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西池唱和

    元祐中,秘阁①上巳日会西池,王仲至有②诗,文潜和之最工。云:“翠③浪有声黄伞④动,春风无力彩旌⑤垂。”〔至秦少游即云“帘幕千家锦绣垂”。仲至读之笑曰:“此语又待入小石调也。”然〕⑥少游有“已烦逸少书陈迹,更属相如赋上林”之句。⑦诸人亦以为难及。(《类说》本、《丛话》前五十一、《玉屑》十八)

    案:此事亦见《孔氏谈苑》卷四。

    ----------------

    ①《渔隐丛话》“秘阁”二字作“诸公以”三字。

    ②《渔隐丛话》“有”下有“二”字,疑误衍,说详下。

    ③《张右史集》二十六“翠”作“沸”。

    ④《类说》“伞”误作“撒”,据《孔氏谈苑》改。《右史集》及《丛话》、《玉屑》均作“帽”。

    ⑤“旌”,《右史偤》作“旗”,《孔氏谈苑》作“衫”。

    ⑥《诗人玉屑》所引无“至秦少游”云云数语,及此句“然”字。

    ⑦案《淮海集》九《西城宴集诗》凡二首。据其自注,垂字韵者次王敏中少监韵,林字韵者次王仲至侍郎韵。《张右史集次韵王敏仲至西池会饮诗》用垂字韵,《次韵王敏仲池上诗》用林字韵,又不言为王仲至作。

    二、诗备四景

    “手把寒梅撼雪英,婆娑暂见绿阴成。隔窗昨夜萧萧雨,已有秋风一叶声”。欧公云:“此诗备四时景。”(《类说》本)

    三、顾 屠

    〔元祐中〕①顾子敦有顾屠之号,以其肥伟也。故东坡《送子敦奉使河朔诗》云:“我友顾子敦,躯胆多雄②伟,〔便便十围腹,不但贮书史。〕”③又云:“磨刀向猪羊,〔酾酒会邻里。〕”④至于云“平生批敕手”,亦皆用屠家语也。子敦读之颇不乐。东坡遂和前篇末句云:“善保千金躯,前言戏之耳。”钱穆父眉宇秀整。东坡云:“穆四莫乱呼它名字。”是时穆父已有九子,东坡遂以九子母丈夫呼之。有诗云:“九子羡君门户壮,〔八州怜我往来频。〕”⑤(《丛话》前三十九、《类说》本)

    案:钱勰事亦见陆游《老学庵笔记》。

    ----------------

    ①《类说》有此三字。

    ②《类说》“多”作“两”,《东坡集》同。又《东坡集》“雄”作“俊”。

    ③《类说》无“便便”二语。

    ④《类说》无“酾酒”句。

    ⑤《类说》无八州句。又《类说》先引《赠钱诗》,次引《送顾诗》。

    四、长白山主

    欧阳仲纯梦道士持告身云:“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既没,东坡哭之云:“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类说》本)

    五、扫愁帚醒酒冰

    〔东坡与孙巨源同会于王晋卿花园中。晋卿言都教喂饲了官员辈马着。巨源云:“‘都尉指挥都喂马’,好一对。”适长主送茶来,东坡即云:“大家齐吃大家茶。”盖长公主呼大家也。山谷尝以“卖菜卖生菜”,对“磨刀磨剪刀”。〕①东坡以洞庭春色为扫愁帚,山谷以水晶脍为醒酒冰。〔余为正好作一对。〕②(《类说》本、《丛话》前四十一)

    ----------------

    ①《类说》无以上诸语,据《丛话》增。

    ②《类说》无此句,据《丛话》增。

    六、动人春色不须多

    荆公作内相〔时〕,①翰苑中有石榴一丛,枝叶茂盛惟发一花。公诗云:“秾叶②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类说》本、《丛话》前三十四)

    ----------------

    ①《丛话》“相”下有“时”字。

    ②《丛话》“秾叶”作“浓绿”。案《遯斋闲览》谓此荆公书唐人诗。

    七、晁无咎时文

    元丰中,晁无咎时文①有声,无己以诗戏之曰“闻道新文能入样,相州红缬鄂州花”。〔盖是时方尚相州缬、鄂州花也。晁尧民子损之云。〕②(《类说》本、《总龟》前三十九)

