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96卷 卷九十六 元祐黨案(附《紹興學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元祐黨案 (全祖望補本)

    元祐黨案表

    曾任宰相者七  曾任執政者十  曾任待制以上 餘官三十九  又侍從官二人:

    人:      六人,內除鄭  者三十五人, 人:     岑象求上

    司馬光(別為  雍、李清臣:  內除楊畏:  秦觀(別見《 官均(別見《范呂

    《涑水學案》  梁燾(別見《  蘇軾(別見  蘇氏蜀學略》 諸儒學案》。)

    。)      泰山學案》。) 《蘇氏蜀學  。)     又餘官四人:

    文彥博(別見  王巖臾(別見  略》。)   湯馘     孫諤

    《泰山學案》  《范呂諸儒學  范祖禹(別  杜純(別見《 范柔中

    。)      案》。)    為《華陽學  范呂諸儒學案 鄧考甫

    呂公著(別為  王存      案》。)   》。)    江公望

    《范呂諸儒學  傅堯俞(別見  王欽臣    司馬康(別見

    案》。)    《涑水學案》  姚     《涑水學案》 又曾任執政一人

    呂大防(別為  。)      顧臨(別見  。)     蔣之奇(別見《

    《范呂諸儒學  趙瞻(別見《  《安定學案  宋保國(別見 廬陵學案》。)

    案》。)    涑水學案》。  》。)    《荊公新學略

    劉墊(別見《  )       趙君錫(別  》。)    又曾任待制以上

    泰山學案》。) 韓維(別見《  見《高平學  吳安詩    一人:

    范純仁     范呂諸儒學案  案》。)

    張耒(別見《 龔原(別見《荊

    韓忠彥(並見  》。)     馬默(別見  蘇氏蜀學略》 公新學略》。)

    《高平學案》  孫鞏(別見   《泰山學案  。)

    。)      《涑水學案》  》。)    歐陽棐(別見 又餘官九人:

    。)      孔武仲(別  《廬陵學案》 鄧忠臣

    范百祿(別見  見《濂溪學  。)     馬涓(別見《范

    《范呂諸儒學  案》。)   呂希哲(別為 呂諸儒學案》。)

    案》。)    王汾     《滎陽學案》 尹材(別見《涑水

    胡宗愈(別見  孔文仲(別  。)     學案》。)

    《廬陵學案》  見《濂溪學  劉唐老    李深(別見《范呂

    。)      案》。)   晁補之(別見 諸儒學案》。)

    蘇轍(別見《  朱光庭(別  《蘇氏蜀學略 李之儀

    蘇氏蜀學略》  見《劉李諸  》。)    范正平(並見《高

    。)      儒學案》。) 黃庭堅(別見 平學案》。)

    劉奉世(別見  吳安持    《范呂諸儒學 蘇■(別見《范呂

    《廬陵學案》  錢勰     案》。)   諸儒學案》。)

    。)      李玄純(別  黃隱(別見  周鍔(別見《士劉

    范純禮(別見  見《蘇氏蜀  《涑水學案》 諸儒學案》。)

    《高平學案》  學略》。)  。)     李昭(別見《安

    。)      孫覺(別見  畢仲游    定學案》。)

    陸佃(別見《  《安定學案  (附弟仲愈。

    荊公新學略》  》。)    常安民(別見 又不在碑目三人:

    。)      鮮于侁    《范呂諸儒學 晁說之(別為《景

    安燾(別見《  趙彥若    案》。)   迂學案》。)

    安定學案》。

    趙     孫平仲(別  李勉(附見《范呂

    孫升     見《濂溪學  諸儒學案》。)

    李周(別見  案》。)   家愿(別見《蘇氏

    《涑水學案  王鞏(別見  蜀學略》。)

    》。)    《蘇氏蜀學

    劉安世(別  略》。)

    為《元城學  張保源

    案》。)   汪衍

    韓川     余爽

    賈易     鄭俠(別見

    呂希純(別見 《荊公新學

    《范呂諸儒學 略》。)

    案》。)   常立

    曾肇(別見《 程頤(別為

    廬陵學案》。 《伊川學案

    )      》。)

