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出版说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答徐甥公肃书,文集卷六))这一点,现在对我们还是有所启发的。

    顾炎武非常称道那充沛著民主主义思想的民夷待访录。黄宗羲在这部书中多方面地批评了封建制度,著重攻击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弊害,把封建君主说成「天下之大害者」。顾炎武在郡县论中也说:「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他的民主思想又表现在他对于当时一些经济政策的抨击上。他的钱粮论作于清初。清出陕西关中一带的田赋,是向农民徵收银钱的。顾炎武并非不主张用银,但他认为应当照顾各地的具体情况。关中交通不便,本来就缺乏银钱,银少钱贵,农民必须以低贱的价格把粮食卖掉,换取银子,再向官府缴纳。这就势必造成榖贱银贵的现象,农民受到官商的双重剥削。钱粮论中说:「今来关中,自鄠以西至于岐下,则岁甚登,榖甚多,而民且相率卖其妻子。至徵粮之日,则村民毕出,谓之人市。」他在这篇文章中,从历朝经济政策得失的考证,论列了明清两代田赋制度的不合理状况。

    他反对科举制度,他认为八股取士并不能选拔出真正有用的行政人才,相反的,当时却产生了一大批生员。据顾炎武统计,那时全国生员的数目,不下五十万人。他们属于寄生的阶层,平日勾结官府,武断乡曲,给人民带来很大危害。他认为应当废除生员制。这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因为封建官僚的大部分,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从生员中选拔出来的。但是儘管如此,他对于把八股科举所造成的种种弊害的攻击,却是进步的。

    当时的一些启蒙学者,他们虽然憧憬未来,但对历史的远景怀著信念和幻想,但由于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上很幼弱,封建势力仍很强大,在这些学者的理论中还不能摆脱旧时的传统思想的束缚。如如顾炎武本人反对八股,重视「流品」,主张恢复古代的所谓「清议」,以辟召代替生员制,殊不知这实际上还是对乡绅有利。作为启蒙者的顾炎武,当然也和其他启蒙者一样,他们虽然同情农民,却并不同情农民起义。这也是当时一般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局限和阶级局限。

    明清之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带著批判的精神出现在历史舞台的。他们用理论探讨的方式,批判地总结了前代的政治、学术思想,攻击了为封建专制主义服务的正宗思想和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顾炎武有关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的著作,即是依据实际的考证来倡导「当世之务」。清代乾嘉以后的学者,他们逃避政治,远离社会现实,看不到顾炎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而仅仅发展他考据的一面,推他为清代汉学的「开山祖师」,却不是他学问成就的主要之点。

    顾炎武的诗歌表现了他爱国思想和坚持民族气节的崇高品格。他的京口即事、秋山、精卫等诗,热烈歌颂了广大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英勇斗争,充满著乐观的英雄气慨。在明末清初的诗坛上,他与陈子龙、夏元淳、屈大均等都是著名的爱国作家。

    在文学批评方面,他极力主张文学要有内容,他推崇白居易和元九书所说「文章要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为是「知立言之旨者」(日之录卷二十一「作诗之旨」条)。他认为文学是发展的,后人不应一味摹倣古人。他批评一位朋友的诗说:「君诗之病在于有杜,君文之病在于有韩、欧。有此蹊径于胸中,便终身不脱依傍二字,断不能登峰造极。」(与人书十七,文集卷四)这些文学主张,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顾炎武的诗文集,都是他死后由吴江潘丰编刻的。在清朝统治者的严厉压迫下,潘氏编刻他的作品,顾忌很多,自不得不有所窜改和删削。此书文集部分我们请华忱之先生作了整理,除就刻本标点校勘外,又增进了蒋山佣残稿及佚文辑补。诗集部分,是编辑部同人整理的,添加了根据传钞原稿本及从别处辑得的一些佚诗,也请华忱之先生审订了一遍。这可说是现存亭林诗文集中较为完备的一种,特印行以供读者。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