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 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明州天童山觉和尚上堂语录

    侍者普崇法为编

    原典

    明州天童山觉和尚上堂①语录

    侍者②普崇法为编

    冬至。上堂,僧问:“化纽转枢,又是一阳生③也。乾坤④那畔,还有此个消息也无?”师云:“日月不到处,古今无尽时。”进云:“寒岩回暖信,华⑤笑不萠⑥枝。”师云:“犹是门外汉。”进云:“作么生⑦是门里底人?”师云:“不得名邈⑧。”僧礼拜⑨。

    师乃云:“阴极⑩而阳生?,力穷而位转。苍龙?退骨而骧?,玄豹?披雾而变。要将三世佛?髑髅?,穿作数珠子?一穿,莫道明头?暗头?,真个?日面?月面?,直饶?尔斗满秤平?,也轮?我卖贵买贱。诸禅德?!还会么?槃里明珠,不拨自转?。”

    注释

    ①上堂:僧众到法堂聚会或做法事,一般由寺院主持僧升座说法。

    ②侍者:一般指为寺院住持服务的僧人。有烧香侍者、书状侍者、请客侍者、衣钵侍者等。

    ③一阳生: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所以冬至也称一阳生。

    ④乾坤:也作乾巛,称天地。

    ⑤华:花。

    ⑥萠:即萌。

    ⑦作么生:意思同怎么、怎么样。生为后缀。

    ⑧名邈:称说,描述。

    ⑨礼拜:佛教的礼仪,乃向尊者致敬、合掌平拱、长跪、五体投地等九种。中国的僧人吸收了古印度佛教礼拜之仪,也常以俯首、合掌等进行礼拜。

    ⑩阴极:阴气盛极。

    ?阳生:即冬至。

    ?苍龙:传说中的青龙。古代传说青龙为祥瑞之物。

    ?骧:仰起头,高举。

    ?玄豹:黑豹。

    ?三世佛:三世也称三际。世是迁流的意思,用于因果轮回,指个体一生的存在时间。即过去、现在、未来的总称。佛教各派对此说法不同,是业报轮回说的理论依据之一。佛为佛陀的简称,佛陀也作佛驮、浮图等,意即觉悟、觉者、智慧、智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称为佛。又以知者既具足一切智、一切种智而觉知一切诸法,了了分明的缘故。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禅家提倡明见自性者就是佛。三世佛也指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也有以迦叶诸佛为过去佛。以上称竖三世佛。另指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上称横三世佛,也为释迦三尊之一。

    ?髑髅:死人的头骨,骷髅。

    ?数珠子:即数珠,也作珠数、诵珠、念珠、咒珠。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用于称名或记陀罗尼等念诵的次数。数珠的颗数记载不一,基本颗数为一百零八颗,表示证百八三昧,以断除百八烦恼。数珠材质的种类很多,有水晶、菩提子等。

    ?明头:明白的人。

    ?暗头:糊涂的人。

    ?真个:真的,确实。

    ?日面:指日面佛。其寿命为一千八百岁。

    ?月面:指月面佛。其寿命为一昼夜。

    ?直饶:犹言就算。

    ?斗满秤平:比喻没有不平的事情。

    ?轮,疑轮为“输”的误字。

    ?禅德:对禅僧的称谓。

    ?槃里明珠,不拨自转:比喻禅悟之后自我为主、运用无碍的境界。

    译文

    冬至。上堂,僧人问:“转变造化的枢纽,又是冬至到来。在天地的那畔,可有这个消息吗?”正觉禅师说:“太阳月亮不到的地方,从古到今无尽的时候。”又说:“寒冷的山崖回返温暖的音讯,含笑的花儿不在枝头上萌动。”正觉禅师说:“仍然是门外的汉子。”又说:“怎么是门里的人?”正觉禅师说:“不能够称说。”僧人行了礼拜。

    正觉禅师于是说:“阴气盛极而阳气初动,力气用完而位置转变。苍龙退缩骨节而仰头,玄豹披上雾霭而变幻。要把三世佛的头骨,穿作数珠子一穿,不要说明白的人还是糊涂的人,真的日面佛还是月面佛,就算儞把斗填满把秤称平,也该输给我卖贵买贱。诸禅德!可领会么?放在槃里的明珠,不拨开自己转动。”

    原典

    上堂云:“廓净无际,而智与之俱;普应无方①,而神与之会。智虚也惺惺②自照,神用③也绵绵不勒④。便能一切时⑤,一切处⑥,放大光明⑦,作大佛事⑧。所以道,山河无隔越,光明处处透。又不见道,若人欲入佛境界⑨,当净其意如虚空⑩。远离诸相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作么生行履,得恁么?相应?去?水月?澹相对,松风?清未休。”

    师云:“好!诸禅德!玉林?浸月,丹山鶵?颉顽?翔鸣;雪苇浮秋,白沙雁?相随?缀字。暗中度线,妙处投针。发明?心地?也,共是一灯?;洞照灵台?也,更无异影。青山父从来卓卓?,白云儿到处飘飘。虽然千里同风?,那似一丝不隔?路岐几绝,要须转位流通?;言语斯穷,更与借光施设?。诸禅德!恁么时节?,恁么处所,恁么传持?,恁么建立?,也须是恁么人始得。敢问诸人,作么生是恁么人?施设底事?,还委?悉么?鹡鸰原?上和尚?语,棠棣?枝头烂熳春。”

    注释

    ①无方:方,指方所、方法。即纵横自在、发挥妙用的意思。无方指佛摄化众生,泯绝方位的区别,无所际限,也无一定的方法。盖如来所立教法,遍满十方,如同空界,群生万类,普受其利,不限一隅,故称无方。

    ②惺惺:清醒、聪明的样子。

    ③神用:神明的作用。

    ④勒,疑勒为“勤”的误字。

    ⑤一切时:无始以来相续不绝,称一切时。

    ⑥一切处:也称遍处,禅定之名。以所观之境,周遍于一切处。

    ⑦光明:自莹称之光,照物称之明。有破暗、现法二用。佛之光明,智慧之相。

    ⑧佛事:也作立地。凡发扬佛德之事,称为佛事。禅宗用以指举扬佛法的行事,如开眼、安座、拈香、上堂、入室等,均为佛事。后世泛称于佛前举行的仪式为佛事,也称法事、法会,或指超度亡灵的诵经。

    ⑨境界:也称真境界,指修行觉悟者对于事物真实相的认识体验。也指认识所达到的境地。

    ⑩虚空:虚与空者,无的别称。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称虚空。依有部的宗义,以其体为虚空,以其相为空界之色。以此虚空为一无为法,属于三无为之一而摄于法处之中。空界之色者,为眼所见之色法而摄于色处之中,即有为法。世人以此空界之色为虚空,实为妄法,而不免生灭。

    ?诸取:一切事物的形相。

    ?无碍:也作无阂。自在通达,涉入而无碍,融通而为一体。

    ?恁么:这样,如此。

    ?相应:契合禅旨。

    ?水月:水中之月,以譬诸法无实体。大乘十喻之一。

    ?松风:松林之风。

    ?玉林:树林的美称。

    ?丹山鶵:指凤凰。

    ?颉顽:疑顽为“颃”的误字。颉颃指鸟往上往下飞。

    ?沙雁:即雁。常栖息于江湖沙渚中,故称。

    ?相随:也作相隋。跟随,伴随。

    ?发明:省悟,发现。

    ?心地:心为万法之本,能够产生一切诸法,故称心地。也指修行者依心而近行,还指三业中心业最胜。在禅宗,菩提达磨所传的菩提即为心地。

    ?灯:佛法可除迷暗,所以比喻为灯。

    ?灵台:指人的本心,即清净的佛性。

    ?卓卓:高远的样子。

    ?千里同风:比喻太平。也指千里之间,风俗相同。

    ?流通:流传弘通的略称。传布教法,使其流畅而无壅塞,称流通。

    ?施设:禅师为了接引学人所采用的方法、手段。

    ?时节:指四时的节序。也指时候。

    ?传持:传授和受持。

    ?建立:建置、设立。禅宗对于人为的建立持批评的态度。

    ?事:因缘生之有为法称事。也指世间森罗万象之相。

    ?委:知道。

    ?鹡鸰原:也作鹡原、鹡鸰在原。鹡鸰也作鸰、脊令,鸟类的一属。最常见的一种,身体小,头顶黑色,前额纯白色,嘴细长,尾和翅膀都很长,黑色,有白斑,腹部白色。吃昆虫和小鱼等,属受保护鸟类。后以它比喻兄弟。鹡鸰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和尚:疑尚为“同”的误字。和同指和洽、同心的意思。

    ?棠棣:也作唐棣。古代的书籍上所说的一种植物。

    译文

    正觉禅师上堂说:“空寂清净没有边缘,而智慧是跟它在一起的;普遍应现没有方所,而神明是跟它相会合的。智慧空虚惺惺自己观照,神明作用绵绵不会穷尽。就能够一切时,一切处,放出大光明,从事大佛事。所以说,山河没有阻隔,光明处处透过。又没听到说,如果人想要进入佛的境界,应当使他的意识清净如同虚空。远离诸相与诸取,使心思所向都无碍。怎么作为,能够这样契合禅旨去?水月静谧相对,松风清爽不休。”

    正觉禅师说:“好!诸禅德!玉林浸入月亮,丹山鶵颉颃飞翔发出鸣叫;雪苇浮现秋天,白沙雁跟随排列缀成字形。暗中穿通细线,妙处投送利针。省悟心地,共同是一灯映照;洞照灵台,再没有不同的影子。青山父从来卓卓,白云儿到处飘飘。虽然千里同处一风,哪似一丝不会隔开?道路分岔将近断绝,必须转变位置流传弘通;言语从此穷尽,再要给予借光施设。诸禅德!这样的时节,这样的处所,这样的传持,这样的建立,也必须这样的人才行。敢问诸人,怎么是这样的人?施设此事,可知道么?鹡鸰原上传来和同的话语,棠棣枝头显露烂漫的春天。”

    原典

    上堂云:“隔墙见角,定知是牛;隔山见烟,定知是火。且道,诸人!定知有①底作么生?还体悉得么?报晓音声捿②鸟语,漏春消息早梅香。”

    注释

    ①知有:知道,了解,晓悟。

    ②捿,同栖。

    译文

    正觉禅师上堂说:“隔开墙壁见到抵角,确知是牛头;隔开山峦见到烟雾,确知是火焰。姑且说,诸人!确知道的怎么样?可体知得么?报晓的音声发自栖鸟的啼语,漏春的消息来于早梅的香气。”

    原典

    上堂,僧问:“万机休罢,千圣不携①底是甚么人?”师云:“金刚际下铁昆仑②。”进云:“从来无伴侣,只么③独孤标。”师云:“转侧④相逢,合谈何事?”进云:“清风拂白月⑤。”师云:“那时一句子⑥,历历⑦要旁提。”进云:“恁么则贯古通今,该天括地去也。”师云:“又是驴前马后⑧。”进云:“不落驴前马后底,又作么生?”师云:“古今该不得,天地廓难包。”

    师乃云:“好!诸禅德!本圆本灵。亘旷古而有种,混太虚⑨而无形。劫外⑩家风?澹薄,壶中?田地丕平?。望时眼力欲断,体处心缘?未萠。云怀雪意兮鹤梦?杳杳?,天作秋容兮鸿飞冥冥?。唯默默而自照,故湛湛?而纯清。想?凝而结成器界,知觉而流作众生?。情多少而岐分六道?,智大小而区别三乘?。境?真则触处见佛,道?妙而破尘出经?。犹明珠而应色,似空谷而传声。只如超凡入圣,转位随缘?。且道,路头?在甚么处?还体悉得么?”良久,云:“晓风摩洗昏烟净,隐隐青山?一线横。”

