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毗尼止持会集卷第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教尼戒

    若比丘僧不差教戒比丘尼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大爱道比丘尼请佛。听诸比丘。与尼教戒说法。敕佛阿难随次差上座往。时次当般陀。然尊者所诵唯一偈。至往受尼礼请。说一偈已。即入第四禅。六群尼各相向调戏言。我先有此语。般陀比丘痴人。唯诵一偈。若来教我等说已更何所说。今者默然。果如所言。有诸阿罗汉比丘尼。闻尊者所说。皆大欢喜。如是三番说偈。三番入第四禅。尊者出定。观众尼心。或有喜者。或有不喜者。即升虚空。现诸神变说法而去。时六群比丘自往教戒。不说正法。但说一切世论。乃至笑儛跛行等。六群尼极大欢喜。罗汉尼以恭敬心故。默然无言。大爱道白佛。佛制僧中。差教授尼白二羯磨。于是六群比丘。即出界外。更互相差往。大爱道重白佛。佛制成就十法。然后得教授尼。一戒律具足。二多闻诵二部戒相。三决断无疑。四善能说法。五族姓出家。六颜貌端正。七尼众见便欢喜。八堪任与尼众说法。劝令欢喜。九不为佛出家而被法服犯重法。十满二十岁若过(二十岁即二十夏腊)。如此等。可与尼教戒。遂为结戒。此是遮罪。由尼事贪心希望。招世讥嫌。待缘烦恼。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按根本律云。具七法者。僧应差教授尼。一持戒。二多闻。三住耆宿位。四善都城语五不曾以身污尼。六于八他胜法。善能分别。七于八尊重法。善能解释)。

    释义 律云。僧者一说戒一羯磨。差者僧中所差白二羯磨(此法于作持中明)。教授者。八不可违法。百腊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逆问讯礼拜。请令坐(一)。不得骂比丘。不得诽谤言破戒破见破威仪(二)。不得举比丘罪作忆念作自言。不得遮他觅罪遮说戒自恣比丘尼。不得说比丘过失。比丘得说比丘尼过失(三)。已学于学式叉摩那。从众僧求受大戒(四)若犯僧残。应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五)。于半月。当从僧中。求索教授人(六)。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七)。夏安居讫。当诣众僧中求三事。自恣见闻疑(八)。如此八事。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 (此八敬法。尼初求度。佛即先宣已。令半月请僧教诫。今大爱道复请者。为欲发起羯磨差往因缘故。然所教者。即此八不可违法也)。

    结罪 是中犯者。若僧不差。或非教授日而往与说八不可违法。突吉罗 若僧差往。应克时到。尼亦克时迎。若克时不到。突吉罗 尼应出半由旬迎。供给所须。若不尔者。突吉罗 若僧不差而往。与说法者。波逸提。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必贪心违制。二是教诫比丘尼。三两脚入门。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如上僧中差往克时而至。若诸难缘留阻。不容克时而至。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教诫尼不得从日没至明相未出。不得深猥处。不得露现处。当在不深不露处。若讲堂若树下。不得十四日十五日。月一日二日三日。应从四日至十三日往教诫。不得教诫不和合尼众。到已应问尼僧和合不。若和合。应遣使呼来。若不得来者。应与教诫欲。不得偏教诫。不得长语教诫。

    五分律云。若不差教诫尼。语语波逸提 教诫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 若僧不差为教授故。入尼住处。随入多少。步步波逸提 若一脚入门。突吉罗。除比丘尼病。

    善见律云。若不说八敬。先说余法。突吉罗 若说八敬已。后说余法不犯。

    十诵律云。比丘应诵尼戒。莫令忘失。何以故。诸女人喜忘。智慧散乱。我泥洹后。当从大僧问戒法 此戒大乘同学。必若观机。知有大益。不犯。然在末法尤宜慎重。

    附考 萨婆多论问云。教诫教授有何差别。答曰。遮无利益。故名教诫。与有利益。故名教授。又教住正念。故名教诫。教住正知。故名教授。乃至令修世间善法。故名教诫。令修出世间善法。故名教授。以是差别。

