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取材,故颇为前人所称。至其以小令、中调、长调分 类,则仍草堂之旧尔。清咸丰间,有金氏活字本,以陈氏体例为未善,擅加改窜, 转失其真。今金氏本亦罕见。全书十二卷,库本分为二十四卷,金氏仍之。实当 明末,有伪为元人所撰者,四库成书时为所误也。

    ○词综

    词综三十八卷,清初朱彝尊选。体例仿花庵词选,而卷帙殆将倍之。所录之 词,自唐迄元,一以雅正为鹄。盖朱氏当有明之後,为词专宗玉田,一洗明代纤 巧靡曼之习,遂开浙西一派,垂二百年。简练揣摩,在清代颇占地位。且朱氏搜 求佚书,不遗馀力。凡明人未见之本,多经朱氏发见。例如专集之山中白云,总 集之绝妙好词、元草堂诗馀皆是。读其例言,凡所已见之本及旁求而未获之本, 一一罗列。後人按图索骥,藉以觅获久佚之籍,其功为多。至所录之词,虽宗玉 田,而门户实不过严。非如绝妙好词有然之垠Ф。或者准诸其诗,以贪多诮 之,非笃论也。附录各家评语,应有尽有。较花庵词选为周备,足资学者之参证。 其後王兰泉续词综、陶凫芗词综补遗,则就晚出之书为朱氏所未见者,从而补之 耳。

    ○历代诗馀

    历代诗馀,康熙四十六年沈辰垣等所编。为清代官书之一,为词一百卷,列 调一千五百四十,词九千零九首。附词人姓氏十卷,历代词话十卷,洋洋乎大观 也。其体例分调收词,以字之多寡为次。调同字数同,又以句读分体。凡前调下 所称又一体是也。昔人谓欲比较各名家句读平仄,当观此书,盖兼有谱律之用矣。 凡例谓“广搜名作,注明各体,故不另立图谱”。盖编纂初意,原欲兼谱律而一 之。然嗣知不能相代,故五十四年王奕清等另成语谱一书。然以此之故,遂有缺 点。九张机本为九首,且有次第,如选词,则不可缺一。而此以备体之故,只录 第一首。又所据本有夺文,致少一字,则另列於字数相同之卷。例如清真解连环, “谩记得当日音书”句,夺一谩字,乃有百零五字之体。梦窗风入松,“玉佩冷 丁东”句,夺一佩字,乃有七十五字之体。如此之类,触目皆是。盖当时既无善 本可校,而编者又草率从事,不能如万树之审详,是官书不可信之处。今之治词 者多知之矣。至於图卷帙之多,而抉择不精。且遍收明人之作,则皆编者无专门 之学,不足以举之也。

    ○张惠言词选

    张惠言词选,四十四家,百十六首,陈锐称为最约。其旨趣见於自叙中,无 一首不可读,无一首有流弊。加圈之句,为词之筋节处,须细心体会,始能得之。 指发幽隐,在所加之注,虽有时不免穿凿,然较诸明人清初人之评点,陈义为高。 盖所取在比兴。比兴之义,上通诗骚,此为前所未有者,张氏实创之。词体既因 之而尊,开後人之门径亦复不少。常州派之善於浙西派者以此。其说相承至今, 而莫之能易亦以此。学者入门,由此取径,绝不至误入歧趋。此最善之选本,宜 先玩索者也。然於屯田、梦窗之佳处,未能知之。序中且有不满之语。其外孙董 毅作续词选,一守其家法,柳、吴各选数首,而仍非两家物色所在,则仍不能知 柳、吴也。又续选中,玉田独多,至二十三首。则玉田之寄,显而易知。董氏 初好玉田,旋亦厌之,见周济词辨序,乃作於好玉田时耳。