    ----------------

    ①《总龟》“时文”作“诗极”。

    ②《总龟》有此数语。

    八、陈无己诗启

    陈无已有《除官》一篇云:“扶老①趋严诏,徐行及圣时。端能几字正,②敢恨③十年迟。④肯着⑤金根谬,宁辞乳媪讥。向来忧畏断,不尽鹿门期。”〔临川饶推守云:“此诗不作可也。〕⑥才得一正字,亦未须云趋严诏。”无己后作谢启,复曰:“名虽文字⑦之选,实为将相之储。”又云:“头童齿豁,敢辞乳媪之讥;闻浅见轻,益⑧畏金根之谬。”(《类说》本、《总龟》前七、《丛话》前五十一、《诗林》四)

    ----------------

    ①《为说》“老”误作“者”,据《后山集》及《总龟》改。

    ②《诗林广记》作“正集字”。

    ③《类说》“恨”作“限”,据《集》改。

    ④《总龟》“迟”作“违”。

    ⑤《丛话》“着”作“复”。

    ⑥《类说》及《诗林》无“临川饶推守云,此诗不作可也”二语,作“或云”。

    ⑦《后山集》十五“字”作“学”。

    ⑧《后山集》十五“益”作“但”。

    九、山谷论诗

    山谷论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①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②乃③成章耳。(《类说》本、《修辞鉴衡》一引作《诗文发源》)

    案:此则亦见《童蒙诗训》35条。

    ----------------

    ①《修辞鉴衡》引至此。又《鉴衡》以下文为别一条。

    ②《鉴衡》“意”下有“焉”字。

    ③《鉴衡》“乃”下有“为”字。

    一○、软红香尘

    前辈①有西湖风月不如东华②软红香尘之语。故东坡〔和钱穆父、蒋颖叔《从驾景灵宫》〕③诗云:“半白不羞④垂颔⑤发,软红犹恋属车尘。”(《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七、《丛话》前三十九、《说诗乐趣》十二)

    ----------------

    ①《总龟》、《丛话》“前辈”下均有“戏语”二字。

    ②《总龟》“华”作“洛”。

    ③《总龟》及《丛话》均有此数字。《总龟》“穆父”作“穆公”、“宫”作“官”,均误。

    ④《总龟》及《丛话》“羞”作“嗟”。

    ⑤《总龟》“颔”作“项”。

    一一、书法诗格

    东坡云:“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然书法之坏自鲁公始;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类说》本)

    案:此即东坡《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中意,惟词句不同。《诗人玉屑》十五所引东坡语即此文。

    一二、反舌有声

    山谷云:“余读《周书月令》云:‘反舌有①声,佞人在侧’,乃解老杜《百舌》②‘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之句。”(《类说》本、《总龟》二、《乐趣》六)

    案:此条出《山谷题跋》七,亦见陈师道《后山诗话》。《渔隐丛话》引此则亦只言山谷云,不言出《王直方诗话》。意山谷此语,《直方诗话》与《后山诗话》均引之。

    ----------------

    ①《总龟》及《乐趣》“有”作“无”。

    ②《总龟》“舌”下有“诗”字。

    一三、陶渊明诗

    山谷云,“宁律不谐,不可①使句弱,宁用字不工,不可使语涩,②此庾开府所长也。然有意于为诗也。至于渊明则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虽然,巧于斧斤者多疑其拙,窘于检括者辄病其放。孔子曰:‘宁武子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渊明之拙与放,岂可与不知者道哉?道人曰:‘如我按指,诲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说者曰:‘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渊明之诗,要当一邱一壑者共之耳。〕”③(《类说》本、《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案:此则出《山谷题跋》二《题意可诗后》。

