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四·典志之属一(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史记

    《史记》简介参见卷十七。

    天官书

    【题解】

    《天官书》是司马迁剪裁荟萃当时的天官星占著作而写成的天文史传,文中夹杂着很多占星、望气、候岁之类的占卜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把天空的众星划分为五个大区域,在其下再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他们认为众星有尊卑隶属关系,就像人世间的官吏职位一样,所以称为天官。司马迁第一次把古代的天文科学纳入了历史论述的范畴,是独具慧眼的。顾实云:“《天官书》词致古奥,自成一种文字,此必出于甘、石之传,非司马子长所能自造。”(《重考古今伪书考》)这言及了春秋战国以至秦汉间天文学的发展对《天官书》的帮助和影响。从家学和师承来看,《天官书》熔铸了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两代人的心血,集中“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宫天极星①,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②。旁三星三公③,或曰子属。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④,余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卫十二星⑤,藩臣。皆曰紫宫⑥。

    【注释】

    ①中宫:古代星区名。古人将星空划分为五个区域:中宫黄龙,东宫苍龙,南宫朱鸟(亦称朱雀),西宫白虎,北宫玄武。黄龙介于朱鸟与白虎之间的黄道上,即轩辕座、五帝座一带。黄道五方星又与五方神对应。后来黄道五方星才演变为四方星,并把靠近北极附近的天区改为中宫,又称紫宫。宫,王念孙以为当作“官”字,下文所谓“东宫”“南宫”“西宫”“北宫”之“宫”,皆当为“官”字。天极星:星官名。即北极星官,由五颗星组成。今属小熊座。

    ②太一:星官名。古人认为位于北天极附近,联成如一串明珠的五颗星中最亮的那颗称为帝星的星是太一。由于它处于全天星座中的特殊地位,古人都把它比喻为八卦中的太极,或曰太一。今指小熊星座的β星。陈遵妫先生认为,司马迁时代,以帝星为极星。极星是指离北天极最近的星,于是观测者看到的全天恒星似乎都在以一昼夜一周的速度绕太一(极星)旋转。由于极星并不与北天极完全重合,实际上极星也绕北天极旋转,并且由于岁差的影响,天极在星空中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导致极星也在不断变换。

    ③旁三星三公:据陈遵妫先生考证,“旁三星三公”是太一(即帝星)旁边的太子、庶子、后,绝不是紫微垣中或太微垣中的三公。这三颗星都属小熊座。

    ④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天极星后边弯曲排列着四颗星,其末端最大的星代表正妃。陈遵妫先生认为后句四星指勾陈四明星,从帝星算起,最近帝星的是勾陈四,次为勾陈三,再次为勾陈二,最后为最亮的勾陈一,太史公称它为正妃。勾陈,星官名。

    ⑤匡卫十二星:当指西藩的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上丞和东藩的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少卫十二颗星。今属天龙座、大熊座和鹿豹座。

    ⑥紫宫:即中宫。

    【译文】

    中宫是以天极星为中心的天区。中宫里面比较明亮而且好像总是停留在正北不动的那一颗就是天极星,名叫太一星,太一有天帝的意思。旁边三颗星叫三公,也有称它们为太子星,庶子星的。后面四颗星可连接成弯曲形状,其中末尾较亮的一颗是正妃,其余三颗星为后宫嫔妃之属。环绕中宫的十二颗星将中宫护卫似的围在里面,它们以藩臣命名。以上所有这些星就构成中宫,也叫紫宫。

    前列直斗口三星,隋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①。紫宫左三星曰天枪②,右五星曰天棓③,后六星绝汉抵营室④,曰阁道⑤。

    【注释】

    ①“前列直斗口三星”几句:陈久金认为后世的天一星,介于太一和右枢之间,它不可能位于斗口前。又阴德二星较暗,其附近还有一些小星,司马迁把阴德星说成三颗星,也是可能的。王元启曰:“按《晋书·天文志》门内东南维五星曰尚书,尚书西二星曰阴德、阳德。今图但云阴德,又止二星在宫垣内,不与斗口相直。下云‘或曰天一’,天一在垣外,与斗近,然止一星,疑史公谓之斗口指宫垣南口,非谓斗魁之口也。”阴德二星,今属天龙座。直,同“值”。正当。隋,通“堕”。下垂之意。兑,通“锐”。不,同“否”。

    ②天枪:星官名。今属牧夫座。

    ③天棓(bànɡ):星官名。今属天龙座和武仙座。棓,通“棒”。天棓与天枪均为守卫宫门的兵器。

    ④绝汉:直渡银河。汉,指银河。营室:星官名。原包括室宿和壁宿,后专指室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飞马座。

    ⑤阁道:星官名。今属仙后座。据陈遵妫先生考证,当帝星过子午圈(过南点、北点和天顶的大圆)时居北极之上,则天枪三星在左,天棓五星在帝星之右,若以天一为紫宫之前,则阁道六星适在其后,阁道北二星在天汉之北,正向紫宫,南二星在天汉之南,斜指室宿。

    【译文】

    挡在紫宫前门口的左枢星和右枢星与在它们北边的阴德星,组成一个向北尖锐的三角形。处在尖端的阴德星很暗,看上去若隐若现,也有称它为天一星的。由宫门二星向南,左前方的三颗星叫天枪,右前方的五颗星叫天棓。出此宫的后门向南有六颗星,再向南越过银河直指壁宿和室宿,这六颗星就是阁道。

    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①。杓携龙角②,衡殷南斗③,魁枕参首④。用昏建者杓⑤;杓,自华以西南⑥。夜半建者衡⑦;衡,殷中州河、济之间⑧。平旦建者魁⑨;魁,海、岱以东北也。斗为帝车⑩,运于中央,临制四乡(11)。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12)。

    【注释】

    ①璇(xuán)、玑(jī)、玉衡以齐七政:古天文术语。出自《尚书》,意为用观测北斗星的璇、玑、玉衡三星来考正日月五星和岁时季节。璇、玑、玉衡,星名。今均属大熊座。璇,北斗第二星。玑,北斗第三星。玉衡,北斗第五星。《史记索隐》案:“《春秋运斗枢》云:‘斗,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当为“杓”),合而为斗。’”

    ②杓携龙角:斗杓延长线连着东方苍龙龙角的大角星。

    ③衡殷南斗:玉衡和前后两星的连线连着南斗。衡星与斗宿中的二星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故曰“衡殷南斗”。南斗,星官名。即斗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人马座。

    ④魁枕参首:斗魁四星顺着杓的方向向北延伸是参宿的头。魁四星位于参宿的两肩上,参宿的左右肩分别与魁四星中的左右两星两两相连,成两条平行的直线,故曰“魁枕参首”。参,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今属猎户座。

    ⑤昏建:古天文术语。黄昏太阳落入地平线约六至八度时,观察北斗斗杓所指十二辰方位名作为该月月名的月建方法叫昏建。

    ⑥杓,自华以西南:斗杓指向华山及其西南地区。华,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南。在古代人们为了星占,需要把地上不同的区域同天上不同的分区相对应,叫作分野。分野有不同的标准,可用二十八宿,十二次,也可用北斗七星进行地理分野。因此,斗杓、斗魁、斗衡,都指向一定的地理区域。

    ⑦夜半建:古天文术语。指子夜时观测北斗斗衡所指十二辰方位名为该月月名的月建的方法。夜半,指子时。

    ⑧衡,殷中州河、济之间:斗衡代表中州黄河、济水之间的区域。中州,古地区名,相当于今河南一带,因地处古九州之中而得名。

    ⑨平旦建:古天文术语。指黎明时观测北斗斗魁所指十二辰方位名为该月月名的月建方法。

    ⑩帝:天帝,也可象征皇帝。

    (11)四乡:四至之方向。

    (12)“分阴阳”几句:陈久金认为,太阳一岁在黄道上运行一周,每月移动一辰,故黄昏时看北斗斗柄的指向,每月移十二方位中的一个方位,正月指寅,二月指卯,三月指辰等等。斗建与月序相差一辰则设置闰月,故说“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四时指一年各节气;节度指节气和太阳的行度,太阳日行一度,节气和行度是相关联的;诸纪即历法中的纪年、纪月、纪日等周期。天文学上的阴阳五行与哲学上的阴阳五行的概念是不同的,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指季节的变化。自冬至到夏至,为阳气上升,为阳;自夏至到冬至,为阴气上升,为阴;故天文上将一岁分为阴阳两个部分。五行在天文上即为五季,每季七十二天。四时五季各为不同的分法。

    【译文】

    北斗七星即《尚书》说的“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斗杓向南延伸可见到一颗十分明亮的星,它就是东宫苍龙的龙角,叫大角星。斗衡即玉衡星和它前后两星,斗衡向南延伸可见南斗。斗魁四星顺着杓的方向向北延伸是参宿的头。在历法上,用黄昏后斗杓所指十二辰方位的名称命名该月月名,这种月建方法就叫作昏建;昏建时的斗杓指向对应华山及西南地域。除昏建外还有夜半建,它是夜半时以斗衡所指方位定月名为月建的;在分野上,斗衡所指为中州黄河、济水之间的地域。如果在平旦时刻看斗魁所指方位定月名的,则叫平旦建;在分野上斗魁所指对应为东海、泰山及东北部地域。北斗的形状就像天帝乘坐的车子,运动于靠近中央天极附近。北斗可主管四方地域分野。区分阴阳,分辨月建,配合五行均分五个节气,计量各节气太阳度数,确定历法的纪年、纪月和纪日,这许多重大的事情都要依靠北斗。

    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①: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在斗魁中,贵人之牢②。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③。三能色齐④,君臣和;不齐,为乖戾。辅星明近,辅臣亲强⑤;斥小⑥,疏弱。

    【注释】

    ①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与斗魁相值的匡扶天帝的六星曰文昌宫。据《尔雅·释地》,戴作“值”解;匡作“辅助”解。文昌宫,星官名。今属大熊座。

    ②在斗魁中,贵人之牢:在斗魁内无亮星,几乎看不见星,像是贵人的牢房。在斗魁中有四颗星叫天理,属大熊座。

    ③“魁下六星”几句:据陈遵妫先生考证,魁下六星是三台,即原文“三能(tái)”。上台起文昌,中台对轩辕,下台抵太微,三台各二星,相距不及半度,故称两两相比。三能,星官名。今属大熊座。

    ④色齐(jì):颜色相近。三能六星,颜色、亮度基本上差不多,但它们相对的地平高度相差比较大,由于大气消光对地平高度低的恒星的颜色影响比较大,对地平高度高的影响比较小,因此这六颗星表现为色不齐,但六星随周日视运动到天顶附近时,大气消光对它们的颜色影响比较小,故表现为色齐的现象。

    ⑤辅星明近,辅臣亲强:北斗第六星开阳和它旁边的辅星相邻,如果辅星明亮并靠近开阳,是辅臣能力强并且尽职的吉兆。辅星,星名,指大熊座的80星。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在短时间内基本上不变的,但由于恒星在做周日运动中所处地平高度不同,由于人的视觉效应,看起来两颗恒星的相对距离就有远近的感觉。

    ⑥斥小:远离而微小。

    【译文】

    与斗魁相值的匡扶天帝的六星叫文昌宫:六颗星的名称分别是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和司禄。在斗魁内几乎看不见星,像是贵人的牢房。斗魁下方也有六星,两两并肩,分别叫作上能、中能和下能。三能六星颜色相似,意味着君臣和睦;三能颜色不一致,则君臣关系紧张。北斗的第六星开阳和它旁边的辅星相邻,辅星明亮且靠近主星开阳,是辅臣能力强并尽职的吉兆;辅星暗且与主星相斥,意味着辅臣与皇帝疏远且力量微弱。

