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墨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墨翟,鲁国人,也有说他是宋国人的。他的生卒年岁,各家说法都不很准确,大概在春秋末,战国初,公元前490——前403年之间,略与孔子再传弟子们同时。他的世系出身也不详。《史记》上说他做过宋国的大夫,也难确定,从他的书上看我们只知道他曾经救过宋国,免遭楚国的进攻而已。总而言之,他不象孔子那样出自名门世胄,他的生活和作风也不象孔子那样的贵族气味。向来“孔、墨”并称,或者“儒、墨”并称。从现存《墨子》书中,可以看出墨子所创立的墨家学说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处处针锋相对。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出现的互相对立的两个大学派。拿两家学说对照来看,格外显出墨家所具有的代表下层社会的特殊色彩。

    (一)十大主张

    墨家的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在《墨子》书中各有专篇。倘若单把那几篇文章粗粗一看,也不见有什么特异地方,不知道为什么儒家极力攻击他。如果你把这些主张和儒家的理论仔细比较一下,就知道他们两家的主张虽然有时候看着差不多,而其实相差很远,根本不能相容。荀子以儒家的观点批评墨子道:

    墨子有见于齐,不见于畸。(《荀子·天论》)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荀子·解散》)

    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荀子·非十二子》)

    “齐”与“畸”,“用”与“文”,下字极精,恰当地把儒墨两家对立的地方指点出来。“齐”是“齐一”,也可以说是“一般”的意思;“畸”是“畸异”,也可以说是“特殊”的意思。“用”是“实用”,“文”是“礼文”。“上功用,大俭约”,乃是说讲“用”不讲“文”,“僈差等”是一视同仁,不分等差,是说讲“齐”不讲“畸”。总而言之,儒家注重“畸”,注重“文”;而墨家注重“齐”,注重“用”,拿“齐”和“用”的意味来理解墨家的十大主张,就格外显出墨家学说的特色。

    例如“节用”“节葬”“非乐”,都显然是从用的观点上立论。墨子有一个原则,就是“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节用中》)。本来儒家也未尝不讲“节用”,但他们是以“礼”为节,而并非一概尚俭。墨子却不然,凡是只增加费用而对于人民并不能增加什么利益的都不干,而他所认为对人民有利益的事又只限于最起码的物质生活需要。因此他主张:饮食“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衣服“冬服绀之衣轻且暖,夏服绤之衣轻且清则止”。只需吃得饱,能使身体强健,穿得适合气候,不受热,不受寒就好,至于讲究什么美味和华饰,对于人并没有实际好处,都是多余用不着的。根据这种精神,当然要主张“节葬”和“非乐”。厚葬只是靡费,会有什么用处?儒家所以主张厚葬者,因为他们要从这上面表一表活人的心,并且由葬的厚薄也可以显示出贵贱的等级来。墨家不管这些,单看对于人民有没有“用”,当然要加以反对。至于墨子所以“非乐”,也是因为“乐”对于人民没有“用”,因为“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并不能给人民“衣食之财”,并不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徒然“厚措敛乎万民”,浪费人民的资财。本来“用”的标准也很活。广泛点说,“乐”何尝没有“用”。但是墨家所谓“用”,意义极狭,除非对于维持生活有直接关系,如衣食之类,或者能禁暴止乱,他们都认为是无用的。音乐自然不能当饭吃,当衣穿,也不能说撞一撞钟,弹一弹琴,就可以把寇乱平定了。拿这样的标准来讲,“乐”自然是没有用,自然要非“乐”。墨家这种极狭隘的实用观点,儒家、道家都攻击它。然而这种不讲享受,“生勤死薄”,“以自苦为极”的生活,正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本色。在当时贵族统治的社会中,一般劳苦大众所迫切要求的本来只是些物质的生活资料,什么精神陶冶,如音乐之类,他们根本没有福气享受,只能当作贵族们所专有的奢侈品加以反对而已。

    再就墨家最重要的主张“兼爱”来说,表面上和儒家所谓“泛爱”、所谓“仁”,何尝不有些相近。但是这里面有两点重要差别:其一,儒家讲“爱”,着重在“心”上,墨家却一定要考虑实效。如所谓:“兼相爱,交相利”,“爱利万民”,“兼而爱之,从而利之”,“义,利也”,“孝,利亲也”……言“爱”必及“利”,爱非空爱,必伴以实际的利益,显然贯串着尚“用”的精神,这是和儒家不同的。其二,儒家“亲亲”,亲其所亲,把亲疏厚薄分别得很清楚,主张有差等的爱。墨家却提出“兼以易别”的口号,只讲“兼”,不讲“别”,根本打破亲疏厚薄的差别观念,而主张“兼而爱之”,一视同仁。在这一点上,儒家所表现的是“畸”,而墨家所表现的是“齐”。我们须要知道,儒家所主张的“亲亲”之道,是建筑在宗法制度上的。宗法制度只有贵族才讲得起。至于劳苦大众,都是所谓“匹夫匹妇”,那有什么宗法可言。他们流浪江湖,四海为家,只有广漠的同胞观念而已。

