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处事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解】

    “处事类”一章主要讲述的是处理事务中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方面。首先,要内心正直、诚实、有责任感,无论是为自己办事还是为他人办事都要坚持原则、认认真真、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要常常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求获得更大的进步。其次,面对繁杂的日常事务,要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情绪的平和。面对大事、急事时不要心慌着急,要有处理小事、缓事的平静和稳重。面对小事、缓事时又不可粗心懈怠,要有处理大事、急事的谨慎和果断。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平静地处理好大事,谨慎严肃地处理好小事。最后,在做事时还要做到有始有终和循序渐进。在做每件事的时候,谋划得好只是个开始而已,要实实在在地做起来并坚持到最后,这才叫“做成了一件事”。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还要有恒心和毅力,大事往往都不是一朝一夕做成的,只有在踏实前行中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处事类”一章告诫大家无论处理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内心正直、诚实、有责任感、认真,这些都是我们在处事中要努力做到的。当然,篇中偶有抄录强调命运与机缘的话语,这也许是编者与历代先贤对传统社会下个人际遇和时代命运的一种共同感悟,在抱以“理解之同情”时,还要准确把握传统士大夫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主体精神。此外篇中谈及的一些办事方法和窍门,在当下的生活中仍不失为应对各类繁杂事务的好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1],处难处之人愈宜厚[2],处至急之事愈宜缓[3],处至大之事愈宜平[4],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5]。

    【译文】

    处理难办的事情更应当宽缓,对待难相处的人更应当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更应当从容不迫,处理重大的事情更应当心平气和,处于疑虑困惑的时候更应顺其自然,不要刻意为之。

    无事时,常照管此心[6],兢兢然若有事[7];有事时,却放下此心[8],坦坦然若无事[9]。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10];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译文】

    没事的时候,要常常照料自己的内心,就像有事时一样小心谨慎;有事的时候,却要将心放下,就像没事时一样坦然平静。没事的时候像有事一样,小心防范才能消除意外的变故;有事的时候像没事一样,内心镇定才能消除其中隐藏的危险。

    当平常之日,应小事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11]。盖天理无小,即目前观之,便有一个邪正,不可忽慢苟简[12],须审理之邪正以应之方可[13]。及变故之来,处大事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盖人事虽大,自天理观之,只有一个是非,不可惊惶失措,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14]。

    【译文】

    平常的时候,对待小事应当用对待大事的心态来对待。因为天地之间,道理没有大小之分,就眼前来看,只有邪正之别,不可轻慢草率,要察明事理的邪正才可以开始处理。至于变故发生时,对待大事应当用对待小事的心态来处理。因为世间人事虽然重大,但从天地至理的角度看,不过是是非之分,不可惊慌失措,只要根据道理的对错来处理就可以了。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15];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译文】

    不着急的事情要快速地做,因为这类事情往往迅速去做才能做好;着急的事情要稳妥地做,因为这类事情往往手忙脚乱会造成很多错误。

    不自反者[16],看不出一身病痛[17];不耐烦者[18],做不成一件事业。

    【译文】

    不会自我反省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一身毛病;没有耐心的人,做不成一件大事。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译文】

    天天都在前进,不怕路途有千里万里;常常去做,不怕事情有千件万件。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19]。

    【译文】

    做人一定要能包容,而后才能德行高尚;做人一定要能忍耐,而后事业才能成功。

    【源流】

    《尚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20]。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21]。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22]。

    【译文】

    已经过去的事情,能忘一件是一件。当下的事情,完成一件是一件。未来的事情,能少一件是一件。

    强不知以为知[23],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24]。

    【译文】

    明明不知道非要装作知道,这是最大的愚蠢;本来没有事却非要自生事端,这是命中没有福气。

    居处必先精勤[25],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26],然后逍遥。

    【译文】

    日常生活中必须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有所闲暇;处理事情必须妥当周全,只有这样才能逍遥自在。

    天下最有受用[27],是一闲字,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从闲中做出。

    【译文】

    天下最受益的,是一个“闲”字,然而清闲要从辛勤中得来;天下最得便宜的,是一个“勤”字,然而辛勤是在清闲中做出来的。

    自己做事,切须不可迂滞[28],不可反覆[29],不可琐碎。代人做事,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琐碎。