    第二十二教尼至暮戒

    若比丘为僧差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暮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祗桓精舍。时难陀(萨婆多论云。此非佛弟难陀)为众僧所差。教授比丘尼。教已默然而住。大爱道重请。乃至三教。难陀好音声。听者乐闻。遂至日暮。尼出祗桓。入舍卫城。城门已闭。即依城堑中宿。晨旦在前入城。诸长者见已谤。为与比丘共宿。佛知为僧结戒。因讥嫌事。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释义 律云。彼比丘僧所差教授。比丘尼应乃至日未暮当还(此戒非为比丘往尼寺而制。所制者是比丘尼来僧寺暮归也。准前缘起。据后开中。可知)。

    结罪 是中犯者。若教授至日暮者。波逸提 除教授。若受经。若诵经。若问。若以余事。乃至日暮。突吉罗 除比丘尼已。若为余妇女诵经。若受经。若问。若以余事至日暮。突吉罗。

    若日暮日暮想。波逸提 日暮疑 日暮不日暮想 不日暮疑。尽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必在僧寺教授比丘尼。二尼寺隔城。三时至日暮作日暮想。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船济处说法。尼听。共贾客行夜说法。尼听。若至尼寺中说法。若说戒日。来请教授人值说法。便听。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律摄云。虽在时中。若诸尼众立而不坐。或复营务纷扰不息。或身有拘碍而为说法者。亦名非时 若施主本意。请法师通夜说法。或尼寺近对城门。或城门夜不关闭。或尼寺在城中。或尼众在白衣舍。此皆无犯 其教授尼人。一被差已。尽形寿教授。更不须差。

    此戒大乘同学。

    第二十三讥论教尼戒

    若比丘语诸比丘作如是语。比丘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比丘尼闻教授师来。半由旬迎。安处房舍。办饮食洗浴处。六群不为僧差。生嫉妒心。言诸比丘无有真实。但为饮食故教授尼。有少欲比丘。闻知嫌责六群。白佛结戒。由怀嫉心。制斯学处。

    结罪 是中犯者。言诸比丘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为饮食故教诵经受经若问。说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者。突吉罗。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要有嫉妒心。二必教诫比丘尼。三妄语为饮食故。四说而了了。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其事实尔。为饮食供养故教授尼。为饮食故教诵经受经若问。若戏笑语。独处语。梦中语。欲说此乃说彼。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会采 僧祗律云。若言为医药者。得越毗尼罪。

    五分律云。若言为供养故教诫比丘尼及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若言比丘行十二头陀行。坐禅诵经。作诸功德。皆为供养利故。语语突吉罗。

    此戒大乘同学。

    第二十四与非亲里尼衣戒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三制。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城中。有一乞食比丘。威仪具足。时有比丘尼。见便生善心。数请此比丘。比丘不受请。异时祗桓众僧分衣物。此比丘持衣分出门。见彼比丘尼来。欲酬前请意。彼不受。即以衣与彼尼。辄便受之。此比丘数数向人说嫌责。有少欲惭愧比丘。闻知启白世尊。此初结戒也。后比丘不敢与亲里尼衣。佛言听与。第二结戒也。时二部僧共分衣。僧尼错取。白佛。佛言听贸易。此第三结戒也。因致讥嫌。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须知僧尼衣分错者。为檀越云。此是比丘衣。此是比丘尼衣。然衣本无二式。若式有二。则不听贸易披着。今讹传云。僧衣边缝向外。尼衣边缝向内。诸部律制并无斯说)。

    释义 律云。亲里者如上。衣者有十种如上。贸易者(共相换易)。以衣易衣。乃至以非衣易衣。针贸刀。若缕线。下至药草一片。

    结罪 是中犯者。与非亲里尼衣。波逸提。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必是无过非亲里尼。二物非贸易及余因缘。三衣财应量。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与亲里共相贸易。与塔与佛与僧。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萨婆多论云。若与应量衣。波逸提 与不应量衣物等。突吉罗。

    五分律云。若与破戒邪见亲里比丘尼衣。突吉罗 与非亲里余二女众衣。突吉罗 若为料理功业事。若为善说经法。若为多诵经戒与衣。皆不犯根本律云。若见遭难无衣服者与之。或受戒施。无犯。

    此戒大乘同学。然在末法。应须审慎。

    第二十五与非亲尼作衣戒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者。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二制。佛在舍卫国祗桓精舍。时有比丘尼。欲作僧伽黎。持至寺中。迦留陀夷善知作衣法。即与裁缝之。作男女行欲像。尼来即襞衣。授与之语言。此衣不得妄解披看。亦莫示人。若白时到(谓檀越请僧白时到赴供也)。着此衣在尼僧后行。尼如其教。诸居士见。拍手高声大笑。大爱道问知其故。遂白诸比丘。诸比丘转白世尊。此初结戒也。时诸比丘畏慎不敢与亲里比丘尼作衣。佛听。此第二结戒也。因致讥嫌。制斯学处。

