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论性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今吾人对一事物,虽互相反对之议论皆得持之而有故,言之而成理,则其事物必非吾人所能知者也。“二加二为四。”,“二点之间只可引一直线。”,无论何人,未有能反对之者也。因果之相嬗,质力之不灭,无论何人,未有能反对之者也。数学及物理学之所以为最确实之知识者,岂不以此矣乎?今孟子之言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曰“人之性恶”,二者皆互相反对之说也,然皆持之而有故,言之而成理。然则吾人之于人性,固有不可知者在欤?孔子之所以罕言性与命者,固非无故欤?且于人性论中不但得容反对之说而已,于一人之说中亦不得不自相矛盾。孟子曰“人之性善”,在求其放心而已。然使之放其心者谁欤?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也”,然所以能伪者何故欤?汗德曰“道德之于人心,无上之命令也”,何以未几而又有根恶之说欤?叔本华曰“吾人之根本生活之欲也”,然所谓拒绝生活之欲者,又何自来欤?古今东西之论性,未有不自相矛盾者。使性之为物,如数及空间之性质,然吾人之知之也既确,而其言之也无不同,则吾人虽昌言有论人性之权利,可也。试问吾人果有此权利否乎?今论人性者之反对矛盾如此,则性之为物固不能不视为超乎吾人之知识外也。

    今夫吾人之所可得而知者,一先天的知识,一后天的知识也。先天的知识如空间、时间之形式,及悟性之范畴,此不待经验而生,而经验之所由以成立者,自汗德之知识论出后,今日殆为定论矣。后天的知识乃经验上之所教我者,凡一切可以经验之物皆是也。二者之知识,皆有确实性,但前者有普遍性及必然性,后者则不然。然其确实,则无以异也。今试问性之为物,果得从先天中或后天中知之乎?先天中所能知者,知识之形式而不及于知识之材质。而性固一知识之材质也,若谓于后天中知之,则所知者又非性何?则吾人经验上所知之性,其受遗传与外部之影响者不少,则其非性之本来面目,固已久矣。故断言之曰“性之为物,超乎吾人之知识外也”。

    人性之超乎吾人之知识外既如斯矣,于是欲论人性者,非驰于空想之域,势不得不从经验上推论之。夫经验上之所谓性,固非性之本然,苟执经验上之性以为性,则必先有善恶二元论起焉。何则?善恶之相对立,吾人经验上之事实也。反对之事实而非相对之事实也。相对之事实,如寒热厚薄等是,大热曰热,小热曰寒,大厚曰厚,稍厚曰薄。善恶则不然。大善曰善,小善非恶,大恶曰恶,小恶亦非善。又积极之事实而非消极之事实也。有光曰明,无光曰暗,有有曰有,无有曰无。善恶则不然。有善曰善,无善犹非恶,有恶曰恶,无恶犹非善。惟其为反对之事实,故善恶二者不能由其一说明之。唯其为积极之事实,故不能举其一而遗其他。故从经验上立论,不得不盘旋于善恶二元论之胯下。然吾人之知识,必求其说明之统一,而决不以此善恶二元论为满足也。于是性善论、性恶论及超绝的一元论(即性无善无不善说及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说)接武而起。夫立于经验之上以言性,虽所论者非真性,然尚不至于矛盾也。至超乎经验之外而求其说明之统一,则虽反对之说,吾人得持其一,然不至自相矛盾不止。何则?超乎经验之外,吾人固有言论之自由。然至欲说明经验上之事实时,则又不得不自圆其说,而复反于二元论。故古今言性者之自相矛盾,必然之理也。今略述古人论性之说而暴露其矛盾,世之学者可以观焉。

    我国之言性者古矣。尧之命舜曰:“人心唯危,道心唯微。”仲虺之诰汤曰:“唯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唯天生聪明时乂。”《汤诰》则云:“惟皇上帝,降哀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唯后。”此二说互相发明,而与霍布士之说若合符节。然人性苟恶而不可以为善,虽聪明之君主亦无以乂之,而聪明之君主亦天之所生也。又苟有善之恒性,则岂待君主之绥乂之乎?然则二者非互相豫想,皆不能持其说。且仲虺之于汤,固所谓见而知之者,不应其说之矛盾如此也。二诰之说,不过举其一面,而遗其他面耳。嗣是以后,人又有唱一元之论者。《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刘康公所谓民受大地之中以生者,亦不外《汤诰》之意。至孔子而始唱超绝的一元论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又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此但从经验上推论之,故以之说明经验上之事实,自无所矛盾也。

