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毗尼关要事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老死。若受想行识生住。即是生苦。有病有老死及种种诸苦。如是行人若想忆想。是为无常想。亲近多修学已。生明得明得明分。能令明广大。是名无常苦明分法。

    三苦无我明分法 或树下露处。如是思惟。色无常即是苦苦。苦即无我。受想行识无常亦如是。若于此想五受阴观无我行。如说色无我。色若是我。色不应受苦患。色应得自在。如是有。如是非有。受想行识亦如是。如是调心修令柔软。柔软已。思惟色受想行识无我。如是行人若想忆想。是名苦无我想。亲近多修学已。生明得明得明分。能令明广大。是名苦无我明分法。

    四食不净想明分法 食有四种。谓抟食。触食。思食。识食。受抟食时。如食子肉。观不净想。触思识食有解体想。思惟依离欲染。如是行人若想忆想。是名食不净想。亲近多修学已。生明得明得明分。能令明广大。是名食不净想明分法。

    五一切世间不乐想明分法 谓于一切世间。厌离不乐。地狱世畜生世饿鬼世人世天世众生世。厌离不乐。断离不受。如世行人。若想忆想。是名一切世间不乐想。亲近多修学已。生明得明得明分。能令明广大。是名一切世间不乐想明分法。

    六死想明分法 或树下露处。如是思惟。我是死法。有死过患。若余众生亦有死法。有死过患。若地狱畜生饿鬼天人及一切众生往来生死。得名众生者。皆有死法。有死过患。如是思惟阴舍身。忆念死思惟死知死解死觉死。如是行人若想忆想。是名死想。亲近多修学已。生明得明得明分。能令明广大。是谓死想明分法。

    何谓六悦因法

    如比丘悦已生喜。喜已得身。得身已除身。除身已受乐。受乐已心定。心定已如实知见。是名六悦因法。

    何谓六无喜正觉

    念正觉乃至舍正觉。是名六无喜正觉。

    七支道者。七觉分也

    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分即支分。谓此七种法各有支派分齐。不相杂乱。故名七觉分。亦名七觉支。择进喜三觉分属慧。除舍定三觉分属定。念觉分兼属定慧。故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一择法觉分 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之时。善能简别真伪。而不谬取虚伪之法。故名择法觉分。

    二精进觉分 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不行无益苦行。而于真正法中。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故名精进觉分。

    三喜觉分 喜即欢喜。谓心契悟真法。得欢喜时。善能觉了。此喜不从颠倒法生。住真法喜。故名喜觉分。

    四除觉分 除即断除。谓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去虚伪之法。增长真正善根。故名除觉分。

    五舍觉分 舍即舍离。谓舍离所见念着之境。善能觉了。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故名舍觉分。

    六定觉分 定即禅定。谓发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不生烦恼妄想。是名定觉分。

    七念觉分 念即思念。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若心昏沉之时。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观察诸法。令不昏沉。若心浮动之时。当念用除觉分。除身口之过非。用舍觉分舍于观智。用定觉分入正禅定。摄其散心。令不浮动。是名念觉分。

    何谓七想

    一不净想 亲近多修学。多修学已得大果报。得大功德。得至甘露。以何因缘故作是说。心知分别不净想。令欲心退没不展。当渐渐除尽。背舍厌离已正住。如筋。如鸟羽。如头罗草。投于火中。燋卷不展。后便消尽。背舍离厌已正住。是名不净想。

    二如食不净想 亲近多修学。多修学已得大果报。得大功德。得至甘露。心知分别食不净想。于抟食心退没不进。渐当除尽。背舍厌离已正住。是名食不净想。

    三一切世间不乐想 亲近多修学。多修学已。得大果报。得大功德。得至甘露。以何因缘故作是说。心知分别一切世间不乐想。世间种种想心退没不进。渐当除尽。背舍厌离已正住。如筋。如鸟羽。如头罗草。投于火中。燋卷不展。后便消尽。如是心知分别一切世间不乐想。令世间种种想心退没不进。渐当除尽。背舍厌离已正住。是名一切世间不乐想。

    四死想 亲近多修学。多修学已得大果报。得大功德。得至甘露。以何因缘作是说。心知分别死想。倚恃命根。而自贡高。以命根定。堪忍常住心。贪着命根。如是尽断无余。是名死想。

    五无常想 亲近多修学。多修学已得大果报。得大功德。得至甘露。以何因缘故作是说。心知分别无常想。于利养名誉恭敬心退没不进。渐当除尽。背舍厌离已正住。如筋。如鸟羽。如头罗草。投于火中。燋卷不展。后便消尽。如是心知分别无常想。于利养名誉。恭敬心退没不进。渐当除尽。背舍厌离已正住。是名无常想。

    六无常苦想 亲近多修学。多修学已得大果报。得大功德。得至甘露。以何因缘作是说。如是心知分别无常苦想。于懈怠窳墯。不信放逸。不勤不观。等生恐怖。大畏切逼。想如临死。举力观无常想。是名无常苦想。

    七苦无我想 亲近多修学。多修学已得大果报。得大功德。得大甘露。以何因缘故作是说。如是心分别苦无我想。于诸有识身及诸外物。计我我所。生憍慢等。俱离寂静正解脱。是名苦无我想。

