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绝句启蒙 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曹邺 (816?——875?)

    桂林阳朔(今广西阳朔县)人。大中四年(850)进士。绝句质朴,有乐府风。

    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斗大的老鼠大吃官仓的粮食,大模大样地竟不怕人,而士兵缺饷,老百姓饿肚子,岂不是大大的怪现象?当然,这些斗大的老鼠比喻的是那些搜刮民脂民膏、肥私利己的官僚政客。他们一个个肥头肥脑,正像大如斗的老鼠。是“谁”派他们,允许他们这样做的呢?只问不答,是诗的含蓄处,读者自然体会得出:是他们的大小后台以及最高的统治者皇帝。

    来鹄 (生卒年代不详)

    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举进士不第,客死外地。诗多讽刺。

    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这首诗把云的变化写得很好,责难无知的云在天旱时不关心人民的疾苦,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也就意在言外了。

    新安官舍闲坐

    寂寞空阶草乱生,簟凉风动若为情。

    不知独坐闲多少,看得蜘蛛结网成。

    诗写百无聊赖的心情,末句将这种心情具体化了。

    高骈 (821——887)

    幽州(今北京西南)人。世代为禁军将领。他曾镇压过黄巢起义军,后割据一方,终为部将所杀。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从第一句我们想象到树茂日烈,天气炎热。从第二句我们想象到澄清河面并无荷萍,要不然,我们就见不到楼台倒影,也看不见水面绉起涟漪,好像水晶帘动,因而知道起了微风,从而闻到满院蔷薇香味了。夏日的景色都是形象化的,又有着微妙含蓄的联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诗人不仅使读者看到夏日的风光画面,也感到从炎热渐转到微凉的舒畅了。

    曹松 (生卒年代不详)

    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附近)人。他七十多岁始登进士第。诗学贾岛。

    己亥岁 (二首录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诗人在题下写明年代,显然表明所写的是特殊事件,这指的是黄巢农民起义(874——884)。唐王朝派高骈去残酷镇压起义,战争蔓延江南泽国,人民多遭杀害,既无法打柴(樵),也无法割草(苏)。“苏”有的本子作“渔”,亦可通。所以不必谈立军功做高官的事吧,因为要以成万枯骨作为代价呀。最后是有名的警句,指高骈这类人而言,不能作为全部反对战争的意义来领会。

    罗邺 (816?——?)

    余杭(今浙江杭州北余杭县一带)人。一说为罗隐之兄,又说为罗隐之弟。罗隐的诗名较大。

    雁 (二首录一)

    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秋。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新雁,指归雁。汀洲,水中小洲。天晚归雁从小沙洲起飞。红蓼,水边植物,秋天开白中带红的花。自己见景闻雁起了乡思,却从反面写家里人在思念他。

    贯休 (832——912)

    俗姓姜,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七岁出家。记性好,读经过目不忘。性刚直,不阿谀权贵。晚年蜀王王建礼遇之,终于蜀。

    马上作

    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首,家在凝岚一点中。

    首句写夕阳中跨马所经过的地方,有花有柳。二句写清风吹拂,马缰绳十分干净。三四句请行人不要惊讶他频频回头看望,因为他留恋在浓厚的山岚笼罩中的家。诗既写了外景,也写了内心。

    招友人宿

    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

    一泓秋水一轮月,今夜故人来不来?

    银地,佛家语,指禅院佛殿的地面,地既干净,地上还开着菊花。深秋梨枣都已经成熟了,有的还落在苔藓上面。还有明月照耀着一片清澄的秋水。三句写秋夜清景,末句表思念深情,而留有友人自选的余地。

    罗隐 (833——909)

    余杭(今杭州北余杭县一带)人。貌丑但聪敏,能诗,多讽刺。

    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这首诗标题为“雪”,而不是描写雪景,却是借雪发议论。头两句说,一般人都说瑞雪兆丰年,这是有些科学根据的农业生产总结。但是丰年又怎么样呢?诗人这一疑问含意十分丰富,因为在他那个时代,苛税和地租使农民即使在丰年也食难果腹、衣难蔽体,十分贫苦。三句说即使在长安,也有许多贫民,下雪天寒,也会冻馁而死。雪虽然“瑞”,还是别多下吧!末句充满了愤怒的激情和深刻的讽刺。

    金钱花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将。

    金钱花,夏秋开花,色金黄,形圆如铜钱。一二句写它名美色艳,又有香味,一丛丛相依相偎,对着秋天开放。三四句才是诗的本意:这种花若是能够收藏的金钱,该被有钱有势的人家挖掘走了(将)。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头两句写蜜蜂在平地和高山上占领无限风光,仿佛在自己寻乐。三句写原为采花酿蜜,四句才写出诗的寓意:蜜蜂辛辛苦苦,甜蜜却供别人享受。诗写的是极普通的事物,却有深刻广泛的社会意义。

    陆龟蒙 (?——881?)