    释义 律云。亲里如上。衣有十种如上(律摄云。作衣者谓割刺浣染)。

    结罪 是中犯者。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随刀截多少。波逸提 随一缝一针。波逸提 若复披看牵挽熨治以手摩扪。若捉角头挽方正。若安帖。若缘。若索线。若续线。一切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尼非亲里。二心欲戏弄。三自手作衣。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与亲里比丘尼作。若为塔。若借着浣染治还主。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五分律云。取衣时突吉罗。

    萨婆多论云。若尼遣使持衣财来与作衣。突吉罗 若使人与作。突吉罗 若与作不应量衣。突吉罗 若浣。随一一事。突吉罗。

    此戒大乘同学。

    第二十六与尼屏坐戒

    若比丘与比丘尼在屏处坐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祗桓精舍。迦留陀夷颜貌端正。偷兰难陀比丘尼亦尔。彼此皆有欲意。时迦留陀夷清旦至偷兰难陀所。在门外。共一处坐。诸居士见。咸共嫌之。有知足惭愧比丘。闻已白佛结戒。因招讥嫌。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释义 律云。一处者。一是比丘。一是比丘尼。屏处者。见屏处。闻屏处。见屏覆者。若尘若雾。若黑暗中。不相见。闻屏覆者。乃至常语不闻声处是。

    结罪 是中犯者。若比丘独在屏处。与比丘尼坐者。波逸提 若盲而不聋。聋而不盲。突吉罗 立住者。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是屏处。二唯一尼。三身同坐。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比丘有伴。若有智人(智人谓在家知善恶语之男子也)。若行过卒倒地。或病转倒。或为势所持系闭。若命难。梵行难。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五分律云。与余二女众屏处坐者。亦波逸提。

    萨婆多论云。经行已还坐。波逸提 随起还坐。随得尔所波逸提。

    律摄云。此言坐者。据起犯缘。设余威仪。亦皆同犯此戒大乘同学。

    第二十七与尼同行戒

    若比丘与比丘尼期同一道行。从一村乃至一村。除异时。波逸提。异时者。与估客行。若疑畏怖时。是谓异时。

    缘起 此戒有三制。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六群比丘与六群尼。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诸居士见皆讥嫌。此初结戒也。时诸比丘不先与尼共期。卒道路相遇。畏慎不敢共行。佛言不共期。不犯。故加期同一道行。此第二结戒也。时有僧尼二众。俱欲至毗舍离国。以比丘不敢同行。诸尼在后。为贼所劫。因是复开异时。故有第三结戒也。此是遮罪。由讥嫌故。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释义 文分二节。与比丘尼下明其所犯。异时下明其随开。律云。期者。言共去至某村某城某国。道者。村间有分齐行处(言同一道行显非异路也)。异时者(谓在难缘有商客同行不犯)。疑者。疑有贼盗劫处。畏怖者。有贼劫盗(十诵律云。疑有二种。一疑失衣钵。二疑失粮食。尼之衣食。比丘应取持去。至安隐处。应还与言。姊妹汝等随意。不得共行)。

    结罪 是中犯者。若与尼期同一道行。乃至村间分齐处。随众多少界多少。一一波逸提 非村若空地行。乃至十里。波逸提 若减一村减十里。突吉罗 若多村同一界行。突吉罗 方便欲去共期庄严。一切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共期。二躬同道行。三村里越制。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不共期大伴行。若为力势者所持。若命难。若梵行难。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若共随车伴行。止息。发去时唤尼。来勿使不及伴。波逸提 若言去去。勿使失伴。无罪 乃至问路檀越家亦尔。

    萨婆多论云。不期而偶共同道。当使相去。语言。不闻声处。若相闻已还。突吉罗 若尼与比丘期。比丘不许。若比丘与尼期。尼不许。若相闻语声。突吉罗 若与式叉摩那沙弥尼议共道行。同尼也 此戒大乘同学。

