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東坡樂府箋卷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朱注】

    王《案》:乙丑四月作。

    【箋】

    田叔通 未詳。

    杏油 《齊民要術》:杏可以爲油。

    六幺 《琵琶録》:樂工進曲,録出要者名《録要》,誤爲《緑腰》、《六幺》。

    金縷 杜秋娘詩(《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柳州 柳宗元詩(《種柳戲題》):“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評】

    “繡鞅玉鐶遊”句:油壁香車之類。“久立香車催欲上,還留”兩句:嬌態。“花遍六幺毬”句:曲名。“面旋迴風帶雪流”句:舞姿。“種柳應須柳柳州”句:謂得其所也。

    又用韻和道輔

    未倦長卿遊,漫舞夭歌爛不收。不是使君能□世,誰留,教有瓊梳脱麝油。  香粉縷金毬,花豔紅牋筆欲流。從此丹唇并皓齒,清柔,唱遍山東一百州。

    【校】

    傅注本、元本俱無。 毛本□作“矯”,“毬”作“裘”,據前二闋韻改。

    【朱注】

    案調、韻俱同前詞,一時之作。

    【箋】

    道輔 未詳。

    長卿 注見卷一《河滿子》“見説岷峨悽愴”闋。

    漫舞 白居易《長恨歌》:“緩歌漫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麝油 謂以麝香合香油也。《雲仙雜記》:周光禄諸妓,掠鬢用鬱金油,傅面用龍消粉,染衣以沉水香。

    花豔 《晉書·衛恒傳》:恒爲《四體書勢》曰:處篇籍之首目,粲斌斌其可觀。摛華豔於紈素,爲學藝之範先。

    丹唇皓齒 成公綏《嘯賦》:“發妙聲於丹唇,激哀音於皓齒。”

    【評】

    “不是使君能□世,誰留”兩句:風情未減。“從此丹脣并皓齒”句:共傳清唱。

    漁父

    漁父飲,誰家去,魚蟹一時分付。酒無多少醉爲期,彼此不論錢數。

    【箋】

    醉爲期 《南史·陶潛傳》: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又

    漁父醉,蓑衣舞,醉裏卻尋歸路。輕舟短棹任横斜,醒後不知何處。

    【箋】

    蓑衣舞 孟郊《送澹公》詩:“短蓑不怕雨,白鷺相争飛。短楫畫菰蒲,鬬作豪横歸。笑伊水健兒,浪戰求光輝。不如竹枝弓,射鴨無是非。”餘詳卷一《瑞鷓鴣》(碧山影裏小紅旗)注。

    又

    漁父醒,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

    【箋】

    酒醒 白居易詩(《自問行何遲》):“酒醒夜深後,睡足日高時。”

    又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校】

    以上四首,傅注本、元本、毛本俱無,從《詩集》補。

    【朱注】

    案張志和、戴復古皆有《漁父詞》,字句各異。恭案《三希堂帖》,公書此詞前二首,題作《漁父破子》,是確爲長短句,而《詞律》未收,前人亦無之,或公自度曲也。從《詩集》編乙丑。

    【箋】

    漠漠 杜甫詩(《灧澦》):“江天漠漠鳥雙去,風雨時時龍一吟。”

    官人 韓愈《王君墓志》:高處士曰:“吾以齟齬窮,一女,憐之,必嫁官人,不以與凡子。”劉禹錫《插田歌》:“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評】

    “江邊騎馬是官人”句:遺落世務。

    菩薩蠻

    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不爲溪山好。來往一虚舟,聊從造物遊。  有書仍懶著,且漫歌歸去。筋力不辭詩,要須風雨時。  傅注本卷七

    【校】

    傅注本“不爲”作“只爲”,“造物”作“物外”,“且漫”作“水調”。 毛本“聊從”作“聊隨”,餘同傅本。

    【朱注】

    王《案》:乙丑五月,歸宜興作。

    【箋】

    陽羨 傅注:陽羨,毗陵之宜興也。公愛其有荆溪西山之樂,而將老於是。見本卷《滿庭芳》(歸去來兮)注。

    將老 《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子翬請殺桓公以求太宰,隱公曰:“爲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營菟裘,吾將老焉。”杜預注:老,致仕也。

    虚舟 《莊子》(《列禦寇》):泛若不繫之虚舟,而遨遊者也。

    著書 《史記》(《虞卿列傳》):虞卿去趙,困於梁,乃著書,上採《春秋》,下觀近世,曰《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以譏刺國家得失。世傳之,曰《虞氏春秋》。

    歸去 傅注:公在彭城,嘗和子由《水調歌頭》,其意以不早退爲戒,以退而相從爲樂云。

    風雨 傅注:韋蘇州詩:“那知風雨夜,復此對牀眠。”子由嘗感是語,遂與公相約,有早休之意,情見於詩。見卷一《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附考。

    【評】

    “來往一虚舟,聊從造物遊”兩句:順自然也。“筋力不辭詩,要須風雨時”兩句:佇興而作。

    蝶戀花

    雲水縈回溪上路。疊疊青山,環繞溪東注。月白沙汀翹宿鷺,更無一點塵來處。  溪叟相看私自語。底事區區,苦要爲官去。尊酒不空田百畝,歸來分取閑中趣。

    【校】

    傅注本闕。 毛本題作“述懷”,“取”作“得”。

    【朱注】

    王《案》:乙丑五月,起知登州,將行,有懷荆溪作。六月,告下,復朝奉郎,起知登州軍州事。

    【箋】

    尊酒不空 《後漢書·孔融傳》:坐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

    又

    過漣水軍贈趙晦之。

    自古漣漪佳絶地。繞郭荷花,欲把吴興比。倦客塵埃何處洗,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門前魚酒市。夜半潮來,月下孤舟起。傾蓋相逢 一醉,雙鳧飛去人千里。

    【校】

    傅注本闕。 毛本題無“軍”字,“絶”作“麗”,“魚”作“酤”。

    【朱注】

    王《案》:乙丑十月作。以吴興比漣水,故有“繞郭荷花”之句,非十月見荷花也。

    【箋】

    漣水 故城在今江蘇漣水縣東。

    漣漪 《詩·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漪。”毛傳:漣,風行水成文也。

    真君 《莊子》(《齊物論》):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其遞相爲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注:真君,真宰也。案:此所稱真君堂當在漣水,待考。

    左海 東海一稱左海。

    傾蓋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雙鳧 注見卷一《瑞鷓鴣》“城頭月落尚啼烏”闋。

    【評】

    “左海門前魚酒市”句:何等清逸。

    丙寅 《年譜》:哲宗元祐元年丙寅,先生年五十一。以七品服入侍延和,改賜銀緋,尋除中書舍人。 案先生是年所作詞無考。

    丁卯 《年譜》:元祐二年丁卯,先生年五十二。爲翰林學士,復除侍講。

    水調歌頭

    歐陽文忠公嘗問余:“琴詩何者最善?”答以退之《聽穎師琴》詩。公曰:“此詩固奇麗,然非聽琴,乃聽琵琶詩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質夫家善琵琶者乞爲歌詞,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詞稍加櫽括,使就聲律,以遺之云。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  衆禽裏,真彩鳳,獨不鳴。躋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傅注本卷一

    【校】

    傅注本題首有“公舊序云”四字,“公曰”上有“最善”二字,“固”作“最”,“聽琴”下有“也”字,“琵琶”下無“詩”字,“聲律”作“音律”,“恩怨”作“恩寃”,“寸步”作“分寸”。 毛本題無“聽”字,“公曰”上有“最善”二字,“固”作“最”,“怨”作“寃”。

    【朱注】

    王《案》:乙丑十月,告下,以禮部郎中召還。丙寅,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此詞無年月可考,據《續通鑑長編》,元祐二年正月,章楶爲吏部郎中,四月,出知越州。時楶正在京也,因附載於此。今從其説,編丁卯。 《詩集》查注:楶字質夫,浦城人。仕至資政殿學士,諡莊簡。

    【箋】

    聽穎師琴詩 《韓昌黎集·聽穎師琴》詩:“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予有兩耳,未省聽絲簧。自聞穎師琴,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昵昵 《尚書疏》(《説命》下):昵,親近也。

    爾汝 《世説》(《排調》):晉武帝謂孫浩曰:“聞南人好作《爾汝歌》,能否?”浩曰:“昔與汝爲鄰,今與汝爲臣。上汝一杯酒,願汝壽萬春。”帝悔之。杜甫詩(《醉時歌》):“忘形到爾汝。”

    填然作氣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千里不留行 《莊子·説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彩鳳 謝朓樂府(《永明樂十首》):“彩鳳鳴朝陽,玄鶴舞清商。”

    冰炭 《鹽鐵論》(《刺復》):冰炭不同器,日月不并明。《淮南子·説山》:天下莫相憎於膠漆,而莫相愛於冰炭。注:冰得炭則解,水復其性,炭得冰則保其炭,故曰相愛。

    【評】

    “燈火夜微明”句:調弦。“恩怨爾汝來去”句:低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兩句:高聲。“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微妙之聲。“衆禽裏,真彩鳳,獨不鳴”三句:特出之聲。“躋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兩句:抗墜之聲。“起坐不能平”句:感人之至。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抛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傅注本卷一

    【校】

    傅注本“又還”作“依前”。 毛本“家”作“街”。

    【朱注】

    案是詞和章楶作,仍依王説編丁卯。

    【箋】

    非花 白居易詞(《花非花》):“花非花,霧非霧。”

    鶯呼 唐詩(金昌緒《春怨》):“打起黄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萍碎 公舊注云:楊花落水爲浮萍,驗之信然。

    塵土 唐陸 蒙《惜花》詩:“人壽期滿百,花開惟一春。其間風雨至,旦夕旋爲塵。”

    【評】

    鄭文焯曰:煞拍畫龍點睛,此亦詞中一格。

    王國維曰:東坡《水龍吟》詠楊花,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也如是。又曰: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爲最工。

    眉批:藉楊花以寫思婦之情。絮亂絲繁,看似是多情多感。“似花還似非花”句:攝影點題。“也無人惜從教墜”句:抒情感喟。“無情有思”句:應上起下。“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三句:暗喻攝魂。人格化。“恨西園、落紅難綴”兩句:宕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三句:惜春之感。“點點是離人泪”句:一句點清,是花是人,纏綿掩抑,而有條不紊。

    又眉批:質夫詞非不工,但太著迹象耳。

    【附録】

    章質夫《水龍吟·楊花》詞:燕忙鶯懶芳殘,正隄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静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牀漸滿,香毬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曲洧舊聞》:章楶質夫作《水龍吟》詠楊花,其命意用事,清麗可喜。東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視之,聲韻諧婉,便覺質夫詞有織繡工夫。晁叔用云:“東坡如毛嬙、西施,浄洗卻面,與天下婦人鬬好,質夫豈可比耶?”

    《艇齋詩話》:東坡《和章質夫楊花詞》云“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用老杜“落絮游絲亦有情”也。“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依前被,鶯呼起”,即唐人詩云:“打起黄鶯兒,莫教枝上啼。幾回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即唐人詩云:“時人有酒送張八,惟我無酒送張八。君看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皆奪胎换骨手。

    《詞源》:詞不宜強和人韻。若倡者之曲韻寬平,庶可賡歌;倘韻險,又爲人所先,則必牽強賡和,句意安能融貫。徒費苦思,未見有全章妥溜者。東坡《次章質夫楊花·水龍吟》韻,機鋒相摩,起句便合讓東坡出一頭地。後片愈出愈奇,真是壓倒今古。

    《藝概》:鄰人之笛,懷舊者感之;斜谷之鈴,溺愛者悲之。東坡《水龍吟·和章質夫詠楊花》云“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亦同此意。又東坡《水龍吟》起調云“似花還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詞評語,蓋不離不即也。

    厲鶚手批《詞律》:東坡此詞雖和質夫作,而結句確不同章詞讀法。此十三字一氣,大抵用一五兩四句法者居多,而作一七兩三者,亦非絶無之事也。蘇詞句法本是如此,語意何等明快。若依紅友一定鐵板,則既云“細看來不是”矣,下文當直云“點點是離人淚”耳,何復贅“楊花”二字也。且秃然於“是”字斷句,語氣亦攔拉不住。

    滿庭芳

    香 雕盤,寒生冰筯,畫堂别是風光。主人情重,開宴出紅妝。膩玉圓搓素頸,藕絲嫩、新織仙裳。歌聲罷,虚檐轉月,餘韻尚悠颺。  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坐中有狂客,惱亂愁腸。報道金釵墜也,十指露、春筍纖長。親曾見,全勝宋玉,想像賦高唐。  傅注本卷一

    【校】

    傅注本“ ”作“靉”,“搓”作“瑳”,“歌聲”作“雙歌”,“檐”作“櫩”。 毛本題作“佳人”,“歌聲”作“雙歌”。

    【朱注】

    王《案》:丁卯五月,集於王詵西園。張宗橚曰:案《西園雅集圖跋》,此闋當在王都尉晉卿席上爲囀春鶯作也。

    【箋】

    香靉雕盤 靉,烏代切。《玉篇》:靉靆,雲貌。昭明太子《七契》:“瑶俎既已麗奇,雕盤復爲美玩。”

    素頸 曹植《洛神賦》:“延頸秀項,皓質呈露。”柳耆卿詞(《晝夜樂》)亦云:“膩玉圓搓素頸。”

    藕絲 李賀詩(《天上謡》):“粉霞紅綬藕絲裙。”

    餘韻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爲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倣娥之遺聲。

    司空見慣 傅注:唐杜鴻漸司空鎮洛時,劉禹錫爲蘇州刺史,過洛,杜出二妓爲宴。酒酣,命妓乞詩於劉。劉醉甚,就寢。中夜酒醒,見二婦人侍側,驚問其故,對以席上作詩,司空因命侍寢。令誦其詩曰:“高髻雲鬟宫様妝,秋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或云是韋應物也。别詳卷一《殢人嬌》(滿院桃花)注,與傅注微異。

    金釵墜也 韓愈《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詩:“銀燭未消窗送曙,金釵半墜座添春。”餘見本卷《菩薩蠻》“碧紗微露纖摻玉”闋。

    親曾見 《孟子》(《萬章》上):豈若吾身親見之哉?