    ----------------

    ①《鉴衡》“不可”作“而不”,下句同。

    ②《鉴衡》及《山谷题跋》“涩”作“俗”。

    ③《鉴衡》有此数语。

    一四、鬼作人语人作鬼语

    〔刘讽参军宿山驿,月明,有数女子自屋后来,命酌庭中,歌曰:〕①“明月清风,良宵会同。星河易翻,欢娱不终。〔绿樽翠杓,为君斟酌。今夕不饮,何时欢乐。”〕②此《广记》所载鬼诗也。山谷曰:“当是鬼中曹子建所作。”〔东坡亦以为然。〕③又有一篇云:“〔玉户金缸,愿悟君王。〕④邯郸宫中,金石丝簧。〔郑女卫姬,左右成行。纨绮缤纷,翠眉红妆。王欢转眄,为王歌舞。愿得君欢,长无灾苦。”苏公以为“邯郸宫中,金石丝簧,”〕⑤此两句不唯人少能⑥作,而知之者亦极难得耳。⑦张文潜〔见坡谷论说鬼神,忽〕⑧曰:“旧时鬼作人语,如今人作鬼语。”〔二公大笑。〕⑨(《类说》本、《总龟》前三十九、《丛话》前五十八)

    案:此则亦见《总龟》后集四十二,文与《渔隐丛话》所引同。

    ----------------

    ①《类说》、《丛话》无以上数语,据《总龟》增。

    ②《类说》无此四句,据《总龟》、《丛话》增。

    ③《总龟》、《丛话》有此语。

    ④《类说》无“玉户金缸”二句,据《总龟》增。《丛话》“悟”作“陪”。

    ⑤《类说》无此数语,据《总龟》、《丛话》增。

    ⑥《丛话》无“能”字。

    ⑦《总龟》、《丛话》此句后有“皆醉中为余书此”七字。

    ⑧《总龟》、《丛话》有此数字。《丛话》“神”作“诗”。

    ⑨《总龟》、《丛话》有此四字。

    一五、寻常百姓

    丹阳陈辅每岁清明过金陵上冢,事毕,则过蒋山,谒湖阴先生,〔岁率为常。元丰辛酉、癸亥两岁,访之不遇,因题一绝于门,云:〕①“北山松粉未飘花,白下风轻②麦脚斜。身似③旧时王谢燕,一年一度到君家。”〔湖阴归见其诗,吟赏久之,称于荆公。〕④荆公笑曰:“此正戏君为寻常百姓耳。”〔湖阴亦大笑。盖〕⑤古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类说》本、《丛话》前五十四)

    案:湖阴先生为杨骥,字德逢,张邦基《墨庄漫录》亦记此事。 又案:吴坰《五总志》谓此为辅之谒荆公于定林,不值,留诗壁间,介甫见之,笑谓龚深之曰:“此郎复以我为寻常百姓矣。”与此所载不同。

    ----------------

    ①《类说》无此数语,作“尝作诗云”,据《丛话》增改。

    ②《五总志》“轻”作“高”。

    ③《五总志》“身似”作“正是”。

    ④《丛话》有此数语。

    ⑤《丛话》有此六字。

    一六、王逢原诗

    王令逢原,〔广陵人,既〕①见知于王荆公,②〔声誉赫然,〕③一④时附丽之徒,〔望风伺侯,守牧冠盖,〕⑤日满其门,⑥〔进誉献谄,初不及文字间也。〕⑦逢原厌之,大署其门云:“纷纷闾巷士,看我复何为?来则⑧令我烦,去则我不思。”〔意有知耻者,而干谒不衰。〕⑨(《类说》本、《四库本》《类说》无此条、《总龟》前三十七、《丛话》前三十七)

    ----------------

    ①《类说》、《丛话》无此四字,据《总龟》增。

    ②《总龟》“王荆公”作“舒王”。

    ③《类说》、《丛话》无此四字,据《总龟》增。

    ④《总龟》无一字。

    ⑤《类说》,《丛话》无此八字,据《总龟》增。

    ⑥《类说》作“冠盖满门”。

    ⑦《总龟》、《丛话》均有此二句。

    ⑧《总龟》、《从话》“则”作“即”,下同。

    ⑨《总龟》、《丛话》有此二句,《丛话》“意”下有“当”字。

    一七、上王正仲诗

    有以长韵诗上王正仲,①其一联云,“狗监传新赋,难林购近诗”。〔属对颇工,②而终篇无若此者。言辞鄙陋,几可绝倒。岂所谓寸有所长耶。〕③(《类说》本、《总龟》前十四、《丛话》前五十二)