    请维那?、藏主?、知客?、侍者。上堂云:“砧槌未鸣,诸佛居何国土?机轮未转,一乘?不属?名言?。宾主混融,居士?何须更揖?家风妥贴,国师?不必三呼。能如是也,内绝功勋?,外无棱角。还体悉得么?吼月泥牛能入海?,嘶风木马解游春?。”

    注释

    ①千圣不携:也作千圣不传。对于绝对的真理的体验,都是自家的事情,不能传达与他人。自来的圣者或禅僧都不向人述说。绝对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可对任何人而为真理,不传不在此中说,而在对真理的体验中说。

    ②金刚际下铁昆仑:金刚指金中最刚的意思,譬喻牢固、锐利,可摧毁一切。一般为金刚力士的略称,即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天神。际为边缘的地方,交界的地方。昆仑即昆仑山,也作昆仑山、昆山。为传说中的灵山,黄河发源于此。也为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之南、西藏自治区之北、天山及喀喇昆仑山之间耸立着,总称昆仑山脉。禅宗用此表示佛法的根本、奥底。铁昆仑则乃坚固的昆仑产的玉,用来形容坚固的东西。本句比喻佛法的根本不能够被动摇、牢不可摧,它是永恒常住的。

    ③只么:这么,如此。

    ④转侧:辗转反侧,翻动身子。

    ⑤白月:皎洁的月光。

    ⑥一句子:向上的那一句。子者语助词。这为暗示无言无说无示无识之端的者,并不是说相对的言语文句之句。

    ⑦历历:清晰分明。

    ⑧驴前马后:指随逐于驴马前后的奴隶。禅宗用以指斥追从他人言行,而无自己独特机用的人。

    ⑨太虚:指宇宙。

    ⑩劫外:劫,劫波也作劫簸的略称,意思为极久远的时节。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再开始,这样一个周期称为一劫。劫的时间长短,佛经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称为四劫。到坏劫时,有水、火、风三灾出现,世界归于毁灭。后人借指天灾人祸。超然于这四劫之外不受影响,称为劫外。凡经验的事象,都不能离于劫,只有超越的原理,才是劫外,而没有成、住、坏、空。

    ?家风:指禅门教学的风格、形态。不仅就义理方面说,更是就禅师开导弟子的方法、方式上说。

    ?壶中:传说仙人施存,鲁(今属山东省)人,自号壶天,人称壶公,学大丹之道,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

    ?丕平:太平。

    ?心缘:指起心而攀缘外境。为虑知心外的事物的意思。

    ?鹤梦:是心如梦中化鹤,在碧空飞翔,只见一望无际的辽阔、空旷。指超凡脱俗的向往。

    ?杳杳:深远幽暗的样子。

    ?鸿飞冥冥:也略称鸿冥。鸿雁飞向又高又远的空际。比喻隐者远走高飞,全身避害。也比喻隐者的高远踪迹。后也泛指远避祸患,逃之夭夭。

    ?湛湛:澄清的样子。

    ?想:心所之一、五蕴之一。指认识直接反映的影相及能形成的种种言辞概念,相当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等。

    ?众生:也称有情。为人及一切有情识生物的统称,一般指人与动物。

    ?六道:也作六趣。众生轮回的六种道途。六道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和天。

    ?三乘:将人三种不同的修持途径比作三种车,称三乘。三乘为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

    ?境: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感觉认识的对象称为境。佛家认为,一切境都是虚妄不实的。

    ?道:能通之义。大要有三种。一有漏道,善业通人使至善处,恶业通人使趣恶处,故善恶二业称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也称为道。如地狱等之六道是;二无漏道,七觉八正等法,能通行人使至涅槃,故称之道。又行体虚融无碍,故为通之义。以通故,称为道。如道谛、道品、声闻道、佛道等。菩提是。三涅槃之体,排除一切障碍,无碍自在,故称之道。

    ?经:即经藏,也作修多罗藏、素呾也作怛缆藏,佛教典籍之一类,记载佛的教说之文,与律、论合称为三藏。

    ?随缘:指随顺因缘、顺应机根之缘而定行止。也指真如之理体虽寂然不动,然具有依外缘而变化显现万象的作用。

    ?路头:禅宗称悟入的门径为路头。

    ?青山:象征理。

    ?维那:在寺院中负责管理庶务的职事僧。

    ?藏主:在寺院中负责管理佛经的职事僧。

    ?知客:在寺院中负责接待宾客的职事僧。

    ?一乘:指佛的教诲为唯一使众生达到觉悟彼岸的教说或方法。

    ?不属:不依附。

    ?名言:名词、言句及其概念意义。

    ?居士:也称优婆塞、优婆夷等。指没有正式剃度出家、在俗而皈依佛门的男女弟子。

    ?国师:为中国各朝代帝王对德学兼备而可为一国师表的高僧所加的封号。含有一国民众之师、帝王之师等意思。

    ?功勋:积累功德,引来福报。

    ?泥牛能入海:泥牛比喻思虑分别的作用。泥牛能入海比喻正与偏、平等与差别的交互掺杂。比喻绝踪迹、断消息,即一去不返的意思。也用以比喻人、物一去不返,毫无消息。

    ?木马解游春:木制的马没有思虑念度的作用,故丛林每以之比喻无心无念的解脱当相。与泥牛为同类用语。解意思同能。木马解游春表活动的意思,引申为无心的妙用。

    译文

    上堂,僧人问:“万机休罢,千圣不携的是什么人?”正觉禅师说:“金刚边缘下矗立铁昆仑。”又说:“从来没有同伴,这么独自标榜。”正觉禅师说:“转侧彼此遇见,应当谈论什么事情?”又说:“凉风拭过皎洁的月光。”正觉禅师说:“那时的一句子,历历要广泛举出。”又说:“这样就贯古通今,包天括地了。”正觉禅师说:“又是驴前马后。”又说:“不会落入驴前马后的状态,又怎么样?”正觉禅师说:“从古到今不能够囊括,天地空阔难以包揽。”

    正觉禅师于是说:“好!诸禅德!本来圆满本来灵通。横贯旷古而有种子,混融宇宙而没有形状。劫外的家风淡泊,壶中的田地太平。远望的时候眼力想要截断,本体的地方心缘没有萌起。云彩怀藏雪意啊鹤鸟梦化杳杳,天空现出秋容啊鸿雁飞翔冥冥。只有默默而自己观照,所以湛湛而纯洁清静。想虑凝注而结成了器界,知晓觉察而流作了众生。六道的差异取决于情见的深浅,三乘的区别取决于智慧的高低。境界真实就到处见到佛陀,至道玄妙而看破微尘超出经藏。如同明珠而应现色彩,好像空谷而传送声音。譬如超出凡境进入圣境,转变位置顺应机缘。姑且说,路头在什么地方?可体知得么?”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晨风把昏暗的烟雾抚摩洗濯干净,隐隐的青山显露一线横卧在面前。”

    请到维那、藏主、知客、侍者。正觉禅师上堂说:“砧槌没有响起,诸佛居住在何方国土?机轮没有转动,一乘教不依附名言。宾主混融,居士何须反复作揖?家风妥帖,国师不必再三呼唤。能够这样,内绝除功勋,外没有棱角。可体知得么?朝着月亮吼叫的泥牛能够进入大海,迎着拂风嘶鸣的木马能够遨游春天。”

    原典

    上堂,僧问:“如何是向去①底人?”师云:“寂寥寥②没踪迹③。”进云:“如何是却来④底人?”师云:“明历历有消息。”进云:“如何是不来不去⑤底人?”师云:“坐却⑥儞舌头,方见我鼻孔⑦。”进云:“谢师答话。”

    师乃云:“历代祖机如掣电⑧击钝器不开,三世佛辩似悬河灌漏卮⑨不满。还知有省力为人⑩处么?天寒日短,两人共一碗。”

    注释

    ①向去:向,趣向、归向的意思。向去指相信本来具有的佛性,并发心归向。也指洞家之举唱向正位,从假入空为向去。

    ②寥寥:形容空洞。

    ③没踪迹:也作没朕迹、断消息。原指不留言语和行为的迹象,禅林中转指彻底大悟的人。

    ④却来:也作却回。为向去的对称,指从绝对平等的世界,退却而至相对差别的世界。也指自正位来偏位,从空出假为却来。

    ⑤不来不去:诸法的本性无去来往复。

    ⑥坐却:截断,截除。

    ⑦鼻孔:喻指参禅的关键之处,为禅悟的门径。

    ⑧掣电:电光划过,比喻疾速。

    ⑨漏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⑩为人:接引学人,教化别人。

    译文

    上堂,僧人问:“如何是向去的人?”正觉禅师说:“寂寥寥没有踪迹。”又说:“如何是却来的人?”正觉禅师说:“明历历有消息。”又说:“如何是不来不去的人?”正觉禅师说:“截断儞的舌头,方见到我的鼻孔。”又说:“感谢禅师的回答。”

    正觉禅师于是说:“历代诸祖的禅机如同掣电击打钝器不会开裂,三世诸佛的辩论好像河水灌注漏卮不会满溢。可知道节省力气为人的地方么?天气寒冷白天缩短,两人共同使用一碗。”

    原典

    上堂云:“菩提①无树镜非台,虚净光明不受埃。照处易分雪里粉,转时难辨墨中煤。鸟归无影树头宿,华在不萠枝上开。际会风云②底时节,寒梭出蛰③一声雷。”参④!

    上堂云:“云门⑤优稳⑥身心⑦,自解随波逐浪⑧;临济⑨变通⑩手段,它能影草探竿?。且道,天童门下合作么生?开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

    注释

    ①菩提: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是获得解脱的智慧。

    ②际会风云:也作际遇风云。遭逢到好的际遇。

    ③出蛰:动物结束了冬眠,出来活动。

    ④参:禅宗将参见住持以求开示称参。

    ⑤云门:即文偃(公元八六四——九四九年),俗姓张,苏州(今属江苏省)嘉兴(今属浙江省)人。曾住韶州(今属广东省曲江)云门山(今属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光泰禅院。禅宗云门宗创始人,世称云门文偃。归寂后谥号为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

    ⑥优稳:优裕安逸。

    ⑦身心:有情的正报。五蕴之中,色蕴者身,受、想、行、识之四蕴者心。

    ⑧随波逐浪:云门三句之一,为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种原则,即随缘接物,应病与药。

    ⑨临济:即义玄(公元?——八六七年),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属山东省东明)人。曾住河北镇州也作真定(今属河北省正定)临济院。禅宗临济宗创始人,世称临济义玄。归寂后谥号为慧照禅师。

    ⑩变通:指不拘常规,因地、因时制宜。

    ?影草探竿:以草浮水中鱼集其影,称影草;编鹈羽以探水中,待鱼集一处而网之,称探竿。比喻禅师接引学人的方法。

    译文

    正觉禅师上堂说:“菩提没有树木镜子不是土台,达到虚净光明没有承受尘埃。照彻的地方容易区分雪里的粉末,转变的时候难以辨清墨中的煤屑。鸟儿归返没有影子的树头上栖宿,花儿处于没有萌芽的枝杈上开放。遭逢到好的际遇的时节,寒梭穿过出蛰一声惊雷。”参!

