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后世界与战后中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对于战后的世界我们当然有种种的希望,但热心不可过度,以免将来事与愿违,失望而不能自拔。长期大战所自然产生的心理疲乏,使人对将来容易发生许多的幻想,有意无意间常将自己不切实际的希望或他人另有作用的宣传认为把稳的真实,因而看事太易,毫无根据的乐观心理支配一切。除眼前的一时快意外,此种心理全无是处,并且可以发生严重的后果。第一次大战时的各种口号,如“为民主的战争”,“消弭战争的战争”之类,当时何尝没有博得整个人类的热烈信仰,但事后证明须要大打折扣,后来一部分的发展甚至与这些口号完全相反。抗战中的中国,尤其在太平洋大战初起的时候,许多人不免认为最后的胜利即将到来,到来后一切皆有办法,无往而不顺利。胜利当然是绝对必需的条件,但胜利后问题正多,今日所难想象的许多困难一定会不断地发生。一时的热情过去之后,最近大家多已感到将来问题的多而复杂,因而消极与失望的心情又时常流露。这正是当初过度热心所引起的反应。我们若由一开始就保持合理的希望,当可免除此种自寻烦恼的心理起伏。我们试先推敲一下战后世界的可能局面,然后再看中国在此局面中可有何种合理的希望与实现希望的方策。

    战后世界的第一个大前题,就是国际联合组织的问题。罗斯福总统所创的“联合国家”一词,已被所有同盟国的人士所采用,大家无不感到此词的意味深长,可见一种超国家的世界组织是多数人所企望的目标。但战后若真要实现一个笼罩所有反侵略国甚至也包括战败而改辙的轴心各国在内的国际组织,事实上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大国各有自己的传统,各有自己的最高国策,传统国策间的矛盾,在非常危急之秋可以暂缓谈起,危机一过,旧日的摩擦与恩怨必会重新抬头。在过去任何一次大战后的和平会议席上,当初并肩作战的同盟国没有不尔诈我虞,各为私利而争斗的,对于盟国的愤激有时可以超过对于当初敌国的仇恨。我们当然希望此次战后可免过去的覆辙,但迄今为止,我们并未见到人性根本改变的迹象。欧美的盟国,以英美苏为最强,三国之间,除美苏过去尚无太严重的矛盾外,英苏之间与英美之间历来都有根本利益的冲突,若谓将来这些问题都可消弭于无形,恐怕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从前的英俄与今日的英苏之间,问题非常复杂。一九一七年以前,英国嫌俄国太专制,俄国嫌英国太民主;今日英国又嫌苏俄太激烈,苏俄又嫌英国太保守。总而言之,两方在心理上与精神上始终没有互相信赖的基础。主义制度的差异大半只是互争的口实,两方即或有一天在名义上能互相同化,相猜相争的现象仍不会消灭。黑海,巴尔干以及整个的近东与中东,历来都是两国的角逐之场,将来这些问题也必仍是两国关系的阻碍。对于此种情形,最少英国方面并不讳言。前任英国驻苏大使,现任英国掌玺大臣的克利浦斯爵士,近来的发言非常率直,公开地承认两国间仍多猜忌。他虽不肯指出具体症结的所在,但我们由伊朗问题的解决迟缓,很可看出两国关系彻底改善的困难,伊朗问题发生,英苏合同进兵,已是半年以前的事。半年以来消息沉寂,直到最近英苏与伊朗间的合作条约才正式成立。我们很可想见,半年来两强之间必有不少的来往折冲,其内情恐怕非至战后无从知悉。

    英美之间的问题,与英苏性质不同,在任何情形下英美大概也不致再正式地以兵戎相见。但这并不是说两国间的问题简单易决,更不是说两国将来可以完全合作无间。例如在一九一四年以前,英国的海军甲天下,有所谓“两强标准”的海军政策,那就是说,英国海军的吨位最少要与世间任何其他两国的总吨位相等。一九一七年美国参战后,海军骤强。到一九一八年英美胜利后,美国的海军已与英国并驾齐驱。战后英国屡向美国示意,希望美国减裁海军,认为一片大陆的美国并无与海洋帝国的英国在海上势均力敌的理由。但美国始终不肯接受英国的明言或暗示,照旧维持与英国同等的海军。第一次大战后两国间的紧张空气,根本都由此而来。最后在一九二二年华盛顿会议席上,英国总算接受了既成事实,定了英美日三国海军的五五三比率,这等于正式承认美国的海军与英国相等,“两强标准”至此已降格为“一强标准”了。现在第二次大战又起,美国的海军有超乎英国之上的趋势,战后美国的海上实力将要强于英国,恐怕是无可置疑的。英国在海上是否肯屈居人下,连“一强标准”也肯虚心地放弃,大值注意,将来这种局面很可能会引起英美间的心理隔阂,最少可以影响国际联合组织的顺利进行。再如南美一向是英美资本的争胜之场,近年来美国的势力日强,将来除非英国愿意退出南美的场面,两国间必不免仍有明争暗斗的举动。美苏之间,明显的利益冲突尚不甚大,但思想与精神的矛盾也正与英苏相同。美国对于宗教信仰自由的特别注意,苏联为得英美的接济,对于宗教的压力已经减轻。但这是否永久的政策,今日尚难断定。战后的苏联若又恢复当初的反宗教政策,绝不是美苏合作的一种助力!