    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①;一外为盾②,天锋③。有句圜十五星④,属杓,曰贱人之牢。其牢中星实则囚多,虚则开出⑤。

    【注释】

    ①一内为矛,招摇:内,接近。矛,天矛星,又叫招摇星,指牧夫座的γ星。

    ②外:远离。

    ③天锋:星名。一说即元戈。今属牧夫座。据陈遵妫先生考证,招摇南十度为天锋,即梗河星。

    ④句圜(yuán)十五星:王元启曰:“按句七星曰七公,圜八星曰贯索。”七公在今武仙座和牧夫座,贯索在今北冕座。

    ⑤其牢中星实则囚多,虚则开出:据当代科学家研究,“贱人之牢”主要包括北冕座的半圆形部分,其中有两颗变星北冕座R和北冕座S,变幅分别为5.8——14.8等及6.0——14.0等,它们最大亮度在人眼可见范围之内,而最小亮度又在人眼可见范围之外,故当R.S.可见时,牢中星实,反之可称为虚。

    【译文】

    斗杓尾端有两颗星:靠近杓的为矛,叫招摇星;远一点的为盾,叫天锋星。有围成一个圆圈的十五颗星,也在杓尾方向,它好像是下层人的牢房。圆圈内看到的星清晰,表示囚犯多;圈内星模糊不清,是囚犯已开脱的兆应。

    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①,兵起。以上中宫。

    【注释】

    ①角:芒角,光芒。

    【译文】

    天一、天枪、天棓、天矛、天盾等星摇动且光芒粗大,兆在战争发生。以上是中宫之星。

    东宫苍龙①,房、心②。心为明堂③,大星天王④,前后星子属,不欲直⑤,直则天王失计。房为府⑥,曰天驷⑦。其阴⑧,右骖⑨。旁有两星曰钤⑩;北一星曰舝(11)。东北曲十二星曰旗(12)。旗中四星曰天市(13);中六星曰市楼(14)。市中星众者实,其虚则耗。房南众星曰骑官(15)。

    【注释】

    ①东宫:古星区名。包含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

    ②房:房宿,又叫天驷,二十八宿之一。今属天蝎座。心:心宿,又叫商星,二十八宿之一,因相当于东方苍龙心脏而得名。今属天蝎座。

    ③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

    ④天王:指心宿二,又名“大火”,是观象授时的主要星辰。今指天蝎座α星。

    ⑤前后星子属,不欲直:陈遵妫先生认为前星在中央大星西南,后星在其东北,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稍弯曲,故称不欲直。前后星,指心宿一和心宿三,属于天蝎座。直,三星排列直线。

    ⑥府:《史记索隐》补作“天府”,天帝的官署。

    ⑦天驷:即指房宿。《史记索隐》引《尔雅》云:“天驷,房。”又引《诗纪历枢》云:“房为天马,主车驾。”

    ⑧阴:北边。

    ⑨右骖(cān):星名。指天龙座α星。

    ⑩钤(qián):指钩钤一和钩钤二,分别对应今天蝎座Ёω1、ω2。

    (11)舝(xiá):即牵星,后称键闭,今指天蝎座γ星。

    (12)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据《晋书·天文志》应为:“东北曲二十二星曰旗。”它们指西边的河中、河间、晋、郑、周、秦、蜀、巴、梁、楚、韩。今属武仙座、巨蛇座、蛇夫座。东边的魏、赵、九河、中山、齐、吴越、徐、东海、燕、南海、宋。它们今属武仙座、巨蛇座、蛇夫座、天鹰座。

    (13)天市:据陈遵妫先生考证,指天市垣的宗正一、斛二、帝座、侯。但据薄树人先生考证,司马迁所说的天市四星,今证为蛇夫座α、κ、γ三星及巨蛇座η星,这四星范围内有蛇夫座μ及RS两变星,变幅分别为5.8——6.5等及4.3——12.5等,介于肉眼可见与不可见的范围,故有虚实之称。

    (14)市楼:星官名。今属蛇夫座和巨蛇座。

    (15)骑官:星官名。今属豺狼座和半人马座。

    【译文】

    东宫的整体形象似一条苍龙,东宫的中央是房宿和心宿。心宿正在苍龙的心脏部位而得名,这里像是天王行政的殿堂,其中最亮的一颗就是天王,它的上下各有一星是王子,三颗星本不在一条直线上,倘若三颗星在一条直线上,意味着天王政令失误。房宿是天府,叫天驷。它的北边是右骖星,右骖旁的两星叫钤星,钤星北边的一颗星叫舝。房宿东北弯曲的十二颗星是旗,它与对面十星围成一个大圈。大圈内有四颗星叫天市;圈内靠南居中的六颗星叫市楼。天市中看到的星多则国库充盈,看到的星少则国库空虚。房宿南边众星组成骑官星座。

    左角,李;右角,将①。大角者②,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③。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④。亢为疏庙⑤,主疾。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⑥。氐为天根⑦,主疫。

    【注释】

    ①左角,李;右角,将:角宿左边是李星,右边是将星。由于角宿横跨黄道南北,按日自西向东运行,故有左右之分。李,即“理”,法官。

    ②大角:星名。今指牧夫座的α星。

    ③摄提:古星官名。左摄提与右摄提的合称。在今牧夫座。摄提可与斗杓一起,根据斗杓的指向以建十二时节。

    ④摄提格:古代纪年名称。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一周天,将黄赤道附近天域均匀划分为十二部分,称作十二星次,岁星每年走一次。古代就根据岁星所在位置来纪年,如岁在鹑火,岁在星纪。摄提格为十二次第三位,与十二地支的“寅”相当。

    ⑤亢为疏庙:亢宿外形像庙宇。亢,亢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室女座。疏庙,外庙。

    ⑥南门:星官名。指南门一和南门二。今属半人马座。

    ⑦氐为天根:氐宿比亢宿更接近地平,就像天的根柢。氐,氐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天秤座。

    【译文】

    角宿两星一左一右,角宿左边的那颗星叫李星,是法官;角宿右边的那颗星叫将星,是将军。大角星是天王的宫廷。它的两旁各有三颗星,都是鼎足形排列,叫摄提。因为它们正在斗杓所指的方向上,和斗一样有指示时节的作用。当斗杓指向寅位,年名“摄提格”。亢宿外形像庙的房顶,是天帝处理政事的地方,掌管疾病。亢宿往南有一南一北两颗亮星,叫南门座。氐宿比亢宿更靠近地平,所以说它是天根,掌管瘟疫。

    尾为九子①,曰君臣;斥绝②,不和。箕为敖客③,曰口舌④。

    【注释】

    ①尾为九子:指尾宿九星,也为古代星占用语。尾,尾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人马座。

    ②斥绝:疏远。

    ③箕为敖客:箕,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人马座。敖客,拨弄是非的人。敖,游玩,戏弄。

    ④口舌:此处指传播谗言。

    【译文】

    尾宿九星也是君臣关系的表象;它们彼此距离遥远,则君臣之间不和。箕宿是爱戏弄的说客,象征着谗言。

    火犯守角①,则有战。房、心②,王者恶之也。以上东宫。

    【注释】

    ①火犯守角:火星运行接近或停留在角宿。火,指荧惑。角,指角宿。犯守,古人观天象之术语。甲星从下往上光芒接触到乙星的光芒,叫作甲星犯乙星;甲星停留在乙星平常所在的位置上,叫作甲星守乙星。

    ②房、心:承前省略了“火犯守”。

    【译文】

    火星运行中接近或停留在角宿,是有战事的征兆。它若接近或停留在房宿、心宿,这是帝王厌恶的天象。以上是东宫之星。

    南宫朱鸟①,权、衡②。衡,太微,三光之廷③。匡卫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④;中,端门⑤;门左右,掖门⑥。门内六星,诸侯⑦。其内五星,五帝坐⑧。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⑨;傍一大星,将位也⑩。月、五星顺入,轨道(11),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命之(12);中坐(13),成形(14),皆群下从谋也(15)。金、火尤甚(16)。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17)。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前大星(18),女主象(19);旁小星(20),御者后宫属。月、五星守犯者,如衡占(21)。

    【注释】

    ①南宫:古代星区名。包含有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朱鸟:又名朱雀或鹑。

    ②权:星官名。即轩辕。今属狮子座和天猫座。衡:据陈遵妫先生考证,衡是并列于权东的大星座,叫作太微,是天帝的南宫,乃三光入朝之庭,在今后发座、狮子座、室女座。

    ③三光之廷:三光,古代天文术语。日、月、五大行星的总称。黄道经过太微垣的南部,为三光必经之路,故曰“三光之廷”。

    ④执法:是左执法和右执法的总称。今属室女座和狮子座。在今星图上,左右执法各为一颗星。

    ⑤端门:古天文术语。“端门”本是皇宫南面的正门,古人把天穹的紫宫和太微也比作天帝的宫殿,而把紫宫的左枢、右枢两星,太微的左执法、右执法两星都视作端门。

    ⑥掖门:旁门。陈遵妫先生认为掖门当指《晋书·天文志》所谓左执法之东的左掖门和右执法之西的右掖门。

    ⑦诸侯:又名五诸侯,今属后发座。据陈遵妫先生考证,五诸侯指太微西北垣内的五颗星。

    ⑧五帝坐:古星官名。中央黄帝坐、东方苍帝坐、南方赤帝坐、西方白帝坐、北方黑帝坐。今属狮子座。

    ⑨郎位:古星官名。今属后发座。据考证郎位所在处是一个疏散星团。

    ⑩傍一大星,将位也:一般认为在我国古代天文史中,一直未对恒星的亮度做定量的描述,但据薄树人先生研究,在《天官书》中大星之谓是一种对恒星亮度的定性式的反映,大星的平均亮度约为0.51——0.69等;但据陈遵妫先生考证,这颗将星不过是一颗5等星而已。

    (11)月、五星顺入,轨道:月亮和五星自西向东运行,循顺行轨道由西进入太微垣。行星的视运动是地球和行星公转运动的合成,行星视运动在恒星背景上由西向东,表现为顺行。若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沿赤经减小的方向运行,则表现为逆行。行星与地球公转运动合成的方向为观测者的视线方向,若行星由于这一原因在天球上的视位置停留不动,这种现象称为留。由于顺行时间长,逆行的时间短,留的时间更短,古人把后两种现象作为变异,是灾祸的预兆。轨道,循道而行。

    (12) “司(sì)其出”几句:《史记札记》称:“司其出,谓自太微廷过五帝坐而东也。守者,留而不去也;犯者,猎其旁也。”司,通“伺”。等候,观察。所守,指被月或五星占去位置的星辰所象征的官员。命,同“名”。定其罪名。

    (13)中(zhònɡ)坐:侵犯五帝坐。中,冲击。

    (14)形:作“刑”字解。

    (15)从(zònɡ):相互勾结,共同犯罪。

    (16)金:金星。

    (17)“廷藩西有隋星五”几句:太微廷外靠西边有从上垂下的五颗星,它们是少微和士大夫。但亦有人认为太微西有少微四星,南北排列,第一星为处士,第二星为议士,第三星为博士,第四星为士大夫。南北为隋,是随下的意思。“隋星五”应如《汉书·天文志》作“隋星四”。少微,星官名。今属狮子座和小狮座。

