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 无边圣谛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烦恼。佛家从各种角度说明唯一,但都归向佛谛,如《法华经·方便品》说“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有余乘,指仍留有今生身果报的小乘;若二,指居第二的缘觉乘;若三,指居第三的声闻乘;居第一的则是佛乘。

    ⑩不思议空智:不思议空,又作究竟空。空是佛家极重要的概念,几乎无空不成佛,但大乘与小乘的空谛颇不一致。小乘认为一切诸法(一切物质的精神的现象)生成流转或存在,无非是依赖因缘和四大五蕴假合,不过是暂有的幻相,没有真主(真实的主宰),修行人观得这一切皆空的义理后,决心灰身灭智以脱离这虚幻的一切所带来的生死苦痛,本经前面讲到的“声闻、缘觉初观圣谛”就属于这一范畴。大乘则把侧重点放到内心,认为既然一切诸法依因缘生虚幻无可得,只要内心不执定诸法实在,不产生占有欲念,保持一种无碍自由的境界,便证入空性,心住涅槃,得以成佛,这样修行人身处世间法无须“灰身灭智”也能出世间涅槃,这就叫在有不有(处在尘世心住涅槃),在空不空(心住涅槃处在尘世),空即妙有。大乘的这一义理便成为大乘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根据。另外,大乘重法,将诸法空性抽象成本原性的真如理体,将理体作为绝对的唯一的真实存在,而理体的空性则是无限无量、遍一切处,在一切物质的精神的现象中都存在,因而修行人只要通过最高的智慧(佛智)觉知获得真如理体便能涅槃成佛。从这一义理也能导出“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上述大乘的空谛,由于它的涵盖广大无边、通融空有无碍、肯定众生佛性,所以褒之为不可思议,当然不可思议也是对佛的范畴的界定。所以,观不思议空谛之智,其实也就是佛智。

    ⑾烦恼藏:藏含一切烦恼和如来法身的四根本烦恼和根本的无明烦恼。藏,含摄、藏纳。五住地既藏含一切烦恼,又藏含如来法身。

    ⑿圣义:此处指“圣”这个字的义理,圣与正的意义相近。能证见正法,得正性决定,名圣。圣应有究竟圆满的意义,不究竟不圆满的,不配称为圣。

    ⒀圣:此处的圣即圣人,与凡夫相对,仅仅义指入了道,有果位。从阿罗汉、辟支佛到菩萨、佛,都可以直接称为圣。

    ⒁无明谷藏:无明烦恼包含。谷(ㄑㄩˋㄝ)鸟卵。

    译文

    “世尊!修声闻乘、缘觉乘的人刚开始理解领悟圣人的真理,用觉知一切现象的总相即空相的智慧断绝各种烦恼,用觉知一切现象的空相的智慧成办四事,即:我已具有脱尽生死果报的智慧、建立清净涅槃行的智慧、一一办完应该奉行的道谛的智慧、不再受未来果报身的智慧,也能明了这四种佛法义理。

    “世尊!超出世间的无上佛智,是不可能由声闻、缘觉的四智渐至的,及由四缘渐至的。因为如来所得的出世间上上智,都是无渐至法,换句话说,如来的出世间智慧是顿起的,不是渐次的,所以才是出世间上上智。

    “世尊!金刚喻智,就是最高的佛智。世尊!声闻乘、缘觉乘刚开始理解领悟圣人真理的智慧只能断四住烦恼,不能断绝无明烦恼,所以不是最高的佛智。世尊!因为唯有以第二圣谛智,才能断诸根本烦恼。世尊!如来,应受一切众生供养的、遍知一切法的法王,不是一切声闻乘、缘觉乘所能达到的境界,如来是用不可思虑议论的契合真如空性的无上智慧,断绝所有藏含一切烦恼的根本烦恼的。世尊!如此坏灭所有含藏一切烦恼的根本烦恼的无上智慧,就称为最高的佛智。

    “刚开始理解领悟圣人真理的智慧,不是究竟的最高佛智,只是趋向无上的真正觉知一切真理的智慧。世尊!‘圣’这个字的意义,不是一切声闻、缘觉可称为圣,声闻乘、缘觉乘成就的只是有限的功德,声闻乘、缘觉乘成就的只是不圆满的功德,所以只称他们为圣人。能契合真如的,不是声闻乘、缘觉乘所能达到的真理,也不是声闻乘、缘觉乘所能成就的功德。世尊!这究竟真理,只有如来、应受一切众生供养的、遍知一切法的法王才能初始觉知,然后在被无明烦恼包含的世间显现、开示和演说这佛法真理,所以才称为圣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