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紫栢老人集卷之二十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明憨山德清阅

    杂说

    匡石暴亡说

    世有年志俱盛而求菩提。一旦志不遂而暴亡。或者便生诽谤。驱乌子应之曰。此亡者。乃广长舌相也。善听法者。即於此悟国土危脆。而况微躯乎。如雪峰指亡僧髑髅示众曰。此僧为汝等却真实。大众如何荐取。玄沙有颂曰。万里神光脑后相。若然者。则匡石先生之暴亡。岂有亡不亡之窠臼。为褦襶子作口实翻腾去耶。

    魂魄辨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此孔子之言也。而解者互有不同。或谓精气无知。游魂有知。或谓精气与游魂。皆无知也。或谓精气与游魂。皆有知也。是故学者所宗。亦各不同焉。然孔子之言。若日月之在天。而盲者不见。岂日月之咎哉。盖孔子立言之意。有顺。有逆。有逆而复顺。三说焉而伊川。晦庵。谓魄与魂皆无知。东坡与沈内翰。谓魄与魂皆有知。独新建则谓魄无知。而魂有知。此皆能会通孔子之意者。但解愈易。而孔子之意愈晦耳。何谓顺。自性而之情也。何谓逆。自情而之性也。何谓逆而顺。圣人以为我复性。而人不复则情不消。情不消则我见炽然。我见炽然。则贪暴无厌。争斗靡已。故以复性之教教之。使夫顺者知逆。逆者知顺。则原始反终。死生之说可明也。夫迷顺而不知逆者。恣情而昧性。其生也为魄。死也为鬼。顺而知逆者。悟性而治情。其生也为魂。其死也为神。魄之为言泊也。夫泊者。以众人未闻道。则无往而非情也。而情无自体。必假於根尘。故众人。其资厚则气强。其资薄则气弱。所以其生也。寄泊於物。而强弱随焉。则其死也。亦必泊於物。而强弱随焉。若伯有为厉是也。君子则不然。既闻道矣。知道外无物。无物非道也。所以贵为天子不以为荣。贱为匹夫不以为辱。若舜与禹是也。即此观之。伊川之说非矣。新建之论。得失半焉。唯苏长公与沈内翰近是。然苏沈犹未能精辨。顺。逆。逆顺。三者之始终。所以理全而事略。事略则波亏。波亏则水缺。波譬事也。水譬理也。故事不融而理终不彻耳。予故曰。众人恣情而昧性。则魄盛而魂衰。君子则魂多而魄少。以其闻道。而能以理折情故也。故魄为鬼之因。鬼为魄之果。魂为神之因。神为魂之果。因果精。而魂魄鬼神之说明。若镜中见眉目耳。夫何疑哉。至於三魂七魄之说。此众人也。魂多而魄少。此君子也。唯圣人无魄而惟神。故其生也。生不能累。而其死也。岂独有累耶。故曰。妙万物而无心。谓之神。又曰。圣人无复。夫无复者。谓性外更无情可治也。如有微情不尽。终非无复。故曰。微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又曰。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应念化成无上知觉。即此言之。则易之为书也。深矣。妙矣楞严之为经也。妙矣深矣。昔张无尽。谓我读佛经。然后知儒。是以非穷理尽性。至於命者。则魂魄鬼神之说。始终逆顺之浅深。精而粗之。粗而精之。因之果之。千曲万折。解情释缚。异其名言。同其义理。是而非之。非而是之。无疑处使之生疑。有疑处使之无疑。此圣人之深慈。君子之苦心也。学者不可不知焉。