    ----------------

    ①《总龟》、《丛话》“正仲”均作“仲至”。

    ②《丛话》引至此。

    ③《总龟》有此数语。

    一八、秦少游诗谶

    秦少游,①以校勘出②为杭倅,方至楚泗间,有诗云:“平生逋欠僧房睡,准拟如今处处还。”诗成之明日,报责③监处州酒,好事者④以为诗谶。(《类说》本、《总龟》前三十二、《丛话》前四十)

    ----------------

    ①《总龟》、《丛话》“少游”下有“绍圣初请外”五字。

    ②《总龟》、《丛话》均无“出”字。

    ③《总龟》及《丛话》“报责”作“以言者落职”。

    ④《总龟》“好事者”作“人”。

    一九、至宝丹

    王禹玉诗,〔世〕①号至宝丹,以〔其〕②多使珍宝,如黄金必以白玉为对。〔有人云:“诗能穷人,且试强作富贵语看如何?”其人数日搜索,方止得一联〕:③“胫挺化为红玳瑁,眼睛变作碧琉璃,”为之绝倒。④晏叔原小词云:“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晁无咎云:“能作此语,定知不住三家村也。”⑤(《类说》本、《丛话》前二十六、《诗林》四)

    案:《诗话总龟》前集七引作《古今诗话》。前有“晁以道云”四字。《说诗乐趣》十四引此则,又误作《欧公诗话》。

    ----------------

    ①“世”字据《丛话》及《诗林》补。

    ②“其”字据《丛话》及《诗林》补。

    ③《类说》无以上诸语,作“有人强作富贵语”语。

    ④《丛话》、《广记》均引至此。

    ⑤《类说》所举“晏叔原小词”云云,《总龟》及《玉屑》引作山谷语,今两存之。

    二○、酴醿诗

    〔酴醿,本酒名也,世以其开花颜色似之,故以取名。①山谷所以有“名字因壶酒,风流付枕帏”之句。又云:“风流彻骨成春酒,梦寐宜人入枕囊。”〕②韩持国《绝句》云:“平生为爱此香浓,仰面常③迎落絮④风。每⑤恐春归有遗恨,典型元⑥在酒杯中。”(《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七、前十一,《丛话》前四十七)

    案:此则《诗话总龟》析为二条。自“酴醿”至“梦寐宜人入枕囊”,见前集卷二十七;韩持国《绝句》云云,见前集卷十一。今从《渔隐丛话》并合之。又《类说》本于“典型元在酒杯中”句下有〔山谷最爱荆公“扶与度阳焰,窈窕一川花”,谓包含数意〕诸语。 案:此为荆公《法云诗》,与论酴醿不合,今亦删去。

    ----------------

    ①《山谷诗注》于“世以其”二句,作世所开花本以其颜色似之,“故取其名”。

    ②《类说》无以上诸语,据《丛话》增。

    ③《总龟》、《丛话》“常”作“尝”。

    ④《南阳集》及《墨庄漫录》九“絮”作“架”。

    ⑤《总龟》、《丛话》及《集》“每”作“长”。

    ⑥《总龟》、《丛话》及《集》“元”作“犹”。

    二一、周文翰诗

    东坡见周文翰①诗,云:“不易吟得到个田地,此诗可作两用。”(《类说》本)

    ----------------

    ①叶德辉藏云楼旧抄本作周文翰,《四库本》作文周翰,案《张右史集》二十四有《文周翰惠酒以诗谢之》,而同书三十一又有《题周文翰郭熙山水》二首,不知究以何者为是。

    二二、竹 诗

    〔(高愈主簿云,)①东坡云:“世间事勿②笑为易,惟读王祈大夫诗,不笑为难。”祈尝谓东坡云:“有《竹诗》两句,最为得意。”(因诵)③曰:〕④“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坡云:“〔好则极好,则是〕⑤十条竹竿,⑥一个叶儿也。”(《丛说》本、《总龟》前三十九、《丛话》前五十五)

