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里仁第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解】

    正义曰:此篇明仁。仁者,善行之大名也。君子体仁,必能行礼乐,故以次前也。

    -邢晏《论语注疏》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郑玄《论语郑氏注》:“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郑玄《论语郑氏注》:“求居而不处仁者之里,不得为有知。”朱熹《四书集注》:“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

    更多好书分享关注公众号:sanqiujun

    【译文】

    孔子说:“人能安居于仁道才是最好的。如果择身所居而不选择仁,怎能算得上聪明呢?”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久困则为非。”朱熹《四书集注》:“约,穷困也。”不可以长处乐。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必骄佚。”仁者安仁,包咸《论语包氏章句》:“惟性仁者自然体之,故谓安仁。”知者利仁。”王肃《论语王氏义说》:“知仁为美,故利而行之。”朱熹《四书集注》:“利,犹贪也,盖深知笃好而必欲得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惟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所守,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矣。”谢氏曰:“仁者心无内外远近精粗之间,非有所存而自不亡,非有所理而自不乱,如目视而耳听,手持而足行也。”

    【译文】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够长期处于穷困中,也不能长期处于逸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人利用仁。”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唯仁者能审人之所好恶。”朱熹《四书集注》:“唯之为言独也。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游酢:“好善而恶恶,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惟仁者无私心,所以能好恶也。”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喜爱好人,才能够厌恶坏人。”

    【原文】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苟,诚也。言诚能志于仁,则其余终无恶。”朱熹《四书集注》:“苟,诚也。志者,心之所之也。其心诚在于仁,则必无为恶之事矣。”杨时:“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假如存心于仁道,便不会做恶事了。”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不以其道得富贵,则仁者不处。”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何晏《论语集解》:“时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贫,贱此则不以其道得之,虽是人之所恶,不可违而去之。”朱熹《四书集注》:“不以其道得之,谓不当得而得之。然于富贵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君子之审富贵而安贫贱也如此。”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为君子。”朱熹《四书集注》:“言君子所以为君子,以其仁也。若贪富贵而厌贫贱,则是自离其仁,而无君子之实矣,何所成其名乎?”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马融《论语训说》:“造次,急遽。颠沛,偃仆。虽急遽、偃仆不违仁。”朱熹《四书集注》:“终食者,一饭之顷。造次,急遽苟且之时。颠沛,倾覆流离之际。盖君子之不去乎仁如此,不但富贵、贫贱、取舍之间而已也。言君子为仁,自富贵、贫贱、取舍之间,以至于终食、造次、颠沛之顷,无时无处而不用其力也。然取舍之分明,然后存养之功密;存养之功密,则其取舍之分益明矣。”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学别人哭拜。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的游戏。孟母认为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就不再搬家。

    【译文】

    孔子说:“发财和做官,这是人人所向往的事,但如果不是以正当的途迳而变得富贵了,君子是不安于这种富贵的。贫困和低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事,但如果不是以正当的缘由摆脱贫贱,君子是不会去摆脱这种贫贱的。君子如果抛弃了仁,又怎么叫做君子呢?君子没有哪怕一顿饭的工夫背离仁,匆促急遽之时仍是与仁同在,颠沛流离之时也与仁同在。”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难复加也。”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言恶不仁者,能使不仁者不加非义于己,不如好仁者无以尚之为优。”朱熹《四书集注》:“夫子自言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盖好仁者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无以加之。恶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见之也。”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朱熹《四书集注》:“言好仁恶不仁者,虽不可见,然或有人果能一旦奋然用力于仁,则我又未见其力有不足者。盖为仁在己,欲之则是,而志之所至,气必至焉。故仁虽难能,而至之亦易也。”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谦不欲尽诬时人言不能为仁,故云为能有尔,我未之见也。”朱熹《四书集注》:“盖,疑辞。有之,谓有用力而力不足者。盖人之气质不同,故疑亦容或有此昏弱之甚,欲进而不能者,但我偶未之见耳。盖不敢终以为易,而又叹人之莫肯用力于仁也。此章言仁之成德,虽难其人,然学者苟能实用其力,则亦无不可至之理。但用力而不至者,今亦未见其人焉,此夫子所以反复而叹息之也。”

    【译文】

    孔子说:“我从未见过喜爱仁的人,也未见过厌恶不仁的人。喜爱仁的人,他会认为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仁;厌恶不仁的人,只是为了不使不仁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真有能花一天的时间把力量用在仁上的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有这样的人,但我从未见到过。”

    【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党,党类。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矣。”朱熹《四书集注》:“党,类也。”程颐《程氏论语解》:“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尹焞:“于此观之,则人之仁不仁可知矣。”吴氏曰:“后汉吴佑谓:‘掾以亲故:受污辱之名,所谓观过知仁’是也。”

    【译文】

    孔子说:“民众的过错,按照人的各种各样而各分其类。只需看这人的过错,便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何晏《论语集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朱熹《四书集注》:“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朝夕,所以甚言其时之近。”程颐《程氏论语解》:“言人不可以不知道,苟得闻道,虽死可也。”又曰:“皆实理也,人知而信者为难。死生亦大矣!非诚有所得,岂以夕死为可乎?”

    【译文】

    孔子说:“早晨懂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值得了。”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朱熹《四书集注》:“心欲求道,而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为耻,其识趣之卑陋甚矣,何足与议于道哉?”程颐《程氏论语解》:“志于道而心役乎外,何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立志献身于真理,却又以自己饮食粗劣、衣衫破旧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讨论道的问题。”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朱熹《四书集注》:“适,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适从’是也。莫,不肯也。比,从也。”谢良佐:“适,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苟无道以主之,不几于猖狂自恣乎?此佛老之学,所以自谓心无所住而能应变,而卒得罪于圣人也。圣人之学不然,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然则君子之心,果有所倚乎?”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成不变的主张,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反对。怎样合理恰当,便怎样去做。”

    【原文】

    子曰:“君子怀德,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怀,安也。”朱熹《四书集注》:“怀,思念也。怀德,谓存其固有之善。”小人怀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重迁。”朱熹《四书集注》:“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君子怀刑,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