    王覿     唐義問

    范純粹(別見

    余卞

    《高平學案》 李格非(別見

    。)     《蘇氏蜀學

    呂陶(別見《 略》。)

    蘇氏蜀學略》 商倚

    。)     張庭堅(別

    王古     見《范呂諸

    陳次升    儒學案》。

    豐稷(別見《 )

    范呂諸儒學案》李祉

    。)     陳祜

    謝文瓘    任伯雨(別

    鄒浩(別為《 見《蘇氏蜀

    陳鄒諸儒學案 學略》。)

    》。)    陳郛

    張舜民(別見 朱光裔

    《范呂諸儒學 蘇嘉

    案》。)   陳瓘(別為

    《陳鄒諸儒

    學案》。)

    龔夬

    呂希績(

    並見《范

    呂諸儒學

    案》。)

    歐陽中立(

    別見《涑水

    學案》。)

    吳儔

    ----

    元祐黨案序錄

    祖望謹案:元祐之學,二蔡、二惇禁之,中興而豐國趙公弛之。和議起,秦檜又禁之,紹興之末又弛之。鄭丙、陳賈忌晦翁,又啟之,而一變為慶元之錮籍矣。此兩宋治亂存亡之所關。嘉定而後,陽崇之而陰摧之,而儒術亦漸衰矣。其事跡已散見諸公傳,又放大事表之意,述《元祐》、《慶元黨案》,以至晚宋如周密之徒,凡詆詈諸儒者皆附之。(梓材案:《元祐》、《慶元黨案》為謝山所特立,其■無存,今照《序錄》完葺,俾覽者可攷兩宋道學之興廢所由。是卷先譜元祐黨籍,以紹興攻專門之學者附之。)