    案:《说诗乐趣》十四引此作《谭史》。

    ----------------

    ①《丛话》无此五字。

    ②《丛话》“勿”作“忍”。

    ③《丛话》有“因诵”二字。

    ④《类说》无以上诸语,作“王郊竹诗云”,今据《总龟》、《丛话》增改。

    ⑤《类说》无此六字,据《总龟》、《丛话》补。

    ⑥《类说》“竿”下有“只”字。

    二三、两拳风口

    王禹锡〔行第十六〕,①与东坡有姻连,尝作《贺〔知县喜〕②雨诗》云:“打叶雨拳随手去,③吹凉风口逐人来”,〔自以为得意。〕④东坡见之曰:“十六郎作诗怎得如此不入规矩。”禹锡云:“盖是醉中所作。”异日又持一大轴呈坡。坡读之云:“尔复醉邪?”(《类说》本、《丛话》前五十五、《宋纪》三十)

    案:此事亦见《永乐大典》八百二十一引《古今事通》。

    ----------------

    ①《丛话》有此四字。

    ②《丛话》有此三字。

    ③《丛话》、《宋纪》“去”作“重”。

    ④《丛话》有此五字。

    二四、老杜家讳

    老杜家讳“闲”,而诗中有云:“翩翩①戏蝶过闲②幔。”〔或云恐传者谬。〕③又有《宴王使君宅诗》云:“泛爱怜霜鬓,留欢卜④夜闲。”〔一作阑〕⑤余以为当以闲为正,临文恐自不以为避也。(《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九)

    案:《侯鲭录》云:“王立方云,老杜家讳‘闲’而诗中有‘翩翩戏蝶过闲幔’,或云恐传者谬。又有‘泛爱怜霜鬓,留欢卜夜闲,’余以为皆当以‘闲’为正,临文恐不自讳也。”迂叟李国老云:“余读《新唐书》方知杜甫父名闲,检杜诗果无‘闲’字。唯蜀本旧《杜诗》二十卷内《寒食诗》云‘邻家闲不违’,后见王琪本作‘问不违’。”又云:“‘曾闪朱旗北斗闲’,后见赵仁钧说薛向家本作‘北斗殷’。由是言之,甫不用‘闲’字明矣。”考《蔡宽夫诗话》亦言唐人避家讳之严,直方所云恐未必然。

    ----------------

    ①案此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翩翩”《集》作“娟娟”。

    ②《总龟》“过闲”作“闲过”误。

    ③《类说》无此语,据《总龟》补。

    ④《类说》“欢卜”作“顾一”,据《集》及《总龟》改。

    ⑤《类说》有此三字。

    二五、郭功父诗

    〔郭祥正(字功父)①自梅圣俞赠诗有“采石月下闻②谪仙”,以为李白后身,缘此有名。又③有《金山行》云:“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大为王荆公所赏。④秦少章尝云:〕⑤郭功父过杭州,出诗一轴示东坡,先自吟诵,声振左右;既罢,谓坡曰:“祥正此诗几分?”⑥坡曰:“十分诗⑦也。”祥正〔惊喜〕⑧问之。坡曰:“七分来是读,三分来是诗,〔岂不是十分也。〕”⑨〔东坡又云:“郭祥正之徒但知有韵底是诗〕。”⑩(《类说》本,《总龟》前四,《丛话》前三十七,《玉屑》十八,《诗林》四,《乐趣》七、十五)

    ----------------

    ①《丛话》有此三字。

    ②《宛陵集》及《诗林广记》“闻”作“访”。

    ③《丛话》“又”作“功父”。

    ④《诗林》及《乐趣》七引至此。

    ⑤《丛话》无“秦少章尝云”五字,又《类说》无以上诸语,据《总龟》增。

    ⑥《丛话》“分”下有“来”字。

    ⑦《丛话》“诗”作“来”。

    ⑧《总龟》、《丛话》无此二字。

    ⑨《类说》无此语,据《总龟》、《丛话》补。

    ⑩《总龟》、《丛话》无此数语。

    二六、蔡天启诗

    蔡天启尝和秦少游诗云:“愿同籍湜辈,终老韩公门。”(《类说》本)

