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口,堆柴为藩篱。每隔三丈安放一支灵丁长矛,犬牙交错地排放。每隔十步有一人躲在柴藩后面,带有弩箭;弩箭射程一半的地方堆放“狗犀”以环绕外围。城墙每隔七步设置一个。

    43.11 救车火,为烟矢射火城门上,凿扇上为栈[1],涂之,持水麻斗、革盆救之。门扇薄植[2],皆凿半尺,一寸一涿弋[3],弋长二寸,见一寸,相去七寸,厚涂之以备火。城门上所凿以救门火者,各一垂水[4],火三石以上[5],小大相杂。

    【注释】

    [1] 栈:当为“杙”之误(孙诒让说),小木桩。

    [2] 薄:同“欂”,壁柱。

    [3] 涿:同“椓”,敲击。弋:同“杙”,小木桩。

    [4] 垂:瓮。

    [5] 火:为“水”之误。

    【译文】

    抢救敌方以薰火攻城的危难:敌人会用火箭射向城门以纵火,我军要在门扇上凿洞安装小木桩,涂上厚厚的泥巴以防火箭。拿早已备好的水麻斗、皮盆盛水救火。门扇、壁柱上面皆凿半尺深的洞,每隔一寸置一小木桩,木桩长二寸,一寸露在外面,上下两排之间相距七寸,皆涂上厚泥以防火。城门上方凿开以救门火的通道,各准备一瓮水,容量在三石以上,大小相杂。

    43.12 门植关必环锢[1],以锢金若铁鍱之[2]。门关再重,鍱之以铁,必坚。梳关[3],关二尺,梳关一苋[4],封以守印,时令人行貌封[5],及视关入桓浅深。门者皆无得挟斧、斤、凿、锯、椎。

    【注释】

    [1] 植:顶城门的直木。关:插城门的横木。环锢:指以金属环加固。

    [2] “锢”字疑衍。鍱:包裹、环箍。

    [3] 梳关:门楗,竖插在门闩上使闩拨不开的小木棍。

    [4] 苋:同“管”,锁。

    [5] 貌:当为“视”之误(毕沅说),察看。

    【译文】

    顶城门的直木和插城门的横栓必须加固,要用金属比如铁包裹住它们。门栓要用两根,再用铁箍加固,一定要使之坚固。门楗长两尺,上面只有一把锁,上面有加盖守将印信的封条,要时时命人察看封条的情况,并视察门楗是否安插到位。守门者全都不准随身挟带斧、凿、锯、椎等工具(以防破坏城门)。

    43.13 城上二步一渠,渠立程[1],丈三尺,冠长十丈[2],辟长六尺[3]。二步一荅[4],广九尺,袤十二尺。二步置连梃、长斧、长椎各一物;枪二十枚,周置二步中。二步一木弩,必射五十步以上。及多为矢,节毋以竹箭[5],楛、赵、、榆[6],可。盖求齐铁夫[7],播以射冲及栊枞[8]。

    【注释】

    [1] 程:当为“桯”(孙诒让说),楹柱。

    [2] 丈:当为“尺”。

    [3] 辟:通“臂”,指渠的横臂。

    [4] 荅:铁蒺藜。

    [5] 节:当作“即”。

    [6] 赵:同“桃”,指桃木。:同“樜”,柘木。

    [7] 盖:为“益”字形误,意为“多多”。夫:当为“矢”之误。

    [8] 播:散布,分布。射冲:不详。栊枞:用以冲击敌军的军事器械。

    【译文】

    城上每隔两步建造一架渠,为立柱形,高一丈三尺,顶上长十尺,两臂长六尺。每隔两步放置一组铁蒺藜,宽九尺,长十二尺。每隔两步安置连梃、长斧、长椎各一件;枪二十杆,环绕放置于两步的范围内。每隔两步设置一架木弩,射程在五十步以上。多造箭矢,即使没有足够的竹子做箭杆,楛木、桃木、柘木、榆木均可替代。再多准备铁箭头,分配给射冲和栊枞这种大型武器。

    43.14 二步积石,石重千钧以上者,五百枚,毋百[1],以亢[2],疾犁、壁皆可善方。二步积苙[3],大一围,长丈,二十枚。五步一罂[4],盛水。有奚[5],奚蠡大容一斗。五步积狗尸五百枚[6],狗尸长三尺,丧以弟[7],瓮其端[8],坚约弋。十步积抟,大二围以上,长八尺者二十枚。