    正觉禅师上堂说:“云门使学人的身心优裕安逸,自能够随顺波涛追逐浪花;临济使学人的手段随宜变通,他能够影集浮草探竿网鱼。姑且说,天童门下应当怎么样?开挖池子不会等待月亮,池子完成月亮自然来到。”

    原典

    冬至。上堂:“浮虚①境上,新新②三世迁移;坚牢地中,隐隐一阳萠动。住而无住③,密运机轮;生而无生④,妙超影事⑤。所以借虚空为体,以森罗为用。普赴四天下⑥供而不勒,圆摄一印⑦中空而无外。只如生而无生,作么生体悉?还会么?欲问春消息,梅华自不知。”

    注释

    ①浮虚:空虚。

    ②新新:新之又新,不断变新。

    ③无住:也称不住。指万物变化无常,一切事物及人的认识都不会凝固不变。为中观学派的基本理论之一。

    ④无生:也称无生法。指世上的一切现象、本质都是无生,无生即无灭,犹如涅槃。

    ⑤影事:世界一切事物,虚幻如影,并不是真实的,故称。

    ⑥四天下:也称四大部洲等,须弥山四周咸海中的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四洲。金轮圣王领四大洲。

    ⑦一印:一印相、一印契。印相、印契为教义规范的表记,印的形相。如不动之印为刀剑之相,观音之印为莲华形等。

    译文

    冬至。正觉禅师上堂说:“在空虚的境界上,新新三世迁移;在坚牢的大地中,隐隐阳气萌动。住留而没有住留,周密转动机轮;产生而没有产生,玄妙超出影事。所以凭借虚空充当本体,拿来万象充当作用。普遍赴临四天下供奉而不会穷尽,圆满摄取一印中空虚而无所不包。譬如产生而没有产生,怎么体知?可领会么?想要询问春天的消息,梅花自己并不知道。”

    原典

    上堂,僧问:“百骸①俱溃散,一物镇长②灵。作么生是长灵底物?”师云:“湛存群象外,卓立万机先。”进云:“恁么则家贫遭劫时,不能尽底③去。”师云:“髑髅前皮袋④后。”进云:“正恁么时是甚么面目?”师云:“搭眵⑤汉有甚共语处?”

    师乃云:“肉团⑥无主,空劫⑦有家。清白⑧十分活计⑨,丕平一段生涯⑩。月户?风高兮云凝古路,星河?浪静兮夜泛灵槎?。诸禅德!唯心?成万法,化佛?现千华。快须拽鼻回?香象?,切忌当头触死蛇。”

    注释

    ①百骸:指人的各种骨骼或全身。

    ②镇长:长久,永常。

    ③尽底:彻底,全部。

    ④皮袋:也作臭皮袋、臭皮囊,即指肉体。所谓身体,犹如于皮袋中藏入一切骨肉脏物等。

    ⑤眵:眼屎。

    ⑥肉团:也作肉段、凝结等。为胎内五位的第三位,即自母体受孕至胎儿成形的五个阶段中的第三阶段。胎儿成长至第三个七日,结集成柔软的肉团,若为男胎,呈上阔下狭形;若为女胎,呈上狭下阔形。

    ⑦空劫:四劫之一。这世界坏灭完毕,二十中劫之间,只为空空。

    ⑧清白:即清白之法、清白业,指佛所显示的教法。也为无漏善法的总称。都取其远离烦恼垢染的意思,而称为清白。

    ⑨活计:活儿,工作。禅宗著作中多比喻禅法或机用作为。也指干活的工具、家产。

    ⑩生涯:生路,活路。

    ?月户:月下的门户。

    ?星河:银河,天河。

    ?槎:用竹木编制的筏。

    ?唯心:也称唯识。指一切诸法,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

    ?化佛:佛、菩萨等以神通力化作的佛形。

    ?回:掉转。

    ?香象:指由鬓角可分泌有香气液体的强硕大象而言,即为交配期的大象。此时期之象,力强性暴,难以制伏。

    译文

    上堂,僧人问:“百骸一起溃散,一物长久灵通。怎么是长久灵通的事物?”正觉禅师说:“安静长存群象之外,高超挺立万机之先。”又说:“这样就是家舍贫穷遭受灾难的时候,不能够彻底去。”正觉禅师说:“头骨之前身体之后。”又说:“正在这样的时候是什么面目?”正觉禅师说:“搭眼屎的汉子有什么可以共同说话的地方?”

    正觉禅师于是说:“肉团没有主人,空劫有家舍。清白十分活儿,太平一段生路。月户拂风高远啊云彩凝聚古代的道路,银河波涛平静啊晚上漂浮编制的灵筏。诸禅德!唯心成为万法,化佛现出千华。赶快拽住鼻子掉转香象,切忌当头触到死蛇。”

    原典

    上堂云:“一性①湛圆,本地②之光明发耀;六根互用③,通身之手眼随宜④。便能眼处⑤作耳处⑥佛事,耳处作鼻处⑦佛事。所以道,石人⑧机似汝,也解唱巴歌⑨;汝若似石人,雪曲⑩也须和。能如是也,于一切尘,成一切智?。不见教?中道,若色处?清净?,若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诸人!还体悉得么?”良久,云:“云山父子能无外,水月交情自有缘。”

    注释

    ①一性:指正因佛性,即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但背离感觉契合妄尘,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若顺性而修,就能超脱生死,悟入涅槃。

    ②本地:对于所现的化身,而称能现的本身为本地。能现所现,相望重重,故本地也重重而不一定,只有佛的实相法身,即穷极的本地,越之再没有能现的实身,故称地法身。本地即法身,禅宗指本来面目。

    ③六根互用:指眼、耳、鼻、舌、身、意人身的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称根。六根中前五根为四大所成的色法,意根之一为心法。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识为意根,大乘以八识中之第七末那识为意根。六根互用指断六根的垢惑而使之清净,则六根一一具他根之用。

    ④随宜:即随顺众生根器之所宜。

    ⑤眼处:眼根于十二处中称为眼处。

    ⑥耳处:耳根于十二处中称为耳处。

    ⑦鼻处:鼻根于十二处中称为鼻处。

    ⑧石人:石制人像,多置于墓道旁。

    ⑨巴歌:古代的楚地有下里巴人歌。后来用以泛称楚地的民歌。

    ⑩雪曲:指阳春白雪,古代的乐曲名。

    ?一切智:三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这一切智对于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如果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如果依别义,则一切种智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

    ?教:即圣人垂训,众人效之,或指圣人被泽于下者之言。也即能诠的言教,为始于佛陀一代所说之法与菩萨诸圣所垂教道的总称。一般大别佛的经教为大乘教、小乘教二种。

    ?色处:十二处之一,青、黄、赤、白等法,生眼识之所依。

    ?清净:离恶行过失、烦恼垢染,称清净。

    ?般若波罗蜜多:般若的全称,指通过智慧以到达涅槃之彼岸。

    ?一切智智:三智中之一切智,混声闻、缘觉之智,故为分别彼一切智,而称佛智为一切智智。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又如大地,为一切众生所依等。又称这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

    ?无二:也作不二、离两边。指对一切现象应无分别或超越各种区别。又为真如、法性的别名。然主要系作为认识论与方法论而受到重视。

    译文

    正觉禅师上堂说:“一性安净圆满,本地的光明发耀;六根互相代用,通身的手眼随宜。就能够眼处从事耳处的佛事,耳处从事鼻处的佛事。所以说,石人禅机类似儞,也能够唱出巴歌;儞如果类似石人,雪曲也应当和唱。能够这样,在一切尘之中,成为一切智。没听到教中说,如果色处清净,如果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如果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的区分,因此没有差别没有断绝。诸人!可体知得么?”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云山父子能够无所不包,水月交情自然有因缘。”

    原典

    上堂云:“深明①无底,灵异无根。案山②行尽不见有家,识浪③沥干不见有已。石女掣开金锁④,木人⑤拨动玉轮机。方信道从佛口⑥生,法化⑦生,得佛法分。诸人!还曾恁么,履践⑧得相应么?”良久,云:“和⑨竿一掣随钩上,水面茫茫散月明。”

    上堂云:“以本际光洗长夜暗,以法界智⑩破尘劫疑。生灭?纷纷,而不至真净之家;夤缘?扰扰?,而不到圆明?之境。任它外变,独我中虚。步入道环,体亡幻事。所以古人道,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且道是个什么?”良久,云:“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

    注释

    ①深明:犹精深。

    ②案山:中国历代营造宫室时,概以北方吉相而为高,南方较低,故北方之山为主山,南方之山则称案山。寺院以南方之山称为案山。又有以主山、案山代表主客的关系。

    ③识浪:以心体之真如,譬喻为海,诸识之缘动,譬喻为波浪,故有识浪的比喻。

    ④,疑为“钥”的误字。

    ⑤木人:指木制人形。

    ⑥佛口:也作佛说,指从佛口所出的言语。也指佛的尊贵金口。

    ⑦法化:以正法教化世人,称为法化。

    ⑧履践:实践,躬行。

    ⑨和:连带。

    ⑩法界智:即法界体性智。密家所立五智之一。无尽的诸法称法界,其诸法所依的体性,称法界体性智者,对之决断分明。这智以之配于五如来中的大日如来。

    ?生灭:依因缘和合而有,称之生;依因缘离散而无,称之灭。

    ?夤缘:攀附,向上。

    ?扰扰:纷乱的样子。

    ?圆明:佛教指彻底领悟。

    ?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

    ?珊瑚:热带海中的腔肠动物,骨骼相连,形如树枝,故也称珊瑚树。

    译文

    正觉禅师上堂说:“精深没有底端,灵异没有根柢。案山行完见不到有家舍的存在,识浪沥干见不到有停止的迹象。石女拉开了金锁钥,木人拨动了玉轮机。方相信至道从佛口产生,法化产生,得到佛法的分。诸人!可曾这样,践行能够契合禅旨么?”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连带竿子一拉随即钩子上来,水面茫茫搅散月光的银辉。”

    正觉禅师上堂说:“用本际的光芒洗濯长夜的昏暗,用法界的智慧破除尘劫的疑惑。生灭纷纷,而不至真净的家舍;攀附扰扰,而不到圆明的境界。听任它外面的变化,独有我里面的空虚。迈步进入道环,体认灭幻事情。所以古代的人说,有事物先于天地产生,没有形状本来处于寂寥。能够成为万象的主宰,不会跟随四时的凋谢。姑且说是个什么?”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鲸鱼把海水吞完,显露出了珊瑚枝。”

    原典

    请首座①。上堂:“素无色而众色尊之在前,水无味而众味得之为最。道无根荄②也,普天普地;法无定相③也,或彼或此。谷常虚而向④能应呼,鉴自净而影能随类⑤。衲僧⑥!真得个身心,大用⑦纵横不可器。诸禅德!且道,阿⑧那个是不可器底人?还体悉得么?”良久,云:“妙超初念际,卓立万机前。”

    上堂云:“身非尘聚,卓卓妙存;心非情缘⑨,冥冥独学⑩。其体也出诸障碍,其用也得大自在?。无去无来,非显非晦;应色应声,亡对亡待。馒头胡饼?观世音?,还我当行家?卖买。”

    注释

    ①首座:僧堂六头首之一。居席的首端,在众僧之上,可为众僧的表仪。

    ②根荄:也作根垓、根核。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

    ③定相:常住不变的形相。

    ④向,疑向为“响”的误字。

    ⑤随类:佛、菩萨随顺众生的类别,也现不同形相而宣说教化。

    ⑥衲僧:对参禅僧的称谓。

    ⑦大用:指禅法实践、授受、运用。

    ⑧阿:乃发语词,对人亲昵之称多冠以阿。魏晋以后,其风尤盛,名、字、姓上都可以冠加,乃至于俗呼小儿常称阿某。

    ⑨情缘:指一般缘分。

    ⑩独学:疑学为“觉”的误字。独觉也作缘觉,即辟支。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功成,于无佛之世,自己觉悟而离生死者,称之独觉。这有麟角喻、部行二种。大、中、小三乘之中乘。

    ?大自在:悟后的心境,就是活泼自在的境界。

    ?胡饼:也作胡麻饼、糊饼。一种涂以香油,加上芝麻,在炉中烘烤的面饼,其制法从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传来,故称。