    何谓七定因缘法

    正见正觉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是为七定因缘法。

    八支道者。八正道也

    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

    一正见 谓人修无漏道○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三界有漏生死也 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

    二正思惟 谓人见四谛时。正念思惟。观察筹量。令观增长。是为正思惟。

    三正语 谓人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

    四正业 谓人以无漏智慧。修摄其心。住于清净正业○清净正业者。谓戒定慧等出世之善业也 断除一切邪妄之行。是为正业。

    五正命 谓出家之人当离五种邪命利养。常以乞食。自活其命。是为正命。

    六正精进 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正精进。

    七正念 谓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之法。堪能进至涅槃。是名正念。

    八正定 谓人摄诸散乱。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是名正定。

    八背舍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三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 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净洁五欲也。无漏智慧者。谓二乘等由此智慧。断除惑业。不漏落生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八色光明者。谓见地色如黄白净地。见水色如渊中澄清之水。见火色如烟薪清净之火。见风色如无尘清风。见青色如金精山。见黄色如薝卜花。见赤色如春朝霞。见白色如珂雪也○故云内有色相。又为欲界贪欲难断。虽已自观内色不净。故须复以不净观于他人之色。令生厌恶。以求断除故。又云外观色。此即初背舍位。在初禅天定。

    二内无色相外观色 谓行人为入二禅已。灭内身色相。故云内无色相。又为欲界贪欲难断故。犹观外不净之相。令生厌恶。以求断除故。又云外观色。此即第二背舍位。在二禅天定。

    三净背舍身作证 净即缘于净相也。谓行人于第二背舍后。除弃外色不净之相。但于定中练习八色光明。清净皎洁。犹如妙宝之色。故云净背舍。心既明净。乐渐增长。遍满身中。悉皆怡悦故。又云身作证。此即第三背舍位。在三禅天定。

    四虚空处背舍 谓行人于欲界后。已除弃自身不净之色。初背舍后。又除弃内身白骨之色。第二背舍后。又除弃外身一切不净之色。尚余八种净色。皆依心住。若心舍色。色即谢灭。一心缘空。与空相应。即入无边虚空处定。故云虚空处背舍。此即第四背舍位。在四禅天定。

    五识处背舍 谓行人若舍虚空处。一心缘识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无常者。谓五阴之身终归坏灭也。苦者。谓身有生死逼迫等苦也。空者。谓身由四大假合而成本来空也。无我者。谓四大各离。谁是我耶 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受着。故云识处背舍。

    六无所有处背舍 谓行人若舍识处。一心缘无所有处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受着。故名无所有处背舍。

    七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 谓行人若舍无所有处。一心缘非有想非无想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爱着。故名非有想非无想背舍。

    八灭受想背舍 受即领纳。想即思想。即五阴中受想二心也。谓行人厌患此心散乱。欲入定休息故。背灭受想诸心。是名灭受想背舍。

    八胜处

    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在。若净若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二胜处。位在初禅。第三第四胜处。位在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三禅不立胜处者。以三禅天乐多心纯。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小。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又以观道未增。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是以自观己身不净。亦观所爱之人身亦不净。故云外观色少。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能生贪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瞋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胜知胜见者。谓观心纯熟。于好色中。心不贪爱。于丑色中。心不瞋恚也。

    二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观于内身。色相既熟。则观外色虽多。亦无妨碍。所谓谛观一死尸。至十百千万等死尸。若观一胖胀时。悉见一切胖胀。乃至坏烂青瘀剥落亦复如是。故云外观色多 好丑知见。如初胜处中释。

    三内无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谓行人入二禅已。灭内心色相。故云内无色相。又以观道未增。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是以自观己身不净。亦观所爱之人身亦不净。故云外观色少 余如前释。

    四内无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谓行人入二禅已。灭内身色相。故云内无色相。观内身色相既无。则外观色相虽多。亦无妨碍。所谓谛观一死尸。至千万死尸。若观一胖胀时。悉见一切胖胀。乃至坏烂剥落亦复如是。好丑胜知胜见如前。盖行人为欲界烦恼难破故。于第二禅中。重修第三第四胜处。除灭欲界烦恼。令无遗余。亦令观道增进。牢固不失。工力转胜也。