    附考 律摄云。凡苾刍苾刍尼将行之时。预先一日。应白和尚阿阇黎。我今有事。诣彼村坊。听不(坊者邑里之名)。随师。不应违逆。若无二师。应白上座。所有卧具嘱他守护 苾刍有仇隙者。不应共行。若有因缘。须共行时。应忏摩已同去 凡涉路时。应为法语。勿出恶言。或为圣默然。勿令心散乱 若至天神祠庙诵伽陀(旧云偈也)。弹指而进 苾刍不应供养天神。若路次止息处。或泉池取水之处。皆诵伽陀。其止宿处应诵三启。汲水绳索。亦应持行 若有机缘。与尼同行。尼食。苾刍应持。食时更相授与 有病苾刍共舁去。若人少者。尼亦助舁。若至村落。为觅医药。若乞食时。令人看物。持食来与。若尼有病。准此应知。

    第二十八与尼同船戒

    若比丘与比丘尼共期同乘一船。上水下水。除直渡者。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三制。佛在舍卫国祗桓精舍。六群比丘与六群尼。共乘船上水下水。诸居士见皆讥嫌。此初结戒也。于是诸比丘不期而尼来。畏慎。佛言不期无犯。此第二结戒也。复有众比丘及尼。欲同渡恒水。从此岸至彼岸。比丘不允同船先渡。尼众在后。天大暴雨。江水泛涨。船到彼岸未还间。日已暮。尼众即在岸边止宿。为贼劫夺。因开除直渡不犯。故有第三结戒也。此是遮罪。讥过同前。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结罪 是中犯者。若期同上水下水入船。波逸提 若一脚在船上。一脚在地。若方便欲入而不入若共期庄严。一切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期行。二身已入船。三顺水上下。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不共期若直渡彼岸。若入船。船师失济。上水下水。或为力势持缚。或命难。梵行难。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萨婆多论云。与式叉摩那沙弥尼。共期载船。同尼犯也 尼与比丘议载船。突吉罗。

    根本律云。若篙棹柁析随流而去。或避滩碛。或柁师不用其语。此皆无犯。

    此戒大乘同学。

    第二十九尼赞得食戒

    若比丘知比丘尼赞叹教化因缘得食食。除檀越先有意者。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三制。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城中。有一居士。请舍利弗目犍连食。于夜办具。种种美食。晨旦露地敷众多好坐具。偷兰难陀比丘尼先至其家。毁谤二尊者。是下贱人。赞调达等五人。是龙中之龙。言语之顷。二尊者至。偷兰难陀见已。语居士言。龙中之龙已至。居士语比丘尼言。向者言下贱人。今云何言龙中之龙耶。自今已去。勿复来往我家。二尊者食竟。还白世尊。世尊呵责调达部党。汝等云何遣尼劝化得食。此初结戒也。时诸比丘不知有劝化无劝化。后乃知或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者。故开不知无犯。此第二结戒也。又罗阅城有大长者。是梨师达亲友。待梨师达至。供养众僧。后梨师达至城。有比丘尼。往语长者。因即设斋。梨师达恐犯戒。不受食故。更除檀越先有意者。此第三结戒也。因不敬事。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释义 文分二节。知比丘尼下明其所犯。除檀越先有意者明其随开。律云。教化者。阿练若乞食人。着粪扫衣。作余食法不食。一坐食一抟食。塳间露地坐。树下坐。常坐随坐。持三衣(此十二头陀行)。赞偈多闻。法师持律坐禅也(以如是过分赞美其德。令檀越生信敬心。希冀其惠施也)。食者从旦至中得食。

    结罪 是中犯者。彼比丘知比丘尼教化得食食。咽咽波逸提 除此饭食已。教化得余衬体衣灯油涂足油。一切突吉罗。

    知教化教化想。波逸提 教化疑 不教化教化想 不教化疑。尽突吉罗。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知尼赞叹。二赞叹想。三自有贪心。四食已入咽。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不知。若檀越先意。若教化无教化想。若比丘尼自作。若檀越令比丘尼经营。若不故教化而乞食与。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五分律云。以余四众赞叹因缘得食食。突吉罗(余四众除比丘尼是)。

    萨婆多论云。若不曲赞功德。但说布施沙门福德甚大。食者无罪。

    僧祗律云。若有如是赞叹食。当展转贸易。不得舍食而去。若比座垢秽不净。不喜与贸者。当作是念。此钵中食。是某甲比丘许我当食(此谓自具惭愧不退信心故开)此戒大乘同制。是邪命自活。

