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部分 印度信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梨俱吠陀》颂诗

    序言

    印度是沉醉于上帝的国度和民族。读完《梨俱吠陀》颂诗,接下来看《奥义书》,一直到公元前563年佛的到来,都会产生这种印象。9印度人太过于关注世界灵魂(brahma)和个人灵魂(atman)的问题,所以有时候在不太属灵的人看来似乎过于压抑。我怀疑世上除了犹太人以外,还有哪个民族能像印度人那样具有如此强烈的宗教情愫。因此,我们看到,印度最早形成的精神形式和情感与《旧约》的《诗篇》非常相似,这完全自然。

    马克斯·马勒把《梨俱吠陀》(rig意为“诗篇”,veda意为“知识”,书名意为“精神知识之歌”)叫做“雅利安讲出的第一个词”。《吠陀》10

    《吠陀》可能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到前1200年,囊括八百多年的历史,此间发展到如今的形式。从这一整个发展过程直到今天的印度教,我们看到对神的全神贯注和神秘的宇宙观。印度人是自然神秘主义者,神秘主义指的是要达到与上帝直接结合的一种宗教形式。要达到个体灵魂与万物背后的世界灵魂的结合,可以说是雅利安哲学的全部努力。

    在这些颂诗中,人们看到,这种宗教精神的一开始,就表达了人类灵魂、好奇和疑问、启示和智力探寻的苏醒,这种独特方式使人眼前一亮。说印度人沉醉于神始于饮用甘露————苏摩酒11,即“苏摩”的蔓草之茎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酒,在雅利安仪式中使用。这话听起来毫无意义,但却千真万确。因为,早期印度诗人写道:

    即使“五大族”都出现在旁,

    也够不上我一瞥眼光。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连天地两者都算上,

    也配不上我的一只翅膀。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我的伟大超过天上,

    超过这大地茫茫。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好吧!我将这块大地

    放在这里,或是放在那里。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我的一只翅膀在天上,

    在大地上我曳过另一只翅膀。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陶醉于神的情形因而得以确立。读者不妨把这些诗篇看成是印度宗教哲学的第一口鸡尾酒。

    读到下面拉尔夫·T.H.格里菲思那娴熟的诗文时,必然令人想到它与《诗篇》的相似性。

    伐楼那,请远离我,劫去一切危险,

    恩赐接受我,您这神圣的主宰。

    切断我的忧虑,就像砍断拴牛的绳索,

    没有您,我甚至连眼帘都张不开。

    伟大的伐楼那哟!现在和未来,甚至到古昔,

    我们都会把我们的敬拜大声诵出。

    因为在您这位不可征服的神身上,

    您的身躯稳如高山,不可移动。

    《伐楼那》

    聆听看到黎明日出的光芒时发出的第一声喜悦的欢叫,就不禁令人想起它与《诗篇》的相似之处。

    我们的眼睛看到快乐声音的明亮领导者,

    她光芒四射,显露出了门口。

    她搅动了这个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丰饶,

    黎明唤醒了每个生命。

    黎明产生英雄、奶牛和马匹,

    照耀着奉献祭品的人。

    那些人唱完快乐的歌儿,

    声音比瓦宇还要响亮。

    《黎明》

    同样令人想起《诗篇》的是因陀罗————“狂暴的神”颂诗。

    他们还不知自己的危险,

    他就用猛掷的武器击倒了众多悲哀的罪人。

    他不宽恕激怒他的人的鲁莽,

    他杀掉了达斯宇,

    这就是因陀罗哟!

    就连天地都在他面前弯腰,

    他一呼吸大山就发抖。

    众所周知喜喝苏摩酒,

    带着雷电,操着弩箭,

    这就是因陀罗哟!

    《因陀罗》

    才智的探寻和怀疑的感觉自然紧随惊奇和崇敬的感觉:

    是什么样的树,事实上是什么样的木造出了它,

    此中形成了天与地的样子?

    智者在您的神灵中探求答案,

    这神灵是他创造万物时所站居之地。

    《毗首羯磨》

    《创造之歌》的结尾出现了怀疑的情绪:

    这创造是从哪里出现的?

    或者是造出来的?或者不是?

    它的看管者在最高的天上,

    他才能知道?或者他也不知道?

    等等,直到在普罗阇婆提(生主)颂诗————马克斯·马勒用“致未知的神”作标题————里,雅利安诗人在接连十诗节的诗文中问道,“我们该崇拜供奉什么样的神?”

    我注意到,在一些学印度教的欧洲学生中,经常有人带着责备口吻对多神教进行影射。《奥义书》中发展的印度一神论带有吠檀多看法,认为万物背后的一是个次要点。我认为,崇拜什么样的神完全不重要,无论是一神论或是多神论,重要的精神是信仰应该在崇拜者生活中产生真正的信仰精神。用现代的话说,重要的是,宗教是“生效的”,也就是说,宗教必然产生结果。可以说,人们相信树木和岩石、山脉河流的灵性时,现代一神论就不太奏效了。

    《梨俱吠陀》颂诗

    拉尔夫·J.H.格里菲思英译

    致因陀罗12

    如此,如此,我心里想,

    我将得牛马给人分享。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如同暴风向前飞扬,

    饮下去的使我飘荡。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饮下去的使我飘荡,

    如迅急骏马之于车辆。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颂祷词前来到我近旁,

    像鸣叫的牛对爱子一样。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如同木工围绕车夫住房,

    我盘算颂祷词,用心思想。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即使“五大族”都出现在旁,

    也够不上我一瞥眼光。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连天地两者都算上,

    也配不上我的一只翅膀。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我的伟大超过天上,

    超过这大地茫茫。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好吧!我将这块大地

    放在这里,或是放在那里。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我以热力将这块大地

    冲到这里,或是冲到那里。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我的一只翅膀在天上,

    在大地上我曳过另一只翅膀。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我是强中之强,

    高升入云中央。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我走了,华丽的住房,

    将祭品向天神送上。

    是否我多饮了苏摩酒浆?

    [第十卷第一百一十九首]

    创造之歌

    那时既没有“有”,也没有“无”,

    既没有空中,也没有那外面的天。

    什么东西覆盖着?

    什么地方?在谁的保护下?

    是不是有浓厚的深沉的水?

    当时没有死,没有不死,

    没有夜、昼的标志;

    那一个以自己力量无风呼吸,

    这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起先黑暗由黑暗掩藏,

    那全是没有标志的水;

    “全生”由空虚掩盖,

    那一个以“炽热”的伟力而产生。

    起先爱欲出现于其上。

    那是心意的第一个“水种”。

    智者们在心中以智慧探索,

    在“无”中发现了“有”之联系。

    他们的准绳伸展了过去,

    是在下面呢?还是在上面?

    有一些持“水种”者,有一些具伟力者,

    自力在下方,动力在上方。

    谁真正知道?这里有谁宣告过?

    这世界从哪里生出来?这创造是从哪里来的?

    天神们是在它的创造以后,

    那么,谁知道它是哪里出现的?

    这创造是从哪里出现的?

    或者是造出来的?或者不是?

    它的看管者在最高的天上,

    他才能知道?或者他也不知道?

    [第十卷第一百二十九首]

    普罗阇婆提13

    起先出现了金胎14;

    他生下来就是存在物的唯一主人。

    他护持了大地和这个天。

    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

    他是呼吸的赐予者,力的赋予者;

    一切听从他的命令,天神们听他的命令;他的影子是不死,他的影子是死。

    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

    他以伟力成为能呼吸的,能闭眼的,

    能行动的一切的唯一的王。

    他主宰这有两足的和有四足的。

    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

    由他的伟力而有这些雪山;

    大家说海和河流15是他的;

    这些四方八面都是他的,是他的两臂。

    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

    由于他,天高强;地坚定;

    由于他,天宇支撑稳;由于他,天穹稳;

    他在空中使大气得流行。

    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

    呐喊的两军对垒求支持,

    心中颤抖着对他望。

    那里照耀着升起的太阳。

    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

    洪水那时来到世界,

    持着胚胎,生出了阿耆尼16;

    由此众天神的唯一精灵出现了。

    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

    他以伟力观察水,

    水持有陀刹能力,产生祭祀,

    他是众神之上的唯一天神。

    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

    愿他莫伤害我们,那位地的产生者,

    或者那位天的产生者,有真实的“正法”者,

    那闪烁发光的洪水的产生者。

    我们应向什么天神献祭品?

    生主啊!除你以外没有

    环抱这一切生物的。

    愿我们向你献祭的欲望实现!

    愿我们成为财富的主人!

    [第十卷第一百二十一首]

    伐楼那17(之一)

    这片光辉灿烂的大地,

    智慧的阿帝亚18统治一切伟大之物。

    我向至高的伐楼那祈求,

    他对敬拜之人慈爱安详。

    伐楼那啊,用精心的爱护赞美你,

    愿我们享有您最高的庇护。

    每天都颂扬您,像到来的祭火一般,

    愿每个早上牛羊满圈。

    统治一切的伐楼那啊,众英雄之神,

    愿我们在您的呵护之下。

    阿帝亚哟!我们永远忠于您,

    神啊,宽恕我们,接受我们的友谊。

    阿帝亚这位护持者,

    他让伐楼那统辖的大河流淌。

    没有疲惫,水流不止,

    在我们周围像鸟儿一样飞翔。

    就像把捆绑我的东西拿掉一样,把我从罪恶解脱出来吧,

    伐楼那,秩序的春天啊!让我们兴旺起来。

    不要让我编织之歌的丝线扯断,

    不要让我的作为在时候未到之时被粉碎。

    伐楼那,请远离我,劫去一切危险,

    恩赐接受我,您这神圣的主宰。

    切断我的忧虑,就像砍断拴牛的绳索,

    没有您我甚至连眼帘都张不开。

    请不要用那戕害罪人的可怕武器,

    来打击我们,伐楼那哟!

    不要让我们远离光明,到那流放之地。

    把憎恨我们的人全部粉碎掉。

    伟大的伐楼那哟!现在和未来,甚至到古昔,

    我们都会把我们的敬拜大声诵出。

    因为在您这位不可征服的神身上,

    您的身躯稳如高山,不可移动。

    把我的罪行挪走吧,国王,

    不要让我遭受别人的罪过。

    那么多黎明还要降临在我们身旁,

    伐楼那哟!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请指引我们。

    国王哟!无论是谁,亲戚还是朋友,

    在我们睡眠之中说要惊吓我,

    要是有狼或强盗想伤害我们,

    伐楼那哟!请您保护我们。

    伐楼那哟!愿我不要活到那个时候,

    亲眼看到我那富有、慷慨、亲爱的朋友的贫匮。

    国王啊,愿我永远不要缺少井井有条的财产,

    愿我们与英雄一起大声讲话。

    [第二卷第二十八首]

    伐楼那(之二)

    唱出庄严肃穆的歌曲,

    向帝国的统治者————荣耀的伐楼那————表示感激。

    他像戕害无辜者的人一样,

    把大地敲开,就像苏里亚19面前铺开了一层皮。

    他让空气弥漫在树梢,

    让母牛产奶,马儿跑得飞快。

    让人心有智慧,水域有火,

    天上有苏里亚,山中有索摩。

    伐楼那让那极大的酒桶口朝下,

    流过天地和中间的风层。

    困而用宇宙的统治之水浇灌大地,

    就像用水滋润大麦。

    伐楼那想要牛奶的时候,

    他滋润天空、大地直到大地之基。

    用雨云笼罩着山脉,

    英雄们使出活力放开了它们。

    我要宣布这位神奇之神的伟绩,

    荣耀的伐楼那,永恒存在的神主。

    他站在苍穹中,用太阳把地球测量出来,

    就像用一个标度一般。

    从来没有什么命令或阻止这一切,

    这位最智慧的神的伟大神绩。

    清澈透明的河流泛起洪水,

    把水注入不止一个大海当中。

    要是我们对爱我们的人犯了罪过,

    要是冤枉了兄弟、朋友或同志,

    我们的邻居,还是陌生人,

    伐楼那哟!请把我们的过失移开去。

    如果我们像游戏中的赌棍那样欺骗,

    愚蠢地干了错事,或故意犯了罪过,

    伐楼那,请像解开锁链一样,把这样罪行扔掉,

    让我们成为您永远的所爱。

    [第五卷第八十五首]

    毗首羯磨20

    他坐在那儿,像祭司21,圣人22,

    我们的父,奉献所有存在之物。

    通过他的愿望,得到一大笔财物,

    流传到地上人手里作为原型。

    他站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支撑他的是什么?又是怎样支撑的?