    (18)前大星:据陈遵妫先生考证,此星指轩辕十四,它应在五帝坐之旁。

    (19)女主:指皇后。

    (20)旁小星:指轩辕十四以北众星,因其小,故称后宫之属。

    (21)如衡占:即权占与衡占相同。

    【译文】

    南宫的整体形象像一只红色凤凰,故称南宫为朱鸟或朱雀,主体星座是权与衡。衡指的就是太微,是日月五星运行中要经过的天区。有十二颗星环绕护卫着太微,它们都以藩臣命名:在西边的叫将,在东边的叫相,在南边的四星叫执法,在中间的叫端门,端门左右的星叫掖门。门内有六颗星,其中一星名诸侯,另五星叫五帝坐。太微北聚集着十五颗星,颇为明亮,这个星座名郎位,其旁有一亮星叫将位。如果月亮和五星自西向东运行,循顺行轨道进入太微,需要十分小心地观察它们出太微和停留在那里的时间,因为它是天子诛杀下臣的预兆。如果月亮和五星自东向西循逆行轨道进入太微,它们接近什么星,相应官职的大臣就有危险;如果它们离五帝坐很近,叫凌犯五帝坐,意味着一定要发生祸及下臣和谋士的灾祸。五星中尤以金星和火星发生以上天象更有危险。太微廷的西侧有从上垂下的五颗星,它们以少微和士大夫命名,再往西是权,权就是轩辕星座,它的形态像一条黄龙。黄龙体南端那颗很亮的星是天上女主的象征,其旁边的暗星为御者,属于后宫。月亮和五星运行至轩辕附近或者是停留在这里,作占的方法和太微一样。

    东井为水事①。其西曲星曰钺②。钺北,北河③;南,南河④;两河、天阙间为关梁⑤。舆鬼鬼祠事⑥;中白者为质⑦。火守南北河,兵起,谷不登⑧。故德成衡⑨,观成潢⑩,伤成钺(11),祸成井(12),诛成质(13)。

    【注释】

    ①东井:井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双子座。为水事:掌管法令制度。水最平,法取之于公平。

    ②钺:星官名。今属双子座。

    ③北河:星官名。今属双子座。

    ④南河:星官名。今属小犬座。

    ⑤天阙:星官名。又名阙丘,占星家把它认为是天府之宫,故名之。今属麒麟座。关梁:关卡与桥梁,即交通要道。此处比喻为日月五星之交通要道。

    ⑥舆鬼:鬼宿,又名舆鬼,二十八宿之一。今属巨蟹座。鬼祠事:《史记正义》改“鬼”为“主”,即主持祭祀之事。

    ⑦质:一名天质,即《观象玩占》所谓积尸气,也即鬼星团M34。在今巨蟹座。

    ⑧登:谷物成熟。

    ⑨德成衡:言帝王施德政,会预先从衡星表现出征兆。衡,太微廷。

    ⑩观成潢:潢星为天帝车舍,言天帝外出游览,会预先从潢星表现出征兆。

    (11)伤成钺:伤败的征兆见于星座钺。《史记集解》引晋灼曰:“贼伤之占先成形于钺。”伤,败坏。

    (12)祸成井:《史记集解》引晋灼曰:“东井主水事,火人一星居其旁,天子且以火败,故曰祸也。”

    (13)诛成质:《史记集解》引晋灼曰:“荧惑入舆鬼、天质,占曰大臣有诛。”

    【译文】

    井宿主管有关法律的事。它西面组成弯曲形状的星座叫钺,钺北有北河星座,钺南有南河星座,北河、南河和天阙之间有黄道通过,所以这里是日月五星运行的通道。鬼宿主管供奉祠鬼的事,鬼宿当中有一团白雾状星体叫作质。火星在运行中到南、北河附近停留,可能有兵祸,五谷不登,收成不好。概括地说,从太微廷可看出帝王是否行德政,从五帝车舍天潢星座可看出帝王外出巡幸的表象,伤败的征兆见于星座钺,灾祸的事表现于井宿,诛杀的事表现于鬼宿中间的质。

    柳为鸟注①,主木草;七星,颈,为员官②,主急事;张③,素④,为厨,主觞客⑤;翼为羽翮⑥,主远客。

    【注释】

    ①柳:柳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长蛇座。注(zhòu):通“咮(zhòu)”。鸟嘴。

    ②七星,颈,为员官:星,星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长蛇座。员官,喉咙。

    ③张:张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长蛇座。

    ④素:即“嗉”,鸟受食之处。

    ⑤觞(shānɡ):酒器,意指敬酒或饮酒。

    ⑥翼:翼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巨爵座、长蛇座与六分仪座。羽翮(hé):羽根,翅膀。

    【译文】

    柳宿是鸟喙,掌管草木;星宿七星在朱鸟的颈部,是朱鸟的喉咙,掌管紧急事宜;张宿是朱鸟的嗉囊,是天厨,掌管宴请宾客;翼宿是朱鸟的翅膀,主管迎送远方来的宾客。

    轸为车①,主风。其旁有一小星,曰长沙②,星星不欲明,明与四星等。若五星入轸中,兵大起。轸南众星曰天库楼③,库有五车④。车星角若益众⑤,及不具⑥,无处车马。以上南宫。

    【注释】

    ①轸(zhěn):轸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乌鸦座。

    ②长沙:星名。属轸宿,今属乌鸦座。

    ③天库楼:星官名。又名库楼。今属半人马座。

    ④库有五车:据陈遵妫先生考证,五车指天市内外的五柱。《晋书·天文志》:“库楼十星,六大星为库,南四星为楼,……一曰天库,兵车之府也,旁十五星,三三而聚者,柱也。”

    ⑤角:芒角,即光芒。

    ⑥不具:隐而不见。

    【译文】

    轸宿的外形像一辆车,主管风。它的旁边有一颗暗星,名叫长沙,通常光微弱得看不见,但发亮的时候其亮度与轸宿四星相当。如果五星之中有哪一个进入轸宿,就有可能发生很大的战事。轸宿南面的许多星是属于天库楼星座的,该星座中一些星组成五车。看到车星芒角很多或者看不清车星,都是有动乱发生的征兆,以至于无处安顿车马。以上是南宫之星。

    西宫咸池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火入,旱;金,兵;水②,水。中有三柱,柱不具,兵起③。

    【注释】

    ①西宫咸池:西宫,星区名。它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咸池,古星官名。今属御夫座。陈久金认为此句句读应为“西宫。咸池”。前人常常将西宫咸池与东宫苍龙、南宫朱雀,北宫玄武并称,这实在是误解,在西宫后当缺漏“白虎”二字。咸池仅为与权、衡、房、心等同列的星官,并不能与苍龙、朱雀、玄武同列为四宫。另外,四神都是动物,《天官书》不可能用车舍来代替白虎。

    ②水:水星,又称辰星。

    ③“中有三柱”几句:五潢中有三柱,柱星看不清楚,可能有战事发生。三柱,星官名。今属御夫座。陈遵妫先生认为,五车中有三柱九星,分布三处而不整齐,故称柱不具。薄树人先生认为三柱是九颗星,其中西北一柱为御夫座ζ、ε、η三颗星,ε和ζ均为变星,ε的变幅为5.0——5.6等,在它亮度极小而天气条件又较差的情况下就有可能看不见,这时就可以说是“柱不具”。

    【译文】

    西宫有白虎之象,其中心在咸池,叫天五潢。五潢为五方天帝的车舍。火星入五潢,有旱灾;金星入五潢,有兵灾;水星入五潢,有水灾。五潢中有分别由三颗星组成的柱星共三柱九颗星,其中位于西北的柱星通常明显可见是三颗星,如果看不清楚是三颗时,可能有战事发生。

    奎曰封豕①,为沟渎。娄为聚众②。胃为天仓③。其南众星曰积④。

    【注释】

    ①奎:奎宿,二十八宿之一,又称封豕、天豕。今属仙女座和双鱼座。

    ②娄为聚众:《史记正义》云:“娄三星为苑,牧养牺牲以共祭祀,亦曰聚众。”娄,娄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白羊座。

    ③胃:胃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白羊座。

    ④(kuài)积:古星名。又名刍。今属鲸鱼座。

    【译文】

    奎宿也叫封豕,主管有关沟渠的事。娄宿有聚众的意思,聚集祭祀用牺牲。胃宿是天帝的粮仓。胃宿南面众星名积,意思为草料库。

    昴曰旄头①,胡星也②,为白衣会③。毕曰罕车④,为边兵,主弋猎⑤。其大星旁小星为附耳⑥。附耳摇动,有谗乱臣在侧。昴、毕间为天街⑦。其阴,阴国;阳,阳国⑧。

    【注释】

    ①昴(mǎo):昴宿,二十八宿之一。即著名的昴星团,肉眼可看到七颗星,因而又叫七姐妹星团。在今金牛座。

    ②胡星:代表胡人的星辰。

    ③白衣会:丧事的征兆。白衣,丧服。会,逢,遭遇。

    ④毕:毕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金牛座。

    ⑤弋:用绳子系箭发射。

    ⑥其大星旁小星为附耳:大星为天高星,其旁小星为附耳。今属金牛座。

    ⑦天街:星官名。今属金牛座。昴在黄道北,毕在黄道南,其间正是日月五星的通道,故称天街。

    ⑧其阴,阴国;阳,阳国:《史记正义》云:“天街二星,在毕昴间,主国界也。街南为华夏之国,街北为夷狄之国。”阴国,指野蛮落后的外族。阳国,华夏族国家。

    【译文】

    昴宿又叫旄头,看上去星周围有光雾相伴,所以也叫它胡星,主管丧事。毕宿也叫罕车,是边防兵,主管狩猎。毕宿中在最亮的那颗星偏南一点儿有一暗星叫附耳星。附耳看上去摇动,是国君旁有进谗言乱臣的征兆。昴宿和毕宿之间是叫天街的两星。其中靠北的一颗叫阴国星,靠南的一颗叫阳国星。

    参为白虎①。三星直者,是为衡石②。下有三星,兑③,曰罚④,为斩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⑤,曰觜觿⑥,为虎首,主葆旅事⑦。其南有四星,曰天厕⑧。厕下一星,曰天矢⑨。矢黄则吉;青、白、黑,凶。其西有句曲九星,三处罗⑩:一曰天旗(11),二曰天苑(12),三曰九游(13)。其东有大星曰狼(14)。狼角变色,多盗贼。下有四星曰弧(15),直狼。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16)。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注释】

    ①参为白虎:参星是西宫白虎的主体,参四星为左右肩,可见参宿为虎身。觜是虎头,罚为虎尾,其口为毕宿,虎须为昴宿。自昴宿、毕宿至参、罚,均属虎的一部分。

    ②衡石:参宿中部横列三星像一杆秤,名衡石。今属猎户座。

    ③兑:同“锐”。

    ④罚:古星官名。今属猎户座。

    ⑤隅置:排列于角落。

    ⑥觜觿(zī xī):即觜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猎户座。

    ⑦葆旅:守军。一说指收集军需。

    ⑧天厕:古星官。今属天兔座。

    ⑨天矢:星名。亦名天屎。今属天鸽座。天矢星是一颗变星,亮度随时间变化,下文黄、青、白、黑不是说明颜色变化,而是反映了这颗星在亮度上的视觉效应。

    ⑩罗:排列,分布。

    (11)天旗:古星官名。参宿西北参旗九星称为“天旗”。今属猎户座。

    (12)天苑:古星官名。今属波江座。天苑星当为十六星。

    (13)九游:古星官名。今属波江座和天兔座。

    (14)狼:即天狼星。亦称犬星,是全天最亮的一颗星。今指大犬座的α星。

    (15)弧:弧矢之简称,又名天弓、狼弧。今属小犬座、船尾座。

    (16)南极老人:星名,又叫寿星。今指船底座α星,是全天著名的亮星。但由于老人星近南极,在北纬三十六度观看,仅在地平一度多,又由于近地平,受大气折射的影响,故不多见。只有在秋分前后,其位于正南方时,才能偶见。