    ○周济词辨

    周济於嘉庆间作词辨十卷,今所存者前二卷。一卷起温庭筠为正,二卷起李 後主为变。谭复堂谓为解人难索。实则古文家阴柔与阳刚之说,而托体风骚,取 义比兴,犹是张惠言之法。道光十二年撰宋四家词选,以周、辛、王、吴四家领 袖一代。荦荦馀子,以方附庸。其言曰:“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 之浑化。”则刚柔兼备,无所谓正变矣。盖周氏友董毅,而私淑张氏。张氏之说, 本无所谓刚柔正变,观其所选,可以概见。而周氏之造述,更有进於张氏者。词 辩所附之论词杂箸,宋四家词选之叙与论及眉评,皆指示作词之法,并评论两宋 各家之得失,示人以入手之门,及深造之道。清季王半塘为一代宗匠,即有得於 周氏之途迳者。其非寄不入,专寄不出二语,尤为不二之法门。自周氏书出, 而张氏之学益显。百馀年来词径之开辟,可谓周氏导之。至其能识屯田、梦窗, 评论确当,则不仅弥张氏之缺憾,且开後此之风气矣。四家所附各家,未必铢两 悉称,然大体近是者为多。至其纠弹姜、张,刂刺陈、史,芟夷卢、高,在举 世竞尚南宋之时,实独抒己见,义各有当。惟其评论白石,似有失当之处。所指 为俗滥、寒酸、补凑、敷衍、重复者,仍南宋末季之眼光,未必即白石之败笔。 且或合於北宋之拙朴。又谓白石脱胎稼轩,则愚尤不敢苟同。野云孤飞冲澹飘逸 之致,决非稼轩所有。而稼轩苍凉悲壮之音,权奇倜傥之气,亦非白石所能。未 可相附也。又其退苏进辛,而目东坡为韶秀,亦非真知东坡者。

    ○宋七家词选

    戈顺卿宋七家词选,作於清道光间。其时比兴说创於常州,戈氏为吴中七子 之一,虽仍衍浙西之绪,求南宋之雅音,然已知所谓骚雅遗意,且已知尊清真。 特其论清真者,仍不免隔靴搔痒,不如周济谓之集大成为有真知灼见尔。然戈氏 之论梦窗,则已能知之,所谓“运意深远,用笔幽邃,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 灵气存乎其间”,固与周济之说,如桴鼓之相应也。彼自谓欲求正轨,以合雅音, 则惟周、史、姜、吴、周、王、张,允称无憾。盖於北宋虽未能深窥,而於南宋 已得奥■,故其言多中肯綮也。戈氏於词,辨律审音,均极精粹。故其所选,无 律不叶、韵不合者。然所选之词,与他本不同之字,多无根据,且有擅改之迹。 杜文澜曾言之,後人率以此相诋。然而“律不乖迕,韵不杂,句择精工,篇取 完善”,王敬之所以称之者,确非过情之誉。则其为世推重,非无故矣。

    ○心日斋词录

    心日斋十六家词录,周之琦所选。时在道光二十三年,所录为温庭筠、李煜、 韦庄、李、孙光宪、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姜夔、史达祖、吴文英、 王沂孙、蒋捷、张炎、张翥十六家。自言为平生得力所自,故辑而录之。末各缀 一绝句,皆能得其真诠。清真以降,不录令曲,而其旨则於贺铸下发之。愚以为 宋人令曲,每以慢词做法为之。即有合於令曲者,仍不能出五代之范围,而自辟 蹊径。周氏之论至当,惟未必无抑扬抗坠之音而已。对於梦窗,特加论断,虽不 能如周、戈之深粹,而所言颇中肯綮。且与戈氏不谋而合者,则取史、吴两家也。 殿以蜕岩,且元人只此一家。而於苏、辛一派,均无所取,则仍浙西家法耳。此 书只家刻本,流传不多,然所选颇精,足与戈选同资诵习。盖限定家数之总集, 只戈选、周录。而周之异於戈者,则上起唐玳,下迄於元。北宋增小晏、秦、贺, 虽似不出温柔敦厚之范围,而门户加宽,且已知崇北宋矣。