    “尚同”是主张政治上、思想上的整齐划一;尚贤是不论亲疏贵贱,平等看待,都是重“齐”而不重“畸”的表现。《尚贤》篇说: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儒家讲“尊贤”,讲“贤贤”,也何尝不是“尚贤”。但儒家“贤贤”以外,还有“亲亲”,“贵贵”。这样一来,“贤”就不成为用人的唯一的条件。孟子说:“亲之欲其富也,爱之欲其贵也。亲爱其身,所以富贵之地。兄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根据这种理由,虽以象之不贤,也居然可以受封。因为他是舜的御弟,合乎“亲”的条件,“贵”的条件,单不合乎一个“贤”的条件是没要紧的,这样,儒家的尚贤就有例外而墨家却无例外;儒家的尚贤是相对的,而墨家却是绝对的。“兄为天子,弟为匹夫”,从墨家看来,有什么不可呢?在这里不容许有什么特殊情形,也就是看不见所谓“畸”。这是墨家和儒家不同的地方。至于《尚同》篇主张天子去“一同天下之义”,以免去“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的混乱现象,这是要统一思想,更显然表现出墨家尚“齐”的精神。

    墨家的天鬼观念也和儒家不同,如《天志》《明鬼》两篇,把天和鬼讲得活灵活现,好象看见了一样,极明显地主张有鬼论。而其所以如此主张的理由,又全从对于人民的实际利害上着眼,全从这种主张所起的作用,所收的效果上着眼,并没有讲什么精深微妙的理论。象儒家对于天鬼问题那一套人文主义的见解,他们是没有的。《非命》篇也是专从实用上立论,并不象伪《列子·力命》篇那样从理论上辨析“力”和“命”的问题。还有“非攻”,是“兼爱”的实行;而其以实力帮人守城,反抗侵略,不单空谈了事,又正是他崇尚实用的表现。

    总之,墨家的确是讲“齐”不讲“畸”,讲“用”不讲“文”。通贯十大主张,随处都可以看出这种意味。儒家说这是“蔽于用而不知文”,是“有见于齐,不见于畸”;那么,墨家也未尝不可以反唇相讥,说儒家是“蔽于文而不知用”,是“有见于畸,无见于齐”。两种思想恰好针锋相对,倒是很有意味的。

    (二)会党式的集团

    墨家这个集团,有组织,有纪律,有共同的信条,并且有生活上的共同联系,和后世下层社会所结成的会党道门很有些相类。墨子在一群“墨者”中,不仅是一位传道授业的先生,同时却还象是他们这个集团的领袖。他掌握着很大的权力,能发号施令,指挥他的门徒。他常派遣他的门徒到各处去活动。如:“游公尚过于越”(《鲁问》),“出曹公子于宋”(同上),“使胜绰事项子牛”(同上),“游耕柱子于楚”(《耕柱》),“使管黔敖游高石子于卫”(同上)。这班人都负有领袖的使命,并不是个人行动。有不能完成其使命的,就被撤回。如使胜绰事项子牛,就是派他去齐国作“非攻”运动的。但是他不称职,“项子牛三侵鲁地,而胜绰三从”,不能坚持自己的主义,所以谴责他,把他召回来。又如墨子曾派禽滑厘等三百人去帮助宋国守城,准备抵抗楚国的侵略,那更是有名的故事。《淮南子》上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家这种服从领袖壮烈牺牲的精神,直到墨子死后很长时间还保持着。请看下面一件故事:

    墨家有个巨子(墨家的首领称为巨子)名叫孟胜,和楚国的阳城君很友善。当阳城君往楚国京城那里去的时候,把阳城这个地方托付给他。后来阳城君死难了,楚国派人来接收阳城。孟胜不肯辜负阳城君的委托把地方交出,但又没有力量抗拒,所以想报以死。他的弟子徐弱劝他道:“如果死了有益于阳城君,那就死了也可以。死了并没有什么益处,反倒使墨家之道绝传,这来不得呀。”孟胜说:“我和阳城君,又是师友,又是君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