    五青胜处 谓行人观青色照耀。胜于背舍八色光明中所见青相。不起法爱。故名胜处。

    六黄胜处 谓行人观黄色照耀。胜于背舍八色光明中所见黄相。亦不起法爱。故名胜处。

    七赤胜处 谓行人观赤色照耀。胜于背舍八色光明中所见赤相。亦不起法爱。故名胜处。

    八白胜处 谓行人观白色照耀。胜于背舍八色光明中所见白相。亦不起法爱。故名胜处。

    九支道者。即九次第定也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有觉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即是初禅之定相。离生喜乐者。庆悦之心名为喜。恬淡之心名为乐。初禅既离欲界恶不善法故。生此喜乐也。定观均齐者。观即是慧。所谓定慧平等也 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二禅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从初禅入二禅时。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无觉无观者。既入二禅。即离初禅觉观动散也。定生喜乐者。既无觉观。摄心在定。则生喜乐。此即二禅之定相也 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三禅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从二禅入三禅时。离喜行舍而受身乐。唯圣人能说而复舍念行乐○离喜行舍者。谓厌离二禅大喜动散。摄心不受也。受身乐者。既离二禅之喜。而身受三禅之乐也。圣人能说者。此乐极胜。超过一切之乐。非凡夫所知也。舍念行乐者。谓能舍二禅之喜念。而行三禅之乐也 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四禅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从三禅入四禅时。断喜乐故。不喜不乐○断喜乐者。谓断二禅之喜及三禅之乐也。不喜不乐者。谓心无善恶。寂然平等。即是四禅之定相也 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五虚空处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从色界入无色界。则灭一切色相。不念种种异相○灭一切色相者。谓灭根境可见可对一切色相也。既得四禅定已。犹厌色界。色质为碍。不得自在。于是心求出离。灭一切色相而修虚空处定。心与虚空之法相应。则不念种种异相也 入无边虚空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六识处次第定 谓人修禅定。既得虚空处定已。心缘虚空。虚空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心与识法相应。则过一切无边虚空处○过一切无边虚空处者。既入识处。则超过虚空处也 入一切无边识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七无所有处次第定 无所有处者。即不缘一切内外境界也○内外境者。内即识处。外即虚空处也 谓人修禅定。既得识处定已。三世心识○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无量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所缘之识。转心缘无所有处。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八非想非非想次第定 非想者。非识处之有想也。非非想者。非无所有处之无想也。谓人修禅定。既得无所有处定已。深知无想处如痴。有想处如痈如疮○如痴者。譬无心想也。如痈如疮者。有痛即觉。譬有心想也 即舍无所有处。缘念非有想非无想之法。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

    九灭受想次第定 灭受想者。即受想心灭。而不复起也。谓人修禅定。从非有想非无想。入灭受想定时。其心明利。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是为灭受想次第定。若得此定。不久即证阿罗汉果也。

    九想观

    如前杀戒中明。

    十支道者。即十想也

    前三想为断见谛惑说。中四想为断思惟惑说。后三想为修无漏道者说。是以坏法之人。修此十想。能断三界结使。证无漏之圣果也。

    一无常想 观一切有为法无常智慧相应想。名无常想。一切有为法有二种。一者众生。二者国土。是二皆新新生灭。故无常也。

    二苦想 观一切有为法苦智慧相应想。名苦想。若有为法无常者即是苦。常为三苦八苦之所迁逼。故名苦也。

    三无我想 观一切法等无我智慧相应想。名无我想。若有为法悉是苦者即无我。以无自在故。亦以苦从缘生。无有自性。无自性中我不可得。

    四食不净想 观诸饮食。皆从不净因缘故有。如肉从精血水道中生。酥酪等亦皆随事观之。悉是不净也。

    五世间不可乐想 观一切世间不可乐智慧相应想。名为世间不可乐想。有二种世间。一者众生。二者国土。有过恶不可乐也。

    六死想 观死智慧相应想。名为死想。若一期果报。常为二种死之所逐者。则出息不保入息也。

    七不净想 观自他身不净智慧相应想。名为不净想。若观此身。内有三十六物。外则九孔恶露常流。从生至终。无一净也。

    八断想 观涅槃离生死智慧相应想。名为断想。行者思惟。若涅槃清净无烦恼者。当断结使。证涅槃也。

    九离想 观涅槃离生死智慧相应想。名为离想。行者思惟。若涅槃清净离生死者。当离生死。证涅槃也。

    十尽想 观涅槃结使及生死尽智慧相应想。名为尽想。行者思惟。若涅槃清净结使及生死永尽。结使及生死业尽。即证涅槃也。

    十直者

    谓正见正觉正语正业正命正进正念正定正解脱正智。是名十直。

    十一切入亦名十遍处定

    智度论云。八背舍为初门。八胜处为中行。遍一切处为成就。谓二种观具足。禅体始得成就。此定谓遍一切处者。从所观境遍满得名也。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遍一切处定。前四。谓于定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青色。使遍一切处皆青。余三定亦尔。后六。谓于中还取八背舍八胜处中所见地色。使一切处无不周遍。余五定亦尔 十一切者。以一想上下纵广无二无量。何谓地。谓地界地大是名为地。何谓一切。若尽无余方便。是名一切。何谓一。若独非余界。如人入地一切入。是为一。何谓观心。不分散不相离一向地想。何谓上下纵广。上谓虚空。下谓地。纵广谓四方。如人若上下纵广皆思惟地。知解受地。是名上下纵广。何谓无二无量。上无二。下无二。纵广无二。上无量。下无量。纵广无量无二。唯有地想。无量无边阿僧祇。无边无际。于无异想。是名无二无量。余准知。

    十一支道者。十一解脱入也

    第一 如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成就初禅行。如是思惟此定正学正生。若一切正学正生已。尽知是无常灭法。如实知见。断一切诸漏。心得解脱。虽未断诸有漏。以法欲法乐故。断五下分烦恼。于彼化生而般涅槃。不还此世。是名第一解脱。

    第二 如比丘灭觉观内。正信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成就二禅行。如是思惟此定正觉正生。若一切正学正生已。尽知是无常灭法。如实知见。断一切诸漏。心得解脱。虽未断诸漏。以法欲法乐故。断下五分烦恼。于彼化生而般涅槃。不还此世。是名第二解脱。

