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解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个身形,十方众生不过是我一个汉子,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融为一体。按照正觉的理解,彼我空空没有障碍,自他法法本来融通。“根尘融理智混,自他同心法一。”(卷第六)在我一个身形上,可以看到十方大地;在我一个汉子上,可以看到十方众生。从个体的我上,可以了解到整体的人的情状的剖面。这里讲的不外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因缘相凑,机感相投”。(卷第四)禁足要求步不妄行,护生要求心不妄动,不生妄,则能保持心体的平静纯一。用大圆觉充当我的寺院,身心不为所扰,万物皆空无别。这里,正觉强调个体的独立性。“我身中现一切相,一切相为我身中庄严。个时亦不见有贫富、男女、是非、得失差别等相。为尔诸人有取相有舍相,所以不能与虚空合法界等。”(卷第五)我身中现出一切相,没有贫富、男女、是非、得失差别等相状,就能够跟虚空契合,与法界等同。我禁足不会阻碍诸人的禁足,我护生不阻碍诸人的护生。“独立卓卓,不为形壳之所拘;周行绵绵,不为方隅之所碍。”(卷第四)禁足、护生是每个坐禅者需要的修持要求,不能包办代替。众生通向成佛的道路没有被堵死,都有可能经由坐禅修持而成佛悟道。

    “禁足九旬,看未举步前处所;护生三月,体不触物底身心。多身在一身中安居,一身在多身中辨道。”“我住汝亦住,我行汝亦行。结制顺诸佛,禁足护众生。”(同上)不起念,不动心,安居修行。在个体的宗教践行中,顺从诸佛,护持众生。对于禁足、护生,正觉的要求还是严格的。他讲:“禁足也,不可错移一步;护生也,不可动犯一毛。彻见自己全身,四大出碍;却到本来住处,一亘清虚。”(同上)

    尽管坐禅者修持的方法不止一种,但在正觉那里,他是着力突出自己体证得到的。“衲僧真实处,要在履践。彻照渊源细中之细,混然明莹一色无痕。更须转身过里许始得。”“个人亲证真得。而今但莫推贤让圣。”(卷第六)正觉说:“空怀疑膜廉纤作么?如今咬一粒米,着一片衣,直须教脚踏实地自不欺谩。”(卷第五)在平常吃饭、穿衣等生活行为之中,就贯穿了禅道。自己体证,脚踏实地,自己不会诳骗,就能够使自己的本心明了。

    “诸佛诸祖证处,便是衲僧证处。尔若头上有佛有祖,作么生得见自己底?若见自己底,个时立佛不得,立祖不得,立人不得,立法不得,直下廓然一切普遍。正放下时,纯是个自己。却为甚么唤作佛、唤作祖?祖不是第二人,佛是灵灵净觉底,个是衲僧真实自到时节。”(同上)诸佛诸祖体证的地方,就是衲僧体证的地方。发现了自己的本心,放下的时候纯粹就是个自己。祖、佛可成,衲僧真实自己到达,方能够叫得回来。人人自己到达,人人自己体证,就能够超出生死,透过古今,跟佛祖共同得到。“所以道,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尔若离妄想离执着,即无一星事。如今认地水火风为自己,岂不是妄想执着,唤甚么作自己?只尔思维分别底是妄想,见闻觉知底是妄想,直须歇得到。空空无相,湛湛绝缘,普与法界虚空合。个时是尔本身。若恁么时,明白见得彻,如虚空不可挂针相似。那时生相已离,有甚么死相?所以道,生灭二元离,是名常真实。此唤作无生理,为渠不可生即无死。”“只如胞胎未具已前,着尔在甚么处?若道有,是甚么相状?若道无,是甚么相状?个时若似一物即成碍塞。不可名,不可状。能恁么也,却到本所住处。若不分晓识不破,争知恁么来?所以劳它诸佛出世祖师建立,人人分上具足,个时节无男女差别等相。纯一清净妙明,唤作真实相。”(同上)正觉指出,只是自己要深入体证才行。如同人喝水,冷暖自己知道。自己体证领悟,自己得到个中滋味。“要须的的亲证始得。”(卷第六)正觉把亲身体证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参禅悟道的个体的体验是独具的,要有番气力,有番功夫。没有深入体证,不过是浅尝辄止,只会滞留在表层。