    ?观世音:能现三十三化身、救十二种大难,为大慈大悲菩萨。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其塑像在中国寺院中常作女相。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当行家:指对某方面擅长、熟练的内行。

    译文

    请到首座。正觉禅师上堂说:“素没有色彩而众多的色彩之中尊奉它在前面,水没有味道而众多的味道之中得到它为至最。道没有根荄,普遍充盈天地;法没有定相,或许是彼是此。山谷恒常空虚而响声能够应呼,镜子自然洁净而影子能够随类。衲僧!真正得到个身心,大用纵横不可以成为器具。诸禅德!姑且说,哪个是不可以成为器具的人?可体知得么?”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玄妙超出初念之际,高超挺立万机之前。”

    正觉禅师上堂说:“身不是妄尘聚合,卓卓玄妙存在;心不是情缘生成,冥冥独自觉悟。它的本体超出诸障碍,它的作用得到大自在。没有去来,不是显晦;应现色声,没有对待。不管观世音拿的是馒头还是胡饼,仍然是我内行的卖买。”

    原典

    上堂云:“富有万德,从教①影事峥嵘;荡无纤尘,把定②言思杳绝。寂默③家风自照,真常④境界独游。拈起也玲玲珑珑,千差万别混不得;放下也洒洒落落⑤,十方⑥三世觅无踪。所以古人道,捞笼⑦不肯住,叫唤不回头。古圣不安排,至今无所处。且道,作么生行履得恁么相应去?还相体悉么?”良久,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⑧。”

    上堂,僧问:“松风流水,是观音⑨入理之门;野草幽华,乃普贤⑩发机之境。衲僧做处?,合作么生?”师云:“撒手长安?路上行,物物头头?还自在。”进云:“恁么则六户?不掩,四衢?无踪。”师云:“眼耳不将来,随宜得受用?。”进云:“观音买胡饼,放手是馒头。”师云:“儞分上又作么生?”进云:“从教塞壑填沟?,和泥合水?。”

    师云:“胡三黑四?不相知。”

    师乃云:“一切色不为眼碍,文殊?门中发机;一切声不为耳尘,观音门中透彻。一切用不为身拘,一切应不为事背,便于普贤门中出没。夺境也如驴觑井?,夺人也如井觑驴。三千世界?百亿身,不用安排只者?是。”参!

    注释

    ①从教:任凭,任随,听任。

    ②把定:指把住不放,师家夺取学人胸中所珍重的妄见妄执,不予放过,称之向上手段。

    ③寂默:修行者通于最高真理的方式。

    ④真常:指如来所得之法真实常住。

    ⑤洒洒落落:形容毫无挂碍,毫无约束。

    ⑥十方:东、西、南、北、上、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十个方向。

    ⑦捞笼:也作劳笼。捞笼即牢笼,困着、包笼着。

    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坐看,犹旋见、行看,形容时间短暂。这句是唐代诗人王维《终南别业》一诗中的句子。

    ⑨观音:观世音的略称,唐代讳太宗李世民故去“世”字。

    ⑩普贤:有延命之德,发过十大宏愿,为主一切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者。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其塑像多骑白象。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做处:行为,举动。

    ?长安:古都城。故城在今陕西西安。

    ?头头:样样,事事,处处。

    ?六户: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

    ?四衢:四通八达的大路。也指四出的通路。

    ?受用:一般指享用。禅林中,指灵活运用机法。

    ?塞壑填沟:指禅法处处存在。

    ?和泥合水:指用言语等烦琐方式启发、接引学人,易于被一般学人接受。

    ?胡三黑四:比喻彼此没有分别。

    ?文殊:以智慧辩才,为大菩萨中第一。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其塑像多骑狮子。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如驴觑井:驴,即辘轳,或谓驴马;井,指井户。表示超越二物相对的状态,也即以无心超越情识的分别。

    ?三千世界:表示所有的一切世界、宇宙。

    ?者,即今“这”字。

    译文

    正觉禅师上堂说:“充分有万德,任凭影事显露峥嵘;涤荡没有纤尘,把定言思杳无踪影。寂默的家风自己观照,真常的境界独自遨游。拿起玲玲珑珑,千差万别不能够混同;放下洒洒落落,十方三世寻觅没有踪迹。所以古代的人说,牢笼不会愿意住留,叫唤不会回过头部。古代的圣人不会安排,一直到现在没有所处。姑且说,怎么作为能够这样契合禅旨去?可相体知么?”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行到水流穷尽的地方,旋见云彩生起的时候。”

    上堂,僧人问:“松风阵阵流水潺潺,是观音进入真理的门槛;野草生长幽花开放,乃普贤发示禅机的境地。衲僧的作为,应当怎么样?”正觉禅师说:“撒开手指在长安路上行走,物物头头仍然自在。”又说:“这样就六户不会关闭,四衢没有踪迹。”正觉禅师说:“眼耳不会拿来,随宜得到受用。”又说:“观音买的是胡饼,放手却是馒头。”正觉禅师说:“儞的分上又怎么样?”又说:“任凭塞壑填沟,和泥合水。”正觉禅师说:“胡三黑四不相知道。”

    正觉禅师于是说:“一切色不为眼阻碍,文殊门中发示禅机;一切声不为耳蒙尘,观音门中透彻明白。一切用不为身拘束,一切应不为事背离,就在普贤门中出没。夺取境如驴觑井,夺取人如井觑驴。三千世界百亿身形,用不着安排只这就是。”参!

    原典

    结夏①。上堂云:“住无住相②,去来之迹谁与?得无得心③,物我之功自遣。圆里无外,十方世界④是个伽蓝⑤;平等⑥无差,一切众生皆侬眷属⑦。百川会海而成一味⑧,万法归性而成一家⑨。只如⑩护生?禁足?底意,又作么生?还会么?偏?正?不曾离本位,无生那涉语因缘?”

    注释

    ①结夏:指行夏安居。

    ②住相:四相之一,九无学中的第四安住法。使法体于现在暂时安住,各行自果者。

    ③得心:领悟禅旨。

    ④十方世界:东、西、南、北、上、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十方各有无量无边世界,总称十方世界。

    ⑤伽蓝:僧伽蓝的略称。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为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寺院的总称谓。

    ⑥平等:佛教认为宇宙本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故称平等。

    ⑦眷属:眷为亲爱,属为隶属,指亲近、顺从者。凡闻道受教者均为佛的眷属。

    ⑧一味:如来的教法,譬如甘味。教法的理趣,唯一无二,故称一味。

    ⑨一家:一宗、一派、一门称一家。

    ⑩只如:譬如。

    ?护生:保护生命,保全作为佛弟子的生命。

    ?禁足:夏安居期间,阴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僧人必须在寺院里办道修行,禁止外出,称禁足。

    ?偏:意思即生灭现象,是阳。

    ?正:意思即真如本体,是阴。

    译文

    结夏。正觉禅师上堂说:“住留没有住留法体,去来的迹象谁人给予?领悟没有领悟禅旨,物我的功用自己排除。圆里无所不包,十方世界不过是个寺院;平等没有差别,一切众生都是儞的眷属。百河交汇入海而成为一味,万法归返佛性而成为一家。譬如护生禁足的意义,又怎么样?可领会么?偏与正不曾离开过本位,无生哪里牵涉谈论因缘?”

    原典

    上堂云:“眼里拈却翳①,空中那有华?路不什②遗君子事,民无侵扰太平家。”参!

    上堂云:“只个家风,八面玲珑。斗柄③横而河淡,梦鹤起而巢空。功中退步④就位,位里移身借功。灵灵了了处,同中有异;湛湛澄澄处,异中有同。随宜也机轮宛转,妙应⑤也关棙⑥虚通⑦。所以道,佛子⑧住此地,即是佛受用。经行⑨及坐卧,常在于其中。诸禅德!且道,其中事作么生?”良久,云:“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拢⑩始应知。”

    注释

    ①翳:眼上长的膜。

    ②什,疑什为“拾”的误字。

    ③斗柄:北斗星的简称。

    ④退步:让退,抽身引退。

    ⑤妙应:佛、菩萨不思议的应现。

    ⑥关棙:也作关捩。比喻事物的紧要处。

    ⑦虚通:无滞碍。

    ⑧佛子:众生受佛戒称为佛子。也为菩萨的通名,还为一切众生的总称。

    ⑨经行:意思指在一定的场所中往复回旋地行走。通常在食后、疲倦时,或坐禅昏沉瞌睡时,即起而经行,为一种调剂身心的安静散步。

    ⑩拢,疑拢为“摝”的误字。

    译文

    正觉禅师上堂说:“眼里拿去翳膜,空中哪里有花儿?路不拾遗,君子做的事情,百姓没有侵扰,太平降临家舍。”参!

    正觉禅师上堂说:“只这家风,达到八面玲珑。北斗横空而银河稀淡,梦鹤飞起而巢窝空荡。在功用中往后退步就从位置,在位置里移动身形借功。灵灵了了的地方,相同中有不同;湛湛澄澄的地方,不同中有相同。随宜机轮转动,妙应关棙畅通。所以说,佛子住留在此地,就是佛的受用。经行与坐卧贯通,恒常存在其中。诸禅德!姑且说,其中的事情怎么样?”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万古长久碧绿的潭水空界的月亮,再三捞摝才应当知道是枉费心机。”

    原典

    上堂,僧问:“如珠发光,光还自照时如何?”师云:“珊瑚枝上月三更。”进云:“恁么则虚而灵,空而妙。”师云:“上座①!髑髅沥得尽也未?”进云:“争奈②赤心片片?”师云:“儞且道,威音那畔③是甚么人?”进云:“乌张三黑李四④。”师云:“果然沥未尽。”进云:“如何得彻底去?”师云:“不要强名言。”

    师乃云:“虚净无染,霁天无云而秋水无风;清白自持,玉壶⑤无尘而冰鉴⑥无垢。到恁么田地⑦,也更须借光施设,借路经过。与虚空合其心,与万象同其用。闹嘈嘈⑧处,却倒骑牛;纷扰扰时,能翻着袜。诸人!且作么生体悉?的的⑨纵横皆得妙,阿侬元自异中来。”

    注释

    ①上座:对法腊高者的尊称。也用作对有德行僧人的尊称,还指寺院三纲之一,称全寺之长。

    ②争奈:岂料。

    ③威音那畔:威音王佛以前,称向下的实际理地;威音以后,即向下的佛事门。

    ④乌张三黑李四:乃张三与李四一般黑的意思,转为贬人的泛称。

    ⑤玉壶:玉制的壶。也用以比喻高洁。

    ⑥冰鉴:明月。

    ⑦田地:指远离一切差别、相对,入于平等一如的境地,即大悟者的境地。

    ⑧嘈嘈:形容急促或杂乱的声音。

    ⑨的的:准确,真切。

    译文

    上堂,僧人问:“如同珠子发出光芒,光芒仍然自己照彻的时候如何?”正觉禅师说:“珊瑚枝上月亮已到三更。”又说:“这样就虚寥而灵通,空寂而玄妙。”正觉禅师说:“上座!头骨沥得完吗?”又说:“岂料赤心片片?”正觉禅师说:“儞姑且说,威音那畔是什么人?”又说:“张三与李四一般黑。”正觉禅师说:“果然沥不完。”又说:“如何能够彻底去?”正觉禅师说:“不要强加名言。”

    正觉禅师于是说:“虚净没有沾染,晴天没有云彩而秋水没有拂风;清白自然持守,玉壶没有灰尘而明月没有污垢。到这样的田地,也再必须借光施设,借路经过。跟虚空契合它的本心,跟万象等同它的作用。闹嘈嘈的地方,且倒骑着牛背;纷扰扰的时候,能够翻着袜子。诸人!究竟怎么体知?的的纵横都得到玄妙,儞原来就从不同中来。”