    第三 如行人离喜舍行。念智正智身受乐。如诸圣人解。舍念乐行。成就三禅行。如是思惟此定正学正生。若一切正学正生已。尽知是无常灭法。如实知见。断一切诸漏。心得解脱。虽未断诸漏。以法欲法乐故。断五下分烦恼。于彼化生而般涅槃。不还此世。是名第三解脱。

    第四 如行人断苦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成就第四禅行。如是思惟此定正觉正生。若一切正学正生已。尽知是无常灭法。如实知见。断一切诸漏。心得解脱。虽未断诸漏。以法欲法乐故。断五下分结。于彼化生而般涅槃。不还此世。是为第四解脱。

    第五 如行人慈解心遍四维上下。一切慈解心。广大尊胜。无二无量。无怨无恚。如是思惟此慈解心。正学正生。若一切正学正生已尽知。是无常灭法如实知见。断一切诸漏。心得解脱。虽未断诸漏。以法欲法乐故。断五下分结。于彼化生而般涅槃。不还此世。是为第五解脱。

    第六 谓行人悲解心遍四维上下。一切悲解心。广大尊胜。无二无量。无怨无恚。如是思惟此悲解心。正学正生。若一切正学正生已尽知。是无常灭法。如实知见。断一切诸漏。心得解脱。虽未断诸漏。以法欲法乐故。断五下分结。于彼化生而般涅槃。不还此世。是名第六解脱。

    第七 喜心。

    第八 舍心并同前不异。

    第九 谓行人离一切色想。灭瞋恚想。不思惟若干想。何谓若干想。若诸众生诸物诸境界诸清净诸烦恼。是名若干想。成就无边空处。如是思惟入此定。正学正生。若一切正学正生已尽。知是无常灭法如实知见。断一切诸漏。心得解脱。虽未断诸漏。以法欲法乐故。断五下分结。于彼化生而般涅槃。不还此世。是名第九解脱。

    第十 谓行人离一切空处。成就无边识处行。如是思惟入此定。正学正生。若一切正学正生已尽知。是无常灭法如实知见。断一切诸漏。心得解脱。虽未断诸漏。以法欲法乐故。断五下分结。于彼化生而般涅槃。不还此世。是为第十解脱。

    第十一 谓行人离一切识处。成就无所有处行。如是思惟入此定。正学正生。若一切正学正生已尽知。是无常灭法如实知见。断一切诸漏。心得解脱。虽未断诸漏。以法欲法乐故。断五下分结。于彼化生而般涅槃。不还此世。是名第十一解脱。

    第十二 谓行人离一切无所有处。成就非非想处行。如是思惟入此定。正学正生。若一切正觉正生已尽。知是无常灭法如实知见。断一切诸漏。心得解脱。虽未断诸漏。以法欲法乐故。断五下分结。于彼化生而般涅槃。不还此世。是为第十二解脱也。如人求一宝藏。得十一宝藏。如是求一解脱。入得十一解脱。入如长者舍。有十一门。为火所烧。猛??炽盛。长者长者子意欲出。时于诸门中。自在得出。行者亦如是。于十一法门中所欲出处。随意得出。应求一解脱。得十一解脱。故名十一解脱也。于十一支道中。随修一法。便得道果。非谓全修诸法。而得解脱。故云从一支道。乃至十一支道也。

    殒

    音允。殁也。

    大妄语戒

    楞严经云。如是世界六道众生乃至三摩提不得清净等。三摩提亦曰三摩底。此云等持。即方便随缘。止止于俗谛三摩提。智论云。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来。常曲不端。得是正心。行处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亦翻等持者。谓离沉掉曰等心。住一境性曰持。大妄语者。自谓已得上人法。贪其世间尊胜名利也。内贪名利。欲他重己。则成爱魔。内起邪见。以己均圣。则成见魔。未得谓得。得谓得道。指理言也。证谓证果。指位言也。须陀洹果等阿罗汉道辟支佛乘。盖小乘理至阿罗汉而极。故言道也。虚妄称尊。求彼礼忏。希供养故也。人于果人前忏悔。必盛陈供养故。是一颠迦此翻极恶。又名毕竟。以毕竟无涅槃性。即无信阐提。断灭善根。如贝多罗树。以刀断则不复活。喻大妄语永绝善根沉三苦海。即三涂也。

    第四卷

    五盖心

    盖即盖覆之义。谓诸众生由此贪等五惑。盖覆心识。而于正道不能明了。沉滞三界。不能出离也。

    一贪欲盖 贪欲者。引取无厌曰贪。希须乐慕为欲。谓诸众生贪爱世间男女色声香味触法及财宝等。物无有厌足。以此贪欲。盖覆心识。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沉滞三界。不得出离。故名盖也。

    二瞋恚盖 瞋恚者。即忿怒之心也。谓诸众生或于违情境上。或追忆他人恼我。及恼我亲。而生忿怒。以此瞋恚。盖覆心识。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沉滞三界。不得出离。故名盖也。

    三睡眠盖 睡眠者。意识惛熟曰睡。五情闇冥曰眠○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五根也 谓诸众生以此睡眠。盖覆心识。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沉滞三界。无有出期。故名盖也。

