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子张第十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解】

    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子夏为多,子贡次之。盖孔门自颜子以下,颖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凡二十五章。

    -朱熹《论语集注》

    正义曰:此篇记士行、交情、仁人、勉学,或接闻夫子之语,或辨扬圣师之德,以其皆弟子所言,故善次诸篇之后。

    -邢晏《论语注疏》

    【原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致命,不爱其身。”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朱熹《四书集注》:“致命,谓委致其命,犹言授命也。四者立身之大节,一有不至,则余无足观。故言士能如此,则庶乎其可矣。”

    【译文】

    子张说:“士人遇到危难献出生命,遇到得益考虑大义,祭祀时想到恭敬,守丧时想到哀伤,大概就可以了。”

    【原文】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言无所轻重。”朱熹《四书集注》:“有所得而守之太狭,则德孤;有所闻而信之不笃,则道废。焉能为有无,犹言不足为轻重。”

    【译文】

    子张说:“持守德行而不光大,信奉大道而不笃实,这样的人怎能算他存在?又怎能算他不存在?”

    【原文】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问与人交接之道。”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包咸《论语包氏章句》:“友交当如子夏,泛交当如子张。”朱熹《四书集注》:“子夏之言迫狭,子张讥之是也。但其所言亦有过高之病。盖大贤虽无所不容,然大故亦所当绝;不贤固不可以拒人,然损友亦所当远。学者不可不察。”

    【译文】

    子夏的门徒向子张询问交往,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门徒答道:“子夏说:‘能交往的就结交,不能交往的就拒绝。’”子张说:“我所听说的与这不一样。君子尊重贤明,但容纳众人;赞美善行,但怜惜缺乏能力的人。我如果很贤明,有什么不能容纳别人的呢?我如果不贤明,别人将拒绝我,我又怎么有机会去拒绝别人呢?”

    【原文】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何晏《论语集解》:“小道,谓异端。”致远恐泥,包咸《论语包氏章句》:“泥难不通。”是以君子不为也。”朱熹《四书集注》:“小道,如农圃医卜之属。泥,不通也。”杨时:“百家众技,犹耳目鼻口,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非无可观也,致远则泥矣,故君子不为也。”

    【译文】

    子夏说:“即使是小技能也必定有可取的地方,因为怕妨碍远大的事业,所以君子不去从事。”

    【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日知其所未闻。”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朱熹《四书集注》:“亡,无也。谓己之所未有。”尹焞:“好学者日新而不失。”

    【译文】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不遗忘所学得的,可以称为好学了。”

    【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广学而厚识之。”切问而近思,何晏《论语集解》:“切问者,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近思者,思己所未能及之事。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在其中矣。”

    【译文】

    子夏说:“广泛学习,志向坚定,以切己之事问人,切实地思考现实问题,仁就在其中了。”

    【原文】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包咸《论语包氏章句》:“言百工处其肆则事成,犹君子学以致其道。”朱熹《四书集注》:“肆,谓官府造作之处。致,极也。工不居肆,则迁于异物而业不精。君子不学,则夺于外诱而志不笃。”尹焞:“学所以致其道也。百工居肆,必务成其事。君子之于学,可不知所务哉?”

    【译文】

    子夏说:“匠师们在作坊里成就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取大道。”

    【原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文饰其过,不言情实。”朱熹《四书集注》:“文,饰之也。小人惮于改过,而不惮于自欺,故必文以重其过。”

    【译文】

    子夏说:“小人对于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原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郑玄《论语郑氏注》:“厉,严正。”朱熹《四书集注》:“俨然者,貌之庄。温者,色之和。厉者,辞之确。”程颐《程氏论语解》:“他人俨然则不温,温则不厉,惟孔子全之。”谢良佐:“此非有意于变,盖并行而不相悖也,如良玉温润而栗然。”

    【译文】

    子夏说:“君子有三种变化:远望神态庄严,来到面前温和可亲,听他的说话严厉不苟。”

    【原文】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王肃《论语王氏义说》:“厉,犹病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朱熹《四书集注》:“信,谓诚意恻怛而人信之也。厉,犹病也。事上使下,皆必诚意交孚,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

    子夏说:“君子得到信任后才能劳动他的民众,没有得到信任,民众就会以为是苛待他们;民众得到信任才能劝谏,没有得到信任,君主就会以为是毁谤自己。”

    【原文】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闲,犹法也。”小德出入可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小德不能不逾法,故曰出入可。”朱熹《四书集注》:“大德、小德,犹言大节、小节。闲,阑也,所以止物之出入。言人能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节虽或未尽合理,亦无害也。”

    【译文】

    子夏说:“大的操行不超越界限,小的操行有所出入没有关系。”

    【原文】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噫,心不平之声。”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马融《论语训说》:“言大道与小道殊异。譬如草木,异类区别,言学当以次。”君子之道,焉可诬也?马融《论语训说》:“君子之道,焉可使诬言我门人但能洒扫而已。”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译文】

    子游说:“子夏门下的后生,担任打扫卫生、接待客人之类的事是可以的。不过这只是末节,根底却没有,怎么行呢?”子夏听到后说:“唉,子游错了!君子的大道,哪些先传授?哪些后讲述?以草木来作比喻,是区分为各种门类的。但君子的大道怎么可以歪曲呢?能有始有终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原文】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马融《论语训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优则仕。”朱熹《四书集注》:“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

    【译文】

    子夏说:“出仕而有余力的就学习,学习而有余力的就出仕。”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