    元豐八年乙丑       元祐元年丙寅       元祐二年丁卯三月,神宗崩,哲宗即位, 宣仁太后臨朝。      宣仁太后臨朝。

    宣仁太后、高氏同聽政。  二月,修《神宗實錄》。    潞公、申公並相。

    五月,時相王珪卒,蔡確、 伊川至京師,授宣德郎、祕 詔蘇轍、劉攽編次神宗御製韓縝相。起司馬溫公光知陳 書省校書郎。

    州。           臺諫孫覺、劉摯、王巖叟、 二月,伊川差權同管句西京以宗正丞召程明道顥,未行 朱光庭上官均交論蔡確、章 國子監,伊川乞歸田里。

    而卒。          惇罪。閏月,蔡確罷。溫公 四月,詔潞公十日一議事都七月,以呂申公公著為尚書 相。           堂。

    左丞。          三月,章惇罷。以范純仁同 八月,孔文仲劾伊川。

    溫公、申公、韓康公絳等薦 知樞密院事。命韓維、呂大程伊川頤。        防、孫永、范純仁詳定役法十一月,除伊川汝州團練推 。

    官、西京國子監教授。   詔伊川為通直郎,充崇政殿十二月,開經筵。     說書。

    四月,韓縝罷。

    申公相。

    溫公請起文潞公彥博平章軍

    國重事。是月,故相王荊公

    安石卒。

    伊川受經筵之命。

    六月庚辰,以呂惠卿惡首罪

    魁,竄之。

    命伊川兼修國子監太學條制

    。八月,差判登聞鼓院。

    九月,溫公卒。

    是年,調楊龜山。時徐州司

    法以憂去。

    元祐三年戊辰       元祐四年己巳       元祐五年庚午

    宣仁太后臨朝。      宣仁太后臨朝。      宣仁太后臨朝。

    二月,伊川父乞致仕,章五 潞公、申公、汲公、許公並 潞公、汲公並相。

    上不得命。        相。           伊川以父喪去官。

    四月,申公懇乞辭位。孔文 二月,申公卒。      二月,潞公致仕。

    仲卒。          三月,趙樞密瞻卒。    四月,詔講讀官御經筵。

    呂汲公大防、范許公純仁並 四月,孫樞密固卒。    自溫公卒後,王安石之徒多

    相。           五月,蔡確安置新州。   為飛語,以搖動在位。汲公

    轉孫固、劉摯門下中書侍郎 六月,許公出知潁昌府。  、許公畏之,欲參用其黨,

    ,王存、胡宗愈左右丞,趙 是年,李端伯籲卒。    以平舊怨,謂之調停。

    瞻簽書樞密院事。時元祐之              十一月,傅侍郎堯俞卒。

    治比隆嘉祐。無何,黨議復

    興,宗愈《進君子無黨論》

    。

    十二月,頒《元祐敕令式》。

    范蜀公鎮卒。

    元祐六年辛未       元祐七年壬申       元祐八年癸酉

    宣仁太后臨朝。      宣仁太后臨朝。      宣仁太后臨朝。

    二月,劉忠肅摯相。    三月,除伊川直祕閣、權判 正月,范祖禹上《仁皇訓典

    三月,汲公上《神宗實錄》。西京國子監。       》。

    十一月,忠肅罷。     六月,蘇子容頌相。    蔡確死于新州。

    行元祐《觀天歷》。    七月,詔修《神宗史》。  三月,蘇頌罷。

    是年,賜進士馬涓第一。               六月,中書省上《元祐在京

    通用條貫》。

    七月,許公復相。

    九月,宣仁太后崩。

    十月,哲宗始親政事。

    十一月,楊畏疏言神宗立法

    更制以垂萬世,乞賜講求用

    成繼述之道。

    十二月,除章惇資政殿學士

    、呂惠卿中大夫、王中正遙

    郡團練使。

    紹聖元年甲戌       紹聖二年乙亥       紹聖三年丙子

    二月,以李清臣為中書侍郎 章惇專政。        章惇專政。

    ,鄧潤甫為尚書右丞。   正月,詔國史院增補先帝御 二月,罷富鄭公弼配享。

    三月,來之邵疏罷汲公。  集。

    試進士,李清臣發策有誅元 十一月,貶故相許公。

    祐諸臣議,尹和靖焞不對而出,自是紹述之論大興。

    范淳夫乞復,召伊川還經筵。

    四月,章惇相,以曾布為翰林學士,張商英為右正言。

    布請改元,以順天意,明紹述。

    許公求罷,以蔡卞為國史修撰。

    是月,章惇以王安石配享神宗廟庭,追復蔡確原官,重修《神宗實錄》。

    五月,從張商英言,編類元祐群臣章疏及更改事條。

    鄧潤甫死。

    七月,奪溫公、申公贈諡。

    王巖叟贈官。貶呂汲公、劉忠肅、蘇轍、梁燾等。

    十二月,安置范祖禹、趙彥若、黃庭堅與汲公等。

    紹聖四年丁丑       元符元年戊寅       元符二年己卯

    章惇專政。        章惇專政。        章惇專政。

    哲宗心惡元祐宰執。    三月,同文館獄起,蔡京與二月,命追貶溫公、申公、 安惇同訊,極意羅織遠錮,王巖叟、趙瞻、傅堯俞、韓          宰執劉摯、梁燾子孫重徙。