    第三十妇女同行戒

    若比丘与妇女共期同一道行。乃至村间。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二制。佛在舍卫国祗桓精舍。有毗舍离女。嫁与舍卫国人。后与姑共诤。还诣本国。时阿那律从舍卫。至毗舍离。彼妇女欲随行。尊者许之。夫主追至。谤打尊者几死。尊者下道。在一静处。结跏趺坐。入火光三昧。夫主待其出定。礼拜忏悔。尊者为说法而去。还告众僧。众僧白佛。此初结戒也。时诸比丘不共期。道路相遇。有畏慎不敢共行。佛知开听。故有期同一道行之语。此第二结戒也。由道行事讥谤烦恼。制新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结罪 是中犯相轻重及不犯等。与尼同行戒无别。此唯以白衣妇女为异。故不重释。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期约。二自身同行。三限满村里。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会采 根本律云。若他遗女人引道。或迷于道路女人为指授。无犯。

    此戒大乘同学。

    毗尼止持会集卷第九

    音义

    一座食

    谓比丘受头陀法者。不数数食。及小食等。唯受一坐食法。于一坐中。食令满足。更无坐食。设未满足。有因缘起者。亦无更坐食。故名一坐食。

    十七群比丘

    时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共为亲友。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最富者八十百千。最贫者八十千。有一童子。名优婆离。此翻上首。最为大者。时诸童子要共出家。即往僧伽蓝中。求为见度。诸比丘即度令出家。与授具足。多习嬉戏。少学禅诵。唯优婆离童子先断烦恼。证阿罗汉果。此非持律优婆离尊者。

    啄

    音捉。鸟食物也。

    帔

    音辔。裙属。又衣帔也。

    ?

    音义。睡语也。

    惩

    音呈。止也戒也。

    堰

    音燕。壅水也。

    墼

    音吉。土墼未烧砖坯也。

    般陀

    或云槃陀伽。或云周罗般陀。具云周利槃陀伽。此云小路边生。又翻继道。以其兄生路边。弟生继于道边。故名继从。其兄后来出家。不久即得阿罗汉。其弟后厌俗。是兄出家。兄教一偈。四月不得。忘前失后。兄自念言。此人于佛法无缘。当遣还家。即牵袈裟。驱令出门。门外啼哭。不欲还家。佛以天眼。观见般陀应可度缘。往至其所。问知安慰其心。即以少许白氎与般陀。捉此向日而曝。当作如是念。取垢取垢。世尊教已。入聚受请。时临日中。观般陀将得道果。即说偈言。入寂者欢喜。见法得安乐。世无瞋最乐。不害于众生。世间无欲乐。出离于爱乐。若调伏我慢。是为第一乐。般陀遥闻此偈。即得阿罗汉果。此据善见律略录。彼教授尼即此一偈。

    萨婆多论云。尊者小路。于昔迦叶波佛法中。具足持彼佛三藏。由法悭垢覆蔽其心。曾不为他授文解义。及理废忘。由彼业故。今得如是极闇钝果。

    大爱道比丘尼

    增一阿含经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久出家学。国王所敬。所谓大爱道瞿昙弥是。瞿昙是其姓也。

    难陀

    文句云。亦名放牛难陀。此翻善欢喜。亦翻欣喜。文句记云。从初慕道为名。欢喜中胜。故云善也。本是放牛之人。因问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罗汉果。

    根本律云。难铎迦尊者。佛遣彼为尼众说法教诫。时五百苾刍尼闻法。得阿罗汉果。

    萨婆多论云。往昔惟卫佛出现于世。为众生说法。彼佛灭后。有王起牛头旃檀塔。种种庄严。此王有五百夫人。供养此塔。各发愿言。愿我等将来从此王边。而得解脱。尔时王者。今难陀是。尔时五百夫人者。今五百比丘尼是。以是本愿因缘故。应从难陀而得解脱。

    襞

    音碧。襞折垒衣也。

    熨治

    尉音畏。谓以火申缯。从上而按下也。俗谓之火斗。是也。本作尉。今俗作熨。非。

    舁

    音于。亦音预。对举也。

    碛

    音迹。水渚有石者。

    黎师达

    此云仙授。亦云仙与。又云仙施。三义皆一。谓从仙人求得之子也。

    火光三昧

    即第四禅定。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