    四掉悔盖 掉悔者。掉动也。身无故游行为掉。掉已思惟。心中忧恼为悔。谓诸众生以此掉悔。盖覆心识。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沉滞三界。无有出期。故名盖也。

    五疑盖 疑者犹豫不决之义。即疑惑也。谓诸众生无明暗钝。不别真伪。犹豫之心常不决断。以此疑惑。盖覆心识。禅定善法不能发生。沉滞三界。无有出期。故名盖也。

    舍卫国中妙五欲

    止观云。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起行人须欲之心。故言五欲。常能牵人入诸魔境故也。

    一色欲 谓男女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种种妙色。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色欲。

    二声欲 谓丝竹环珮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声欲。

    三香欲 谓男女身香及世间一切诸香。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香欲。

    四味欲 谓种种饮食肴膳等美味。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味欲。

    五触欲 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衣服等种种好触。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是名触欲。

    钥

    音药。锁钥开锁之具。

    扪摸

    上音门。抚持也。即捉持也。下音莫。摸??也。即摸??女人也。

    溺

    音匿。沉没。

    捻

    音聂。指捻。

    髀

    音彼。股骨也。

    秸

    与秸同音。戛禾稿去其皮。故名草秸。

    缢

    音医。绞也。自经死也。

    啮

    同咬音。咬啮也。

    指印

    按根本杂事。佛听比丘畜印。以为记验。但不听着指环及宝庄饰。许用鍮石赤铜白铜牙角五种物作。又印有二种。一是大众。二是私物。若大众印可刻转法轮像。两边安鹿伏跪而住。其下应书元本造寺施主名字。若私印刻作骨锁像。或作髑髅形。欲令见时生厌离故。凡律中言手印指印皆如此。

    株

    音诸。木根入土曰根。土上曰株。

    睒

    音闪。

    沃壤

    上音屋。泉之从上溜下者为沃泉。下音攘。柔土无块曰壤。壤赤土以万物自生。即不假溉灌。万物自生。故称沃壤土也。

    崇树

    崇者。尊也。树者扶。树植也。所谓尊敬植种福善。

    诬

    音无。谤也。以无为有也。

    第五卷

    羝

    音低。牡羊三岁曰羝。性善抵触。

    柔顺忍

    谓文殊与彼说法。忏悔心得柔软。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可。而无违逆也。

    宾吒罗地狱

    此云集欲。适入寻出。虽复在中。而无苦痛。

    得无生忍

    无生忍者。谓了达诸法。本来无生。亦无有灭。谛审忍可。而妄念不起也。

    十二分教。亦名十二分经

    一修多罗 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贯穿所说义理。令无散失。摄持所化。物机使无颠坠。即经中长行也。故云契经。

    二祇夜 华言应颂。又云重颂。谓长行之文重宣其义。

    三伽陀 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直说偈句。

    四尼陀罗 华言因缘。如经中有人问。故为说是事。如律中有人犯是事。故制是戒。如来所说一切根本缘起之事。皆名因缘。如法华经中化城喻品。说宿世因缘等是也。

    五伊帝目多 华言本事。谓说诸菩萨弟子因地所行之事。如法华经中本事品云。药王菩萨于日月净明德佛所。得法欢喜。即然身臂以为供养。修诸苦行。求菩提道等是也。

    六阇多伽 华言本生。谓说佛菩萨本地受生之事。伽涅槃经云。比丘当知。我于过去。作鹿罴獐兔龙。及作金翅鸟。粟散王转轮圣王之类是也。

    七阿浮达磨 华言未曾有。亦云希有。谓如佛初生时。即行七步。足迹之处。皆有莲花。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而发是言。我是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者。地大震动。天雨众花。树出音声。作天妓乐。如是等无量希有之事是也。

    八婆陀 具云阿波陀那。华言譬喻。谓如来说法为钝根者。假譬喻以晓示之。令其开解。如法华经中火宅药草等喻是也。

    九优婆提舍 华言论议。谓诸经中问答辩论诸法之事。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智积菩萨与文殊师判。论说妙法等是也○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十优陀那 华言自说。谓无有人问。如来以他心智。观众生机。而自宣说。如楞严会上说五十种魔事。不待阿难请问○五十种魔者。谓色受想行识五阴。各有十种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舍利弗。华言鹙子 又如弥陀经。无有缘起。自告舍利弗等是也。

    十一毗佛略 华言方广。方者法也。广者大也。谓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也。

    十二和伽罗 华言授记。谓如来为诸菩萨辟支声闻授作佛记等○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

    ?

