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序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姚姬传氏之纂古文辞,分为十三类,余稍更易为十一类。曰论著、曰词赋、曰序跋、曰诏令、曰奏议、曰书牍、曰哀祭、曰传志、曰杂记九者,余与姚氏同焉者也;曰赠序,姚氏所有而余无焉者也;曰叙记、曰典志,余所有而姚氏无焉者也;曰颂赞、曰箴铭,姚氏所有,余以附入词赋之下编;曰碑志,姚氏所有,余以附入传志之下编。论次微有异同,大体不甚相远。后之君子以参观焉。

    【译文】

    姚姬传(姚鼐)编纂《古文辞类纂》,将所选文章分为十三类,我稍加改变,分为十一类。其中,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杂记等九类,是我与姚氏的选本相同的;而赠序类是姚氏有而我的分类中没有的;叙记、典志类,是我有而姚氏没有的;颂赞、箴铭类,姚氏选本中有,我将其附编在词赋类的下编之中;碑志类,姚氏选本中有,我将其附入传志类的下编。编排顺序稍有不同,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请后世君子参阅。

    村塾古文有选《左传》者,识者或讥之。近世一二知文之士,纂录古文不复上及六经,以云尊经也。然溯古文所以立名之始,乃由屏弃六朝骈俪之文,而返之于三代、两汉。今舍经而降以相求,是犹言孝者敬其父、祖而忘其高、曾,言忠者曰“我家臣耳,焉敢知国”,将可乎哉?余抄纂此编,每类必以六经冠其端,涓涓之水,以海为归,无所于让也。姚姬传氏撰次古文,不载史传,其说以为史多不可胜录也。然吾观其奏议类中录《汉书》至三十八首,诏令类中录《汉书》三十四首,果能屏诸史而不录乎?余今所论次,采辑史传稍多,命之曰《经史百家杂钞》云。湘乡曾国藩识。

    【译文】

    乡村塾学中教授古文有选《左传》的,有识者或有讥评。近世一二通晓文章之学的人在选编古文时,不再上溯至六经中的篇章,美其名曰要尊崇经书。然而追溯“古文”一词之所以成立的源头,实在是为了摒弃六朝骈文的绮丽之风,而返归夏商周三代和两汉的文章形态。现在舍弃经典而降格以求,就如同尽孝者敬其父亲、祖父而忘记了其高祖、曾祖,尽忠者说“我是家臣,岂敢知晓国家大事”,这怎么可以呢?我抄录编纂这部书,每一类必选六经中的篇章冠于其端首,就如同涓涓细流,都要归向大海,是不必有所辞让的。姚姬传选纂古文,不收编史书中的文章,所说的理由是史书甚多,不可胜录。然而,我见他的奏议类中,收录《汉书》中的文章多达三十八篇,诏令类中,也自《汉书》中收录了三十四篇,果真能摒弃史书而不予收录吗?现在我选编的文章,选自史书中的文章较多,命名为《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国藩记。

    著述门 三类

    论著类 著作之无韵者。经如《洪范》《大学》《中庸》《乐记》《孟子》皆是;诸子曰篇、曰训、曰览,古文家曰论、曰辨、曰议、曰说、曰解、曰原皆是。

    词赋类 著作之有韵者。经如《诗》之赋、颂,《书》之“五子作歌”皆是;后世曰赋、曰辞、曰骚、曰七、曰设论、曰符命、曰颂、曰赞、曰箴、曰铭、曰歌皆是。

    序跋类 他人之著作序述其意者。经如《易》之《系辞》,《礼记》之《冠义》《昏义》皆是;后世曰序、曰跋、曰引、曰题、曰读、曰传、曰注、曰笺、曰疏、曰说、曰解皆是。

    【译文】

    论著类 是不讲求声韵的著作。经书中如《洪范》《大学》《中庸》《乐记》《孟子》,都是这类文章;诸子的著作中称为篇、训、览,古文家称为论、辨(即辩)、议、说、解、原,都属于此类。

    词赋类 是讲求声韵的著作。经书中如《诗经》中的赋、颂,《尚书》中的“五子作歌”,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赋、辞、骚、七、设论、符命、颂、赞、箴、铭、歌,都属于此类。

    序跋类 是表达对他人著作意见的文章。经书中如《周易》的《系辞》,《礼记》中的《冠义》《昏义》,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序、跋、引、题、读、传、注、笺、疏、说、解,都属于此类。

    告语门 四类

    诏令类 上告下者。经如《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