    【译文】

    自己做事,切不可迂腐固执,不可反复无常,不可琐碎细密。替别人做事,必须要忍受得了迂腐固执,忍受得了反复无常,忍受得了琐碎细密。

    【源流】

    清陈弘谋《五种遗规》之“魏叔子《日录》”:“人做事极不可迂滞,不可反覆,不可烦碎。代人做事,又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烦碎。”按,魏叔子,名禧,《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明末清初魏禧编撰之文句。

    谋人事如己事[30],而后虑之也审[31];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

    【译文】

    为别人谋划事情就好像在为自己谋划一样,只有这样才会考虑得谨慎周全;谋划自己的事情就好像在为别人谋划一样,只有这样才看得透彻明白。

    无心者公[32],无我者明[33]。

    【译文】

    没有私心才能秉公办事,不存私见才能明辨是非。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四:“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当局之君子不如旁观之众人者,有心、有我之故也。”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34];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35]。

    【译文】

    将自己置身是非对错之外,这样才能以相对公允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将自己置身利害纷争之外,这样才能看清利害纷争的关键。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三:“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

    任事者[36],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37],当设身利害之中。

    【译文】

    当事人,应当将自己置身利害纷争之外;提建议的人,应当设想自己置身利害纷争之中。

    【源流】

    清陈弘谋《五种遗规》之“王朗川《言行汇纂》”:“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按,王之,号朗川,《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清代王之编撰之文句。

    无事时,戒一偷字[38];有事时,戒一乱字[39]。

    【译文】

    没事的时候,要戒除偷懒的毛病;有事的时候,要戒除慌乱的毛病。

    【源流】

    明刘宗周《学言》:“无事时,得一偷字;有事时,得一乱字。”

    将事而能弭[40],遇事而能救[41],既事而能挽[42],此之谓达权[43],此之谓才;未事而知来[44],始事而知终[45],定事而知变[46],此之谓长虑[47],此之谓识。

    【译文】

    即将出现的问题能够消除,正在出现的问题能够补救,已经出现的问题能够挽回,这就是所说的随机应变,这就是所说的才能;问题尚未发生就已经知道后来的变化,问题刚产生就已经知道最后的结果,问题已经解决却能知道将来的发展,这就是所说的深谋远虑,这就是所说的见识。

    【源流】

    明吕坤《呻吟语》卷三:“将事而能弭,当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知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48],做得完[49];看得破[50],撇得开[51]。

    【译文】

    做事要担当得起,又要舍得放下;要谋划周全,又要有始有终;要看得透彻,又要能够抛开。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52],休轻策一鞭[53];图垂成之功者[54],如挽上滩之舟[55],莫少停一棹[56]。

    【译文】

    补救已经失败的事情,好比驾驭跑到悬崖边上的马,千万要小心谨慎,不可轻打一鞭;谋划即将成功的事情,好比牵拉要上滩涂的船,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要少划一桨。

    【源流】

    清阮元《(道光)广东通志》卷三百五:“(梁英佐)又曰:‘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毋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毋少停一棹。’”按,《格言联璧》此句当本于清代梁英佐之语。

    以真实肝胆待人[57],事虽未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58],人即一时受感[59],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译文】

    用真心实意对待他人,尽管事情没有办成,但日后必定能体会到我的真心;用虚情假意对待他人,即便一时深受感动,但日后必定能发现我的虚伪。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60],但恐诚心未至[61];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译文】

    天下没有不可以感化的人,只怕心志不够至诚;天下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怕志向不够坚定。

    【源流】

    《隋书·循吏列传序》:“有无能之吏,无不可化之人。”

    处人不可任己意[62],要悉人之情[63];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64]。

    【译文】

    与人相处不可听任自己的意愿,要了解他人的感受;处理事情不可听任自己的见解,要了解事物的道理。

    见事贵乎理明,处事贵乎心公。

    【译文】

    观察事情最重要的是事理明白,处理事情最重要的是内心公正。

    【源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