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黄昏阵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来应景的文字难以出色,当然,类如从前的帝王与考官们会出“五风十雨”,“九月授衣”,“八月剥枣”等等应时颂圣的题目,于是作文章的人照例把记忆,揣摩的单词,片语,集凑起来,便成为“高华典丽,含香韫秀”的佳作,可以称为“圣手”,刊作“名家”,更可以借了这等文字的梯阶向上“飞黄腾达”,于是便有了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了。实在这“书”字应该改作“文”字;“文”尚不妥,应该说是:用简练,揣摩而凑成的字数,方像个定义。

    所谓难以出色,在某个时代,某些人看来,那倒是“当行”的文章。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冬天围炉,夏日纳凉,重阳就得说到黄花,中秋一定要咏圆月的,虽是个人的抒情,而却成为文士群中“风气的题目”的应景文了。(风气的题目五个字虽不佳却是实情)。

    “且慢,你瞧你给作文的这小刊物是什么?那不是明明标着‘避暑’么?干吗?评论古今,却照不见自己?”

    文字写到这里,被来访的友人看见,他很郑重地说出这么伶俐的挑剔。我淡然地答道:

    “你以为在昔有的事现在便要崭新更始,另换一副面目么?这,你也是被文字蒙蔽了的一个。懂吧?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向来是‘修文偃武’的,‘文治光华’,‘文质彬彬’,上自……下至……惟借文字济世,尤以简练,揣摩凑字而成的文字能以粉饰昇平,效同歌舞。一时代,一时代,如飚轮似的飞驰,但万般不长进,惟有文字却是一件愈弄愈有进步,愈变化愈有出色的‘法宝’。名教,大道,训言,一套又一套,花样繁多,能之者众。于是永远抽不了的文字的阶梯,永远是有黄金屋的明丽;永远是有颜如玉的倩影,在那些四角方块符箓中闪现。……难道这不是我们的‘国粹’……所以,你没曾把文字的魔术看穿,但是请你不要误会,我可没说你看错了时代!”

    “哈哈!原来你也是如此这般的一个,对,大热天,你高兴也写应景的文字,我佩服你的揣摩的本事!……”

    友人走后,我却暗暗地笑了。火气这么重,又在这火热的时期里,不是自讨苦吃?真的,他不会“避暑”,否则也可写凑字的应景文,纵然自己未必清凉,(也许得出一身大汗)可以使阅者轻松又不至于对谁得罪。

    好了,找应景文的题目吧,管它出色不出色,“当行”就成。

    这些日,雨分外多,有的连朝滴沥,有的一晚潇潇。“雨”,这不是很好的应时题?于是我便在稿纸上写了三个大字“黄昏阵”。

    不是硬编的题目,却有来源,而且亦雅亦俗呢。

    “俗以初三日晴主旱,若是夜黄昏有雨则日日有之,谓之黄昏阵。谚云,六月初三打个黄昏阵,上昼耘稻下昼困。又云:……初三落雨夜夜阵……蔡云,‘吴歈’云:六月不逢夜夜阵,满城扯遍七星旗。草鞋人散松花会,正是湖乡雨透时。”

    从这样纪风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靠天吃饭的农人对于雨暘关心的态度。也许由经验中得来的天气预测,或者多少有点希冀。如果潦旱不时,成为灾变,那就只好乞求神道沛降甘霖,或者大扫云雾。从远古的“祷雨桑林”起,至近年来的上表、建坛、禁屠、斋戒,那些把戏,一代一代相传着往下递演。……

    读这则笔记,使我们同情于农民于晴雨关心的真诚,也想到任天择而不认人治的古老民族的一切现象。

    抄到这里,又想起古时的“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的话。

    原来山川百源能以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大雩是旱祭,便是祈雨的请祷。帝,自然是宇宙的主宰者了。官为民祈祀,不是堂皇的典礼么?何况还用盛乐。可见火灼般的干旱向来是为酋长,祭师,与官吏们行惠于民的好机会。“足食,足兵”,是一个群族中享受与战争的重事,所以自“天子”起,一遇到这样的灾变遂求天行道,而巫觋僧侣们便可大显其法术的尊严了。

    然而老实的农人到了六月中望雨心切,只是祷祝着初三那晚上有一阵雨,便可一夏不旱,稻熟丰收!

    大约是在所谓“夏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