    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举进士不第,乃归隐。他与皮日休友善,常彼此唱酬。他还写过不少小品文,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说他“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

    吴宫怀古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吴宫指吴王夫差的馆娃宫,遗址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但诗并不以它为重点直写。诗的性质是咏史,但诗并不是历史,只能取一二事表示诗人的感受和看法。香径是采香径,长洲是长洲苑的省称,是吴王夫差游乐狩猎的地方。首句写这两处荆棘丛生了。楚襄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一般将“云雨巫山”作为男女私情的隐语。二句的奢云艳雨就是写夫差的奢侈荒淫的生活。现在这云和雨只剩悲风了。这两句就是第三句中“事事”形象化的描写,每一件都可以使夫差先胜越王勾践,后为勾践所灭。第四句不空言并非西施使吴灭亡,而只是说未必是西施艳色胜过六宫内的后妃,使得夫差亡国吧。六宫是后妃们所住的地方。

    香径与长洲,奢云与艳雨,尽棘丛与只悲风,一句与二句对照工整,都是形象化地描写豪华荒淫生活;结句给读者思考余地,不发空泛议论,是值得注意的艺术手法。

    白莲

    素葩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葩,古“花”字另一种写法,素葩,白花,指白莲。别艳,其他的花,如色艳的红莲。瑶池,西王母所住的地方。头两句说白莲色素,为他花所欺,但白莲品高,王母的瑶池才是适合它生长的地方。白莲孤高自开,似是“无情”,但又孤零零无人知觉,在月晓风清时谢去,又似乎“有恨”。三四句写白莲的孤高品格,能出污泥而不染。这是一首咏物诗,但也有诗人的自况。

    新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渤澥就是渤海,岸边的浪潮升退,年久了冲出了小沙堤,在它还未被开垦种植时,官家收税人却比海鸥还先知道,认为这是将来可以收税的地方。这写法已经很够新颖。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岛,据说生产可使人长生的紫色灵芝,可惜无路可通,要不然,官府也要年年派人来收灵芝税了!这个奇妙想法使讽刺入木三分,比用实例攻击要有力得多。这就是诗歌艺术的高妙处。

    韦庄 (836——910)

    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人。韦应物四世孙。年近六十始中进士。唐亡,王建称帝,国号蜀,韦庄任宰相。他对唐王朝腐朽衰亡慨叹,悲恨黄巢起义。他既能写诗,又善写词。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古代建康旧址,在南京玄武湖旁。雨霏霏,下着蒙蒙细雨。头两句写六朝已如梦消逝,只有禽鸟空鸣,雨淋衰草了。后两句写只有台城遗址上的杨柳,对人世沧桑无动于衷,依旧在轻烟笼罩,生长在十里堤上。这首诗借景抒情,吊古伤今。

    稻田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肥。

    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这首描绘稻田的诗,确像一个美丽的画屏,首句写稻田里的水起伏着绿色的微波,极目一看,仿佛与云相连的稻苗长得十分茁壮。是稻的别称。白色如雪的大群鹭鸶从稻田上飞过,你们可以闭目想想这是何等美丽的景色。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 (五首录一)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影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丙辰年是唐昭宗乾宁三年(896)。鄜州,今陕西富县。头两句写杨柳绿条在风中荡漾,是清明时节的风景特色。后两句写这时节的风俗,即女郎打秋千游戏,三句是在柳条中看到的打秋千姿势。平常的景物和平常的生活绘出一幅富有诗意的图画。

    司空图 (837——908)

    河中虞县(今山西虞县)人。咸通十年(869)中进士。家有先世别墅,多过隐逸生活。诗亦写离乱忧国之思。

    河湟有感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河湟,黄河及湟水,指长期为吐蕃侵占的河西、陇右地区,851年被收复。萧关在今甘肃固原县北。诗写河湟地区久被占据所造成的情况,只举一事,可见一斑。

    即事 (九首录一)

    宿雨川原霁,凭高景物新。

    陂痕侵牧马,云影带耕人。

    头两句写久雨新晴,在高处看望,景物一新。三四句写所见具体景物:积水满陂,波光反映出牧马;云后还残留下耕夫去影,影影绰绰地可以看到。写得具体逼真,历历如在目前。

    聂夷中 (837——884?)