    二七、荆公诗句

    荆公①和人诗②曲,〔有暖字韵一篇。俞清老云:“更有一篇,只记〕③一句云‘夕阳到处花偏暖’,及尝代一小儿赋花糕诗一绝,恨不得见。”(《类说》本、《总龟》前十四)

    ----------------

    ①《总龟》“荆公”作“舒王”。

    ②《总龟》“诗”作“歌”。

    ③《类说》无此十六字,据《总龟》增。

    二八、林逋咏梅

    〔田承君云〕①王君②卿〔在扬州同孙巨源、苏子瞻适相会。君卿置酒〕曰:③“‘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林和靖梅花诗,然〔而为咏〕④杏与桃李皆可〔用也。〕”⑤东坡曰:“可则可,只是⑥杏李花不敢承当。”〔一座大笑。〕⑦(《类说》本、《总龟》前九)

    案:此则亦见《侯鲭录》。

    ----------------

    ①《类说》无此四字,据《总龟》增。

    ②《总龟》“君”作“居”,下同,当误。

    ③《类说》“曰”作“云”。又《类说》无“在扬州”至“置酒”数语。

    ④《类说》无此三字,据《总龟》增。

    ⑤《总龟》无此二字。

    ⑥《总龟》“只是”作“但恐”。

    ⑦《总龟》有此四字。

    二九、苏子由寄东坡诗

    苏子由奉使朔方,寄东坡云:“谁将家集寄①幽都,每②见胡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类说》本)

    案:《渑水燕谈录》七引张芸叟诗亦有“谁题佳句到幽都,逢着相见同大苏”之句。

    ----------------

    ①《栾城集》“寄”作“过”。

    ②《集》“每”作“逢”。

    三○、孟郊诗

    〔欧公尝谓圣俞曰:“世谓诗人多穷,非诗能穷人,殆穷而后工。”圣俞以为知言。〕①李希声〔语余〕②曰:“孟郊诗正如晁错为人,不为不佳,所伤者峻直耳。”(《类说》本、《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

    ①《类说》无以上数语,据《鉴衡》增。

    ②《鉴衡》有此二字。

    三一、作诗如杂剧

    山谷云:“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诨,方是出场”,①盖是读秦少章诗恶其终篇无所归也。(《类说》本、《鉴衡》一引作《诗文发源》)

    ----------------

    ①《鉴衡》引至此。

    三二、人鸥同一波

    〔方时敏言:〕①荆公言鸥鸟不惊之类,如何作语则好?故山谷有云:“人②鸥同一波。”(《类说》本、《总龟》前九、《史氏山谷外集诗注》十三)

    ----------------

    ①《类说》无此四字,据《总龟》、《山谷外集诗注》增。

    ②《总龟》“人”作“一”。《山谷外集诗注》“人”作“入”。《四库本》、《类说》无“人”字。

    三三、寂斋诗

    〔山谷避暑城西李氏园,(题诗于壁云:“荷气竹风宜永日,冰壶凉簟不能回。)①题诗未有惊人句,会唤谪仙苏二来。”少游言于东坡曰:“以先生为苏二,大似相薄。”〕②少游极怨山谷《和〔寄〕③寂斋诗》〔云“志④大略细谨”,言蔡州事少人知者〕⑤,〔因此⑥吹毛耳。〕⑦(《类说》本、《丛话》前五十、《诗林》二、《山谷诗注》十一、又《外集诗注》十六)

    案:《丛话》所谓少游极怨山谷云云,语意不甚明晰。考《诗林广记》三谓少游尝教授蔡州,有宫妓娄婉及陶心儿者,与之甚密,少游尝赠以词(见《高斋诗话》)。所谓蔡州事指此。其后山谷尝次孙子实寄寂斋韵寄少游云:“才难不易得,志大略细谨”,语含讥讽,故少游怨之。