    高唐 傅注:楚襄王夢與巫山神女接,旦以告宋玉,且言其神女之妙麗,宋玉因爲《高唐賦》云。餘詳卷一《祝英臺》近(挂輕帆)注。

    【評】

    “畫堂别是風光”句:宴席。“膩玉圓搓素頸,藕絲嫩、新織仙裳”三句:美人容態服飾。“餘韻尚悠颺”句:歌聲。“人間何處有”句:贊賞。“坐中有狂客,惱亂愁腸”句:動心。“春筍纖長”句:皓腕先攘。

    【附考】

    《梁溪漫志》程子山敦厚《跋坡詞滿庭芳》云:予聞蘇仲虎云,有傳此詞以爲先生作,東坡笑曰:“吾文章肯以藻繪一香篆槃乎?”其間如“畫堂别是風光”及“十指露”之語,誠非先生肯云。子山之説,固人所共曉。

    戊辰 《年譜》:元祐三年戊辰,先生年五十三。任翰林學士。是年省試,先生知貢舉,又充館伴北使。

    西江月送錢待制穆父

    莫歎平齊落落,且應去魯遲遲。與君各記少年時,須信人生如寄。  白髮千莖相送,深杯百罰休辭。拍浮何用酒爲池,我已爲君德醉。  傅注本卷二

    【校】

    傅注本“平齊”作“平原”。 毛本題無“穆父”二字,餘同傅本。

    【朱注】

    案《詩集》施注:錢勰字穆父,以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坐奏獄空不實,出知越州,時元祐三年九月。詞有“去魯”語,當爲是年作。編戊辰。

    【箋】

    落落 《後漢書·耿弇傳》:弇討張步,步平散去。車駕至臨淄勞軍,群臣大會,帝謂弇曰:“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爲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遲遲 《孟子》(《萬章》下):孔子去魯,遲遲吾行。

    如寄 魏武帝《短歌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爲。”(按:此承傅注。此二句出自魏文帝曹丕《善哉行》,見《文選》卷二十七。)

    白髮二句 杜甫詩(《樂游園歌》):“數莖白髮那抛得,百罰深杯亦不辭。”

    拍浮 《晉書·畢卓傳》:卓嘗謂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酒池 《史記·大宛傳》:於是大觳抵,出奇器諸怪物,多聚觀者。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遍觀各倉庫府藏之積,見漢之廣大,傾駭之。

    德醉 《詩·小雅·賓之初筵》:“既醉而出,並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己巳 《年譜》:元祐四年己巳,先生年五十四。任翰林學士。三月内,累章請郡,除龍圖閣學士,知杭州。以七月三日到杭州任。是年過吴興,又作《定風波》爲六客詞。

    定風波

    余昔與張子野、劉孝叔、李公擇、陳令舉、楊元素會於吴興,時子野作六客詞,其卒章云:“見説賢人聚吴分,試問,也應旁有老人星。”凡十五年,再過吴興,而五人者皆已亡矣。時張仲謀與曹子方、劉景文、蘇伯固、張秉道爲坐客,仲謀請作後六客詞云。

    月滿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鬬光芒。十五年間真夢裏,何事,長庚配月獨淒涼。  緑髮蒼顔同一醉,還是,六人吟笑水雲鄉。賓主談鋒誰得似,看取,曹劉今對兩蘇張。  傅注本卷四

    【校】

    傅注本題首有“公自序云”四字,“元素”作“公素”,“卒章”下無“云”字,“見説”作“盡道”,“配月”作“對月”,“還是”作“誰是”。 毛本“配”作“對”。

    【朱注】

    王《案》:己巳三月,告下,除龍圖閣學士,充浙西路兵馬鈐轄,知杭州軍州事。《年譜》:己巳過吴興作。案《紀年録》編此入甲寅,誤據張子野作詞年也。 《詩集》王注:次公曰:劉述,吴興人。施注:劉孝叔名述。東坡倅杭,與孝叔會虎丘。吴興六客堂,孝叔其一人也。曹輔字子方,海陵人,元祐三年自太僕丞爲福建轉運判官。劉景文名季孫,開封祥符人,以左藏副使爲兩浙兵馬都監。東坡爲守,一見遇以國士,表薦之。《宋詩紀事》:曹輔字子方,華州人,號静常先生。王文誥曰:張秉道名弼,杭人,公屢稱髯張者也。張仲謀,徐君猷妻舅。

    【箋】

    苕溪 注見卷一《南歌子》“山雨蕭蕭過”闋。

    五星一老 傅注:《漢書》:高祖元年,五星聚於東井。又孝武元朔中,用鄧平所造曆,故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晉志》:老人一星,在弧南,見則治平,主壽昌。常以秋分候之南郊。

    長庚配月 傅注:長庚,太白星也。韓退之詩云:“東方未明大星没,獨有太白配殘月。” 案:《詩經》(《小雅·大東》):“東有啓明,西有長庚。”馬融《廣成頌》:“曳長庚之飛髾,載日月之太常。”注:長庚即太白星。

    水雲鄉 注見卷一《南歌子》“欲執河梁手”闋。

    曹劉蘇張 傅注:即後六客也。 案:世稱曹植、劉禎爲曹劉,蘇秦、張儀爲蘇張。杜甫《寄高常侍》詩:“總戎楚蜀應全未,方駕曹劉不啻過。”班固《答賓戲序》:感東方朔、揚雄自喻,以不遭蘇、張、范、蔡之時,曾不折之以正道,明君子之所守,故聊復應焉。

    點絳唇

    己巳重九和蘇堅

    我輩情鍾,古來誰似龍山宴。而今楚甸,戲馬餘飛觀。  顧謂佳人,不覺秋強半。筝聲遠,鬢雲撩亂,愁入參差雁。  傅注本卷八

    【校】

    傅注本“撩亂”作“吹亂”。 元本題“己”作“乙”。從傅本。 毛本“筝”作“簫”。

    【朱注】

    《年譜》:己巳,和蘇伯固。《紀年録》:己巳作。

    【箋】

    蘇堅 《詩集》施注:蘇伯固名堅,博學能詩,東坡與講宗盟。自黄徙汝,同遊廬山,有《歸朝歡》詞,以劉夢得比之。坡自翰林守杭,道吴興,伯固以臨濮縣主簿、監杭州在城商税,自杭來會,作後六客詞,伯固與焉。方經理開西湖,伯固建議,謂當參酌古今而用中策。湖成,其力爲多。後一歲,又相從於廣陵,有《和伯固韻送李學博》詩。坡歸自海南,伯固在南華相待,有詩。黄魯直謫死宜州,至大觀間,伯固在嶺外,護其喪歸葬雙井,其風義如此。

    情鍾 《晉書·王衍傳》:衍嘗喪幼子,山簡弔之,衍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如此?”衍曰:“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然則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簡聞其言,更爲之慟。

    龍山 《晉書·孟嘉傳》:嘉爲桓温參軍,九月九日,温宴龍山,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落,嘉不之覺。温命孫盛作文嘲嘉,嘉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歎。餘詳本卷《醉蓬萊》(笑勞生一夢)注。

    楚甸 傅注:彭城楚地,今爲甸服。

    戲馬 傅注:戲馬臺在彭城,項羽所作。餘詳卷一《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注。飛觀,樓觀也。曹子建詩:“飛觀百餘尺。”

    參差雁 傅注:雁,筝雁也。筝柱斜列,參差如雁,故貫休詩云:“刻成筝柱雁相挨。”

    庚午 《年譜》:元祐五年庚午,先生年五十五。在杭州任。是年用監税蘇堅之議,浚鹽橋、茅山二河。又用錢塘尉許敦仁之議,開西湖,以壅土作堤,築橋其上,從北山直抵南屏,後人號爲蘇公堤。

    臨江仙

    疾愈登望湖樓,贈項長官。

    多病休文都瘦損,不堪金帶垂腰。望湖樓上暗香飄。和風春弄袖,明月夜聞簫。  酒醒夢回清漏永,隱牀無限更潮。佳人不見董嬌嬈。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憐宵。  傅注本卷二

    【校】

    傅注本“嬈”作“饒”。

    【朱注】

    王《案》:庚午正月作。 《詩集》王注:洪朋曰:望湖樓一名看經樓,乾德七年忠懿王錢氏建。查注:《西湖游覽志》:樓在昭慶寺前,一名先德樓。

    【箋】

    項長官 未詳。

    多病休文 《宋書》(《沈約傳》):沈約字休文。武帝立,累遷光禄大夫。初,約久處端揆,有志台司,而帝終不用。乃求外出,遂以書陳情於徐勉,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欲謝事求歸老之秩。

    董嬌嬈 《玉臺新詠》有漢宋子侯《董嬌嬈》詩。杜甫詩(《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細馬時鳴金腰褭,佳人屢出董嬌嬈。”注:嬌嬈,名姬也。

    可憐宵 沈玄機《感異記》:玄機名警,因奉使秦隴上,過張女郎廟,酌水獻花以祝云:“酌彼寒泉水,紅芳掇巖谷。雖致之非遠,而薦之異俗。丹誠在此,神其感録。”既而日暮,短亭税駕,望月彈琴,作《鳳將鶵鶵銜嬌》曲。其詞曰:“命嘯無人嘯,含嬌何處嬌。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憐宵。”

    南歌子杭州端午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遊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  傅注本卷五

    【校】

    傅注本“杭州”作“錢塘”。毛本題作“遊賞”。

    【朱注】

    《西湖志》:十三間樓在石佛院,東坡守杭日,每治事於此。

    【箋】

    歌眉二句 梁謝堰(偃)《聽歌賦》:“低翠蛾而斂色,睇横波而流光。”

    竹西歌吹 傅注:揚州有蜀岡,有竹西亭。杜牧詩:“斜陽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菰黍昌歜 《風土記》:五月五日,以菰葉裹黏米,楚祭屈原之遺風。又俗飲菖蒲酒。《左傳》:饗有昌歜。注云:菖蒲也。

    瓊彝玉舟 傅注:《周禮·司尊彝》:有雞、虎等六彝之名,所以納五齊三酒也。而彝皆有舟,則舟者彝下之臺,所以承載彝,若今承盤然。世俗或用瓊玉爲之。

    水調歌頭 《明皇雜録》:明皇好《水調歌》。及胡羯犯京,上欲遷幸,猶登花萼樓,置酒,四顧悽愴。有進《水調歌》者,上聞之,潸然曰:“誰爲此詞?”左右對曰:“宰相李嶠。”上曰:“真才子也。”傅注:《水調曲》頗廣,謂之歌頭,豈非首章之一解乎?白居易詩(《柳枝詞八首》):“《六幺》《水調》家家唱。”餘詳卷一《虞美人》(湖山信是東南美)注。

    雲留 注見本卷《水龍吟》“小舟横截春江”闋。

    又

    古岸開青葑,新渠走碧流。會看光滿萬家樓,記取他年扶病入西州。  佳節連梅雨,餘生寄葉舟。只將菱角與雞頭,更有月明千頃一時留。  傅注本卷五

    【校】

    毛本題作“湖景和前韻”,“病”作“路”。

    【朱注】

    案公於元祐五年五月五日《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本傳云:取葑田,積湖中爲長隄。詞賦此事,韻同前首,一時作也。

    【箋】

    青葑 傅注:《廣韻》:葑,菰根也。今江東有葑田。公時請修西湖,大開水利。葑,方用切。

    碧流 柳宗元詩(《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破額山前碧玉流。”

    西州 《晉書·謝安傳》:安還都,聞當輿入西州門,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爲安所愛重。安薨後,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嘗游石頭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西州門。”曇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曹子建詩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慟哭而去。餘詳卷一《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注。