    【注释】

    [1] 毋百:中间当脱“下”字,为“毋下百”。

    [2] 亢:同“抗”,抵抗、抵御。

    [3] 苙:用苇草扎成的火把,用以夜战照明。

    [4] 罂:陶制的盛水容器。

    [5] 有奚:下当脱“蠡”字。奚蠡,瓢一类的舀水用具。

    [6] 狗尸:疑为上文提到的“狗犀”。

    [7] 丧:覆盖。弟:当为“茅”(孙诒让说),茅草。

    [8] 瓮:当为“兑”(孙诒让说),磨锋利。

    【译文】

    每隔二步堆积石块,重达千钧以上的石块总共准备五百块,最少也不少于一百块,用以下投抗敌,再辅以铁蒺藜、墙壁等法,皆可完善防御体系。每二步束起一只苇草扎成的火把,大一围,长一丈,共二十根。每五步放置一口装满水的坛子,旁边要有瓢,每只瓢容积一斗。每五步安置一台狗犀,共五百台。狗犀长三尺,上面覆盖茅草,武器尖端磨利,捆插坚实。每十步堆起一堆柴抟,大二围以上,长八尺,共二十堆。

    43.15 二十五步一灶,灶有铁鐕,容石以上者一[1],戒以为汤。及持沙,毋下千石。三十步置坐候楼,楼出于堞四尺,广三尺,广四尺,板周三面,密傅之,夏盖其上。五十步一藉车[2],藉车必为铁纂[3]。五十步一井屏[4],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5],方尚必为关籥守之[6]。五十步积薪,毋下三百石,善蒙涂,毋令外火能伤也。

    【注释】

    [1] 铁鐕:大铁锅。一说大鼎。

    [2] 藉车:守城器械,外蒙铁皮,底部埋入地下,用以投掷石块或炭火。

    [3] 纂:指车轴。

    [4] 井屏:四周有遮蔽物的厕所。

    [5] 方:指供士兵休息的小屋。

    [6] 关籥:即“管籥”,锁匙。

    【译文】

    每隔二十五步修一座灶台,灶台上有一口可盛水一石以上的大铁锅,以备烧开水。另外要储备沙石,总量不少于一千石。每隔三十步建起一座候望楼,楼高出城堞四尺,宽三尺,长四尺,三面围上木板,涂上厚厚的泥层,夏天时顶部加盖以蔽日。每五十步配置一辆藉车,藉车的车轴必须用铁制。每五十步建一座厕所,周围矮墙环绕,高度八尺。每五十步建一座休息室,一定要用锁头锁好。每五十步要堆积柴草,总体不少于三百石,泥土封盖严密,以免被城外放的火引燃。

    43.16 百步一栊枞,起地高五丈,三层,下广前面八尺,后十三尺,其上称议衰杀之。百步一木楼,楼广前面九尺,高七尺,楼居[1],出城十二尺。百步一井,井十瓮,以木为系连[2]。水器容四斗到六斗者百。百步一积杂秆,大二围以上者五十枚。百步为橹[3],橹广四尺,高八尺,为冲术。百步为幽[4],广三尺高四尺者千[5]。二百步一立楼,城中广二丈五尺二[6],长二丈,出枢五尺。

    【注释】

    [1] :同“吻”,飞檐。:当为“坫”之误(毕沅说),屏墙。

    [2] 系连:疑为“桔槔”之误(孙诒让说)。

    [3] 橹:大盾。

    [4] 幽:暗沟。

    [5] 千:当为“一”之误(孙诒让说)。

    [6] 后“二”字当为衍文(孙诒让说)。

    【译文】

    每百步设一架栊枞,距离地面五丈,共三层,下层前面宽八尺,后面宽十三尺,上层按照这个比例逐步收缩。每隔一百步建一座木楼,楼前面宽九尺,高度为七尺,木楼有飞檐、有屏墙,伸出城墙外十二尺。每隔百步需有一口水井,每口井附近准备十只大瓮,放在木制的桔槔旁。准备可盛四到六斗水的容器上百个。每隔百步堆积一堆庄稼秸秆,粗有二围以上,约五十堆。每隔百步放置一面大盾牌,四尺宽,八尺高,用以抵挡敌方冲击。每隔百步开挖一条暗沟,其中主沟宽三尺、深四尺。每隔两百步建一座立楼,在城墙上的部分宽二丈五尺,长二丈,伸出城墙外五尺。