    毗首羯磨看见了这一切,

    造出了大地,用伟大显露出了诸天。

    他四边都有眼,

    四边都有嘴和足。

    他这位大神造出了天与地,

    用翅翼般的双臂把它们铸合在一起。

    是什么样的树,事实上是什么样的木造出了它,

    此中形成了天与地的样子?

    智者在您的神灵中探求答案,

    这神灵是他创造万物时所站居之地。

    您最高、最低的祭祀本性,

    这些在您的最里面,毗首羯磨哟!

    教导您的朋友祭祀,神主啊!

    高高在上接受我们的敬拜。

    毗首羯磨哟!请充满喜悦地接受

    这天与地敬奉的祭献。

    让我们周围的其他人生活在愚蠢之中,

    让我们拥有一个富有慷慨的庇护者。

    让我们今天向语言之神、思维敏捷的毗首羯磨,

    祈求他保佑我们的劳动。

    愿他能慈爱地听到我们所有的祈祷,

    帮助我们,他的作业是正义之业。

    [第十卷第八十一首]

    因陀罗

    他为崇高神灵之主,拥有大力,

    他是众神的庇护者。

    因为他的勇武,他的呼吸便让两界发抖。

    这就是因陀罗哟!

    他让摇摇晃晃的大地稳如磐石,

    他让骚动不安的大山平息下来。

    他测量出中间空气层,支撑着天,

    这就是因陀罗哟!

    他杀掉了巨龙,放开了七条河流,

    从瓦拉洞里赶出来母牛。

    在两石间击出火,勇士战场上的破坏者,

    这就是因陀罗哟!

    他使宇宙发抖,

    他赶跑了卑微的魔鬼。

    他像赌棍收取赢物般地抓住敌人的财富,

    这就是因陀罗哟!

    人们问道,这可怕者,他在何处?

    人们说起他,他却不是那样。

    他像鸟儿一样把敌人的财物卷走。

    虔信他吧,因为他就是因陀罗哟!

    穷人、底层人、祭司和颂扬他的恳求者,

    喜欢他这位爱苏摩酒者,为他准备好之人,

    他是这些人行动的煽动者,

    这就是因陀罗哟!

    在他最高统治下的是

    马、战车、村民和奶牛。

    他产生了太阳和拂晓,引导着诸水,

    这就是因陀罗哟!

    两支大军短兵相接,冲他呐喊,

    两敌有强有弱。

    两者向他祈求登上一辆战车,

    这就是因陀罗哟!

    没有他的帮助我们的军队不会战胜,

    战斗中他们祈求他的救助。

    对他而言,世界只是一个临摹,

    他摇动万物使其不动,

    这就是因陀罗哟!

    他们还不知自己的危险,

    他就用猛掷的武器击倒了众多悲哀的罪人。

    他不宽恕激怒他的人的鲁莽,

    他杀掉了达斯宇,

    这就是因陀罗哟!

    他住在众山之中,

    他在第四十个秋天发现了娑罗巴拉。

    他用力量杀掉巨龙,那个魔鬼躺在那儿,

    这就是因陀罗哟!

    他用七道缰绳放开了七条大河,

    随意流向各方。

    大臂力神啊!丈量上天时把罗黑那23撕成碎片。

    这就是因陀罗哟!

    就连天地都在他面前弯腰,

    他一呼吸大山就发抖。

    众所周知喜喝苏摩酒,

    带着雷电,操着弩箭,

    这就是因陀罗哟!

    他恩赐帮助,他酿造、猛饮苏摩酒,

    他是祭祀者、歌唱者。

    祈祷颂扬他,把我们的奉献————苏摩酒倾倒给他,

    这就是因陀罗哟!

    你很凶猛和真诚,

    把力量赋予酿造、倾倒奉献之人。

    愿我们永远成为你的朋友,因陀罗,

    跟我们的英雄一起大声颂赞您。

    [第二卷第十二首]

    人类颂歌

    布卢沙24有千首,

    有千眼,有千足;

    他从各方包围了地,

    还超出了十指。25

    唯有布卢沙是这一切,

    过去的和未来的;

    而且还是主宰不死者,

    和超越借食物生长者。

    他的伟大是这样,

    布卢沙比这更强;

    他的四分之一是一切存在物,

    他的四分之三是“不死”在天上。

    布卢沙的四分之三向上升了;

    他的四分之一在这里又出现了;

    由此他向四方扩散,

    向着进食者和不进食者。

    由此生出毗罗陀26,

    在毗罗陀之上有布卢沙;

    他生出来就超越了

    地的后方和前方。

    当天神们举行祭祀时,

    以布卢沙为祭品;

    春是它的酥油,

    夏是柴薪,秋是祭品。

    他们在草垫上行祭祀,

    灌洒首先降生的布卢沙;

    天神们以此行祭祀,

    沙提耶27们,还有仙人们。

    由这献祭完备的祭祀,

    聚集了酥油奶酪;

    造出了那些牲畜,

    空中的,森林的和村庄的。

    由这献祭完备的祭祀,

    产生了梨俱(颂诗)、娑摩(歌咏);

    由此产生了曲调;

    由此产生了夜柔(祭词)。

    由此产生了马;

    还有那些有双行牙齿的;

    由此产生了母牛;

    由此产生了山羊、绵羊。

    当他们分解布卢沙时,

    将他分成了多少块?

    他的嘴是什么?他的两臂?

    他的两腿?他的两足叫什么?

    婆罗门28是他的嘴;

    两臂成为罗竭尼耶29;

    他的两腿就是吠舍30;

    从两足生出首陀罗。31

    月亮由心意产生;

    太阳由两眼产生;

    由嘴生出因陀罗和阿耆尼;

    由呼吸产生了风32。

    由脐生出了太空;

    由头生出了天;

    地由两足,四方由耳;

    这样造出了世界。

    他的围栅有七根,

    还造了三七(二十一)柴薪,

    当天神们将那祭祀举行时,

    缚住了布卢沙牲畜。

    天神们以祭祀献祭祀;

    这些就是最初的“法”。

    那些伟力到了天上,

    有先前的沙提耶天神们在那里。

    [第十卷第九十首]

    慷慨

    神还没有下令让我们饿死,

    就连吃饱喝足的人,死亡也以各种样子来到。

    慷慨者的财富永远不会浪费,

    不施予者将找不到宽慰之物。

    穷人来乞求面包,脸上带着痛苦神情,

    存有食物之人,硬着心肠不施,

    即使这人从前曾为他服务,

    这样的人找不到宽慰他的人。

    乞丐来到他这儿索要食物,身体虚弱,

    施予者慷慨大方。

    战斗的欢呼声中他胜利,

    在未来的麻烦中他结交了一位朋友。

    朋友、同志来哀求食物,

    非但不给予,还让他走开,

    这样无家可归的人,反而去寻求陌生人的帮助,

    这样的人不是朋友。

    让富者满足贫困的哀叹者,

    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财富轮流转,

    正像不停转动的车轮。

    蠢者不劳而获的食物,

    这样的食物————说真的————将会把他毁掉。

    他不赡养可信赖的朋友,没有人会爱他。

    无人与之分享食物者罪行很大。

    犁铧犁地长出了养育我们的食物,

    用它的犁铧穿过了经过的土地。

    言语胜过沉默的婆罗多,

    慷慨的朋友胜过不施予者。

    单足者远远超过二足动物,

    两足动物捕捉到三足者。

    四足动物听到两足动物的呼唤,

    来到那儿站住,看五足动物在何处聚合。

    双手都相似,劳动不一样。

    同样的奶牛产量不一样。

    就连双生子力量和活力也不同,

    就连两位亲属慷慨程度也不一样。

    [第十卷第一百一十七首]

    信心

    阿耆尼由信心点燃,

    祭品通过信心奉献。

    我们用颂赞之词,

    庆贺信心的快乐之巅。

    保佑施予者,信心哟!

    保佑愿意施予的人。

    保佑慷慨的敬拜者,

    保佑我说过的话。

    即使神灵对大力量的阿苏拉斯33有信心,

    这样我说出的这个希望,

    就在慷慨敬拜者身上实现。

    由瓦宇守护,祭祀的人走近信心,

    通过心灵的渴望和大量的信心,

    人们获得信心。

    我们要在黎明时分,

    还要在正午和日落时分,

    祈祷信心,

    信心哟!请赐予我们信仰。

    夜

    夜女神34来了。

    她用许多眼睛观察各处,

    她披戴上一切荣光。

    不死的女神布满了

    广阔区域,低处和高处,

    她用光辉将黑暗驱除。

    夜女神来了,

    引出姊妹黎明;

    黑暗也将离去。

    你今天向我们来了;

    你一来,我们就回到家里了,

    如同鸟儿们回树上进窠巢。

    村庄的人们回去安息,

    有足的去安息,有翼的去安息,

    连贪婪的鹰隼也安息了。

    请赶走母狼和公狼,

    请赶走盗贼,夜女神啊!

    请让我们容易度过去。

    装扮一切的,黑暗,

    明显的,黑色,来到我面前了。

    黎明啊!请像除债务一样除去它吧。

    我向你奉献,如献母牛,

    白天的女儿啊!请选中收下,

    这如同对胜利者的颂歌吧!夜啊!

    黎明

    这光来了,在所有光中最美丽。

    最光辉灿烂生出来了,各处光明一片。

    太阳35的升起驱散了夜晚,

    宣告了黎明的诞生。

    带着她那白色的光线,美丽明亮者来了,

    黑暗因她而消退隐去了。

    这两个永恒的同类,轮流着变幻色彩,

    两个天都在向前移动。

    这姐妹俩走着无止境的常道,

    受神的教导,轮流着来回。

    美丽的不同色彩,但一心一意,

    夜晚和黎明不相撞,也不停留。

    我们的眼睛看到快乐声音的明亮领导者,

    她光芒四射,显露出了门口。

    她搅动了这个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丰饶,

    黎明唤醒了每个生命。

    富丽的黎明涉足到蜷缩的睡眠者,

    一来为了享乐,二来为了财富或敬拜。

    那些看不到很远的人,

    所有生命都被黎明唤醒。

    有人向着权势,有人向着极高的荣耀,

    有人追求赢利,有人去劳作。

    所有人都有不同的使命,

    所有生命都被黎明唤醒。

    我们看见她在那儿,天上的孩童哟!

    清晰可见的少女,穿着闪亮衣装映红天空,

    地上珍宝的最高女神映红了我们,

    吉祥的黎明,这个早晨。

    她前面是无数的早晨,

    身后又是逝去的早晨之道。

    黎明一起来,唤醒了生命,

    她不会唤起沉睡中的死者。

    黎明点燃了阿耆尼,

    太阳的眼睛显露出了创造物。

    她唤醒人去敬拜,

    向神举行崇高的仪式。

    要多长时间,它们才会在一起?