    正觉还对解夏十五日以前、十五日以后、正当十五日三个不同阶段做了说明。十五日以前正在坐却见不到坐,十五日以后正在去却见不到去,正当十五日,觑破了两头,以至君臣的至道符合,父子的意气谐和。“退一步也,万仞崖前撒手;进一步也,百尺竿头转身。生灭去来,动静出没,只在个时撮聚。许多机要,放行把住,总在我侬。”(卷第四)正当十五日,可致君臣的至道符合、父子的意气谐和的和谐安稳状态。不论是往后退一步,还是往前进一步,都要有一个质的转变。主体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抓住时机,领悟要旨,就不会丧失机遇,浑浑噩噩。当然,得道禅师夺取学人胸中所珍重的妄见妄执所起的作用在此是主导的,不予放过,抑或予以放行,皆为开悟手段。“十五日已前,恰恰把定,抑尔脑门着地;十五日已后,稍稍放行,从伊鼻孔辽天。直饶摩挲柱杖儿,勘破诸方之祖,争似传持钵袋子,相联五叶之华?恁么说话,正是十五日已前、十五日已后事。”(同上)正觉自问:“且道,正十五日,又作么生?”他自答的答语是:“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同上)

    (四)自由自在

    “一性湛圆,本地之光明发耀;六根互用,通身之手眼随宜。便能眼处作耳处佛事,耳处作鼻处佛事。”(同上)事理无碍,达到佛的境界,就是自由自在的人。光明发耀辉映,手眼随宜得妙。挥洒自如,在一切尘之中,成为一切智。“闹里分身,触处现前。无一点子外来境界。二仪同根,万象一体。顺变任化,都不被夤缘笼络,便是得大自在底。”(卷第六)“身非尘聚,卓卓妙存;心非情缘,冥冥独学。其体也出诸障碍,其用也得大自在。无去无来,非显非晦;应色应声,亡对亡待。馒头胡饼观世音,还我当行家卖买。”(卷第四)大自在就是悟后的自由无拘、活泼自得的境界。

    正觉说:“转历历之机,运绵绵之步。神游方外灵台,道契环中虚处。恁么就也,藏身白云云外家;恁么回也,着脚青山山下路。”(同上)转机运步,身心自由。心神向往,至道契合。藏身云外家,着脚山下路。能至如此地步,则水到渠成,没有滞阻。“应机也乍卷乍舒,据令也全收全放。……风行空船驾浪,施受通同无住相”(同上),“意清坐默。游入环中之妙”(卷第六)。在正觉看来,“坐间默有相传意,川上干无逝去津”(卷第四),“知音者鉴,默照者神”(同上)。默默相传,心领神会。

    正觉指出:“衲僧!游世当虚廓其心,于中无一点尘滓,方能善应,不为物碍,不被法缚。堂堂出没其间,有自在分。才涉意思,便成埋没去也。要体得纯熟,自然游刃万机。不相触不相背,函盖箭锋,恰恰不爽。向外解收拾,绝渗漏,唤作能成家业底汉。”(卷第六)禅悟境界最终也不是人为有执着地追求所得,三际绝除四大空无,上、下、内、外都没有障碍,才为清净无垢,妙觉圆明。“净照而神,明见本来之性;虚通而妙,常观自在之身。”(卷第四)正觉奉劝人们不要草草行事,必须自家敲骨打髓,一一体究分晓才行。“若是纤毫未透,便成窒碍于生死中,不能超脱。尽被一切语言流转于见闻中,不能脱略,不能自由。”(卷第五)故而务必“向里许体得到,歇得尽,放得落,沥得干”(同上)。

    僧人曾向正觉问道:“净裸裸赤洒洒时,作么生行履?”正觉回答:“空劫已前无所住,个人终不涉思维。”(同上)无住无思,空的境界。空的境界实际上是人获取自由自在的境界。“说禅说道,虚空钉橛;体妙体玄,矢上加尖。若也三际断四大空,上无攀仰,下绝己躬,内无系蚁之丝,外无聚蝇之糁。净裸裸赤洒洒。”(卷第四)净裸裸赤洒洒,是对禅悟之境的体认。无垢无瑕坦荡荡,精神挥发到了一种极致。“尽中边彻顶底,杀活卷舒有自由分”,“祖师鼻孔,衲僧命脉,把定放行,在我有自由分”。(卷第六)超脱的汉子在默照坐禅中是能够超出四空三界的。“在语也妙,在默也妙。说时常默,默时常说。便能超四空出三界,个是透脱汉做底。”(卷第五)

    正觉讲道:“吾佛法中,真实到处,直须及尽今时全超空劫,向那时脱然放得下。十方无壁落,一亘绝方隅。岂不是露裸裸处?于其间辨得出,体得妙。一切生死影像,俱立不得;一切道理名言,俱着不得。于着不得处,便是尔浑身,便是尔鼻孔。”(同上)脱然放得下,身心便没有诸多烦恼、负担,脱离开了生死影像,脱离开了道理名言,自然是自由的、恣意的地方。达到自由自在之境,需消除差别,理事无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胜净明心,不从人得”。(同上)“若是尔妄想心尽,差别事消,蓦直恁么去,恰恰地不堕第二念。”“若不被生死转,不被境界惑,生也在我,死也在我。”(同上)