    【译文】

    参宿似一只白虎。三颗排列成直线的星像一杆秤,名衡石。下面的三颗星和它成一锐角的叫罚星,主管斩杀的事。外边有四颗星,分别是参宿的左右肩和左右股。肩的上方略偏向一边的有三颗暗星成小斜三角状,它们叫觜觿,是白虎的头,主管军需事务。参宿南边的四颗星名天厕。天厕南有一星叫天矢。天矢星发黄色是吉兆;如果发青、白、黑的颜色就是凶兆。参宿西边弯曲排列着九颗星,可分为三组:一组是天旗,另一组是天苑,还有一组叫九游。参宿东边有一颗全天最亮的星叫狼星。狼星芒角变色,是盗贼多的表象。狼星东南的四颗星叫弧,正对着狼星。狼星正南靠近地平有一颗亮星叫南极老人星。老人星可见,国家安定;老人星不可见,国家动乱有战事。通常是在秋分左右的晴夜去城南郊观察和等候老人星出现。

    附耳入毕中,兵起。以上西宫。

    【译文】

    附耳星侵入毕宿中,则战争发生。以上是西宫之星。

    北宫玄武①,虚、危②。危为盖屋③;虚为哭泣之事。

    【注释】

    ①北宫玄武:北宫,古代星区名。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玄武,相传是一种灵龟。玄,黑色,又训北方,又训幽远。北方在五行中属水,故北宫星象多与水生动物有关,如南斗又称玄龟之首,斗、箕二宿南有天鳖、天龟二星,壁宿又称天池。又根据幽玄之意,派生出虚、玄宫(室宿)等星。

    ②虚:虚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宝瓶座和小马座。危:危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宝瓶座和飞马座。

    ③危为盖屋:《史记索隐》引宋均云:“危上一星高,旁两星隋下,似乎盖屋也。”《史记正义》:“盖屋二星,在危南,主天子所居宫室之官也。”

    【译文】

    北宫的整体形象是龟蛇,所以称玄武,北宫的主体是虚宿和危宿。危宿像房屋的盖顶。虚宿掌管哭泣之事。

    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①。军西为垒②,或曰钺。旁有一大星为北落③。北落若微亡④,军星动角益希⑤,及五星犯北落,入军⑥,军起。火、金、水尤甚:火,军忧;水,患;木、土⑦,军吉。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⑧。

    【注释】

    ①羽林天军:星官名。又名羽林军或天军。今属宝瓶座和南鱼座。

    ②垒:古星官名。壁垒阵的简称。今属双鱼座。

    ③北落:古星官名。南鱼座的α星。

    ④北落若微亡:北落近地平时为蒙气所遮蔽,故称“北落若微亡”。又由于北落师门是月道所必经,故五星都可犯它。

    ⑤希:同“稀”。

    ⑥入军:羽林军占黄道南一度到北十六度,故五星都能入之。

    ⑦木:木星,又叫岁星。

    ⑧司空:古星官名。

    【译文】

    北宫的南方星数很多,它们被命名为羽林天军。羽林天军西方的星叫垒,或者叫钺星。垒星旁有一颗亮星名北落。如果北落星暗弱得几乎看不清楚,羽林天军众星摇动而芒角稀少,五星运行凌犯北落或者进入羽林天军,都是发生战事的预兆。五星中尤以火星、金星、水星发生上述凌犯的情况严重:发生于火星,军队有忧患;发生于水星,可能有水灾;但如果发生于木星或土星,反而对军事有利。危宿东边两两并列的六颗星,名叫司空。

    营室为清庙,曰离宫、阁道①。汉中四星,曰天驷②。旁一星,曰王良③。王良策马④,车骑满野。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潢⑤。天潢旁,江星。江星动,人涉水⑥。

    【注释】

    ①营室为清庙,曰离宫、阁道:营室,室宿二星与壁宿二星,成一大正四方形,古称为定星。《诗》曰:“定之方中,作于楚宫。”言黄昏时定星位于南中时,正是建筑宫室的时候。离宫,星官名。今属飞马座。营室为清庙,又称为离宫,可见《天官书》将营室、离宫合为一个星官。后世室宿为二星,壁宿为二星,离宫也独立为六星,三个星官总星数正为十颗,因此《天官书》之营室包括室宿、壁宿、离宫在内。清庙,帝侯祭祖之祠庙。离宫、阁道,天子游别宫之道。

    ②天驷:《史记索隐》案:“《元命包》曰:‘汉中四星曰骑,一曰天驷。’”此处不是指房宿的天驷。

    ③王良:古星名。今属仙后座。自晋以后,天驷与王良合称为王良五星。

    ④策:驾驭。有人认为策应指王良与阁道间的策星。

    ⑤天潢:《史记索隐》引宋均云:“天潢,天津也。津,凑也,故主计度也。”天津,古星官名。

    ⑥江星动,人涉水:本是古语,言观察到江星颤动,就要下大雨了,后世由此衍生出人星。江星,古星名。《天官书》所述天潢即后世天津,天津有九星,江星可能是天津四,在今天鹅座。

    【译文】

    营室好像天上的清庙,营室宿中有离宫、阁道等星座。在银河中的四颗星叫天驷,是天马的意思。天驷旁一星名叫王良。王良星策马,天马星看上去闪烁摇动,是人间车骑满野动乱的征兆。王良星旁边有八颗星横跨于银河之上,它们叫作天潢。天潢八星旁有一星叫江星。江星看上去摇动的时候,人间可能发大水。

    杵、臼四星①,在危南。匏瓜②,有青黑星守之,鱼盐贵。

    【注释】

    ①杵:星官名。当为内杵。今属蝎虎座和飞马座。臼:星官名。今属天鹅座和飞马座。

    ②匏(páo)瓜:星官名。今属海豚座。

    【译文】

    叫杵、臼的四颗星在危宿之南。如果在天潢南边的匏瓜星,发现星光发青黑色,兆应鱼盐价格昂贵。

    南斗为庙①,其北建星②。建星者,旗也。牵牛为牺牲③。其北河鼓④。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⑤。婺女⑥,其北织女⑦。织女,天女孙也。以上北宫。恒星至此止。

    【注释】

    ①南斗:斗宿的别称,二十八宿之一,与北斗星相对应。今属人马座。

    ②建星:古星官名。又叫天旗。今属人马座。

    ③牵牛: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摩羯座。牺牲:指祭祀用的牲畜。

    ④河鼓:古星官名。又称天鼓。今属天鹰座。

    ⑤左右,左右将:分指河鼓星官的河鼓一、河鼓三,分别对应今天鹰座的α、γ星。

    ⑥婺(wù)女:古星官名。一作须女,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今属宝瓶座。

    ⑦织女:即织女星,今指天琴座α星。

    【译文】

    斗宿是天帝的庙堂,它的北边是建星。组成建星的几颗星弯曲像天旗。牛宿主管祭祀用的牺牲。牛宿之北有一颗很亮的星叫天鼓,是天帝的大将。其左右各有一颗较暗的星,是左右将。其东面为婺女,即女宿,往北越过银河可见织女星,她是天帝的孙女。以上是北宫之星。恒星至此讲完。

    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①。曰东方木②,主春③,日甲、乙④。义失者,罚出岁星。岁星赢缩⑤,以其舍命国⑥。所在国不可伐,可以罚人。其趋舍而前曰赢⑦,退舍曰缩⑧。赢,其国有兵不复;缩,其国有忧,将亡,国倾败。其所在,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⑨,其下之国可以义致天下。

    【注释】

    ①察日、月之行以揆(kuí)岁星顺逆:观察日月的运行,就可以揆度岁星运行的顺逆,与日、月同方向,谓之顺行,与日、月反方向,就是逆行。揆,度量,计量。岁星,即木星,因为它一岁行一次,十二年一周天,所以叫作岁星。岁星所在的星宿,与地上的某一国家对应,所以又叫应星;岁星可远离太阳,经天而行,故曰经星;可以用岁星来纪年,故曰纪星。岁星、镇星、辰星、太白、荧惑在古代的五行理论支配下定出五个行星的颜色特征,即土黄、木青、火红、金白、水黑,除了水星配黑色纯系凑合,其他四星的颜色与实际基本相符。

    ②东方木:古代五行说中,把五行与五方相配,得出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

    ③主春:五行说中,把五行与四季相配,因五与四不等,因此从四季中又划出季夏,这样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土主季夏。

    ④日甲、乙:五行与纪日十干相配,出现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⑤赢缩:古天文术语。行星视运动有快有慢有顺有逆,有时停留不动。行星运行速度较快超过推算位置而到达下一宿是赢,运动较慢未达到推算位置而落后一宿叫作缩。按,所谓岁星应在何舍,只是古人根据行星运动是均匀的观点而推算出来的,这种假设并不符合行星的真实运动,因此岁星的视行与所推未必密合,故有赢缩现象。

    ⑥以其舍命国:以赢缩所出现的星宿为该星宿所对应的分野国作占。舍,就是宿,是对天空区域划分。

    ⑦趋舍:岁星快于推算速度而超过应停留的星宿。

    ⑧退舍:岁星慢于推算速度而落后应停留的星宿。

    ⑨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指五大行星同时出现于同一星宿内时,古代称为“五星聚”或“五星连珠”。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认为它是祥瑞。

    【译文】

    观察日月的运动,据此可以判断木星是顺行还是逆行。木星就是岁星,是东方之神,五行中属木,掌管春作,日期为甲、乙。如果有失义的国家,从木星可以看出对它惩罚的征兆。木星运行的实际位置与计算位置不一致,表现为有赢缩。通常用木星所在宿,对相应的分野国作占,木星运行到达哪一宿,该宿相应的分野国是不可以去征伐的,但这个国家可以去征伐别的国家。木星运行超过推算位置而到达下一宿叫赢,未达推算位置而落后一宿叫缩。如果发生赢,木星超前到达那一宿的分野国即使遇到侵犯也不会灭亡;如果发生缩,木星落在后一宿的分野国就令人担忧了,可能发生大将阵亡国家覆灭的祸事。如果分野国对应的天区,发生了五星先后会聚于那一宿的天象,这个国家能以义号召天下。

    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①。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②。色苍苍有光③。其失次,有应见柳④。岁早⑤,水;晚,旱。

    【注释】

    ①“以摄提格岁”几句:摄提格岁就是寅年,岁阴向左运行在寅位,木星向右运行而在丑位。摄提格岁,及下单阏岁、执徐岁等,都是岁星纪年法的岁名,相应的岁阴向左运行在卯位和辰位等。古人把天空一周分为十二段,称作十二次,以星纪、玄枵等命名,岁星每年行一次,古人就根据岁星所在十二次的情况来纪年,称为岁星纪年法。为符合十二辰方向的习惯,古人又假想出一个与岁星背道而驰的一个点,叫作太岁,或者岁阴、太阴。以岁阴每年所在位置来纪年,就叫作岁阴纪年法或太岁纪年法。左行,自东向西运行。右转,自西向东运行。