    原典

    上堂云:“心萠时①失,口应则差。直饶具大神通②,得大受用,要且③未与那人合。且道,不上机境底是甚么人?”良久,云:“语默不到处,古今无尽时。”

    上堂云:“人平不语,水平不流。风定华④落,鸟啼山更幽。只么天真无少剩,莫于里许着⑤丝头。”

    注释

    ①时,疑时为“则”的误字。

    ②神通:神为不测的意思,通为无碍的意思。不可测又无碍的力用,称为神通或通力。这为五种通之一,有五通、六通、十通的区别。

    ③要且:相当于然而、可是。

    ④华,疑华字后少一“犹”字。

    ⑤着:安放,容纳。

    译文

    正觉禅师上堂说:“心萌动就丧失,口答应就出错。就算具备大神通,得到大受用,然而没有跟那人契合。姑且说,不上机境的是什么人?”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语言沉默不到的地方,从古到今无尽的时候。”

    正觉禅师上堂说:“人们平和不会发生争执,水面平稳不会出现流动。拂风平定花儿仍然落下,鸟儿啼叫山峦更加幽静。这么天真没有缺少剩余,不要在里面安放丝头。”

    原典

    上堂,僧问:“清虚①之理②,毕竟无身时如何?”师云:“文彩未痕初,消息难传际。”进云:“一步密移玄路③转,通身放下劫壶空。”师云:“诞生就父时,合体④无遗照。”进云:“理既如是,事又作么生?”师云:“历历才回分化⑤事,十方机应⑥又何妨。”进云:“尘尘皆现本来身去也。”师云:“透一切色,超一切心。”进云:“如理如事,又作么生?”师云:“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⑦盛将归。”进云:“入市能长啸,归家着⑧短衫。”师云:“木人岭上歌,石女溪边舞。”僧礼拜。

    师乃云:“净照而神,明见本来之性;虚通而妙,常观自在⑨之身。卓卓无依⑩,灵灵绝待?。绵绵长存?也,得名无量寿?;如如?持久也,故号不动尊?。非有非无,不老不死。莹若金波?之破夜,湛如玉井?之涵秋。唯证相应,言传不到。只如正相应底时节有么生?”良久,云:“还相委悉么?万年松?径雪深覆,一带峰峦云更遮。”

    注释

    ①清虚:清净虚无。

    ②理:不生不灭之无为法称理。也指真如的理体。

    ③玄路:禅宗指洞山良价三路的第二玄妙之路,即超越有无、迷悟等二见的空寂路,称为玄路。

    ④合体:合为一体,指关系密切。

    ⑤分化:指分施教化。

    ⑥机应:众生之机与如来之应。

    ⑦无底篮子:与无根树、无影杖子之类用语相近,禅林中形容超越情识的境界。

    ⑧着:穿。

    ⑨观自在:以自在的心境来观照种种存在,此中并无分别性,因为观照的是存在的本质、本性。

    ⑩无依:犹言无着。指虽处于万境而一无所依,即不被任何外在条件所左右,或指远离烦恼系缚的境界。

    ?绝待:绝无对待,对于万事万物不产生区别对立之心,而作融汇一如的整体性观照,是参禅省悟的境界。

    ?长存:长生,不死。

    ?无量寿:即无量寿佛,也作无量光佛、阿弥陀佛等。西方三圣之一、四佛之一。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称为九品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也称接引佛。密教以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法身的妙观察智,称作甘露王,并以阿弥陀佛的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

    ?如如:万事万物的真实相平等无二,称如如。

    ?不动尊:也作无动尊、不动使者、不动明王等,密教五大明王之一,八大明王之主尊。密号常住金刚,能调伏一切鬼灵与烦恼。以其菩提心寂定不动,世间所尊,故称。

    ?金波:指月光。借指月亮。

    ?玉井:星名。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

    ?万年松:也称玉柏。生石缝间,人养为盆景,四季常青,数年不死,呼作千年柏、万年松。

    译文

    上堂,僧人问:“清净虚无的道理,究竟没有身形的时候如何?”正觉禅师说:“文采没有痕迹的当初,消息难以传送边缘。”又说:“一步周密移动玄路曲折,通身放下劫壶空荡。”正觉禅师说:“诞生就从父的时候,合为一体没有遗照。”又说:“道理既然如此,事情又怎么样?”正觉禅师说:“历历刚刚应对分化的事情,十方的机应又不会妨碍。”又说:“尘尘都现出本来的身形了。”正觉禅师说:“透过了一切色,超出了一切心。”又说:“如同道理如同事情,又怎么样?”正觉禅师说:“路上遇到死蛇不要打杀,用无底的篮子盛来归返。”又说:“进入街市能够长声喊叫,归返家舍穿上短衫。”正觉禅师说:“木人在岭上歌唱,石女在溪边跳舞。”僧人行了礼拜。

    正觉禅师于是说:“净照而凝神,明彻见到本来的自性;畅通而玄妙,恒常观照自在的身形。卓卓没有依靠,灵灵绝无对待。绵绵长生,叫作无量寿;如如持久,故称不动尊。不是有无,不是老死。光莹好像月亮照彻晚上,澄清如同玉井包容秋天。只有通过体证才能契合禅旨,言语传授不到。譬如正在契合禅旨的时节有么?”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可相知道么?万年松径积雪深埋,一带峰峦云彩再盖。”

    原典

    上堂,僧问:“虚而长灵,本光自照时如何?”师云:“灵机不动明明①妙,个里全窥未兆前。”进云:“头戴午夜月,脚踏黄金地。”师云:“正恁么时如何转侧?”进云:“玉人②破梦一声鸡,转盻③生涯色色齐。”师云:“只解恁么来,不解恁么去。”进云:“恁么去时作么生?”师云:“也要上人④个里锥札⑤。”

    师乃云:“四大⑥无尘,清净本然⑦体具;六根亡偶,灵明⑧廓尔⑨神游⑩。如疾风之行空?,似虚舟?之驾浪?。在波?也元无避就,在我也妙绝将迎?。所以道,圣人?空洞其怀,万物无非我造。会万物为已?者,其唯圣人乎?只如峥峥嵘嵘磊磊?落落?,作么生会得为已去?还相委悉么?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

    注释

    ①明明:明察的样子。多用于歌颂帝王、神灵。

    ②玉人:比喻人容貌如玉之美。

    ③转盻:转眼。比喻时间短促。

    ④上人:一般指持戒严格、精于义学的僧侣。

    ⑤札,同扎。

    ⑥四大:指地、水、火、风四种构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元素。世界万物和人的身体,均由四大组成。以此说明人身无常、不实、受苦。

    ⑦本然:犹天然、天赋。

    ⑧灵明:明洁没有杂念的思想境界。

    ⑨廓尔:廓然。空寂的样子。

    ⑩神游:指形体不动而心神向往,如亲游其境。

    ?行空:奔腾天空。

    ?虚舟:空船。也指轻便的小船。

    ?驾浪:鼓浪,乘浪。

    ?波,疑波为“彼”的误字。

    ?将迎:送往迎来。

    ?圣人: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

    ?已,疑已为“己”的误字。

    ?磊磊:指胸次分明。

    ?落落:坦率,开朗。

    译文

    上堂,僧人问:“虚寥而长久灵通,本光自己照彻的时候如何?”正觉禅师说:“灵利的根机不会活动明明玄妙,这里完全窥见没有征兆之前。”又说:“头上戴的是深更半夜的月亮,脚下踏的是黄金铺就的大地。”正觉禅师说:“正在这样的时候如何转侧?”又说:“一声鸡叫玉人梦境破灭,转眼之间生路色色齐全。”正觉禅师说:“只能够这样来,不能够这样去。”又说:“这样去的时候怎么样?”正觉禅师说:“也要上人这里锥扎。”

    正觉禅师于是说:“四大没有妄尘,清净天然本体具备;六根没有伴偶,灵明廓尔心神向往。如同疾风奔腾天空,好像虚舟鼓起波浪。在彼原本没有回避就从,在我玄妙超绝送往迎来。所以说,圣人空洞他的胸怀,万物无非由我创造。领会万物成为自己的人,大概只有圣人吗?譬如峥峥嵘嵘磊磊落落,怎么领会成为自己去?可相知道吗?遍及十方的心,不在一切处。”

    原典

    解夏①日。上堂云:“以法为界也,能廓彻而绝方隅②;以智为身也,能融③而忘彼此。蒲团④下根生底,及尽一丝头,则住无住心⑤;拄杖⑥头云起底,行遍四天下,则作无作相。如云似鹤,恁么去底汉,要须知有我,方能宾处而尊;得坐披衣⑦,恁么去底人,却须识得渠⑧,乃见主中而用。所以古人道,借功明位⑨,用在体处;借位明功⑩,体在用处。衲僧!能恁么也,身心独脱?,动静两忘。云水?是阇黎?,阇黎是云水。诸人!还曾恁么履践么?饮水鹅能取淳?味,采华蜂不损余香。”

    中秋日。上堂:“清凉境界,一壶爽气?涵秋;明白身心,半夜雾?容怀月。灵然?自然?,廓尔常虚。断生灭之夤缘,出有无之情量?。诸人!还到如是田地,还能如是游践?也无?”良久,云:“斫?尽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注释

    ①解夏:夏安居结束,时间为阴历七月十五日。

    ②方隅:四方和四隅。

    ③融,疑该字前少一“混”字。

    ④蒲团:圆形的垫具,大多用蒲草编成,佛教徒坐禅和跪拜时使用。

    ⑤住心:行者安住于道的心相。

    ⑥拄杖:拄身的手杖。禅师除用以行路外,也用于指教学人。

    ⑦得坐披衣:坐,座位。得到法座,穿起法衣,指住持寺庙,为众说法。

    ⑧渠:他。

    ⑨借功明位:以现象界万物的作用,明其本体。

    ⑩借位明功:以万物的本体,明其作用。

    ?身心独脱:指独自脱落身心一切烦恼妄想,而入真空无我的自由妙境。

    ?云水:也称云衲。指漂泊四方的僧人,因到处云游,犹行云流水,故称。禅宗泛指留在僧堂修行的僧人。

    ?阇黎:也称阇梨、轨范师。僧徒之师,俗称师父者,意思为正行。常用来作为对僧人的敬称。

    ?淳,疑淳为“滋”的误字。

    ?爽气:指凉爽之气。

    ?雾,疑雾为“霁”的误字。

    ?灵然:形容本心的灵觉颖慧、神通自如。

    ?然,疑然为“照”的误字。

    ?情量:以俗情来认识事物。

    ?游践:犹游踪。

    ?斫:砍,削。

    译文

    解夏日。正觉禅师上堂说:“用法理充当器界,能够空彻而绝除方隅的限制;用智慧充当身形,能够混融而忘记彼此的区分。蒲团下根须产生的,及尽一丝头,就住留没有住留心相;拄杖头云彩生起的,行遍四天下,就作为没有作为相状。如同云彩好像鹤鸟,这样去的汉子,必须知道我,方能够处在宾位而尊奉;得到座位披上法衣,这样去的人,且应当认识他,乃见到主位之中而作用。所以古代的人说,借功明位,作用在本体的地方;借位明功,本体在作用的地方。衲僧!能够这样,身心独自脱落,动静两方忘记。云水就是阇黎,阇黎就是云水。诸人!可曾这样践行么?喝水的家鹅能够得到滋味,采花的蜜蜂不会丧失余香。”

    中秋日。正觉禅师上堂说:“清凉境界,一壶凉爽的气息包容秋天;明白身心,深更半夜的晴容怀抱月亮。灵然自己观照,廓尔恒常空虚。断绝生灭的攀附,超出有无的情量。诸人!可到这样的田地,可能够留下这样的游踪吗?”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砍完月中的桂树,月光应该更明亮。”