    已经照耀的黎明和将来要照耀的黎明。

    她急切渴望从前的黎明,

    欣然与其他黎明普照大地。

    在我们之前瞻望黎明升起的人,

    现在已经逝去。

    我们现在活着的人看见了她的光耀,

    以后将要看到她的人临近了。

    追赶敌人者,生于律法,律法的庇护者,

    赋予快乐者,唤起所有悦耳声音者。

    吉祥,为神带来享乐果,照耀着我们,

    最明亮的黎明哟!这个早晨。

    从亘古永恒时候起,黎明女神已经照耀,

    到今天还在抛洒光芒,满载富丽。

    她将会照耀未来的日子,

    她永远照着自己的力量行走,亘古不变。

    她在天边上光芒四射,

    女神已经扯掉了黑暗的面纱。

    黎明驾着驯服的马车来了,

    她那紫色的马儿唤醒世界。

    她发出光芒万丈的光辉,

    带来滋养生命的祝福,露显出身形。

    无数凌晨的最后一个消失了,

    黎明升起了第一道拂晓的光线。

    起来吧!呼吸,生命,又来到我们身边,

    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来临。

    她为太阳留出了一道路线,

    我们已经来到了人类延长生存之处。

    祭司、诗人都起来了,

    用那颂歌赞美辉耀的早晨。

    富丽的少女啊,今天照耀着颂赞她的人,

    照耀着我们,并带来生命和后代。

    黎明产生英雄、奶牛和马匹,

    照耀着奉献祭品的人。

    那些人唱完快乐的歌儿,

    声音比瓦宇还要响亮。

    众神之母啊!阿帝提的荣光,

    祭祀的标志,高高地照耀下来。

    起来吧,赞美我们的奉献。

    我们丰富慷慨的奉献,使我们成为众人之首。

    黎明带来光辉灿烂的礼物,

    赐福那些颂赞、敬拜她的人。

    即便如此,愿米特拉、伐楼那赐予我们,

    还有阿帝提、辛都胡36,还有那天与地。

    《奥义书》37

    序言

    人们认为叔本华曾经读过《奥义书》波斯文版本的拉丁文译本,这影响了他对于世界作为意志和概念的哲学思索。我认为许多英国读者听到《奥义书》,也会把它与叔本华联系起来,如果不是与爱默生联系起来的话。“婆罗门”超验主义时代已经过去了,而W.B.济慈、乔治·罗素和许多当代诗人似乎对于《奥义书》神秘形而上的人、上帝和宇宙观怀有好奇之心。读《奥义书》时,许多人可能对济慈称一些学术译著中“使信仰停滞的多种语言混用、用连字号连接、拉丁化、曲解的、模糊的混乱状态”产生排斥情绪。此外,《奥义书》是关于宇宙的最早思考,包含有一些非常天真的教条以及后来发展得更为成熟的观点。它通常不太容易理解或欣赏,被学者的评述弄得更加糟糕了。这些学者作了琐细的分析,但古印度的森林圣人却分得不够细。因此,筛选时就有必要区别对待。从我个人来讲,我一直跟许多世界经典无缘,因为我年轻的时候碰巧看到的是一些作品的糟糕版本或译本。

    《奥义书》据说大多是在佛教时代之前写成的,尽管有些(本书选取的最后五个)可能写于公元前400年。它们代表着可能是三四百年来的发展,这一事实表明,不同的《奥义书》对于现代读者具有不均衡的价值。比如说,把目前卷本的第一篇与最后一篇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看出语言和思想上的差异。整部《奥义书》被当今印度人视为圣经,有学识的婆罗门人至今仍作为一种祈祷形式每日吟唱。然而,与《旧约》进行类比,应该使事情明晰起来。《旧约》各书代表耶和华的不同观点,他一会儿是部落神,一会儿又是最高统治者,一会儿报复式地妒忌凶狠,一会儿又慈善怜悯,这一事实对于基督教的一般信仰者没什么区别。信仰上帝是所有人的父的现代基督教徒有可能喜欢约书亚38的故事,他向上帝祈祷把太阳停下来,给他时间去把敌人消灭掉。

    严格意义上讲,《奥义书》是对于印度森林圣人世界体系的思索,由此跟《梨俱吠陀》颂诗非常不同。泰戈尔39说“正是对于生存意义的思索,才把颂诗的精神跟《奥义书》区别开来”。整部书散发出困扰地探寻现象背后的现实、个体灵魂和世界灵魂的问题的精神。终极自我是什么呢?宇宙的精神是什么呢?思维是什么?物质是什么?意识背后的个性是什么?最后,上帝是什么?他是超越的,还是无所不在的?数论派哲学家认为,世界包括两个原则,灵魂和物质世界(Prarriti,即大自然),而吠檀多哲学家信仰一个包容一切的整体。从这样的森林探讨中产生了这些书。这些问题就其本性来说令人烦恼,无论对古人还是对现代人都是如此。有两个重要的结论,第一,终极现实(即大梵)是不可理解的,它超越了所有的理解力。“他(个体灵魂)只能被描述为不,不!”第二个结果也是最重要的发现,即内在的个体灵魂(即自我)与外在的灵魂是相似的,通过发现这个真正的自我,人类从摩耶(即幻觉)中获得自由和解放。而且,正如泰戈尔指出的那样,整个方法太具智性,雅利安哲学的最后圆满可以在《薄伽梵歌》里找到。《薄伽梵歌》可能是在两百年之后写作的,当时对个人神的狂热虔诚代替了这些沉闷的思索。据佛教记载,在佛的时代(前563——前483年)有多达六十三个令人困惑的哲学流派,这就说明了佛对它们无用的推论和崇礼主义的厌恶。佛以巨人的形象出现,从人的角度攻击了同样的问题,宣讲了四层真理:人类有罪受,这个受罪有原因,有一种逃避,他的从幻觉、感觉和欲望解放出来的教义构成了这一逃避。在婆罗门教背景之下,佛教透现出方法和目标上的简朴清晰,但从《奥义书》里将会看到,佛的教义正是在这块土壤上自然地发展起来了。

    正是人类追求灵魂及其道德的“困惑的激情”似乎构成了《奥义书》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可以说今天可以忽略《奥义书》的最后寓意:

    “人谁衣太空,卷之似柔革,不知有神主,而谓苦可息。”————《白净识者奥义书》

    《奥义书》

    马克斯·马勒英译

    创世故事40

    太初,宇宙唯“自我”,其形为人(Purusha)。此人环顾四周,则舍己之外,别无所见。始呼曰:“此我也!”由是而有“我”之名。是故至今有被呼叫者,始必应曰:“此我也!”然后对人乃称其名。盖在此万物之先,已焚尽其一切罪恶,故彼称为“神我”。有如是知者,凡欲居其先者,必尽焚之。

    彼觉畏惧,故人独居,则畏惧。彼自问曰:“若舍我之外别无他者,我何所畏焉?”于是彼之畏惧消失。彼何所畏哉?唯有第二者,才有所畏惧。

    然彼无快乐。故人独居,则无乐。彼愿有第二者。彼之大,犹如一男一女相抱持,彼自分为二。由是夫妇生焉。故如雅若洼基夜所言,“故吾两之身,有如半片。”故此空虚为妇充满,彼与之相拥而人生焉。

    其妇思曰:“彼既从自身而生我矣,何以与我相拥耶?我其隐矣!”遂自化而为母牛。彼乃化为公牛,而与之相拥,于是生群牛。又化而为母马,彼乃化为牡马;又化而为母驴,彼乃化为牡驴,而与之相拥焉,于是而生蹄趾之兽。又自化而为雌羊,彼乃化为雄羊;又自化而为母羊,彼乃化为公羊,而与之相拥焉,于是而生山羊绵羊之属。————如是,凡有公母者,乃至于蝼蚁,彼皆创生之。

    彼知:“我确为造物,盖我创造此万物。”于是彼得造物之名。有如是知者,则存在彼造物之中。

    于是彼乃摩擦生火,以口(如火洞)和双手而生火。故此二者,因火洞内无毛也。

    是故人曰:“敬此神!敬彼神!”诸神皆为其显现彼所造,盖因彼即诸神也。

    凡此为湿者,皆彼自精液所造,而此为梭摩(Soma)也。此全宇宙,皆食物与食者而已。梭摩,食物也;火,食者也。此大梵之最高创造,盖因彼从优胜部分造诸神,从死者创造永生者。有如是知者,则存在彼之最高创造之中。

    太初,凡此宇宙皆无。而后有形和名而生。故曰:“彼叫某某,此人也。”故至今宇宙唯以形名显现,如说:“彼叫某某,此人也。”

    彼(大梵41或“自我”)进入宇宙万物之中,直至指尖,如刀之藏于刀架,如火之隐于壁炉中。

    彼不可见,可见则不全。彼呼吸,则名为气息;彼言,则为言语;见,为眼;闻,为耳;思,为意;凡此皆为其作业42之名也。人若敬此或敬彼,是不知彼者也,因彼一分也,人当敬拜彼为“自我”,盖因其中万有皆化为一。自我为万有之踪,由之而识万物。

    如循足迹而可追踪所失。人如是知者,则得荣耀与颂赞。

    其可贵有逾于子,可贵有逾于财,可贵有逾于其余万事万物,此“自我”深在内中。

    说有其他可贵之物异于“自我”者,彼将失其可贵之物,如其意将如是。人当敬“自我”为可贵者。有唯敬“自我”为可贵者,其所贵者弗失。

    或曰:人思以大梵明而将成为大全,则大梵所明由之而成为大全者,何物耶?

    太初,宇宙唯有大梵。彼唯知(其)自我,曰:“我为大梵!”故彼成为大全。故诸天中有如是觉知者,彼乃化而为此(大梵)。仙人者凡人者皆为然。涡摩提婆仙人见于此,唱言:

    “我曾是摩奴(月亮)兮,又是太阳!”此至,有如是知“我为大梵”者,则化为宇宙大全;是则虽诸天亦无能阻之,盖彼已化为彼等之“自我”矣。

    若有敬拜异神者,思神为一而我彼,是不知也。彼犹如诸天之家畜然。唯然,如诸牲畜之有用于人也,人人有用于诸天。若夺其一牲,固不悦,而况于多乎?故凡人之知此也,诸天不悦。

    太初,宇宙唯大梵独一。唯一则未显。彼乃创造超上权能,即刹帝利。诸天中为刹帝利者,因陀罗、波楼那、梭摩、楼达罗、帕遮尼亚、琰摩、密替豫、伊商那。固无高于刹帝利者。故邦君登位典礼中,婆罗门坐刹帝利之下。彼唯以此荣誉授予刹帝利族姓。唯婆罗门是刹帝利之归藏。故凡邦君至于尊极也,终亦依于婆罗门,为其归藏。有毁婆罗门者,是损已之归藏也。其所毁愈高者,其罪也滋甚。

    彼犹未显也,乃创造吠舍,生为天神,以顺序不同而称为:诸婆苏。诸楼达罗、诸阿底梯耶、诸维施涡提婆、诸摩楼多。

    彼犹未显也,乃创立戍陀族姓,为是普商,此土地即为普商。盖土地养物万物。

    彼犹未显也,遂创造超上法。凡为法者,乃刹帝利之权能,故无有高于法者,于是弱者以法而统服强者,如以邦君。故法者即为真理。故说真理者,人谓其说法;或说法者,人谓其说真理。如此,盖二为一也。

    是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戍陀。此大梵在诸天以火神显现,在人中以婆罗门显现。以(神道)刹帝利而为(凡人)刹帝利,如(神道)吠舍而为(凡人)吠舍,如(神道)戍陀而为(凡人)戍陀。故人唯通过火祭冀其将来在诸天之世界,在凡人则通过婆罗门。盖大梵以此二形而显。

    复次,人若舍离斯世,而未见己(“自我”)之世界,则此无祝福彼,以其未知也;如未读《韦陀》,或如未为事业。倘非如未知而为此世大功业,其末也必灭彼。故当唯敬“自我”为己之世界。有如是敬拜“自我”为其世界者,其功业不灭;凡彼所彼愿望,彼自“自我”尽造之。

    复次,此(无知之人之)“自我”为一切众生之所居世界。人奉献牺牲于此,“自我”化为诸天之世界。人而唱诵《韦陀》,化为仙人世界。人祭奠祖灵,且冀得后嗣,化为祖灵世界。人供给安居,布施饮食,化为凡人世界。人为牲畜求水草,化为牲畜世界。若野兽飞禽以至于蝼蚁,皆得依存养活于其家,化为凡此之世界。如人愿意己之世界得安乐,众生亦如是愿其人安乐,唯此为已知且经推断者。

    太初,宇宙唯自我,独一。彼愿望曰:“我愿有妇,则将有后代;我愿有财,则将作事业。”其欲望有如此者。欲望再多,其所得不多乎此。故至今独居之人,则愿望曰:“我愿有妇,将有后嗣;我愿有财,将为事业。”若其一者未得,则自思为不全。其为全心思,为其自我(夫);语言,为其妇;气息,为后嗣;眼,为人间之财,盖以眼见而有获;耳,为天上之财,盖以耳而得闻;身,为其事业,盖以身而行业。此为祭祀之事五,牺牲之事五,人亦五重,凡此世间万物皆为五重。彼如是知者,一切皆得焉。

    [摘自《大林间奥义书》]

    精微43

    “吾儿!如蜂之酿蜜,采集遥远花树之菁华,化此菁华为一液。

    “如菁华间无由分别盖或曰,‘我,此树之菁华也。’‘我,彼树之菁华也。’吾儿,世间一切众生,当其臻至于真者(熟睡或死亡时),不自知其臻至于真者,亦复如是。

    “世间彼等动物,或狮,或狼,或猪,或虫,或蜢,或蚋,或蚊,皆一一复为其所是者。

    “是彼为至精微者,此宇宙万有以彼为自性也。彼为‘真’,彼为‘自我’,施伟多凯也徒,彼为尔矣。”

    子曰:“愿阿父教我更多!”