    維、孫固、范百祿、胡宗愈 諫官范祖禹、劉安世殺內侍,安置汲公、許公、劉摯、 陳衍停,王巖叟,朱光庭諸蘇轍、梁燾于循、雷、化、 子不敘。

    永、新五州。又安置劉奉世 遣呂升卿、董必盡殺元祐流柳州。韓維再謫均州。安置 人。

    王覿、韓川、孫升、呂陶、 四月,梁況之燾卒于化州。

    范純禮、趙君錫、馬默、顧 七月,復竄鄭俠,除秦觀名臨、范純粹、孔武仲、王欽臣 ,編管雷州。重得罪者八百、呂希哲、希純、希績、姚 三十家。

    、吳安詩、秦觀十七人通 范淳夫祖禹卒于化州。、隋、峽、衡、蔡、亳、單 十一月,除元祐餘黨及特旨、饒、均、池、信、和、金 行遣者並與量移。

    、光、衢、連、橫等州居住。王汾、孔平仲落職。張耒、晁補之、賈易並監當官。

    朱光庭、孫覺、趙、李之純、杜純、李周、孔文仲並追貶。

    降潞公太子少保。

    伊川追毀出身以來文字,放歸田里。

    閨月,張君說坐上書詆訕先朝處死。

    徙蘇軾昌化軍,范祖禹、劉安世高、賓二州。

    三月,命蹇序辰編類司馬溫公等事狀及臣僚章疏,人為一帙,凡一百四十三帙來上,縉紳由是無得脫禍者。

    四月,復追貶溫公朱、申公昌化、王岐公萬安,皆司戶參軍。

    汲公卒于虔州。

    五月,潞公卒。

    十一月,伊川送涪州編管。

    十二月,劉忠肅卒于新州。

    元符三年庚辰       建中靖國元年辛巳     崇寧元年壬午

    正月,哲宗崩,徽宗即位。 正月,許公卒。趙挺之建議 三月,儀公罷。

    二月,進章惇特進,封申國 紹述,復攻元祐舊臣,罷范 五月,溫公以下四十四人復

    公。           純禮、豐稷、任伯雨、陳瓘 行追降。

    以韓儀公忠彥為門下侍郎, 、江公望、傅揖出、呂希純 伊川追所復官,依舊致仕。

    黃履為尚書右丞,敘復黨人 、晁補之。        令三省籍記貶降人四十四人

    ,范許公以下,劉奉世、呂 二月,章惇貶雷州司戶參軍 姓名,更不得與在京差遣。

    希純、王覿、吳安詩、韓川 五月,蘇子容卒。     敕榜朝堂并籍元祐、元符黨

    、唐義問並分司鄧、光、唐 十一月,復召蔡京為

    翰林學 人新舊合五十餘人。

    、和、澧、隨、安州,呂希 士承旨。         閏六月,曾布出知潤州。

    哲、希績、呂陶、陳祐並宮 十二月,詔復邢恕、呂嘉問 七月,蔡京相,禁元祐法,

    觀,蘇軾、蘇轍、劉安世、 、路昌衡、安惇、蹇序辰宮 創講議司,京自領之。

    秦觀、程頤移廉、衡、英、 觀。           九月,詔中書籍元符三年臣

    峽等州,王古、楊畏、王欽              僚章疏姓名,分正邪,各為

    臣、范純禮、純粹、晁補之              三等,中書奏:正上鍾世美

    和、潤、襄、兗、亳、信等              等六人,正中耿毅等十三人

    州、張耒河中府,劉唐老武              ,正下許奉世等三十二人,

    勝軍,鄒浩、黃隱、黃庭堅              邪上尤甚范柔中等三十九人

    、賈易、王回並與監當差,              ,邪上梁寬等四十一人,邪

    鄭俠任便居住。                   中趙越等一百五十人,邪下

    四月,伊川復宣德郎,任便              王鞏等三百十二人。立黨人

    居住。                       碑于端禮門:文臣任宰執文

    儀公相,許公等十九人再敘              潞公等二十四人,任待制以

    。                         上蘇文忠等三十五人,餘官

    曾布相。                      秦觀以下四十八人,內臣張

    五月,上從儀公言,元祐臣              士良等八人,武臣王獻可等

    僚,生者蒙恩,宜甄死者,              四人,皆御書深刻其罪狀,

    詔復文潞公、王岐公、司               列為姦黨。十月,追貶李清

    馬溫公、呂申公、汲公、               臣、黃履、竄曾肇以下十七

    劉忠肅、韓維、梁燾、孫               人于遠州,貶韓儀公忠彥、

    固、傅堯俞、趙瞻、鄭雍               梁燾、曾布、范純禮。

    、王巖叟、范祖禹、趙彥若、錢勰、顧臨、趙君錫、李之純、呂大忠、鮮于侁、孔文仲、武仲、姚、盛陶、趙、孫覺、杜純、朱光庭、李周、張茂則、高士英、孫升凡生前官爵、致仕、遺表、恩澤皆追還之。貶刑恕均州。安惇、蹇序辰除名放歸。