    示宇泰放光石说

    天下疑信之生。不生於事。则生於理。故生於事者。惑乎理矣。生於理者。疑於事矣。以此观之。信理而不信事。信事而不信理。所谓信非真信。疑非真疑也。惟即理而信事。即事而信理者。予又何言哉。若夫孔陵之蓍草。奘老之摩松。事以理推。理以事究。情与无情之异。皎如日星。此石六棱而锋锐。体质光洁。映日流辉。产於峨嵋。而他山无之。说者。以为六棱以表六度。锋锐以表精进。充三学而统万行。体万行而治众习。习治。则即事成理。即理成事。而徧吉之德备矣。夫峨嵋盘礡千里。空翠接天。绝巘奇峰。倚伏万状。岂星星之石。而备众德耶。曰。一花可识无边之春。勺水可分圆满之月。彼既如是。此独不然与。

    似完斋说

    圣人不以长蛇封豕为患。而以一身为患。其忧亦深矣。如章台带水。阿房连云。极游观之乐。至死而不能返者。可不哀哉。松陵密郎。知身是患。不重厚生。唯不重厚生。凡百所治。特似完而已。故堂不图高。内不图实。茆茨可以蔽形。饘粥可以糊吻。以古砚古书。素心贫骨。薄金张之荣。淡然自富。紫栢道人。适避风雨於斯。喜其朴实。所缉有野人之风。题曰似完斋。书此遗之。

    交芦生书千字文说

    夫画本未画。未画本於自心。故自心欲一画。欲两画。以至於千万画。画画皆活。未尝死也。何谓死活。曰。若见一画。即谓一画。见千万画。即谓千万画。是谓知死而不知活。惟知活者。画虽无尽。晓然了知。机在我而不在画也。即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如一卦有常。一爻落死。则变化亦有穷矣。唯其卦卦无常。爻爻本活。所以周流六虚。上下无常。情之性之。鬼之神之。往复莫测。隐显若惑。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设不知活。乌能臻此哉。故苍颉睹鸟迹而悟字母。梵佉娄。不烦感而悟字生於心。虽文成横竖。而诠义未始不同焉。如鸟迹而变大篆。大篆变小篆。小篆变隶。隶变楷。楷变草。草则复几乎鸟迹矣。何异中竺而变四竺。四竺而变胡。胡变夷乎。故曰。通其变者。始制者也。因其变者。乃众人耳。虽然。始制几圣。众人几愚。有能因画而悟未画。因心而得悟心。噫。未画画母。无心天地万物之祖。既知其母。复得其祖。则愚可以为圣。圣可以同愚。故曰大智若愚。予睹交芦生手书千字文。其字画起伏纵横。变化有条。而又不死於法。果书者之能品耶。

    孝侯谥说

    晋周孝侯。逢大敌。欲[拚-ㄙ+ㄊ]命一战。同僚劝曰。将军母老矣。战而不捷。太夫人将安托乎。孝侯曰。我为大臣。必尽臣节。今日之事。既为人臣。安知有母哉。遂战殁。朝廷嘉其忠。谥曰孝侯。由是观之。忠孝本一条。学者以为孝是孝。忠是忠。作两条解之。非也。大抵以我见前之心。尽力事亲谓之孝。尽力事君谓之忠。心无异心。忠孝者。名焉而已。故达心者。洞了忠孝为一。狥名者横执为二。

    刚说

    夫子不刚不能孝。臣不刚不能忠。至於荣辱死生之际。不以刚为地。即为其眩惑。不遑自持矣。然刚亦未易言也。必先於闻道。闻道则识见高明。即能了知天地万物古先今后。皆我自心影响。影响由心而有。心由影响而彰。而影响现时。众人见之。计天地万物为大小。计形器虚空为有无。计一器所聚之块为我身。计前境所生之影为我心。自此则靡所不至矣。岂可以言说穷乎。故曰。刚也者。五常性命之本也。