    父曰:“吾儿!可也。”

    “吾儿!如此诸水也,东者东流;西者西注,出乎海,归于海,而化为海;如是于海中,而不自知我为此水也,我为彼水也。

    “吾儿!世间一切众生,当其来自真者,不自知其来自真者,亦复如是。世间彼等动物,或狮,或狼,或猪,或虫,或蜢,或蚋,或蚊,皆一一复为其所是者。

    “是彼为至精微者,此宇宙万有以彼为自性也。彼为‘真’,彼为‘自我’,施伟多凯也徒,彼为尔矣。”

    子曰:“愿阿父教我更多!”

    父曰:“吾儿!可也。”

    “吾儿!此大树也,若伐其根,则液出,而犹生也。若伐其干,则液出,而犹生也。若伐其杪,则液出,而犹生也。其生命由自我弥渗,吸滋润,敷荣华,挺然而立。

    “若其生命离其一枝,则其一枝萎;又离其一枝矣,则其一枝枯;更离其一枝矣,则其一枝槁;若离此全树,则全树绝矣。吾儿,正如是也,汝当知。”则曰:

    “唯生命已舍离,此身死矣,而生命不死也。

    “是彼为至精微者,此宇宙万有以彼为自性也。彼为‘真’,彼为‘自我’,施伟多凯也徒,彼为尔矣。”

    “阿父教我更多!”

    曰:“吾儿!可也。”

    “由彼无花果树摘一果来!”

    “此是也!阿父!”

    “破之!”

    “破之矣!阿父!”

    “其中汝何所见耶?”

    “殊微细之子也!”

    “再破其一子!”

    “破之矣!阿父!”

    “其中汝何所见耶?”

    “无物矣!阿父!”

    曰:“吾儿!此至精微者,汝所不见也,然由此至精微者,此一大无花果树而挺生。

    “吾儿!汝信之。是彼为至精微者,此宇宙万有以彼为自性也。彼为‘真’,彼为‘自我’,施伟多凯也徒,彼为尔矣。”

    子曰:“阿父教我更多!”

    父曰:“吾儿!可也。”

    “置此盐于水中,明晨复来见我!”

    彼依嘱为之。

    父谓之曰:“取汝昨夜置水中之盐来!”

    子于水中探之而不得,盖盐已尽溶。

    父曰:“汝由上边饮之。如何?”

    子曰:“咸也!”

    “汝自中间饮之。如何?”

    子曰:“咸也!”

    “汝由下方饮之。如何?”

    子曰:“咸也!”

    父曰:“弃之!尔来此坐。”

    彼坐已,而盐固常在。

    父乃曰:“诚哉!吾儿!汝于此身中固不能见彼‘真者’,然彼固在其中也。

    “是彼为至精微者,此宇宙万有以彼为自性也。彼为‘真’,彼为‘自我’,彼为尔矣!”

    “愿阿父教我更多!”

    “吾儿!可也!”

    [摘自《唱赞奥义书》]

    真正的大梵

    此皆大梵也。人当静定观此有形世界,此为万物从之而生,往焉而灭,依之而呼吸之世界。

    人为心志动物。人在斯世之心志为何,则其离世为何。故当其有此心志与信仰:

    才智者,以生气为身,以光明为形,以真理为念虑,以无极为自我,涵括一切业、一切欲、一切香、一切味,涵括万物而无言,静然以定。

    斯则吾内心之性灵。其小也,小于谷粒,小于麦粒,小于芥子,小于一黍,小于一黍中之实。是吾内心之性灵,其大,则大于地,大于空,大于天,大于凡此诸世界。

    斯涵括一切业,一切欲,一切香,一切味,涵括万物而无言,静然以定者,是吾内心之性灵者,大梵是也。而吾身后,将归于彼。有此信仰者无疑,将归于彼。说此言者,商质里耶44,商质里耶说此。

    [摘自《唱赞奥义书》]

    解放

    唵!于此大梵城(身)中,有一小莲花屋,中有小空间。此空中何有,是当探寻。此为人所当知者。

    诸人若曰:“在此大梵城中,有一小莲花屋,中有小空间,此空中何有,是所当探寻者也?是何者为人所当知耶?”

    则当答曰:“宇宙空间如此之大,此内心空间亦如此之大。天与地皆涵括其间,火与风,日与月,电与星,及斯世人之所有者,人所无者,皆涵括于其间也。”

    人若谓曰:“倘凡在斯世所有者,皆萃聚于此大梵城中,一切众生与一切欲望。若老年已至,消亡之,何物为所余者耶?”

    彼当答曰:“空间不与年俱老,不以身死而亡。此乃真大梵之城。愿望萃聚其中,此乃‘自我’,离乎罪孽,亦无老、死、悲、饥、渴。所欲者为所当欲者;所志者为所当志者。如人在斯世,依令而从役,依赖其所隶属者为生,或为一国,或为一分土田。

    “如在斯世以行业而得之物,有灭;如是,以在此世祭祀和功德而得之物,亦复有灭。是故,若人无知于自我及其真欲望而逝世者,于一切界皆无自由;若已知自我及其真欲望而逝世者,于一切界皆有自由。”

    [摘自《唱赞奥义书》]

    征服死亡

    一

    涡遮舍婆萨,愿望世间报,布施尽所有。其人有一子,名为那启凯也多。

    布施其时,子方幼年。施物予祭司,信心忽至那启凯也多,乃自思维:

    “牛已饮水、啮草、挤乳,且布施此等牛,生天必无悦。”

    他(知晓父已许诺布施尽其有,因而包括其子)于是对父言:

    “父施我与谁?”

    二问复三问。父乃答之云:

    “施尔与死神!”

    (祀事中言不可追。其言既出,必言而有信,遂施其子与死神琰摩。)

    子曰:“众中我行前,众人我行中。有何琰摩(死神)事,以我而为之?”

    “反顾前辈人,环顾望后人,众人皆如此。宛如田间黍,生人乃尔死。宛如田间黍,死落又重生。”

    (那启凯也多赴琰摩宅,无人见之。琰摩侍者告之曰:)

    “若有婆罗门,为客入人家,其客乃如火,和平祭祀水,息此火止。嗟尔太阳子!速取敬客水。”

    “若有愚蠢人,婆罗门在家,为客不奉食。凡其所愿求,财物与正义,敬事与善事,子女及家畜,皆为彼所坏。”

    (琰摩三日后归来,不受之。乃曰:)

    “三夜居吾家,为客未奉食。为酬三夜故,汝可发三愿。礼拜皈敬汝!祝我有福德!”

    二

    那启凯也多曰:“第一,愿乃父乔答摩,意绪遂安静,思念归和悦,怒嗔皆已彻。琰摩君!释我从君别,彼更欢我迎。”

    琰摩曰:“汝父阿豪多罗启·阿垄尼,释安如当初,夜睡宁以舒。见汝脱死口,怒嗔皆已除。”

    那启凯也多曰:“呜呼琰摩君!天界了无怖。君非在天界,呜呼琰摩君!天界亦无老可怖,饥渴留身后。忧患既已无,天上安乐趣。

    “呜呼琰摩君!有彼天上火,天界我敬信君。得居天界上,永生自有获。是我第二愿。”

    琰摩曰:“那启凯也多!我当为汝说,听我天上火,尔当知此火。到达尽世所蕴,其坚实支撑,潜藏至深隐。”

    琰摩乃为之说此火,是世界之始。祭祀用何砖,其数复何砌。那启凯也多,复述尽如旨。琰摩闻之欢,谓言更有以:

    琰摩中怀已欢愉,谓言“我今日更有以赠汝。此火以汝名,无数形色成。

    “有谁举之三,复与三者合(父、母、师);参与三行业(修习、祭祀、布施),斯人度生死。有谁知此火,有谁知此皆大梵生,崇敬神圣神,此人永得宁静。

    “人有此三焰,知此三重者,最先破死网,离忧在天乐。

    “此是天上火,那启凯也多!是汝第二愿。人言及此火,皆称唯属汝。更择第三愿,那启凯也多!”

    那启凯也多曰:“若人长逝已,众说多分殊。或谓彼仍在,或谓彼灭无。愿君以教我,明此知不诬。此为我第三愿。”

    琰摩答:“纵是诸天神,自古于此惑。此事非易知,其法微妙极。汝择其他求,于我幸无逼。那启凯也多!此愿尚可抑。”

    那启凯也多曰:“纵是诸天神,于此信多疑。亦复如君言,此事非易知。善为说此事,舍君更其谁?亦复有何求,而可同于斯?”

    琰摩言:“可求子与孙,寿皆百岁者;可求牛、象、黄金与骏马,蕃多无比;可求广大地,居住数世年,亦随汝意收成。

    “若汝思与汝求愿同,可求大年寿,还有财富丰。那启凯也多!汝可主大国,在此广大地。享受福乐事,我皆使汝得。

    “种种欲乐事,世俗罕能冀。凡此一切乐,任汝愿择之。美人载车乘,清吹世难得。吾皆以赠汝,取之侍汝侧。那启凯也多,死事莫再问!”

    那启凯也多曰:“此等世间乐,皆终迄明朝。诸根明敏力,以此潜摧凋。人生亦微幺,留君之车乘,女乐兼清谣。

    “人非财可慰,见君可求富,君主人乃生,三愿则如故。

    “况生低下世,人近其前,深知不朽永生者,老耄无尽年,谁欤于此间,复乐寿永延?

    “嗟呼琰摩神!天路中何有,其告我辈知!较此一求愿,深入玄秘义。那启凯也多,不欲其他赐。”

    三

    琰摩言:“善良是一事,愉乐迥不同。两皆强制人,旨趣非贯通。彼择善良者,何用不美崇。鸣取愉乐流,人生失无终。

    “善良与愉乐,两俱来就人。明智妙观察,宛转能辨甄。智者择善良,宁使欢乐屯。愚人因贪欲,故遴愉乐事。

    “那启凯也多,参透可欲事。虚相之欢乐,尔能弃无着,不入财富道。世间多少人,缠此竟沦落。

    “悬远两乖背,所谓明,无明。那启凯也多,我意尔求明。多少欲乐事,未能移尔情!

    “居暗无明内,私智居自狂。自视为学者,如盲导盲者,往复劳彷徨。

    “痴愚醉财富,凡庸如儿童,自不现天路。‘更无他世界,唯有此世趣。’如是思虑人,隶我归频数。

    “多人未得闻,多人闻而昧。更难有彼者,善教学以知‘彼’(自我),此为稀罕最。

    “庸者若说‘彼’,汝未善易知,任尔穷虑思。然非他人教,汝路无由之。‘彼’微深妙微,超轶智量规。

    “信由他教入,非可以理推。嗟汝吾爱徒,如汝易得知。汝也求真道,坚定志不移。似汝问学人,但愿常见到。”

    那启凯也多曰:“我知财富皆暂假,因无常物不能达永恒。那启凯多火,故我烨火光,以无常物而臻永常。”

    琰摩言:“所欲得具有,世界之奠基,权力揽无穷,彼岸安不危,声誉伟大扬,安立极远睡,凡此汝皆舍,智定忍不移……

    “‘明者’非所生,亦复无有死,不自何处来,无物自此生。太古为无生,恒常永存在。身躯可杀戮,未以杀戮毁。

    “杀者思能杀,所杀思被杀,二者俱无知,非杀非被杀。

    “微者逾妙微,大者逾庞大,‘自我’寓生灵,深藏在幽昧。祛欲悲情者,清净心意根,‘自我’见大奄。

    “‘彼’坐而远游,卧而无不至。是乐又超乐,舍我谁堪知?

    “无体居体中,恒常寓变中,伟大而遍漫。知者为智者,不为忧心悲。

    “‘自我’可得之,不以善辩才,不以领悟力,不以多学闻。唯‘彼’所择人,自体示可即。

    “不除恶行者,不自安宁者,不自敛止者,心意不静者,不可凭智慧,而得至‘自我’。

    “婆罗门可啖,刹帝利可饫,死亡为醯醢,谁知‘彼’之处?”