    十二月,復伊川通直郎、權判西京。國子監方提舉宙請還先年所奪伊川田土,未行。

    崇寧二年癸未       崇寧三年甲申

    崇寧四年乙酉

    蔡京專政。        蔡京專政。        蔡京專政。

    正月,竄任伯雨等九人。  六月丁巳,詔元符姦黨通為 正月,蔡卞出知河南府。

    四月,范致明論伊川入山著 元祐姦黨,凡三百有九人, 三月,趙挺之相。

    書,覺察三十日,伊川追毀 上親書刻石于文德殿之東壁 五月,除黨人父兄子弟之禁

    出身以來文字,除名。   。又命蔡京書而頒之天下。 。

    八月,頒黨人姓名,下監司 八月,蔡京上《神宗史》。 六月,挺之罷。

    長吏廳刻石,凡九十有七。 十二月,安惇死。     九月,還流人貶謫者,以次

    十一月,言者論伊川聚徒傳              徙近地。

    授,乞禁絕,依之。                 十一月,章惇死。

    是年,有元祐學術政事之禁凡二十有四年,至金人圍京師乃罷。

    崇寧五年丙戌       大觀元年丁亥       大觀二年戊子

    正月,以星變,毀元祐黨人 正月,蔡京復相。     三月,依詳赦文,看詳到孫

    碑,劉忠肅摯以下二百有七 五月,詔自今凡總一路及監 固等四十五人,詔除孫固、

    人敘復有差。       司之任,勿以元祐學術及異 安燾、賈易外,餘並出籍。

    伊川復承務郎,依舊致仕。 議人充選。        又看

    二月,蔡京罷。      七月,伊川卒。      詳到葉祖洽等六人,詔並出

    三月,詔黨人許到畿縣。伊 八月,曾布死。      籍。

    川于餘官為第二等二十三人              六月,復依赦,看詳到韓維

    ,尋以通直郎致仕。                 等九十五人,詔並出籍。

    政和元年辛卯

    十一月,以上書邪等及曾經

    入籍人,並不許試學官。

    大觀三年己丑       大觀四年庚寅       政和元年辛卯

    六月,蔡京罷。      三月,詔上書邪下等人,可 十一月,以上書邪等及曾經

    七月,詔謫籍人,除元祐姦 依無過人例,今後改官升任 入籍人,並不許試學官。

    黨及得罪宗廟外,餘並錄用 ,並免檢舉。

    。            閏八月,詔戒朋黨。

    政和二年壬辰       政和三年癸巳       政和四年甲午

    蔡京復相。

    正月,制上書邪等人並不除監司。

    十二月,蘇子由卒。

    政和五年乙未       政和六年丙申

    政和七年丁酉

    重和元年戊戌       宣和元年己亥       宣和二年庚子

    正月,應元符末上書邪中等 王黼自中書侍郎加特進少宰 六月,蔡京罷。

    人,依無過人例。     兼中書侍郎。

    九月,禁群臣朋黨。    十二月,召龜山為祕書郎。

    宣和三年辛丑       宣和四年壬寅       宣和五年癸卯

    王黼專政。        王黼專政。        王黼專政。

    正月,鄧洵武死。     二月,陳了齋瓘卒于楚州。 五月,楊龜山為崇政殿說書

    十二月,上書邪上等人特與 。

    磨勘。          七月,禁元祐學術,凡舉人

    傳習元祐學術者,以違制論

    。

    宣和六年甲辰       宣和七年乙巳       靖康元年丙午

    十一月,王黼罷。     四月,蔡京罷。      正月,金人犯邊。

    十二月,蔡京依前太師領三 劉器之安世卒。      以龜山為右諫議大夫兼侍講

    省事。          十二月,欽宗即位。    。

    張邦昌相。

    二月,詔元祐學術政事及元

    祐黨籍指揮更不施行。龜山

    兼祭酒。

    七月,除元符上書邪等之禁

    。

    種師道薦尹焞學行可備勸講

    ,召至京師,焞不欲留,賜

    號和靖處士。

    蔡京死于潭州。

    十月,種師道卒。

    ----

    謝山《宋元祐黨籍碑跋》曰:「《元祐黨人碑記》,世所見者,皆西粵重勒本。是刻為故相梁公燾曾孫律所重勒,而吉州饒祖堯跋之。其中注已故者六十餘人,則西粵本所無也。內臣之後,別書王珪之名,而繼之曰,『為臣不忠,曾任宰臣章惇』,亦與西粵本不同。王丞相雖具臣,故不應與章同列,當以梁碑為是也。」

