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曰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解】

    本篇开头就引用了两个相反的观点:一个是佛经中所说的要发妙音,必须要有妙指;另一个则是苏东坡说的如果声音在指头上,那么为什么不在指头上听?所谓妙指,更多地侧重于技术上,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练习,怎么可能发出美妙的乐音呢?苏东坡的观点则是超越了技术层面,强调精神气质对音乐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矛盾,没有技术基础,即便心中丘壑万千,弹出来音都不准,何来妙音?手上技术很好,演奏不经大脑,即传统上常说的不过心,那么出来的音乐是机械的,即便技巧繁难,也止于炫技而已,不能从内心深处的层面打动听者。再以生活中通俗的例子来比喻,在房屋装修上,技术是硬装,精气神是软装,如果要出精彩,发妙音,两者都不可偏废。

    青山由妙指引出修指之道在于“洁”,这个“洁”指的是指法上要严谨干净。指法严谨就是有法度,指法干净就是不要有多余的动作。“清虚为体,素质为用”即是指学习中精气神与技术所针对的不同层面。

    青山所述学琴之人取音多寡的经过,其理同于《五灯会元》中记载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录,其原文为:“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此理相通,初学手上没有功夫,故每欲求多学多练,待得融会贯通后,则做减法,力求简静。耶律楚材《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诗中所说的“吟猱从简易”也是此理。减法做到足够之后,就到了“至洁之地”,也即达到“严净”的境地了。

    此处青山复引出“希声”之说,指洁则音希,音希则意趣更为隽永悠长。最后一句呼应开篇的两个观点,想要演奏出妙音,必然要练手指上的技术,但是练习手上功夫,不能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要从“洁”况所论的严谨干净上下功夫,而且从简入繁,再由繁入简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贝经云①:“若无妙指,不能发妙音②。”而坡仙亦云③:“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④?”未始是指⑤,未始非指,不即不离⑥。要言妙道⑦,固在指也。

    【注释】

    ①贝经:贝叶经,指佛经。

    ②若无妙指,不能发妙音:《楞严经》:“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③坡仙:即苏轼,仰慕者称其为“坡仙”。

    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北宋苏轼《与彦正判官》:“某素不解弹。适纪老枉道见过,令其侍者快作数曲,拂历铿然,正如若人之语也。试以一偈问之:‘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录以奉呈,以发千里一笑也。”

    ⑤未始:未尝。

    ⑥不即不离:此指在“是指”和“非指”之间的状态。即,靠近。离,疏远。《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