    ②监德:古代岁星纪年法的一种别名。古人根据正月晨见东方之时的月份,又专门另外给岁星纪年法起了一套别名,如下边的降入、青章等都是别名。

    ③色苍苍有光:光色青苍,比较明亮。陈久金认为,这与下文光的颜色的描述,只是古人的一种认识,由于岁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其亮度确实应有周期变化。但岁星的颜色变化与距离关系不大。从各年岁星颜色变化的分析可知它与岁阴晨出的月份有关,寅、卯、辰年(一、二、三月晨出)为青色,巳、午、未年(四、五、六月晨出)为赤色,申、酉、戌年(七、八、九月晨出)为白色,亥、子、丑年(十、十一、十二月晨出)为黑色。由此可以推知,它是由五行的颜色推导出来的,并无实际的观测依据。

    ④其失次,有应见柳:失次,古天文术语。在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家已知岁星的周期为十二年,但岁星的实际周期为11.86年。所以每年所行比一个星次多,十二年比一周天多四五度,累积起来,八十多年就要超越一星次,即八十多年后,本来推算木星应到的星次,木星却过了头,到了不应该到的下一个星次,对用岁星纪年法而言,这是超辰,对岁星运动来说,便是失次。斗、牵牛与柳宿之间相距十二宿,约为一百五十余度。当岁星晨见于东方时,一般来说,柳宿已经隐没于西方。但当岁星缩行或逆行时,其间间距就不足十二宿,岁星和柳宿便能分别见于东西方,故曰“有应见柳”。以下同此。次,又称星次。古时为测量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行,把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叫作十二次。

    ⑤岁早:指一年中的前半年。下面的“晚”指后半年。

    【译文】

    摄提格岁即寅年:岁阴顺时针运行在寅位,而实际木星本体现在逆时针运行在丑位,所以年名的确定是以岁阴运行所在十二辰方位的名称为准。正月之时,木星和斗宿、牛宿于天亮前一道升起在东方,这时的岁星名监德。其光色青苍比较明亮。用木星失次作占要观察与斗、牛两宿处在相对位置的柳宿,应验于柳的分野国。木星超前了,该国有水灾;落后一个星次了,该国有旱灾。

    岁星出,东行十二度,百日而止,反逆行①;逆行八度,百日,复东行。岁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率日行十二分度之一②,十二岁而周天③。出常东方,以晨;入于西方,用昏④。

    【注释】

    ①反:即“返”。

    ②率日:每天。

    ③周天:绕天一周。

    ④“出常东方”几句:初见岁星总是在东方,所以叫作晨星;消逝于阳光淹没之中,则在西方,表现为昏星。

    【译文】

    岁星初见,向东运行十二度,历时一百天而停止,经过留以后向相反方向逆行;逆行运行八度,用一百天的时间,再向东运行。它一年运行三十度又十六分之七度,每天运行十二分之一度,经过十二年在星空中运行一整圈。它初见总是先出现于东方,表现为晨星;消逝时总淹没在西方的阳光里,表现为昏星。

    单阏岁①:岁阴在卯,星居子。以二月与婺女、虚、危晨出,曰降入。大有光。其失次,有应见张。名曰降入,其岁大水。

    【注释】

    ①单阏(chán è):阳气推动,万物兴起,阴气尽止。

    【译文】

    单阏岁即卯年:岁阴从寅位顺时针运行到卯位,木星本体则逆时针从丑位运行到子位。二月木星和女宿、虚宿、危宿一道于天亮前升起在东方,这时的木星叫降入。特别明亮。如果岁星失次出现在二月,应验会在张宿的分野国见到,是有大水灾的兆应。

    执徐岁①:岁阴在辰,星居亥。以三月居与营室、东壁晨出,曰青章。青青甚章②。其失次;有应见轸。曰青章岁早,旱;晚,水。

    【注释】

    ①执徐:言伏蛰之物皆散舒而出。徐,同“舒”。

    ②青青甚章:光色青青甚为明亮。章,明显。

    【译文】

    执徐岁即辰年:岁阴顺时针运行到辰位,木星逆时针运行到亥位。三月份木星和室宿、壁宿一齐在天亮前出于东方,这时的木星名叫青章,其光色青青而甚为明亮。岁星失次出现在三月,应验会在轸宿的分野国见到,岁星超前一宿有旱灾,岁星落后一宿有水灾。

    大荒骆岁①:岁阴在巳,星居戌。以四月与奎、娄、胃、昴晨出②,曰跰踵。熊熊赤色③,有光。其失次,有应见亢。

    【注释】

    ①大荒骆:万物勃然兴起,十分活跃。骆,同“落”。

    ②与奎、娄、胃、昴晨出:胃、昴二字为衍文。

    ③熊熊赤色:光色红而明亮。熊熊,光盛的样子。

    【译文】

    大荒骆岁即巳年:岁阴顺时针运行到巳位,木星逆时针运行到戌位。四月份木星和奎、娄两宿在天亮前出于东方,这时的木星名叫跰踵。其光色红而明亮。岁星失次出现在四月,应验会在亢宿的分野国看到。

    敦牂岁①:岁阴在午,星居酉。以五月与胃、昴、毕晨出,曰开明。炎炎有光②。偃兵③;唯利公王④,不利治兵。其失次,有应见房。岁早,旱;晚,水。

    【注释】

    ①敦牂(zānɡ):万物盛壮。

    ②炎炎有光:星光明亮。炎炎,光强的样子。

    ③偃兵:息兵。

    ④公王:指太平盛世的帝王诸侯。

    【译文】

    敦牂岁即午年:岁阴顺时针运行到午位,木星逆时针运行到酉位。五月份木星和胃、昴、毕三宿在天亮前出于东方,这时的木星叫开明。星光明亮。这一年没有战事,有利于帝王推行政令,但不利于穷兵黩武者。岁星失次出现在五月,应验会在房宿的分野国见到。岁星超前,天旱;岁星落后,天涝。

    叶洽岁①:岁阴在未,星居申。以六月与觜觿、参晨出,曰长列。昭昭有光②。利行兵。其失次,有应见箕。

    【注释】

    ①叶(xié)洽:万物和合。叶,通“协”。协和。洽,和合。

    ②昭昭有光:星光灿烂。昭昭,光明的样子。

    【译文】

    叶洽岁即未年:岁阴顺时针运行到未位,木星逆时针运行到申位。六月份木星和觜觿、参两宿在天亮前出于东方,这时的木星叫长列。星光灿烂。这一年是有利于用兵的年份。岁星失次出现在六月,应验会在箕宿对应的分野国看到。

    涒滩岁①:岁阴在申,星居未。以七月与东井、舆鬼晨出,曰大音。昭昭白。其失次,有应见牵牛。

    【注释】

    ①涒(tūn)滩:万物吐秀而倾垂的样子。

    【译文】

    涒滩岁即申年:岁阴顺时针运行到申位,木星逆时针运行到未位。七月份木星和井宿、鬼宿在天亮前同出东方,名叫大音。星色白而光明。岁星失次在七月,应验可以在牛宿对应的分野国看到。

    作鄂岁①:岁阴在酉,星居午。以八月与柳、七星、张晨出,曰为长王。作作有芒②。国其昌,熟谷。其失次,有应见危。曰大章有旱而昌③,有女丧,民疾。

    【注释】

    ①作鄂:植物芒角尖锐。

    ②作作有芒:星很亮,像有芒角。

    ③曰大章:三字疑为衍文。有旱而昌:虽则有旱灾,但国运仍昌盛。

    【译文】

    作鄂岁即酉年:岁阴顺时针运行到酉位,木星逆时针运行到午位。八月份木星和柳、星、张三宿在天亮前出于东方,这时的木星叫长王。星很亮像有芒角。是国家昌盛的年份,五谷丰收。岁星失次在八月,应验可以在危宿的分野国看到。本年即使遇旱,国运仍然昌盛。可能有后妃亡丧,民间有疾病的苦难。

    阉茂岁①:岁阴在戌,星居巳。以九月与翼、轸晨出,曰天睢。白色大明。其失次,有应见东壁。岁水,女丧。

    【注释】

    ①阉茂:万物都隐蔽起来。

    【译文】

    阉茂岁即戌年:岁阴顺时针运行到戌位,木星逆时针运行到巳位。九月份木星和翼、轸两宿在天亮前出于东方,这时的木星叫天睢。星发白光很明亮。岁星失次在九月,有应验反映在壁宿的分野国。本年涝,有后妃死。

    大渊献岁①:岁阴在亥,星居辰。以十月与角、亢晨出,曰大章。苍苍然②,星若跃而阴出旦,是谓“正平”③。起师旅,其率必武;其国有德,将有四海。其失次,有应见娄。

    【注释】

    ①大渊献:万物深藏。

    ②苍苍然:青黑的样子。

    ③星若跃而阴出旦,是谓“正平”:岁星像是从黑暗中突然跳出,出现在明亮的晨曦之中似的,叫作“正平”。这是《天官书》中的专称。

    【译文】

    大渊献岁即亥年:岁阴顺时针运行到亥位,木星逆时针运行到辰位。十月份木星和角、亢二宿在天亮前出于东方,这时的木星叫大章。光色苍青,像是从黑暗中突然跳出在晨曦中闪亮似的,这就叫作“正平”。岁星所在对应的分野国若兴兵伐敌,其将帅必然十分勇武;该国也能因正义有德而臣服四海。岁星失次在十月,它的应验反映在娄宿的分野国。

    困敦岁①:岁阴在子,星居卯。以十一月与氐、房、心晨出,曰天泉。玄色甚明②。江池其昌,不利起兵。其失次,有应见昴。

    【注释】

    ①困敦:万物刚开始萌发,处混沌状态。

    ②玄色甚明:星的颜色为黑色,但比较明亮。

    【译文】

    困敦岁即子年:岁阴顺时针运行到子位,木星逆时针运行到卯位。十一月木星和氐、房、心三宿在天亮前出于东方,这时的木星叫天泉。色黑但明亮。本年江湖的水产丰收,对发动战争的国家不利。岁星失次在十一月,应验在昴宿的分野国可以看到。

    赤奋若岁①:岁阴在丑,星居寅,以十二月与尾、箕晨出,曰天皓。黫然黑色甚明②。其失次,有应见参。

    【注释】

    ①赤奋若:阳气振起万物,无不顺其天性。

    ②黫(yān)然:黑色的样子。

    【译文】

    赤奋若岁即丑年:岁阴顺时针运行到丑位,木星逆时针运行到寅位。十二月木星和尾、箕两宿在天亮前出于东方。这时的木星叫天皓。色青黑颇明亮。岁星失次在十二月,应验在参宿的分野国出现。

    当居不居①,居之又左右摇,未当去去之,与他星会,其国凶。所居久,国有德厚。其角动,乍小乍大,若色数变②,人主有忧。

    【注释】

    ①当居不居:木星按推算它该留某一宿而没有留。因木星由顺行转为逆行,或由逆行转为顺行时要经过留,此时木星看起来似乎不动,故为居。

    ②数(shuò):屡次。

    【译文】

    木星按推算该留在某一宿而没有留在那一宿,或留又左右摇晃,或不该离开留的位置而离开了,运行到其他宿附近,该宿相应的分野国有大灾难。留在那一宿的时间久,是因为该国的德政深厚感应到了上天。它的光芒出现芒角,乍小乍大,好像颜色总在变化,是该国国君遇到麻烦的兆应。