    动静说

    皮球老人问黄龙孙曰。昔人即动而静。其义安在。孙曰。静在动上。老人指座前牡丹征之。若此花芳秾时。零落时。岂非动乎。谓芳秾。自住芳秾。零落自住零落。以两者各住。谓之静乎。两则非一。一则非两。两两一一。一一两两。譬如梦中见花开谢。见花谢开。开先谢后。谢先开后。谓皆各性住於一世。即谓之动上即静。此愚者之谈也。智则决其不然。何以故。开谢先后。离梦不可得故。梦非自有。必因想生。想非自有。必因未想有。未想不自有。必因想显。所以未想为想父。想为梦父。梦为花父。花为开谢父。开谢为动静父。言静在动上者。复为动静子。子之言弃本太远。乌足征之。

    观戏

    处处相逢是戏场。何须傀儡夜登堂。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稚子自应争诧说。矮人亦复浪悲伤。本来面目何曾识。且向尊前学楚狂。此阳明傀儡诗也。紫栢先生曰。阳明之看戏。戏亦道师。众人之欢乐。何异傀儡。故周穆王之怒偃师。偃师析其傀儡。穆王始悟非真人也。今天下无论古今。或衣冠相揖。男女杂坐。谈笑超然。若以顷刻散心。回观我此身。果籍何物而成耶。设必由五行而有。五行生克无常。能有我者尚无常。况所有者乎。如是观身。身不异戏。则偃师所作。宁非广长舌相哉。

    卓吾天台

    闻卓吾有年数矣。未遑一见。适读耿子庸传。始心见卓吾也。卓吾谓天台子以人伦为至。卓吾以未发之中。为人伦之至。以故互执而不相化。殆十年所。乃今始化。其自叙如此。夫人伦。犹波也。未发。犹水也。执波为至固非矣。执水为波之至。宁不非乎。良以已发外未发。则已发无源矣。必谓未发至於已发。则未发似可取。殊不知已发未发。皆不可取。皆不可舍者也。如已发可取。何异离水求波也。未发可取。何异离波求水也。已发未发。既皆不可取。又皆可舍乎。故曰。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若然者。卓吾天台。始相执而不化。洎相化而不执。何异太末虫。自取自舍於火聚之上耶。古德有言曰。死水固不可藏龙活水亦岂藏龙之所。盖就假龙言耳。如真龙则死死活活。在龙而不在水矣。夫龙之为物也。处空若水。触石则石化为水。触林木。触火。皆不旋尾而化。即此观之。谓空可取。则太虚有剩矣。谓空可舍。则太虚有外矣。空为色影。尚不可以取舍彷佛之。况有大於此者乎。卓吾卓吾。果真龙也耶。果叶公之所画者耶。

    问本亭

    本不可问。可问则非本矣。何以故。本不问本故。如本可问。何异水洗水。金博金哉。虽然善问者。以未尝问而问之。答者。亦以未尝答而答之。昔有僧问马祖曰。离四句。绝百非。请和尚直指西来意。祖曰。我今日劳倦。不能为汝说。问智藏去。藏曰。我亦头痛不能说。问海兄去。海曰。我却不会。僧乃见祖。举藏海语。祖曰。藏头黑。海头白。僧亦懡罗而退。天童颂此机缘。堂堂坐断舌头路。应笑毗耶老古锥。吾味天童此颂。乃知文殊问维摩不二意。摩以默答之。此则有问有答者也。天台昆岩郑居士。万历壬寅冬。曾问清净本然之旨於紫栢道人。道人曰。居士机缘未熟。熟后再问不迟。噫。夜光投人。鲜不按剑。翻思藏海。不觉扼腕癸卯春。冲禅人还国清寺。紫柏道人。先有问本亭偈寄居士。且嘱冲曰。为居士构一亭。於国清泉石幽爽处。榜曰问本。以见道人不忘居士问本之意也。

    落日悬鼓

    众生根钝执重。耳目似具聪明。心实聋瞽。圣人知其如此。开之以名言不可。即名言寓其方所。示其象物。此所谓以情博情。以境夺境。始则铸我成物。终则会物成己。然苦相多端。若不亲尝。知苦不易。既知苦已。即苦推乐。乐虽不见。理考不虚。由是信力坚固。作之不休。终必克愿。悬鼓大义。不过如此。余观虽多方委曲调摄。修习浅深次序。历然难混。惟有志於出苦者。用力不苟。终必精深。方知真慈初心也。