    又《跋元祐黨人碑》曰:「張章簡公綱在紹興中奉詔看詳元祐黨人名籍狀云:『臣等看詳黨人碑刻,共有二本,一本計九十八人,一本計三百九人,雖皆出于蔡京私意,而九十八者,係是崇寧初年所定,多得其真,其後蔡京再將上書人及己所不喜者作附麗人添入黨籍,冗雜至三百九人。看詳九十八人內,除王珪一名不合在籍,自餘九十七人,多是名德之臣:曾任宰相者,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呂大防、劉摯、范純仁、韓忠彥七人;曾任執政者,梁燾、王巖叟、王存、鄭雍、傅堯俞、趙瞻、韓維、孫固、范百祿、胡宗愈、李清臣、蘇轍、劉奉世、范純禮、陸佃、安燾十六人;曾任待制以上者,蘇軾、范祖禹、王欽臣、姚、顧臨、趙君錫、馬默、孔武仲、王汾、孔文仲、朱光庭、吳安持、錢勰、李之純、孫覺、鮮于侁、趙彥若、趙、孫升、李周、劉安世、韓川、賈易、呂希純、曾肇、王覿、范純粹、楊畏、呂陶、王古、陳次升、豐稷、謝文瓘、鄒浩、張舜民三十五人;庶官,秦觀、湯馘、杜純、司馬康、宋保國、吳安詩、張耒、歐陽棐、呂希哲、劉唐老、晁補之、黃庭堅、黃隱、畢仲游、常安民、孔平仲、王鞏、張保源、汪衍、余爽、鄭俠、常立、程頤、唐義問、余卞、李格非、商倚、張庭堅、李祉、陳祐、任伯雨、陳郛、朱光裔、蘇嘉、陳瓘、龔夬、呂希績、歐陽中立、吳儔三十九人。所有三百九人,豁除九十七人,其餘更有侍從官上官均、岑象求,及餘官江公望、范柔中、鄧考甫、孫諤等六人,名德亦顯然可見。此外二百餘人,姓名有不顯者,及當時議論是非,年遠別無文字考究,難以雷同開具。』是後推恩指揮,止此一百三家,以章簡之奏也。予讀《元城語錄》云,元祐黨人只七十八人,則所謂九十七人者,已附益十九人矣。其中以予所知,如李清臣,豈應在元祐之內﹖鄭雍亦附章惇,而陸佃雖在荊公弟子中為較勝,然要不得云元祐之人也。楊畏之惡,當駕李清臣而上之,至庶官中,亦多庸人廁其間,然則章簡以前碑為定者,亦非不易之論也。後碑正自多賢人,特混入者,亦不可不考耳。」

    元祐黨籍

    曾任宰相者七人

    文正司馬涑水先生光(別為《涑水學案》。)

    忠烈文寬夫先生彥博(別見《泰山學案》。)

    正獻呂晦叔先生公著(別為《范呂諸儒學案》。)

    正愍呂微仲先生大防(別見《范呂諸儒學案》。)

    忠肅劉莘老先生摯(別見《泰山學案》。)

    忠宣范堯夫先生純仁

    僕射韓先生忠彥(並見《高平學案》。)

    曾任執政者十六人(內除鄭雍、李清臣二人。)

    左丞梁況之先生燾(別見《泰山學案》。)

    端明王彥霖先生巖叟(別見《范呂諸儒學案》。)