    [摘自《羯陀奥义书》]

    独一神

    独一张网者,统辖有权能,以其主宰力,护持此众生。彼为万物始,万物自彼成。得而知之者,此生为永生。

    独一楼达罗,所拜无二神。以其主宰力,统治着世界。彼立万人后,创造诸世后,保护诸生物。万物终尽时,卷裹起诸世。

    神为独一神,处处见其面,处处见其目,处处见其臂,处处见其足。彼以其臂翼,鼓铸此天地。

    彼创诸天神,又为护之者。是为楼达罗,万物主与圣人。曾是生金胎,愿彼赐智慧。

    楼达罗神兮!彼为慈爱神。相与无怒嗔,无显罪恶之。彼居山安者!示我福德身!

    嗟居山安者!手持弓箭张。用以发必中,作之为吉祥!嗟呼山中神,毋伤人与兽!

    大梵为更高,众生体潜隐。涵括遍万有,得知主宰者,永生庶可得。

    我知彼神人,如日超黑暗。知此越死神,舍其无他途。

    世间皆神充,其外无更高,其外无他异,其外无更小,其外无更大,独立如天树。

    彼超此世间,无形亦无苦。知彼得永生,昧者忧患迕。

    彼存面、头、颈,寓居万物心,遍漫世界中,无处不在神。

    彼为大神王,彼为主宰者,彼拥洁净力,直至万物边。彼为光明者,永远不消亡。

    彼大似拇指,常居众生心。情心、思心、超心皆可见。得以知彼者,永生庶可得。

    彼长一千头,千眼又千足,遍漫盖大地,十指又高之。

    一切独神我,已是和将是。主宰永生性,彼为食生类。

    其手、足遍及,头、目、耳遍及,遍漫盖大地。

    遍离诸感觉,又具诸觉功,万物之主宰,万物之大归。

    灵居九门城,天鸿外游翔。身为世界主,又为动静万物王。

    无手而摄持,无足而疾驰,无目而可窥,无耳而能听。而无知彼者,可知皆可知。凡夫名之曰原始大神。

    自我寓众生,深藏在幽昧。微者逾妙微,大者逾庞大。祛欲去情者,神主见大奄。

    余知此不衰,古老,遍是我,永恒而遍在,诸生永无堕。大梵明者言,彼是恒常者。

    [摘自《白净识者奥义书》]

    神无处不在

    彼(日)无形色,以定权能力,赋予众形色。为万物始终,终于消逝彼。维愿彼天神,赐我以智慧。

    维彼是火神;维彼是日神;维彼是风神;维彼是月神。彼是繁星苍穹;又为大梵身;维彼是诸水;造物之至真。

    汝为妇为夫,为童为稚女。汝为老父者,拄杖行蹒跚。汝生又以长,遍面对诸处。

    维汝是青鸟,赤睛绿鹦鹉。维汝蕴雷电,是季是大海。遍漫于万有,万物从汝起,维汝自无始。

    母性赤、白、黑,无从生而来。自身多相似,生子多样形。一公乐与嬉,其啄果实时,一公离其去。

    两羽相亲侣,同树栖一枝。一啄甘果实,一止唯视之。

    人栖同此树,坐叹忧苦衰。昧觉自无能,痴惑自伤情。时若见彼神主,得睹其荣耀,遂尔离忧苦。

    自我似苍穹,众神寓其中。若人不知彼,唱赞复何益?我辈知彼者,栖此心满足。

    唱赞与供奉,祭祀兼灵丹,过去及将来,《吠陀》之述作,凡此固皆是,摩耶主所拓;其余一于此,亦被摩耶缚。

    自性即摩耶。当知摩耶主,宇宙遍其仆。

    唯彼独安存,统辖万物源。万物居其内,万物离其散。彼为主宰者,彼为赐福者,神圣敬仰神。若人得见此,永静臻宁魂。

    楼达罗大圣,诸天为彼造,亦又护持之。彼为大先知,是为宇宙主。曾见生金胎,愿彼赐智慧。

    彼为天神主,支撑诸世界。二足四足类,皆彼为主治。此为大神仙,吾人当祭之。

    微逾微妙者,乃在混沌中。宇宙创造主,形色为无穷。唯彼独安存,万类皆涵融。若知此福神,安静得无终。

    彼在大宙中,唯是护世主。宇宙之真宰,隐秘居万有。在彼身心中,梵道神仙合。如若得知彼,乃断生死网。

    微妙过于酥,轻清似浮沫。知有此福神,隐匿万有中。惟彼独安存,万类接涵融。有知彼天神,尽解诸缠缚。

    巨灵创宇宙,常处人心内。对情心、思心、超心皆现。有能知彼者,永生庶可得。

    光亮升起时,昼夜乃俱泯。非有非无有,存者唯福神。“耀灵”可爱悦,是不变灭神。智慧出自此,自古为其因。

    无有超其上,无有在对方,无有居中间。彼自无匹对,彼名“大荣光”。

    无有见彼形,无谁能目见。居于情心中,对心、超心现。有能知彼者,永生庶可得。

    “彼是永生者”!遂尔求近彼。吁嗟楼达罗!君有慈颜仪。但愿常似此,于我长护持。

    吁嗟楼达罗!毋伤我于子!毋毁我于孙!毋损我牛马!毋害我生存!毋戮我英雄,以君之威怒!我辈以牺牲,奉君常祷诉!

    [摘自《白净识者奥义书》]

    神在人内

    至上之大梵,不灭又无极。是明与无明,二者其中匿。无明臻变灭,而明自永历。双主明无明,彼信为别一。

    唯彼独监临,统辖万物因。宇宙罗万象,万物于此妊。太古由斯起,智者胎黄金。是彼乃得见,育之以思心。

    天神张恢网,一一多方投。乃于此田间,彼复皆收尽。更化为主神,是主是巨灵。造诸神主,统治靡不周。

    如日照诸方,上下又左右。如是彼天神,神圣可敬仰。“自性”胎生者,独一皆统治。

    彼为独一神,监临万物象。是堪圆成者,功能与分订。

    《奥义书》密旨,《吠陀》中秘义,即是梵道源,大梵乃知此。天神与智士,自古已明是。彼等与之合,遂尔臻不死。

    彼具诸功德,求果乃造业。由其所作业,果报自享受。彼具一切形,备三德三道45。唯此生命主,流转随业操。

    低者亦别现,其细如豪芒。大唯似拇指,明亮如日光。赐有个性与思想,赐有超思与身形。

    发端百分一,一分又分百。当知性命微,又可至无极。

    彼非阴非阳,亦复非中性。凡所擅形体,一一与合并。

    以思、触、与情,彼为情命起。一随所作业,如欲、食所进体。此处或彼处,相续成形体。

    道成肉身者,依自德行选,粗细唯多形。以行业德行,以自我德行,作为结合因,见此又见彼。

    无始亦无终,原居混沌内。万物创造者,形色皆万种。唯彼独安存,万类皆涵融。人知彼天神,尽除所缠网。

    无体亦无称,可以持真性。创造有和非有,真神是仁慈。作成有分体,蜕身由此知。

    [摘自《白净识者奥义书》]

    认知神

    斯有万物源,思士说自性,他士说时间,是皆愚暗人。唯由神大力,旋转大梵轮。

    恒常固由彼,漫遍此万物。创造时间者,彼自为圣哲。具有诸德性,一切明智通。业运为主宰,地水火风空。

    彼即为此业,而后退藏隐。自我与实性,全与合为一;与一或为二,与三或与八。又合以时间,自我微妙德。

    始创诸业初,业与三德46结。分属此万有,无此皆灭业。诸业坏灭已,如实彼为别。

    彼为始起初,聚合灵与身,彼生其本因。彼超三时际,过去、现在与将来,又见是无分。众生崇拜彼,初敬可颂神。形色多样种,万有之真源,寓居吾心中。

    彼高于万物,时间与诸形。彼为皆异是,世界由彼转。福祉带来者,罪恶泯除者,福德主宰者,永生不朽者。知在自我内,护持万有者。

    吾辈识认彼,无上大自在,诸神为至尊,诸主至真宰,可敬宇宙神,超上真天神。

    彼之无因果,无见与彼同,不见超彼神。彼之最高能,显现呈多样。自性所具有,智力二者行。

    世孰为彼主,又谁能制彼?彼自无形相,万物因彼始。诸识有主宰,而彼又主之。无彼所从生,主宰更伊谁!

    彼神独一尊,譬如蛛吐丝,自性生元素。以此自隐幻,许吾归大梵。

    天神是独一,隐匿万物中。遍及诸界内,万物中自我。监临一切业,寓居万物内。见证者,察觉者,唯一者,彼无功德居。

    无为事物多,彼一为主宰。以其一种子,化之为万倍。智定人观之,见彼于已在。斯人得永乐,众士未几迨。

    常者中为常,智者中为智。彼虽为独一,欲乐赐多人。以僧佉,瑜伽,此因皆可度。知此是主者,解脱一切缚。

    彼处日不照,星月无光辉。无论世间火,闪电尚未及。彼投光明至,凡物得光辉。由彼之光明,万象斯昭示。

    唯彼一天鸿,彼亦如日阳,落入涛海中。真正知彼者,死域超骧之,舍此无他路。

    彼为造物者,彼为知万者,彼为自生者,彼为智慧者,彼为毁时者,彼为定功德者,透知万物情。彼为天人主,彼为三德主宰,缠缚存在因,解脱宇宙者。

    彼成由此体,彼为永生者,永为主宰者。遍入为遍明,守护此世间。永恒治此世,而无其他因,足以成统治。

    彼为唯一神,自智明光华。原始创大梵,授之以《吠陀》。我有解脱愿,皈依归往之。

    无分,无为,静,无疵,不染尘。永生最高桥,如火明烬薪。

    人谁衣太空,卷之似柔革。不知有神主,而谓苦可息。47

    以苦行之力,以天神之恩,彼白净识仙,已证大梵尊。以之教修士,无上清净度。于以足乐欣,正等仙人聚。

    吠檀多学中,劫初所宣说,无上秘密义。不可教躁人,不子,或不弟。

    若有此巨灵,无上敬爱神,如是爱师辈48;诉之诸教义,教义乃光大;诉之诸教义,教义乃光大。

    《薄伽梵歌》

    序言

    《薄伽梵歌》与印度教的关系,犹如山上训道与基督教教义的关系一样。《薄伽梵歌》被描述为“吠陀之精髓”。一位印度圣徒说,“所有的《奥义书》都是奶牛,神主就是挤奶者,阿周那是小牛,那些纯粹通晓之辈乃为饮牛奶之人。”

    《薄伽梵歌》最初是印度伟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第六篇的一部分。采用对话形式,是武士阿周那和驾驭他的战车者————其实就是“恩赐神主”克里希纳神的对话。般度诸子(阿周那即为其中一个)和他们的堂兄弟朵踰哈那及其兄弟————盲国王持国诸子之间的战争必然爆发,简言之,即班度族和俱卢之间的战争势在必发。就在开战之际,阿周那看到自己将要伤害自己的亲属,便拒绝作战。克里希纳神向他解释说,不会有人被杀死,因为人的灵魂会永远存活下来。谈话就此开始,一直扩展到十八章,涉及伦理和宗教问题的方方面面。他们谈到有为瑜伽、仪式和祭祀的根据、上帝在这个有形世界的显现,最后结尾是重要的训谕,接受克里希纳作为各阶层人的庇护神,他们都可以来他这儿找到和平和拯救。老盲国王眼睛看不到战斗,一位大圣人给了他视力,但他谢绝了,因为他不希望看到自己亲属之间的残杀。接下来,大圣人授予桑遮耶力量,让他在远处观看战场上发生的事情。因此,主要是在开头和结尾的地方,才可以看到桑遮耶有关战斗的评论,而阿周那和克里希纳神之间的问答————正如桑遮耶报告的那样————构成了作品的主体。

    整部书散发出印度思想和宗教氛围的气息,尽管有些教义,比如强调有为以及做事不考虑自私的利益而是出于对上帝的虔诚,尤其是否认唯物主义以及明显的《吠陀》式断言————万物背后的精神,是目前或现代世界极需的观点。不管怎么说,差异性与相似性同样重要,正因为《薄伽梵歌》是典型的印度宗教精神最重要的产物,它在印度的影响和地位才如此巨大。E.J.托马斯博士称之为“最伟大的世界宗教现象之一”和“印度宗教最早但仍是最伟大的里程碑”。