    “若尔一念相应,照体独立,物我皆如。在一切时,圆陀陀,明了了,净裸裸,赤洒洒,堂堂地现前。在一切时,成佛作祖。”(同上)一念顿悟禅旨是有认识的飞跃意义的,悟禅体道之人可以在一切时自由自在,成佛成祖。只因为放不下,自己筑起界墙就有障碍。如果自己不成为障碍,就是普遍的身、普遍的心,是大自在的汉子。“若心地下空寂,便是及第底节时。若有一丝头,即成碍法。到者里,善恶如尖檐两头脱相似。个时身心,广大如法界,究竟等虚空。的的分晓便知道,金枝敲玉户,韵出碧霄齐。若从此透得出,灵灵而知,历历而照。跨步应世,在诸法头上行。个时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若具足成就,山是山,水是水,小是小,大是大。到恁么田地,甚么时不成道?甚么时不说法?甚么时不为人?甚么时不明己?”“如人负檐两头俱脱,和担扬却始得,便是自由底人。若不扬却,他时异日,只成个负檐汉子去……兄弟!直须一念相应,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俱亡。明历历,圜陀陀,露裸裸,赤洒洒。”(同上)人们如果当作承当,当作担荷,当作佛法,便不能够契合禅旨。

    (五)现代反响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日,伴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意识,与古代传统社会相比,在世界范围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保持传统生存方式的部落、未经现代文明渗透的种族,在地球上寥寥无几,而且他们也将逐步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而有程度不同的变化。然而在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改善的现代条件下,各国种种的社会性问题却侵扰着人的生活,过度的紧张、疲劳不只是企业家、商人的事情,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们也多为生计奔波。这里且不说在瘟疫、饥饿乃至战火下痛苦煎熬的人们。过度的紧张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伤,体内的抵抗能力受到了破坏,容易产生精神烦躁、抑郁等不良的后果乃至各种疾病的发生。站在医学的立场上看,解除紧张的方法就是松弛。松弛使人的身心放松,获致解脱。坐禅就是松弛身心、解除紧张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不只是宗教修习,还可以扩大到有益人的身心的精神生活当中。

    现代社会里,精神信仰遇到了危机,人们找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归宿,不能认识自己本来面目之事甚多。紧张、烦恼、忧愁等业障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处于异化的状态,无法使自己的生命状态获得圆满、自在、安详的境界。而默照禅的静坐,可以调节情绪、心理、精神。在中国宋代风靡僧俗阶层的默照禅,经其传承播布,至今未绝。它在现代生活中仍然有其反响,其合理价值绝不能低估,弃之一隅更是走极端的做法。

    静坐使疲惫的身心得到了休息。静坐中,视丘下部重新补充了能量,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了,人体的耗氧量也减少到最低。精神、身体在静坐中得到了修整,对人的健康无疑是大有好处的。当然,参与静坐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验的,每个人的体验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但要是静坐得法,对调整自我是十分有益的,也是能够见到成效的。静坐可以成为方便易行的养生之道之一。近几年来,国外兴起了一种开发人体智能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超觉静坐技术。它的方法无非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凝神静坐,入静后使人由兴奋思维状态转为平静进而达到超觉状态,也就是入定或忘我的状态。受到这项训练的人,都感觉到情绪、心理稳定,思维清晰精力充沛。日本的川烟爱义博士所倡的三分钟超觉静思的方法,是他开展健脑研究所用的重要方法,使人精神为之一新。美国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纽约时报杂志》周刊载文谈到静思疗法时说:“漫长的一千年中,静思一直被看成是宗教信徒到达超凡境界的一个门径。社会思潮的变动决定了静思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传统宗教所孜孜追求的方向发展,一是向医学的方向发展。它一方面影响着西方的宗教,另一方面已被开始用于缓减精神和身体的痛苦当中。”(笔者译)该文介绍了静思疗法在美国的传布。静思疗法终于得到了美国医学界的承认,它已成为人体保健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静坐、静思能够使人的心境趋致平静,不产生大起大落的急剧反应。可见静坐、静思不但涉及宗教实践,也涉及养生保健。默照禅的禅法及其实践,对于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们还是有它的可取之处的,理应尽力容纳它,改造它,使它更好地为东西方文明提供思想的泉源活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