    ----

    尚書王先生存

    王存,字正仲,丹陽人。幼善讀書,年十二,辭親從師于江西,五年始歸。時學者方尚雕篆,獨為古文數十篇,鄉老先生見之,自以為不及。慶歷六年,登進士第,調嘉興主簿,累除密州推官。修潔自重,為歐陽文忠公、呂正獻公、趙康靖公所知。治平中,入為國子監直講,歷知太常禮院。先生故與王荊公厚,荊公執政,數引與論事,不合,即謝不往。在三館歷年,不少貶以干進。嘗召見便殿,累上書陳時政,因及大臣,無所附麗,皆時人難言者。元豐元年,神宗察其忠實無黨,以為國史編修官,修起居注。明年,以右正言、知制誥、同修國史兼判太常寺。五年,遷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進樞密直學士,改兵部尚書,轉戶部。神宗崩,哲宗立,永裕陵財費,不踰時告備,宰相乘間復徙之兵部。元祐初,還戶部,固辭不受。二年,拜中大夫、尚書右丞。三年,遷左丞。以端明殿學士知蔡州。歲餘,加資政殿學士、知揚州。召為吏部尚書。時在廷朋黨之論寖熾,先生為哲宗言:「人臣朋黨,誠不可長,然或不察,則濫及善人。」由是復與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紹聖初,請老,提舉崇禧觀,遷右正議大夫致仕。既而降通議大夫。先生嘗悼近世學者,貴為公卿,而祭祀其先,但循庶人之制。及歸老築居,首營家廟。建中靖國元年,卒,年七十九。贈左銀青光祿大夫。先生性寬厚,平居恂恂,不為詭激之行,至其所守,確不可奪云。(參史傳。)

    獻簡傅先生堯俞

    懿簡趙先生瞻(並見《涑水學案》。)

    少師韓持國先生維(別見《范呂諸儒學案》。)

    溫靖孫先生固(別見《涑水學案》。)

    資政范先生百祿(別見《范呂諸儒學案》。)

    尚晝胡先生宗愈(別見《廬陵學案》。)

    文定蘇潁濱先生轍(別見《蘇氏蜀學略》。)

    端明劉先生奉世(別見《廬陵學案》。)

    恭獻范先生純禮(別見《高平學案》。)

    右丞陸陶山先生佃(別見《荊公新學略》。)

    樞密安先生燾(別見《安定學案》。)

    曾任待制以上者三十五人(內除楊畏一人。)

    文忠蘇東坡先生軾(別見《蘇氏蜀學略》。)

    正獻范華陽先生祖禹(別為《華陽學案》。)

    ----

    待制王先生欽臣

    王欽臣,字仲至,宋城人。文公洙之子。清亮有志操,以文贄歐陽兗公,兗公器重之。用蔭入官,文潞公薦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歷陜西轉運副使。元祐初,為工部員外郎。奉使高麗,還,進太僕少卿,遷祕書少監。開封尹錢勰入對,哲宗言:「比閱書詔,殊不滿人意,誰可為學士者﹖」勰以先生對。哲宗曰:「章惇不喜。」乃以勰為學士,先生領開封。改集賢殿修撰、知和州。徙饒州,斥提舉太平觀。徽宗立,復待制、知成德軍。卒,年六十七。先生平生為文至多,所交盡名士,性嗜古,藏書數萬卷,手自讎正,世稱善本。(參史傳。)

    祭酒姚先生

    姚,字輝中,山陰人。舉進士,歷永康令。元祐初,召為左正言,奏御史中丞趙君錫雷同俛仰,無所建明。遷起居郎,改國子祭酒。紹聖初,言者論其阿附呂大防、范純仁,謫知信州,再貶水部員外郎,分司南京。(參《嘉泰會稽志》。)

    (雲濠謹案:先生名一作緬。紹聖四年,衢州居住。)

    學士顧先生臨(別見《安定學案》。)

    徽猷趙無愧先生君錫(別見《高平學案》。)

    轉運馬先生默(別見《泰山學案》。)

    待制孔先生武仲(別見《濂溪學案》。)

    侍郎王先生汾

    王汾,字□□,鉅野人。翰林學士禹偁曾孫。舉進士甲科,仕至工部侍郎。入元祐黨籍。(參史傳。)

    舍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