    ○宋六十一家词选

    宋六十一家词选,冯煦就汲古刻六十一家选录者。成於光绪十三年,为免 近传诵之本。冯氏此选,限於汲古已刻者,曾於例言中述之。其时汲古本除原刻 外,只汪氏振绮堂翻印本,而皆不易得也。至选录之旨趣,则序中有云:“诸家 所诣,短长高下周疏不尽同,而皆嶷然有以自见。”故务存诸家之本来面目,别 其尤者,写为一编,而不以己意为取舍。然择词尤雅,诽谑之作,则所无也。诸 家卷帙多寡不同,多者至一卷,少者或数首,不泛滥也。前冠例言,只最後八条, 义属发凡,为选录校雠之事。馀皆评骘各家,而论其长短高下周疏之实,盖不啻 六十一家之提要与六十一家之评论。与其所选之词参互观之,即可了然於何者当 学,及如何学步,而仍非有宗派之见存,可谓能见其大者矣。

    ○宋词三百首

    民国十三年,宋词三百首始问世。词之总集,以此为最後。结衔称上︹村民, 即朱孝臧也。况周颐作序,谓於体格神致求之,以浑成为宗旨。此言也,在初学 或未易解,强为之说,亦非易事。唯︹村在清光宣之际,即致力东坡,晚年所造, 且有神合。冯煦叙东坡乐府,指陈四端:一曰独往独来,一空羁勒,如列子御风, 如貌姑仙人,吸风吹露。二曰刚亦不茹,柔亦不吐,缠绵悱恻,空灵动荡。三曰 忠爱幽忧,时一流露,若有意若无意,若可知若不可知。四曰涉乐必笑,言哀已 叹,虽属寓言,无惭大雅。盖空灵变幻,不可捉摸,以东坡为至极。朱氏所选, 以此为鹄。而於宋词求之,有合者或相近者则入选。读者试以冯氏之言,读宋词 三百首,庶乎得其崖略。此固朱氏一家之言,然实前此选词者所未有也。盖词之 总集,前此已多。朱氏有作,决不肯蹈袭故常。而以自身所致力者,示人以矩范。 且见若干家中,皆有类此之境界。或以为在选政中,实为别墨,然不能不认为超 超元著,在宋、清各总集之外,独开生面也。朱氏又有词,选清词十五家,   各举数首,其旨趣亦同。

    ○宋词举

    距今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以前,愚授词北京,有宋词举之作。时方有宋十二家 之拟议,此为缩本,编法用逆溯。并以校记、考律、论词三事,分段说明。词仅 五十二首,盖用为讲贯之资。且与时间相配,非十二家词选体制也。徐仲可见之, 遽谓为创作,深加赞许。卷端论选录之旨,兹录如次:

    论南宋六家

    选南宋词者,戈顺卿取史、姜、吴、周、王、张六家,周稚圭取姜、史、吴、 王、蒋、张六家,周止庵则以辛、王、吴为领袖。夫张炎之妥溜,王沂孙之沉郁, 吴文英极沉博绝丽之观,擅潜气内转之妙。姜夔野云孤飞,语淡意远。辛弃疾气 魄雄大,意味深厚,皆於南宋自树一帜。流风所被与之化者,各若干人。然蒋捷 身世之感,同於王、张。雕琢之工,导源吴氏。周密,附庸於吴,尤为世所同认。 姑舍蒋、周,而录张、王、吴、姜、辛,意实在此。至此五家者,相因相成,往 往可见。然各有千古,不能相掩也。史达祖步趋清真,几於笑颦悉合,虽非戛戛 独造,然南渡以降,专为此种格调者,实无其匹。故效戈、周之选,不敢过而废 之。初学为词者,先於张、王求雅正之音,意内言外之旨,然後以吴炼其气意, 以姜拓其胸襟,以辛健其笔力,而旁参之史,藉探清真之门径,即可望北宋之堂 室,犹是周止庵教人之法也。

    论北宋六家

    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後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 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然北宋之词,周造其极。而先路之导,不止一家。 苏轼寓意高远,运笔空灵,非粗非豪,别有天地。秦观为苏门四子之一,而其为 词,则不与晁、黄同赓苏调。妍雅婉约,卓然正宗。贺铸洗炼之工,运化之妙, 实周、吴所自出。小令一道,又为百馀年结响。柳永高浑处、清劲处、沉雄处、 体会入微处,皆非他人屐齿所到。且慢词於宋,蔚为大国。自有三变,格调始成。 之四人者,皆为周所取则,学者所应致力也。至於北宋小令,近承五季。慢词蕃 衍,其风始微。晏殊、欧阳修、张先,固雅负盛名。而砥柱中流,断非几道莫属。 由是以上稽李煜、冯延巳,而至於韦庄、温庭筠,薪尽火传,渊源易溯。录此六 家,实正轨所在,瓣香所承。不敢效颦戈、周,举周邦彦以概其馀也。

