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很明显的,亚平没有像其他的诗人那般的注意到修饰方面。但是有些却也相当的顾及了朗读一方。《逃难》虽是平淡的叙述,读下去也颇觉流畅。像《两歌女》里,我们找得到更多如下的爽利的声音:

    尽情的唱吧,

    尽情的舞吧,

    用生命的灵机换取别人的喝采,

    用青春的妩媚卜得糊口的食粮。

    只是————

    莫要忆起田野的草色,

    莫要忆起美丽的家乡,

    莫要忆起儿时的伙伴,

    莫要忆起慈和的爹娘!

    这一切,

    都让他去吧,让他去吧!

    尤其便以歌唱的,那是《铁道夫之歌》和《煤夫的歌》。这简直就是大众的歌调的歌唱。不过,我到底觉得说亚平善于歌唱,不如说他是善于描述。同时,互相因果的,那就是不能免的情感方面的有时会有点疏松。像《大沽口》,上半段便有点涩。假如今后亚平更能利用这些上述的优点,更大的成功自然可以预期。

    正因为亚平长于描述,空虚的呐喊式的抒情是很少的。但《黄浦江》却不能否认的是感情的奔放。不像诗人想象中的神秘,美丽,他看见了“朦胧的月儿,照出了,无数的骷髅困睡在岸上”,他在唱着:

    黄浦江!黄浦江!

    你不是闲人所爱想的,那么清净,凉爽!

    腥臭的晚风,卷起了,噪杂的声响在滩头飘荡。

    此外,我觉得亚平在问话或对话诗方面极有成就。《孩子的疑问》里,小孩子的神气逼现着;《时代的弃儿》里,把现实更有确切的描摹。比起徐志摩的土话诗来,无疑,亚平是站在上风。说不定,将来亚平可以在剧诗方面得到好的进展。

    不过,有一个地方亚平不能不充分注意。那就是上面提过的蛇足处,在平直的叙述,表现里,骤然在尾巴上跃出不自然的结论。《孩子的疑问》和《时代的弃儿》之所以优美,是因为他们各各被显现了真实。反之,在《纺纱室里》,轻易便会引起人们的恶感,但是,若能深刻的通过现实,把要求按着现实出发,不急于作突然飞跃的结论,那又无须疑义,当会产生出更完善的诗篇。

    …………

    写到这里,我觉得可以收住了。

    但是,对于亚平,我犹有最后的希冀:

    九一八(1931),一·二八(1932)以后,诗坛充满了复兴的声浪,在这复兴的潮流中,唯美颓废的显然业已崩溃了。《都市的冬》正是这场合下的产物,所以它要占一个重要的地位。而我更热烈的盼望这一个具有雄浑天资的诗人,会拿出献给诗界的光明的毅力来,接着出版第二、第三……诗集,用事实来答复所谓复兴期。

    1935年5月4日于东京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