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备高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9] 仪:瞄准器。

    [10] 诎胜:通“屈伸”。

    [11] 武:弩床。

    [12] “如”字误重。戈:当为“弋”(孙诒让说)。

    [13] 磨廘:即辘轳,特指连弩车上与辘轳类似卷收绳索用的部件。

    [14] 出:当作“矢”,这里指大箭。

    [15] 具:当作“见”。

    [16] 道:当作“敌”。

    [17] 荅:同“鞈”,多重皮革。

    【译文】

    应对居高临下的进攻要用连弩车。此车用一尺见方的木材建造,长度约相当于城墙的厚度。两根车轴,三只车轮,轮子位于车厢中,车厢分上下两层,左右是两根立柱,两根横梁,横梁左右两端都凿成圆枘,内径四寸。弩箭都缚在两边的立柱上,以弩牙钩弓弦,连到一根总弦上。弩臂前后与车厢齐平,车厢高八尺,弩轴距下层车厢三尺五寸。连弩的机郭外壳用铜铸造,重一石三十钧,用辘轳张弩弦。车厢周长三围半,左右两边安装三寸见方的钩距。车轮厚一尺二寸,钩距臂宽一尺四寸,厚七寸,长六尺。横臂与车厢外缘齐平,臂端一尺五寸的地方装有横柄,柄宽六寸,厚三寸,与车厢同长。装有瞄准仪,可上下屈伸调整。设有弩床,重一石,所用材料是一围零五寸的木头。箭长十尺,用绳子拴在箭尾,就像弋射用的箭一样,发射后转动辘轳将箭回收。箭高出弩臂三尺,用箭的数量没有硬性规定,每人配备六十枚大箭,小箭大量使用不必回收。此车由十人操控,遇到敌寇进攻,在高楼上射击敌人,城头用多重皮革遮盖以收取敌方箭矢。

    【评析】

    中国古代兵学思想起源非常早,但真正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如《汉书·艺文志》所言:“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按照西汉孝成帝时步兵校尉任宏的划分方法,兵家思想可分为四大种类,分别是:“兵权谋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兵形势十一家,九十二篇。图十八卷。阴阳十六家,二百四十九篇,图十卷。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其中,前三大类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来探究军事,虽然也涉及“技巧”,但大多将目光聚焦在天时、地利、人和等宏观层面。墨子兵法被归入“兵技巧”之列,尽管墨子的宏观视野也非常开阔,原则上也强调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但墨子兵法确实更多从微观角度剖析战争,他兵学思想的重点在于指导弱小之国如何用牢固的军事工程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击退强大的敌人。这种兵学思想虽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但却很容易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军事科技的发展而落伍。由于墨子兵法语言古奥艰涩,兵学思想陈旧落后,武器装备不合时用,自然很难吸引世人的目光。此外,墨家兵法的真伪性也存在争议,清代吴汝纶甚至斥之为伪书,提出将这十一篇兵学著作从《墨子》中剔除,不予研究。但无论如何,墨子兵法至少在理论层次上与墨子思想是互相支持、互为因果的,只有两者的紧密结合,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更加全面的墨子。

    《备高临》篇是一个战术专题讲座,通过墨子与弟子禽滑釐之间的对话,全面介绍了应对敌人用“羊黔”之法攻城的战术。关于“羊黔”之法的战术,题解和注释当中已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禽滑釐专门就这个话题请教墨子,可见这种战术的有效性和应对的棘手程度。但在墨子看来,“羊黔”之法是一种并不明智的攻城方法,不但运用起来旷日持久,而且会大量消耗士卒的战斗力,得不偿失。至于应对的方法,在墨子手里更是举重若轻。墨子深谙居高临下之势的妙用,指出用“台城”加“连弩车”的方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瓦解敌方的优势。试想,从左右两边搭建十米高台,用杀伤力巨大的连弩车居高临下射击,“羊黔”战术确实显得十分笨拙,不堪一击。有趣的是,墨子在详细讲解了连弩车的形制之后,结尾语气一转,来了一句“草船借箭”式的结束语,“城上以荅罗矢”。在城头蒙上多重皮革制作而成的掩体,一方面可以保护城墙,另一方面也可以收取敌方的箭矢,以战养战,妙不可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