    对我而言,《薄伽梵歌》不具佛教《法句经》那样的魅力,但这并不是它对印度民族不太重要的原因。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印度思想从《奥义书》到《薄伽梵歌》的发展以及其愈发清晰的思想和愈发接近我们的思想方式。该作品大概创作于公元前二世纪,其大约日期不详。它在印度宗教思想中非常重要,因而每个政体都得与《薄伽梵歌》的教义相吻合。其中泛神论、一神论、有神论和自然神论交织一起。后来的作家们是否有所增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过去直到现在,印度人仍把这些教义作为宗教智慧的最终体现。西方高级批评家试图把《薄伽梵歌》中的几股信仰分离开来,“重新恢复”“原文”,这些尝试注定都非常愚蠢荒唐。有些学者则预设一个人只能拥有一种始终如一的信仰体系,这一体系必定是他认为最原初的体系,而忽略了这样的文本必定是许多影响潮流的综合,从而令其信仰者满意这一事实,他们因而尝试决定其原初构成的愚蠢任务。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世界可能是上帝,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位个人上帝,这是仅存在于学者们头脑中相当细微的区分。《薄伽梵歌》的伟大力量在于这样的事实:它教导了一个“爱的信仰”,即对一位个人神克里希纳的虔诚(bhakti)。克里希纳的最后寓意是:“当您超脱了所有达摩,就来祈求我的福佑,我将求您出罪恶之海,请不要悲伤不要忧愁。”(第18章,66)

    这样公开表白的印度宗教精神不应该由梵语学者来翻译,而应该由印度信徒翻译,因为后者谙熟这一语言,并与其教义精神吻合,他知晓不同诗节对印度人————直接简单————意味着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

    《薄伽梵歌》耗费了许多译者充满深情的辛劳,许多优秀的译本才得以存在,比如莱昂内尔、D.巴雷特的《主歌》(坦普尔经典)有很长的序言和翔实的注释,E.J.托马斯的《神主之歌》(东方智慧系列),安妮·贝赞特的著名译本(神智学出版社),埃德温·阿诺德的《神仙歌》(特里尔本涅),M.M.查特济的《主歌》(休斯敦),有评注和与基督教圣典的参照,还有泰朗的东方圣书所作的学术翻译。但我却挑选了斯瓦米·帕拉曼纳达(吠檀多中心)的译本,因为我觉得,与其他译本相比,该译本表现出了语言的娴熟通畅以及对思想内容的深刻理解,这样的结果正像应该出现的那样,是一个易懂、表达力强的成熟译本,没有学术翻译的笨重,或是过火翻译的个人释意。正如该书编辑所言:“文字一定被精神阐明了;任何人读了这个译本,都会相信,理智、情感和生命都已经融入翻译之中。”这是极高的赞誉之词。我保留了斯瓦米·帕拉曼纳达的脚注。

    《薄伽梵歌》

    斯瓦米·帕拉曼纳达英译

    第一章

    持国问道:

    1.桑遮耶!我方将士和般度诸子,聚集于圣地俱卢之野,奋奋欲战的他们干了些什么?

    桑遮耶说:

    2.难敌见到般度诸子的军队已经摆好了阵势,便上前告诉他的老师:

    3.您看,您那聪颖的高足都鲁波陀之子部署了般度诸子的庞大队伍。

    4-6.军中善射的英雄比比皆是,阵前都如同伟大的勇士毗摩和阿周那,其中有尤尤坦那、维罗陀以及都鲁波陀。再就是骁勇的逖施计都、掣岂丹那、英勇无畏的迦尸之王、布卢芝和恭底波遮,以及尸卑这位人中豪杰。刚勇无畏的尤坦曼牛、英勇果敢的乌多没赭、缫婆陀之子和陀劳波提诸子,个个勇武而战绩赫赫。

    7.最优秀的再生者49,也要听听我们这边的豪杰哟!那些英勇的将领,我这就把他们的名字讲给您:

    8.有您、毗湿摩、迦尔纳、战无不胜的羯利波、阿湿婆他摩、维羯那,还有索摩达多之子缫末陀底。

    9.还有许许多多善战的英雄,手执各种兵器,都能为我捐躯舍生。

    10.我军由毗湿摩率领,兵力却非常稀松。而由毗摩率领的敌军,兵力却很充沛。

    11.诸位将士!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保卫我们的统帅毗湿摩!

    12.俱卢族元老(毗湿摩)和诸位尊长,顿时犹如狮吼大声呼喊,吹响了螺号,这使朵踰檀那王好生喜欢。

    13.顷刻间,号角齐鸣,大鼓小鼓响作一片,诸多声响热闹非凡。

    14.此时,摩闼婆(克里希纳)和般达婆(阿周那)乘坐着巨大的战车,几匹白色骏马挽络待命,他俩也吹响了天赐贝螺。

    15.赫里史给舍50(克里希纳)吹的旁伽涅,檀南遮耶51(阿周那)吹的是提婆达多52,那位功绩显赫的乌里乔陀罗53吹响了他的螺号旁陀罗。

    16.恭底之子坚战王吹响的是胜无涯,无种吹的是妙声,偕天吹的是宝石花。

    17.最优秀的射手迦尸王,伟大的英雄施康底,逖施特丢幕那、维拉陀,还有不可战胜的萨铁基。

    18.都鲁波陀、陀劳波提诸子、力大无穷的缫婆陀,吹起了各自的贝螺。大地之主啊!

    19.这声音震天动地,使持国诸子肝胆欲裂。

    20.此刻,大地之主啊!般度之子(阿周那)以猿帜为旌旗,看到持国诸子摆好阵势正准备挥戈进攻,便挽起他的弓,对克里希那讲起了下面的话:

    阿周那说:

    21-23.阿逸多(不变的阿里希纳)哟!把我的战车赶到急切开战的两军中间,让我看看战争一开始我将和谁上阵交战。看看集聚在这里跃跃欲试的将士,他们想在战争中讨好心肠狠毒的持国之子。

    桑遮耶说:

    24-25.婆罗多哟!听了古塔给舍54(阿周那)的上述之言,阿里希纳便把那乘战车赶到了两支大军中间。面对毗湿摩、德罗纳,面对许多王国的国君,克里希纳说:帕尔特(阿周那)!你看集结的俱卢人群!

    26.帕尔特(阿周那)向那边摆阵的人群看去,映入眼帘的是:祖辈、父辈、舅父、兄弟、表兄、子孙、朋友、老师都站在对面。恭底之子还看到了他的岳父。

    27.恭底之子(阿周那)看到两支大军中间尽是列阵以待的亲属。于是便产生了强烈的怜悯之情,他将悲哀的心情作了如下陈述:

    阿周那说:

    28.克里希纳!我看到的是在那里列阵欲战的亲族,感到四肢发软,口干舌燥;

    29.浑身发抖,毛发悚然。乾提婆(弓箭)从我手中滑落,浑身发烫。

    30.凯舍婆(克里希纳,凯舍的杀戮者)!我两腿站立不住,心烦意乱没了主张。我看到了各种不祥的征兆。

    31.克里希纳!上战场屠杀自己的亲族,什么好处我都看不到。我不希望胜利,也不愿获得王国和享乐。

    32-34.我希望获得王国、幸福和享乐,是为了这些列阵以待的人们,众师长和岳父,诸位祖父和父亲,还有内兄和内弟,以及亲朋和子孙。而他们却要为战争献性命抛财富。歌温陀(克里希那)!王位、欢乐和生命,对于我们又有什么用处?

    35.即使这些勇士冲来将我杀戮,我也不愿意杀死他们。即使是为了三界的王位,我也不愿意杀死他们。更何况是仅仅为了大地,摩涂苏陀那!

    36.瞻纳陀那(克里希纳,赋予兴旺和救赎者)!杀了持国诸子,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杀死了那些罪人之后,罪过也就归属于我们。

    37.因而我们不该杀害持国诸子!他们是我们的亲属,摩闼婆(克里希纳)!杀了宗亲还谈什么幸福?

    38.我们的敌人因为贪欲把他们的心窍迷惑,他们看不到杀灭亲友的罪过。

    39.瞻纳陀那哟!如今我们看到了毁灭宗亲的罪恶,为什么还不赶快挣脱?

    40.宗族一旦毁灭,传统的宗法必废。宗法一废,邪恶就会将全族支配。

    41.克里希纳哟!邪恶泛滥,家族的女子便会失贞。女子一不贞,种姓的混乱便会产生。

    42.混乱会招致地狱之祸,降灾于毁族者和宗亲,因为无人举祭供奉饭水55,祖先也会跟着他们倒霉。

    43.毁灭宗族者造成这些罪过,导致种姓混乱。它使传统的种姓之规丧失,它使传统的宗族之法溃崩。

    44.瞻纳陀那哟!我们曾经听说:毁了宗法的人们,永住地狱,这确凿而毫无疑问。

    45.哎呀!我们竟然横下心来去招致不容宽恕的罪过,为了贪求王权和享乐去诛戮自己的宗亲。

    46.如果说持国诸子用武器把我杀死在战场,我将放下武器而不抗争,如此倒觉得坦然舒畅。

    桑遮耶说:

    47.阿周那在阵前说了这番话,说完他心里万分悲伤,于是他扔掉手中的弓箭,一屁股倒坐在车座上。

    上述为《薄伽梵歌》第一章,名曰“阿周那的忧伤”。

    第二章

    桑遮耶说:

    1.阿周那满怀怜悯之情,心中充满悲伤,眼里泪水汪汪,摩涂苏陀那(克里希纳)对他说了下面的话:

    薄伽梵说:

    2.阿周那哟!在这紧要关头,你怎么会产生这种不良的思想!这不是高贵的人所应有,更不是升天之道,反而会招致毁谤。

    3.不要屈服于软弱,帕尔特!这对你的身份很不合适,敌人的惩罚者!站起来吧!快抛弃你心中的卑微怯懦。

    阿周那说:

    4.毁敌哟!摩涂苏陀那(克里希纳)!毗湿摩值得尊敬,德罗纳值得推崇,在战场上,我怎么能用羽箭向这两位值得敬佩的人进攻?

    5.我宁愿行乞,也决不诛戮那些拥有伟大灵魂的尊长。杀死了他们,我们享受的财富和欲望将会沾上血渍。

    6.是我们战胜他们,还是他们战胜我们,二者哪一种更好,我却搞不清。持国的儿子们就站在前面,杀死了他们,我们也痛不欲生。

    7.我的天性已被怜悯和郁闷控制,什么是我的本分,我实在糊涂。请你(克里希纳哟!)一定告诉我究竟应该怎么做?我皈依你,请教导我!我是您的门徒。

    8.即使授予我统治众神的权力,在大地上得到富饶无比的王国,我看也不能消除我的悲怆,这悲怆使我忧心如焚。

    桑遮耶说:

    9.古塔给舍(阿周那)这位敌人的惩罚者,对赫里史给舍(克里希纳)说了这些,便说:“歌温陀哟!我不打仗了!”说完他就陷入了沉默。

    10.在两军之间,阿周那正在忧愁伤感。赫里史给舍(克里希纳)面带笑容,打开话题向他进言。

    薄伽梵说:

    11.你嘴里说着聪明话,却为不应忧伤者忧伤。贤者不忧死者与尚存者。

    12.我未曾不存,你与诸王亦是如此。以后,我们大家也并非不存而亡。

    13.正如灵魂所寄宿的形体,经历童年、青年和老年;同样,灵魂也有形体的变更,对这一点,智者决不受惑乱。

    14.恭底耶!与物境接触,能给人带来苦乐寒暑,这些感觉来去无常,有始有终,婆罗多!你可要(勇敢地)忍住。

    15.人群中的豪杰哟!若感安详平静,接触物境不会烦恼。此人一定享有永生,把苦乐视为等同。

    16.无中不能生有,有中也不能生无。二者的自性与最后终极,唯真知者才能通晓。

    17.你要知道:不灭者遍及一切。永恒常存者,谁也不能把它毁掉。

    18.人体可以毁灭。宿于人体的灵魂,永恒常存,不可毁灭,不可言说。所以,战斗吧,婆罗多!

    19.有人认为它(自我)在杀伐,有人认为它(自我)可以被诛戮,这两种人都不懂得真理。因为它既不能杀,也不能被杀。

    20.任何时候它(自我)都不生不灭,曾经存在过,也不进入无。它不曾出生,它永恒常存,太始无变。形体可毁灭,它也不会灭。

    21.帕尔特!懂得它不生不灭,永恒常存,不曾出生,永远不变,那么他怎能使人杀伐?他又怎能诛戮别人?