    原典

    天宁节①。上堂云:“主中之主②天中天③,家势金轮④万代传。退步不居尊贵位,借功却作诞生缘。廓虚印上无瑕垢,明白机头有转旋。劫数⑤不能知寿量,湛存象外自绵绵。诸禅德!还觑得破个中行履处么?”良久,云:“独据道枢成父祖,主持世界付儿孙。”

    上堂云:“爱⑥结成身,想澄成界。从此漂流生死海⑦,照彻灵源⑧湛不浑。方知幻泡⑨同无碍。六门⑩气秋,四大缘坏,了了一真?常自在。明月混融兮雪芦眼迷,清风相送兮夜舡归快。”

    注释

    ①天宁节:宋代时定徽宗诞辰为天宁节。

    ②主中之主:指佛。

    ③天中天:指佛。天为人所尊,佛更为天所尊,故称。

    ④金轮:佛经中认为,世界最底层为风轮,风轮之上为水轮,水轮之上为金轮,金轮也就是地层,其上有九山八海。

    ⑤劫数:佛教指极漫长的时间。后也指厄运、灾难、大限。

    ⑥爱:贪爱、爱欲的意思。特指贪求财物、爱恋异性,爱是贪、染的主要内容,世俗生活得以发生而不能够解脱的最重要原因。

    ⑦生死海:指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⑧灵源:指心灵。

    ⑨幻泡:也作幻沤,即梦幻泡影。比喻世事空虚。

    ⑩六门:入真理之涅槃有六门。台家所立的六妙门是一数息门,二随门,三止门,四观门,五还门,六净门。以其次第相通,而至于真妙之涅槃,通称为妙门。

    ?一真:也作一如、一实,都为绝待的真理。一者无二,以平等不二之故称之一;真者离虚妄之义,所谓真如。

    译文

    天宁节。正觉禅师上堂说:“主中之主天中天,家势强大金轮万代传承。往后退步不会处于尊贵的位置,借功且当作诞生的因缘。空虚的印上没有瑕垢,明白的机头有转旋。劫数不能够知道寿量,安静长存象外自然绵绵。诸禅德!可觑得破此中作为的地方么?”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独自依据道枢成为父祖,主持世界交付儿孙承继。”

    正觉禅师上堂说:“欲念凝结成为身形,想虑沉淀成为器界。从此漂流在生死的大海,照彻灵源不会浑浊。方知道幻泡跟无碍相同。六门的意气充满秋天,四大的因缘遭受毁坏,了了体认一真常自在。明月混融啊雪白的芦花眼睛迷失,凉风相送啊晚上的船只归返迅速。”

    原典

    上堂,问:“一点灵然不覆藏,明明老蚌夜吞光。个时拨转机轮也,体用由来总不妨①。如何是借功明位,用在体处?”师云:“光在体时常湛湛,体含光处却灵灵。”进云:“如何是借位明功,体在用处?”师云:“纷扰扰时常隐隐,闹嘈嘈处却闲闲②。”进云:“夜月有辉含古渡,白云③无雨裹秋山。”师云:“邯郸学唐步④。”

    师乃云:“青山不用白云朝,白云不用青山管。云常在山山在云,青山自闲云自缓。诸禅德!若恁么体得方知道。借功明位,用在体处;借位明功,体在用处。体用无私,方乃唱道⑤。且道,作么生是体用无私底时节?水向竹边流出绿,风从华里过来香。”

    上堂云:“体虚有照,镜不对像而常明;用密无功,珠若在盘而自转。夤缘莫能相结,生死不可相移。所以道,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对。比如前后步,且作么生得与么相应去?”良久,云:“物外独骑千里象,万年松下击金钟。”

    注释

    ①不妨:自然,固然。

    ②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③白云:象征事。青山与白云相互掩映,而成一美丽的图像,譬喻理与事的相互无碍。

    ④邯郸学唐步:《庄子·秋水》记载,战国时有一个燕国(今属北京市)人到赵国(今属河北省)都城邯郸(今属河北省),看到那里的人们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得一干二净,只好爬着回去。后用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也丢弃了。这里的唐步是贴近时代说法的灵活运用。

    ⑤唱道:同畅道。正好,正是,真是。

    译文

    上堂,僧人问:“一点灵然不会遮藏,明明的老蚌晚上吞没光芒。这时拨转机轮,本体作用由来全自然。如何是借功明位,作用在本体的地方?”正觉禅师说:“光芒处于本体的时候常湛湛,本体包含光芒的地方且灵灵。”又说:“如何是借位明功,本体在作用的地方?”正觉禅师说:“纷扰扰的时候常隐隐,闹嘈嘈的地方且闲闲。”又说:“夜月有光辉照彻久远的渡口,白云没有雨滴裹绕秋天的山峦。”正觉禅师说:“在邯郸学习唐时的走法。”

    正觉禅师于是说:“青山用不着白云朝拜,白云用不着青山管辖。云彩恒常在山峦飘荡,山峦在云彩显露,青山自然安闲云彩自然舒缓。诸禅德!如果这样体认方知道。借功明位,作用在本体的地方;借位明功,本体在作用的地方。本体作用无私,方乃正好。姑且说,怎么是本体作用无私的时节?水流朝竹子边流出绿波,拂风从花儿里飘来香气。”

    正觉禅师上堂说:“本体空虚有照彻,镜子不会映照形象而恒常明亮;作用周密没有功能,珠子如果放在盘里而自己转动。攀附不能够相联结,生死不可以相改变。所以说,正当明中有暗,不用暗相遇;正当暗中有明,不用明相见。比如前步后步,究竟怎么能够这样契合禅旨去?”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物外独自骑上千里象,万年松下面击打金钟。”

    原典

    冬至。上堂:“兆前契本,绝后归宗①。②中之律气潜通,枢内之机轮暗动。妙发九渊③之底,恩流万化之端。家信④出门,将见长天回雁字⑤;洞云成雨也,知枯木起龙吟⑥。任它光景⑦推移⑧,不碍道人⑨活计。诸禅德!还相委悉么?一气不言含有像,万灵何处谢无私?”

    注释

    ①归宗:归入本宗的意旨。

    ②:疑为“籥”的误字。籥为古代的一种管乐器,有吹籥、舞籥两种。

    ③九渊:水的最深处。

    ④家信:家中传信的人。后称家书为家信。

    ⑤雁字:雁飞时排成人字或一字形,称雁字。

    ⑥枯木起龙吟:指绝灭一切妄念妄想,到大死一番的地方,再苏生还来,而得到大自在。

    ⑦光景:情况,景象。

    ⑧推移:变迁,转易。

    ⑨道人:得了道的人,禅悟明心的人。

    译文

    冬至。正觉禅师上堂说:“征兆之前契合根本,断绝之后归入本宗。管籥中的律气隐蔽畅通,枢轴内的机轮暗中转动。玄妙发生在九渊的底部,恩惠流布在万化的开头。家中传信的人出门,将要见到辽阔的天空回返鸿雁字形;洞察云彩成为雨滴,知道枯木响起灵龙鸣叫。听任它情况发生变迁,不会阻碍道人的活儿。诸禅德!可相知道么?一气不会谈论包含有像,万灵哪里感谢无私?”

    原典

    上堂,僧问:“闻声悟道①,见色明心②。知有底人,如何通个消息?”师云:“不带根尘③来,寻常时得用。”僧云:“满眼满耳,绝毫绝厘。”师云:“于其中间作么生透?”僧云:“霜钟送落月,晓角堕梅华。”师云:“又随他声色转去也。”僧云:“不随他声色转时如何?”师云:“钟鸣角向。”僧云:“谢师指示④。”

    师乃云:“照眼⑤雪迷,净对千峰寒色;入林华信⑥,暗传一点春恩。物汇⑦发萠,真机旋转。生不生而何累,作无作而弗勤。不可以动静拘,不可以地位著。所以道,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现虚空身,则寥寥无碍;现国土身,则处处相亲⑧;现众生身,则心心顺俗;现诸佛身,则念念证真。得一切处旋陀罗尼⑨,圆一切种智⑩波罗密?。诸禅德!个是大自在汉受用底事,还相委悉么?化权?妙在东君?手,玉尺?金刀?暗剪裁。”

    注释

    ①闻声悟道:乃凭耳之机缘而悟道。

    ②见色明心:指彻见自己本具的心性,即借五官中眼的机缘而透见本性。

    ③根尘: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④指示:犹指点、指引。

    ⑤照眼:犹耀眼。形容物体明亮或光度强。

    ⑥信:伸展。

    ⑦物汇:汇,种类。物汇指物类。

    ⑧相亲:符合、接近禅法。

    ⑨旋陀罗尼:法华三陀罗尼之一。指于法门得到旋转自在之力。

    ⑩一切种智:三智之一。指能以一种之智,知一切诸佛的道法,又能知一切众生的因种。

    ?波罗密:即波罗蜜。指从生死迷界的此岸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

    ?化权:化育万物之权。

    ?东君:春天的神。

    ?玉尺:尺的美称。

    ?金刀:剪子。

    译文

    上堂,僧人问:“听到了声音领悟了至道,见到了色相明了了本心。知道的人,如何传达个消息?”正觉禅师说:“不会夹带根尘来到,平常的时候得到作用。”僧人说:“充满眼耳,绝除毫厘。”正觉禅师说:“在其中间怎么透过?”僧人说:“挂霜的钟声送走了落月,报晓的角声落下了梅花。”正觉禅师说:“又随顺他声色转变了。”僧人说:“不会随顺他声色转变的时候如何?”正觉禅师说:“钟敲角响。”僧人说:“感谢禅师的指点。”

    正觉禅师于是说:“耀眼的积雪眼睛迷失,净里看到千峰寒冷的景色;入林的花儿伸展开放,暗中传送一点春天的恩惠。物类发生萌动,真机旋转起来。是产生还是没有产生而不会牵累,是作为还是没有作为而不会穷尽。不可用动静拘束,不可用地位显露。所以说,只有一个坚密的身形,一切尘的中间现出。现出虚空的身形,就寥寥没有障碍;现出国土的身形,就处处符合禅法;现出众生的身形,就心心随顺世俗;现出诸佛的身形,就念念体证真实。一切处得到旋陀罗尼,一切种智圆满波罗蜜。诸禅德!这是大自在的汉子受用的事情,可相知道么?化权的玄妙在春天的神手里,拿着尺子剪子暗中剪裁景致。”

    原典

    上堂:“唯只一真心①,三缘②坐断谁升沉?遂成十法界③,六道轮回自障碍。不见一法即如来④,方得名为观自在。见怪不怪,其怪自坏。灵从何来?圣亦何在?拄杖敲时灶⑤堕摧,一片虚明⑥绝中外。”

    上堂,僧问:“譬如沧溟⑦上客,梦泛兰舟⑧,月渚⑨烟波⑩,随情放旷?。正与么?时,莫便是及尽处也无?”师云:“依稀犹带功,仿佛还堕色。”僧云:“夜来明月照千峰,峰头漫漫还不露。”师云:“转身望本家,依前白云覆。”僧云:“此犹是回照底时节,作么生得稳密恁么去?”师云:“玉马雪行?归半夜,羚羊挂角?月沉西。”僧云:“可谓是无功之功?,转身就父去也。”师云:“正就父时还有消息也无?”僧云:“古渡风清夜色寒,个时深深不得妙。”师云:“拈却宝华?冠,脱尽尊贵垢。”