    梅雨 周處《風俗記》:梅熟時雨,謂之梅雨。

    葉舟 古詩:“生涯一葉舟。”韓愈詩(《湘中酬張十一功曹》):“清湘一葉舟。”(今按:此承傳注。“清湘一葉舟”,《全唐詩》卷三百四十三作“共泛清湘一葉舟”,此脱“共泛”二字。)

    菱角雞頭 《周禮》(《天官冢宰·籩人》):菱芡栗脯。注:菱,芰也。芡,雞頭也。

    減字木蘭花

    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所居藏春塢,門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絡其上,順常晝臥其下。時余爲郡,一日屏騎從過之,松風騷然。順指落花求韻,余爲賦此。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裏。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  湖風清軟,雙鵲飛來争噪晚。翠颭紅輕,時上凌霄百尺英。  傅注本卷九

    【校】

    傅注本題文入注,前有“本事集云”四字,“所居藏春塢”作“居其上,自名藏春塢”,“時余”作“子瞻”,“求韻”作“覓句”,“余爲”作“子瞻爲”。“紅輕”作“紅傾”,“時上”作“時下”。 毛本題小異,“上”作“下”。

    【朱注】

    王《案》:庚午五月作。 《冷齋夜話》:西湖僧清順字怡然,清苦多佳句,東坡亦與遊,多唱和。

    【箋】

    藏春塢 《長編》:刁約作藏春塢,日遊其中。

    凌霄花 《詩·苕之華》箋:陵苕,今謂之陵霄花。一作“凌”。《本草圖經》:凌霄花多生山中,人家園圃亦或種蒔。初作藤依大木,至其顛而有花,色黄赤,夏中乃盛如錦繡。不可仰望,露滴目中,有失明者。

    鵲橋仙七夕和蘇堅

    乘槎歸去,成都何在,萬里江沱漢漾。與君各賦一篇詩,留織女、鴛鴦機上。  還將舊曲,重賡新韻,須信吾儕天放。人生何處不兒嬉,看乞巧、朱樓綵舫。  傅注本卷六

    【校】

    傅注本題無“和蘇堅”三字。元本“沱”作“濤”。從傅本。

    【朱注】

    王《案》:庚午七月七日和蘇堅。

    【箋】

    乘槎 注見卷一《南歌子》“海上乘槎侣”闋。

    江沱漢漾 傅注:江、漢二水,源皆在蜀。江水出岷山,故《書》稱“岷山導江,東别爲沱”。漢水出嶓冢,故《書》稱“嶓冢導漾,東流爲漢”。

    織女 《詩》(《小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鴛機 李商隱詩(《即日》):“幾家緣錦字,含淚坐鴛機。”

    天放 《莊子》(《馬蹄》):“一而不黨,命曰天放。”

    乞巧 傅注:《荆楚歲時記》:七夕,婦人結綵樓,穿七孔針,陳瓜果於中庭以乞巧。有蟢子網於瓜上,則以爲得。今世七夕作小綵舫以乞巧。

    點絳唇庚午重九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江村海甸,總作空花觀。  尚想横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白雲飛亂,空有年年雁。  傅注本卷八

    【校】

    元本“村”字下注云:“一作‘封’。”毛本題末有“再用前韻”四字。

    【朱注】

    《紀年録》:庚午,再和蘇堅前年韻。王《案》:庚午九月九日,和去歲重九。

    【箋】

    悲秋 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

    今年身健 注見卷一《浣溪沙》“《白雪》清詞出坐間”闋。

    空花 傅注:釋氏以圓明達觀,視世界如空中花耳。 《圓覺經》:用此思維,辨於佛鏡,猶如空華,復結空果。

    横汾 漢武帝《秋風辭》序:上行幸河東,祠后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燕,上歡甚,乃自作《秋風辭》曰:“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黄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攜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舡兮濟汾河,横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李白詩(《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憶昔傳遊豫,樓船壯横汾。”

    年年雁 李嶠《汾陰行》:“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見卷一《虞美人》(湖山信是東南美)注。

    又再和送錢公永

    莫唱《陽關》,風流公子方終宴。秦山禹甸,縹緲真奇觀。  北望平原,落日山銜半。孤帆遠,我歌君亂,一送西飛雁。  傅注本卷八

    【校】

    傅注本“秦”作“泰”,元本同。從毛本。

    【朱注】

    案仍和前韻,附編。

    【箋】

    陽關 傅注:唐王維詩“西出陽關無故人”,今人多畫爲圖,謂之《陽關圖》,即此曲也。見卷一《江城子》(翠蛾羞黛怯人看)注。

    禹甸 《詩》(《大雅·韓奕》):“弈弈梁山,維禹甸之。”

    山銜半 李白詩(《烏棲曲》):“吴歌楚舞歡未畢,青山猶銜半邊日。”

    我歌君亂 傅注:言之不足故歌,歌之不足則亂。亂者理也,重理一篇之義。故古之詞賦,多著亂詞於末章,如《楚詞》之類是也。

    好事近西湖夜歸

    湖上雨晴時,秋水半篙初没。朱檻俯窺寒鑑,照衰顔華髮。  醉中吹墮白綸巾,溪風漾流月。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摇兀。  傅注本卷五

    【校】

    傅注本“吹”作“欲”,“摇”作“飄”。毛本題作“湖上”,餘同傅本。

    【朱注】

    王《案》:庚午九月泛湖作。

    【箋】

    白綸巾 傅注:綸,青絲也。白綸巾,則有青白織紋矣。見本卷《念奴嬌》(大江東去)注。

    辛未 《年譜》:元祐六年辛未,先生年五十六,在杭州任。三月九日,被旨赴闕。寒食去郡,過潤州,别張秉道。既到京師,除翰林承旨,復侍邇英。數月,以弟嫌請郡,復以舊職知潁州。是年潁州災傷,先生奏乞罷黄河夫萬人,開本州溝瀆,從之。

    漁家傲送吉守江郎中

    送客歸來燈火盡,西樓淡月涼生暈。明日潮來無定準。潮來穩,舟横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風爲解佳人愠。莫學時流輕久困。頻寄問,錢塘江上須忠信。  傅注本卷三

    【校】

    傅注本、元本、毛本題“吉”俱作“台”。 毛本“潮來穩”作“風未穩”。

    【朱注】

    王《案》:庚午五月,送江公著赴台州作。案《詩集》辛未有《送江公著知吉州》詩。施注:公著字晦叔,元祐初以近臣薦通判陳州,入爲太學太常博士。出守廬陵,元符間知泉州,建中靖國初,知 州。未幾,除廣東轉運判官、提點湖南刑獄、京西轉運判官。據此,公著未爲台守,“台”當作“吉”,形近而誤。今從詩編辛未。

    【箋】

    吉守江郎中 《宋詩紀事》:江公著字晦叔,睦州建德人,治平四年進士。《元和郡縣志》:吉州本秦廬陵,屬九江郡。興平二年,分豫章於此,置廬陵郡,隋改吉州。《太平寰宇記》:吉州以界内吉陽水爲郡名,南至 州五百三十里。

    月暈 周王褒詩(《關山月》):“風多暈欲生。”《正韻》:暈,禹愠切,音運。日旁氣也。《釋名》:暈,捲也。氣在外捲結之也。日月俱然。

    潮來 李白詩(《新林浦阻風寄友人》):“潮水寧可信,大風難與期。”

    南風 注見本卷《瑶池燕》“飛花成陣春心困”闋。

    久困 《史記·蘇張列傳》:蘇秦出遊,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産業,力工商,逐十一以爲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忠信 傅注:《列子》:孔子自衛至魯,息駕於河梁而觀焉。有懸水三十仞,圜流九千里,魚鱉弗能游,黿鼉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將遊之,孔子使人並涯止之曰:“此懸水三十仞,圜流九千里,魚鱉弗能游,黿鼉弗能居也,意者難可以濟乎。”丈夫不以措意,遂渡而出。孔子從而問之:“巧乎?有道術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對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從以忠信。忠信錯吾軀於彼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出者此也。”孔子謂弟子曰:“二三子識之。水者猶可以忠信誠身親之,而況人乎?”錢塘江險惡,多覆行舟,故云。 案傅注所引《列子》,與今本《列子·黄帝篇》(按:當爲《説符篇》。)所載丈夫遊水事大有出入,疑所見古本如此也。

    【評】

    “西樓淡月涼生暈”句:送别筵景況。“明日潮來無定準”句:轉。“潮來穩,舟横渡口重城近”兩句:别地。“南風爲解佳人愠”句:慰藉之詞。“頻寄問,錢塘江上須忠信”兩句:勸勉之詞。末批:此當别有所感,或公著不甚得意,故云然。

    浣溪沙

    雪頷霜髯不自驚,更將翦綵發春榮。羞顔未醉已先頳。  莫唱黄雞并白髮,且呼張丈唤殷兄。有人歸去欲卿卿。  傅注本卷十

    【校】

    傅注本題作“公守湖,辛未上元日,作會於伽藍中。時長老法惠在坐,人有獻翦綵花者,甚奇,謂有初春之興。作浣溪沙二首,因寄袁公濟”。 元本同傅本。 毛本“丈”作“友”。

    【箋】

    翦綵 《荆楚歲時記》:正月人日,翦綵爲人,或縷金箔爲之,以貼屏風。梁簡文帝《雪裏覓梅花》詩:“定須還翦綵,學作兩三枝。”

    黄雞白髮 注見本卷《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闋。

    張丈殷兄 白居易《元日内宴呈張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猶有誇張少年處,笑呼張丈唤殷兄。”

    卿卿 《世説》:王渾妻鍾夫人言嘗卿渾,渾曰:“詎可?”妻曰:“憐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按:此承傅注。檢今本《世説新語·溺惑》所載爲王戎(安豐)與其婦之事。傅注將王戎婦與王渾妻誤混,龍箋承誤。)

    【評】

    “羞顔未醉已先赬”句:言對花自慙年老也。“莫唱黄雞并白髮”句:勿傷老。“且呼張丈唤殷兄”句:喜得朋。“有人歸去欲卿卿”句:更喜□作有之妻,此戲謔之詞。

    又

    料峭東風翠幕驚,云何不飲對公榮。水晶盤瑩玉鱗赬。  花影莫孤三夜月,朱顔未稱五年兄。翰林子墨主人卿。  同前

    【校】

    傅注本“孤”作“辜”。

    【朱注】

    《年譜》:辛未作。王《案》:辛未遊伽藍院,寄袁轂。 《詩集》施注:袁公濟名轂,四明人。時倅杭,後知處州。

    【箋】

    公榮 《晉書·王戎傳》:戎嘗與阮籍飲,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無恨色。戎異之,他日問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勝公榮,不可不與飲;若減公榮,則不敢不共飲;惟公榮可不與飲。”

    水晶盤 杜甫《麗人行》:“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三夜月 傅注:元宵三夕。

    五年兄 《禮記·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翰林子墨 揚雄《長楊賦》序:雄從至射熊館,還,上《長楊賦》。聊因筆墨成文章,故藉翰林以爲主人,子墨爲客卿以風。

    【評】

    “料峭東風翠幕驚”句:時序。“云何不飲對公榮。水晶盤瑩玉鱗赬”句:宴席。“朱顔未稱五年兄”句:喜賓主之盡歡也。合當也。“翰林子墨主人卿”:主人倒裝。

    又送葉淳老

    陽羨姑蘇已買田,相逢誰信是前緣。莫教便唱水如天。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頭相對故依然。西湖知有幾同年?

