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老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老子这个人,和《老子》这部书,应该分别来看。有人说,老子就是老聃,相传他在周王朝那里管过图书,孔子还向他问过礼,后来去周西行,过函谷关,给关尹著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就不知去向了。但是就现存《老子》这部书——即《道德经》——来看,实在很难相信是春秋末年的老聃著的。经许多人考证,这部书大概写作于战国中期。这里面可能有一些老聃的遗言,后来把老聃尊为道家之祖,也自有道理。但是事实上,当春秋末年,道家还只是处在萌芽状态,还没有作为一个学派而出现。我们姑且不打这种考证官司,反正老子《道德经》是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拿来代表早期的道家学说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一)理想化的村落社会

    道家学说是从一班“隐士”中间酝酿出来的,老聃也正是其中的一个。这班隐士,在那个历史大变革中,处于没落地位,过着隐遁生活。他们不满现实,又逃避现实,思想倾向消极,不敢向前看,只好向后看,因此把理想寄托在原始的村落社会。从《老子》书中我们可以看见他们所描写的乌托邦——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一个社会,是自然的,不是文明的;是自由的,不是强权的;是自给的,不是交易的;是静止的,不是活跃的;是小规模的,不是大规模的。老子不象儒、墨诸家主张大一统,他所谓“小国寡民”,实在还算不得“国”,算不得“民”,而正是一种原始的村落社会。他只想有许多小村落在大地上自然地散布着,并不希望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大国家。他痛恨强权,所以说:“强梁者不得其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反对战争,所以说:“佳兵者不祥。”他反对重税,所以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他反对烦苛的法令,所以说:“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如此等等,他认为都是当权者的罪恶。他似乎觉得政府是万恶的渊薮。他要摆脱这样强权的统治,而代以自由自在的村落社会。在这样社会中,文化却不高。他们生活很简单,既用不着机械,也用不着文字。他们不识不知,全听自然的支配。老子说:“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常使民无知无欲”。一切知识,一切文化,徒足以长诈伪而丧天真,都是他们所要除去的。在这样社会中,交通贸易,殊不发达。他们“老死不相往来”,“虽有舟舆,无所乘之”。他们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完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这样社会中,人们固着在一定地方,“重死而不远徙”。生产方式,风俗习惯,都不大起变动。他们认为自己所吃的饭食就是天下最好吃的饭食,自己所穿的衣服就是天下最美丽的衣服,自己所居的地方就是天下最安适的地方,自己所习惯的风俗就是天下最合意的风俗。各自心满意足,永远因袭下去,一切都是静沉沉的。试把“小国寡民”这一章和都市中熙来攘往的情形稍一比较,就显然见到另一个世界,这不是活生生的一个原始村落社会的写照吗?这样的政治理想完全是反历史的,正反映了没落的贵族阶级找不到出路的心情。可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里,这种理想一直吸引着那些所谓高人隐士们的憧憬。

    (二)歌颂自然

    老子崇尚“自然”,这是从来没有异辞的。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自然抬到最高的地位,所谓“道”也只是“自然”之道,层层推究,最后总归到“自然”上。他不说世界是神造的,由神主宰一切,而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自然之道,自己如此。他不仅不象墨家那样“尊天、明鬼”,并且也不象儒家那样对于天鬼问题说得恍恍惚惚,而是干脆摆脱了关于天鬼的原始迷信。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就是用草扎成的狗,为给死人陈列用的,如象现在葬埋时候所用的纸人、纸马……一样。这种东西,用的时候象煞有介事地摆出来,用过了烧掉、抛掉,一点也不爱惜。从老子看来,万物都象“刍狗”一样,时而摆出来,时而又抛弃掉,自生自灭于天地间,什么天心仁爱,生育万物,象儒家那种说法,他是断然反对的。以自然论代替神造论,以“机械论”代替“目的论”,为后来各家无神论开其先路,这实在是老子的一大贡献。

    但是我们也不要过于夸大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它现代化。他只是歌颂“自然”,教人复归“自然”,而并不是对“自然”作科学的分析研究。“自然”只是“自己如此”的意思。说一切现象都是“自己如此”,而不去别立一个“造物主”,这可以算是一种进步思想。但是譬如有人问你为什么刮风,你就说它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