    三界说

    夫一天地之闲。有四大洲。东曰神州。西曰贺州。南曰部州。北曰卢州。而其疆土。不知几千万里。按七政分野推之。亦自有里数。然南州。人寿唯百岁。富贵亦不大崇高。东州。则人寿二百五十岁。富贵崇高。固胜南州多矣。以东州较西牛贺州。则西州人寿。五百岁。崇高富贵。复胜东州。即西州较诸北俱卢州。又天渊之不同也。盖北州人寿千岁。中无夭折。而富贵崇高。可谓至矣。若较诸四天王。又不啻酰鸡之匹大鹏耳。乃至他化自在天之富贵。匹诸初禅喜乐。犹野人以曝背之暖。献万乘之君。由初禅天。而至非非想。层级转胜。下不如上。大相悬绝也。若以声闻天眼。视非非想。寿命之与富贵崇高。辟如朝生暮死之虫。沾滞涕唾焉。今南州之人。率以富贵自恃。年华不惜从生至死。昏扰欲梦。曾不暂觉。苟能以三州匹己。以四王匹三州。以非非想天。匹夜摩忉利。则南州所谓富贵崇高自恃。视百年为长劫者。可不悲夫。故曰。以法眼观三界依正之报。不啻狱囚。岂欺我哉。

    读素问

    吾闻得。般若菩萨。能於一切法中。得大自在。由是观之。在儒而为明王圣师。在老而为真人神人。在佛而为大觉世雄。在百家递为其长。各建旗鼓。而鸣於世者。皆菩萨之示现也。予读黄帝素问。至其略曰。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净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知道者。不可挂以丝发不觉置卷长叹。是书也。非圣人莫能作焉。予以是知得其空者。可以治其风。得其风者。可以治其火。得其火者。可以治其水。得其水者。可以治其地。故地浮於水。水资於火。火凭乎风。风载於空。故得其空者。造其微矣。微则不可以朕兆求。不可以将迎会。若然者。湛神於空。彻视其形。部分经络。腑腊浅深。犹处堂奥而照万有。奚惑哉。故良医知守其机而会其微。神游无滞。靡细不察。地惟四尘。水则减一。火又减一。风则一而已矣。一则累轻。故力用超乎三者。地之坚。水之湿火之燥。风之动。凡有所偏。而不均调者病矣。空则非四者之所囿。故得空者。始可以主乎四也。四者有主。犹民之得君。民得君而世弗治者。未之有焉。虽然得空之微。能治有形。不能治无形。能治无形。非得心者莫能也。故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所谓得般若菩萨者是也。

    金舌三目

    夫自心灵通。而循缘成相。故金舌和尚。截舌以进唐文宗。舌犹哦经如故。帝异之。遂谥金舌和尚焉。盖以火锻之。而成金色故也。三目高僧。左臂一目。视物远彻。世多异之。殊不知人心本灵。以五欲封蔀。故灵用弗显。夫大悲菩萨。有千手千眼。鬼车之鸟。九头异情。由是观之。圣凡犹一指之屈伸耳。指喻自心。屈伸喻用。故观音善用自心。而千手之执。千目之照。亦大海之一滴。太仓之一粟也。鬼车以不善用自心。受斯丑报。悲夫。虽然蚯蚓截而两头动。蚊虫唼而一心惊。知此者。可与言金舌三目之异矣。