    其失次舍以下,进而东北,三月生天棓①,长四丈,末兑。进而东南,三月生彗星,长二丈,类彗。退而西北,三月生天欃,长四丈,末兑。退而西南,三月生天枪,长数丈,两头兑。谨视其所见之国,不可举事用兵。其出如浮如沉②,其国有土功;如沉如浮,其野亡③。色赤而有角,其所居国昌,迎角而战者④,不胜。星色赤黄而沉,所居野大穰⑤。色青白而赤灰,所居野有忧。岁星入月⑥,其野有逐相;与太白斗⑦,其野有破军。

    【注释】

    ①天棓:指妖星中的天棓,而不是恒星中的天棓。以下天欃(chán)、天枪与此相同,皆属妖星。这些妖星可能是彗星的不同形态。

    ②如浮如沉:木星运行中看上去似要向北上浮,实际却沉向南方。

    ③野:分野。

    ④迎:正对着。

    ⑤穰(ránɡ):禾谷丰收。

    ⑥岁星入月:当木星运行到跟月亮、地球成为一条直线时,观测者的视线被月亮遮断看不见木星,这种现象叫月掩星。

    ⑦斗:指两星光芒相接触。

    【译文】

    木星失次超过一宿,且向东北方向顺行,三个月以后会出现天棓星,看上去它长四丈,尖尾巴。若向东南方向顺行,三个月以后会出现彗星,看上去它约长两丈,和彗星很类似。若向西北方向逆行,三个月之后出现天欃,长四丈,尖尾巴。如果向西南方向逆行,三个月以后将出现天枪,看上去它有好几丈长,头尾都是尖的。发生以上这些天象,相应的分野国要十分注意木星的运行并慎重行事,一般来说不可以采取军事行动。木星运行中看上去似要向北上浮,实际却沉向南方,分野国可能会扩张它的领土;若似要向南下沉实际却浮向北方,分野国可能会失去边境的土地。它看上去色红而有芒角,是分野国昌盛的兆应,和这个国家打仗是打不赢的。它看上去色橙红并向南沉,分野国农业大丰收。它发出青白而带赤灰的光,是分野国有忧患的兆应。木星合月,分野国有罢黜的宰相;木星遇金星,分野国的军事行动会以大败告终。

    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营室为清庙,岁星庙也①。以上木星。

    【注释】

    ①庙:朝堂。

    【译文】

    木星又叫摄提、重华、应星、纪星。前文说营室宿是天上的清庙,指的就是岁星庙。以上是对木星的占候。

    察刚气以处荧惑①。曰南方火,主夏,日丙、丁。礼失,罚出荧惑,荧惑失行是也。出则有兵,入则兵散。以其舍命国荧惑。荧惑为勃乱②,残贼、疾、丧、饥、兵③。反道二舍以上④,居之,三月有殃,五月受兵,七月半亡地,九月太半亡地。因与俱出入,国绝祀⑤。居之,殃还至⑥,虽大当小;久而至,当小反大。其南为丈夫丧⑦,北为女子丧。若角动绕环之,及乍前乍后,左右⑧,殃益大。与他星斗,光相逮⑨,为害;不相逮,不害。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

    【注释】

    ①察刚气以处荧惑:荧惑表现一种刚正执法的气概。刚气,刚毅之气,因古人认为火星主执法。

    ②勃(bèi):通“悖”。违反。

    ③残贼:凶杀,暴乱。

    ④反道二舍以上:火星逆行超过两宿以上。反道,逆行。

    ⑤绝祀:断绝祭祀,指国家灭亡。

    ⑥还(xuán):同“旋”。随即。

    ⑦丈夫:指男子。

    ⑧左右:即乍左乍右。承前省略状语。

    ⑨逮:及,到。

    【译文】

    荧惑就是火星,表现了一种刚正执法的气概。主管南方,五行中属火,执掌夏季,日期干支为丙、丁。有失礼的国家,对它的惩罚征兆可以从火星不规则的运行看出来。火星出现在天空,可能有战争,火星不在天空的时期,是和平的时期,通常以火星所在星宿占其分野国的吉凶。火星主管惩罚,所以它的出现意味着动乱、流寇、疾病、死丧、饥荒和战争。火星逆行超过两宿以上留在某宿,留三个月分野国有祸殃,留五个月敌国攻击,留七个月该国可能丧失一半国土,留九个月会失去大半国土。如果从晨出东方至入西方一直与该宿同升落,所当分野国就要灭亡了。火星留于某宿,如果所当分野国很快就发生了灾殃,那么遇到严重的灾情也会减轻;如果灾祸迟迟才到,那么小灾也会变成大灾。若火星运行向南,男子的丧事多,火星运行向北,则女子的丧事多。看到火星芒角动得厉害,像是各个方向都闪动,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相应的灾祸就更大。火星在运行中与其他星相遇,两者近到光芒互相接触,有灾;两者互相离得较远,就不会有灾害。五大行星相继会聚于一宿,其分野国能够以礼号召天下。

    法①,出东行十六舍而止②;逆行二舍;六旬,复东行,自所止数十舍,十月而入西方;伏行五月,出东方。其出西方曰“反明”③,主命者恶之。东行急,一日行一度半。

    【注释】

    ①法:法则,常规。此指火星运行的规律。

    ②出东行十六舍而止:根据《汉书·律历志》出东行二百七十六日,历百九十度。以平均每舍十三度计之,十六舍当二百零八度,误差较大,王元启以为此处每舍合十度。出,日出前,火星晨初出现于东方。

    ③其出西方曰“反明”:如果火星在西方消逝之后,又出现在西方,叫作“反明”。按,火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外,为地外行星,只能始见于东方,没有出现在西方的可能。

    【译文】

    火星运行的规律:晨出东方后向东顺行十六宿后留;经留后向西逆行两宿;共用时六十天,再向东顺行,数十宿留,历时十个月,日落前逐渐消逝于阳光之中;火星在阳光背景下运行,人们看不到,故称伏行,伏行五个月后将再次晨出东方。如果它消逝以后又在西方出现,叫作“反明”,这是分野国最忌讳的天象。火星顺行时速度比较快,一天移动一度半。

    其行东、西、南、北疾也①。兵各聚其下;用战,顺之胜,逆之败。荧惑从太白②,军忧;离之,军却。出太白阴,有分军③;行其阳,有偏将战④。当其行,太白逮之,破军杀将。其入守犯太微、轩辕、营室,主命恶之。心为明堂,荧惑庙也。谨候此。以上火星。

    【注释】

    ①其行东、西、南、北疾:火星在恒星背景上的轨迹是曲折的,它可以在东、西、南、北任何一个方向上急速运行。疾,迅速。

    ②从:随从。

    ③分军:别部。

    ④偏将战:不大的战斗。

    【译文】

    火星可以在东、西、南、北任何一个方向疾速运行。战争往往发生在火星可见的时候;对与火星顺行方向所在宿的分野国,打仗可以得胜,与火星逆行方向所在宿的分野国打仗会失败。火星紧随金星运行,战事不顺利;火星逐渐离开金星运行,部队要退却。火星位于金星之北,有突袭的部队;它位于金星之南,有不大的战事。火星被从后而来的金星追上,可能军溃将亡。火星在运行中到达、停留或接近太微、轩辕、壁宿和室宿,都是执政者最忌讳的事。心宿是行政殿堂,是火星执法的庙堂,对火星的占候谨撰于上。以上是对火星的占候。

    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①。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黄帝②,主德,女主象也。岁填一宿③,其所居国吉。未当居而居,若已去而复还,还居之,其国得土,不乃得女。若当居而不居,既已居之,又西东去,其国失土,不乃失女,不可举事用兵。其居久,其国福厚;易④,福薄。

    【注释】

    ①历斗之会以定填(zhèn)星之位:言推算时以填星与斗宿相会为起点,此后填星离斗宿越来越远,故可用斗宿来确定填星的位置。历,推算。会,聚合。填星,即土星,又名地侯。填,同“镇”。

    ②黄帝:这里指中央天帝。

    ③岁填一宿:土星约二十八年运行一周(现代实测,土星公转周期为29.46年),每年行程相当于一宿天区。

    ④易:轻易离去。

    【译文】

    追踪观察与斗宿的聚合来判断土星的位置。土星主持中央,五行中属土,掌管夏末,日期干支戊、己,是中央黄帝,执掌德行,为女主的象征。土星约二十八年在恒星间运行一周,所以一年镇守一宿,运行到哪一宿,该宿的分野国就吉利。土星没有出现在预推位置而运行到了下一宿,或者已经离开某宿后又返回该宿并停留在那里,所当分野国能获得领土,或者得到女子。按推算位置该留在某宿而没有留在那里,或者刚刚留在那里很快又向东或向西离开了那里,所当分野国可能失去一部分领土或失去女子,该国也不宜进行军事行动。土星在某一宿停留的时间长,所当国福气大;停留的时间短,该国福气薄。

    其一名曰地侯,主岁①。岁行十二度百十二分度之五,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二十八岁周天。其所居,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重致天下②。礼、德、义、杀、刑尽失,而填星乃为之动摇。

    【注释】

    ①岁:年成,一年的收获。

    ②重:庄重敦厚的德行。致:招致。

    【译文】

    土星的另一名叫地侯,主宰年成。土星每年在恒星间移动十二度又一百一十二分之五,每天移动二十八分之一度,二十八年在天空运行一周。它停留在某宿后,其他四颗行星都先后随它而聚于一宿,所当分野国可以凭借德行招致天下。礼制、德行、正义、武力、刑法都丢失了,土星将出现动摇的兆应。

    赢,为王不宁;其缩,有军不复①。填星,其色黄,九芒,音曰黄钟宫②。其失次上二三宿曰赢,有主命不成,不乃大水;失次下二三宿曰缩,有后戚③,其岁不复④,不乃天裂若地动。

    【注释】

    ①复:返回。

    ②黄钟宫:黄钟律为十二律的第一律;宫声为五声的第一声。土为律声的基调。

    ③后戚:王后忧患。

    ④不复:阴阳失和。

    【译文】

    土星运行出现赢,执政者不得安宁;出现缩,出征的军队没有返回的希望。土星发黄色的光芒,有九道芒角,对应的音律是黄钟宫调。土星失次超过两三宿就叫赢,国君的命令不能执行,不然就是发大水;失次落后两三宿就叫缩,王后忧戚,这年阴阳失和,不然这个国家就将发生天崩地动的大灾难。

    斗为文太室①,填星庙,天子之星也。

    【注释】

    ①文太室:有文采的帝王祖庙。

    【译文】

    斗宿是有文采的帝王祖庙,也是填星的庙堂,是属于天子的星。

    木星与土合①,为内乱,饥,主勿用战,败;水则变谋而更事②;火为旱;金为白衣会若水③。金在南曰牝牡④,年谷熟,金在北,岁偏无⑤。火与水合为焠⑥,与金合为铄⑦,为丧,皆不可举事,用兵大败。土为忧,主孽卿⑧;大饥,战败,为北军⑨,军困,举事大败。土与水合,穰而拥阏⑩,有覆军,其国不可举事。出,亡地;入,得地。金为疾,为内兵(11),亡地。三星若合,其宿地国外内有兵与丧,改立公王。四星合,兵丧并起,君子忧(12),小人流。五星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大人(13),掩有四方(14),子孙蕃昌;无德,受殃若亡。五星皆大,其事亦大(15);皆小,事亦小。