    【校】

    傅注本、毛本俱無。

    【朱注】

    案《詩集》辛未正月,有《與葉淳老侯敦夫張秉道同相視新河次韻》詩,詞當亦是時作。施注:淳老,温叟字。

    【箋】

    葉淳老 馮應榴曰:《續通鑑長編》:元祐六年正月,兩浙路轉運副使葉温叟爲主客郎中。先生作詩時,尚在浙也。又温叟爲先生同年,見《避暑録話》。

    水如天 趙嘏《江樓感舊》:“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洞霄 《唐書·地理志》:真源縣有洞霄宫,先天太后祠也。先生詩(《和張子野見寄三絶句·過舊游》):“更欲洞霄爲隱吏,一庵閑地且相留。”

    【評】

    “相逢誰信是前緣”句:乍見還離。“我作洞霄君作守”句:往事。“西湖知有幾同年”句:傷感。

    西江月寶雲真覺院賞瑞香

    公子眼花亂發,老夫鼻觀先通。領巾飄下瑞香風,驚起謫仙春夢。  后土祠中玉蕊,蓬萊殿後鞓紅。此花清絶更纖穠,把酒何人心動。  傅注本卷二

    【校】

    傅注本題作“真覺賞瑞香三首”。 元本“清絶”作“青色”,從傅本。 毛本題無“寶雲院”三字。

    【朱注】

    王《案》:辛未二月,詔下,以翰林學士承旨召還,罷杭州任。三月,和曹輔《龍山真覺院瑞香花》詩,再作《西江月》詞。  《詩集》查注:《咸淳臨安志》:北山寶雲寺,乾德二年錢氏建,舊名千光王寺,雍熙二年改今額。《武林梵志》:寶雲寺在寶雲山下,即瑪瑙寺東空園也。《西湖遊覽志》:龍山稍北爲玉廚山,有真覺院。

    【箋】

    瑞香 《廬山記》:一比丘晝寢盤石上,夢中聞花香酷烈,及覺,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謂爲花中祥瑞,遂名瑞香。《詩集》查注:桑喬《廬山紀事》:瑞香産山中,南唐中主愛之,移植於含風殿,名曰紫蓬萊。《咸淳臨安志》:今東西馬塍,瑞香最多,大者名錦薰籠。見卷一《浣溪沙》(慚愧今年二麥豐)注。

    眼花 杜甫《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鼻觀 傅注:鼻觀,見《圓覺經》。先生《燒香》詩:“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領巾 《楊太真外傳》:乾元元年,賀懷智又上言曰:“昔上夏日與親王棋,令臣獨彈琵琶,貴妃立于局前觀之。上數枰子將輸,貴妃放康國猧子上局亂之,上大悦。時風吹貴妃領巾于臣巾上,良久迴身,方落。及反歸,覺滿身香氣,乃卸頭幘貯于錦囊中。今輒進所貯幞頭。”上皇發囊,且曰:“此瑞龍腦香,吾曾施于暖池玉蓮朵,再幸尚有香氣宛然,况乎絲縷潤膩之物哉!”遂悽愴不已。

    謫仙 《唐書·文藝傳》:李白字太白,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爲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爲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意。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鞾。力士素貴,恥之,摘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餘詳卷一《滿江紅》(江漢西來)注。

    玉蕊 傅注:揚州后土夫人祠有瓊花一本,天下所無。 案《揚州府志》及朱顯祖《瓊花志》,昔惟揚州后土祠有瓊花一株,世傳爲唐人所植,葉柔平瑩澤,花大瓣厚,色淡黄,清馥異常。后土祠在宋爲蕃釐觀,曾築無雙亭於花旁。仁宗時,嘗從觀中移植禁苑,逾年而枯,載還揚州,復活。元至正中,枯死。

    鞓紅 傅注:歐陽文忠公《禁中見鞓紅牡丹》詩:“盛游西洛方年少,晚落南譙號醉翁。白首歸來玉堂上,君王殿後見鞓紅。”又陳充詩:“蓬萊殿後花如錦。”又《牡丹記》云:鞓紅者,單葉,青紅花,出青州,亦曰青州紅。故張僕射齊賢有第西京賢相坊,自青州以馲駝馱其種,遂傳洛中。其色類腰帶鞓,故謂之鞓紅。

    【評】

    “公子眼花亂發”句:色。“老夫鼻觀先通”句:香。“領巾飄下瑞香風”句:感觸。“后土祠中玉蕊”句:陪襯。“此花清絶更纖句:□轉。“把酒何人心動”句:放開。

    又

    坐客見和,復次韻。

    小院朱闌幾曲,重城畫鼓三通。更看微月轉光風,歸去香雲入夢。  翠袖争浮大白,皂羅半插斜紅。燈花零落酒花穠,妙語一時飛動。  傅注本卷二

    【朱注】

    王《案》:辛未三月,又次韻。

    【箋】

    三通 傅注:三通,三疊鼓聲也。

    光風 宋玉《招魂》:“光風轉蕙,泛崇蘭些。”

    浮白 《漢書》(《叙傳》)注:師古曰:謂引取滿觴而飲,飲訖,舉觴告白盡不也。一説白者,罰爵之名也。飲有不盡者,則以此爵罰之。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令曰:“不酹者浮以大白。”於是公乘不仁舉白浮君是也。

    皂羅 傅注:皂羅特髻也。 《宋史·輿服志》:重戴,唐士人多尚之,蓋古大裁帽之遺制,以皂羅爲之。先生詩(《李鈐轄坐上分題戴花》):“緑珠吹笛何時見,欲把斜紅插皂羅。”

    酒花 孟郊詩(《送殷秀才南游》):“酒花薰别顔。”李羣玉詩(《望月懷友》):“酒花蕩漾金尊裏。”

    【評】

    “重城畫鼓三通”句:時地。“更看微月轉光風,歸去香雲入夢”句:爲瑞香傳神。“翠袖争浮大白”句;歡宴。“燈花零落酒花穠,妙語一時飛動”兩句:款洽。

    又

    再用前韻,戲曹子方。坐客云瑞香爲紫丁香,遂以此曲辨證之。

    怪此花枝怨泣,託君詩句名通。憑將草木記吴風,繼取相如雲夢。  點筆袖沾醉墨,謗花面有慚紅。知君卻是爲情穠,怕見此花撩動。  傅注本卷二

    【校】

    傅注本題作“真覺府瑞香一本,曹子方不知,以爲紫丁香,戲用前韻”。“坐客”下十六字移作小注置詞後,而冠以“公舊注云”四字。“穠”作“濃”。 元本題無“坐客”下十六字,從毛本。

    【朱注】

    王《案》:辛未三月,又用前韻。

    【箋】

    曹子方 《詩集》施注:曹輔字子方,海陵人。元祐三年九月,自太僕丞爲福建轉運判官。東坡繼出守錢塘,同過吴興,作後六客詞,子方其一也。子方自閩歸,道錢塘,有《真覺院瑞香花》、《雪中同遊西湖》二詩。後提點廣西刑獄,先生在惠,數有往來書帖。元祐黨禍,諸賢皆在巡内,子方不阿時好,周恤備至,士論與之。紹聖二年,移至衢州。

    丁香 《本草》:丁香一名丁子香,生東海及崑崙國。二月三月,花開紫白色,至七月方始成實,小者爲丁香,大者如巴豆,爲母丁香。杜牧詩(《代人寄遠二首》):“繡領任垂蓬髻,丁香自結春梢。”

    相如雲夢 傅注:漢司馬相如爲《子虚賦》,而載雲夢之饒,故山泉土石、草木禽魚,無不畢究。 案《子虚賦》: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覩其餘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雲夢。别詳卷一《水龍吟》(楚山修竹如雲)注。

    醉墨 陸 蒙詩(《奉和襲美醉中偶作見寄次韻》):“憐君醉墨風流甚,幾度題詩小謝齋。”

    【評】

    “怪此花枝怨泣,託君詩句名通”兩句:爲花抱屈。“憑將草木記吴風。繼取相如雲夢”兩句:辨正,宜加參考。“點筆袖沾醉墨,謗花面有慚紅”:謂其率然置議也。“知君卻是爲情穠,怕見此花撩動”兩句:應上“怨泣”。大約子方頗恨坐客之不辨花名也。

    木蘭花令次馬中玉韻

    知君仙骨無寒暑,千載相逢猶旦暮。故將别語惱佳人,欲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迴風去,花本無心鶯自訴。明朝歸路下塘西,不見鶯啼花落處。  傅注本卷十一

    【校】

    傅注本“欲”作“要”,毛本同。 元本題“中”誤作“仲”,“迴風”作“風回”,從傅本。

    【朱注】

    王《案》:辛未三月,馬瑊賦《木蘭花令》送别,再和瑊詞。 《詩集》查注:《黄山谷年譜》:馬瑊荏平人。《玉照新志》:東坡先生知杭州,馬中玉瑊爲浙漕。東坡被召赴闕,中玉席間作詞曰:“來時吴會猶殘暑,去日武林春已暮。欲知遺愛感人深,灑淚多於江上雨  歡情未舉眉先聚,别酒多斟君莫訴。從今寧忍看西湖,抬眼盡成腸斷處。”東坡和之。

    【箋】

    仙骨 傅注:得仙道者,深冬不寒,盛夏不熱。

    梨花雨 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評】

    “千載相逢猶旦暮”句:謂其容色不衰。“故將别語惱佳人,欲看梨花枝上雨”兩句:謂其風情未減。“落花已逐迴風去。花本無心鶯自訴”兩句:謂彼本無意,特馬君故作此態耳。“不見鶯啼花落處”句:轉眼成空,饒有韻致。

    虞美人送馬中玉

    歸心正似三春草,試著萊衣小。橘懷幾日向翁開,懷祖已瞋文度不歸來。  禪心已斷人間愛,只有平交在。笑論瓜葛一枰同,看取《靈光》新賦有家風。  傅注本卷八

    【校】

    傅注本題送下有“浙憲”二字。“瞋”作“嗔”。 元本無題,從毛本。

    【朱注】

    案中玉,元祐五年改兩浙路提刑。是時或去官寧親,故詞有“橘懷”、“懷祖”等語。公答中玉詩云“靈運子孫俱得鳳”,亦謂其父也。

    【箋】

    三春草 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萊衣 《高士傳》:老萊子孝奉二親,行年七十,常身著五色斑斕之衣,爲小兒戲啼,欲親之喜也。

    橘懷 《吴志·陸績傳》:績字公紀,吴人也。父康,漢末爲廬江太守。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

    懷祖 《晉書·王湛傳》:湛孫述,字懷祖。子坦之,爲桓温長史,温欲爲子求婚於坦之。及還家省父,而述愛坦之,雖長大,猶抱置膝上。坦之因言温意,述大怒,遽排下曰:“汝竟癡耶?詎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坦之乃辭以他故。温曰:“此尊君不肯耳。”遂止。坦之字文度。

    人間愛 傅注:《法鏡經》曰:凡夫貪著六塵,不知厭足,今聖人斷除貪愛,除六情飢饉也。

    瓜葛 《晉書·王導傳》:導子悦,字長豫。弱冠有高名,事親色養,導甚愛之。導嘗共悦弈棋,争道,導笑曰:“相與有瓜葛,那得爲爾耶?”

    靈光新賦 傅注:後漢王逸工詞賦,嘗欲作《魯靈光殿賦》,命其子延壽往録其狀。延壽因韻之,以簡其父。父曰:“吾無以加。”遂不復作。 《文選·魯靈光殿賦》注:范曄《後漢書》曰,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人也。子延壽,字文考,有雋才,游魯,作《靈光殿賦》。後蔡邕亦造此賦,未成,及見延壽所爲,甚奇之,遂輟翰而止。後溺水死,時年二十餘。

    【評】

    “歸心正似三春草,試著萊衣小”兩句:謂其思歸者親也。“橘懷幾日向翁開,懷祖已瞋文度不歸來”兩句:謂其親之罣念也。“禪心已斷人間愛”:謂交情。“笑論瓜葛一枰同,看取靈光新賦有家風”:謂其家世書香兼饒樂趣也。

    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别都門三改火,天涯蹋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温。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傅注本卷三

    【校】

    毛本無題。

    【朱注】

    《詩集》施注:錢穆父,元祐初拜中書舍人,遷給事中,知開封。出守越州,歸從班,再知開封。 案穆父罷越守北歸,在辛未春,是詞當送之於過杭時也。

    【箋】

    改火 傅注:《論語》:鑽燧改火。《周官·司爟》:季春出火。然則出火爲改新火也。見卷一《望江南》(春未老)注。

    紅塵 《漢書》:紅塵四合。(按:此承傅注。此句出自班固《西都賦》,載《後漢書》中。)祖詠詩:“停車傍明月,走馬入紅塵。”(按:此二句非祖詠詩,出自王諲《十五夜觀燈詩》,見《全唐詩》卷一四五。)

    春温 《莊子》(《大宗師》):煖然似春,淒然似秋。《史記·田齊世家》:騶忌子以鼓琴見威王,威王悦而舍之右室。須臾,王鼓琴,騶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悦,曰:“夫子見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騶忌子曰:“夫大弦濁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均諧以鳴,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時也。吾是以知其善也。”

    古井秋筠 孟郊《列女操》:“波瀾誓不起,妾心井中水。”白居易詩(《贈元稹》):“無波古井水,有節青竹竿。”

    逆旅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詩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爲歡幾何?”