    上列种种的基本矛盾,可使我们知道,战后的国际联合组织,无论短期间的或名义上的是如何的美满,最后的发展必有严重的困难。全世界可能会有一个暂时的整个组织,欧美三强都可以参加。但长久的与实际的组织,必有三分天下之势,英国与大英帝国,美国与新大陆,苏联。英美之间的可能问题,大致尚为简单,美苏之间大概也不致有太严重的纠纷。但英苏之间,除传统的竞争外,必会发生欧洲大陆控制权的争夺。可能苏联占有东欧,英国占有西欧,说定各不相扰。但除东西的界线根本难划外,苏联占东,鞑靼尼尔海峡与苏彝士运河就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了问题,英国决难安心。并且德国到底属东或属西,其问题之复杂今日尚难想象。纳粹战败之后,德国内部必起革命,那个革命究竟是取英美的民主方式或苏联的共产方式,仍在未定之天,但这种革命的方式就必成为三强间的竞争焦点。第一次大战后,英美视当初盟国而后来革命的俄国为仇敌,进兵干涉,已是怪事。此次战后,英美一方或苏俄一方会不会因德国革命的方式转而视它为友而与它并肩对抗当初盟国的另外一方,这虽好似想入非非,但却是极可能的一种发展。发展的过程若过度的不幸,整个国际的公同组织就会连暂时的与表面的实现都不能达到。战后国际间的空气,比第一次战后还要紧张,并非不可能的事,虽然真能自主国家的数目远少于一九一八年以后的世界。

    战后的中国,必须在此种变幻莫测的世界中,谋求自处之道。将来的世局,比过去还要严酷,所以第一前题,我们必须认清现实,决不可有一点的自欺自娱。我们首先须要明了的,就是中国并非强国。抗战前我们的自卑心理特别发达,事事感到不如他人,而外国的事物则无不美满。抗战后,尤其近来因太平洋战局的临时失利而许多外国的发言人对我们大赞大捧后,我们又有一种与前相反的自高心理发生。无理的自卑当然不妥,但缺乏根据的自高更要不得,两者都是精神不健全的表现。“四强”一词,使许多人听了得意忘形。外人先如此说,我们自己也就又惊又喜地拿来引用。我们在今日的情形下当然要以君子待人,相信外人如此说法并无不可明言的作用,但我们若认真起来,将来必吃大亏;即早猛省,还可免贻后悔。我们除地大人多外,其他一切强国的条件都极端的缺乏。轻重的工业与军事的工业,纯粹的科学与实用的科学,专门知识的造诣与一般知识的水准,专门的人才与一般的人才,凡此种种,我们无不落伍到可怜的程度,质既未达世界的标准,量更相差甚远。我们只能利用抗战的机会与战后的局面,使这些必需的条件赶快具备,不久的未来真能既不自愧又不招侮的列于强国之林。别人硬说我们是“四强”之一,当然有他们的苦衷。今日与将来的和平会议中,我们不妨善用此种苦衷,但无论在朝与在野的人士,心中却万不可真的如此自信。

    第二点我们要切实认请的,就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道理。这在今日好似已成老生常谈,但实际不只许多甘心自外于国族的人不明此理,连自认为无愧于国家民族的人也往往未能彻底地认识国族的真谛。一切所谓世界主义、国际主义或阶级利益等等,当初虽或是少数理想家的真言,但今日已都成为国际勾心斗角中的虚伪口号。我们最多能把这些认为久远未来的一种渺茫希望,决不可作为今日国策的起发点。热血的青年容易接受动听的口号,对此尤不可不慎。希特勒被打倒之后,可有更大的混世魔王出现。日本被肃清后,还会有比日本尤为可怕的侵略国家在。千万年后的黄金世界,尽管如何的使人向往,目前的现实是立国于今世必须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体。只有真正的强国才有资格去谈大同,那不过是阔人的奢侈品而已。弱国而谈,国际主义,弱国而真信大同,是十稳的自取灭亡之道。中国二千年来的大一统局面,使一般人都无外交的经验与外交的认识。春秋战国的外交传统,后人已经忘记,连读书人也根本不能了解。今日欧美的外交技术,我们也尚未彻底地学习,所以多数人极易为别人的外交辞令或主义宣传所骗,被人利用而放弃国族立场的人不必说,连忠于国家民族的人也常于无意间被人欺骗而不自知。我们一个最大的毛病是对内老练而对外幼稚。大一统的帝国,与近代化的国家不同,并无严密的组织,一切的公事多不认真。我们习惯于此种情形,所以对于一切人物皆知其在“作官”作戏,对一切言论皆知其为官样文章,甚至对于真的人物与诚的言论也不肯相信。此种世情,连一个比较成熟的中学生有时也能明了。但对外人的言谈举动,即或是一个老于事故的人也时常去不折不扣地接受,也就无怪许多青年死心塌地地去受外人利用了。我们对外似乎不妨提出一个口号,就是“先小人而后君子”。正式的外交也好,国民的外交也好,都切忌弄假成真,辞令与事实必须分辨清楚。我们虽不妨希望各国将来都能改变过去的作风,却必须提防他们不改,只能假定他们将来还是一仍旧贯,一切必须及早预防。对于任何的甜言蜜语必须加以研究,研究的原则就是言语愈发甜蜜就必愈发可疑。我们若拿对内的聪明转而对外,就无大误了。国事与私事不同,宁可诬枉好人,也不可自作好人而入别人的圈套,以致国家吃亏。抗战后我们虽有自高心理的表现,但百年来的自卑心理仍未能全部剔除,对外人过度相信的心理,连正式负责的人士也仍有时刻预防的必要。今日要如此,将来和平会议席上尤其要如此。殷鉴不远,就在一九一九年的巴黎和会!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