    【注释】

    ①合:会合。

    ②水则变谋而更(ɡēnɡ)事:土星与水星会合,就有变乱阴谋并发生内部变更的事。

    ③若水:以及水涝之灾。

    ④金在南曰牝牡:这里金星的位置以木星作为参照,即金在南、木在北,金星象征阴,木星象征阳,故称为牝牡。牝,雌性,阴。牡,雄性,阳。

    ⑤偏:意外。

    ⑥焠(cuì):将烧红的金属放入水中以加强其硬度。

    ⑦铄:熔化,销镕。

    ⑧孽卿:庶子担任大臣。

    ⑨北军:军队败北,即战败的军队。

    ⑩穰而拥阏(è):农业虽有丰收,但流通受阻。拥阏,阻碍。

    (11)内兵:即受兵,受外来军队的侵略。内,同“纳”。

    (12)君子:这里指统治阶级。

    (13)大人:指帝王。

    (14)掩有四方:尽有四方。掩,同“奄”。包括,尽有。

    (15)其事:指吉凶之事。

    【译文】

    木星与土星会合,将会发生内乱、饥荒,出现这一天象后不宜用兵,否则会失败;水星与土星会合就会有变乱阴谋并发生内部变更的事;火星与土星会合有旱灾;金星与土星会合有丧事及水灾。金星在木星南合,叫“牝牡”,当年五谷丰登,金星在木星北合,年成很不好。火星和水星合叫“焠”,火星和金星合叫“铄”,都不吉利,国家不宜有重大举措,出兵则大败。火星和土星合有忧患,庶子担任大臣,有大饥荒,战争失败,有败军和部队被围困的危险,其分野国不可以有举兵之事,举兵将大败。土星与水星会合,年成丰收而不顺畅,有覆灭的军队,其分野国不能举兵。土星和水星合的时候两星都出现在天空中,所当国丧失领土;若两星合于隐没于阳光之中的时候,所当国可获得土地。土星和金星合,有疾疫流行,为受外来的侵略,丢失土地。三颗行星在某宿相合,其分野国外有入侵内有动乱造成丧亡,改立君主。四颗行星合在一宿,所当国兵祸丧乱同时发生,当权的忧急,百姓则流离失所。五颗行星合于一宿,所当国形势有变化,有德的国家有喜庆,改立的君主受四方拥戴,子孙昌盛;没有德行的国家,将遭受灾殃甚至灭亡。五颗星个个明亮,所影响的事大;它们都不太明亮,所影响的事也小。

    蚤出者为赢,赢者为客。晚出者为缩,缩者为主人。必有天应见于杓星。同舍为合。相陵为斗①,七寸以内必之矣②。

    【注释】

    ①陵:冒犯。

    ②必:决定。

    【译文】

    行星早于推算时间出现为赢,好像来了客人。在预推时间之后出现为缩,像是主人送客在后。发生赢缩必定能在北斗斗杓看到兆应。行星同在一宿叫合,处于相邻两宿叫斗,若相互之间近到七寸以内,一定会有应验出现。

    五星色白圜,为丧旱;赤圜,则中不平①,为兵;青圜,为忧水;黑圜,为疾,多死;黄圜,则吉。赤角犯我城②,黄角地之争,白角哭泣之声,青角有兵忧,黑角则水。意,行穷兵之所终③。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宁昌。春风秋雨,冬寒夏暑,动摇常以此④。

    【注释】

    ①中不平:内部不平静。

    ②赤角:红色的光芒。我城:我国。

    ③意,行穷兵之所终:它们的形状、颜色能应验军事行动的最终结果。按,有人以为此句为衍文。

    ④动摇常以此:变化常以此应验。按,跟上下文不衔接,似为错简。

    【译文】

    五星的颜色白而圆,有丧事、旱情;红而圆,则内部不平静,有战事;青而圆,有忧患、水情;黑而圆,有疾病,多死亡;黄而圆,就吉利。出现红色的光芒,有人侵犯我国;出现黄色的光芒,有土地之争;出现白色光芒,有哭泣的声音;出现青色的光芒,就有战争忧患;出现黑色的光芒,就有水情。它们的形状、颜色预示着军事行动的最终结果。五星同一颜色,天下停止战争,百姓安宁幸福。春风秋雨,冬冷夏热,变化之兆常见于这些天象。

    填星出百二十日而逆西行,西行百二十日反东行。见三百三十日而入,入三十日复出东方。太岁在甲寅,镇星在东壁,故在营室①。以上土星。

    【注释】

    ①“太岁在甲寅”几句:东壁,壁宿的另一种别称。《天官书》以甲寅为历元,历元正月时日月五星皆在营室。此处甲寅年土星在营室,下文太白“以摄提格之岁,与营室晨出东方”,均为明证,此采用颛顼历。唯《天官书》岁星纪年采自他说,岁星甲寅年与斗、牵牛晨出,与次不合。按,此段应在填星条下,这里可能是错简所致。

    【译文】

    土星晨出东方之后,顺行一百二十日以后向西逆行,逆行一百二十日后再回头向东顺行。在天空中出现三百三十日后进入伏行,伏行三十日再次出现于东方天空。太岁在寅位的甲寅年,土星在壁、室两宿。以上是对土星的占候。

    察日行以处位太白①。曰西方②,秋,司兵、月行及天矢,日庚、辛,主杀。杀失者,罚出太白。太白失行,以其舍命国。其出行十八舍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东方,伏行十一舍百三十日;其入西方,伏行三舍十六日而出。当出不出,当入不入,是谓失舍,不有破军,必有国君之篡③。

    【注释】

    ①察日行以处位太白:金星总出现在太阳的左右,所以确定金星的位置需要观察太阳的运行。太白,即金星。

    ②西方:脱“金”字,即西方金。

    ③篡:用强力夺取,这里是被动用法。

    【译文】

    观察太阳的运行以判定金星的位置。金星主管西方,五行中属金,它主宰秋季,掌管军事、月球运转及天矢星,日期干支庚、辛,主管征战。征伐失策,惩罚的征兆可以从金星看到。金星运行出现失常之时,用它所在位置可占其分野国的吉凶。金星晨出东方之后运行十八宿经二百四十日后消逝在阳光之中。在东方伏行十一宿经一百三十日后复现于东方;如果是消逝在日落前,则在西方伏行三宿经十六日后再次出现在西方。按推算该出现而未出现,或者按推算该隐没于阳光之中而没有隐入,叫作失舍。出现失舍,不是打败仗或被击溃就是国君遭受篡位。

    其纪上元①,以摄提格之岁,与营室晨出东方,至角而入②;与营室夕出西方,至角而入;与角晨出,入毕;与角夕出,入毕;与毕晨出,入箕;与毕夕出,入箕;与箕晨出,入柳;与箕夕出,入柳;与柳晨出,入营室;与柳夕出,入营室。凡出入东西各五,为八岁,二百二十日,复与营室晨出东方③。其大率④,岁一周天⑤。其始出东方,行迟,率日半度,一百二十日,必逆行一二舍,上极而反,东行,行日一度半,一百二十日入。其庳,近日,曰明星⑥,柔;高,远日,曰大嚣,刚⑦。其始出西行疾,率日一度半,百二十日,上极而行迟,日半度,百二十日,旦入,必逆行一二舍而入。其庳,近日,曰太白,柔;高,远日,曰大相,刚。出以辰、戌⑧,入以丑、未⑨。

    【注释】

    ①上元:古代历法名。中国古历法选取的推算起点,即历元。一般历法选取甲子日夜半作为起点,此时正好交冬至日月合朔。为使日、月、五星交会计算方便,往往再上推找出某一个甲子日、夜半、日月合璧,正好交冬至节,又恰逢五星连珠的时刻作为起算点,这样一个理想的起算点,称作上元。

    ②至角而入:到角宿天区而隐没。

    ③“凡出入东西各五”几句:前文已述及上元时太白与营室晨出东方,经一个会合周期后,至角宿晨出东方,第三次与毕、第四次与箕、第五次与柳、第六次又与营室晨出东方,完成一个周期,共需八年。这就是“凡出入东西各五,为八岁”,“复与营室晨出东方”的意义。二百二十日,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算,八年合二千九百二十日,此当脱“千九”二字。

    ④大率:大约。

    ⑤岁一周天:一年转一周天。按,根据现在的实测,金星的公转周期为225天。

    ⑥明星:金星的别名之一。以下的大白、大嚣、大相等都与此相同。

    ⑦刚:在夜色背景上极亮,而显得刚烈。

    ⑧辰:辰位,相当于东偏南。戌:相当于西偏北。

    ⑨丑:相当于北偏东。未:相当于南偏西。

    【译文】

    历法的上元是历法一个吉祥的起始点,现行历法的历元定在摄提格岁即甲寅年,这时金星和室宿晨出东方,一直运行到角宿才隐没;再同室宿同出西方,运行至角宿隐没;以后它又同角宿晨出东方,要运行到毕宿才隐没;与角宿夕出西方,运行至毕宿才隐没;再和毕宿晨出东方,运行至箕宿隐没;与毕宿夕出西方,运行至箕宿隐没;与箕宿晨出东方,运行至柳宿隐没;与箕宿夕出西方,运行至柳宿隐没;再和柳宿晨出东方,运行到室宿隐没;最后与柳宿同出西方,直到运行中没于室宿。金星在这个与室宿晨出东方到傍晚与室宿没入西方的过程叫一个会合周期。五次从东方出现,五次从西方隐没,历五个会合周期,共用时八年,为二千九百二十日,又回到与室宿天亮前同出东方的状态。近似地说,金星运行一周天约需一年的时间。它初出东方,运行较慢,约一日移行半度,经一百二十日,必逆行一二宿,到达极点又往回返,复向东行,日移行一度半,经一百二十日隐没。早晨它低而靠近太阳的时候,叫明星,看上去明亮温柔;它的位置高而远离太阳的时候,叫大嚣,在夜色背景上显得极为明亮刚烈。金星初见于西方运行较快,日移行一度半,经一百二十日,到达极点后运行变慢,每日移行半度,经一百二十日,隐没之前,必定要逆行一二宿后才会隐没。黄昏金星地平位置低且靠近太阳的时候,叫太白,在较亮的背景下光色显得很温柔;它地平位置高且远离太阳的时候叫大相,因背景已经黑暗光色显得十分刚烈。金星升出地平的方位在辰和戌,落入地平的方位在丑和未。

    当出不出,未当入而入,天下偃兵,兵在外,入。未当出而出,当入而不入,下起兵,有破国。其当期出也,其国昌。其出东为东,入东为北方①;出西为西,入西为南方;所居久,其乡利②;疾,其乡凶。

    【注释】

    ①其出东为东,入东为北方:它该出现在东方就出现在东方,并隐没在东偏北的方向。按,此句与下句皆言金星出没的方位及其占卜与所主方位的国家的关系。

    ②乡:同“向”。方向。

    【译文】

    如果金星当出现时未出现,或者不该隐没时已经隐没,局势和平,在外的军队能够返回。它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或者该隐没的时候没有隐没,它所对应的分野国有战事发生,有灭亡的国家。它在该出现的时候就出现,所当分野国昌盛。它该出现在东方就出现在东方,并隐没在东偏北的地方;或者该出现在西方就出现在西方,隐没在西偏南的方位;或者它在某一宿停留的时间久,所当分野国吉利,反之该国有凶险。