    43.17 城上广三步到四步,乃可以为使斗。俾倪广三尺[1],高二尺五寸。陛高二尺五[2],广长各三尺,远广各六尺[3]。城上四隅童异[4],高五尺,四尉舍焉[5]。城上七尺一渠,长丈五尺,貍三尺,去堞五寸;夫长丈二尺,臂长六尺。半植一凿,内后长五寸。夫两凿,渠夫前端下堞四寸而适。凿渠、凿坎,覆以瓦,冬日以马夫寒[6],皆待命。若以瓦为坎。

    【注释】

    [1] 俾倪:特指带有瞭望孔的女墙。

    [2] 陛:登高的台阶。

    [3] 远:当为“道”(孙诒让说)。

    [4] 童异:当为“重楼”(孙诒让说)。

    [5] 四尉:指四位掌管军事、治安或司法的官员。

    [6] 夫:当作“矢”,屎。寒:当为“塞”之误,覆盖。

    【译文】

    城墙上宽度约三步到四步,可供士兵活动和战斗。城上带瞭望孔的矮墙宽三尺,高二尺五寸。上城的台阶高二尺五寸,宽和长各三尺,道路宽六尺。城上四角设置岗楼,高五尺,四名尉官驻守在这里。城上每隔七尺建一架渠,长一丈五尺,下端三尺埋于地下,与城堞间隔五寸;由地面至顶部长一丈二尺,左右横臂长六尺。在中部凿一孔,内径长五寸。渠柱上开凿两个孔,渠柱前端低于城堞四寸最合适。为埋渠而挖的坎,上面用瓦覆盖,冬天则以马粪塞缝,皆待命而行。或即以瓦为坎。

    43.18 城上千步一表[1],长丈,弃水者操表摇之。五十步一厕,与下同圂[2]。之厕者不得操。城上三十步一藉车,当队者不用。城上五十步一道陛,高二尺五寸,长十步。城上五十步一楼[3],??勇勇必重[4]。土楼百步一,外门发楼[5],左右渠之[6],为楼加藉幕,栈上出之以救外。城上皆毋得有室,若也可依匿者,尽除去之。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城上十人一什长,属一吏士[7],一帛尉[8]。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令各可以自闭。亭一尉,尉必取有重厚忠信可任事者。二舍共一井爨[9],灰、康、粃、杯、马矢[10],皆谨收藏也。

    【注释】

    [1] 表:长杆。

    [2] 圂:同“溷”,粪池。

    [3] :同“撕”。楼撕,栏槛。

    [4] 此句衍一“勇”字。勇,当为“楼”之误(孙诒让说)。重:双层。

    [5] 发楼:孙诒让认为就是“悬门”。

    [6] 渠:同“堑”,战壕。

    [7] 一吏士:疑当为“十吏士”(孙诒让说)。

    [8] 一帛蔚:“帛”有版本作“亭”。然下文有“百步一亭”,“亭一蔚”,亭长不当隶属于什长,疑此句为衍文。

    [9] 爨:生火做饭,这里指灶火。

    [10] 康:同“糠”。杯:同“麸”(毕沅说),谷皮。

    【译文】

    城上每隔千步树立一根长杆,高一丈,有人向城下倾倒废水就持杆摇动长杆以提醒下面行人。城上每五十步建一厕所,与城下的厕所共用一个粪池。上厕所的人不准携带任何东西。城上每隔三十步设一辆藉车,当抵御敌人挖隧道进攻时,不能动用藉车。城上每五十步一道台阶,高二尺五寸,长十步。城上每隔五十步建一道栏槛,栏槛必须是双层。每百步建一座土楼,外设悬门,左右开挖壕沟。楼外加有藉幕,上方架设栈道以便支援城外战斗。城墙上不允许建筑任何居室,如果有任何可供藏身的可以藏身的建筑,就全部拆除掉。城下大路边每隔百步堆积薪柴,重量不少于三千石,涂上厚厚的泥土以防火。城上每十人中任命一名什长,下辖十名吏士。每百步建一座亭,亭下是一丈四尺高的城墙,墙厚四尺,开有两扇小门,可以各自开关。每座亭安排一员尉官,必须选择稳重、忠厚值得信任又有能力的人担任。两舍共用一口井、一台灶做饭。灰、糠、秕谷、谷皮、马粪都要谨慎地收藏起来。