    同羁。音鸡。

    俳

    音牌。俳优杂戏。

    笙

    音生。乐器。

    竿

    音干。

    匏

    蒲交切。音庖。瓠也。长而瘦上曰瓠。短颈大腹曰瓠。

    蹙

    宗入声。口缩小而吹声也。

    痒

    音详。

    熊

    音雄。兽似豕。山居冬蛰。好举木引气。谓之熊。

    罴

    音皮。似熊而长头。似马有髦高脚。猛憨力能拔木。

    跳踯

    上音粜。跃也。并足蹶起。下音掷。住足也。跳踯也。

    赠遗

    上昨亘切。层去声。送遗也。下音位。馈也。赠也。

    号啕

    上音毫。下音陶。大哭也。

    赃

    音臧。吏受贿也。凡非理所得财贿。皆曰赃。

    贿

    灰上声。财也。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四摄法

    此四通言摄者。摄即摄受也。谓菩萨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故维摩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也。

    一布施摄 谓菩萨以财法二种布施。摄众生也。若众生乐财。即以财施摄之。若众生乐法。即以法施摄之。众生既蒙二施利益。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布施摄。

    二爱语摄 谓菩萨随顺众生根性。善言慰喻。则一切众生乐闻善言。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爱语摄。

    三利行摄 谓菩萨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一切众生。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利行摄。

    四同事摄 谓菩萨以法眼。明见众生根性。随其所乐。即分形示现。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同事摄。

    氐

    都黎切。音低。二十八宿中第三宿之名也。

    第六卷

    五种邪命

    谓以此五种邪法。用求利养。而自活命。为比丘者。当深戒之。

    一诈现异相 谓诸比丘违佛正教。于世俗人前。诈现奇特之相。令其心生敬仰。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二自说功能 谓诸比丘以辩口利词。抑人扬己。自逞功能。令所见者心生信敬。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三占相吉凶 谓诸比丘攻学异术。卜命相形。讲谈吉凶。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四高声现威 谓诸比丘大语高声。诈现威仪。令人畏敬。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 谓诸比丘于彼得利。于此称说。于此得利。于彼称说。令人动心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干痟病

    干痟乃渴病也。又云干枯病。以其肌肤痟瘦也。僧祇云。消尽病也。有虫名啮脂。住在身中脂脉之内。若食有过。若多睡眠。此虫则瞋不消饮食。此为众病之根源。故干痟病由之而成。

    储

    音除。贮也。积聚也。

    贸

    音茂。交易财也。

    骄

    音娇。逸也。恣也。傲也。自矜也。

    冶

    音野。装饰也。又妖冶女态也。

    第七卷

    平章

    上音屏。正也。下音张。明也。即我为施主。正明此事。

    剉

    蹉去声。细细斫斩和泥。

    御

    音遇。统也。统御四海之义。

    东渐者

    潜上声。潜者来也。谓佛法东来也。

    闾里

    上音庐。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二十五家也。里者邻里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即闾里无不闻其慈行也。

    径

    音敬。小路也。论语行不由径。又直也。

    稔

    忍枕切。音饪。谷熟曰稔。古人谓一年为一稔。取谷一熟也。

    缯

    音情。帛也。

    纩

    音旷。絮之细者。

    呫

    音帖。

    鍮

    音偷。鍮石铜似金也。

    铅

    音延。青金也。钖之类生蜀。有银坑处有之。

    锡

    音昔。青金。一名镴。一名鈏。钖生桂阳。

    羺?