    出西逆行至东,正西国吉。出东至西,正东国吉。其出不经天①;经天,天下革政②。

    【注释】

    ①经天:指金星在白天出现。

    ②革政:政权改变,改朝换代。

    【译文】

    金星出现在西方向东逆行,正西方向的国家吉利。它出现在东方向西行,正东方向的国家吉利。它不应当在白昼当空出现,白昼当空出现,天下政权改变。

    小以角动①,兵起。始出大,后小,兵弱;出小,后大,兵强。出高,用兵深吉②,浅凶③;庳,浅吉,深凶。日方南金居其南,日方北金居其北,曰赢,侯王不宁,用兵进吉退凶。日方南金居其北,日方北金居其南,曰缩,侯王有忧,用兵退吉进凶。用兵象太白④:太白行疾,疾行;迟,迟行。角,敢战。动摇躁⑤,躁。圜以静,静。顺角所指,吉;反之,皆凶。出则出兵,入则入兵⑥。赤角,有战;白角,有丧;黑圜角,忧,有水事;青圜小角,忧,有木事⑦;黄圜和角,有土事⑧,有年。其已出三日而复,有微入⑨,入三日乃复盛出⑩,是谓耎(11),其下国有军败将北。其已入三日又复微出,出三日而复盛入,其下国有忧;师有粮食兵革(12),遗人用之(13);卒虽众,将为人虏。其出西失行,外国败;其出东失行,中国败。其色大圜黄滜(14),可为好事(15);其圜大赤,兵盛不战。

    【注释】

    ①以:而,承接连词。

    ②深:深入敌国腹地。

    ③浅:入敌浅。

    ④象:善观金星的征象。

    ⑤躁:急躁,不安宁。

    ⑥入兵:收兵。

    ⑦木事:斫木之事。

    ⑧土事:动土之事。

    ⑨微入:隐没而时间很短。

    ⑩盛出:隐没后出现时间长。

    (11)耎(ruǎn):退缩。

    (12)兵革:指武器装备。

    (13)遗(wèi):送给,留给。

    (14)滜(zé):同“泽”。光润。

    (15)好事:和好之事,如通使、会盟。

    【译文】

    金星光暗并有芒角闪动,有战事发生。它刚出现时很明亮,以后亮度逐渐减少,分野国军力弱小;刚刚出现时并不太明亮,以后越来越亮,分野国是军事强国。出现时地平位置较高,作战的部队深入敌腹吉利,否则就危险;出现时地平位置较低,作战的部队浅入就吉利,否则就危险。太阳位置偏南金星又位于太阳南,或者太阳位置偏北金星又位于太阳北,叫作赢,占候君王不安宁,在军事上进兵吉利,退守凶险。太阳位置偏南而金星位于太阳北,或者太阳位置偏北而金星位于太阳南,叫作缩,占候君王有忧患,在军事上宜退守,进军则有凶险。用兵作战依金星的征象:金星运行迅速,迅速行进;金星运行迟缓,缓慢行进。放射光芒,勇敢战斗;动摇急躁,急进突袭;圆而安静,稳扎稳打。顺着光芒的指向,吉利;反过来,就都凶险。出现就出兵,隐没就收兵。射出红色的光芒,有战争;白色的光芒,有死丧;黑色芒角环绕,则有忧患,有治水的事;青色小芒角环绕,则有忧患,有斫木的事;黄环上有黄色芒角,则有动土的事,有好年成。金星出现三日而又隐没,隐没的时间很短,隐没三天再出现后的时间长,这叫退缩,分野国有军队失败,将领死亡;它隐没三日而又复出了很短的时间,出现三天后再次隐入的时间较长,分野国有忧患,军队的粮草辎重会白白送给人家;士兵虽众,将领却被敌国俘虏。它出现在西方运行失去常轨,外国入侵者败;从东边出现后运行失常,本国军队败。它亮圆而色黄润,会有好事发生;它亮圆而色红,虽有强兵但无战争。

    太白白,比狼①;赤,比心;黄,比参左肩②;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③。五星皆从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兵从天下④。居实⑤,有得也;居虚,无得也。行胜色⑥,色胜位⑦,有位胜无位,有色胜无色,行得尽胜之。出而留桑榆间⑧,疾其下国⑨。上而疾,未尽其日,过参天⑩,疾其对国(11)。上复下,下复上,有反将。其入月,将僇(12)。金、木星合(13),光,其下战不合(14),兵虽起而不斗;合相毁(15),野有破军。出西方,昏而出阴,阴兵强(16);暮食出(17),小弱;夜半出,中弱;鸡鸣出(18),大弱:是谓阴陷于阳(19)。其在东方,乘明而出阳,阳兵之强(20),鸡鸣出,小弱;夜半出,中弱;昏出,大弱:是谓阳陷于阴。太白伏也,以出兵,兵有殃。其出卯南(21),南胜北方;出卯北,北胜南方;正在卯,东国利。出酉北,北胜南方;出酉南,南胜北方;正在酉,西国胜。

    【注释】

    ①太白白,比狼:衡量太白的颜色用恒星进行对比,与狼星相似为白色。比,比较,类比。狼,即天狼星,大犬座α星。根据江晓原的研究,司马迁的这一记载否定了西方古代长期流传着该星为红色的记载,支持了现行恒星演化理论。

    ②黄,比参左肩:太白和参宿左肩的参宿四相似为黄色。根据现代的观测,参宿四即α,是一颗红色的超巨星。两千年来迅速地从黄到红,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恒星的演化过程中出现超额的红外辐射和很大的质量损失。

    ③黑,比奎大星:太白与奎宿南的西南大星天豕目相比为黑色。金星的颜色和这几颗恒星颜色相比,虽然夹杂着星占术的成分,但也向我们提供了五个恒星颜色的观测纪录,这和现代的观测基本上是一致的。

    ④从天下:使天下归顺。从,服从。

    ⑤居实:处在正常出现的天区。下文中“居虚”相反。

    ⑥行:指运行的方向和速度。色:指光色的变化。

    ⑦位:指所处次舍。

    ⑧桑榆:这里指代一般的树木。

    ⑨疾其下国:有害于它下面的国家。

    ⑩参(sān)天:三分之一的天空。参,同“三”。

    (11)对国:正对着的国家。

    (12)僇(lù):同“戮”。杀。这里用作被动。

    (13)金、木星合:据《史记志疑》“木”当改为“水”。

    (14)战不合:双方对阵而不交战。

    (15)合相毁:金星与木星相合后,光变暗。

    (16)阴兵:秘密偷袭的军队。

    (17)暮食:古代计时术语。在昏时以后,半夜以前,又称夜食时,约当戌、亥时分。

    (18)鸡鸣:古代计时术语。指丑时。

    (19)陷:沦陷,陷落。

    (20)阳兵:公开作战的军队。

    (21)卯:古代用十二地支表示方位:子正北,午正南,卯正东,酉正西,其余类推。

    【译文】

    衡量金星的颜色可用恒星的颜色作参照,和天狼星相似为色白,和心宿二星相似为色赤,和参宿左肩的参宿四星相似为色黄,和参宿右肩的参宿五星相似为色苍,和奎宿亮星相似为色黑。五颗行星都跟随太白聚于一宿,所当分野国可以用武力征服天下。处于正常的天区,算作得位;处于不正常的天区,不算得位。运行规律胜过颜色的变化,颜色变化胜过位置的虚实,得位的胜过不得位的,色正的胜过色不正的,运行规律正常的全胜过它们。它出现后留于树梢间迟迟不下落,有害于它下面的分野国;它出现后上升很快,还没有到一天,运行已超过三分之一宿,和该宿相对位置的分野国有害。向上运行复而又向下,或向下运行复而又向上,所当分野国可能出叛将。月掩太白,大将遭刑杀。金星、水星相会合,合后两星显得更亮,所当国不会起战事,即使出兵也不会发生战斗;合后两星的光反而变暗,边境有溃败的军队。金星出现在西方,黄昏时位置偏北,奇兵强大;暮食时出现,稍微弱一些;夜半出现,更弱一些;拂晓时出现,最弱。这称作阴性陷于阳性。金星出现在东方,黎明时位置偏南,正兵强大;拂晓时出现,稍微弱一些;夜半出现,更弱一些;黄昏出现,最弱。这称作阳性陷于阴性。金星隐伏在地平线下,而出动军队,军队有灾祸。金星在东南方向升起,南方能战胜北方;在东北方向升起,则北方能战胜南方;恰在正东方向升起,有利于东方的国家。金星出现于西北,北方能战胜南方;在西南出现,南方能战胜北方;恰在正西出现,西方的国家能打胜仗。

    其与列星相犯①,小战;五星,大战。其相犯,太白出其南,南国败;出其北,北国败。行疾,武;不行,文。色白五芒,出蚤为月蚀,晚为天夭及彗星②,将发其国③。出东为德,举事左之迎之④,吉。出西为刑,举事右之背之,吉。反之皆凶。太白光见景⑤,战胜。昼见而经天,是谓争明,强国弱,小国强,女主昌。

    【注释】

    ①列星:众星。指恒星。相犯:相遇。

    ②天夭:底本作“天矢”,据《史记·天官书》改。天夭,古人把不是正常出现的天体如彗星等统称为妖星。夭,通“妖”。

    ③发:震动。

    ④迎之:面对着它。下文“背之”则相反。

    ⑤太白光见景(yǐnɡ):金星光明亮得能在地上投下影子。景,同“影”。

    【译文】

    金星和诸恒星相遇,有小战事,和其他行星相遇,有大战争。相遇时,金星出现在它们的南边,南边的国家失败;出现在它们的北边,北边的国家失败。它移行的速度快,纠纷需要靠武力解决;它处在留的时候,协商就能解决问题。发白色光且芒角有五道,它出现又早于推算时间,可能有月食,晚于推算时间出现,可能出天妖和彗星,将会震动这个国家。出现在东方为有德行,向左向东方举行迎接祭礼吉利;出现于西方为刑罚,向右向西方举行送行祭礼,吉利。反之都有凶险。金星发出的光能投下影子,作战能取胜。白昼可见金星东升西落,叫争明,兆应强国变弱,小国变强,王后得势。

    亢为疏庙,太白庙也。太白,大臣也,其号上公①。其他名殷星、太正、营星、观星、宫星、明星、大衰、大泽、终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纬。大司马位谨候此②。以上金星。

    【注释】

    ①上公:古代官制,三公中有特殊功德者,加荣衔称上公。

    ②大司马:周代官制,有大司马掌管庶政。汉武帝时,大司马为权力最大的将军的加衔。

    【译文】

    亢宿是天帝的外朝,金星的宫室。金星是大臣,它的号叫上公。它的其他名称是殷星、太正、营星、观星、宫星、明星、大衰、大泽、终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纬。大司马谨慎地占候有关金星的情况。以上是对金星的占候。

    察日辰之会,以治辰星之位①。曰北方水,太阴之精②,主冬,日壬、癸。刑失者,罚出辰星,以其宿命国③。

    【注释】

    ①察日辰之会,以治辰星之位:水星和太阳的距离不超过一辰,所以叫辰星,观察它和太阳的会合就可以确定水星的位置。治,确定。

    ②太阴:极盛的阴气。

    ③宿:指所停留的天区。

    【译文】

    水星和太阳的距离不超过一辰所以叫辰星,观察它和太阳的会合以确定水星的位置。它属北方,五行中属水,是太阴之精,掌管冬季,日期干支壬、癸。刑政失当的国家,可以从水星看出对其惩罚的征兆,即看水星所在宿所当的分野国。

    是正四时①:仲春春分,夕出郊奎、娄、胃东五舍②,为齐③;仲夏夏至,夕出郊东井、舆鬼、柳东七舍,为楚④;仲秋秋分,夕出郊角、亢、氐、房东四舍,为汉⑤;仲冬冬至,晨出郊东方,与尾、箕、斗、牵牛俱西⑥,为中国⑦。其出入常以辰、戌、丑、未。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