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象祠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出自:王守仁

    <strong>【题解】</strong>

    象是舜同父异母的兄弟,舜没有当天子的时候,他曾和<u>母亲</u>多次陷害舜,但都没有成功。舜却不予计较,继位后,仍是以德报怨,封他做了有鼻国国君。这篇文章以苗人翻修象祠一事开头,然后推断象后来可能改过自新,从而引发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观点,以此劝勉世人修身重德。本文通过对话,肯定了人性的向善,这就是王守仁思想中的“致良知”的体现。

    <strong>【原文】</strong>

    灵博之山[1],有象祠焉[2]。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3],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4]?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5],不格奸。”“瞽瞍亦允若[6]。”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7],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8],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见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9]?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strong>【注释】</strong>

    [1]灵博之山:在今贵州黔西。

    [2]象:传说中舜的异母兄弟,曾和舜父及舜的后母一起图谋加害舜。

    [3]禋(yīn)祀:指祭祀。禋:古代烧柴升烟以祭天求福。

    [4]骜(ào)桀(jié):暴戾不驯。

    [5]烝烝:淳厚的样子。乂(yì):善。

    [6]瞽瞍(sǒu):舜的<u>父亲</u>。

    [7]弟:通“悌”,敬爱兄长。

    [8]底:通“抵”,达。

    [9]殆:大概。

    <strong>【翻译】</strong>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