    师乃云:“放却牵?,白牛步稳;未登机杼?,玉女?情闲。冷淡之姿如暮山之云,清明之量如秋潭之月。能恁么去也,便知默中有味,照中有神,是诸佛之所传,衲僧之本得。所以道,譬如沧溟上客,梦泛阑?舟,月渚烟波,随情放旷。诸禅德!个岂不是本来田地子?且作么生履践?”良久,云:“冰壶?无底至游?人,清彻脾肠毛骨爽。”

    注释

    ①真心:为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心,真净明妙,离虚妄之想者。也指正信无疑之心。

    ②三缘:净土门所立,说念佛有三缘的功力,即一亲缘,二近缘,三增上缘。

    ③十法界:显教以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之六凡与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为十法界。密教以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之五凡与声闻、缘觉、菩萨、权佛、实佛之五圣为十法界。

    ④如来:释迦牟尼的十大名号之一。如即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循此真如达到佛的觉悟,故称。

    ⑤灶:也作、、。生火炊煮食物的设备。

    ⑥虚明:指内心清虚纯洁。

    ⑦沧溟:指大海。

    ⑧兰舟:木兰舟。也用为小舟的美称。

    ⑨渚: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⑩烟波: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放旷:旷达,不拘礼俗。

    ?与么:这样,如此。

    ?玉马雪行:在白雪之中白驹行路。比喻纯白一色的绝对境界。

    ?羚羊挂角:传说羚羊夜宿,角挂在树上,脚不着地,猎人无迹可找。比喻启发学人不凭借语言、文字等等来领悟禅道。

    ?无功之功:指超越了因果报应的功用,为禅悟者的实践应用。

    ?宝华:也作宝花。珍贵的花。多指佛国或佛寺的花。

    ?牵:即缠牵。意思为束缚、牵制。

    ?机杼:犹机棙、机关。引申为事情的关键。

    ?玉女:神女。

    ?阑,疑阑为“兰”的误字。

    ?冰壶:古代的时候盛冰的玉壶。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洁。

    ?至游:指忘情于外物,唯求自身极度满足的游乐。

    译文

    正觉禅师上堂说:“只有一个真心存在,三缘截断谁人升沉?于是成为十法界,六道轮回自己障碍。见不到一法就是如来,方得到名字称为观自在。见到怪异不受惊扰,其怪异自然毁坏。灵从哪里来?圣又在哪里?拄杖敲打的时候灶火毁坏,一片虚明断绝里外的区分。”

    上堂,僧人问:“譬如大海上的客人,睡梦之中漂浮兰舟,月下的小洲烟波潋滟,随顺情致旷达不拘。正在这样的时候,难道是及尽的地方吗?”正觉禅师说:“依稀还是夹带功用,仿佛仍然落入色相。”僧人说:“夜里明月照彻千峰,峰头漫漫仍然不会显露。”正觉禅师说:“转过身形远望本家,照旧云彩遮盖。”僧人说:“这仍然是回照的时节,怎么能够稳密这样去?”正觉禅师说:“玉马雪行深更半夜归返,羚羊挂角月亮沉入西天。”僧人说:“可称是没有功用的功用,转过身形就从父了。”正觉禅师说:“正在就从父的时候可有消息吗?”僧人说:“久远的渡口风凉夜色寒冷,这时深深并不得玄妙。”正觉禅师说:“拿去宝华冠,脱完尊贵垢。”

    正觉禅师于是说:“放去束缚牵制,白牛步子安稳;没有登上机杼,神女情致闲暇。冷淡的姿态如同黄昏山峦的云彩,清明的容量如同秋天潭水的月亮。能够这样去,就知道在沉默的中间有味道,观照的中间有凝神,是诸佛的传授,衲僧的本得。所以说,譬如大海上的客人,睡梦之中漂浮兰舟,月下的小洲烟波潋滟,随顺情致旷达不拘。诸禅德!这难道不是本来的田地?究竟怎么行践?”沉默了好久,正觉禅师说:“冰壶没有底端至游的人们,清澈自己的脾肠毛骨爽快。”

    原典

    上堂:“一雨①一晴,盖载②生成。桃华濯锦而丽,杨柳弄风而轻。决决③野泉发向,关关④林鸟和鸣。历历见闻中得妙,更嫌何处不分明?”

    上堂:“一念虚融⑤,十方周极;万有⑥自平,纤尘不立。理智⑦心冥兮到家⑧,佛祖口闲兮挂壁⑨。真境⑩寥寥,灵机历历。冰鉴无瑕,玉壶无隙。风磨霁色?兮一片寒青,水印蟾?华兮十分明白。出没之渊,穷通之?。底处发生,个时转侧。田地萌针兮暖回,园林华绮兮春入。无象无私无处无,弹指门开见弥勒?。”

    上堂:“影含宗鉴,心生则种种法生;步入道场?,心灭则种种法灭。粲粲?星罗霁夜,英英?华吐春时。木人密运化机?,丝毫不爽;石女全提?空印?,文彩未彰。所以道,不一不异?,无去无来。诸禅德!作么生行履,得恁么相应去?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注释

    ①一雨:一场雨。

    ②盖载:也作覆载。天覆地载,指庇养包容。

    ③决决:水流的样子。

    ④关关:鸟鸣声。

    ⑤虚融:冲虚融合。

    ⑥万有:犹万物。

    ⑦理智:理为所观的道理,智为能观的智慧,彼此冥合,称为觉悟,即依理生智,依智显理。

    ⑧到家:喻指悟明自心,回到自心。

    ⑨挂壁:挂在壁上。比喻搁置不用。

    ⑩真境:真理的境界。

    ?霁色:雨后天空晴朗的蓝色。

    ?蟾: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用为月的代称。

    ?:域。

    ?弥勒:从佛受记将继承释迦佛位,为未来佛的菩萨。原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徒,先佛入灭,上生于兜率天内院,经四千岁当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弘扬佛法。其塑像在中国寺院中以五代僧人契此即布袋和尚为其化身而塑像供奉。

    ?道场:指供佛祭祀、修行学道之所等。

    ?粲粲:鲜明的样子。

    ?英英:悠闲、和谐的样子。

    ?化机:变化的枢机。

    ?全提:完全提起宗门的纲要。

    ?空印:佛教指地、水、火、风、空五大印相之一。以拇指作形,象征虚空,故称。

    ?不一不异:犹言不即不离。如水与波,两者有别,故称不即;两者之性无别,故称不离。现在俗语多引不即不离一语,用以形容二种对象保持不过于接近,也不至过于疏离的情况。

    ?空:指万物从因缘生,没有固定,虚幻不实。

    ?圆光:也作放光、现起光、神通光。佛项边所放之光,称圆光。

    ?色非色: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

    译文

    正觉禅师上堂说:“通过一场雨一场晴的变化,天覆地载的万物生成。桃花洗锦而艳丽,杨柳弄风而轻摇。决决野泉发出声响,关关林鸟跟着鸣叫。历历见闻的中间得到玄妙,再不满意哪里不分明?”

    正觉禅师上堂说:“一念冲虚融合,十方普遍至极;万物自然平稳,纤尘不会设立。理智的心冥合啊到达家舍,佛祖的口闲暇啊挂在壁上。真理的境界寥寥,灵利的根机历历。明月没有瑕垢,玉壶没有缝隙。拂风拭过霁色啊一片寒青,水面印现月光啊十分明白。出没的深渊,穷通的界域。这地方发生,这时转侧。田地萌动针芽啊暖气回返,园林花儿绮丽啊春天入景。无象无私无处也无,弹指之间门扇打开见到弥勒。”

    正觉禅师上堂说:“影子包含宗鉴,心产生就种种法产生;迈步进入道场,心灭除就种种法灭除。粲粲群星罗列晴朗的晚上,英英花儿吐露春天的时候。木人周密转动化机,丝毫没有差错;石女完全提起空印,文采没有彰显。所以说,不一不异,没有去来。诸禅德!怎么作为,能够这样契合禅旨去?六种神明作用空不空,一颗放出圆光色非色。”

    原典

    上堂:“巍巍①堂堂②,万象之中独露;明明历历,百草头上相逢。我不见有分外底他,他不见有分外底我。他不外我,则声色尘消;我不外他,则见闻情脱。所以道,世界③尔,众生尔,尘尘④尔,念念尔。且道,如何行履,得与么相应去?还会么?一机⑤冥运道枢静,万象影流心镜⑥空。”

    上堂:“一心⑦万象,万象一心。不近不远,极浅极深。与乾坤同其覆载,与日月同其照临⑧。月在船而船船皆月,金成器而器器皆金。明洁若珊瑚之树,芬馨如薝卜⑨之林。大用自在也获轮王⑩髻宝?,正声?和合?也奏师子?弦琴。毛发不遗圆融?,照像之鉴;形壳不碍虚通,度垣之音。能如是也,妙超旷古,了?在如今。诸仁者?!且道,如今了底是什么事?还会么?稳如大地能持物,廓若空不挂针。”

    注释

    ①巍巍:高大的样子。

    ②堂堂:盛大的样子。

    ③世界: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世界乃众生生存的地方。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东、西、南、北、上、下六界。大乘佛教也指莲华藏世界、弥陀净土等,即包含超越相对世界的绝对世界、无为世界。

    ④尘尘:世界。

    ⑤一机:指一机关。

    ⑥心镜:佛教指人心明净如镜,能照万物,故称心镜。也泛指心。

    ⑦一心:指万有的实体真如。

    ⑧照临:从上面照耀。

    ⑨薝卜:也作瞻卜伽、旃波迦、瞻波等。花名。

    ⑩轮王:即转轮王。也作转轮圣王、转轮圣帝等。因手持轮宝而得名。古印度神话中的圣王。这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的时候,自天感得轮宝,旋转轮宝而降伏四方。又因飞行空中,故也称飞行皇帝。佛教袭用其说。转轮王有金、银、铜、铁四王。金轮王在四者中最高,银轮王次之,余可类推。

    ?髻宝:即髻珠。转轮圣王以田宅等赏赐有功,唯髻上明珠,为王所独有,不以与人。后来以髻珠赐予最有大功的人。

    ?正声:纯正的乐声。也指合于音律的乐声。

    ?和合:混合,调和。

    ?师子:即狮子。释迦牟尼被喻作无畏的狮子。

    ?圆融:指圆满融通,无所障碍,即各事各物都能保持其原有立场,圆满无缺,而又为完整一体,且能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

    ?了:明了,了解。

    ?仁者:也单称仁,呼人的敬称。

    译文

    正觉禅师上堂说:“巍巍堂堂,在万象的中间独自显露;明明历历,在百草的头上彼此遇见。我见不到有特别的他,他见不到有特别的我。他不疏远我,就声色妄尘消除;我不疏远他,就见闻情见脱落。所以说,世界如此,众生如此,尘尘如此,念念如此。姑且说,如何作为,能够这样契合禅旨去?可领会么?一机暗中转动道枢虚静,万象影子流逝心镜空荡。”

    正觉禅师上堂说:“一心含有万象,万象容纳一心。不会近远,极为浅深。跟天地等同它的覆载,跟日月等同它的照临。月光照彻船只而船船都披上月光的银辉,金子做成器具而器器都具有金子的质地。光明洁白好像珊瑚的树枝,芬芳馨香如同薝卜的林木。大用自在获致轮王的髻宝,正声和合奏响佛祖的弦琴。毛发不会遗失圆融,映照形象的镜子;形壳不会阻碍畅通,透过墙壁的声音。能够这样,玄妙超出旷古,明了在现在。诸仁者!姑且说,现在明了的是什么事情?可领会么?稳妥如同大地能够支撑事物,空寂好像虚空不会挂上利针。”

    原典

    持钵①归。上堂:“生灭去来②,本如来藏③。清净妙明④,虚融通畅。六门我绝攀缘,三界⑤渠无身相⑥。无生路上底人,识取万回和尚⑦。”参!