    上耨平声。下音倪。胡羊之名也。

    揲

    甜入声。折揲也。

    镊

    音捻。

    牻

    莫江切。音厖。白黑杂毛也。

    毳

    吹去声。兽毛缛细者。

    镣

    音聊。白金之美者。

    第八卷

    籴

    音狄。买谷也。

    粜

    挑去声。卖米谷。

    悕

    音希。念也。

    雹

    音薄。雨冰也。

    疫

    音域。疠鬼为灾。瘟疫也。说文民皆疾也。

    企

    音器。举踵而望也。

    缀

    音拙。联也。又音赘。义同。

    渗

    森去声。漏也。

    阈

    音域。门限也。门下横木。为内外之限也。

    繀

    音粹。织繀箸丝于筟车。

    辫

    婢免切。便上声。交也。缪也。

    橛

    音掘。即木桩也。

    苣蕂

    上渠上声。下音圣。即胡麻也。乃胡国之种。非芝麻也。其色如酱。其形如虱。服之能僻谷延年。

    木蜜

    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多土蜜。南方地湿。多在木中。故多木蜜。

    髡

    音坤。??发也。

    矜

    音京。矜持自饰也。饰音尺。致坚也。谓攀持致坚。

    昴

    音卯。二十八宿中第十八宿之名也。

    第九卷

    勖

    音旭。勉也。

    诡

    音癸。异也。诈也。

    窜

    音?。

    务

    音雾。事务。又专力于事也。

    瞎

    香入声。目盲也。

    搪揬

    上音唐。下音突。搪揬触也。又搪揬不逊。

    锻

    端去声。锻磨也。椎炼也。又曰冶金。

    簸

    波去声。扬米去糠之竹器也。

    躄

    音碧。躄者两足俱废。

    跛

    波上声。跛者行不正足偏废也。

    稗

    音败。草似稻而实细。

    从

    从去声。才仲切。母之姊妹曰从母。叔伯兄弟曰从弟。

    眩

    音炫。溃乱也。

    渍

    音恣。被雨浸也。

    沾

    音詹。雨淋也。渍也。

    钁斫

    上匡入声。大锄也。下音捉。斫削。

    镰

    音廉。锲也。锲音结。刈钩也。镰也。

    掐

    苦洽切。嵌入声。爪刺。

    拴

    古文橛字。木入土也。

    矿

    古猛切。音矿。

    雌黄

    阳山出曰雄黄。阴山出曰雌黄。

    赭

    音者。赤土也。

    墡

    音善。白土也。

    林薄

    旁入声。木曰林。草曰薄。

    拗

    于巧切。凹上声手拉折也。

    拉

    音蜡。折也。摧也。

    缥

    飘上声。青白色。

    刬

    音产。削平也。

    笮

    音谪。压也。

    医罗钵罗

    医罗树名。此云臭气。钵罗此云极由。往昔损此树叶故。头上生此臭极之树也。

    婆罗痆斯国

    旧云波罗柰。河名也。去河不远。造立王城。或翻江绕城。

    痆

    乃八切。音捺。

    驶

    音使。马疾行也。

    第十卷

    讟

    音读。怨谤也。

    荻

    音敌。芦属。

    苕

    音迢。苕陵苕黄。华蔈白华。蔈音表。

    拍

    音珀。拊也。打也。

    捍

    与捍同。抵也。

    纻

    直吕切。除上声。宿根在地。入春自生。一岁三收。剥皮缉以织布。

    帔

    音辔。裙属衣帔。

    帚

    周上声。帚彗也。彗音遂。埽竹也。

    寱

    音义。睡语也。

    惩

    音呈。止也。戒也。

    罥

    涓上声。罟也。

    水八德

    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等一切过患。八饮已即能长养诸根四大。净觉云。清是色入。不臭是香入。轻冷是触入。美是味入。调适是法入也。

    迮

    音谪。迫也。

    堰

    音燕。壅水也。

    ??

    音谷。禾皮曰??。

    ?

    音昴。蒲草也。

    芒

    音茫。稻麦芒也。

    苫

    闪平声。盖也。编茅。也又草覆屋也。

    般陀

    周陀或云周利。此云大路边生。佛本行经云。其母是长者之女。随夫他国。久而有妊。垂产思归。行至中路。即诞其子。如是二度生二子。乃以大小而区别之。大者即周陀。小者即莎伽陀。其兄后来出家。不久得阿罗汉果。其弟后厌俗。从兄出家。兄教一偈。四月不得。忘前失后。兄念于佛法无缘。即牵令出门。还家。门外啼哭。不欲还家。佛以天眼观。见应可度。往至其前。问知。安慰其心。即以少许白氎与般陀捉。此向日而[暻-京+恭]。当作是言。取垢取垢。世尊教已。入聚受请。时临日中。观般陀。将得道果。即说偈言 入寂者欢喜 见法得安乐 世无瞋恚乐 不害于众生 世间无欲乐 出离于爱欲 若调伏我慢 是为第一乐 般陀遥闻此偈。即得阿罗汉果。