    22.正如有人脱掉了旧衣,换上了新衣,同样,灵魂解脱了旧身,另入了新体。

    23.剑不能将它(自我)砍,火不能把它焚,水不能让它湿,风不能使它干。

    24.它的确不能砍、不能焚,它不能湿、不能干。它遍于一切、万劫不灭,它亘古长存、永恒不变。

    25.据说它隐而不显,不可言诠,绝无变异。因此,你就不该再忧愁伤感。

    26.即使你认为它不断地死和生,大力士哟!你也不该忧心忡忡。

    27.因为生者必有死,死者也必有生。所以,对不可避免之事,就不该如此忧伤。

    28.婆罗多哟!万物最初隐而不明,中间阶段它才显现,最后它又复归隐没。对此有何值得伤感?

    29.有人将它视为奇异,有人将它说成奇异,有人将它听成奇异,然而却无人将它听懂。

    30.灵魂宿于众生的体中,它永远不会受到毁坏。所以,婆罗多哟!对于芸芸众生就不必那样忧愁悲怆。

    31.即使从你自己的达摩56来看它,也不应该犹豫不定,因为对于刹帝利(勇士)而言,没有什么高于正义之战。

    32.那些刹帝利,帕尔特!他们却是那样的幸运,偶然遇到的这场战争,便是敞开的通天之门。

    33.倘若你不参与这次正义之战,就会丧失责任和盛名,就会招致罪恶的到来。

    34.世人就会永传你的恶名,对于高尚的人说来,恶名比死亡更加让人讨厌。

    35.勇士们将会这样认为:你因怯懦而临阵脱逃。那些曾经尊敬你的人,将会对你轻蔑。

    36.敌人也将对你进行毁谤,流言蜚语一定不会很少,你的能力也会受到怀疑,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苦恼!

    37.你若在战场上倒下,你将会升入天堂。你若能获胜,你将拥有大地。所以,请站起来,恭底耶!下定决心去战斗!

    38.你要视胜败等同,等同看待得失苦乐。快去打仗吧!不然,你就会招致罪过。

    39.帕尔特!以上所述是数论的哲学观点。现在我来讲解瑜伽思想,知晓了它,你可挣脱业(因果)的束缚。

    40.在此(瑜伽)中,业既始则不废,也不会有什么恶果。只要有少许瑜伽,便可免除巨大恐惧。

    41.俱卢难陀那!本质为判断的智慧,只有一种。无判断能力的智慧,种类繁多,无穷无尽。

    42.帕尔特!喜欢蠢材的巧语花言,只信吠陀经典,声称:“其他皆无”。

    43.那些蠢材利欲熏心,视天57为最高目标。为了达到享受和荣华的目的,做烦琐的特殊仪式,其作为只会导致生和业的报应。

    44.其心为美辞所迷惑,故耽于富贵和享乐。此人不可入三昧,又不可冥想我。

    45.吠陀讲三德58的内容,阿周那哟!愿您从三德中得到解脱,愿您要坚持永恒真理、脱离双昧(苦乐冷热),丢掉财产幸福,只专注于自我。

    46.在洪水遍地的时候,一口井的用处能有几何;对于有学识的婆罗门,全部吠陀的用处就有几多59。

    47.您的责任就在于履行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要追求它的结果。切勿使追求业果成为动因,也不需要将那无为执着。

    48.如果您舍弃了迷恋又坚信瑜伽,那就该履行你的职责,檀南遮耶!对于成功失败应该等同看,等同看待也就是所谓的瑜伽。

    49.檀南遮耶!若把有为(追求业果)与智瑜伽相比,确实差得很远,所以,您要在智慧中寻求庇护!而贪求业果的人显得卑微可怜。

    50.在此生中,有智慧的人将把善恶全都抛掉,因此,您要修习瑜伽!在有为中瑜伽则是诀窍。

    51.有智慧的那些智者将业的结果全部舍弃,他们解脱了生的束缚,达到了无灾无难的境地。

    52.将来,当你的智慧超脱了迷惑的疑团,您就不会再被已闻和将闻的事情惑乱。

    53.你那判断事物的能力被吠陀经文弄得迷乱颠倒,一旦它坚定地处于三昧,您就会把那瑜伽得到(数论或与神结合)。

    阿周那说:

    54.凯舍婆!已经入定的智慧坚定者如何形容?智慧坚定者如何说话?如何安坐?如何行动?

    薄伽梵说:

    55.当摒弃了心中的欲望,而又满足于自我,帕尔特哟!这时候,他才被称为智慧坚定者。

    56.处忧患不为忧患所惊,居安乐不为安乐所动,抛却情欲、畏惧和嗔怒,此人才称为智慧坚定之圣。

    57.无论逢吉祥还是遇凶险,既不喜悦也没有怨憎。对于任何事物均无爱意,此人的智慧方称为坚定。

    58.犹如乌龟从四方缩回肢体,而将诸根抽离于根境。这种闭锁所有感官的人,他的智慧才称得上坚定。

    59.对于戒食的人说来,物境虽去其味尚存。当体验到无上我之后,原有之味将消失净尽。

    60.恭底耶!即使是一个智者,一个奋发努力的人,那躁动不安的诸根,也强烈地诱惑他的心。

    61.专注我的人既然控制了诸根,就应该继续将瑜伽修行。一个完全控制了诸根的人,他的智慧才算是坚定。

    62.一个人思念诸种物境,对物境的迷恋便会生出。由迷恋则能产生欲望,由欲望又会产生嗔怒。

    63.由嗔怒再生出迷惑,因迷惑而记忆消散。记忆消散而智慧泯灭,智慧一灭他就完蛋。60

    64.人若携诸根漫游于根境,诸根屈服于自我而远离爱憎。这样一个自我克制的人,便可以获得安逸平静。

    65.当放逸平静出现之后,各种痛苦则会全部消除。这种心境平静的人,智慧很快就能显露。

    66.不坚持瑜伽则无智慧,不坚持瑜伽则无专注。无专注者则无平静,无平静者何谈幸福?

    67.因为诸根如若躁动,心将随之波动不安。波动之心会夺走智慧,犹如风卷水中之船。

    68.因此,无论于何处,都应使诸根脱离根境。诸根脱离根境者,其智慧才称得上坚定。

    69.众生沉睡的夜晚正是克己者清醒的时间,众生清醒的时间则是善察仙人的夜晚。61

    70.犹如千流入大海,盈溢之海无波动。诸欲进入无欲者,所得到的是平静。诸欲进入贪欲者,所得却是不安宁。

    71.如若有为而无所求,既无我所亦无我慢,诸种欲望全被弃绝,那他会有平静安恬。

    72.这就是梵界(绝对真道),帕尔特!达到了此界,则无愚。如能安住于此界,寿终则能达到梵涅槃。

    上述为《薄伽梵歌》的第二章,名曰“数论和瑜伽”或“智慧之道”。

    第三章

    阿周那说:

    1.瞻纳陀那!凯舍婆(克里希纳)!如果您认为智慧比有为更加优越,那您为什么还劝我从事可怕之业?

    2.您那似乎混乱的言辞62把我的头脑弄得糊里糊涂。请快给我以明确回答,好让我靠它获得更大幸福。

    薄伽梵说:

    3.在此界有两种信仰,很久以前我就将它阐述。安那客!一种属于数论派,它借智慧瑜伽立其足。一种属于瑜伽派,而以有为瑜伽为基础。

    4.一个人不从事任何事业,也不能达到无为的目的。如果单是通过舍弃,也不能将那成功获取。

    5.无论谁如果完全休止无为,他就连一瞬间都不能维持。人之所以有为而不由自主,乃因受出于原质的三德驱使。

    6.所有业根虽被克制而心却盘旋于根境,这个本质愚昧的人,只能给以伪善之称。

    7.有人用思想克制知根,实践有为瑜伽而靠业根。他没有一丝一毫的迷恋,阿周那!他便是高尚之人。

    8.由于有为胜于无为,所以您一定要为之!对于无为的人说来,连身体都不能维持。

    9.除为祭献63的事情之外,这个世界均受业的束缚。恭底耶!你要为祭献而为!如此你就可以将迷恋解除。

    10.远古,生主创造了众生和祭祖,而后便说出了如下言语:“愿祭祀成为你们的如意牛64!将来你们要靠它繁衍生育。”

    11.“你们要用祭祀供养众神!众神也要将你们抚育。神和人彼此相互滋养,你们将获得最大裨益。”

    12.“依靠祭祀维生的众神,将给你们所渴望的享受。”只受神的恩施而不回报,这种人只能算是小偷。

    13.食祭祀余物的善人,免除了各种罪过。为自己烹煮的罪人,只能自食其恶果。

    14.众生依食而生,食物来自雨水,雨水出于祭祀,祭祀源于有为。

    15.要知道,业生于梵,梵由不灭所生。因此,遍于一切之梵,永远处于祭祀之中。

    16.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在此界人若不去顺应,却一味作孽纵欲,帕尔特!这种人活着亦属虚生。

    17.人若满足于自我,只从自我寻求欢乐,唯于自我尝到甘甜,那么他将无事要做。

    18.在此界,他决不靠有为去得到什么,也不靠无为失去什么。对于这样的人说来,则没有东西要向万有索取。

    19.因此,您不要有任何迷恋,经常从事应当从事的事业。从事其业而无迷恋的人方能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

    20.以禅那迦65为首的那些人,通过有为获得了成功。所以,您着眼于世界幸福,也该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21.无论高贵者做什么,平庸者也都做什么。人们之所以仿效他的作为,是因他树立了作为的准则。

    22.帕尔特!在三界之中,我没有应得而未得之物,也没有任何应为之业,然而我仍然在业中忙碌。

    23.因为假如我在业中,不是不知疲倦地劳作,人们就会完全循着我的道走。啊!帕尔特!

    24.假如我休止不为,诸界则会崩溃毁坏。66我就成了种姓67混乱的制造者,众生也会遭到灭顶之灾。

    25.婆罗多哟!愚蠢的人劳作而迷恋于业。智者不应迷恋于有为,一心只想造福于世界。

    26.愚者虽然迷恋于有为,智者也不要使其思想混乱。从事诸业而坚持瑜伽的智者,应使其从事诸正义业。

    27.三德隶属于原质,诸业均由三德所做。心灵被我慢迷惑的人,才认为“我是做者”。

    28.大力士哟!真道者!德业(品质、诸根和有为)本有别,谁对这种本质已经了然,认为“诸德运行于德中”,谁就不会陷入迷恋。

    29.因其为原质的三德所惑,才对三德之业产生迷恋。这些知之不全的愚夫,全知者不应将其扰乱。

    30.您将诸业献给我,心里只念纯自我,离却欲望68亦无我所69,焦躁之情已经平息。战斗吧!阿周那哟!

    31.那些虔敬笃信之士,永远听从我的劝说,他们没有丝毫怨恨之心,那定将从业中获得解脱。

    32.不听从我的教诲者,总喜欢吹毛求疵,那些白痴毫无头脑,须知,他们定将泯没殄逝。

    33.即使是一位贤哲,也得随其原质而行,众生也得顺其原质,那强制不为尚有何用?

    34.爱憎皆属于知根,二者都基于根境。它是人们的仇敌,故不当受制于爱憎。

    35.自己的达摩虽然有些缺陷,也较善施他人之达摩优胜。履行他人之达摩确有危险,顺应自己的达摩虽死犹荣。

    阿周那说:

    36.然而,瓦湿内耶(阿里希纳)!究竟是什么强迫人们去作孽?似乎有一种力量使人违愿。

    薄伽梵说:

    37.一种是罪大恶极的嗔怒,一种是毁灭一切的贪欲,二者皆由罗阇之德(情感品质)产生,在此世二者皆为仇敌。70

    38.正如火由烟所遮,明镜由灰尘所蔽,胎儿由子宫所包,智慧则由二者隐匿。

    39.恭底耶哟!贪欲之火难以满足,智慧则由欲火蒙蔽。难以满足的贪欲之火,永远是智者的大敌。

    40.诸根、心识和智力,被认为是贪欲的住所。贪欲靠三者蒙蔽智慧,并将那灵魂迷惑。

    41.因此,婆罗多的俊杰哟!你首先控制诸根。你要抛弃罪恶的贪欲,因为它能把智、识毁灭。

    42.众说诸根优胜,心识却在诸根之上,智力优于心识,而他(Atman,自我)则比智力更强。

    43.大力士哟!您既然明白了他高于智力,那您就要自己克制着自己,即克服以贪为貌的难克之敌。

    上述为《薄伽梵歌》的第三章,名曰“有为瑜伽”或“行业之道”。

    第四章

    薄伽梵说:

    1.这一永恒不朽的瑜伽,我曾对毗婆思万讲述,毗婆思万又授予了摩奴,摩奴又传给了伊刹瓦古。

    2.瑜伽就这样相互传承,王仙们这才将其了然。敌人的惩罚者(阿周那)哟!随着时间的流逝,瑜伽在这界长期失传。

    3.古代的这种瑜伽是最高的机密,因为您是我的好友和信徒,所以我就把它传给了你。

    阿周那说:

    4.毗婆思万生于前,而你却在他之后。我应该怎样理解瑜伽始于您的讲授?