    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咸通十二年(871)中进士。知农民艰苦和官家敲骨吸髓,对前者同情,对后者痛恨。

    田家 (二首录一)

    父耕原上田,子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首句写父亲在平原上耕田,二句写儿子在山下开荒。就是开掘。父子都辛勤劳动。三四句写禾苗还未开花,官家已经在修粮仓,准备征粮入库了。民贫官贪于此可见。

    公子家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头两句写公子举行宴会的府第,冶游的青楼道上,都种满了花。三四句写花下偶然长出一棵禾苗,公子却把它当作恶草拔除。诗深刻讽刺富家公子只知花天酒地享受,竟不知什么是农作物,当然更不知农民的疾苦了。

    起夜半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

    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这是怀念远人的诗,首句写内心如焚,思念情深。二句写不眠中夜起来。带露桃花,月光似水,良宵美景,含蓄暗示只徒增感慨。

    汪遵 (生卒年代不详)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咸通七年(866)中进士。

    西河

    花貌年年溺水滨,俗传河伯娶生人。

    自从明宰投巫后,直到如今鬼不神。

    西部黄河南北流向一段,古称西河。今称山陕界之黄河为西河。诗题“西河”指战国时邺地区(今河北临漳附近),时有水灾,诗中所写即指此事。首两句写每年将美貌少女投到水里去,民间迷信传说,河神要娶新人为妻。这样做,可免除水灾。三句的明宰指县令西门豹,他把骗人的女巫投到河里,末句写从那以后,鬼就不显灵了。西门豹破除了迷信,并兴修水利,诗是对他的歌颂。

    张乔 (生卒年代不详)

    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人。咸通十二年(871)中进士。曾隐居九华山。

    河湟归卒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河是黄河,湟是湟水。湟水源出青海,入甘肃同黄河汇合。“河湟”指湟水流域及两河汇合的一带地方。这一带久被吐蕃侵占,司空图写了一首诗《河湟有感》,已见前。萧关旧址在今甘肃固原县北。经过约百年陆续战争,这一带被唐朝收复了。所以这位旧卒,少年应征,头白才能返乡。所谓“时清”,是指战争终于结束了。但是十万汉军已经死于战争,他虽幸存返乡,也只落得面向残阳独吹边曲。他的饱经沧桑的戍边生活和目前家破人亡的悲惨处境、凄凉心情,都被含蓄深刻地表现出来了。“时清”自然就意含讽刺了。

    黄巢 (?——884)

    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县)人。他善击剑骑射,喜欢任侠,虽举进士不第,亦喜读书,并能诗能文。乾符元年(874)响应王仙芝起义,王被杀后,巢继领农民起义,曾攻克长安并称帝。中和四年(884)事败自刎。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飒飒,风声。蕊,花心。首两句写满院栽种的菊花被西风吹着,西风飒飒有声,当然不是微风,所以第二句写花寒香冷,蝴蝶都不飞来。三四句写我若做司春的神(青帝),就指示菊花同桃花同在春季开放。因为黄巢是起义农民的领袖,论者以为此诗头两句比喻唐末人民疾苦,有如寒风中的菊花,蝴蝶不来,仍有傲寒姿态。三四句比喻我若夺得政权,必使菊桃并开,也就是人人平等。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九月九日是有悠久传统的重阳佳节,为押韵这里说“九月八”,实指重阳。第二句“我花”二字极为豪迈,“百花杀”为菊花增色。三四句写菊花开满长安,香冲云霄。“黄金甲”用得尤为奇特,以此比喻起义农民的盔甲,是符合黄巢身份的。回观头两句,可以说是表示对起义胜利的信心了。

    郑谷 (生卒年代不详)

    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县)人,光启三年(887)进士。他在唐末虽负盛名,存诗却无甚佳作。

    闲题

    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定妍媸。

    若教嫫母临明镜,也道不劳红粉施。

    诗讽刺无自知之明的人,首两句说得太明显,三四句形象化了,增加了风趣。“精鉴”,精美的镜子,“妍媸”,美丑,全句意思是要照照精美的镜子,才能分辨美丑。嫫母是黄帝丑而贤的妃子,这里指一般貌丑妇女,若是她照镜子看看自己,会说用不着红粉妆饰,自己就够美的了。

    韩氏 (生卒年代不详)

    唐宣宗(847——859)时宫人。有卢偓在应举时,于御沟得一红叶,上有绝句,置书箱中。及出宫人,偓得韩氏。睹红叶,吁嗟很久,说当时偶题,不想被郎君得到。

    题红叶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头两句以水的流急,衬皇宫深院内宫人生活闲散无聊。后两句写在红叶上殷勤题诗,并请流到人间,恳切地表现了享乐人世生活的希望。

    韩偓 (842——923)

    京兆万年(今西安市附近)人。龙纪元年(889)中进士。他童年就能写诗,很被姨夫李商隐赏识。

    想得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

    玉堂,华贵的房屋。月午天,有月的夜半。打秋千是唐代妇女常玩的游戏,诗中常常写到,韩诗中屡见。

    寒食夜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恻恻,凄凉。剪剪,风力尖刺皮肤。杏花已残,桃花还在盛开,是寒食前后风光。三四句写曾在细雨中打秋千的女子情况,隐含对她的情思,因为夜深,秋千索虽然空悬,但曾为她的双手所握。

    偶见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味极甘美。中门,接近内室的门。这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