    43.19 城上之备:渠谵、藉车、行栈、行楼、到、颉皋、连梃、长斧、长椎、长兹、距、飞冲、县□、批屈[1]。楼五十步一,堞下为爵穴,三尺而一。为薪皋[2],二围,长四尺半,必有洁[3]。瓦石重二升以上上[4]。城上,沙五十步一积。灶置铁鐟焉[5],与沙同处。木大二围,长丈二尺以上,善耿其本[6],名曰长从,五十步三十。木桥长三丈,毋下五十。复使卒急为垒壁,以盖瓦复之。用瓦木罂,容十升以上者,五十步而十,盛水且用之。五十二者,十步而二[7]。

    【注释】

    [1] 谵:即前文所说的“藉幕”。到:当作“斫”,一种挖凿工具。颉皋:即“桔槔”,一种汲水工具。兹:同鎡,类似锄头的工具。距:钩钜,参见《备穴》篇。县□:当为悬梁。批屈:不详。

    [2] 薪皋:桔槔。

    [3] 洁:同“挈”,提拉。

    [4] 升:当为“斤”之误。此句衍一“上”字。

    [5] 鐟:同“鬵”,即“甑”,大铁锅。

    [6] 耿:为“联”之误,意为捆扎联结在一起。

    [7] 五十二者:当作“五斗以上者”。

    【译文】

    城上的守备器材包括:渠与藉幕、藉车、栈道、行楼、斫、桔槔、连梃、长斧、长椎、长锄、钩钜、飞冲、悬(梁)、批屈。每五十步一座楼,城堞下挖有爵穴,每隔三尺一口。设置桔槔,粗二围,长四尺半,必须能够提汲井水。瓦石重二斤以上。城上每隔五十步积起一堆沙土。灶上安放大铁锅,与沙堆在同一处。木材粗二围、长一丈二尺以上,将它们妥善捆扎在一起,这就是守城设施“长从”,每五十步放置三十具。长三丈的木桥准备不下五十座。再派士卒急速建造垒壁,用瓦片覆盖壁垒顶部。每隔五十步放置十口容量在十升以上的瓦罐或木罐,以备盛水时使用。每十步再放置两个容量五斗以上的容器。

    43.20 城下里中家人,各葆其左右前后,如城上。城小人众,葆离乡老弱国中及他大城[1]。寇至,度必攻,主人先削城编[2],唯勿烧。寇在城下,时换吏卒署[3],而毋换其养[4],养毋得上城。寇在城下,收诸盆瓮耕积,之城下,百步一积,积五百。城门内不得有室,为周室桓吏[5]。四尺为倪,行栈内閈[6],二关一堞。除城场外[7],去池百步,墙垣树木小大俱坏伐,除去之。寇所从来,若昵道、傒近若城场[8],皆为扈楼[9],立竹箭天中[10]。

    【注释】

    [1] 国中:城中。

    [2] 削城编:此处文字似有脱误,大意是说清除城内附着于城墙的建筑物及杂物。

    [3] 署:衙门。这里指不同部门的工作岗位。

    [4] 养:指后勤伙食管理人员。

    [5] 周室桓吏:“室”当为“宫”之误,“周宫桓吏”,指看管周王室行宫或馆舍的官员。

    [6] 閈:同“闭”。

    [7] 除城场外:即“除城外场”。场:道路。

    [8] 昵、傒、近三词意思相同,都指“近道”。

    [9] 扈:大。

    [10] 天:为“水”之误。

    【译文】

    城内里巷中的人家,各自保卫其家以及左右前后,像城上士兵守卫城邑一样。如果城小人多,就护送老弱离开,前往其他大城。敌军到来,预计必将攻城,主将就先下令拆除城内附属于城墙上的房屋或杂物,只是不要烧毁。敌人兵临城下,我方应不时更换官吏士卒的职署岗位,但不更换后勤给养人员,后勤给养人员不得上城。敌军在城下,我方收集盆、罐乃至耕种所用积蓄,堆积于城墙内侧下方,每隔百步一堆,共五百堆。城门内不可有居室,安排王室驻守官吏看守。城上女墙高四尺,行栈门从内部关闭,每处城堞放置两种守城器械。清除城外周道上的杂物,距离护城河百步内的墙垣及大小树木统统拆毁、砍除。敌人来攻的道路旁,无论是近道、小路还是周道,都修建起防御高楼,并在水中插上竹箭。