    堑

    与堑同。签去声。坑堑也。

    襞

    音碧。襞折叠衣也。

    熨

    音畏。火斗。又持火。所以熨缯也。

    舁

    音于。对举也。又音预。义同。

    篙

    音高。刺船竿也。

    棹

    与桌同。巢去声。进船楫也。在傍拨水。短曰楫。长曰桌。

    碛

    音迹。水渚有石者。

    斟

    音针。斟酌也。

    黎师达

    此云仙授。又云仙与。又云仙施。谓从仙人乞得也。

    称扬

    即举其道德也。

    拟

    音蚁。议也。揣度以待也。

    火光三昧

    即第四禅定也。

    第十一卷

    餮

    音铁。贪财曰贿。贪食曰餮。

    维那

    梵语羯磨陀那。此翻知事。又翻悦众。维那二字华梵双举。维是纲维。华言也。那是梵语。略去羯磨陀三字。

    膳

    然上声。美食也。

    嗜

    音示。欲也。好也。

    罽

    音记。

    撮

    窜入声。六十四黍为圭。四圭为撮。

    罅

    鰕去声。裂也。

    痈

    音雍。痈疽。

    痤

    坐平声。小肿也。一曰疖也。

    烂

    阑去声。熟也。黄烂病即黄热病也。

    痔

    池上声。后病也。

    疟

    音虐。痁病也。周礼疾医秋。时有疟寒疾。疏云。秋时阳气渐消。阴气方盛。惟火沴金。兼寒兼热。故有疟寒之疾。

    黏

    鱼占切。音严。相着也。

    濑

    音赖。

    第十二卷

    槊

    音朔。矛属。

    骁

    音嚣。武猛也。又健也。

    距

    渠上声。凡刀锋倒刺。皆曰距。又钩距吞之。则顺吐之则逆。

    驭

    音遇。使马也。

    驷

    音四。驷者。一乘四马两服两骖是也。

    毂

    音谷。车毂辐所凑也。

    御

    音御。拒也。抵也。

    捍

    音翰。卫也。抵也。

    敢勇充选

    敢音简。进取也。忍为也。勇容上声。健也。猛也。知死不避也。充音冲。长也。高也。谓步兵进取忍为。知死不避。高长可选也。

    橹

    古文橹字。音鲁。大盾也。

    戎

    冗平声。五戎弓殳矛戈戟。

    锐

    音兑。矛也。音胃。利也。

    矛

    音谋。兵器。如鋋而三廉也。

    盾

    闰上声。干橹之属。

    矢

    音始。箭也。

    戈

    果平声。钩子戟也。如戟而横。安刃头向下为钩。

    殳

    音殊。兵器积竹为之。长一丈二余而无刃。

    槊

    音朔。矛属。矛丈八者谓之槊。马上所持。言其槊。槊便杀也。

    鹑

    音纯。?鹑两种。有丹有白。?音庵。

    慑怖

    慑与慑同。檐入声。心伏也。怯也。下音布。惶惧也。

    甄

    音真。陶也。察也。又音坚。义同。

    倾

    卿上声。俄倾少选时也。

    粳

    音耕。稻之不黏也。

    菰

    音姑雕菰即雕胡。今茭苗米是也。

    甜

    音田。味甘也。

    酢

    音措。酸浆也。

    啖

    谈上声。食也。

    衄

    女六切。音朒。鼻出血也。

    麹

    音曲。酒媒。

    拒

    音巨。违也。

    讳

    音诲。隐也。即违反前所行事。隐覆过失。

    擢

    音浊。举也。用也。

    喂

    音威。恐也。

    跌

    杜结切。音绖。差也。足失据也。

    ?

    音弋。麦?。

    志

    音至。记也。黑子为志。

    ??

    音嘴。鸟喙。俗作??。

    狡

    音搅。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

    鸱

    抽知切。音笞。鸱鸮恶鸟。一名只狐。昼则无见。夜出飞啖蚊虻。

    搦

    音诺。按也。

    栌

    音卢。欂栌柱上柎也。即今之斗也。

    恻

    初力切。音测。怆也。怆音昌。凄怆悲恻貌。谓无慈悲凄怆之心也。

    第十三卷

    孑

    音结。

    课

    科去声。试也。探也。

    抬

    音台。抬举也。

    绰

    昌入声。宽口也。

    瓨

    与缸同。长颈罂受十升。

    姑

    音孤。姑息苟安也。谓苟且之心。安人之心也。

    慝

    惕德切。音忒。恶也。又隐恶也。

    暴

    与暴同。猛也。横也。急也。

    匮

    具位切。音馈。乏也。竭也。

    第十四卷

    ??

    与钥同。

    妥

    唾上声。安也。平也。帖也。

    噎

    音谒。食窒气不通也。

    閤

    古沓切。音蛤。内中小门出入闺閤。宫中门小者曰闺。上圆下方如闺。故曰闺门。

    黜

    音出。贬斥也。

    硬

    同硬。

    白杨树华

    杨略有四种。白杨叶圆如黎皮。白木似杨。故曰白杨。青杨叶长。赤杨霜降。则叶赤黄。杨木性坚难长。

    杨柳华

    是垂条细柳也。

    禅

    音单。衣无里。

    玦

    音决。环之不周者。名玦。

    ?

    同钮。

    第十五卷

    绦

    音叨。编丝绳也。

    褶

    质涉切。音折。衣褶。

    襻

    音盼。衣下丝。

    褰

    音牵。揭衣也。

    擪

    音叶。持也。按也。

    脐????

    与脐同。

    ??

    音传。腓肠也。

    踝

    华上声。胫两旁内外曰踝。广韵足骨也。

    蹲

    音存。踞也。

    跪

    葵上声。拜跪也。

    ?

    皮上声。?胵胃脘也。

    尻

    考平声。脊梁尽处是也。

    臀

    徒孙切。音豚。腿靥。靥音叶。颊辅也。

    致

    音智。密也。

    龂

    音银。齿根肉也。

    抑

    音益。按也。密也。治也。即密治也。

    挑

    他雕切。音祧。挑拨又取也。

    五欲

    一财欲 财即世间一切赀财也。谓人以财物。为养己之资。故至贪求。恋着不舍。是为财欲。

    二色欲 色即世间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也。谓人以色悦情适意故。至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是为色欲。

    三饮食欲 饮食即世间肴膳众味也。谓人必假饮食。资身活命。故至贪求乐着无厌。是为饮食欲。

    四名欲 名即世间之声名也。谓人因声名。能显亲荣己。故至贪求乐着。而不知止。是为名欲。

    五睡眠欲 睡眠即情识昏昧而睡眠也。谓人之睡眠。亦有时节。若怠墯放纵。乐着无厌。是为睡眠欲。

    狼狈

    上音郎。下音辈。狼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若相离则进退不得矣。

    ??

    上音博。下音集。

    嗗

    鸟八切。音挖。饮声。又噢嗗啖啮声。

    ?

    时上声。以舌取物食也。

    摡

    音戏。取也。一曰拭也。又音盖。义同。

    ?

    同噀。

    瘗

    音意。埋也。藏也。

    跣

    先上声。徒足履也。

    靿

    于教切。音拗。靴靿。

    靴

    俗字。

    ??

    音雍。靴??。

    窄

    音谪。狭也。迫也。

    稕

    朱闺切。肫去声。束秆也。秆干字上声。禾茎也。

    第十六卷

    险

    同险。

    訾

    音咨。毁也。

    嚣

    吁骄切。音鸮。喧也。

    犷

    古猛切。音矿。粗恶貌。言无亲也。

    嗅

    ??去声。鼻审气。又休去声。义同。

    芜

    音无。荒也。荒唐污也。

    馚

    音焚。馚馧香气也。

    馥

    音福。香气也。

    懊

    乌考切。奥上声。懊恼也。又音奥。悔恨也。

    怙

    胡上声。怙恃父亡曰失怙。母亡曰失恃。

    牦

    音茅。

    毗尼关要事义(终)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