    告子本孔子之人性论而曰“生之谓性,性无善无不善也”,又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此说虽为孟子所驳,然实孔子之真意。所谓湍水者,性相近之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者,习相远之说也。孟子虽攻击之而主性善论,然其说则有未能贯通者。其山木之喻曰:“牛山之木尝美矣……是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昼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此岂人之情也哉?”然则所谓旦旦伐之者何欤?所谓梏亡之者何欤?无以名之,名之曰“欲”。故曰“养心莫善于寡欲”。然则所谓欲者何自来欤?若自性出,何为而与性相矛盾欤?孟子于是以小体大体说明之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顾以心为天之所与,则耳目二者,独非天之所与欤?孟子主性善,故不言耳目之欲之出于性,然其意则正如此。故孟子之性论之为二元论,昭然无疑矣。

    至荀子反对孟子之说而唱性恶论曰:“礼义法度,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谓之生于伪。是性伪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又曰:“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此圣王之治而礼义之化也。今试去君上之势,无礼义之化,去法政之治,无刑罚之禁,倚而观天下人民之相与也。若是则夫强者害弱而夺之,众者暴寡而哗之,天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篇》)。”

    吾人且进而评其说之矛盾其最显著者,区别人与圣人为二是也。且夫圣人独非人也欤哉?常人待圣人出,礼义兴,而后出于治,合于善。则夫最初之圣人即制作礼义者,又安所待欤?彼说礼之所由起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此礼之所由起也(《礼论篇》)。”则所谓礼义者,亦可由欲推演之。然则胡不曰人恶其乱也,故作礼义以分之,而必曰先王何哉?又其论礼之渊源时,亦含矛盾之说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也。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性恶篇》)。”然又以三年之丧为称情,而立文曰:“凡生乎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群匹,越月逾时则必反,沿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小者是燕爵,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能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莫知于人。故人之于亲也,至死无穷。故曰说豫娩泽忧患萃恶,是吉凶忧愉之情之发于颜色者也……(《理论篇》)。”此与孟子所谓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所以告夷之者何异?非所谓感于自然不待事而后然者欤?则其非反于性而悖于情明矣。于是荀子性恶之一元论,由自己破灭之。

    人性之论,唯盛于儒教之哲学中,至同时之他学派则无之。约而言之,老庄主性善,故崇自然,申韩主性恶,故尚刑名。然在此诸派中并无争论及之者。至汉而《淮南子》奉老子之说而唱性善论,其言曰:“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人间训》)。”故曰:“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夫性亦人之斗极也,有以自见也,则不失物之情,无以自见也,则动而惑营。”又曰:“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易而忘本,合于若性。故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濊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齐俗训》)。”于是《淮南子》之性善论与孟子同终破裂,而为性欲二元论。

    同时董仲舒亦论人性曰:“性之名非生欤?如其生之自然之资之谓性。性者,质也。诘性之质于善之名,能中之与?既不能中矣,而尚谓之质善,何哉?故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米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善与米,人之所继天而成于外,非在天之所为之内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其论法全似荀子,而其意则与告子同。然董子亦非能久持此超绝的一元论者,夫彼之形而上学,固阴阳二元论也。其言曰:“阳天之德,阴天之刑。阳常居实位而行于盛,阴常居空虚而行于末(《嗣阳尊阴卑篇》)。”故曰:“天雨有阴阳之施,人亦雨有贪仁之性(《深察名号篇》)。”

    由此二元论而一面主性恶之说曰:“民之为言瞑也,弗扶将颠陷猖狂,安能善(《深察名号篇》)?”刘向谓仲舒作书美荀卿,非无据也。然一面又谓“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王道通三篇》)”。又曰:“阴之行不得于春夏,而月之魄常厌于日光。乍全乍伤,天之禁阴如此,安得不损其欲而辍其情以应天(《深察名号篇》)?”夫人受命于天,取仁于天,捐情辍欲,乃合天道,则又近于性善之说。要之,仲舒之说欲调和孟、荀二家,而不免以苟且灭裂终者也。至扬雄出,遂唱性善恶混之二元论。至唐之中叶,伦理学上复提起人性论之问题。韩愈之《原性》,李翱之《复性书》,皆有名于世。愈区别性与情为二翱,虽谓情由性出,而又以为性善而情恶,其根据薄弱,实无足言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