    43.21 守堂下为大楼,高临城,堂下周散道。中应客,客待见。时召三老在葆宫中者[1],与计事得先[2],行德计谋合,乃入葆。葆入守,无行城,无离舍。诸守者审知卑城浅池而错守焉[3]。晨暮卒歌以为度[4],用人少易守。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5]、老小十人,计之五十步四十人。城下楼卒,率一步一人,二十步二十人。城小大以此率之,乃足以守圉。

    【注释】

    [1] 三老:城中德望最高的三名长者。

    [2] 先:当为“失”。

    [3] 错:同“措”,置,安排,布置。

    [4] 歌:当为“鼓”之误(孙诒让说)。

    [5] 丁女:成年女子。

    【译文】

    在守将堂前搭建大楼,高可俯瞰全城,堂下四周道路畅通。守将在堂中接待客人,客人须等待接见。主将时常召见住在葆宫中的三老,与他们商议战事的得失。行事有得,计谋相合,三老再返回葆宫中。入城避难者需要进入指定的房屋,不能上城走动,不能离开屋舍。所有守卫者都需要清楚地了解何处城墙偏低,何处护城河过浅,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防守。每天早晨和傍晚士卒都要听鼓声调遣,士兵的岗位少有变动。守城之法:每五十步安排成年男子十人,成年女子二十人,老小十人,共计五十步四十人。城下守楼的士兵,一般一步一人,合计二十步二十人。无论城池大小都以此为标准,才足以守御。

    43.22 客冯面而蛾傅之[1],主人则先之知,主人利,客适[2]。客攻以遂[3],十万物之众[4],攻无过四队者,上术广五百步[5],中术三百步,下术五十步。诸不尽百五步者,主人利而客病。广五百步之队,丈夫千人,丁女子二千人,老小千人,凡四千人,而足以应之,此守术之数也。使老小不事者,守于城上不当术者。

    【注释】

    [1] 冯:依附。面:城之四面。

    [2] 客适:当作“客病”(孙诒让说),指对进攻一方不利。

    [3] 遂:同“队”。

    [4] “物”字当为衍文。

    [5] 术:同“队”,军队队列。

    【译文】

    如果敌军准备如蛾群附城般攀爬进攻,守军预先知道,则对守军有利,对进攻者不利。如果敌方列队进攻,即使有十万之众,进攻时也不会超过四队(城有四面),最宽的进攻队列为五百步,中等的为三百步,下等五十步。凡是攻击队列不足一百五十步宽的,都对防守方有利而对进攻方不利。防御宽五百步的进攻队伍,需要成年男子一千人,成年女子二千人,老少一千人,共四千人,才足以应付,这是防御敌人上述进攻时需要的人数。安排那些不能胜任战斗任务的老小,防守城上时不要直接面对敌军队列。

    43.23 城持出必为明填[1],令吏民皆智知之[2]。从一人百人以上[3],持出不操填章,从人非其故人,乃其稹章也[4],千人之将以上止之,勿令得行。行及吏卒从之[5],皆斩,具以闻于上。此守城之重禁之,夫奸之所生也,不可不审也。

    【注释】

    [1] 持:当为“将”之误。填:当为“旗”之误(孙诒让说),下同。

    [2] “智”字当为衍文。

    [3] 一:当为“十”之误(孙诒让说)。

    [4] 乃:当作“及”。稹:当作“填”。

    [5] 从:同“纵”,纵放。

    【译文】

    城内守将出城必须亮明旗帜,让官民全都了解这一规定。率十人至百人以上出城,未携带旗帜,或随从非其原属部下,以及旗帜非其原有旗帜,主将就要制止他们,不准许他们通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出行者及放其出行的吏卒全部斩首,并把具体情况向上级汇报。此乃守城的重要禁令,因为奸细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故而不能不小心。