    【評】

    “天涯蹋盡紅塵”句:謂其去國日遠。“依然一笑作春温。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三句:謂其心境甚寬,饒有操守也。“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兩句:别時景況。“人生如逆旅”句:感傷。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囘首、爲我沾衣。  傅注本卷五

    【校】

    傅注本題下有“時在巽亭”四字。“春山”作“暮山”。 毛本“春”作“暮”。

    【朱注】

    案《漁隱叢話》:東坡别參寥長短句,“有情風萬里卷潮來”云云,其詞石刻後東坡自題云:“元祐六年三月三日。”余以《東坡年譜》考之,元祐四年知杭州,六年召爲翰林學士承旨,則長短句蓋此時作也。據編辛未。 《詩集》施注:僧道潛字參寥,於潛人。能文章,尤喜爲詩。坡守錢塘,卜智果精舍居之。坡南遷,當路亦捃其詩語,謂有刺譏,得罪,反初服。

    【箋】

    參寥子 《詩集》施注:僧道潛字參寥,於潛人。能文章,尤喜爲詩,嘗有句云:“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過東坡於彭城,甚愛之,以書告文與可,謂其詩句清絶,與林逋上下,而通了道義,見之令人蕭然。蘇黄門每稱其體製絶類儲光羲,非近時詩僧所能及。坡守吴興,會於松江。坡既謫居,不遠二千里,相從於齊安。留期年,遇移汝海,同遊廬山,有《次韻留别》詩。坡守錢塘,卜智果精舍居之,入院分韻賦詩,又作《參寥泉銘》。坡南遷,遂欲轉海訪之,以書力戒勿萌此意,自揣餘生必須相見。當路亦捃其詩語,謂有刺譏,得罪,反初服。建中靖國初,曾子開在翰苑,言其非罪,詔復矱髮。 《咸淳臨安志》:參寥本姓何。幼不茹葷,以童子誦《法華經》爲比邱,於内外典無所不窺。崇寧末示寂,賜號妙總大師。

    錢塘西興 傅注:錢塘、西興,並吴中之絶景。 《唐書·地理志》:杭州餘杭郡,縣錢塘。《錢塘記》:大海在縣東一里(符)[許],郡議曹華信家議立此塘,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與錢一千。旬月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而不復取,于是載土石者皆棄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錢塘焉。《水經注》:浙江又東北流至錢塘縣,穀水入焉。餘詳卷一《卜算子》(蜀客到江南)注。《會稽志》:西陵在蕭山縣,吴越改爲西興。郎士元《送李遂之越》詩:“西興待潮信,落日滿孤舟。”餘詳卷一《瑞鷓鴣》(碧山影裏小紅旗)注。

    俯仰人非 注見卷一《滿江紅》“東武南城”闋。

    謝公雅志 注見卷一《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闋。

    西州 傅注:西州者,《晉志》:揚州廨,王敦所創。開東、南、西三門,俗謂之西州。今潤州是也。見本卷《南歌子》(古岸開青葑)注。

    【評】

    鄭文焯曰:突兀雪山,卷地而來,真似泉塘江上看潮時,添得此老胸中數萬甲兵,是何氣象雄且桀。妙在無一字豪宕,無一語險怪,又出之以閑逸感喟之情,所謂骨重神寒,不食人間煙火氣者。詞境至此觀止矣。又曰:雲錦成章,天衣無縫,是作從至情流出,不假熨貼之工。

    眉批:淡淡落筆,情態卻極濃摯。“無情送潮歸”句:謂聚散之無常。“幾度斜暉”句:感歲華之易暮。“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句:故作寬慰之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兩句:言外兼饒悲感。“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兩句:共遊之地。“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兩句:契合之情。“願謝公、雅志莫相違”兩句:思遂歸老之約。“西州路,不應回首,爲我沾衣”三句:以羊曇擬之,期得長共相保也。

    西江月

    蘇州交代,林子中席上作。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舊官何物對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幾變,個中下語千難。使君才氣卷波瀾,與把新詩判斷。  傅注本卷二

    【校】

    傅注本、元本俱無題,從毛本。 傅本“對”作“與”,毛本同。毛本“夜”作“日”。

    【朱注】

    《咸淳臨安志》:元祐六年二月,召軾爲翰林承旨。是月癸巳,天章閣待制林希自潤州移知杭州。案題云“交代”,當作於是時。蘇州疑杭州之誤。《東都事略》:林希字子中,元祐初爲祕書少監,改集賢修撰,知蘇州。久之,以天章閣待制知杭州。

    【箋】

    京口 傅注:京口,今丹陽。《潤州志》:揚子江一名京江。江從蜀來,數千里至京口,北距廣陵,東注大海。《通鑑》胡三省注:大江逕京口城北,謂之京口。餘詳卷一《醉落魄》(輕雲微月)注。

    新官舊官 注見卷一《訴衷情》“錢塘風景古今奇”闋。

    湖山公案 傅注:公倅杭日作詩,後下獄,令供詩帳。此言“湖山公案”,亦謂詩也。禪家以言語爲公案。

    下語 傅注:禪家有下語之説。

    波瀾 杜甫詩(《追酬故人高蜀州人日見寄》):“文章曹植波瀾闊。”公嘗有詩(《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台還……次諸公韻三首》)云:“文章曹植今堪笑,卻卷波瀾入小詩。”

    判斷 《羯鼓録》:上洞曉音律,尤愛羯鼓玉笛,常云:“八音之領袖,不可無也。”嘗遇二月初,詰旦,巾櫛方畢,時當宿雨初晴,景物明麗,小殿内庭柳杏將吐,覩而歎曰:“對此景物,豈得不與他判斷之乎?”左右相目,將命備酒,獨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臨軒縱擊一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顧柳杏,皆已發坼。上指而笑謂嬪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嬪御侍官皆呼萬歲。

    【評】

    “蘇州交代,林子中席上作”:此在蘇州交代杭州事作也。“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兩句:從京口來,往汴梁去也。“只有湖山公案”句:謂别無政績也。“此景百年幾變,箇中下語千難”兩句:謂湖山勝處,不易治理也。“與把新詩判斷”句:以文德化民也。

    臨江仙

    辛未離杭至潤,别張弼秉道。

    我勸髯張歸去好,從來自己忘情。塵心消盡道心平。江南與塞北,何處不堪行。  俎豆庚桑真過矣,憑君説與南榮。願聞吴越報豐登。君王如有問,結襪賴王生。  傅注本卷三

    【朱注】

    王《案》:辛未四月作。

    【箋】

    張弼 見本卷《定風波》“月滿苕溪照夜堂”闋朱注。

    髯張 杜甫《洗兵馬》:“張公一生江海客,身長七尺鬚眉蒼。”又《送張參軍》詩:“好去張公子,通家别恨添。”

    塵心 王維《桃源行》:“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道心 《虞書》: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庚桑 《莊子·庚桑楚篇》: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壘之山。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遠之。擁腫之與居,鞅掌之爲使。居三年,畏壘大壤,畏壘之民相與言曰:“庚桑子之始來,吾灑然異之。今吾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餘,庶幾其聖人乎。子胡不相與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庚桑子聞之,南面而不釋然。弟子異之,庚桑子曰:“弟子何異於予?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夫春與秋,豈無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聞至人尸居環堵之室,而百姓倡狂,不知所如往。今以畏壘之細民,而竊竊焉欲俎豆予于賢人之間,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釋於老聃之言。”南榮趎蹵然正坐曰:“若趎之年者已長矣,將惡乎託業,以及此言耶?”庚桑子曰:“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若此三年,則可以及此言也。”

    結襪王生 《漢書·張釋之傳》:釋之爲公車令,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釋之劾不下公門,不敬。文帝崩,景帝立,釋之恐,稱疾欲免去,懼大誅至;欲見[謝],則未知何如。用王生計,卒見謝,景帝不過也。王生者,善爲黄老言,處士。嘗召居廷中,公卿盡會立,王生老人曰:“吾襪解。”顧謂釋之:“爲我結襪。”釋之跪而結之。既已,人或讓王生:“獨奈何廷辱張廷尉如此?”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亡益於張廷尉。廷尉方天下名臣,吾故聊使結襪,欲以重之。”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釋之。釋之事景帝歲餘,爲淮南相,猶尚以前過也。年老,病卒。

    【評】

    “塵心消盡道心平。江南與塞北,何處不堪行”三句:謂世情見慣,可以任運而行。“俎豆庚桑真過矣”句:謂招撫無功也。“憑君説與南榮”句:謂友好。“君王如有問,結襪賴王生”兩句:冀其能爲己向君王解釋誤會也。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傅注本卷十一

    【校】

    傅注本、元本俱無題,從毛本。 毛本“潁”作“瀨”。

    【朱注】

    王《案》:辛未五月到闕,八月告下,除龍圖閣學士,知潁州軍州事。到潁州,遊西湖,聞唱《木蘭花令》詞,歐陽修所遺也,和韻。 《六一詞》:“西湖南北煙波闊,風裏絲簧聲韻咽。舞餘裙帶緑雙垂,酒入香顋紅一抹。  杯深不覺琉璃滑,貪看《六幺》《花十八》。明朝車馬各東西,惆悵畫橋風與月。”

    【箋】

    清潁 傅注:潁州有潁河、汝水。 案潁水出河南登封西境潁谷,東南流經禹縣、臨潁、西華、商水,與沙河合而東流,是爲沙河。東至淮陽之周家口,會賈魯河,東南流經沈丘,是爲大沙河。又東南流入安徽,經太和、阜陽、潁上,至西正陽關,入於淮。

    醉翁 傅注:《本事曲集》云:汝陰西湖勝絶名天下,蓋自歐陽永叔始。往歲子瞻自禁林出守,賞詠尤多,而去歐陽公時已久,故其繼和《木蘭花》有“四十三年如電抹”之句。二詞俱奇峭雅麗,如出一人,此所以中間歌詠寂寥無聞也。文忠公自號醉翁。見卷一《西江月》(三過平山堂下)注。

    三五二八 古詩(鮑照《玩月城西門 中》):“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西湖 《詩集》查注:《名勝志》:潁州西二里有湖,袤十里,廣二里,翳然林木,爲一邦之勝。歐陽公自揚移汝,有“都將二十四橋月,换得西湖十頃秋”之句。秦少游亦有詩云:“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

    【評】

    “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兩句:謂秋高水落,但餘嗚咽細流而已。“四十三年如電抹”句:悲感。“草頭秋露流珠滑”句:仍從“電抹”來。“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兩句:明月常新,予亦何能久乎?。

    壬申 《年譜》:元祐七年壬申,先生年五十七,在潁州任。與趙德麟同冶西湖,三月十六日,湖成。未幾,有維揚之命。已而以兵部尚書召,復兼侍讀。是年南郊,先生爲鹵簿使,尋遷禮部尚書,遷端明侍讀學士。

    減字木蘭花

    二月十五日夜與趙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蕩香醪光欲舞。步轉迴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煙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是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傅注本卷九

    【校】

    傅注本題作“按趙德麟侯鯖録云,元祐七年正月,東坡在汝陰州,堂前梅花大開,月色鮮霽,王夫人曰,春月色勝如秋月色,秋月令人悽慘,春月令人和悦。何如召趙德麟輩來,飲此花下。先生大喜曰,吾不知子亦能詩耶,此真詩家語耳。遂召德麟飲,因作此詞”。“輕煙”作“輕風”。 元本題作“春月”。“煙”作“風”。

    眉批:東坡有兩王夫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一闋,謂元配王氏也。

    【朱注】

    《年譜》:壬申正月作。《紀年録》:壬申二月作。 《侯鯖録》:元祐七年正月,東坡先生在汝陰州,堂前梅花大開,月色軒霽。先生王夫人曰:“春月色勝如秋月色,秋月色令人悽慘,春月色令人和悦。何不召趙德麟輩來,飲此花下?”先生大喜曰:“吾不知子能詩耶,此真詩家語耳。”遂相召,與二歐飲,用是語作《減字木蘭花》。《詩集》施注:趙景貺字令畤,以承議郎簽書判官,在東坡潁州幕府。公謂其吏事通敏,文采俊麗,志節端亮,議論英發。既力薦於朝,又爲著説,改字德麟。

    【箋】

    婉娩 《禮記》(《内則》):姆教婉娩聽從。正義:按“九嬪”注云:婦德貞順,婦言辭令,婦容婉娩,婦功絲枲。

    聚星堂 《名勝志》:歐陽文忠公守潁時,於州治起聚星堂,與侯官王回深父、臨江劉攽貢父、州人常秩夷甫、六安焦千之伯強,爲日夕燕遊之所。

    【評】

    “摇蕩香醪光欲舞”句:月光照水杯。“半落梅花婉娩香”句:梅花花開已盛。“輕雲薄霧”句:夜境。“只與離人照斷腸”句:感夢。反結。

    滿江紅懷子由作

    清潁東流,愁來送、征鴻去翮。情亂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孤負當年林下語,對牀夜雨聽蕭瑟。恨此生、長向别離中,彫華髮。  一尊酒,黄河側。無限事,從頭説。相看怳如昨,許多年月。衣上舊痕餘苦淚,眉間喜氣占黄色。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傅注本卷二

    【校】

    傅注本題下無“作”字。“來送”作“目斷”,“征鴻去翮”作“孤帆明滅”,“情亂”作“宦遊”,“萬重千疊”作“萬里重疊”,“孤”作“辜”,“語”作“意”,“彫”作“添”,“如昨”作“如夢”,“占黄”作“添黄”。 元本無題。“怳如”下脱“昨”字。並從毛本。 毛本次句及“情”、“亂”、“彫”、“占”四字並同傅本,“語”誤作“憶”。

    【朱注】

    王《案》:壬申二月作。

    【箋】

    子由 案《年譜》,元祐四年,先生出牧餘杭,子由代先生爲學士。六年,先生自杭州召還,寓居子由東府數月。八年九月十四日,先生有《東府雨中别子由》詩,是此時子由當在京師也。

