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读书纪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宗教史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由于畏怖,祈求而崇奉偶象(有形的与无形的),敬仰难以理性解释的主宰者的例证。人类为何发生这样的情绪与行为?神学家、哲学家,以及有分析思想的历史学家自有他们的种种解答。近来偶然读到斯宾挪莎(Spinoza)的一段议论是:

    凡沮丧者有敬神、敬教(虔敬)之假面目,是故沮丧虽与骄傲相反,而自卑之沮丧者则反颇与骄傲者相类。

    我再看一遍,仰头对着玻璃窗外阴郁的灰空,过一会,不禁把书本放下。默默地想起自尊与自卑,自觉的大量,以及我们自己的古老的教训,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与“刚毅木讷”等等道德的箴言。

    我对于这等人类行为的伦理的表现很少研究,……这须有一份分析的与锐利的理智性,偶然涉想及此殊难免茫然之感。

    但由这句看似寻常的话使我对人生的隐秘得到有力的证明。人生存于欲望之中,而作欲望的牵线的是希望。如果真像民间的传说诸葛孔明能“前知五百年”,甚至一饮一啄都在未来的簿子上详细注明,只不过待他到时按条点收。我想,他那“鞠躬尽瘁”的话写出来一定感到乏味。希望在生之路上遥遥地燃起一点明丽的火光,虽然有时被云翳遮蔽,有时被风雨扑灭,有时因为自己的目力发生障碍,看不清,但那只是暂时的,不久,闪闪灼灼地光明重复出现。因此,一个人他终能向前走,追逐,想着把那点火光拿在手中,灼伤着皮肤或是温暖着掌心,他不必想,而且也绝不会计较的,但是他总要向前追逐!

    叔本华曾主张生存欲望绝不是一个人所独有的部分,而为一切东西不分彼此时所公有的部分,他以此欲望即意志。如失掉此最大之欲望则世界应当消灭。可见原有欲望,才有希望,基于人类的生存之必需的条件上,不能磨灭的生之辉光,它时时向人间引导,启发,一旦失去,或找不到在前面可以照路的那点东西,不止是他把自己的意志沉落下去,而且他的自我的世界也将要渐渐毁坏以至于灭亡。

    沮丧正是失却自己的意志的表征,没有自信力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向前奔跃的气概,觉得非借重一种明明是空想而又似乎是偶象的东西给自己作主,为自己背后的“靠山”便生存不下去。这里,宗教的力量便有所施。自然,并非人类中有宗教式的行为的全由于此,但这种情形却是敬神,敬教的源泉。

    恐怖与慰安乃一条绳索之两端。如果永远是坦荡荡地的心灵状态;永远是,“光风霁月”的胸怀;永远是向前看与勇往的精神,我们有何恐怖?即世有所谓恐怖者乃基于己心,心铄自外物。惟失掉了以上所说的心灭状态,胸怀与精神,平铺在脚底下的,映现在视觉内的,恍惚来去在想象中的,无一而非不能安顿.不能了澈,不能解决的事务与忧虑。那么,因忧生怖,因罣碍而生执着,随处都是荆棘,时时像有针尖,像有火练,像有毒蛇,在你身旁,在你足底,在你心中深切地感到刺痛,灼热,晕苦的难过。可是,又不能自己振作,如断腕般的壮士,如“刮骨疗毒”般的小说中的英雄,忍住痛苦再求挣扎,把生之力挥发出来。其结果只好垂头饮泣,或者用方法麻醉了欲望,打灭了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