    ----------------

    ①《山谷外集诗注》无此数语,作“题二诗其一云”六字。

    ②《类说》无以上诸语,据《丛话》增。《山谷外集诗注》此句后有“少章为予言”五字。又《山谷诗集外注》下句前有“秦少仪云”四字。

    ③“寄”字,据《山谷集》及《丛话》补。案《集》中有《题少章寄寂斋诗》及《寄少游诗》均次孙子实韵。“志大略细谨”句,及《寄少游诗》,非《题寄寂斋诗》。

    ④《类说》“志”作“心”,据《集》及《丛话》改。

    ⑤《类说》引至此。《诗林》无“云”字至“知者”十四字。任渊《山谷诗注》此句后有“鲁直诗语重,人既见此语”二句。

    ⑥《山谷诗注》“因此”作“遂使”。又《丛话》“此”下有“句使人”三字。

    ⑦《诗林》有此五字。

    三四、表德皆连甫

    熙宁初,荆公用事,一时字多以“甫”,押字多以圈。时诗云:“表德皆连甫,花书尽带圈。”(《类说》本)

    三五、独乐园诗

    东坡为温公作《独乐园诗》,只从头四句,便已都说尽。云:“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园,花木①秀而野。”此便可以图画。(《类说》本、《总龟》前九)

    案:《诗林广记》三引此则作《古今诗话》。

    ----------------

    ①《总龟》“木”作“竹”。

    三六、诗贵圆熟

    谢脁〔尝语沈约曰〕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②故东坡〔《答王巩》云“新诗如弹丸”,及《送欧阳弼③云,〕④“中有清员句,铜丸飞柘弹”。⑤盖谓诗贵圆熟也。然⑥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干枯。⑦不失于二者之间,可与古之作者并驱矣。⑧(《类说》本、《总龟》前九、《丛话》前三十八、《玉屑》十、《竹庄》一、《乐趣》二)

    案:此说亦见《孔氏谈苑》卷五。

    ----------------

    ①《类说》此五字作“云”。

    ②《竹庄诗话》引至此。

    ③《丛话》作欧阳季弼,案季当改作叔,叔弼为欧阳棐之字。

    ④《类说》无“答王巩”至“欧阳弼”十六字,据《总龟》、《丛话》补。

    ⑤《竹庄》又一则引至此。

    ⑥《总龟》、《丛话》“然”字均作“余以谓”三字。

    ⑦《丛话》“干枯”作“干枯”。

    ⑧《丛话》、《竹庄》“矣”作“耳”。《总龟》无“矣”字。

    三七、谢师厚诗

    山谷对余言,谢师厚七言绝类老杜,〔但人少知之耳。〕①如“倒着衣裳②迎户外,尽呼儿女拜灯前”,编之杜集无愧也。③〔师厚方为其女挥对,见庭坚诗,乃云吾得婿如是足矣。庭坚因住求之。然庭坚之诗竟从谢公得句法。故尝有诗曰:“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濠梁。”〕④(《类说》本,《丛话》前二十八,《总龟》前九、八,《宋纪》十六)

    案:倒着衣裳一联亦见《后山诗话》。后山谓谢师厚废居于邓,王左丞存,其妹婿也,奉使荆湖,枉道过之,夜至其家,师厚固有此诗。《总龟》分此为二条,今从《丛话》合。

    ----------------

    ①《类说》无“但人少知之耳”六字,据《总龟》、《丛话》补。

    ②《历代》五十九引此“裳”作“冠”。

    ③《类说》引至此。又以上《总龟》卷九引。《宋纪》无以上诸语。

    ④以上《总龟》卷八引。

    三八、木杪龟趺

    〔赵德甫云〕①东坡为程筠作《归真亭诗》云,“会看千字诔,②木杪见龟趺”,〔龟趺〕③是碑坐,不应见〔于〕④木抄也。(《类说》本、《总龟》前九、《丛话》前四十一、《春渚纪闻》七引作《王子直诗话》、《历代》五十八)

    案:《石林诗话》云:“学者多议苏子瞻‘木抄见龟趺’,以为语病,谓龟趺不当出木杪也。殊不思此题程筠先墓归真亭也。东南多葬山上,碑亭往往在半山间,未必皆平地,则自下视之,龟趺出木杪,何足怪哉!”又《春渚记闻》亦云:“杜子美《北征诗》云,‘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岂亦子美之仆留挂木末如猿猱耶?”