    對牀夜雨 傅注:子由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捨。既仕,將遊宦四方。子由嘗讀韋蘇州詩,有“那知風雨夜,復此對牀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爲閑居之樂。見卷一《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附考。

    黄色 傅注:《玉管照神書》曰:氣青黄色喜重重。韓退之詩:“眉間黄色見歸期。”

    花如雪 傅注:落花紛紛如雪也。

    【評】

    “清潁東流,愁來送、征鴻去翮”三句:以水流雁去,喻相見無由。“青山白浪,萬重千疊”兩句:關河修阻。“對床夜雨聽蕭瑟”句:感念舊盟。“長向别離中,彫華髮”兩句:思君令人老。“從頭説。相看怳如昨”兩句:皆感别離之久。“眉間喜氣添黄色”句:謂相見匪遥也。“池上覓殘春,花如雪”兩句:希望之詞。

    浣溪沙

    芍藥櫻桃兩鬬新,名園高會送芳辰。洛陽初夏廣陵春。  紅玉半開菩薩面,丹砂穠點柳枝唇。尊前還有個中人。

    【校】

    傅注本闕。 毛本題作“揚州賞芍藥櫻桃”。

    【朱注】

    王《案》:壬申二月,告下,以龍圖閣學士充淮南東路兵馬鈐轄,知揚州軍州事。四月,賞芍藥櫻桃作。

    【箋】

    芍藥 《詩·鄭風》(《溱洧》):“惟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古今注》:勺藥一名將離,故將别而贈之。《摭異記》:開元中,禁中初重木勺藥,得四本,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前。

    櫻桃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乃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注:含桃,櫻桃也。

    廣陵 《漢書·地理志》:廣陵國,景帝四年,更名江都,武帝元狩三年,更名廣陵。韓琦詩(《和袁陟節推龍興寺芍藥》):“廣陵芍藥真奇美,名與洛花相上下。”

    菩薩面 《朝野僉載》:裴談崇奉釋氏,妻悍妒,談畏如嚴君。嘗謂妻有可畏者三,少妙之時,視之如生菩薩,安有人不畏生菩薩耶?

    柳枝唇 《唐語林》:退之二侍妾,名柳枝、絳桃。

    【評】

    “洛陽初夏廣陵春”:謂正值花時也。“紅玉半開菩薩面”:正喻夾寫。

    減字木蘭花

    五月二十四日,會於无咎之隨齋。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漬白芙蓉,坐客翛然,無復有病暑意。

    囘風落景,散亂東牆疏竹影。滿座清微,入袖寒泉不溼衣。  夢囘酒醒,百尺飛瀾鳴碧井。雪灑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

    【校】

    傅注本、毛本俱無。

    【朱注】

    《紀年録》壬申作。

    【箋】

    无咎 《詩集》施注:晁无咎名補之,濟州鉅野人。年十七,從父官新城,後通判揚州。東坡來爲守,无咎以詩相迎。坡和陶靖節《飲酒》詩,其一篇爲无咎作,有“晁子天麒麟,結交及未仕”之句。章子厚當國,由著作郎出守齊州。徽宗立,還爲郎。黨論再起,出守泗州。忘情仕進,葺歸來園,自號歸來子。出籍,知達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无咎文章温潤典縟,其凌厲奇卓,出于天成,與黄、張、秦並驅聯鑣,世號“元祐四學士”。

    白芙蓉 《爾雅》疏:江東人呼荷華爲芙蓉。《説文》:芙之言敷也,蓉之言動容也。孟郊詩(《古意》):“手持未染綵,繡爲白芙蓉。”

    玉肌 韋莊詩(《傷灼灼》):“玉肌香膩透紅紗。”

    【評】

    “散亂東牆疏竹影”句:夜境。“入袖寒泉不溼衣”句:謂有涼意也。“百尺飛瀾鳴碧井”句:灑泉祛暑。

    生查子送蘇伯固

    三度别君來,此别真遲暮。白盡老髭鬚,明日淮南去。  酒罷月隨人,淚溼花如霧。後月送君時,夢繞湖邊路。  傅注本卷十二

    【校】

    傅注本無題。“真”作“應”,“後月”五字作“後夜逐君還”。 毛本題作“訴别”。“後月”句同傅本。 《詩集》題作“古别離送蘇伯固”。第七句亦作“後夜逐君還”。

    【朱注】

    案《詩集》並載此詞,編壬申。

    【箋】

    遲暮 杜甫詩(《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遲暮嗟爲客。”

    淮南 注見卷一《水龍吟》“楚山修竹如雲”闋。

    花如霧 杜甫詩(《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青玉案

    和賀方回韻,送伯固還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鴛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  傅注本卷十二

    【校】

    《陽春白雪》作姚志道詞。 傅注本題“還”作“歸”。“犬”作“耳”,“鴛”作“鷗”,“盡”作“都”。 毛本題末有“故居”二字。“犬”字、“鴛”字同傅本。

    【朱注】

    案伯固於己巳年從公杭州,至壬申三年未歸,故首句云然。王《案》:壬申八月,詔以兵部尚書召還。

    【箋】

    賀方回 葉夢得《賀鑄傳》:方回名鑄,衛州人。自言唐諫議大夫知章後,故號鑑湖遺老。長七尺,眉目聳拔,面鐵色。喜劇談天下事,可否不略少假借,人以爲近俠。然博學強記,工語言,深婉麗密,如比組繡。尤長於度曲,掇拾人所遺棄,少加檃括,皆爲新奇。嘗言:“吾筆端驅使李商隱、温庭筠,當奔命不暇。”初仕監太原工作。建中靖國間,黄庭堅魯直自黔中還,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爲似謝玄暉。然以尚氣使酒,終不得美官。後爲泗州通判,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自裒其生平所爲歌詞,名《東山樂府》。方回《青玉案》詞:“淩波不過横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户,惟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黄時雨。”

    黄犬 《晉書·陸機傳》:機有犬曰黄耳,甚愛之。既而羇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家絶無書信,汝能賫書取消息否?”犬摇尾作聲。機乃爲書,以竹筒盛書而繫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爲常。

    松江 注見卷一《菩薩蠻》“天憐豪俊腰金晚”闋。

    四橋 傅注:姑蘇有四橋,長爲絶景。

    輞川圖 傅注:王維字摩詰,肅宗朝爲尚書右丞。有别墅在輞川,地奇勝。維嘗於藍田清涼寺壁上畫《輞川圖》,筆力雄壯。 王維《輞川集序》:余别業在輞川山谷,其遊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宫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絶句云。

    高人 《唐書·文藝傳》:王維工草隸,善畫,名盛於開元、天寶間。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綵,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輞川第爲寺,終葬其西。杜甫詩(《解悶十二首》):“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蔓寒藤。”

    小蠻 《本事詩》: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爲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評】

    况周頤《餐櫻廡詞話》:東坡詞《青玉案·用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吴中》歇拍云:“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鍼線,曾溼西湖雨。”上三句未爲甚豔,“曾溼西湖雨”是清語,非豔語,與上三句相連屬,遂成奇豔絶豔,令人愛不忍釋。坡公天仙化人,此等詞猶爲非其至者,後學已未易橅昉其萬一。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隨君去”三句:因伯固歸,棖觸舊游也。“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三句:謂覩物懷人,未能忘情於兒女也。

    【附考】

    彊村先生曰:《桐江詩話》謂此詞乃姚進道作,見《苕溪漁隱叢話》。

    癸酉 《年譜》:元祐八年癸酉,先生年五十八。任端明、侍讀二學士。是年先生繼室同安郡君王氏卒於京師。尋以二學士出知定州。九月二十七日出都門,十月到定州任。本年所作詞無考。

    甲戌 《年譜》:紹聖元年甲戌,先生年五十九。知定州。就任落兩職,追一官,知英州,未到任間,再貶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八月二十一日,過虔州。九月,過廣州,訪道士何德順。以十月三日到惠州,寓居嘉祐寺。

    戚氏

    玉 山,東皇靈姥統羣仙。絳闕岧嶢,翠房深迥倚霏煙。幽閑,志蕭然,金城千里鎖嬋娟。當時穆滿巡狩,翠華曾到海西邊。風露明霽,鯨波極目,勢浮輿蓋方圓。正迢迢麗日,玄圃清寂,瓊草芊綿。  争解繡勒香韉,鸞輅駐蹕,八馬戲芝田。瑶池近、畫樓隱隱,翠鳥翩翩。肆華筵,間作脆管鳴絃,宛若帝所鈞天。稚顔皓齒,緑髮方瞳圓極,恬淡高妍。  盡倒瓊壺酒,獻金鼎藥,固大椿年。縹緲飛瓊妙舞,命雙成、奏曲醉留連,雲璈韻響瀉寒泉。浩歌暢飲,斜月低河漢。漸綺霞、天際紅深淺。動歸思、迴首塵寰,爛漫遊、玉輦東還。杏花風、數里響鳴鞭。望長安路,依稀柳色,翠點春妍。

    【校】

    傅注本存目闕詞。 毛本調下注云:“此詞詳叙穆天子、西王母事,世不知所謂,遂謂非東坡作。李端叔跋云:東坡在中山,宴席間有歌《戚氏》調者,坐客言調美而詞不典,以請於公。公方觀《山海經》,即敘其事爲題,使妓再歌之,隨其聲填寫,歌竟篇就,纔點定五六字而已。” 元本“姥”作“ ”,毛本作“嫓”,從《歷代詩餘》。“岧嶤”作“苕蕘”,從毛本。毛本“脆”字脱,“顔”作“頭”,元本並誤,今從《歷代詩餘》。毛本“綺”作“倚”,“迴首”“首”誤“兮”。 鄭文焯曰:案毛本所注,實出於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此當據補。《能改齋漫録》引此詞,“靈姥”作“靈嫓”,“蕭然”作“悄然”,“鸞”作“鑾”,“脆”作“翠”,“春妍”作“秦川”。

    【朱注】

    王《案》:癸酉八月,告下,公以兩學士充河北西路安撫使,兼馬步軍都總管,出知定州軍州事。甲戌正月,聞歌者歌《戚氏》,方論穆天子事,因依其聲成《戚氏》詞。 《老學庵筆記》:東坡先生在中山,作《戚氏》樂府詞,最得意。幕客李端叔跋三百四十餘字,敘述甚備,願刻石傳後,爲定武盛事,會謫去不果。今乃不載集中,至有立論排詆,以爲非公作者。識真之難如此哉!

    【箋】

    戚氏 《欽定詞譜》:《戚氏》,柳永《樂章集》注中吕調,丘處機詞名《夢遊仙》。

    玉 山 古樂府《玉 曲》:“玉 山,真長仙,九光耀,五雲生。”

    東皇靈姥 《尚書緯》:春爲東皇,又爲青帝。靈姥,謂西王姥也。《淮南子》(覽冥訓):西姥折勝,黄神吟嘯。飛鳥鎩翼,走獸廢脚。

    絳闕 傅休奕《雲中白子高行》:“閶闔闢見,紫微絳闕。”

    翠房 孫逖詩(《尋龍湍》):“漁父歌金洞,江妃舞翠房。”李白詩(《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閉劍琉璃匣,煉丹紫翠房。”

    金城 《墉城集仙録》:王母所居,有金城千里,玉樓十二。

    穆滿巡狩 荀勖《穆天子傳序》:其書言周穆王遊行之事。《春秋左氏傳》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於天下,將皆使有車轍馬迹焉。此書所載,則其事也。王好巡守,得驊駵騄耳之乘,造父爲御,以觀四荒。北絶流沙,西登崑崙,見西王母。與《太史公記》同。

    翠華 謂車駕也。《上林賦》注:以翠羽爲旗上葆也。

    鯨波 江總詩(《秋日游昆明池》):“蟬噪金隄柳,鷺飲石鯨波。”駱賓王詩(《和孫長史秋日卧病》):“决勝鯨波静,騰謀鳥谷開。”

    輿蓋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以象天,崇十尺。

    玄圃 《淮南子》(《墬形訓》):昆侖去地一萬一千里,上有層城九重。或上倍之,是爲閬風。或上倍之,是謂玄圃。以次相及。

    瓊草芊綿 《山海經》:梁地有香鑪峰,神仙所居之迹。瑶草乃珊瑚之類,仙家用以合丹藥服餌。又: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名曰女尸,化爲瑶草。李白《送族弟襄歸桂陽》詩:“春潭瓊草緑可折,西寄長安明月樓。”《説文》:芊芊,草盛貌。謝靈運《山居賦》:“孤岸竦秀,長洲芊綿。”

    繡勒香韉 《説文》:勒,馬頭絡銜也。从革,力聲。一説馬轡也。有銜曰勒,無曰羈。任詢詩(《庚辰十二月十九日雪》):“繡勒錦韉生羽翮。”《説文》:韉,馬鞁具也。韓偓《馬上見》詩:“自憐輸廄吏,餘暖在香韉。”