    芦芽夜话记过

    自古及今。凡作史官者。身及子孙。不罹人祸。必犯天刑。盖人为万物灵。虽贤愚不同辙。不过大槩耳。其心曲隐微之际。贤者未必无一失。愚者亦未必无一得。大都世教检人贤否。断然弗能彻照。既弗彻照。则落笔注人。岂能无误。每见宋儒多犯此病。惟出世大雄。始能无蔽。所以然者。盖此老三惑圆断。六通满证。眼彻无量世界。耳闻无量世界。鼻舌身心。一一虚灵彻照无遗。譬如轩辕悬於太空。六合四维。十方三世。一尘一芥。靡弗洞然。自此老而降。凡天下贤愚。交游浅深人情反复。伤心动念。皆不可私定臧否。盖大家处在无明窟中。岂无差谬。岁丁亥。予与芦芽妙师。灯下偶及世故。不觉谈一二交游短处。既而思我非如来。安知无误。书此以记吾过。

    寄聚光洞微作时文说

    如风在帆。风不可见。而帆饱舟行。此可见者也。如地中有泉。所以能产百谷。泉不可见。而百谷秀实。可见者也。如春在花。春不可见。而花可见者也。如水中盐味。水可见而味不可见。惟饮水者乃知之耳。如色里胶青。色可见而青不可见。如日出衔山。月圆当户。一半可见。那一半虽不可见。决知非无也。如空生处。即是色生。此真实语。然众人但见空而不见色。情封故也。八者悟其一。则余皆等矣。如汝等作时文。既谓之时文。此须我就人者也。若待人就我。便非时文矣。然我就人。须就而不就。则无所不就矣。惟无所不就。所以人虽不欲我就。不可得也。然人不得不就之者。盖有不可见者存焉。今人作文。可见者有余。而不可见者索然。苟能於不可见者。以可见者为之绍介。如云中龙。头角虽不露。而中自有神。此皆伪不掩真。真亦不掩伪故也。故文如云。我意之所寄如龙。倘怀抱不虚灵。而欲我意如龙之神。未之有也。夫养怀抱。端在以理治情。情消则寸虚。若青天之廓布。文章自秀朗矣。此之谓以我就人。人虽欲不我就。不可得者也。

    戒贪暴说

    古以为官为家。为公器。故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今之人。上焉者。以为官为家为耻辱。下焉者。以为官为豪客。爵位为绿林。公然建旗鼓。操长蛇封豕之矛而吞劫百姓。习以成风。天下无怪。以此观之。则以为官为家为耻辱者。乃救时之良剂也。盗贼以绿林为薮。兵刃为权。则易捕。设以衣冠为薮。爵位为权。则难擒。故庄周云。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良有以夫。虽然恃柄而劫生灵。饱赂而藏轩冕。上则聋瞽君之耳目。中则同袍相为扶护。下则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殊不知生灵为国根本。劫生灵。乃所以灭君也。君灭则爵位谁与。衣冠谁主。若然者。则盗贼自穷其薮。自削其权矣。呜呼。人为万物之灵。不为圣贤。而甘为盗贼。必至薮穷权削。而终不悟。可不谓之大痴极愚乎。

    法王人王说

    夫大道梦而天地分。天地分而万物生。万物生而受气强弱之不同。苟无王以主之。则强凌弱。弱受凌。而弱者。不能并生於天地之闲矣。昔尧让天下於许由。许由恶闻而洗耳。说者。以为为巢许易。为尧舜难。尧舜当兼善之任。圆通万物之情。设有一物不得其所。虽南面乐。不能解其忧。此何心哉。若巢许持独善之见。享独善之福。视天下若敝屣。以形骸为大患。薄外而厚内。此又何心哉。梅西子持两说。折衷於紫柏先生曰。尧舜与巢许。孰得孰丧。先生春然应之曰。皆得皆丧。梅西子曰。先生言。实未解。乞先生揭示。曰。子知有世出世法乎。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故主其道者为法王。主其器者为人王。尧舜人王也。其所设教惟尊天。故每临事。必称上帝。即巢许亦皆尊天。惟佛氏以法性无边际。设教以所性为封疆。以九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