    注释

    ①持钵:也作捧钵、托钵、乞食、分卫、团堕等。钵为钵多罗的略称,比丘的饭器,用泥或铁制成,圆形稍扁,底平,口略小,吃饭用的食器。持钵即以手承钵的意思,也即持钵游行街市,以化缘乞食。乃印度僧人为资养色身所做的行仪。中国古代的时候多用持钵、捧钵之称,至宋代以后,方用托钵一语。托钵时当心念威仪,专注于道,若无道心而仅存形式,就与一般乞者没有什么不同。禅林于每年冬夏二季,及荒年非常之时,皆行托钵的行仪。关于托钵仪则,有严密的规定,于有关经典中有详细的解说。

    ②生灭去来:指如来藏,为三论宗所明八不中之四者。依中道正见,即为不生不灭、不去不来的意思,而视诸法有生、灭、去、来的观念,为偏颇妄见。

    ③如来藏:指一切众生藏有本来清净的成佛之性,也即如来法身,都可能成佛,故称。

    ④妙明:真妙明心,用来称无漏真智。

    ⑤三界:佛教把世俗世界划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都处生死轮回的过程中,是有情众生存在的三种境界。

    ⑥身相:犹言身体形象。

    ⑦万回和尚:即万回(公元六三二——七一一年),俗姓张,虢州阌乡(今属河南省灵宝)人。其兄从征远调安西(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一说作辽左(辽东的别称。今属辽河以东地区,或通称辽宁省),父母忧思,万回每朝往视之,暮持兄书返家,乡人惊异,因号万回。得度为僧,言行神异。赐号法云公。归寂后追谥司徒虢国公。

    译文

    以手承钵归返。正觉禅师上堂说:“生与灭去与来,本来具有如来藏。达到清净妙明,冲虚融合通达畅顺。六门我绝除攀缘,三界他没有身相。走在无生的道路上的人们,认识万回和尚的容颜。”参!

    原典

    上堂:“不可得一,不可得异,我如是也彼如是。两茎眉现焰光身,百草头扬祖师①意。归云谁使就青山,落华自得随流水。”

    上堂:“密密住其中,灵然空不空。一牛才饮水,五马不嘶风。位里亡消息,机头有变通。三千大千事,弹指入圆融。”

    上堂:“三界唯心,唯心三界。一切法空观自在,处处光明处处身。者回泡幻同无碍。吐云如山,吞川如海,了无毛发居其外。万象森罗尽我家,只个虚空肚皮大。”

    上堂:“长者长法身②,短者短法身。虚空已是色,大地却非尘。觑得破阿那律③祖,放得稳舜若多④神。飘飘闲戏白鸥⑤水,栩栩梦游蝴蝶春。拶⑥头拶面推来也,眼里无筋⑦一世贫。”

    上堂:“不可得而有,不可得而无。寂寂⑧十方坐断,寥寥一境⑨清虚。妍丑那能瞒净镜?青黄莫我染明珠。刹海⑩不能关锁月,夜来流影在珊瑚。”参!

    注释

    ①祖师:指各宗各派的开山鼻祖。后也泛指有一定影响的高僧。佛教的祖师爷为释迦牟尼。

    ②法身:指以佛法成身或身具佛法。

    ③阿那律: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为释迦牟尼叔父甘露饭王王子,一说为斛饭王王子,也称阿尼律陀等。释迦牟尼成道后回乡时,跟随出家。罹眼疾失明,修行益进,终得天眼,可以窥见天地众生行为,故称为天眼第一。

    ④舜若多:空性。有两种解释,一指虚空之实体,称为空性;二指诸法之空无称为空,空之性称为空性。

    ⑤白鸥:水鸟名。

    ⑥拶:压,挤,逼。

    ⑦眼里无筋:禅林中指不能够明辨是非、得失的意思。

    ⑧寂寂:清静无声,冷落寂寞。

    ⑨一境:一种之境界。

    ⑩刹海:如言水陆。

    译文

    正觉禅师上堂说:“不可以得到一致,不可以得到不同,我这样彼这样。在两茎眉毛现出焰光的身形,在百草头上宣扬祖师的意图。什么使归云就从青山,落花自然得到随顺流水。”

    正觉禅师上堂说:“密密住留其中,灵然空不空。一头牛儿刚刚喝下了水,五匹马儿迎着风不嘶鸣。在位置里没有消息,在机头中有变通。三千大千的事情,弹指之间进入圆融。”

    正觉禅师上堂说:“三界之中原本唯心,唯心存在三界之中。一切法空无观照自在,处处光明处处身形。这回泡幻跟无碍相同。出现云彩如同山峦,吞没河流如同大海,完全没有毛发处于它的外面。万象纷然罗列都是我的家舍,只这虚空的肚皮容量阔大。”

    正觉禅师上堂说:“长的东西具有长的法身,短的东西具有短的法身。虚空已是色相,大地且不是妄尘。觑得破阿那律祖,放得稳舜若多神。白鸥在水面漂漂悠闲戏耍水波,蝴蝶在春天栩栩梦化遨游飞舞。拶头拶面推将过来,眼里无筋一世贫穷。”

    正觉禅师上堂说:“不可以得到而有,不可以得到而无。寂寂十方截断,寥寥一境清净虚无。美丽丑陋哪能够欺瞒洁净镜子?青色黄色不能够沾染我的明珠。刹海不能够关锁月光,夜里的流影在珊瑚映现。”参!

    原典

    尼请。上堂:“不是心不是物,非天非人,非僧非俗。南北东西莫我寻,长短方圆莫我恻①。牛饮星河兔眠月窟②,彻底灵明破昏塞③。末山④超拔⑤兮顶相⑥不形,铁磨变通兮舌头无骨⑦。”

    注释

    ①恻:疑恻为“测”的误字。测指猜度、估计、预料。

    ②月窟:月中。

    ③昏塞:昏愦闭塞,昏聩。

    ④末山:承传祖师法之根本寺院,称本山、本寺;其属下之寺院,则称末山、末寺。

    ⑤超拔:佛教指得到超度,脱离苦难。

    ⑥顶相:三十二相之一。指如来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见到。

    ⑦舌头无骨:彻底大悟的禅僧说法,只如如表示其心境,不被任何对象所约束。能够自由无碍地说法,故称无骨。

    译文

    比丘尼请法。正觉禅师上堂说:“不是心物,不是天人,不是僧俗。南、北、东、西四个方向我不能够寻找,长、短、方、圆四种计量我不能够估测。牛儿在银河喝水兔儿在月中睡觉,彻底的灵明破除昏愦闭塞。末山超度脱离啊顶相没有形状,铁磨随宜变通啊舌头没有骨头。”

    原典

    结夏。上堂:“诸禅德!十方大地是我一个身,便能禁足;十方众生是我一个汉,方解护生。禁足也步步不妄行,护生也心心①不妄动。所以道,以大圆觉②为我伽蓝,身心安居③平等性智④。我禁足也,不碍诸人禁足;我护生也,不碍诸人护生。佛佛到此道同,人人住兹法尔⑤。还会么?彼我空空⑥无障碍,自他⑦法法本融通。”

    上堂:“十方法侣⑧共安居,云月身心照处虚。转侧芦汀飞鹤鹭⑨,亡机⑩林壑?混樵渔?。瘢痕若尽光无际,丝糁才萠念有余?。廊下相逢休放喝,且容兴化?撒珍珠。”

    注释

    ①心心:佛教指前后的思想欲念。

    ②大圆觉:广大圆满之觉,指佛智。

    ③安居:佛教出家僧尼每年须有三个月不得外出,要在寺、庵内静修,接受供养。中国僧人的安居期为农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时届夏季,故称夏安居,也称夏坐、坐夏。古印度及今南亚、东南亚僧人的安居期为阳历五月至八月前后,其时正值雨季,故称雨安居。

    ④平等性智:如来四智之一。凡夫第七识之我见,转而得这智慧,以证自他平等之理,对于初地以上的菩萨,现他受用的身土,常行大慈大悲的化益。密教建立五智,以平等性智也称灌顶智,南方宝生佛之智。

    ⑤法尔:与自尔、法然、天然、自然同。不假他之造作,其法自然。

    ⑥空空:十八空之一。佛教指一切皆空,无执着。空是假名,假名也空,因称空空。

    ⑦自他:也作自它。自己与他人。

    ⑧法侣:尊法的徒侣。犹言僧侣。

    ⑨鹭:鸟类的一科。嘴直而尖,颈长,飞翔时缩着颈。白鹭、苍鹭较为常见。

    ⑩亡机:抱朴守真,不存巧诈之心为亡机。

    ?林壑:山林涧谷。也指隐居之地。

    ?樵渔:樵夫与渔夫,都为没有功名富贵的念头,臻于纯善的境界的人。

    ?有余:指未究竟至极,尚有余存的意思。乃无余的对称。

    ?兴化:即存奖(公元八三〇——八八八年),俗姓孔,天津蓟县人,一说作原籍曲阜(今属山东省),流寓甘泉(今属陕西省)。曾住河北魏府(今属河北省大名)兴化院,世称兴化存奖。归寂后谥号为广济禅师。

    译文

    结夏。正觉禅师上堂说:“诸禅德!十方大地不过是我一个身形,就能够禁足;十方众生不过是我一个汉子,就能够护生。禁足步步不妄行,护生心心不妄动。所以说,用大圆觉充当我的寺院,做到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我禁足,不会阻碍诸人的禁足;我护生,不会阻碍诸人的护生。佛佛到此至道相同,人人住此其法自然。可领会么?彼我空空没有障碍,自他法法本来融通。”

    正觉禅师上堂说:“十方法侣共同安居,身多如同行云,心明如同满明,照彻的地方空虚。在芦汀转侧鹤鹭飞翔,在林壑亡机樵渔混杂。瘢痕如果除完光芒没有边缘,丝粒刚刚萌生念头有剩余。廊下彼此遇见不要放喝,姑且允许兴化抛撒珍珠。”

    原典

    天申节①。上堂:“圣仁涵养,神智②融通。等盖载之生成,体阴阳之造化。大千世界,清平也只是③一家;百亿身云④,应现也了无别法。论其寿则莫穷劫数,报其德则犹仰天高。诸禅德!还知个人⑤大自在受用处也么?机动金轮初转处,枢⑥彩电诞生时。”

    上堂:“途中久客忆家山⑦,一线蹊⑧通入翠寒。望处霁云收素练⑨,跨门残月堕金盘。十虚⑩俱殒眼方阔,三世齐吞肚觉宽。变化?鲲鹏?底时节,霄程九万看风搏。”

    上堂:“独立卓卓,不为形壳之所拘;周行绵绵,不为方隅之所碍。妙超物表?,明漏壶中。白云之儿,风敛?寒空霁净;青山之父,烟含一带秋癯?。且道,作么生得恁么相应去?还会么?夜明帘外主,不落偏正方。”

    注释

    ①天申节:南宋以高宗的生辰为天申节。

    ②神智:自在彻见事理的智慧称神智。

    ③只是:只有。

    ④身云:无量无数的佛身无边际,称身云。也称现种种之身而荫覆众生如云,还指诸尊之多如云霞。

    ⑤个人:那人,彼人。

    ⑥:扎束,盘绕。

    ⑦家山:家乡。

    ⑧蹊:小路。

    ⑨素练:白色绢帛。常用以比喻云、水、瀑布等。

    ⑩十虚:十方虚空的略称,指无限的空间。

    ?变化:转换旧形,称为变;无而忽有,称为化。佛、菩萨的通力,能够变化一切。

    ?鲲鹏:古代传说中的大鱼大鸟。也指鲲化成的大鹏鸟。

    ?物表:犹言物外。

    ?敛:收敛,聚集。

    ?癯:瘦。

    译文

    天申节。正觉禅师上堂说:“具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