    43.24 城上为爵穴[1],下堞三尺,广其外,五步一。爵穴大容苴[2],高者六尺,下者三尺,疏数自适为之。塞外堑[3],去格七尺[4],为县梁。城陕不可堑者勿堑[5]。城上三十步一聋灶[6]。人擅苣,长五节[7]。寇在城下,闻鼓音,燔苣。复鼓,内苣爵穴中,照外。诸藉车皆铁什。藉车之柱长丈七尺,其貍者四尺;夫长三丈以上至三丈五尺,马颊长二尺八寸[8],试藉车之力而为之困[9],失四分之三在上[10]。藉车,夫长三尺[11],四二三在上[12],马颊在三分中。马颊长二尺八寸,夫长二十四尺,以下不用。治困以大车轮。藉车桓长丈二尺半。诸藉车皆铁什,复车者在之[13]。

    【注释】

    [1] 爵穴:小洞,大小约能容爵,故称。

    [2] 苴:火炬。与下文“苣”字意同。

    [3] 塞:当为“穿”之误,意为挖掘。

    [4] 格:城下的栅栏。

    [5] :狭。陕:古“狭”字。

    [6] 聋:当作“垄”。

    [7] 节:当为“尺”。

    [8] 马颊:比喻藉车两侧边缘外凸,外形像马的面颊。

    [9] 困:车轮。

    [10] 失:应为“夫”,指藉车的底座。

    [11] 三尺:当为“三丈”之误。

    [12] 二:当为“之”之误。

    [13] 复车:用来辅助藉车的战车。在:当为“后”。

    【译文】

    在城墙上开凿爵穴,低于城堞三尺处,外口开得要宽些,每五步一个。爵穴的大小能插入火炬,深的有六尺,浅的有三尺,排列疏密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城外挖壕堑,距离城栅七尺,壕堑上方悬挂吊桥。城外地方狭窄的地方就不挖。城上每隔三十步建一座灶台。每人持一把火炬,长度为五尺。敌军到达城下,听鼓声指挥,点燃火炬。第二次敲响战鼓后,把火炬插入爵穴,照亮城外。每辆藉车都用铁轴。藉车的车柱长一丈七尺,埋于地下四尺;底座长三丈至三丈五尺,马颊长二尺八寸,依据藉车的重量制造合适的车轮,底座的四分之三在车轮上方。籍车底座长三丈,四分之三在车轮上方,马颊在其中三分之一的部位。马颊长二尺八寸,底座短于二十四尺以下的不用。用大车轮作藉车的车困。藉车的车柱长一丈二尺半。每辆藉车都用铁轴承,后面有车辅助它。

    43.25 寇池来[1],为作水甬[2],深四尺,坚慕貍之[3],十尺一,覆以瓦而待令。以木大围长二尺四分而早凿之[4],置炭火其中合慕之,而以藉车投之。为疾犁投,长二尺五寸,大二围以上。涿弋[5],弋长七寸,弋间六寸,剡其末。狗走[6],广七寸,长尺八寸,蚤长四寸[7],犬耳施之[8]。

    【注释】

    [1] :填塞。

    [2] 水甬:漏水装置。

    [3] 慕:通“幕”,封。

    [4] 早:当为“中”之误。

    [5] 涿弋:小木钉。

    [6] 狗走:即前面所说的“狗尸”。

    [7] 蚤:通“爪”,尖钩。

    [8] 耳:当为“牙”之误。

    【译文】

    敌人填塞护城河发动进攻,我方就制作漏水管道,深四尺,密封并埋入地下,每隔十尺埋一只,上面覆盖瓦片待命使用。准备周长二尺四寸粗的大木头,把中间凿空,放入炭火后再封上,用藉车将其投向敌军。制作疾犁投,长二尺五寸,粗两围以上,上面插满七寸长的小木钉,每根小木钉间距六寸,削尖其顶端。地面上插设狗走,七寸宽,一尺八寸长,带有四寸长的尖钩,将它们犬牙交错地安放在一起。

    43.26 子墨子曰:守城之法,必数城中之木,十人之所举为十挈[1],五人之所举为五挈,凡轻重以挈为人数。为薪樵挈,壮者有挈,弱者有挈,皆称其任。凡挈轻重所为,吏人各得其任[2]。城中无食则为大杀。

