽心大略相似,无甚差别。所以有人兽之大别者,则在人类有灵魂,而由此认识上帝,直接与上帝相通。由此之故,只待近世西方宗教观念渐渐淡薄,他们便不免要认为人与禽兽同一境界,同属自然。像中国人观念中之人心更高境界,实为西方人所不易领略,不易接受。同一理由,西方宗教中之“灵魂”观念,则又为中国人所不了。因此可以说,中国的人生观是“人心”本位的。此所谓人心,非仅指肉体心。肉体心,凡属动物皆有,而各不相通。故动物仅自知痛痒,哀乐不相关,相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