    鸞輅駐蹕 《釋名》:天子所乘曰玉輅,謂之輅者,言行於道路也。《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左个,乘鸞輅,駕蒼龍。《漢官儀》注:皇帝輦左右侍帷幄者稱警,出殿則傳蹕,止行人清道也。《古今注》:警蹕,所以戒行徒。周禮蹕而不警。秦制出警入蹕,謂出軍者皆警戒,入國者皆蹕止也。又:蹕,路也,所行者皆警於塗路。

    八馬芝田 《拾遺記》:穆王八駿,一名絶地,二名翻羽,三名奔宵,四名超影,五名踰輝,六名超光,七名騰霧,八名挾翼。王融《曲水詩序》:夏后兩龍,載驅璿臺之上;穆滿八駿,如舞瑶水之陰。《十洲記》:祖洲有不死之草,生瓊田中,或名爲養神芝。其葉似菰苗叢生,一株可活一人。

    瑶池 《穆天子傳》:吉日甲子,天子賓于西王母,乃執白圭玄璧,以見西王母,好獻錦組百純, 組三百純。西王母再拜受之 。乙丑,天子觴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爲天子謡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

    翠鳥 《竹書紀年》: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鳥之所憩。《漢武故事》:七月七日,忽有青鳥飛集殿前。東方朔曰:“此西王母欲來。”有頃,王母至,三青鳥夾侍王母旁。陶潛詩(《讀山海經十三首》):“翩翩三青鳥,毛色奇可憐。”

    脆管 白居易詩(《霓裳羽衣舞歌》):“清絃脆管纖纖手。”

    帝所鈞天 《穆天子傳》:觴天子于磐石之上,天子乃奏《廣樂》。郭璞注:《史記》云,趙簡子疾不知人,七日而寤,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心。“廣樂”義見此。

    方瞳 《南史》(《陶弘景傳》):眼方壽千歲。陶弘景末年,眼有時而方。《拾遺記》:老聃居山,有父老五人,方瞳,握青筠杖,共談天地五方五行之精。

    金鼎 江淹《别賦》:“守丹竃而不顧,鍊金鼎而方堅。”陳子昂詩(《感遇詩三十八首》):“金鼎合神丹,世人將見欺。”

    大椿 《莊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

    飛瓊 《漢武内傳》:王母乃命侍女許飛瓊鼓震靈之簧。《本事詩》(《事感》):詩人許渾嘗夢登山,有宫室凌雲,人云:“此崑崙也。”既入,見數人方飲酒,招之,至暮而罷。賦詩云:“曉入瑶臺露氣清,坐中惟有許飛瓊。塵心未斷俗緣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他日復夢至其處,飛瓊曰:“子何故顯余姓名於人間?”座上即改爲“天風吹下步虚聲”,曰:“善。”

    雙成 《漢武内傳》:王母命侍女王子登彈八琅之璈,董雙成吹雲和之笙。項斯《送宫人入道》詩:“願隨仙女董雙成,王母前頭結伴行。”

    雲璈 《漢武内傳》:上元夫人自彈雲林之璈,歌步玄之曲。《名山記》:《太微玄清左夫人曲》:“西庭命長歌,雲璈乘虚彈。”

    綺霞 謝靈運詩(按:此爲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餘霞散成綺,澄江静如練。”

    爛漫遊 白居易詩(《代人贈王員外》):“静接殷勤語,狂隨爛漫遊。”

    玉輦 丘遲詩(《侍宴樂游苑送徐州應詔》):“輕荑承玉輦,細草藉龍騎。”

    【評】

    眉批:穆王會王母於瑶池,詞蓋用其事。“翠房深迥倚霏煙”句:以上言神仙之所在。“金城千里鎖嬋娟”句:以上言神仙之體態。“當時穆滿巡狩,翠華曾到海西邊”兩句:以上言穆王出巡時之光景。“風露明霽,鯨波極目,勢浮輿蓋方圓”三句:海波浩蕩,仙山縹緲。“玄圃清寂,瓊草芊綿”二句:經過仙境,别有天地非人間。“八馬戲芝田”句:初到時之光景。“緑髮方瞳圓極,恬淡高妍”兩句:歡宴時之光景。“盡倒瓊壺酒,獻金鼎藥,固大椿年。縹緲飛瓊妙舞,命雙成、奏曲醉留連”:慶祝時之光景。“雲璈韻響瀉寒泉。浩歌暢飲”兩句:酣暢時之光景。“斜月低河漢。漸綺霞、天際紅深淺”三句:轉到歸思。“數里響鳴鞭。望長安路”兩句:歸途中之光景。“依稀柳色,翠點春妍”兩句:人間春回,饒有餘韻。

    【附録】

    《能改齋漫録》:東坡元祐末自禮部尚書帥定州日,官妓因宴,索公爲《戚氏》。公方坐與客論穆天子事,頗訝其虚誕,遂資以應之,隨聲隨寫,歌竟篇就,纔點定五六字。坐中隨聲擊節,終席不間他詞,亦不容别進一語。且曰:“足爲中山一時盛事。”

    《梁谿漫志》:予嘗怪李端叔謂坡在山中,歌者欲試坡倉卒之才,於其側歌《戚氏》,坡笑而頷之。邂逅方論穆天子事,頗摘其虚誕,遂資以應之,隨聲隨寫,竟篇纔點定五六字。坐中隨聲擊節,終席不間他辭,亦不容别進一語。臨分曰:“足以爲中山一時盛事。”然其詞有曰“玉 山,東皇靈姥統群仙”,又“争解綉勒香韉”,又“鑾輅駐蹕”,又“肆華筵,間作脆管鳴絃,宛若帝所鈞天”,又“盡倒瓊壺酒,獻金鼎藥,固大椿年”,又“浩歌暢飲”,“囘首塵寰,爛漫遊、玉輦東還”。東坡御風騎氣,下筆真神仙語。此等鄙俚猥俗之詞,殆是教坊倡優所爲,雖東坡竃下婢亦不爲之,而顧稱譽若此,豈果端叔之言耶?恐疑誤後人,不可不辨。

    歸朝歡和蘇堅伯固

    我夢扁舟浮震澤,雪浪摇空千頃白。覺來滿眼是廬山,倚天無數開青壁。此生長接淅,與君同是江南客。夢中遊,覺來清賞,同作飛梭擲。  明日西風還挂席,唱我新詞淚沾臆。靈均去後楚山空,澧陽蘭芷無顔色。君才如夢得,武陵更在西南極。《竹枝詞》,莫傜新唱,誰謂古今隔。  傅注本卷二

    【校】

    傅注本題作“公嘗有詩與蘇伯固,其序曰:昔在九江,與蘇伯固唱和,其略曰我夢扁舟浮震澤,雪浪横江千頃白。覺來滿眼是廬山,倚天無數開青壁。蓋實夢也。然公詩復云扁舟震澤定何時,滿眼廬山覺又非”。“傜”誤作“摇”。 毛本“傜”誤同傅本。

    【朱注】

    王《案》:甲戌閏四月,告下,落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依前左朝奉郎,知英州軍州事。又告下,降充左承議郎,仍知英州。又告下合敘,復曰不得與敘,仍知英州。六月告下,落左承議郎,責授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七月,達九江,與蘇堅别作。

    【箋】

    震澤 《爾雅》:吴越之間有具區。郭璞注:今吴縣南太湖,即震澤是也。《揚州記》:太湖一名震澤。

    廬山 傅注:《廬山記》曰:周威王時,有匡俗者,生而神靈,隱淪潛景,廬于此山,時人謂之匡君廬,故山因以取號。

    倚天 沈彬《廬山》詩:“約破雲霞獨倚天。”

    接淅 《孟子》(《萬章》下):接淅而行。注:淅,漬米也,不及炊,乃反接之而去。

    飛梭 寇準詩(《和倩桃》):“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間萬事君休問,且向樽前聽豔歌。”

    挂席 李白《江上》詩(《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明晨挂帆席,離恨滿滄波。”孟浩然詩(《晚泊潯陽望廬山》):“挂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淚沾臆 杜甫《哀江頭》:“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草江花豈終極。”

    靈均 《離騷》:“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蘭芷 《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爲茅。”《九歌》:“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夢得 《舊唐書·劉禹錫傳》:禹錫字夢得,彭城人。貞元九年,擢進士第。精於古文,善五言詩。官監察御史,坐王叔文黨,貶連州刺史,在道貶朗州司馬。地居西南夷,土風僻陋,舉目殊俗,無可與言者。禹錫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詠,陶冶情性。蠻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辭。禹錫或從事於其間,乃依騷人之作,爲新辭以教巫祝。故武陵谿洞間夷歌,率多禹錫之辭也。禹錫晚年與少傅白居易友善,詩筆文章,時無出其右者,時號劉白。

    竹枝 《樂府詩集》:《竹枝》本出於《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辭九章,教里中兒歌之,由是盛於貞元、元和之間。禹錫曰:“《竹枝》,《巴歈》也。巴兒聯歌,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其音協黄鐘羽,末如吴聲,含思宛轉,有淇濮之豔焉。”

    莫傜 《隋書·地理志》:長沙郡有夷蜑,名莫傜,自言其先祖有功,常免征役,故以爲名。杜甫詩(《歲晏行》):“莫傜射雁鳴桑弓。”

    古今隔 謝靈運詩(《七里瀨》):“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

    【評】

    “我夢扁舟浮震澤”句:峭筆凌空。“雪浪摇空千頃白”句:江湖之思。“覺來滿眼是廬山,倚天無數開青壁”兩句:羈旅之感,兩層寫出悽壯□。“此生長接淅”句:忙碌也。“同作飛梭擲”句:倒鉤前段,倍覺悽黯。“君才如夢得”句:弔屈所以自傷,兼慰伯固將爲江山留文藻也。

    【校律】

    鄭文焯曰:此與柳詞同一體,其平側微異處,正是音律之清濁相和,匪若萬紅友所注可平可仄之例也。

    【附考】

    《艇齋詩話》:《東坡詞》中《歸朝歡·送蘇伯固》者,爲送伯固往澧陽,故用靈均、夢得等事。今詞中但云“和伯固”,而不言往澧陽也。

    木蘭花令

    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

    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夢中歷歷來時路,猶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問君人,爲道别來心與緒。  傅注本卷十一

    【校】

    元本無題,從傅、毛二本。

    【朱注】

    案辛棄疾《書江西造口壁》詞有“鬱孤臺下清江水”語,地當在贛州。詞爲南遷時作。

    【箋】

    梧桐雨 温庭筠《更漏子》詞:“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寒蛩 蛩,通作“蛬”。《爾雅·釋蟲》:蟋蟀,蛬。郭璞注:今促織也。

    【附考】

    彊村先生曰:楊誠齋有《宿皁口驛》及《曉過皁口嶺》二詩,亦由江西之嶺南時作。疑“造”亦作“皁”。

    【評】

    “夜涼枕簟已知秋”句:曲筆。“更聽寒蛩促機杼”句:旅愁。“猶在江亭醉歌舞”句:不堪回首。

    浣溪沙

    紹聖元年十月二十三日,與程鄉令侯晉叔、歸善簿譚汲同遊大雲寺,野飲松下,仍設松黄湯,作此闋。余近釀酒,名之曰“萬家春”,蓋嶺南萬户酒也。

    羅襪空飛洛浦塵,錦袍不見謫仙人。攜壺藉草亦天真。  玉粉輕黄千歲藥,雪花浮動萬家春。醉歸江路野梅新。  傅注本卷十一

    【校】

    傅注本題首有“公舊序云”四字,“月”字下無“二”字,“設”字上無“仍”字。“藥”作“蘂”,元本同。從毛本。 毛本題亦小譌,“人”作“神”。

    【朱注】

    《紀年録》:甲戌,遊大雲作。王《案》:八月告下,落建昌軍司馬,貶寧遠軍節度副使,仍惠州安置。十月到貶所,遊大雲寺作。 本集《與程正輔書》:侯晉叔實佳士,頗有文采氣節,恐兄歸闕,此人不當遺也。《歸善縣志》:大雲寺在邑治西八十里。

    【箋】

    松黄 《本草》:松花名松黄,服之輕身。

    羅襪 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錦袍 傅注:李白初至長安,賀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後供奉翰林,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餘詳卷一《滿江紅》(江漢西來)注。

    千歲藥 傅注:《廣志》曰:千歲老松子,色黄白,味似栗,可食,久服輕身。

    【評】

    “羅襪空飛洛浦塵”句:佳人已遠。“錦袍不見謫仙人”:豪氣都非。“玉粉輕黄千歲藥”句:松黄酒質。“雪花浮動萬家春”句:酒狀。

    乙亥 《年譜》:紹聖二年乙亥,先生年六十,在惠州。自嘉祐寺遷居合江樓。三月四日,同太守詹範器之、柯常、林柞、王原、賴仙芝同遊白水山。有《與徐得之書》云:到惠已半年,凡百粗遣,既習其水土風氣。絶欲息念之外,浩然無疑,殊覺安健也。