    薄伽梵说:

    5.阿周那,往世您我皆历多生,以往诸生我全都知晓。敌人的惩罚者!您却对以往诸生全不明了。

    6.尽管我自己不生不灭毫无变化,尽管我是万有的神主,然而我是以自己的原质,靠自我的摩耶(神秘力量)生出。

    7.每当达摩衰竭,而非达摩盛行之时,婆罗多!那时候,我就让自己降生于世。

    8.为了保护善良,为了剪除邪恶,我每时必现,来重新建树达摩(美德与宗教)。

    9.我这神圣的生和业,谁要是真正将它懂得,谁就会在抛却身体之后,不再投生而是归溶于我。

    10.离却情感、畏惧和嗔怒的人,求我庇护、心中唯有我存在,他们靠智慧苦行得到了净化,而后便能进入我的性态。

    11.谁要是皈依于我,我就会满足他的愿望。帕尔特!在各个方面,他们都会沿着我的道走。

    12.在此界,人们崇敬众神,是希望事业获得成功。这是因为,在人世间,成就很快能从业中产生。

    13.是我依据不同的德和业创造了四个种姓。71要知道,我既是创造者,又是无为者且亘古常恒。

    14.我既不追求业的结果,又不为诸业所玷污。这样,认识我的人才不会受到业的束缚。

    15.业由欲求解脱的古人所为,这种情况你已经如实了解。了解之后,你就该从事曾由古人从事过的事业。

    16.什么是有为?什么是无为?即使智者对此也十分迷惑。我要给你讲讲什么是有为,懂得了它便能从邪恶中解脱。

    17.对于有为应该知晓,对于非为应该明了,对于无为应该懂得,有为之道确很深奥。

    18.谁能在有为中见到无为,又能在无为中见到有为,在众人中谁就算最有智慧。他是有确定智慧的人,是所有有为的真正实行者。72

    19.谁在从事诸业的活动中,把各种意愿全都舍弃,并用智火把诸业焚烧净尽,智者们就把谁称为智者。

    20.常满足亦无所赖,且不执着于业果,尽管在业中忙碌,却等于任事没做。

    21.诸贪求舍弃净尽,无欲望而制身心,唯借体从事其业,故不会罪过染身。

    22.随其所获皆大满足,超越双昧(苦乐寒暑),消除嫉妒,同等看待成功失败,纵然有为亦不受缚。

    23.无迷恋、却双昧,只为祭献而活动,思想坚信此智慧,所为之业方消融。

    24.祭祀、祭品皆为梵(常道),祭品由梵掷梵火(梵的另一种形式)。唯信诸业为梵士,方能将梵来获得。

    25.有一些瑜伽者把祭品献给神明;另有人通过祭祀,把祭品献于梵火中。

    26.有人将耳等知根奉献给控制之火;有人将声音等根境奉献给知根之火。

    27.另有人将诸根的作为,以及生息的活动,均献于被智慧点燃的自我克制的瑜伽火中。

    28.有人祭献财物,有人祭献瑜伽,另有人却以苦行作为牺牲,那些严守誓言的禁欲者,祭献的却是智慧和自我习诵。

    29.有人把呼气奉献给吸气,又将吸气奉献给呼气,那些控制了呼吸气道的人全都专心致志于调息73。另有节制饮食的人,将生息奉献给生息。

    30-31.他们全都通晓祭祀,靠祭祀把诸罪净涤。食祭祀剩余的甘露,才能达到永恒的梵境。啊,俱卢之雄!不祭祀就连此界都不可得,更何谈他界。

    32.展现在韦陀(梵的显现或常道)前的祭献,种类是那样繁多。要知道诸祭均由业生,懂得了它,您就会解脱。

    33.帕尔特(阿周那)哟!智慧祭优于财物祭献,敌人的惩罚者哟!诸业均在智慧中臻于完善。

    34.那些通晓诸谛的智者将要把智慧教授给你。您可要好生侍奉他们,不懂就恭敬地向他们学习。

    35.您懂得了它,般达婆!您就不再迷离懵懂,您将靠它见到万有寓于我又寓于自我之中。

    36.若与那些罪人相比,唯独您的罪恶滔天。所以,只有乘智慧之舟,才能渡过那罪恶之渊。

    37.阿周那!犹如烈火将柴薪化作灰烬,同样,智慧之火将诸业烧成灰粉。

    38.因为在此界的净化,没有哪个能与智慧类同。借瑜伽而获圆成的人,必将净化于自我之中。

    39.谁有信仰并控制了诸根,便得到了智慧且对它专诚。谁就在得到智慧之后,很快体验到无上平静。

    40.如若愚昧又无信仰,心神疑惑,他必亡故。心惑之人既无今世,亦无来世,更无幸福。

    41.檀南遮耶哟!若靠瑜伽舍其所为,用智慧断其所疑,自我克制了自我,那诸业就不会将他缚系。

    42.疑虑寓于内心而生于无知,您要用自己的智剑将它斩杀。杀灭之后,婆罗多!您就起来专心致志修习瑜伽。

    上述为《薄伽梵歌》的第四章,名曰“依靠智慧舍弃有为瑜伽”或“智慧之道”。

    第五章

    阿周那说:

    1.克里希纳哟!你既称赞舍弃有为,又称赞有为瑜伽,二者哪一个更好?请你给我以明确回答。

    薄伽梵说:

    2.舍弃有为和有为瑜伽均能导致无上自由。二者中间,有为瑜伽比舍弃有为更加卓著。

    3.如若无所欲亦无所憎,此舍弃者则被认为十分坚定。大力士哟!却除了双昧(寒暑苦乐等),就很容易获解脱于束缚之中。

    4.愚夫说数论和瑜伽有别,智者与愚夫则迥然不同。只要正确坚持其一,也能喜获双成。

    5.信数论者能达之境,信瑜伽者也能够到达。把数论和瑜伽视为一体,才算是正确的观察。

    6.大力士哟!不修有为瑜伽,舍弃很难获得成功。修习瑜伽的智者,可以迅速达到梵境。

    7.修习瑜伽净化心神,控制自我克服诸根,把自我视为众生之我。纵然有为,他也不会染身。

    8-9.明了诸谛坚持瑜伽的人认为“我不做任何事情”。观看、视听、触摸、嗅觉、品尝、呼吸、睡眠、走路、言谈、排泄、捉握,还有眼睛的闭和睁,他坚信上述种种都是诸根在根境中的活动。

    10.他将诸业归于梵,虽然有为无迷恋。此人不会染诸罪,犹如莲叶74水不沾。

    11.为了净化自我,瑜伽者舍尽迷恋,以身心从事其业,还用智慧和诸器官。

    12.既瑜伽者能有无上平静,是因为完全舍弃了业果。非瑜伽者为欲望所驱使,受束缚是因对业果执着。

    13.灵魂由心舍诸业,自我克制不妄行。不使他为非已为,只是安宿九门城。

    14.神主未造世间诸业,也未将其为者创生,未使有为与果相连,悉皆归于原质运行。

    15.神主不曾给谁以罪过,也不曾给谁以善为。无知所蔽智慧暗,由此众生变愚昧。

    16.众生心中之智慧,一旦将那愚昧销毁,那智慧则犹如太阳,向其无上我投射光辉。

    17.若将心智倾注于它(无上我),对它虔诚以它为终的,则不再进入轮回,其罪恶也会被智慧净涤。

    18.无论是博学谦恭的婆罗门,还是母牛、大象、小狗及贱民,贤人哲士对待诸类,一视同仁而无尊卑之分。75

    19.在此界,诸君能降创造之物(世上的生命),是因君心坚持等同。梵即等同而无云翳,因此诸君居于梵中。

    20.遇所恶不应苦悲,逢所好不必高兴。智慧坚定者不会受惑,通晓梵的人居于梵中。

    21.心灵不与外界相触,反从自我寻求安舒。心神已入梵瑜伽者,才能享受永久之福。

    22.相触能产生愉快,这是痛苦的孕育者。愉快却有始有末,智者却不会从中取乐,恭底耶哟!

    23.在从躯体解脱前,贪嗔冲击忍得住。圆满实现瑜伽者,方能品到乐与福。

    24.内有幸福与安恬,犹有光亮心中闪。此瑜伽者已成梵,故能得到梵涅槃。

    25.诸仙克已破疑团,济助众生心喜欢。一切罪恶全消尽,而后方达梵涅槃。

    26.诸苦行者离贪嗔,控制思虑止杂念。自我也已被领悟,身边自有梵涅槃。

    27-28.心神凝于双眉间76,不与外物相接触。调气息于两鼻孔,匀呼吸于纳和出。离却欲望与惧嗔,克制诸根及心识,唯想解脱之仙人,永远化作超然士。

    29.我是祭祀、苦行的享受者,我是全世界的大自在天,我是一切创造物的朋友,懂得我的人便能得到安恬。

    上述为《薄伽梵歌》的第五章,名曰“舍弃有为瑜伽”或“舍弃之道”。

    第六章

    薄伽梵说:

    1.为所应为而不念其结果,此人方为舍弃者和瑜伽者。舍弃者并非舍弃有为,也不是不去点燃祭火。

    2.所谓舍弃乃瑜伽,般达婆啊!您要知晓:如若业果欲念不舍净,修持瑜伽谁都做不了。

    3.仙人意欲攀瑜伽,有为称之为途径。仙人所以至瑜伽,其道称之为无为。

    4.当他无耽于根境,也不迷恋于业中。万般欲念皆舍弃,方称登瑜伽上峰。

    5.自我应由自我拯救,不要使自我沮丧泄气,因为自我既是自我之友,自我又是自我之敌。

    6.如果自我克制自我,自我便是自我之友。倘若不能克制自我,自我如敌而结怨仇。

    7.一旦克制了自我,心境安恬平静自若,其无上我便能等视荣辱、凉热和福祸。

    8.自我满足于智与识,克制诸根而志不拔,泥土金石等同看,此瑜伽士方为“既瑜伽”(智慧已定的圣人)。

    9.对于同心者、朋友、仇敌,对于中立者、公证人、仇人和亲戚,对于圣贤和罪人,一视同仁者无与伦比。

    10.无欲望的瑜伽者77,克制心神和自我,独自处于清幽处,当与我常相结合。

    11.净处为己设坐席,切勿过高和过低。席上铺垫谷舌草,覆盖布片和鹿皮。

    12.端坐于席止根动,控制心猿和意马。凝聚心神于一点,为净自我修瑜伽。

    13.头颈躯体要端直,保持安稳不摇荡。意注自己鼻尖顶,切勿顾盼于四方。78

    14.心神平静无惶惧,梵行之誓79守不移。制心念我持瑜伽,端坐以我为终的。

    15.修持瑜伽的瑜伽者,控制心识、停止思虑。与我相应持之以恒,方可达到平静安谧。这种平静建立于我上,它以涅槃为无上终的。

    16.阿周那哟!饮食过量或不食不餐,那也不能将瑜伽修炼。昏睡不醒或不睡不眠,要修瑜伽也很难。

    17.饮食娱乐要适当,睡眠清醒亦合度。从事诸业不过分,瑜伽方能灭痛苦。

    18.一旦心虑被调服,绝灭欲望唯念我。此无欲之士,称为离诸欲的相应者。

    19.止息思虑的瑜伽者,自我已与瑜伽相应。他好像无风处的灯盏,其灯焰静直毫不摇曳。

    20.靠瑜伽阻止狂奔的心意,狂奔之心才能被降服。唯有通过静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