    此选限於两宋。然唐五代所取,则为温、韦、李、冯四家,论小晏时已述及 矣。至十二家之甄选,乃二十馀年前之见解。近来研讨所获,略有变更。以史达 祖附庸清真,有因无创。而北宋初期,关於令曲,已开宋人之风气,略变五代之 面目者,则为欧阳修。且欧阳公近体乐府,慢词不少。其时慢词虽未成熟,而其 端亦由欧阳发之。爰拟南宋删史,北宋增欧阳。南宋五,北宋七,仍为十二。虽 因於前贤不之陈迹,略事增删。然一得之愚,似有讨论之馀地。至十二家词选之 全,则择其精粹而卓有特殊之表现者,期於不溢不漏。稿屡改而未定,盖此事究 未易言也,因论总集,而附及之。

    ○九种词集

    词肇於唐,成於五代,盛於宋,衰於元。而南有乐笑之流风,北有东坡之馀 响。亡於明,则祧两宋而高谈五代,竞尚侧艳,流为淫哇。复兴於清,或由张炎 入,或由王沂孙入,或由吴文英入,或由姜夔入,各尽所长。其深造者柳、苏、 秦、周,庶几相近。故治词学者,虽以唐五代宋为矩,而宋实为之主。别集既 苦未备,而宗风流别,又可於总集见之。起花间迄三百首,皆总集之荦荦者。初 学为词,宜从张惠言词选或周济宋四家词选入手。既约且精,毫无流弊,以奠其 始基。再进一步,则唐五代词选、宋六十一家词选为必读之书。而广之以词综, 参之以七家、十六家、三百首,既各补其所未备,如七家之草窗、碧山、玉田, 十六家之方回、蜕岩。又可因取舍之不同,而见其流别,如三百首之涂径,七家、 十六家之倾向。由是而读宋人四总集以及花间,再观各名家专集,就其性之所近, 专学一家,或兼采数家,互相补益。中心有主,取精用弘。泛览以穷其变,互勘 以求其是,而无穷之运用出焉。故提要钩玄,惟在上述数种,其他备考而已。至 於名家之别集单行本、丛书本,(如知不足斋、粤雅堂等)以及地方词书(如闽 词钞、山左人词、湖州词录等),不胜枚举。其别集之薮,善本、校本、孤本之 丛,所谓汇刻词集者,有下列九种:

    汲古阁六十家词  毛晋刻。分六集,随得随刻,不依时代先後。不尽善本, 校雠亦不精。然今存之汇刻词,此为最早。︹村丛书出世以前,此亦最富。原刻 及注刻外,上海有缩影本。

    名家词集  侯文灿刻,只十家,皆汲古阁未刊本,粟香室丛书有翻刻。

    四印斋所刻词  王鹏运刻。惟双白词非善本,其馀大概善本或孤本。且有影 刊宋、元椠者,校雠亦精。附宋、元三十一家词,亦皆孤本。原刻外,上海有缩 影本。

    宋元名家词  江标刻。仅十五家,中多孤本,无校语。

    ︹村丛书  朱孝臧刻。以有云谣集者为足本,收辑最富,且多不经见之本。 凡有别本可校者,皆有校记,且於正文中定之,或兼叙版本源流。

    双照楼所刻词  吴昌绶刻。选定宋、元、明仅见之佳椠,行款、格式、字迹 一依原书,颇存旧籍之真故不加校语。

    涉园所刻词  陶湘刻。原亦吴昌绶选定,为双照楼第二集,胜处与双照楼同。

    校辑宋金元人词  赵万里辑刻。多系辑佚,且以各选本互校,间有一二孤本, 铅印甚精。

    全宋词  唐圭璋辑刻。原皆选用善本,惟因付坊间排印,且时值倭乱,版式 校雠均未精。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