    臨江仙惠州改前韻

    九十日春都過了,貪忙何處追遊。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毬。  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年少風流。佳人斜倚合江樓。水光都眼浄,山色總眉愁。  傅注本卷三

    【校】

    傅注本題作“熙寧九年四月一日,同成伯公謹輩賞藏春館殘花,密州邵家園也”。後闋作“閬苑先生須自責,蟠桃動是千秋。不知人世苦厭求。東皇不拘束,肯爲使君留”。附注:“公在惠州,改前詞云: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年少風流。佳人斜倚合江樓。水光都眼浄,山色總眉愁。”毛本無題,後闋同傅本。

    【朱注】

    案公以紹聖元年十月至惠州,此詞當是次年乙亥春作。毛本異文,所謂前韻者也。

    【箋】

    惠州 《詩集》查注:《元和郡縣志》:秦南海郡,隋分立循州。《輿地廣記》:五代時,南漢改曰禎州,而别立循州於北境。《太平寰宇記》:禎州本循州舊理,僞漢劉龔移循州於雷鄉縣,於歸善縣置禎州。天禧中避仁宗諱,改惠州,西至廣州四百二里。

    三分春色 楊元素《本事曲集》:葉道卿《賀聖朝》詞:“三分春色,一分愁悶,一分風雨。”

    榆莢 傅注:榆錢也。 李商隱(《和人題)真孃墓》詩:“榆莢還飛買笑錢。”

    柳花 傅注:柳絮風袞如毬。

    使君 當指惠守。《詩集》查注:《惠州志》:詹範字器之,建安人,紹聖間知惠州。時兵荒之後,野多暴骨,範取而掩之,爲叢冢焉。 先生《答徐得之書》云:詹使君,仁厚君子也。極蒙他照管,仍不輟攜具來相就。

    合江樓 《詩集》查注:《名勝志》:東江源自江西贛州,經龍川縣來遶白鶴峰之陰,至惠州城東,亦謂之龍川江。西江自九龍山西流一百二十里,亦至城東,與龍江合流,至石灣西南,經虎頭門入海。其匯流處有合江樓,即府城之東門樓也。危太樸《東坡書院記》:公初至惠州,寓居合江樓,數日,遷嘉祐寺。

    眼浄眉愁 先生詩(《次韻送張山人歸彭城》):“水洗禪心都眼浄,山供詩筆總眉愁。”

    【評】

    “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毬”兩句:傷春。“水光都眼浄,山色總眉愁”兩句:傷老。融情於景。

    殢人嬌贈朝雲

    白髮蒼顔,正是維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礙。朱唇筯點,更髻鬟生彩。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  好事心腸,著人情態。閑窗下、斂雲凝黛。明朝端午,待學紉蘭爲佩。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  傅注本卷八

    【校】

    傅注本題前有“或云”二字。“彩”作“菜”。 元本無題,“采”誤作“菜”,從毛本。 毛本“待”字脱。

    【朱注】

    王《案》:乙亥五月作。

    【箋】

    朝雲 《詩集·朝雲詩序》:世謂樂天有“鬻駱馬放楊柳枝”詞,嘉其主老病不忍去也。然夢得有詩云:“春盡絮飛留不得,隨風好去落誰家。”樂天亦云:“病與樂天相伴住,春隨樊子一時歸。”則是樊素竟去也。予家有數妾,四五年相繼辭去,獨朝雲者隨予南遷。因讀樂天集,戲作此詩。朝雲姓王氏,錢唐人。嘗有子曰幹兒,未期而夭云。《藝苑雌黄》:東坡嘗令朝雲乞詞於少游,少游作《南歌子》贈之云:“靄靄迷春態,溶溶媚曉光。不應容易下巫陽,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暫爲清歌住,還因春雨忙。瞥然歸去斷人腸,空使蘭臺公子賦高唐。”

    維摩 《維摩詰經》:毗耶離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雖爲白衣,持奉沙門清浄律行,雖處居家,不着三界,亦有妻子,常修梵行。《翻譯名義集》:維摩羅詰,什曰“秦言浄名”,生曰“此云無垢稱”。其晦迹五欲,超然無染,清名遐布,故致斯號。舊曰維摩詰者,訛也。

    方丈 傅注:維摩詰以一丈之室,能容三萬二千師子座,無所妨礙。室中有一天女,每聞説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花散諸菩薩大弟子上。

    散花 《維摩詰經》:天女以天花散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天女曰:“結習未盡,故花著身。結習盡者,花不著身。”

    筯點 傅注:筯點,言最小也。

    生彩 傅本作“生菜”,注云:白樂天《蘇家女子簡簡吟》:“玲瓏雲髻生菜樣,飄颻風袖薔薇花。”

    端午 詳卷一《少年遊》(銀塘朱檻麴塵波)注。

    紉蘭 《離騷》:“紉秋蘭以爲佩。”

    【評】

    “正是維摩境界”句:超然無染。“空方丈、散花何礙”兩句:謂不礙清修也。“這些箇、千生萬生只在”兩句:謂難空色根也。“閒窗下、斂雲凝黛”兩句:言其情態。“要書裙帶”句:言其風度。

    丙子 《年譜》:紹聖三年丙子,先生年六十一,在惠州。惠州修東西新橋,先生助以犀帶。七月,朝雲卒,先生有詩悼之。又於惠州栖禪寺大聖塔葬處作亭覆之,名之六如亭。冬,營白鶴峰新居。

    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挂緑毛么鳳。  素面常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傅注本卷二

    【校】

    傅注本題作“梅”。“姿”作“肌”。 毛本題作“梅花”。“常”作“翻”。詞注曰:惠州梅花上珍禽曰倒挂子,似緑毛鳳而小。 《冷齋夜話》“骨”作“質”,“仙”作“山”。 《雞肋編》引此詞,“瘴霧”作“煙瘴”,“涴”作“汗”,“褪”作“退”,“已”作“易”,“曉”作“海”。

    【朱注】

    王《案》:丙子十月,梅開作。 《漁隱叢話》:《冷齋夜話》云,東坡在惠州,作梅詞,時侍兒朝雲新亡,其寓意爲朝雲作也。

    【箋】

    冰姿 注見卷一《減字木蘭花》“鄭莊好客”闋。

    緑毛么鳳 《雞肋編》:東坡在惠州作梅詞云云。廣南有緑羽丹觜禽,其大如雀,狀類鸚鵡,棲集皆倒懸於枝上,土人呼爲“倒挂子”。而梅花葉四周皆紅,故有“洗妝”之句。二事皆北人所未知者。《古今詞話》:么鳳,惠州梅花上珍禽,名倒挂子,似緑毛鳳而小,其矢亦香,俗人蓄之帳中。東坡《西江月》云“倒挂緑毛么鳳”是也。

    素面 《楊太真外傳》:封三姨爲虢國夫人。虢國不施妝粉,自衒美艷,常素面朝天。當時張祜有詩云:“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宫門。卻嫌脂粉污顔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唇紅 《冷齋夜話》:嶺外梅花與中國異,其花幾類桃花之色,而唇紅香著。

    梨花同夢 傅注:公自跋云: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南海有珍禽,名倒挂子,緑毛,如鸚鵡而小。惠州多梅花,故作此詞。《詩話》云:王昌齡《梅》詩曰:“落落寞寞路不分,夢中唤作梨花雲。”方知公引用此詩。

    【評】

    “倒挂緑毛么鳳。素面常嫌粉涴,洗妝不褪脣紅”三句:以喻朝雲不辭辛苦隨己南行,竟以疾卒,未免負負也。“不與梨花同夢”句:言己無心綺習也。

    【附考】

    《冷齋夜話》:東坡《蝶戀花》詞云:“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緑水人家遶。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東坡渡海,惟朝雲王氏隨行,日誦“枝上柳綿”二句,爲之流淚,病極猶不釋口。東坡作《西江月》悼之。 案先生《悼朝雲詩》引:紹聖元年十一月,戲作《朝雲》詩。三年七月五日,朝雲病亡於惠州,葬之棲禪寺松林中,東南直大聖塔。予既銘其墓,且和前詩以自解。朝雲始不識字,晚忽學書,粗有楷法,蓋嘗從泗上比邱尼義沖學佛,亦略聞大義。且死,誦《金剛經》四句偈而絶。

    《古今詞話》:《太平樂府》曰:東坡貶惠州歸,晁以道見公“海山時遣探芳叢,倒挂緑毛么鳳”,便道:“此老須得過海,只爲古今人不能道及,應教罰去。”

    丁丑 《年譜》:紹聖四年丁丑,先生年六十二,在惠州。二月十四日,白鶴峰新居成。閏二月,先生長子挈家至。五月,先生責授瓊州别駕,昌化軍安置,遂寄家於惠州,獨與幼子過渡海。時子由亦謫雷州。五月十一日,相遇於藤,同行至雷。六月十一日,相别渡海。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初僦官屋以庇風雨,有司猶謂不可,則買地築室,昌化士人畚土運甓以助之,爲屋三間。 案先生是年所作詞無考。

    戊寅 《年譜》:元符元年戊寅,先生年六十三,在儋州。 案先生是年所作詞無考。

    己卯 《年譜》:元符二年己卯,先生年六十四,在儋州。正月十三日,録盧仝、杜子美詩遣懣。是時久旱無雨,陰翳未快,至上元夜,老書生數人相過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先生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雜糅,屠沽紛然,歸舍已三鼓矣。是歲閏九月,有瓊州進士姜君弼唐佐自瓊州來儋耳,從先生學。

    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旛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傅注本卷九

    【校】

    傅注本“丐”作“與”。 毛本題作“立春”。“丐”作“與”。

    【朱注】

    《紀年録》:己卯立春日作。王《案》:丁丑四月,責授瓊州别駕,昌化軍安置。戊寅立春日,作《減字木蘭花》詞。案王説即謂此詞,云戊寅者誤也。

    【箋】

    儋耳 《元和郡縣志》:漢武帝始置珠崖、儋耳二郡。唐貞觀五年,以崖州之瓊山縣置瓊州。貞元五年,升都督府,以儋、崖、振、萬四州隸焉。《瓊州府志》:儋州城西高麻都,有儋耳城遺址。唐平蕭銑,置儋州,始遷治城東。天寶元年,改昌化郡。宋改昌化軍,南渡後廢爲宜倫縣。

    春牛春杖 傅注:今立春前五日,郡邑並造土牛、耕夫、犂具於門外之東。是日質明,有司爲壇以祭先農,而官吏各具縷杖環擊牛者三,所以示勸耕之意。 《隋書·禮儀志》:立春前五日,於州大門外之東造青土牛兩頭,耕夫犂具。立春,有司迎春於東郊,登青旛於青牛之傍焉。

    春旛春勝 《續漢·禮儀志》:立春之日,立青旛於門外。賈充《典戒》:人日造華勝相遺,象瑞圖金勝之形,又象西王母戴勝。

    楊花 傅注:桃紅楊花,每見仲春之時,南海地暖,方春已盛。

    庚辰 《年譜》:元符三年庚辰,先生年六十五,在儋州。三月,張君弼還瓊州。五月,大赦,量移廉州安置。在廉州,有《廉州龍眼質味珠絶可敵茘枝》詩。是歲又自廉州移舒州節度副使,永州居住。行至英州,復朝奉郎,提舉成都府玉局觀,任便居住。經由廣州過韶州,度嶺北歸。

    鷓鴣天

    陳公密出侍兒素娘,歌《紫玉簫》曲勸老人酒,老人飲盡,爲賦此詞。

    笑撚紅梅嚲翠翹,揚州十里最妖嬈。夜來綺席親曾見,撮得精神滴滴嬌。  嬌後眼,舞時腰,劉郎幾度欲魂消。明朝酒醒知何處,腸斷雲間《紫玉簫》。  傅注本卷十一

    【校】

    傅注本題首有“公自序云”四字。 元本《鷓鴣天》有“西塞山邊”一首,毛注:“考是黄山谷作,删去。” 元本題“素娘”作“素姐”,從毛本。 毛本“梅”作“牙”。

    【朱注】

    王《案》:元符三年庚辰五月,告下,仍以瓊州别駕廉州安置。七月,遷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居住。十一月,復朝奉郎,提舉成都玉局觀,在外州軍任便居住。十二月,抵韶州,陳公密出素娘佐酒,爲賦《鷓鴣天》詞。

    【箋】

    陳公密 未詳。

    翠翹 宋玉《招魂》:“砥室翠翹,絓曲瓊些。”注:翠,鳥名。翹,羽也。言内臥之室,以砥石爲壁,平而滑澤,以翠鳥之羽雕飾玉鉤,以懸衣物也。

    揚州十里 注見卷一《江城子》“玉人家在鳳凰山”闋。

    妖嬈 曹植《感婚賦》:“顧有懷兮妖嬈,用搔首兮屏營。”

    嬌後眼 傅注:舊注:東坡書此詞,至“嬌”字下誤筆再點,因續作下語。

    劉郎 李郢詩(《張郎中宅戲贈二首》):“一聲歌罷劉郎醉,脱取明金壓繡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