    ----------------

    ①《类说》及《历代》无此四字,据《总龟》、《丛话》补。

    ②《总龟》“字诔”作“粟记”。

    ③《丛话》、《春渚记闻》“龟趺”下更有“龟趺”二字。

    ④《丛话》“见”下有“于”字。

    三九、东坡谢御书诗

    〔秦少章云:“世上事绝有理会不得者,余前日见〕①孙莘老大笑东坡《谢御赐书诗》,云:有甚道理,后面更直说至陕西奏捷”。(《类说》本、《总龟》前九)

    ----------------

    ①《类说》无以上诸语,据《总龟》增。

    四○、讥米元章

    东坡跋米元章所收书〔画〕①云:“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又云:“锦囊玉轴来无趾。”山谷和之云:“百家传本略相似,如月行天见诸水”,又云:“拙者窃钩辄折②趾。”皆谓元章〔患净(洁)③病,及〕④好夺取人书画也。(《类说》本、《总龟》前九、《丛话》前三十九、《历代》六十)

    ----------------

    ①《丛话》及《历代》,“书”下有“画”字。

    ②《总龟》“折”作“斩”。

    ③《总龟》、《丛话》无“洁”字。

    ④《历代》无“患净洁病及”五字。

    四一、橄榄诗

    东坡《橄榄诗》云:“纷纷青子落红盐,〔气①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范景仁言〕②橄榄木高大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所以有落红盐之语。〔南人夸橄榄,河东人夸枣。〕③(《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一、《丛话》前四十一、《能改斋漫录》十五)

    案:胡仔云:“余居岭外七年,备见土人采橄榄,初未尝以盐擦树身,亦只以梯采之,或以杖击之。而东坡落红盐之语,当自别出小说也。”又吴曾云:“予按江邻几《嘉祐杂志》志橄榄木其花如樗,将采其实,剥其皮,以姜汁涂之,则尽落。范说乃尔,何耶?岂咸辣皆可用欤?”是落红盐之说,人多致疑。考陈鹄《耆旧续闻》卷二又称此为徐师川语,且谓“世疑红盐二字以为别有故事,不知此即《本草》论盐有数种,北海青,南海赤,橄榄生于南海,故用红盐”云云,是亦足备一解。又案此则亦见《说郛》本《潜溪诗眼》中,按其文殊不类范温语,疑《说郛》误收。

    ----------------

    ①《丛话》“气”作“正”。

    ②《类说》无“气味森森”至“范景仁言”数语,据《总龟》、《丛话》补。

    ③《渔隐丛话》无末二语。《类说》作“南人夸枣子,云:比至你回味时,我以甜讫”。

    四二、李公择馆中种竹

    李公择种竹馆中,戏云:①“后人指此竹必云李文正所植。”贡父笑曰:“文正不独能系笔,②亦知种竹耶?”时有笔工李文正,故云。③〔后刘贡父西省种竹。东坡有诗云“旧德终呼名字外,后生谁续④笑谈余”,谓此也。又一本云,尔后贡父种竹,坡有诗云:“旧德言忘久,新材得再培。”〕(《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一)

    案:此事亦见《孔氏谈苑》卷二。

    ----------------

    ①《总龟》“戏云”作“语同舍曰”。

    ②“能系笔”,《总龟》误作“繁华”。

    ③《类说》引至此。以下诸语据《总龟》补。

    ④“续”原作“读”,据《东坡集》改。

    四三、炮车云

    舟人占风,①若炮车云起,辄急避之,乃大风候也。东坡有云:“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文潜有云:“喜逢山色开眉黛,愁对江②云起炮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