    【注释】

    [1] 挈:当为“契”之误(孙诒让说),刻记号。

    [2] 吏:当为“使”之误。

    【译文】

    墨子说:守城的方法,一定要计算城中的木头,十人所能举起的木头便契刻上十条记号,五人所能举起的木头便是契刻上五条记号,木头的轻重根据契刻记号代表的人数就能判断。木柴有契刻下的记录,强壮的人有契刻记录,羸弱的人有契刻记录,记号深浅与他们的力量相称。总之,契刻记号记录木头的轻重,官吏要使每个人都能胜任各自任务。城中缺乏粮食时,要大大减轻挈的重量。

    43.27 去城门五步大堑之,高地三丈,下地至[1],施贼其中[2],上为发梁,而机巧之,比传薪土[3],使可道行,旁有沟垒,毋可逾越,而出佻且比[4],适人遂入[5],引机发梁,适人可禽。适人恐惧而有疑心,因而离[6]。

    【注释】

    [1] 高地三丈,下地至:应作“高地丈五尺,下地及泉三尺”(王引之说)。

    [2] 贼:当为“栈”(王引之说)。

    [3] 传:应作“傅”(孙诒让说)。比傅,即铺设。

    [4] 佻:当作“挑”,挑战。比:当作“北”,败北。

    [5] 适:同“敌”。

    [6] 禽:同“擒”。

    【译文】

    在离城门五步远的地方挖掘大壕沟,地势高的地方挖一丈五尺深,地势低的地方挖到有地下水之后再向下挖三尺即止。在壕沟上架设栈板,栈板上设置悬梁,布置机关,栈板表面铺上草木泥土,使人可以行走,两旁有沟墙,使敌人不能翻越。然后派兵出城挑战,并假装战败逃回,引诱敌人走上栈板,开动悬梁的机关,敌人便可以生擒。若敌人恐惧生疑,就会因此而撤离。

    【评析】

    《墨子》篇中自《备城门》以下十一篇都是讲述军事防御的技巧,以及面对不同的进攻方法而应当采取的相应战术措施,号称“墨守”。由于墨子倡导和平、反对不义的战争,所以他的兵法完全站在弱者的立场上,只注重防守,不关注进攻,这也是成语“墨守成规”的由来。“墨守”天下闻名,战国中期著名人物鲁仲连将“墨翟之守”与“孙膑、吴起之兵”相提并论(《战国策·齐策六》),可见当时对墨家守城之道的推崇,同时也说明墨子的这十一篇兵书已经在天下传开。《汉书·艺文志》将兵法分为“兵谋略”、“兵技巧”、“兵地形”、“兵阴阳”四大类,墨家兵法被归入“兵技巧”一类。同时指出,所谓:“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汉书·艺文志》)《汉志》中所列的“兵技巧”著作一百九十九篇早已失传,而墨家的兵法篇章因为被并入《墨子》一书而得以保全。这些作品记载的很多守城御敌战术和武器装备早已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失,故而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军事发展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岑仲勉先生指出:“墨家这几篇书,我以为在军事学中,应该与《孙子兵法》同当作重要资料,两者不可偏废。”(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备城门》是墨子兵法中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篇。文章首先以开阔的视野讨论了积极军事防御应该具备的先决条件,其中包括城池坚固、武器粮草充足、官民团结、将领善战并能得到国君的信任和支持、邻国的支持等多种因素。墨子显然认为,这些基本要素与正确的技战术运用相结合,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没有这些,一切都是空谈。与孟子所强调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战略思想如出一辙,却更加具体深入。随后,墨子用大量篇幅详尽介绍了军事防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相关问题,主要包括军事工程的设计建造、武器装备的具体配置、士兵与协同作战人员的调度等。文章中提到了诸如“壕沟”、“樊篱”、“渠”、“灶”、“行楼”、“行栈”、“爵穴”、“堑壕”等许多军事设施的结构设计、建造方法甚至使用方法,为我们了解先秦军事设施提供了可靠的文献资料;而墨子通过发明或改进的武器装备如连弩车、转射机、藉车等,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守城人员的作战能力,也让我们对墨者聪明的头脑以及强大的工程能力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墨家能够设计建造出如此复杂的军事工程、发明和制造出如此强大的军事器械确实难能可贵。

    从内容上看,《备城门》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对后来兵学的发展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从文章的形式来看,不但语言生硬而缺乏文采,而且由于年代久远,文章缺乏必要的整理和注疏,文中许多军事术语和武器及部件名称显得生僻冷硬、深奥难测,这种现象不但显著增加了研究方面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